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1700000038

第38章 德经(15)

太自满的人才只知道一味的不服,一味的争斗,有悖于老子的告诫“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所以最终赔掉上自己的性命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周瑜并非没有本事,只是他的本事比不上诸葛亮而已。如果他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明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那么就不会落得如此结局了。

只有能够做到“不自满”的人,才敢于承认技不如人,这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一种不为挫败轻易击倒的韧性。

第七十节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之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译文]

我的话是很容易理解的,也很容易实行。但天下却没有人能理解,没有人能实行它。提出理论要有纲领,做成事业要有目标。正由于人们不能理解,因此他们不认识我。认识我的人稀少,效法我的人就显得很珍贵。

因此,圣人穿着粗布衣裳而怀里揣着宝玉,一般人却不知道。

[本章要旨]

本章说明自己的思想未被世人理解,所以出现“知我者希”的局面。

[评析]

本章说明自己的思想未被世人理解,所以出现“知我者希”的局面。他并非自甘默默无闻,他也希望自己的各种思想原则能通行于世。老子慨叹世人不了解“道”,不了解自己。老子希望有哪位君主能够赏识自己、重用自己,从而达到“无所不为”。

第七十一节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却像不知道一样,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装作知道,这是弊病。只有将这种弊病当作弊病,才能没有弊病。有“道”的圣人没有这种毛病,因为他重视弊病,所以才不犯这种毛病。

[本章要旨]

本章阐述自知之明的思想。

[评析]

本章阐述自知之明的思想,分析了圣人与常人在对待知与不知上的态度。圣人知道却当作不知道。常人不知道却当作知道。

[实例应用与分析]

知不知,上——不过分自负才是高明的

《道德经》中的“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原意为:知道却像不知道一样,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装作知道,这是弊病。只有将这种弊病当作弊病,才能没有弊病。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不过分自负才是高明的。”

老子说,不懂装懂、不知道装作知道,这就会引发弊病。人们为什么会不懂装懂呢?无非是因为怕承认不懂,被人说自己笨,有失面子,而不懂装懂往往是没有好结果的。

即使是懂,也不能过分自负、过分自信,一旦太过自负,同样会引发祸事,危害自己。

太过自负的人往往目中无人,自视清高,总以为自己了不起,习惯于对他人指手划脚,却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

这样一来,肯定会促使他人敬而远之,近而越来越孤立,一旦稍有言行不慎,就会给小人以可乘之机,极易遭人诬害。

明朝嘉靖帝在位时,夏言是朝中的首要辅政大臣,为百官之首。

夏言很有才能,学问又高,因而特别自负。他瞧不起一同为官的其他人,总斥责他们见识肤浅。对于嘉靖帝,夏言也近于傲慢,他当面纠正嘉靖帝的错误,还劝他要多读书。

有人劝夏言说:“为人做官,重要的是得体,而不是一味讲究对与错。你现在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不留情面地批评别人,这是不应该的。”

夏言根本就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他说:“我的智慧远远超过别人,我认定的事是绝不会错的,如果说有人反对,那就证明他不愿意学习又没有见识,是他们应当改正才是。”

官位在夏言之下的大臣严嵩,时刻想扳倒夏言,好取代他的位子。他和儿子严世蕃天天策划寻找夏言的破绽,以便在嘉靖帝面前中伤他。

有一天,迷信道教的嘉靖帝作了一批道士似的服装,他命令大臣们都要穿这种衣服上朝。夏言认为嘉靖帝的这一举止很荒唐,就私下对群臣说:“皇上此举,有伤国体,我们做臣子的应该劝谏皇上,不能盲目服从啊。”

严嵩心生一计,他当面附和说:“你说的对,朝廷大臣怎么能穿得像一个道士呢?只要你带头进谏,我第一个跟从。”

而严嵩却对儿子严世蕃说:“夏言一定会言词进谏,而我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迎合皇上,夏言一旦中了我的圈套,皇上愤怒之下就再也不会信任他了。”

第二天,严嵩和群臣都穿着道士似的服装上朝,只有夏言一个人没有穿。嘉靖帝一看夏言就有些生气,而夏言这时偏偏开口说:“朝廷的礼制不能不遵守,皇上也不该让大臣穿这样的衣服。我认为自己有责任纠正皇上的失误,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嘉靖帝立即被激怒了,他厉声说:“你这个人什么都认为自己正确,难道谁也不如你了!你这样目中无人,实在是过份!”

嘉靖帝的言语中隐藏着杀机,一贯自负的夏言却仍然不肯让步,他据理力争,侃侃而谈,嘉靖帝感到理亏,无奈之下废除了这项规定。

事后,严嵩对嘉靖帝说:“夏言当众顶撞皇上,这是大不敬的罪啊,皇上不该相信他了。夏言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他又能听从谁的意见呢?这样下去,他一定会专权擅权,败坏朝纲的。”

嘉靖帝从此便疏远了夏言,开始重用严嵩。后来,在严嵩的挑拨诬陷下,夏言被定罪,处以极刑。

夏言之死,与他的太过自负有着极大的关联,正如有句话所说“太刚则易折”,太过自负就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规律。

有些人自以为有才能,就一味地坚持己见,把别人的意见不放在眼中,这是官场之中的大忌。为官处世是要讲究技巧的,而只知道自以为是,将会有百害而无一益。

战国末年,秦昭王令王陵挂帅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王陵虽然十分尽力,但因赵国奋力反抗,战斗持续了很久,邯郸城还是没有被秦军攻下来。

急于求成的秦昭王怪王陵指挥不力,打算让大将白起代替他。白起说:“大王志在统一天下,但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啊。赵国有各国的援军相助,他们又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拼死相抗是难免的。这样,我军就没有获胜的希望了。大王还是先撤兵吧。”

接下来白起分析了时局,讲得头头是道,可秦昭王还是坚持用兵,请他出山。白起认为出兵不能获胜,所以就在家中称病不出。

白起的家人劝他说:“不管你的见解正确与否,身为臣子,就该听从大王的。你这样固执,拒不从命,大王是会怪罪你的。”

白起说:“行军打仗,如果明知道失败还要进行,那么就只能葬送将士们的性命啊。我不想做一个罪人,怎能为了让大王高兴而屈从呢?”

秦昭王为了说服白起,甚至亲自登门来拜访他。他对白起说:“只要你答应出征,万一失败了,你也没有战败的责任。现在战事要紧,你就不要耽搁了。”

白起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秦昭王不要出兵。秦昭王不听,命令秦军继续进攻,结果遭到了惨败。

白起听到失败的消息后,伤心地说:“大王不听良言相劝,才会有这样不幸的事,我想他会吸取教训了。”

秦昭王心中本来就忌恨白起的才能,他这番言论更无异于火上浇油,于是把失败的怨气全发泄在了白起的身上。白起先被降为士卒,赶出都城,后来又派人令他自杀谢罪。

白起身为臣子,因为太过自负,竟然连君王的命令都敢不服从。他一再抗命不从,已经犯了做臣子的大忌,还自以为是地说风凉话,这当然就是自寻死路了。一个人可以自信,但是太过自以为是,就是一件坏事了。

很多获得过大成功的人,却以大的失败而收场。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太过自负,因而盲目乐观和得意忘形,结果遭到惨败。

梁武帝萧衍执政时,他的第七子萧绎自幼便聪明绝顶,其智慧远远超过常人。他五六岁时,就能背诵《典礼》,并且一字不差,因此萧衍对他特别疼爱,请了许多名师来培养他。萧绎长大后,受封湘东王,他的文、书、画被人称为三绝。

有一次,萧绎和裴子野等人饮酒论诗时说:“我出身皇家,博古通今,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了。我想以诸葛孔明自比,可以吗?”

裴子野等人相视之后,都没有作声,心里却都认为萧绎虽然有才,语气却太狂妄了。后来裴子野向萧绎委婉的表达了这层意思,劝他谦逊一些。

萧绎却颇为不悦,他说:“不是我狂妄,而是实在没有什么能难倒我的。我是不能和普通人相提并论的,你们自不必多言。”

后来,萧绎平定了侯景之乱,在江陵称帝。此时的他更加自负了,经常对人夸口说:“侯景作乱,若不是有我在,天下还有安宁之日吗?如今侯景已除,再没有谁可以做我的对手了。”

萧绎从此天天饮酒作乐,懒得处理朝政,大臣王褒、周弘等都上书规劝:“如今魏国并没有消除灭我之心,我国应当加强军事,时刻备战。皇上为安民心,应当少做享乐之事,把都城迁回建邺。”

萧绎却贪恋江陵之地,不肯迁都,还将这些批评他的大臣或贬或罚,决不纳谏。他还说:“我自幼就聪慧非常,若论智谋也是天下第一,你们的那点小聪明,我是不会看在眼里的。你们还是少费些心机吧。”

由于不能纳谏,最终造成君臣离心,而国势降弱。不久,魏军进攻江陵,萧绎用尽一切办法也不能解围,最后只好投降。魏军毫不留情地杀死了他。

就这样,萧绎因先天条件优越而不听他人劝导,始终以天下第一自居,结果成了亡国之君。可以说,过份地自负,就是失败的温床,也是通向失败的必经之路。

自负就会导致轻敌,轻敌则易被敌人打败。古往今来,凡是自负者,大都最终失败。

公元前203年,韩信攻下齐国历下后,又一举占领了齐都临淄。齐王田广慌忙逃到楚国,向楚王项羽求救,楚王根本就看不起韩信,对齐王说:“你别把韩信说得神乎其神,那位钻裤裆将军竟把你吓成了这个样子,真是活见鬼!”之后他没加思索就随意地委派了大将龙且,让他率兵两万前去与齐国联合抵抗韩信。

恰巧,龙且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一向自负非常,因而用兵往往只求狠冲猛打,根本不讲究谋略。11月,齐楚联军与韩信的汉军对阵,好战惯斗的龙且几次要向汉军发起猛攻,都被齐王苦口婆心地劝阻住了。

一谋士对龙且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良好的败兵计策,可是龙且始终固执地认为韩信没有什么了不起,绝对不是自己的对手,战胜对方根本就不需要花费心思。他一心想尽快同韩信交战,好立即取得胜利,向楚王邀功领赏。

这天,韩信突然指挥大军渡河进军龙且军,可是,部队渡过一半时,又突然有秩序地撤回了。

“龙将军,汉军不战自败,但是退得并不慌乱,可能其中有诈。”齐王对龙且说。

“哈哈,我早就知道韩信这个人是胆小鬼,齐王啊,你可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龙且以为是韩信害怕跟自己作战,才不战而退,便一意孤行地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了。

当龙且的军队渡河近一半时,潍水上游忽然发起了洪水,激流滚滚,倾泻而下,一下子把龙且的部队给冲散了。汹涌而至的水流使得楚军大乱,对岸的汉军也趁机回身反击。在激流之中,疲于奔命的龙且军立刻成了汉军的活靶子!而尚在岸上的楚兵也溃不成军,四散逃亡,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过河乘胜追击,杀死了龙且,活捉了齐王。

原来,韩信设置了一个诱敌之计,他在前一夜让士兵做了一万多个布袋子,里面装满了西沙,堆在潍水上游,形成了一个人工堤坝,他再用佯装败退的战略,把敌军引入河中,然后,让士兵突然把上游的堤坝打开,如此一来,巧妙地借助于洪水之势,轻而易举地就打败了敌军。

自负的人,在很多时候都显得头脑简单、智商不高,亦得不到好的结局,所以说,真正高明的人,是绝对不会自负的。

第七十二节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

当老百姓不惧怕你的权威时,你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威势。统治者不要逼得百姓不得安居,不要压迫百姓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百姓,百姓才不会厌恶统治者。

因此有“道”的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表现,自爱自重而不自显高贵。所以要去掉自我表现、自显高贵,提倡自知自重的作风。

[本章要旨]

本章说明治国治民不能用高压手段。

[评析]

本章说明治国治民不能用高压手段。国家****的前兆是老百姓不害怕统治者的威力、威胁,这时大的灾乱就要发生。老了劝诫统治者对百姓要亲善,不要让百姓居无定所,不要让百姓无法生存,才能治理好国家。

同类推荐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厚黑学大全集

    厚黑学大全集

    自1912年以来,李宗吾创立的厚黑学已诞生近百年时间,当前市场上已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有关厚黑学的各种图书,这些图书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读者往往不得要领,甚至误入门径。为了再现李宗吾先生厚黑学的原貌,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厚黑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活学活用厚黑学”在深度挖掘李宗吾厚黑学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精炼的要点和大量历史上正面或反面的事例,归纳、诠释了立足社会、为人处世的厚黑之道,一旦你掌握了这些智慧,并把它纯熟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就一定能够轻松应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更顺利地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鬼谷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鬼谷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一世韶华

    重生之一世韶华

    上一世的她,以为自己很幸运,即使生母早逝,爹爹冷待,但姨娘和庶妹却是真心待她,嫁了个夫君也温柔体贴,却不想有一日,一切的她以为都仅仅是她以为……再睁眼时,她的眼睛里多了什么,让人无法再轻易看透……
  • 昙花初现

    昙花初现

    世界上本无什么命运的抉择,所谓命运,其实就只不过是自己不够努力,让别人来操控你的生活及未来。命运封闭你一条路时,细心发现走另一条路反而会更加成功顺畅。
  • 帝京司少:权门宠妻

    帝京司少:权门宠妻

    帝京近些年来风平浪静的很,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泛不起什么涟漪,直到有一天,帝京司家的现任掌权人司先生竟然在帝京的晚宴上被人霸气宣告了主权,出现的女子不仅将司家的一众老先生气的胡子乱翘,脸色发青,几乎心脏病发作抢救不过来,竟然还拉着司先生的手当着众人的面私奔了!现场是这样的:“司漠已经是我乔婉的男人,你们给他逼婚,问过我的意见了吗?嗯?”女子的尾音上扬,精致的眉眼间侧露出一丝不悦和锐利,耀耀生辉之际,那个状似威胁的字眼更是让下方的一众老先生脸色突变,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唯独那个就算站在角落里也阻挡不了强烈存在感的男人笑得一脸的惑乱众生,本就清湛的双眸此刻更像是落了星子一样,每看一眼站在台上的女子,就仿佛万千星河在他眼中闪烁。
  • 爱情秘籍:男神变老公

    爱情秘籍:男神变老公

    因为她公司的事情,她觉得他在无形之中挑衅了她,所以她不甘心,去找了,但却没有想到这次竟意外失身与他,what???两人竟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就这么的睡了??在冷风清的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女生不能穿裙子,孟雨婷一直不明白。直到两人在一起很久了,孟雨婷才看着冷风清问道:“为什么在你公司女生不能穿裙子?”冷风清听到孟雨婷的话,沉默许久,雨婷看到冷风清这个样子怒了。第二天,雨婷就穿了一个性感裙子去了公司,给公司的男同事们带来了福利。但郁闷的是孟雨婷那天晚上回到家里就被狠狠压在床上教训了,以至于雨婷说再也不敢在公司穿裙子了。
  • 阿喵穿书后的团宠生涯

    阿喵穿书后的团宠生涯

    作为一只通灵的喵小姐,她居然穿越到书中成为了五岁的一个小炮灰,完了完了,人与人之间交往那么复杂,她可怎么活下去啊?然后…“妹妹,不要怕,哥哥保护你。”她居然一下就有了七个铲屎官哥哥?!天哪,猫生也太幸福了吧。喵小姐啃着小鱼干,含糊不清:我们的目标是多多的鱼干喵!……等一等,这本书里的男主(不是男主)和我上一辈子的铲屎官居然长的一模一样!!!某精分敖大美人咬牙切齿,正在提刀赶来的路上……
  • 超能力没收的日子

    超能力没收的日子

    因为一次无意的举动,被更强大的人没收了一直引以为傲的超能力的存在,到底他会作何选择?
  • 逗逼杨小二

    逗逼杨小二

    逗逼杨小二是一部搞笑的小说。看这个逗逼如何逗笑你的人生,带你进入恐怖的梦境,带你进入想象的世界中去做不能做和不敢做的事情。朋友们,你们的身边有这样的逗逼吗,如果有,且珍惜啊。这样的人,对你是无害的,他们能给你的生活添加笑料。能让你把他教育一番后,他还嘻皮笑脸的看着你。他们肯把内裤穿在外面来娱乐大众,你敢吗!
  • 烟雨秦淮上

    烟雨秦淮上

    青楼花魁与霸道冷酷帝王已经痴情忠犬将军间纠缠不清的爱恋,有得人注定要亏欠,有得人注定只能怀念。
  • 偷偷爱你

    偷偷爱你

    大学毕业后的我在南京开始了职场生涯,并结识了几位非常好的朋友,但却因为朋友的一场意外连累我成为公司怀疑的对象,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我离开南京来到北京,欲重启新的生活。本书主要描写了我进入贵圈后的所见所闻和职场宫心计,贵圈中很多人和事都重新刷新了我曾经单纯的三观。。。
  • 这样说,下属1分钟就懂你

    这样说,下属1分钟就懂你

    上司讲话太罗嗦是任何公司里都会听到的抱怨。它导致的后果就是:下属把上司的话当耳旁风,上下沟通出现麻烦。作者从自己当年做主管时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条教训:人能够集中精力倾听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分钟!讲得少了不够充分,但讲得太多又会让人听得云里雾里,反而搞不清重点在哪里,更别说好好思考上司的命令了。因此,抓住这个“黄金一分钟”,知道自己要传达什么,该怎样说,才能避免在沟通中发生误会。本书通过35个具体工作场景,教管理者掌握“1分钟沟通术”,学会说话,让员工明白重点、办好事,全面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