登陆注册
26971700000008

第8章 道经(8)

郭子仪五十八岁时,和另一大将李光弼负责阴山防线。就在唐军兵败如山倒的时候,郭子仪却打败了北路叛军,取得了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接着,他指挥大军包围关中,派兵打开通向井陉关的道路,使朔方军和河东军联成一体,这一战略部署使叛军攻关中的计划成为泡影,形成了对唐有利的局面。

在随后争夺西京一战中,郭子仪率十五万大军大胜十万叛军,收复了长安。随后,郭子仪又收复了洛阳。接着,河东、河西、河南失陷的各郡也都平定。郭子仪因战功赫赫而被封为司徒。

功成名就,问题也就跟着来了。唐王朝度过了安史之乱中最危难的一劫,郭子仪也由一名边将上升为执掌兵权的重臣。形势的变异使皇帝与臣子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唐朝皇帝有一个“心病”,那就是皇位继承权不固定,太子时时有被废乃至被杀的可能,因此皇帝对武将总不放心。郭子仪手握兵权,自然会受到猜忌。

乾元六年九月,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进军河北的叛军巢穴,朝廷却不设统帅,而是让宦官鱼朝恩做观军宣慰使,节制各军,最终导致相州会战中唐军的失败。鱼朝恩一向妒嫉郭子仪,便乘机向皇上进谗,皇帝轻信谗言并当即撤了郭子仪的兵权。

郭子仪被罢免兵权后,心平气和、谨慎处事、毫无怨言。

后来,吐蕃军队打到了长安,新继位的代宗皇帝想起了郭子仪,并紧急下诏,封他为关内兵马副元帅,出镇咸阳,抵御吐蕃。

郭子仪自从被解除兵权后,一直赋闲在家,他的亲信部属也都被遣散。但接到诏书后,郭子仪仍旧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更没有幸灾乐祸地作壁上观,而是立即召集了几十骑兵,赴任去了。

郭子仪在受屈时,没有失去应有的理智,而是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心态。这就让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心平气和的做事,他不为名利所牵制的作风让人备感钦佩。

喜欢升官发财是人之常情,但官场风云变幻、起起落落,因此要看淡名利才能超脱。可是这种淡泊名利的大度,也许要经过数次的升与降的轮回后才能领悟得到。

清代乾隆帝时的大臣刘墉就是这种“迟到的”领悟者。

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在任安徽学政期间,他上书建议各州县对贡监生要严加约束,并责令考察他们的优劣。督导江苏学政时,又上疏指斥府县官员只为自己仕途着想,害怕刁民,畏惧监生、贡生,害怕小官小吏,软弱无能,玩忽职守,乾隆帝不禁夸奖他熟知政体。

后来刘墉被任命为山西太原知府,提升冀宁道。但因其任知府时对僚属贪污公款失察,被判罪发往军台效力。第二年释放回京,奉命在修书处办事。不久因父亲之故得以推恩,刘墉仍以知府级别任用,出任江苏江宁知府,因为政清廉,又升为陕西按察使。

父亲去世守制,服满后,任内阁学士,值南书房。升任户部、带领部侍郎。后又任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四年,因为诸皇子的师傅久不到书房,刘墉获罪,被降为侍郎衔。不久又被任命为内阁学士,三次升迁任吏部尚书。

乾隆五十一年时,大学士梁国治去世,按规定,应有担任吏部尚书的刘墉来补缺,和他父亲当年一样,乾隆为此找刘墉谈过话,说大学士嵇璜年老体迈,如其请求退休,只能批准。刘墉一时得意,告诉了嵇璜。乾隆得知后大为生气,痛斥刘墉此举是觊觎官位,谋夺大学士之职的丑行,于是改变主意,提拔王杰为大学士。

刘墉的仕途极不平顺,这固然与当时封建官场的黑暗有很大关系,但也与他的性格密不可分。他聪明绝顶,又生性秉直、口无遮拦,为君主和权臣所不喜。

在经历了诸多波折以后,刘墉对自己和官场有了不同的认识,因此针对不同的形势对自己进行了改变和调整。

乾隆执政后期,刘墉变得办事“模棱”,为此,招致了乾隆帝的多次批评,这段时间他虽然未得高升,但是却保护了自己。此时的刘墉已经大彻大悟,他不再为升而喜、贬而悲,而是平和的来应对人生的种种起伏与考验。

刘墉这种“迟到的”觉悟,可以看作是他一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后人从他的经历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为官者应该看淡名利、凡事顺其自然,如果事事“觊觎”的话,到最后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一个人才识超群,或机敏过人,便想在别人面前表露,以图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然而,过犹不及,太过份的夸耀自己,只会招来嫉妒之心。官场也是如此,升迁时别太张扬,被贬时保持理智,只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游刃有余、平和处事,反之,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东晋的祖逖就是一例。

祖逖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喜欢结交天下的英雄好汉。他和好友刘琨谈论天下大事时,总是慷慨激昂、义愤填膺。他们相互鼓励,立志将来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

祖逖和刘琨同睡在一张床上,半夜鸡叫头遍,祖逖就叫醒刘琨,对他说道:“你听听,这鸡叫的声音多么激越昂扬,那是在叫人发奋图强呀!”于是两人兴奋地再也睡不着了,便披衣起床,挥剑起舞,锻炼体魄,准备将来好为国出力。

后来,祖逖到了江南,刚刚建立东晋政权的晋元帝仅给了他一个位卑权微的小官职。为了准备恢复中原,祖逖招集了许多勇敢而有胆识的壮士,练习武艺。

不久后,祖逖向晋元帝建议北伐,晋元帝虽然没有北伐的决心,但也没有理由拒绝祖逖的请求,只得派祖逖做奋威将军,兼任豫州牧,给了他一千人的给养和三千匹布,让祖逖自己去招兵买马,制造武器,进而出师北伐。

江北的百姓听说祖逖要北伐,都十分赞成。他们给祖逖送粮送信,配合着他打击敌人。在群众的帮助下,几年之间,祖逖就收复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方。

祖逖一连打了很多次胜仗,东晋朝廷为嘉奖他,升他为镇西将军。祖逖还得到广大百姓的真诚拥护,老年人在一起谈话的时候,个个竖起大拇指赞扬祖逖,甚至有的还把祖逖的话编成了歌,到处传唱。

祖逖此时没有意识到来自朝廷的猜忌,反而更加露骨地“表现”自己,他常常用节省下来的钱,帮助部下解决困难,还积极奖励农业生产,安排好从匈奴和羯人统治地区逃来的官兵和百姓。

另外,他认真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对那些曾经为后赵做过事的人放手任用,不怀疑他们。祖逖的这些举动让晋元帝司马睿不能忍受,晋元帝不再支持祖逖继续前进,还派人去监视他,妄图夺取他的兵权。

祖逖看朝廷不再信任自己,感到万念俱灰,他的内心痛苦到了极点,在忧愤中郁郁而死。

祖逖是一个十分难得的人才,可惜他在自己取得成功以后,没有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也就没有使自己得到保护,以至于自己在失宠以后,竟无法接受现实,最后悲愤而死。

假如祖逖当时能够冷静地看待自己的荣辱得失,并保持一种良好心态的话,他的下场决不会如此悲惨。

“宠辱不惊”是中国古代对于大人物的判别标准,如果你想成就大事,首先要做到“宠辱不惊”。人只有不为名利福祸所牵制,才能放开手脚、自由发挥,也才能在别人气急败坏、抓耳挠腮时,笑看世间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第十四节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视而不见,称它无形。听而不闻,称它无声。摸它不摸不着,称作无迹。这三者的形象无法追究下去,因为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从上面看道,并不是洁白光明的。从下面看道,并不是黑暗昏昧的。道连续不断,难以给它起个名字,循环往复到虚无的状态。

这是一种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这就叫作做恍惚——潜藏而不可见。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后尾,把握住现今的“道”,用它来驾驭现存的具体事物,能了解远古万物的起源,这就叫做“道”的纲要,或者叫做 “道”的规律。

[本章要旨]

本章重在描述道体的特点。

[评析]

本章重在描述道体的特点。老子着力描绘神妙莫测的“道”,把“道”说成是人们无法通过感观认识的超越于实体事物的精神实体,并说明“道”的三层意思。

第十五节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深邃而通达,深刻到难以认识的地步。正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只好勉强地形容他:小心谨慎哪,他像冬天踏冰过河。警惕疑虑哪,他像提防着周围的攻击。庄重严肃哪,他如同宾客。涣涣散散哪,他如同快要化的冰。敦厚质朴啊,他像未经雕凿的朴玉。空豁旷达啊,他像深山幽谷。浑浑沉沉啊,他像江河的混浊。

谁能够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变动起来,渐渐地生长?保持这种“道”的人,不会去追求欲望的满足。正因为如此,所以能安守现状,不去搞什么新花样。

[本章要旨]

本章是对得道之士的描写和赞美。

[评析]

本章是对得道之士的描写和赞美,对于理想中的悟“道”者进行描绘和歌颂。老子通过各种比喻来描述悟道得道之士的举止风貌、人格形态、超常能力和行为准则。说明有“道”之人的精神境界要远远超出一般人。

[实例应用与分析]

豫兮若冬涉川——于己要慎言慎行

《道德经》中的“豫兮若冬涉川”原意为:小心谨慎哪,他像冬天踏冰过河。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于己要慎言慎行”。

老子说,得道之人小心谨慎的程度就像冬天踏冰过河一样,同时也告诫世人要慎言慎行,尤其是官场之人,名利场中人心叵测,最易风云变幻,慎言慎行才是最明智的。否则,轻则引起是非,重则大祸临头。

即使是明君贤主,对臣下,尤其是战功赫赫的臣下也会心存猜忌。此时,聪明的臣子要学会避开君主的这一共性点,才能把君臣“相安无事”的局面维持下去,也就是所谓的“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

唐朝伟大的军事家李靖就深谙此道。

李靖出生于官宦世家,由于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李靖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在安抚岭南时,李靖就展现出了政治家风范,随后短期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李世民即位后,李靖被封为刑部尚书,不久又被任命为宰相。次年,李靖任兵部尚书,准备出击突厥。

贞观四年,李靖大胜颉利可汗。回朝后,唐太宗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主理政务。但李靖并没有自矜军功,放纵任为,反而更加谦虚谨慎,以隐晦自己的才华。他每次参加宰相会议时,总是装出一副自己什么都不懂的姿态,很谦虚地听房玄龄、王珪、魏征等人议政,轮到他说话时,他便故意装的结结巴巴,似乎不擅言辞,与他在军中的善谋健谈判若两人。

唐太宗虽为一代明君,但为稳固统治,他对文臣虽能做到放心任用、虚心纳谏,但对武将中功高望重者则心怀警惕,时刻注意考察试探。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曾出生入死救过李世民之命,又在玄武门事变中立下首功,而且他性格忠诚,毫无政治野心,对李世民可谓忠心不二。但就是这样一位忠臣,李世民还是对他有些放心不下。

一次,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为什么总有人说你要谋反?”

尉迟敬德听了感到非常委屈,气急之下,竟脱下衣衫,露出身上在战争中留下的一道道伤疤说道:“我怎么会造反呢?”,把李世民弄得很不好意思。

李靖对唐太宗的这种疑惧武臣的心理显然是有所洞悉的,所以他并不以位居宰相自喜,而是有意把自己的才华收敛起来。

在平定******以后,御史大夫温彦博嫉妒李靖的功劳,诬称李靖对部下约束不严,以致军纪涣散,突厥人的珠宝多被乱军所抢。唐太宗得知后大怒,先是责骂李靖,后又说要赦其罪而赏其功。李靖对此毫不辩解,只是不停地顿首谢罪。

事后,李世民发现李靖部下并没有哄抢珠宝之事,很不好意思地对李靖说:“前日有人说爱卿的谗言,现朕已醒悟了,请你不要放在心上。”

还有一次,唐太宗让李靖向大将侯君集传授兵法,但不久以后,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将来要谋反。”唐太宗便问为什么。

侯君集说:“李靖教我兵法,只教一些粗浅的东西,不教精华部分,如此留一手,显然是要谋反。”

唐太宗便招来李靖盘问此事。李靖从容地说道:“这是侯君集要谋反。现在国家已经安定,我交给他的兵法,足以制服四方,而他却还要把我的兵法全学到手,这不是为了谋反又是为了什么呢?”

唐太宗听了,这才消除了对李靖的怀疑。

李靖只做了四年多的宰相,却始终诚惶诚恐,觉得倒不如退下来安享晚年。贞观八年,六十四岁的李靖以患“足疾”为由,向唐太宗请求退休,言辞恳切之至。唐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并称其能识大体,很值得称赞。

于是,唐太宗下诏给李靖以特殊礼遇,让他在家中修养,在病情好转时,每隔两三天到门下、中书省一次,参加宰相们议事,处理政务,又给他加特进的官衔。

同类推荐
  • 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

    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

    本书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学的本质是应时变通、趋时更新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在人们都拼命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凭添了许多的惆怅、无奈与困惑,希望儒家的学问和智慧能引导人们站在今天,赢得未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

    本书撷取了许多北大先哲的精彩言论、真实的人生经历,并结合大量生动深刻的故事,详尽地阐述了北大人的生命智慧和人生哲理,体现了北大人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博大、厚重与坚强。阅读本书,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诲,汲取其人生经验和智慧,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 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

    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

    本书将中国哲学经典《庄子》与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西方思想流派作比较,挑战性地重读《庄子》,阐明了《庄子》中的讽刺批判性、身心治疗、幽默的哲学意义,以及庄子对儒家主流价值观的批判。从个人层面看,如何理解真诚,如何扮演社会角色,如何寻求真我,庄子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反主流的游心之路。从社会层面看,在新媒体时代重读庄子,也有助我们辨明真相、寻求理性。
热门推荐
  • 深海里的那个吻

    深海里的那个吻

    我们的契机来自黑色窒息里的吻我们的开始时阳光下的那一抬眼我们的过程像埋在深深地下的一坛酒结束,在人海里淡淡一瞥不再交集
  • 你是瞎子又如何

    你是瞎子又如何

    八岁生日的时候,一个电话,他失去了妈妈,也失去了光明。十岁生日的时候,他遇到了她,她每天每天来陪他,告诉他她喜欢这样喜欢那样,直到有一天她说:你喜欢我好不好?十五岁的时候,他要离开她去远方,她问他:我等你好不好?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再见到了她,可是她身边已经有了另外一个他。
  • 不良姐妹团

    不良姐妹团

    不良?什么才是真正的不良?去酒吧,化浓妆,群殴?不过不良还能让人这么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众劫之主

    众劫之主

    如果所有的劫难都循环上演,甚至连循环本身也是永无止境的,这能让唯一清醒的人怎样疯癫?
  • 金光武侠系统

    金光武侠系统

    .开局一个乱世,全世界都是鬼魅魍魉,我叫高源,我擅长苟!(觉得金手指还是笼统一些好,不怎么喜欢忍术)
  • 九霄凌凰

    九霄凌凰

    或许我不是一个英雄,但从我决定坚守人类最后底线的一刻起,我的一生便注定不会平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从史莱姆做起

    重生从史莱姆做起

    雷雨天被雷劈中的概率为175万分之一,而普通的高中生叶焐显然就是这个“辛运儿”,本该身死道消的他,醒来却发现自己转生在了一个有着魔法等级的异界,获得了特殊的能力,可以在人类形态和魔物形态的史莱姆互相转换,并且觉醒了特殊系统,在拜转生者的爱德华为导师后,更加详细的了解了这个异界,与其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创造一个人类与魔物平等的国度……
  • 浮生若梦雨未歇

    浮生若梦雨未歇

    讲述的是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刘志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