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82400000008

第8章 音乐型——运用韵脚和韵律

如果孩子能够编出复杂的节奏,并能鉴别音调或者音色上的细微差别;如果他能轻松地听出节奏模式,脑子里总想着音乐,通过押韵来记忆;如果他能够跟得上拍子,听得出不和谐的音;如果他对某首曲子有着明显的情绪反应,那么他就有可能有着高度的音乐智能。霍华德·加德纳认为音乐智能反映最高的情感、精神和文化价值。对一些人来说,音乐可以改善他们的思考方式,尤其是在尝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时候。

音乐的力量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小儿子罗才1岁半。他还不会吵着要吃太妃糖,他甚至还不会吃太妃糖,但是他已经会准确地模仿歌曲《小小星星亮晶晶》的调子了。如果婴儿在说话或者走路前能学会美妙的音乐,课堂上就应该要有这门课。

我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是经过20多年才养成的。我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音乐人,曾经当过歌手(某种程度上说算是歌手吧),但是,我所有专辑都销量平平,没有什么市场反应。在这碌碌无为的20年间,我所有专辑的销售量还不及克兰基夫妇那支名为“Fan-dabbie-dozy”的单曲第一个早上销售量的1/10.

但是,我仍然酷爱音乐,尽量将更多的音乐元素带入课堂。我认为这是我的使命。我听过的绝大多数的美国歌曲都是伤感的吉他曲,讲述女孩们的故事,有时候它们也混进了课堂——我说的是专辑,不是美国人。如果这样的话,我会马上打断它们,让它们马上带着愚蠢的、悲伤的歌曲走开,放学后我会去酒吧听。

音乐是上帝赋予的,可以改变听者的情感状态。你还记得左脑更有条理,右脑更有创造力吗?左脑型的人是现实主义者:他会接受事情的本来面目。右脑型的人更有可能是幻想家,从童话故事里出来的,有着伟大的计划。理论家说,右脑型的人工作效率惊人。(上帝可能也是右脑型的。)有的孩子喜欢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他们边听音乐边学习效率更高。

我并不提倡孩子一边上课,一边摇头晃脑地听着ipod音乐,兴奋得手舞足蹈,但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教育者不会禁止学生一个人安静地学习的时候听音乐。其中的度很难把握,但是如果真的能提高成绩,值得一试。

所以,如果孩子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家庭作业,就由他去吧。也许他是右脑型的,这正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也许这会让他的学习更愉快,这没什么不好的。我清楚地记得20世纪70年代末,我一边听着广播1台的节目,一边做埃利斯顿先生的沉闷的历史作业。不过现在一想起来,我的耳边就会响起斯汀的歇斯底里的,猫咪哀鸣似的,金属质感的歌声和我父亲在后院的呼喝声:“那么吵,怎么学习!”但是,这些音乐对我真的有用。如果孩子需要听音乐来做作业,你应该支持。除非他要听斯汀所有的唱片。这样的话,就要马上带他去看医生了,跟着唱他的歌,久了对声带伤害很大。

音乐可以怡情

音乐的力量很强大:可以营造房间里的气氛,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它既可以让你活力四射也可以让你陷入沉思;它可以让你安静也可以让你兴奋。简而言之,它能影响你的感觉,影响你的理解力,以及所理解的东西。

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给其他老师进行在岗培训。在此期间,老师们聚在一起学习可以用到教学中的新方法。一个学期有两天,我一想到要培训这些老师,我就很头疼。培训时,我常常会播放一段音乐来“唤醒”这些老师们。他们中很多人因为在岗培训、不用教学,所以就借机在前一晚去喝个烂醉。他们不怎么喜欢听重金属音乐,但是至少他们不会在培训中昏睡过去;而我则有一种报复的快感,为了上培训课,我不得不早早地上床睡觉。

5分钟快速搞定:播放一首歌,让孩子写出歌词。这需要思维敏捷和大量的书写,相当于给大脑热身以继续更复杂的工作。就算是一分钟,你也会发现听力水平大大提高了。选一首歌词优美的、节奏不太快的歌,歌词最好是你认为可以打动孩子心灵的有诗意的歌。

在众多有关音乐对大脑的影响的研究中,有一个理论指出某种音乐可以提高注意力。比如,听巴赫等作曲家的曲子可以使中枢神经兴奋起来,增强某种脑波的反应,特别是负责数学运算的那部分。最著名的研究叫做“莫扎特效应”,认为只要给孩子播放莫扎特音乐选段就一定可以把孩子变成天才。类似的还有铺天盖地的荒谬的名为“小小爱因斯坦”碟片,同样也是这样信誓旦旦。(仿佛爱因斯坦说自己这么聪明是因为拉了小提琴,听了经典音乐。)伟大的教育家泰德·莱格曾经对我说过,上述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小小爱因斯坦”碟片真正的“好处”是让制造者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

有些学校认识到了音乐对情绪的影响,甚至在接待大厅里都播放巴赫的音乐,也许他们在做研究吧。这个主意不错,我曾经去过一些学校也是这么做的。你走进去后,果真会觉得心平气和,感受到了学生在此所受到的重视;好像每条通往成功的道路都打开了。这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化品位,给她们前所未有的愉悦。

像这些先进的学校一样,给孩子播放音乐唤醒他们,安抚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助于快乐学习的氛围。如果你真想帮他做好数学作业,去音像店(或者图书馆)寻找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吧。也许这是个要反复验证的过程,但是教育没有一矢中的的神奇子弹。不尝试,怎么能成功呢?

总之,音乐可以调节情绪,创造良性的氛围,激活大脑,提高专注力。当然还有其他的用处:它可以激发他对文化理解、培养他某方面的兴趣,或者可以激发想象力。

开启想象之门

音乐是刺激物,可以促动许多不同形式的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创意写作。

所有的创意写作对孩子都有好处:表达内心世界,用语言做实验,集中注意力;把在音乐中听到的感觉写下来,就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好文章。这个方法非常棒。

通常,孩子们觉得开始很难。请给他们一个标题,一支笔,一张白纸。也许一小时后,他们面前还是一张白纸。孩子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只要过了这个阶段,他们就会有令人惊喜的进步。让班上的学生听一段古典音乐,然后写下他们所听到的。全班的孩子都会认真地思考,奋笔疾书:小提琴响起,那是海鸥在呼唤;大提琴响起,那是北欧海盗聚集在瓦尔哈拉的殿堂上。可以轻松地在家里做到边听音乐边写作。你自己先尝试一下。坐下来,面前放一张白纸,打开唱机,写出音乐给你的感受。古典音乐、摇滚乐都行,不过,器乐会比声乐更适合一些。

然后让孩子试试。规定一个合理的时间,音乐结束就要停笔;允许他自由发挥,不要因为怕他做不对而给他各种限制。听曲写作没有好坏之分,但一定可以写出非常有意境的文章,有思想内容,最后可以写成一篇正规的文章。

在这个练习中,不论孩子写了什么,写完你就要读,并且热情地称赞。如果完成了没人读,他会觉得这么做就毫无意义,也会立刻知道不用那么努力也行。

说唱乐

也许你们要说我像是呆板的地理老师。有另一种音乐年轻人爱听,却打动不了年纪大的人。这种音乐在课堂上可是天籁之音啊,它就是说唱乐。

尽管我曾经不知天高地厚地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嘻哈文化对内城区的行为和学习态度有很负面的影响,结果招来一片反对之声,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一种充斥着枪支、毒品、不义之财、厌女症和物质主义的青年文化正在蔓延,并对年轻人有着致命的影响。有些代表性人物在某方面有着非凡的才华,埃米纳姆就是其中一个,他有着过人的语言天赋。说唱在课堂上很有用,因为它省去了歌唱的形式。在课堂上从来没有想过能写诗的孩子们在午餐时候居然在写诗。他们试着押韵,把自己诗一样的想法付诸纸上,努力寻找一个可以和“orange”押韵的词。我听说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编说唱。他们不像往常那样去抢7年级孩子的手机,而是对着一张纸,弓着身子,绞尽脑汁在想韵律和韵脚。他们把这当作是说唱也好,当作是诗歌也罢,都没关系:所用的原则和技巧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唱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他们从文化上接受了,另一方面为他们的语言体验提供了原则和形式。

从美国黑人的俚语中演变而来的说唱音乐,有自己隐秘的语言形式。你一定知道了“bling”意为“珠宝”、“beef”(牛肉)表示“争吵”、“殴斗”,但是有多少人知道“biscuit”(饼干)是“gun”(枪)的暗语呢?或者知道用“gank”来形容偷窃行为?我发现教孩子这些新的词汇不仅能够增强大家对教育的信心,同时通过这种全新的、能够编排出有趣的押韵的“暗语”也能给孩子们一种刺激。鼓励孩子尝试写写说唱式的诗歌。不限定主题:弓形湖,二次方程式,密宗教义,甚至是老师换过的几个发型。在这过程中,最好一边给他播说唱乐,一边让他写。这会有助于他获取语言的节奏,并将之运用到自己创作的说唱当中去。

如果唱片选择得当的话(试试MC Paul Barman),他还会学到新鲜的词语。这是一个说唱词语字典网址:http://www。faqs。org/faqs/music/hip-hop/dictionary。如果孩子想写匪帮说唱的话,这个网站对他非常有帮助。

下面的例子与教学有关,蓝彼得的风格,我早期编写的,叫做《介词/介语歌》。

A simple preposition:it tells you your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time or to the ground;

It’s a sho’nuff equation,which tells you your situation

To the objects below or those around。

Oh,but on the other hand,a proposition’s not so grand;

It’s not in,above,below,or roundabout。

Well,it sure ain’t nuclear fission。

Don’t end your phrase with a preposition,

Unless,of course,you’re asking someone out!

一个简单的介词:说出你在哪儿,

时间和地点;

同样也可以,说出你的位置

在上,在下,在左右。

但是,另外一个提议不困难;

不在里,不在上下和四周。

绝对不比核裂变难。

勿用介词来结句,

除非叫人滚出去!

关键是他能创造出有节奏的可以表演出来的东西,可以让他记忆深刻的东西,并且可以让他高兴的东西。就是要有一种“耳朵虫”效应。所谓的耳朵虫指的是回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音乐。它存留在你的记忆之中,长达几个星期,打动你的灵魂,是你真正喜欢的一类音乐。实际上英国的教育中没有注意到,可以通过音乐记住不感兴趣的词。如何将信息植入学生的脑中,需要老师发挥作用。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记得5分钟前把钥匙放在哪里,但是却能记住葛洛莉亚·盖诺《我会活下去》的每句歌词?因为它像耳朵虫一样时常萦绕在耳畔。为什么每间教室、每堂课上都不播放《离开我》?这确实是另一条有待开发的学习之路。

歌曲有助于学习……记忆

以学习为目的的歌曲创作不受任何限制,但是,你也不一定要会乐器演奏。

在《点石成金》节目中,我首先做的就是根据加德纳的观点评估孩子们的多元智能。结果表明尽管这些孩子在语言和数学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事实上具有相当高的身体智能和音乐智能。他们不一定会唱歌,但却喜欢唱歌,似乎喜欢通过音乐来接受信息。

我是英语老师,只能教英语。多数孩子觉得基础语法很难,于是我就写了3首歌:一首关于形容词,一首关于介词,还有一首关于逗号。

没有前置形容词的名词都可叫做《没穿衣服的名词》。穿上了形容词的外衣,名词才会更好看。《没穿衣服的名词》的歌是这样的:

Verse 1

Now the poor old noun was naked:

He didn’t have any clothes。

And he got a cold in his big fat bottom,

And he got a cold in his nose。

The poor old noun was lonely

With no adjective for a friend,

And he considered noun suicide-

Which is a terrible way for a noun to meet its end。

一个名词真可怜:

光着身子,没衣穿。

冻坏了他的大屁股,

还有他的大鼻子。

可怜的名词孤零零,

没有形容词做朋友。

他想自己把死路寻——

这么死法可太难受。

Chorus

A noun feels dull and boring,and a lonely twit,

Unless you put an adjective in front of it。

And if you think one adjective isn’t enough for you,

Don’t just use one adjective,you can use two!

一个名词不开心,

被人嘲笑落了单,

那就跟上形容词。

要是一个还不够,

用上两个也可以。

Verse 2

So don’t spare on the describers。

Never leave a naked noun。

Get his mates the adjectives。

To take him up the town。

And if your noun is lonely,

And his life’s a living hell,

Dress him up in gorgeous words,

And a pair of pants as well。

不要吝啬修饰词。

切忌名词光溜溜。

给他穿上形容词。

带他出来遛大街。

要是名词孤单单,

他的生活活受罪,

给他华丽的词藻,

勿忘给他穿条裤。

同样,和其他歌一样,这首歌效果不错。《介词歌》一直在重复那句“What you doing over there?”每重复一次,孩子们就会用他们已掌握的其他介词来代替“over”:如“around”,“up”,“inside”,“beneath”等等。

另一个关于英语语法的,就是《连词前面要逗号》。逗号要用对,连词前面是少不了的。连词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连接词:连接两个句子,没有连词就是孤立的两个句子。比如,“Mr Beadle was a teacher”(比德尔先生是老师)是一个句子。而另一句,“He looked stupid playing the guitar”(他弹吉他的样子很傻)。要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更长的句子时,你就需要一个连词了。在这两个句子中间用so或consequently,就可将两句并成一句,这样这个句子就成了:“Mr Beadle was a teacher,so he looked stupid playing the guitar”(比德尔先生是老师,所以他弹吉他的样子很傻)。这里的知识点是在连词的前面要有一个逗号。记住连词前面要有逗号这个原则,可以避免让孩子们成了别人眼中的功能性文盲——这么说不好听。这个语法规则能够让孩子的文字锦上添花。一旦到了5级——14岁以前必须要达到的水平(见第10章)——你的未来一片光明,每天都在进步。

但是也不是总有效果。比如“and”一词,就是一个狡猾的“乞丐”。它是个连词,但是一般不在他前面用逗号。“because”也有同样的问题。严格上说,不能在它前面用逗号,但是因为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孩子们需要运用的原则,我一般坚持照用。至于连词前面的逗号是否需要斟酌的问题,还是留给更有经验的作家来考虑吧。

效果最佳的是用罗尔夫·哈里斯的口音来演绎的歌曲,伴着模仿或者弹奏的澳洲竹板的声音。

Verse 1

I am a lonely comma。

I don’t know where to go。

People end up putting me,all over the show。

But I’ve other uses,

If you get the gist。

I ain’t just for separating items in a list。

我是一个孤独的逗号。

我不知路在何方。

人们将我随手丢弃。

而我自有用处。

若你能得要领,

我会分隔并列项,

等等等等。

Chorus

Commas before connectives:

It is the golden rule。

If you don’t put a comma before because,

then you’re a blinking fool。

Commas before connectives,

Can really do your nut,

So slap a comma on before,then and,

So……and always before,but。

连词前面要逗号:

这是金科和玉律。

如果不加个逗号,

你就是个大傻瓜。

连词前面要逗号,

你若真的很生气,

给他来个耳刮子,

当着before,then,and,so的面儿,

还有but不能少。

Verse 2

But I’ve other uses,which ain’t beyond your reach:

I’m often found,hanging around,

Before you open direct speech。

And my other usage,which is like a work of art,

Is when you put a comma after an adverbial start。

但是我还有他用,你也不是不知道:

在你开口说话前,常常见我不离去。

我还有一个妙用,就像一件艺术品,

状语前置,我跟随,你要细细品一品。

把这几首歌的歌词给孩子——《没穿衣服的名词》、《介词歌》、《连词前面要逗号》,甚至是那首介词的说唱——然后让他们看看能不能从他们已知的歌曲中找出适合的旋律。《小小星星亮晶晶》,《小小蜘蛛》,甚至《马卡丽娜》都可以尝试一下。

很多人觉得英语语法不适合写到歌里去,代数、科学公式、结构板块以及普遍存在的弓形湖也不适合,但是实际上,课程中所有的科目都可以加上音乐。如果可以吟唱得出来,那么一定能牢牢记住。如果孩子在考试前需要特别记一些信息,比如数学公式或者英语中的诗歌技巧,那么他可以写一首歌,如果你正有心情唱唱歌,你也可以写一首歌,用你最熟悉的曲调,你们也可以一起唱。等到了考试的时候,进了考场,他只要记得那旋律,就能想起那些重要的信息,因为歌词伴随着音乐,有了歌词,考试就无往而不利了。

舞蹈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是一位叫做凯琳·布冯的女士。她是法国人,教法语,才华横溢。现代语言教学在教学法方面远远超过除了戏剧以外的其他学科。现代语言学教师大量地使用音乐手段。很多老师上课前都会以应答方式轮唱你们儿时学过的《ABCD歌》。

凯琳则主要使用舞蹈的手段。比如在教祈使句时,她让学生跟着各种相当简单的指令做动作,如:起立、往左、往右。凯琳没有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让他们在一片哈欠声中填空;而是播放了法国瑞格舞曲。她让全班站起来,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听口令做连续的舞蹈动作。“起立!”所有的孩子都站起来了;“向左转!”他们就马上向左转;“向右转!”他们就向右转了。

下课后,他们不会像做填空练习的学生那样马上就忘了要点。相反,他们去吃午餐的途中也在哼唱着课上的内容。所有的学生都永远不会忘记法语中“左”、“右”、“起立”是怎么说的。

只有勇敢的老师和勇敢的家长才敢做这样的练习。我不是跳舞的料,在舞会上,我通常看着别人在舞池里跳舞,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有胆量豁出去上场跳跳。由于我拙劣的舞姿,我只好放弃了效仿凯琳的想法。但是我知道这个方法非常棒,并且有效。

音乐与诗歌

在英语课上,莱瑟姆先生都会让我们听出诗中的音乐。我不明就里,心想他一定是疯了。诗里怎么会有音乐呢?明明是文字嘛。印出来的文字和收音机里播放的斯汀的音乐怎么会一样?

但是诗歌里真的是有音乐的。本质上说,是一种声音,由不同字母组合而成的声音,每个字母都有声音特性。就说“b”吧,比较闷的声音,甚至是一种压抑的声音;“s”的音就很有美感,它迷人、活泼,还有点狡黠的味道。诗人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不是随意地堆砌文字。他们知道怎么把词组合起来,才会表现出美丽、丑陋、柔和、震撼、愤怒、悲伤等情感。

要认识诗歌的音乐性,首先要知道每个字母的声音特性。和孩子一起仔细读一遍字母表。你要亲口读出字母,然后至少找出3个词来形容每一个字母的音。字母“a”听起来也许会是“痛苦的”、“渴望的”、“会意的”;“d”听起来会是“咄咄逼人的”、“好斗的”、“粗暴的”。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孩子能够感知这些字母的声音特性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要加强这一认识,可将不同的音效特质制成表格,然后可以结合视觉法,画出字母以反映它们的特性。可以画成彩色的,然后让孩子从他所列表格中选词加注,以体现字母的音效特性。

双声

最好理解的方法就是双声:辅音重复可创造出音乐效果。例如:“the wayward wombat whacked the wallaby”。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这种韵法也可在词中和词尾出现,比如:“the crackling cracked crow croaked”。

让孩子将字母表中的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分开。对每个辅音,都要举出5个以这个辅音开头的单词。然后,让他们用这些单词造一个句子。例如:“Billy Beaver beats his bum to the Beatles,Danny the donkey dated Dora’s daughter。”和“Five fish fly flapping over Fulham Broadway。”

谐音

谐音和双声一样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也有难度。我不明白既然都是元音押韵,为何还要有谐音呢?也许因为这些重复的元音多半在单词的中间出现,不易被察觉。

最典型的谐音创造乐感,并能体现诗歌主题的一首诗是约翰·济慈的《秋颂》。诗的开头是这样的。

Season of mists and mellow fruitfulness,

Close bosom-friend of the maturing sun;

Conspiring with him how to load and bless,

With fruit the vines that round the thatch-eaves run……

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

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

你们密谋用累累的珠球,

缀满茅屋檐下的葡萄藤蔓;

——王佐良译

……

诗中有多个“o”和“u”(按照发音来说是[oh]和[oo])。我们来想想秋天。多数人会想到硕果累累的景象,或者深色的落叶。这些[oh]和[oo]的音表现出饱满和成熟,在你的脑海中产生秋的感觉,与你对秋的认识非常吻合。

要教孩子谐音,可以用前面练习双声的方法:找几个元音字母相同的词,编一个诗一般的句子,例如:“Five knives spinning within winter”(五把刀在冬日里旋转),或者“Rodney Ontong boings along wantonly”(罗德尼·翁通一路快乐地弹弹簧)。

拟声

指模拟动作声音的词,如:“boom”(轰炸声),“kerching”(收银机的声音),滴答(时钟的声音)。这些词在诗歌中有特殊的效果。拿一支笔或一根汤匙或者随便什么东西,敲打暖气片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就行。让孩子用单词说出你敲出来的声音,如果他犹豫着每次都说“嗯,bang?”就得纠正他。汤匙敲打在玻璃杯上发出“ting”的声音,前面提到的笔敲在暖气片上的声音可以是“rattle”或者“prang”。

介绍完概念后,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画画了。让孩子画一幅画来表示某个词,描绘这个动作或者类似的动作。比如他想画“zoom”(汽车排气的嗡嗡声),或者在铁砧上被砸扁的“splat”声,可以按照他的想法画得具体些,色彩丰富些。不要那种10秒钟就能搞定的简笔画。让他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精心制作画面,这样才能够让他牢牢记住图画所要传达的概念。

保罗画的画是我见过最富有想象力的。小家伙有行为障碍,带着厚厚的眼镜。我记得保罗画的拟声词是这样的:一个光着身子的、毛茸茸的男人,站在一个水桶的上方,腿也是毛茸茸的。注入桶中的黄色液体拼做P-I-S-S。他还画了一个没有脚的人,屁股的位置做了改变,落到桶里的东西写了一个“P-L-O-P”(扑通声)。尽管非常有想象力,也是他画得最好的画,但是我还是决定不把这两张“佳作”贴到教室的墙上为好。

叠句

很多诗歌的主题在诗中反复出现,就像流行歌曲中的叠句,让你牢牢记住歌词。所以要让孩子对它们有足够的认识。

16岁的孩子大都要参加GCSE(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考试,其中《AQA诗选》中的外国诗选里有很多叠句的例子。这些诗主要反映压迫和奴隶制度。也许重复的主题就是要再现奴隶们歌唱激发斗志的歌曲。要不就是诗人词穷了,不想再费事想出新的诗词了。

格律

与音乐一样,所有的诗歌都是有节奏的。节奏就是词语中蕴藏有规律的跳动。把它想象成是汽车城音乐中小军鼓的声音。问题是,诗歌中的节奏有多快?诗歌中基本节奏单位就是韵律或者格律。格律由诗人所选的词的音感以及诗歌的主题来决定。格律本身也有象征意义,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反映诗歌的意义。有一个相当简单的方法可以找出诗歌中正确的格律。以不同的节奏大声地朗读。你和孩子可以为对方慢慢地打拍子。(慢慢地拍手,不是鼓掌夸他读得好。)先试试以中等速度读,最后再快速读。听起来最自然的节奏就是这首诗的格律了。

找出格律并不难;要解释为什么是这个格律就不简单了。苏亚塔·巴特的诗歌《祝福》,四年前列入了GCSE的大纲中(也许等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它已经不在大纲范围内了)。这首诗一开始描述了干旱时节,接下来从中段到结尾说市政人工降水。同时诗歌中的格律从慢慢的滴答声转向疯狂的快节奏。为什么?因为最初的格律表现了水龙头滴滴答答以及时间的缓慢。而当水从管内迸射出来,诗的节奏也加快了,反映出诗中人们的狂喜心情。

格蕾丝·尼克尔斯在《岛上的人》中也用到了同样的技巧,不过先快后慢。(这首诗也在同一本诗集中)它描绘了一个加勒比海人回到了家乡,他热爱家乡的色彩、海水和沙地,此时韵律十分欢快。后来他醒来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他实际上在伦敦。醒来之后,渐渐想到他很快就要去北环,换到无聊的岗位上,今天也不能去游泳了。所以这里诗中的节奏就慢下来了,有种令人倦怠的、单调的感觉。

节奏

简单地说一下音乐的节拍。我们所听的大多数音乐都是4/4拍,即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很接近我们心跳的节奏,所以所有的现代舞曲都采用这种节拍。播放你所有的唱片并跟着打拍子,你会发现从头到尾都是1-2-3-4、1-2-3-4的节奏。

不过还有别的节奏。华尔兹和军乐是3/4拍的节奏。诗人会在诗中运用不同的节拍。这就是他们说的诗歌的节奏。节奏和韵律不同:韵律本身就是节拍,而节奏则是文字表现出来的动感。

找出了每首诗特有的节奏,还不够。你必须说出诗人为什么要费尽心机地创造某一节奏,再找出词来表现这个节奏,节奏是如何反映和突出诗歌的意义的。

我最近才发现标点符号的出现略早于莎士比亚时代,让演员可以正确地朗读对白。它原本是舞台指导:每个逗号停顿1秒,分号停两秒,冒号停3秒,句号、感叹号、问号都停4秒,3个合起来统称为句点(period)。把标点当作时间间隔来看,我们才能够使用节奏来写作。首先,你可以大声地给孩子读下面的《麦克白》的选段:不要有停顿,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一定要一个字紧接一个字,尽可能读快。

Thou marshallst me the way that I was going

and such an instrument I was to use

mine eyes are made the fools o the other senses

or else worth all the rest I see thee still

and on thy blade and dudgeon gouts of blood

which was not so before theres no such thing

it is the bloody business which informs

thus to mine eyes。

没有标点,这选段就令人费解,全文变得非常乏味,毫无特色,无法理解。然后再试试有标点的。每遇到逗号,就打1个响指,或者拍1下,遇到分号就拍两下,冒号拍3下,句号拍4下。

Thou marshall’st me the way that I was going;

And such an instrument I was to use。

Mine eyes are made the fools o’the other senses,

Or else worth all the rest;I see thee still,

And on thy blade and dudgeon gouts of blood,

Which was not so before。There’s no such thing:

It is the bloody business which informs

Thus to mine eyes。

你引导我走上我已经进行的路;

我要用的原是这样一把家伙。

我的两眼已经成了其他感官的讪笑之资,

或是也许能抵得过其他所有的感官的价值;

我还是看见你,

在你的刀柄上滴着血,

方绕却不如此。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

只是那件流血的事

在我眼前幻化成了这样的景象。

——选自《麦克白》第2幕第1场,何一梵译

所有的文章都如此。如果能生动地读出标点,文章就有意义、有感情,就鲜活了起来。加上节奏性的停顿,使文章更有动感、有乐感,听起来更加悦耳舒适。此外,你和孩子一起读,要是打错了拍子,一定也非常有趣吧。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节奏添加到文章中去。配合了身体的动作,孩子就会记得更牢。

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大声朗读,他不仅要读单词还要读出标点:一个逗号停1秒,句号、感叹号、问号则停4秒。这么读就非常有故事性,也读出了意义。你可以试着这么来读孩子的书。

韵律

我总是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孩子掌握不了韵律。我从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但是我发现有些能力很强的孩子也弄不明白最简单的韵律。

元音和词尾的辅音相同,但是词头不同——如There was a young woman from Ealing/Who had a peculiar feeling(一个年轻女人来自伊灵/她的脾气古怪精灵。)——这里就有韵律。

如果孩子要写诗,她就需要有一个韵律。有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来学习韵律。我们来举个例子,寻找“but”一词的韵。词尾是“ut”,所以你只要从字母表中找出任意可以代替B的字母组成单词,如:“cut”,“gut”,“hut”,“jut”,“mutt”,“nut”,“out”(这个词比较有趣。它看似符合,但是韵不对。因为我们说的是元音而不是元音字母。)“put”(同样也不可以),“putt”,“rut”,“slut”,“shut”,“smut”,“tut”。

用这个办法能找出五行打油诗的韵式。如:

Jayne Mansfield they once called a slut,

For the way that her bosom would jut,

From out of her jumper。

And bumper to bumper,

Boy,the old ladies would……tut。

杰恩·曼斯菲尔德人称荡妇,

因为她的胸部又大又突,

小小上衣藏不住。

一颤一颤惹人妒,

老太太见了直想吐。

诗有韵,歌也有韵,正是这韵脚让你印象深刻。它们朗朗上口,最终成为你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东西。编一些押韵的东西本身就是非常愉快而有趣的事情,更何况它还有助于学习。

音乐能影响听者的情绪。它能唤起回忆。上了一定年纪的人一听到Shalamar的《那夜》就想起年少时的派对舞曲、马提尼酒和荷叶边超短裙。葛洛丽娅·艾丝特凡是否会让你想起在曼谷度过的狂野的周末?也许多丽·帕顿的歌会让你一再想起第一次失恋的经历。无论是什么歌,音乐与回忆之间能产生共鸣。音乐是生动的,让你联想到我们记忆中的影像。影像是记忆最重要的储存模式,也就是说,能够唤起影像的音乐是帮助孩子记忆的最佳手段。你也可以用音乐来提高孩子的学习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音乐是最合法、最有效的兴奋剂;如果我们想要最大限度上开发孩子的潜力,那么我们就应该比现在更重视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

同类推荐
  • 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

    孩子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无字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其实,只要做父母的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不难明白孩子的一些行为与问题。也就知道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了。用一句更为贴切的话来说就是,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因此。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父母如果能够做到全面了解孩子的各种状态。认真体会孩子的各种心态,仔细考虑孩子的各种要求。并且能够总结孩子的过去。把握孩子的现在,规划孩子的未来,就有助于父母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从而更好地成就孩子。
  • 中外名人教子经典60篇

    中外名人教子经典60篇

    精选古今中外60位有代表性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如王羲之、钱玄同、梅兰芳、李嘉诚、居里夫人、洛克菲勒、海明威、毕加索、雨果等良好的教育方法、成熟的教育思路、独到的心得体会以及成功的教育经验,将这些献给所有想有一个好孩子的父母和所有想成才的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本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众多名人如何在家庭琐事、生活细节中身体力行,如何在为人处世、求知行事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如何在孩子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与之携手走过,以及如何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去构筑一个充满阳光的家园。
  • 读懂孩子的心(幼儿)

    读懂孩子的心(幼儿)

    《读懂孩子的心:幼儿常见问题心理解析》是特别为期盼孩子成长、成功的家长准备的。不同于市面上同类型书籍的是,《读懂孩子的心:幼儿常见问题心理解析》摒弃了生涩、枯燥的教条,运用“孩子事例”、“心理分析”以及“专家支招”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年轻的父母们能够轻松地全面掌握孩子的心理,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帮助孩子纠正不良心理,建立完美性格。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一个好家长胜过十所好学校,一个好妈妈胜过十个好老师,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给老师和学校,妈妈做对了,孩子就会真的优秀!妈妈应该学会用爱心和理性教育孩子,只有使用最正确的亲子教育,才能获得最佳的亲子关系,孩子才能真正听你的。不要抱怨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好,孩子有问题,家长也有原因……
  • 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

    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

    《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向广大产妇提供了产后体形恢复的最新科学方法,包括有关体形恢复操、生理调节及面容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对饮食营养及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了科学指导。我们向广大产妇极力推荐《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因为《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具有内容全面、系统、专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用语精练、图文双解、版式活泼、形式多样、静动组合便于理解等显著的特点。只要产妇仔细阅读《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按照《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的有关要求去安排日常生活,并能坚持下去,便可恢复当初的亮丽体形,做一个漂亮的妈妈。
热门推荐
  • 不如我们早点儿结婚吧

    不如我们早点儿结婚吧

    女主姚遥刚刚结束上一段被伤害的恋情,大声宣布老娘要励志,于是开始了一段网恋,谁知道最后姚遥败给了男主陈洋的温柔体贴。在一天早上,姚遥醒来后叫醒了身旁的陈洋,说:不如我们早点儿结婚吧.....
  • 没有你的那七年

    没有你的那七年

    我确实是只妖,但是我何时伤害过你们,你们为什么就是不肯放过我,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正道,凭什么他坏事做尽,却还是被世人爱戴!她死后,夜晚再无月亮升起……
  • 我没有能力爱你

    我没有能力爱你

    和抑郁抗战的第五年,这五年时光,漫长得已经不记得绝望是怎样一点一滴蔓延开去,无从收揽。五年的时光,为自己没有由来的难过、绝望和恐惧觉得可耻又无能为力,为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无数次想死又熬过去的念头以及无数个自我来来回回的决斗感到异常疲惫不堪。只希望被医院放过,被药放过,被所有无能为力的情绪放过。什么时候能死或者什么时候会被救赎但其实我更倾向于后者
  • 斗罗之以武封神

    斗罗之以武封神

    天道不允我获得神位,那我便武道成神,成就无上神皇之位。且看一穿越者在斗罗大陆搅起风云,以武封神!
  • 我的青春在北京

    我的青春在北京

    有人说,中国人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北京,因为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最渴望的。中国*北京,这个现代与古老共存的的城市。这里有高楼大厦,也有小四合院;有立交桥,也有胡同巷子;这里有现在,也有过去;这里有青春的记忆。而青春是一段有起点却无终点的旅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度过很多的春夏秋冬。而当你的青春逝去后,你只会记得那个季节,那件事,还有那一个人。这是两个男生的故事,他们在北京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北京欢笑,在北京哭泣,在这里度过他们的青春,和他们青春中最爱的爱人......这是他们的故事,这是青春的故事,这是北京的故事。我的青春在北京。我是初十君,感谢有你。
  • 吾为修疯子

    吾为修疯子

    主角生活在“乱武”和“统武”之间的时代。主角确是拥有统武时代的话语争夺权。这就是我暂时要说的,要的看看。
  • 千香回归:邪肆帝王心尖宠

    千香回归:邪肆帝王心尖宠

    那一年,她意外入宫参选,他们互不相识。待她忆起他,却只能冷看他身边女人欢声笑语,她心死,不顾一切逃出宫,他仍旧不闻不问;待他忆起她时,她早已远离宫中,他心痛至极,成日酗酒,不问政事。“当我记起你时,我承认我真的很爱你,但是,我也很恨你,我出宫之后你的不闻不问就是对我最大的伤害!我不会再跟你走,更加不可能爱你!”“不,就算你和别的男人在一起,你的夫君一辈子只能是我,我会让你再次爱上我的!”她冷笑。再见,她哭着说“死子律,臭子律!你说好要做我一辈子的夫君,你现在都没有兑现,怎么能弃我而去!子律,你别离我而去,求求你……”
  • 末世重生:最强女王

    末世重生:最强女王

    她中年去世,让所有人心痛。为他们日日夜夜操心的主,没了。哪知,她心中却没有他们的一点点地方。她不在乎他们。她看透人心,安详去世。只为了寻找在她钢铁般的心中那块柔软之处住着的人。
  • 小说三千世界

    小说三千世界

    莫晓落看着眼前的男子,感觉瞬间不好了,她无奈的看着他,见男子无辜的看着她,哄骗道“小阳,你先出去好不好”“为什么”“因为……”“我不嘛”“乖,先出去,等下为师再陪你玩,现在你先出去”“不嘛”“乖……”“不嘛”…………“莫邵阳,你给我出去”男子突然笑了笑“娘子,我们一起洗鸳鸯浴,不好吗?”听到这话,女子瞬间不好了,“你恢复记忆了?”“你说呢”(欢迎入坑,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 云南买马记

    云南买马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