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1700000020

第20章 道经(20)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君王都似唐太宗这般英明,很多帝王往往只能看到自己国家的繁荣之处,却看不到“繁荣”背后的众多隐患所在。楚庄王就是一个这样的皇帝。

春秋时期,继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以后,楚庄王取得了诸侯霸主的地位。但是他不满足,想要趁着越国衰弱之机,出兵讨伐,进一步实现统一天下的野心。

其实,楚国的文武百官感到,现在楚国的国力已经和以前相差的太远了,对外连年不断发兵征讨,军队疲劳、百姓困倦,这与庄王初为诸侯霸主的时候相比,已经无法相比了;国内各地的百姓不满楚庄王的统治,纷纷揭竿而起,官府已无力镇压。

在这种自顾不暇、束手无策之际,再去攻打越国,是很危险的。但是文武百官怕得罪楚庄王,怕丢掉乌纱帽,无人敢对楚庄王进谏。

这时,有一位姓庄的大夫,国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在国人眼里是一位聪明的有识之士,人们称他为庄子。他为了楚国的长远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他上朝去劝谏楚庄王说:“大王要发兵讨伐越国,这是为什么呢?”

楚庄王说:“越国是我国的邻国,我们不主动出兵攻打他们,他们也要出兵攻打我们。所以寡人决定讨伐越国。”

庄子又问:“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兵讨伐呢?”

楚庄王说:“现在越国政治昏乱、兵力疲弱。”

庄子说:“我很愚昧,对这件事很担心。”

楚庄王说:“你担心什么?”

庄子说:“智慧就像人的眼睛一样,能看到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

楚庄王不解地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庄子回答说:“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国、晋国打败,丧失了几百里地的国土,这说明楚国的兵力疲弱;庄跻在国内造反,官府却无力平乱,这说明楚国的政治昏乱。大王的政治昏乱、兵力疲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可是大王却要讨伐越国。这就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大王自己看不见自己的弱点。”

楚庄王听了“目不见睫”的比喻,就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打算。

是的,败,莫败于不自知。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自我、把握自我,不做超乎自身能力之外的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人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就能不断的完善自身。相反,一个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不足的人,往往只能在原地踏步。而要充分地认识自己、公正地估价自己的优长劣短,关键还在于自省。

人若能时常地自我反省,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那么阿谀奉承就迷惑不了你,烟雾弥漫中才能眼明心亮。邹忌就是一个很善于自省且很有自知之明的人。

齐威王即位后,据说他曾九年不理朝政。一天,一个叫邹忌的人被他叫去为他弹琴。

邹忌只是一味地谈论乐理,就是不奏曲。齐威王显得很不高兴,他阴沉着脸说:“您的乐理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但只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审知琴音才行,请先生试着为我弹奏一曲吧。”

邹忌说:“臣以弹琴为生计,当然要尽心研究弹琴的技法;而对大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治国,因此您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治国大计。我抚琴不弹,就没法使您乐意,怪不得齐人瞧见大王拿着齐国的大琴,九年来没弹过一回,都不乐意呢!”

齐威王非常惊讶,和他谈沦治国之道,邹忌说得十分深刻。于是齐威王拜他为相国,协助自己管理国家。

这天早晨,面容英俊、身材修长的邹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了照镜子后问妻子说:“城北的徐公和我相比,谁更美呢?”

妻子说:“徐公怎么能和你相比呢?”

邹忌想: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自己怎么会有他美呢?他又问妾说:“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

妾说:“徐公没有您美!”

白天来了位客人,邹忌又向他问了同一个问题。那客人恭恭敬敬地说:“徐公的确没有您美。”

第二天,刚好徐公登门拜访,邹忌张大眼睛仔细地看了他一番,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他美。晚上,他躺在床上想了很久,最后终于明白了:妻子说我比徐公美,是偏袒我;妾说我比徐公美,是怕我;客人说我比徐公美,是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对齐王说:“和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臣确实没有他美,但臣的妻子偏袒我、臣的小妾怕我、臣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都说我要美于徐公。根据这件事,我又联想到另一件事:朝里的大臣,没有不偏护大王您的;宫中的宫女,没有不怕大王您的;齐国四境之内的人,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可见,大王所受的蒙蔽是多么大呀!”

齐威王听了邹忌巧妙地劝谏,认为很有道理,就下令说:“从今往后,无论是谁,能在大庭广众中非议我的,只要让我知道,就可得下等的赏赐;能用书面文字批评我的过失的,可以得中等的赏赐;凡是能当而指出我过失的,可以得最上等的赏赐。

这道命令颁布后不久,文武百官纷纷上朝来向齐威王提出很多意见,齐威王合理地接受这些建议,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年之后,大家都觉得提不出什么意见了。齐国因此渐渐强盛起来。

邹忌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旁观者或是碍于情面,或是考虑利害,往往会心口不一,如果此时当局者不加思考和分析而轻易地去相信别人的话,那迟早要坏大事。

自知者的想法都会在他的行动上得到反映,能得到的东西就去拼命追求,得不到的就不去强求,这种略显消极的做法,有时却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也是一种自知之明的体现。曹参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曹参是西汉时的名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后,沛县吏民响应,曹参等拥立刘邦为沛公,曹参被推为中涓。

刘邦初起,曹参将兵击胡陵、方与、薛等地,破秦监平、司马巨及章邯之军,杀三川守李由。曹参晋爵为执帛,号建成君,迁为戚县公。后来,刘邦为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至汉中,晋升为将军。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拜曹参为假左丞相,屯兵关中。

曹参当汉相国,却一改往日的英勇擅政,每日饮酒,几乎什么事都不干。长此以往,不但同僚不能理解,就连汉惠帝也沉不住气了。相国的职责,乃是治理国家,干预朝政大事,为皇帝排忧解难,现在曹参身为相国而不治事,莫非由于我年轻而看不起我吗?

当时曹参的儿子也在朝中为官。汉惠帝让他回家质问父亲:先帝当年托付重臣辅佐当今皇上,皇上现在还年轻,你曹参身为相国,却每日饮酒,也不向皇上请示汇报,这样怎么考虑天下大事啊?曹参之子机灵,回家劝谏父亲,隐瞒了惠帝的话,只当是自己的意见。曹参一听,勃然大怒,把他狠狠地打了两百皮鞭,一边打一边说:“你小子知道什么?也敢谈论天下大事!赶快给我进宫伺候皇上去!”

曹参责打的是自己的儿子,得罪的却是皇帝老子。这下汉惠帝当真生气了,在朝会上当面谴责曹参。曹参自然装糊涂,马上脱帽谢罪,然后说道:“请陛下自己考虑一下,陛下的圣明神武比得上高帝吗?”

惠帝说:“我怎敢与先帝相比!”

曹参又问:“陛下看我与萧何,哪一个更加高明?”

惠帝说:“依我看,你似乎不及萧何。”

于是曹参继续说道:“陛下说的是!高帝与萧何平天下,定法令,一应俱全,明确无误,现在陛下只需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我等一班朝臣守住职位、按部就班,遵循原有法度而不改变,不也就可以了吗?”

惠帝无言以对,只得说:“好!曹参!现在你可以回去休息了。”

曹参无为而治的思想虽然并不足取,但他深有自知之明的举动也不无原因。与其白费功夫耗费军力民力,不如休养生息、守住前辈留下来的财富,这样江山也可永固。

一个人若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缺陷,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以自己的条件决定去干什么,不去干什么,用理智的方略选择目的或理想,其成功的机率就高得多了。

而有些人却一辈子都认识不到自己,既不知道自己所短,也不晓得自己所长。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只要你认真洞察,生活里比比皆是。

生活中,导致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当事者没有自知之明。他们既没有发现客观世界的奥秘,也没有发现主观世界的长短。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不了解自己。惨痛的悲剧和沉重的代价就是这样造成的,刘文静的悲剧就是如此。

唐高祖李渊起兵造反时,当时的晋阳县令刘文静积极响应,立下不少功劳。裴寂是刘文静无话不谈的朋友,刘文静曾多次向李渊推荐他,称其很有才能。后来,李渊把裴寂招到了帐下。

唐朝建立后,论功行赏,没想到裴寂的官职在刘文静之上,对此,刘文静颇为不满,平时里也多了些牢骚。

有人劝刘文静说:“你虽有才干,却缺少处事的谋略。你每次都和皇上力争,自认有理便不谦让,皇上会喜欢你吗?而那裴寂却会做人,他事事都顺着皇上,讨皇上欢心,难怪他要位居你之上了,您应该分清利害,不要与裴寂斗了,否则,到最后吃亏的肯定是你。”

刘文静不服气地反驳道:“我为国尽忠,怎会无故讨好皇上呢?裴寂是个奸诈小人,我一定要除掉他。”

于是,刘文静在面见李渊时,都要指出裴寂的错失,他还动情地说:“亲贤臣远小人,这样国家才能长久,皇上不可再受小人蒙蔽了。裴寂只会讨取皇上欢心,而不干实事,这哪里是忠臣所为呢?”

面对刘文静的进攻,裴寂完全采取了另一种应对方式,他不直接攻击刘文静,反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说:“刘文静功劳实在太大,他瞧不起我是应该的,我并不恨他。我只是担心,他如此居功自傲,恐怕连皇上都不敬畏了,这就是大患了。”

李渊对裴寂的话很以为然,马上对刘文静厌恶起来。他开始宠信裴寂,对刘文静却越来越疏远。

刘文静为此非常苦恼,有人劝他说:“裴寂虽是小人,可他的阴谋手段不能小看。他能迷惑皇上,你还敢轻视他吗?你要多用些智计,讲究些方法,和他正面冲突,现在不可取了。”

刘文静听不进劝说,反而变得越来越狂躁起来。有一次,他和弟弟刘文起饮酒时,忍不住又破口大骂裴寂。一时性起,他竟拔出刀子,砍击屋中木柱。刘文静一位失宠的小妾把他的牢骚话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她哥哥为了邀功领赏,竟向朝廷诬告刘文静谋反。

裴寂审理此案,他乘机劝说李渊杀了刘文静,以绝后患。于是,李渊也不听刘文静的申辩,下令将他处死了。

刘文静死的很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交际能力,本来就在裴寂之下,加上讨不来皇上的欢心,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和深受宠信的裴寂斗,这实属自取灭亡。

善于识别他人品行和才能的人是最高明的,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缺点并努力改正以避祸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人陷局中不识局,身在山中不知山。自知不易,但惟有自知,方能明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生的路很漫长,也很短暂,要想把这条路走好,就得时常反顾自身,总结经验教训。做人,应有自知之明。

[实例应用与分析]

强行者有志——持之以恒才能成其事

《道德经》中的“强行者有志”原意为:持之以恒的人是有志气。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持之以恒才能成其事”。

老子告诉世人,持之以恒的人才是有志气。而只有有志气的人才能成大事,所以说,我们可以将老子的话理解、应用为:持之以恒才能成其事。

从古至今,凡是成就一番大事者,无不是以持之以恒的心志坚持到成功的。

中国人向来推崇那种坚持不懈、奋斗不息的精神。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籍《孟子》中便有“一曝十寒”的典故,意在告诫人们做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中国先秦时期的杰出思想家荀子也在《劝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说,只要有恒心,平凡之才也可以创造出骄人的成绩,缺乏信心,即使天纵英才也将一事无成。

古今中外无数鲜活的事例都证明了恒心对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曾国藩的恒心可谓是历史人物中的佼佼者。

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得中第三十八名进士。接着复试、殿试、朝考成绩都很优异。引见皇帝之后,年仅二十八岁的曾国藩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科举时代的翰林,号称“清要词臣”,前途最是远大。大学士、尚书、侍郎,外则总督、巡抚,绝大多数都出身翰林院。

很多人到了翰林这个地位,已不必在书本上用太多的功夫,只消钻钻门路,顶多做做诗赋日课,便可坐等散馆授官了。曾国藩来自农村,秉性淳朴,毫无钻营取巧的习气。在京十余年来勤读史书,倒培养出一股“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志气来。为此,他将名字子诚改为“国藩”,即暗寓“为国藩篱”之意,并做五箴以自砺,其中他在“有恒箴”中写道:

自从我识字,有各种经历,至今已有二十八年,却没有增添什么知识。以前所赞同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加以鄙弃。既抛弃了以前的东西,新增加的东西又得而又抛。自己没有恒常的德性,常为外物所左右。一粒一粒的黍积聚起来,时间长了就能装满一斗。希望天君司命能告诉我其中之理。

五箴中,曾国藩首先立志,要荷道以躬,要与之以言,就是说要以己身,担当中国的道统。在人生过程中,不论遭遇任何艰难险阻,只要神定不慑,谁敢予侮。曾国藩的倔强精神,由此可见。德业之进,全靠有恒,株积寸累,自然成功。

同类推荐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地的演讲集。按内容分一生圆满的智慧、创造人生好因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几大部分,深入浅出,将圣贤教育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事例讲解出来,深受听众欢迎。本次结集出版,删除了重复部分,保留了每次演讲的精华,是一本针对青年读者进行品德教育的好书。
  • 爱灵魂自我教程

    爱灵魂自我教程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哲学的基础教程。爱的“理论”像水的化学式H2O,抽象、看不到尽头,但对于我们理解行为中的爱十分关键。“性”像灼热的水,持续的时候很美妙,却无法持久。“婚姻”犹如冰块,是爱的最稳定的呈现形式,却潜伏着丧失激情和活力的危险。“友谊”是爱的最普通、最高的表达,它像液态的水,时时变化却长久持续,又像河流蜿蜒穿行、回归大海,是爱的真正的目的地。全书既有课堂的机智灵活,又有行文结构的科学严谨。每周的课程后面都列出了八本书(“推荐读物”)和八个问题(“供深入思考/辩论的问题”)。全书末尾附有“术语表”。
热门推荐
  • 纵横人生三千年

    纵横人生三千年

    “董事长,对方是先天高手,我们怎么办”“抓回去切片研究”“董事长,对方是九级变异兽,我们怎么办”“抓回去切片研究”“董事长,对方自称是神,我们怎么办”“抓回去切片研究”“甭管他是什么,凡是对头,一律抓回去切片研究”纵横人生三千年,扶摇直上九重天
  • 性冷淡的药膳疗法

    性冷淡的药膳疗法

    本书是“男科专家谈药膳丛书”之一,主要介绍性冷谈的药膳治疗,在介绍各药膳的配料、制法、吃法的同时,重点突出专家提示,清楚指出药膳的出处、性味、归型、忌口、功效特色等。读了此书,普通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药膳可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在生活中选用药膳也更有把握;中医师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借鉴,在临床遣方用药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以据此嘱患者配合治疗,选用某些药膳,把药疗与食疗有机结合起来。本书不仅具有临床医疗保健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医药、饮食文化欣赏的特色,适合普通大众及中医从业者阅读参考。
  • 胖子在影视剧

    胖子在影视剧

    本来以为是一个带着系统,穿越到一个平行世界的娱乐文。直到一个长着翅膀的鸟人从头顶飞……
  • 诸天鉴定师

    诸天鉴定师

    触摸就获得信息介绍,这样的能力我以前想都不敢想!世界的另一面已为我打开。 老魔杖?不不不,仿制品在我这是没有用的,格里戈维奇先生。杰克船长,你的罗盘到底有什么特性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吗?何必再来问我。 源生之树上,每个宇宙都有我留下的痕迹,似曾相识的故事,不尽相同的结局,多元宇宙的面纱已被我揭开。在下王可,世间万物到我手里没有秘密,一切只是信息的堆叠说明。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满春

    满春

    小小的城镇,小小的中学,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平凡却是有趣。
  • 江山权弈:绝色女帝乱天下

    江山权弈:绝色女帝乱天下

    他,是光芒万丈的神之子,却抛弃血统与实力,只愿为她逆转红尘。她,从异世穿越而来,打破隐藏在平静下的暗潮汹涌,一朝皇朝倾覆,乱世成殇。浮生醉梦,为了与他再次相见,天堂地狱皆不惧,从此碧落黄泉生死不离!她,到底因何而生于世间?隐约,听到了一个声音:“梵音,不要怕,我会一直守护在你身边。”
  • 这只大佬有点飘

    这只大佬有点飘

    快穿【1v1】上得仙境,下得地狱,浪得了各种空间。南浔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谁,又要到哪里去,只知道似乎仙帝冥王都忌惮她几分。自此,白天在空间穿梭,晚上在地狱和恶鬼打牌,偶尔迷茫时会在天界的瑶光地界望着那颗千年古树发呆。突然有一天,南浔绑定了个无(er)敌(huo)系统,从此穿越各种世界完成任务,得以获得关于身份的线索。 【原创,严禁转载】
  • 恶魔的人界之旅

    恶魔的人界之旅

    她,魔界化身;他,普普通通的人类;将发生什么样的事来演绎人鬼之恋?富有神话色彩的校园故事将为各位展开!期待你的关注哦!
  • 平凡的修者

    平凡的修者

    平凡的人,注定平凡的一生,就连修仙都是平平凡凡;再多的波折,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必经的路途罢了;那他追求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