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1700000027

第27章 德经(4)

唐代郭子仪爵封汾阳王,将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落成之后,每天都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不像其他的官府之家那样高墙深院、深奥莫测。

有一次,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来郭府,没有家人禀报、也没人阻拦就走进了内宅,恰巧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两人正在梳洗打扮,王爷郭子仪就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手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使唤奴仆一样。

这位将官回去后把这情景讲给他的家人听,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京城的人们都把这件事当作笑话谈论了。郭子仪听了并不意外,他的几个儿子听了都觉得太丢王爷的面子,都来找父亲,要求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

郭子仪语重心长地对儿子们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是为了保全我们的身家性命啊!”儿子们听后都十分不解,问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郭子仪叹了口气,说:“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背后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因此,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是不可能让我归隐的。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啊。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恶意诽谤,那时,我们郭家的老老少少就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儿子们听后恍然大悟,口服心服,再也不在意外人的闲话了。

郭子仪大开其门、任人出入的行为,表面看起来是有失身份、落人笑柄的。但实际上,这却是他用心良苦的,正是用这种看似愚蠢的方式,来避免祸害的产生。

在官场之中,懂得如何明哲保身是很重要的,而采用“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方式,就是很明智的一种。在仕途生涯中,郭子仪屡黜屡起,流芳百世,就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非同一般。

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看上去毫不精明,不仅言语如此,行动上也是这样,好像他们都是庸才。只不过他们个个深藏不露,这才是他们精明能干的地方。

他们不在言语和行动上露出锋芒,是因为他们有所顾忌,他们懂得锋芒太露必会得罪他人,所以通过装傻卖愚来化解危险,排出前途中的荆棘,从而保护自己。

官场如战场,其间往往充满了险恶,一不留神就会轻则受罚,重则丧命。能够官场之中平安无事,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奸臣乱党当道的情况下,更是难上加难。

而阮籍能做到不与奸臣同道,还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是凭着“大巧若拙”的智慧了。

魏晋之际,当时朝代更迭、政局变换无常,在司马氏的血腥恐怖统治之下,使人常有生死忧患。当时,阮籍的父亲是曹魏的官吏,为建安七子之一,闻名于当世。

阮籍的家世背景使他对曹魏政权怀有同情心,而对司马氏则十分的反感,他决定不与司马氏这伙逆臣合作。

在当时那种“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完者”的险恶社会环境中,阮籍是不敢公开与司马氏决裂的。为了保全自己,他在司马氏集团统治下,先后担任过不少职务,但他常常借着自身的生性放荡来批评司马氏的这伙逆臣。

有一次,有人在朝会上奏称,一个儿子杀死了自己的母亲。阮籍听后,好似很无心地说道:“嘻!杀父尚有可原,岂能杀母?”这句惊世骇俗之言令在座者无不大惊失色。

司马昭当即就批判他说:“杀父,乃天下之极恶,而你怎么认为可以杀父呢?”

不料阮籍话头一转,回答说:“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连禽兽都不如。”司马昭无话可说了。

阮籍的话,既尖锐地讥讽了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司马氏,又巧妙的将自己惊世骇俗的语言给掩饰了过去。

还有一次,阮籍的母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礼法,父母死后,子女要服三年丧,三年之内不准喝酒吃肉,不能离家远游,不准大笑,只准穿黑色的粗麻布衣服等。阮籍年幼即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多年,性情至孝。当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之时,他正与人对弈。对方说这句棋就不下了吧,可阮籍非要一决胜负。

下完棋后,他还饮酒一升,然后才大声哭号,吐血数升。母亲下葬时,阮籍叫家人蒸了一头小猪,又饮酒二斗,大声哭号,与母亲诀别。

阮籍此类“失礼”行为不胜枚举,常常引起礼法之士的责难。阮籍却以蔑视的口气说:“礼法岂是为我而设!”言外之意,司马氏独揽大权,野心勃勃,才是冒天下大不忌,失礼于天下的。

阮籍外表处世放荡不羁,实际上,为人处事却非常谨慎小心,把自己的大智隐在了愚蠢的外表之下。司马昭的老臣钟会曾多次追问阮籍对时政的看法,无非是想趁机抓住把柄将他治罪,而每次阮籍都以沉醉而免于难。

有一次,文武重臣给司马昭上“劝进书”,委托阮籍起草,使者到期去取时,竟见他仍大醉于桌旁。使者摇醒了他,他就有意借醉把文章写在桌子上,让使者再抄一遍,然后将桌上之字抹去,这就避免了落人把柄,惹祸上身。

外人看来他浑浑沌沌,实际上是以愚掩智,来保全自己。阮籍是将“醉酒”当成了自己的“护身法宝”。

就是凭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阮籍在司马氏当权的时候,虽然与司马氏政权保持一定距离,还常常借故批评司马氏,但是他闭口不谈时政,不议论朝廷是非。

以浑浑沌沌的假象来蒙蔽他人,极其明智地避免了与时局和任何具体的个人相对抗。因此,才得以在乱世中安然无恙。这正是阮籍的聪明之处。

第四十六节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天下政治正常合理,实现了和平,战马就会退还给老百姓去耕田种地。天下政治秩序混乱,兵戈相见,连怀胎的母马也被用来作战,以至在战场上产仔。

祸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罪恶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所以,知道满足就心理平衡,才能求得永远满足。

[本章要旨]

本章重在戒贪戒欲。

[评析]

本章重在戒贪戒欲,这样就能避免战争。本章前一部分讲述战争的影响,没有战争的太平盛世。后一部分主要讲述战争的根源来源于人的私欲、不知足。从而提出解决战争的方法。

[实例应用与分析]

咎大莫过于欲得——贪心不足必自害

《道德经》中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原意为:祸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罪恶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所以,知道满足就心理平衡,才能求得永远满足。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贪心不足必自害”。

老子劝告世人不要太贪心,名利财物往往是产生祸事的根源,对于名和利的追求要适可而止,如果永不知足贪得无厌,那么,迟早会害了自己。

人生最大的祸患就是不知足,人生最大的过失就在于贪得无厌。故知足知止,则会常常满足。当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会充满快乐,反之,贪欲不止,就会妄生是非,进而损人利己,造成祸端。

现实中正是如此,很多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人,都是因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才走上犯罪道路的。他们之所以会得此下场,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知足!

“贪心不足必自害”,在我国历史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唐朝的长孙无忌因为过分贪恋权势而不得善终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长孙无忌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曾在唐太宗、唐高宗两朝任相。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他的妹妹就是长孙皇后,与李世民又是郎舅之亲,并曾帮助李世民成功地坐上皇帝的宝座,他深受李世民的信赖和恩宠。

尽管长孙皇后苦谏不要哥哥长孙无忌做官太大,树大招风易引来祸端,但是长孙无忌却非常贪恋权利,官职一升再升。到了永徽年间,他以元舅之亲、顾托之重而大权在握。

当时,长孙无忌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无论是名利权势还是财富,都达到了顶峰。但他仍不知足,深深地陷在争夺权势的漩窝中,一心想拥有更多。

公元643年,太子承乾谋反,因而被贬为庶人。太子被废后,当时最有资格做太子的是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尽管当时有许多朝臣主张立魏王李泰为太子,但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部分大臣则坚决主张立晋王李治。唐太宗本来要立魏王李泰为太子,但在长孙无忌的一再坚持下,唐太宗不得不放弃个人意愿,立李治为太子,即唐高宗。

李治是个懦弱无能之人,长孙无忌拥其为太子,完全是出自私心,是为自己的仕途生涯考虑。原因有二,首先,李泰与长孙无忌素有隔阂,且李泰有很深的城府,早已在朝中树立党羽,如果让李泰继位的话,长孙无忌在朝中就可能站不住脚了;其二,李治是个懦弱之人,长孙无忌自认为完全有把握将其握在掌心,其继位后,他就成为了长孙无忌手中操纵的木偶,这样一来,李氏天下也就等于掌握在长孙无忌的手里了。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长孙无忌可谓机关算尽。但人算不如天算,长孙无忌计划得这样周全,却没想到会因此而得不偿失,自食恶果。

唐高宗即位后,长孙无忌见大局已定,认为可以为所欲为了,就开始排挤大臣,甚至借“房遗爱谋反”一案,杀害了唐太宗“常以为类己,欲立为太子”的吴王恪,以绝众望。同时,还将与他不和的江夏王李道宗流放岭南。

为了充分稳固自己的权势,长孙无忌编制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网,可谓煞费苦心。他的一系列举动,早已招致了众怒,使他越来越孤立。最终,因得罪武则天而被诬告谋反,唐高宗将其发配后不久,又将其逼得投缳自杀,连宗亲都受到了牵连。这位权倾一时的显赫人物结果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被长孙无忌所害的吴王恪在死前曾说: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残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结果正是如此。

归根结底,长孙无忌从一位权倾朝野的大臣,落得被逼投缳自杀,都是因为一个“贪”字。一个“贪”字,贻害不浅。这就说明如果为官者若一味的谋求私利,终归难免落马,类似的例子,古今中外,可以说举不胜举。

贪权是官者的一大忌,贪财同样是大忌。视财如命的人,往往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因为一个人的眼中只有“金钱”二字的话,那么他就会舍弃道义而不择手段,完全被物欲所左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便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在明朝时,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分疼爱三女儿安庆公主。安庆公主的丈夫欧阳伦“夫因妻贵”,可以说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还是感到不满足,一心想要获取更多的财富,结果就是因为贪欲极度膨胀,最终把性命给搭进去了。

当时,盐、茶、马是朝廷的三大专卖物资,民间是不能私自贩卖的。欧阳伦就把这看成了趁机敛财的机会,于是召集自己的心腹对他们说:“我虽然不缺钱花,但钱这东西谁不希望越多越好?现在贩卖茶叶有大利可图,放着眼前的肥肉不吃,不是太傻了吗?你们只要听我吩咐,将来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当时有人劝他:“这是朝廷严令禁止的,到时万一让皇上知道,我们个个都得吃不了兜着走。我等出身卑微,死了也就算了,可你是皇亲国戚,到时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那就得不偿失了。”

欧阳伦当时财迷心窍,根本就听不进去,很快就组织了一支贩卖私茶的队伍,开始大肆敛财。“纸里包不住火”,后来东窗事发,被有“铁面御史”之称的邓文铿弹劾,朱元璋听后勃然大怒,赐剑一把命其自缢。

如果过分看中钱财而又“欲壑难填”,那么,就可能会丧心病狂最终害了自己。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钱是好东西,但如果过分看中钱财而不择手段,那么,钱财就成了要命的利器。

只有安分守己,对钱财不过分强求,保持恰当的尺度,才能够不招惹祸端。特别是身为政客,若成为金钱的奴隶,那么一旦落马,其下场难逃人财两空,还会遗臭万年。

为官者是人民之公仆,清廉不贪是对官者的基本要求,所以说应以正当的方式获得利益、赢得名誉。不钻营取巧虽然可能生活清贫,但是却自能趋吉避凶,安乐一生,这是比什么都可贵的。

西汉昭帝时,大臣疏广和他的儿子疏受都是高官,闻名朝野。疏广为人正直,从不随便接受他人钱财,更不收取贿赂,为官一生可谓两袖清风。

一次,有位朋友去看望疏广,见他吃着粗茶淡饭,不禁说道:“你官位显赫,却过着如此清贫的生活,就不怕人家笑话吗?当今朝廷上下,哪个有像你这样的?”

疏广说:“如果我做个贪官,就不会这么清贫了,但是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我现在苦是苦了点,但日子却过得舒心,这有什么不好呢?”

与疏广同朝为官的人,个个家财万贯,十分富有。他们见疏广清贫寒酸,都笑话他不会敛财,有的还开导他说:“为官者应该有为官的威严,你现在过得跟老百姓一样,没有了威严,别人就会小看你,轻视你。身在官场,捞些钱还不容易,何苦过这等苦日子?”

疏广虽不当面反驳他们,但心里却很是不屑,他告诫儿子疏受说:“当一日官,就要想着民之疾苦。若只为贪财,就悖离了为官之本。你一定要记着,贪字下面是一个火坑,一旦染上了它,就引火上身了。”疏受在父亲的教导下,也是一生清廉,名声很好。

同类推荐
  • 老子说经的地方

    老子说经的地方

    老子无疑是人类生命智慧的启明星,以博大精深的哲思照亮了世界。他曾经讲经的楼观仙地,吸引着无数后人朝奉膜拜,悟道养生。在经台仙地悟道数年的任法融道长,深谙道法自然之玄机,不但将道法自然蕴于书法和讲经,还撰写了《道德经释义》,传播老子思想精髓,更使说经台鸿儒盈门,访客如云。
  • 荒谬的墙

    荒谬的墙

    关于智慧,关于理性,关于存在主义与荒诞主义关于自然,关于永恒,关于不停写作与拯救绝望……荒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加缪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不断地穷尽现在的生活,撼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人类对其环境所做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做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强调作为革命思想武器的实践性的同时,必须辅之科学性的保障,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民族语言表述,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而科学性的要求,在这一“中国化”过程中,又是一个薄弱的方面。
  •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从老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老子看世界的眼光;从庄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庄子浪漫的人生态度。希望张莉、陆杰编写的这本《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能够让读者窥到实现这两方面愿望的路径,对道家智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悟,希望它能成为一阵清风,为忙碌、紧张、疲惫的人送去些许清凉。
热门推荐
  • 我和男神灵魂互换的那些年

    我和男神灵魂互换的那些年

    白潞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发现自己不是自己而是男神了之后,她在惊慌之余还有那么些窃喜,毕竟觊觎男神肉体已久,现下却能想咋摸咋摸,换谁都能笑出声来。可是谁知道灵魂互换的这些年她过得比她前26年都要苦逼。易柏作为新生代实力派偶像,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怎么就成了个女的?还是自己的粉丝。在跟这个女孩子灵魂互换的这些年,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遭遇了他27年来第一次滑铁卢。“你腰为什么会突然这么酸?你不会有什么病吧?”易柏揉着“自己”的腰质问地上那一摊泥一般的生物。白潞扭过头望着易柏,喘匀了气回答道:“病?没病啊!我……”说完猛的一个激灵,“蹭”的坐起来,脸色微红,小声的说:“可能……是……是亲戚要来了……”“亲戚?什么亲……戚……”易柏突然反应过来,耳朵尖唰一下变红。白潞尴尬的在一旁假笑,“放心,没什么大事,也就第一天可能有点不舒服……”本故事纯属YY,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许诺南衡

    许诺南衡

    南衡的爱情绝不平凡。她一直在等一个心灵契合的人。
  • 快穿之求生

    快穿之求生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它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也不仅有恶念,还有爱与和平。你相信,它就存在,你不相信,它就消失。
  • 星启剑歌

    星启剑歌

    仗剑不古,执剑不仙。少年迈步星空征途。找的是出处,寻的是归宿。无论当年为何弃都一定会站到面前亲口一问!无论当初为何离都一定要站到面前当面一问!一个不知身世的少年,一段命中注定的剑缘!-----------------------个人喜欢科幻喜欢玄幻喜欢仙侠,但是为什么科幻和玄幻和仙侠就一定要分开?希望大家会喜欢。新人作者,请大家多多包涵。【注:先声明...如果有错别字=-=一定是我的输入法被我教坏了...】
  • 超级大灾变

    超级大灾变

    为什么同样是末世,人家只是丧尸遍地,怪物横行。而我,却是僵尸出笼,百鬼夜行,群妖乱舞?为什么,世间万物都可以化作妖魔鬼怪横行无阻,而人类却只能在夹缝中苦苦挣扎,朝不保夕?难道,人类真的被天地抛弃了么?不,我不甘心!人虽为天地所生,但若弃我,我先弃天!
  • 总裁,我们走着瞧!

    总裁,我们走着瞧!

    他是天宇集团的继承人,却在那天想着逃跑,可是,很不巧的在机场里被绊住了脚,使得自己计划的逃离落败了。他决定反击……在反击的过程中好像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后来她却选择了离开……再次回来的时候她却说不记得他了!可是他记得了他们的种种,所以他没有办法就这样的放她离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终极天穹

    终极天穹

    天穹大陆人人练武,各种种族生活在这块大地之上,强者林立。一场瘟疫,一个奇怪的婴儿,他将给这个大陆带来什么样的精彩绝伦的演出,有将引出如何千奇百怪的事件龙蛇混杂,千奇百怪,他能否找出自己的身世?能否登凌绝顶!
  • 这个女将不好惹

    这个女将不好惹

    晨麟27年黎国发生战乱,世间开始群雄征战的时期。起初共有十余个国家,经过了70多年的战争现今只剩下5个国家,分别是麒国、夏国、晓国、晋国和黎国。云曦5年晓国有一位女子带军出征,打败了当时最为强大的晋国,并取而代之。而也因为这名传奇性的女子各国开始招女子入官,到了云曦14年时女子的地位几乎与男子平等。
  • 舞妃倾城:邪王的专宠

    舞妃倾城:邪王的专宠

    她,是黑白道第一把交椅;她,是丞相府弃之的大小姐,外面传闻,她是丑陋无比,十足的花痴。一次意外,是她变成她。从此,她变成了另一个人,变得冷冰冰,冷酷无情。她蜕变了,在一个无人问津的情况下蜕变了。她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帮派,她拥有了几个重情重义的朋友。三年后,她15岁,她决定回去报仇。当她在报仇时,遇到了他,属于她的他。他,是神秘的溟王,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却在遇到她后分不清自己的心,对她温柔,所有的温柔都只对她一个人。他们有着奇缘,如想了解,请看我的书——舞妃倾城:邪王的专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