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00400000013

第13章 商机的来临总是静悄悄的(2)

“按例来说,咸丰爷的百日大丧就要过了,大丧里各地都在戴孝穿素,衙门的灯都是白纱的。现下各地衙门已经要开始采办红纸、彩灯、朱墨、亮绸之类的物品,以备替换。但这个坏消息一来,衙门的采办就不免观望。他们观望,那些进了货的商家可等不起,因为大家都要等银子周转,所以必要减价零售脱手。老爹就不妨沿路买上一批。”

“他们都卖不出去,我买了来还不是烂在手上?”

“老爹别忘了,你一路去到山西,还要个把月的时间。朝廷办事,历来越是糟到极点的事情越要速速遮掩过去,所以到时候兴许这个坏消息就已经结束了。太原府驻着巡抚衙门、兵马司衙门、藩司衙门、臬司衙门,都是大衙门,附近的州城府县还有知府衙门、县衙门,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衙门再要开始采买,就只能从你这里大宗进货,到时候价钱就是你说了算了,那些衙门里的听差只求能买到货交差,至于贵贱,反正不是他们出钱,哪个与你计较。三五十两银子进的货转手就是对半的利,要是赶上衙门急着买进,再多两倍也不稀奇。”

常四老爹又惊又喜,喃喃道:“有这等好事?那万一……”

“顶多就是我料事不准,到时候衙门不肯高价来收。可是老爹别忘了,我们是贱价买进,肯定亏不了本,大不了原价卖出也就是了。”

“不错,不错。”常四老爹猛然想到,白天里曹守备的检查也只是险些发现古平原藏身车中,至于那借活鱼运盐水之计却是始终无人起疑。

“古老弟,听你说得头头是道,那一条盐水计更是闻所未闻,到底是家学渊源,不愧是商界世家子弟。”

“其实我在家乡倒没学过生意经,只不过邻里乡亲为商居多,耳濡目染也就懂得了些经商的诀窍。”

徽商历来是商界巨擘,几百年的传承真的是不可小觑。古平原虽然只是读书之余拾得了一点牙慧,但他天资聪颖,可以举一反三,已然让常四老爹这个做了一辈子生意的商人刮目相看。

“看你的样子倒像个做生意的老手,算盘打得极精。”常四老爹微微笑着。

“这也算是歪打正着,拜了流放所赐。我好歹是个读书人,到了流犯大营,营官没怎么难为我,恰好他们那里的笔帖式报了丁忧,虽是不入流的小官,一时出缺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我便顶替上了。说来好笑,这些营官舞刀弄枪还行,每年两次兵部派人来考兵策,他们便傻了眼。这几年多亏我熟读兵法,帮他们糊弄过去呢。”

“所以老弟你的奇计,就是从兵法上得来的?”常四老爹恍然道。

“倒也并非全然如此。这几年大营采买我都跟着,关外虽然苦寒,但来此采办老参、熊胆这些药材的商人也不少,跟着他们也算是学到了些做生意的办法。”

这也就是古平原心境豁达,还能想着学点东西。换了旁人,金马玉堂一下子摔成寒窑苦役,憋也得憋屈死。

常四老爹心中暗暗佩服,同时打了个主意,这一趟听古平原的话所赚的钱,一定要分一半给他,反正知道了他的家乡,可以托票号汇过去。当然这一层意思现在不忙说破它。

说了半晌,又用了不少的酒。古平原有些疲乏,可说着说着他忽然愣了神,想了半天这才一抬头:“老爹,我还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您能否答允?”

“说吧,咱们这交情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昨夜我能逃出来,多亏了一位寇兄弟帮忙,当时他留在险地,我这心里一直七上八下难以放下。能不能请老爹派个伙计回去打听一下,这位寇兄弟是否平安脱身?”

“哦,是这样。好,你放心吧,我这就找人回去看看。”说着常四老爹起身出了房间,他来寻刘黑塔,因为这支车队里除了刘黑塔之外,再无可以托付机密的人,只有叫他去办才放心。

常四老爹下到后院里,见伙计们依旧是热火朝天地干着,两个时辰的工夫盐已经煎出了一成,看样子明天再煎一天,后天就可以装盐上路了,他不由得露出笑容。刘黑塔这一夜是不打算睡了,此刻他光着膀子,露出一身黝黑的肌肉,站在大锅前,与另外一名伙计掂锅,柴火烧裂迸出的火星溅在他身上,可他就像根本感觉不到一样。

常四老爹过来,把他搭在一边的衣服拿过来,半是埋怨半是心疼道:“你这孩子,入秋夜里凉,你怎么把衣服都脱了。”

“嗨,这样干活痛快,再说万一火星子把衣服燎了,回家还得让玉儿妹子帮俺打补丁,那多麻烦。”

“麻烦什么,你到了我这把年纪就知道了,年轻逞强,年老遭殃。”常四老爹一边絮叨,一边把衣服硬给刘黑塔披上。接着道,“你跟我过来一趟。”

等到了僻静处,常四老爹把事情一说,道:“只能辛苦你了,快马一个来回,明儿天亮出关,打听明白也不过就是半个时辰的事情。然后火速赶回来再歇息,免得古老弟心里着急。”

“行!”刘黑塔连个喯儿都没打,一口答应下来,“古大哥的事儿我没二话,再说那位寇兄弟也是好样的,我去去就回。”

“可别惹祸!”常四老爹在后面加紧嘱咐着。

回到房间,常四老爹怕古平原过意不去,只轻描淡写说派人去了,二人继续喝酒谈着生意上的事情。古平原说若是知道那封“八百里加急”的内容,做这一笔生意就更有把握。

慢说他不知道,就是全国上下王公亲贵、督抚重臣、文武百官全都加一起,此时知道事情首尾的人也不超过十个。

古平原猜得一点也没错,京里头的确是出了大事!

咸丰十九年,也就是去年,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咸丰爷带着后宫避到了承德避暑山庄,京里头留着懂洋务的恭亲王奕来与洋人办交涉。奕是咸丰的亲兄弟,人称“鬼子六”,为人精明能干,懂得洋务之道,在洋人中颇有人把他视为可以交涉的不二人选。

但交涉得并不顺手,英国和法国各有各的章程,谁也不肯吃亏,故此一拖再拖,转眼就是一年。谁也没有想到,原本身子就不好的皇帝,竟然就此病死在了避暑山庄的东暖阁。

噩耗一出,天下震动,恭亲王借机与英法订了和约,专等大行皇帝的梓宫回銮,新皇即位。

新皇是谁,那是连想都不必想的事情。因为咸丰帝身后只有一子一女,女系丽妃所出,子却是懿贵妃所生,继承皇统的自然就是这唯一的皇阿哥载淳。

可问题也就正是出在这位新皇的生母身上。懿贵妃是个权力欲极重的女人,皇帝生前因为身子不好,需要有人帮着批本,她看准时机将批本的事情握在手里,明着是替皇帝代笔,暗地里已经在学习如何参与政事。

懿贵妃作为皇帝的身边人,已经觉察出皇帝虚弱多病,在长毛内忧与英法外患之间恐怕难以支持太久,而她的儿子不久之后就会登上皇位,到了那时自己就可以帮着儿子管理政务。

但是皇帝的宠臣、军机大臣肃顺早就看出懿贵妃的野心,也不止一次在皇帝耳边进言,要防“武后之变”!

按他的意思,要皇帝早做决断,不妨学汉武帝对待“钩弋夫人”的故事,杀其母留其子。

皇帝倒是并非没有考虑,只是他一来没有汉武帝的气魄,二来身子实在太虚,每日军国大事尚且处理不完,哪还有工夫料理后宫家务,更何况懿贵妃恶迹不显,诞有皇子又对社稷有功,无端“处置”了,也着实忍不下心,这件事就这么搁置了。

事情虽然搁着,懿贵妃却早从太监宫女那里听闻肃顺要对自己不利,恨得咬牙切齿。但皇帝在一日,肃顺是炙手可热的宠臣,无论如何也动不了他。

肃顺也知道与懿贵妃成了解不开的死对头,若要在皇帝大行之后保住首级,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抓住皇帝驾崩后的权力。在他的建议下,病危的皇帝封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驸马景寿等八人为顾命大臣。顾命大臣里没有恭亲王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皇帝与恭亲王素来不和,一是忌他才高,二来当初的老太后是恭亲王亲生额娘,处事不免偏颇,也让皇帝始终不释。

肃顺自以为得计,却没有料到,皇帝在临终之前留了两方玉印,一曰“御赏”,赐予正宫皇后,二曰“同道堂”,赐予懿贵妃。并有旨意,顾命大臣代皇帝拟的旨,非加盖这两方印不能生效。

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皇帝的本意是既防懿贵妃弄权,要顾命大臣辅政,又要防奸臣窃国,因此用皇后与懿贵妃手中的两方印来牵制。

这制衡之计本来不错,奈何皇帝千算万算,算漏了一个人,那就是恭亲王奕。奕的才具是中外皆知的,顾命大臣里没有他,颇有人为此不平,而他自己也是极不服气,加之肃顺防他,不许他赶赴行在哭丧。以亲王体制之尊,却受大臣如此摆布,也就难怪奕对肃顺恨之入骨。

懿贵妃与恭亲王两个人都想掌权,又都要除肃顺,一拍即合。懿贵妃此时已是母后皇太后,尊号“慈禧”。她想了个苦肉计,在大行皇帝梓宫动身回銮前,借故发落了身前亲近的小太监安德海,实则是派他回京联络恭亲王及其一党。双方密议的结果是,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而恭亲王则可以亲王之尊成为首席军机大臣,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样帝后党与亲贵党利益完全一致,矛头全部指向顾命大臣。肃顺、载垣、端华等人却还蒙在鼓里。等到八位顾命大臣护着大行皇帝的灵柩走到密云,恭亲王派了醇亲王以及几位亲信前去迎接,然后分别将八人调开,最后一一擒获,用的罪名是“专擅把政,目无尊上”。

其实这是欲加之罪,顾命大臣辅政有明发上谕,何来“专擅”之名,但此刻权力已经尽归恭亲王与慈禧太后,肃顺的人缘向来不好,所以朝廷里无人肯为他说话。但就这样交部论罪,连恭亲王也觉得无法交代,因此又加上一些别人告发的罪名,其中有些也是颇重。比如肃顺护送梓宫回銮之时,身边竟然有小妾陪寝,这就是“国丧不检”,称得上是丧心病狂。其余各人亦有应领之罪。

肃顺虽然成擒,但其党羽却遍布京华。尤其是道光年间“穆门十子”之一的陈孚恩,如今党附肃顺,其人诡诈多变,不可不防。恭亲王一道密令将他擒在刑部,对外只说派到外省公干。

最头痛的还是肃顺一向与在外的汉人督抚特别是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交好。当初长毛初起,八旗无用,朝廷特旨允各地大臣、晋绅自办团练,自行筹饷对付长毛。但朝中的满大臣一心只念满汉之分,深恐汉人得了兵权会闹出事端,因此颇多顾忌。倒真亏了肃顺力排众议,重用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等汉人,这才有湘勇、淮勇力拼长毛的局面,否则能不能保住大清国还在两可之间。所以这些人都是朝廷倚重,用来消灭长毛的重器,既不能得罪,又要防他们上书为肃顺乞情,到时候这面子既不好驳回去,也不能照准,可就为难了。

正因为顾虑到这一层,朝廷对顾命大臣全数被擒下狱一事,消息封锁得极严,而且不见邸报。既然不见邸报,那么督抚就算得知了内情,也不能凭着小道消息就上折子为肃顺求情。否则朝廷追究下来,以“妄言乱政”治罪,是谁也担待不起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一道命令必须尽快下给与京师接壤的直隶、热河、山海关的驻防军队,这是防着肃顺的党羽利用众人不知情的便隙,一道矫诏调兵来京勤王护驾,到时真假李逵打起来,肃顺混水摸鱼,就极有可能翻身。这都是不可不防,而且一定要安排好的大事。

肃顺被密擒在三天前,而常四老爹今日在山海关见到的“八百里加急”的公文,就是严令山海关诸将及所部,非见“玉玺”“御赏”“同道堂”三印,不得随意调兵,违者立斩。军法讲究的是听令而不问缘由,尽管各地总兵都对此摸不着头脑,但依令而行至少不会有错。

除此之外,下给山海关的命令中还有一条就是封闭关门十日,非旨不得擅开。这是因为肃顺归属镶红旗,怡、郑两王更是正白与正蓝旗的旗主,这三旗的旗兵有大半驻扎在关外,唯恐他们哗变,故此如临大敌般封锁了关门。

所以古平原真正是运气好。这一闭关,奉天大营的营兵,想出都出不来,更谈何抓捕,等到十日之后,古平原早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但古平原此刻不可能知道这么多的内幕,他只觉得这一天亡命下来,神疲力乏,骨头节都带着说不出的酸痛感。吃罢了酒回到房里,他勉强支撑着擦了擦身,向床上一歪,便昏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常四老爹就起了身,他年纪虽然大了,身体却还硬朗,惦记着煎盐的事,半夜里还起来看了好几回。再说他也惦记着古平原的逃犯身份,每次店外有点风吹草动,狗一叫,常四老爹心里就是一翻个儿。

常四老爹从房中一出来,正巧与古平原走个碰头,一望便知古平原昨夜也没睡好,一双眼如同火燎,红得吓人。

“古老弟,你先回屋歇着吧,等有信儿了我再告诉你。”

古平原摇摇头,一开口声音嘶哑:“老爹,有没有什么我能帮您做的,煎盐我也可以打个下手。”

“瞧瞧你,离病不远了,还不赶紧歇着去。”常四老爹往屋里撵他。

古平原没办法,只好回了屋,他此时心火极盛,坐立不安,打定了主意等从山海关回来人,得知寇连材的消息后,就马上辞别常四老爹。至于往哪儿去,他还没想好,反正肯定是先往南边走。

这个镇不像凌海镇那样热闹,客栈里一上午前前后后就来了两批客人。古平原每一次都把耳朵贴在窗户上,等知道不是常家车队打探消息的人,便又失望坐下。时近中午,终于传来了快马的声音,有人在客栈门口勒住缰绳,古平原推开窗户一看,见刘黑塔风尘仆仆地从马上跳下来,这才明白常四老爹是派自己的义子去打探消息,心里涌上一股歉意,连忙出房门迎上前去。

“刘兄弟,辛苦你……”古平原虽然疲惫乏累,心情焦躁,但是机敏仍在。一打眼就看出刘黑塔心情极差,沉着脸耷着眉,鼻孔都张得老大,仿佛在往外喷火。他都看出来了,常四老爹能看不出来吗?那是他干儿子,常四老爹一眼就知道事情不妙,怕刘黑塔不管不顾地当场发作,赶紧把他拉到屋里。

“黑塔,怎么了?是不是古老弟的那位小兄弟出事了?”常四老爹给干儿子递过一杯水,逼着他喝了下去,随后问道。

刘黑塔瞄了瞄旁边焦急等待的古平原,嘴巴嗫嚅了两下,没说话。

古平原情知大事不妙,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顿地问道:“刘兄弟,你出关之后见没见到寇连材?他被抓了吗?”

刘黑塔低下头还是不说话。

“被打军棍了,还是被捆示众?你倒是说话呀!”古平原忽地爆发,双手摇着刘黑塔的肩。

“我没进关。”刘黑塔像做了一场噩梦,喃喃道,“我三更天就到了关外,只等关门一开就要进去。可就在这时候,从城墙上挑出一根木杆,上面,上面……”

屋里静得连掉一根针都能听见,古平原盯着刘黑塔那张嘴,不知里面会冒出什么样可怕的消息。

“挂着颗人头!”刘黑塔的声音仿佛从天边传来,古平原的身子晃了一下,常四老爹连忙扶住他。

刘黑塔声音闷闷的接着往下说:“还有幅布条,写的是‘流犯寇连材,助同犯逃亡,枭首示众,以为宵小者戒!’我看了之后就回来了。”

常四老爹听见这桩大惨事,脸色灰白,担心地望着古平原。古平原眼神发直,怔了好半天,在心里嚼着当初与寇连材分别时自己说的那句“总之你自己一切保重,千千万万等到我来接你的那天”。他忽地推开常四老爹,大步走出门去。

常四老爹一看不好,连忙抢前两步拦住他,问道:“古兄弟,你要去哪儿?”

同类推荐
  • 嫁出门的女子

    嫁出门的女子

    收集了作者近年创作的部分乡土题材中、短篇小说。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柔美、舒缓、细腻的笔触,描写身边普通百姓的恩怨爱憎,生动再现了陇东地区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无论是所讲述的故事还是所使用的语言,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同时,作品大量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以伴随始终的乡情乡风的质朴温暖,再现了普通老百姓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爱情、友情,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与行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
  • 梁晓声文集·中篇小说3

    梁晓声文集·中篇小说3

    《梁晓声文集·中篇小说》尽可能完备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创作的全部中篇小说,爱憎分明地记述历史,深入剖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中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式地描绘了时代的全景。
  • 珠片

    珠片

    东海边的深秋拖着条松鼠般浓密的尾巴,满城桂花帮衬着把空气烘得香香的,温柔软密中筑起一道抵御北风的墙——虽然到最后总是要被冬天破关而入。
  • 中国古代奇幻经典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十)

    中国古代奇幻经典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十)

    《三宝太监西洋记》,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明万历廿六(1598)戊戍年三山道人刻本,廿卷一百回,题二南里人著。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西洋”的史实敷演描绘成神魔小说,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重振国威。本书描写明代永乐年间太监郑和挂印,招兵西征,王景宏为其副手,共平服39国。郑和七次奉使“西洋”(指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域),经历41余国,为历史事实,但《西洋记通俗演义》却非历史小说,此书多述降妖伏魔之事。按序,二南里人即罗懋登,字澄之,明万历间陕西人,作有传奇《香山记》,并注释传奇多种。
  • 通天乐

    通天乐

    以扬州见闻成篇,取居家寻常事,演以俚俗语,意存激劝,颇行于世。
热门推荐
  • 再遇你心

    再遇你心

    主角张浩一个吊儿郎当、无心学习的高中新生。当他踏入高中校园的那一刻,他就意识到了这一次他真的要完了。一个少年的成长,有喜有悲。而他所经历的又何尝没有我们当年的影子啊。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圣光黑皮书

    圣光黑皮书

    某一日,一次偶然的挖掘,一本黑皮书意外的出土,一个特殊的名字进入了世人的耳中。爱德华·乔治,圣光大陆一统时的传奇人物,千年之后,竟然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他的一生是从何处开始?又是在何处结束?人们为何要将他的人生从历史中抹去?他的生命又传承了一段什么样的历史?或许答案就在这一本黑皮书之中。-------我是无耻的分割线--------书友群:184066507稀饭的朋友请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赠我霜花可好

    赠我霜花可好

    曾经,我有一个小少年,明明受这世间苦难却温暖如光,可是,阿锦弄丢了他。
  • 乐之典

    乐之典

    一个学音乐的富二代麦霸,被情敌撞死后穿越到了平行时空的与他同名同姓同月同日生的青年身上。于是,麦霸带着满脑袋的现代流行歌曲在这个世界的音乐圈里闯荡,慢慢的闯出了一片独属于他自己的天空。“我就是经典!我手下出现的都是经典!这个世界音乐的典范就是我!”青年推推眼镜,心中这般咆哮,面对记者的提问,却温柔笑着:“感谢大家的厚爱,我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的歌曲。”
  • 三国富二代

    三国富二代

    大佬,穿越到三国,成为辽东贵族大豪公孙氏的嫡子,三国时代的富二代,收尽天下猛将,踏出万里江山。
  • 婆娑未来佛

    婆娑未来佛

    她,一身黑衣,怀抱女婴,一次次的穿梭在人世的生老病死。没有人知道她是谁。她,仿佛有看穿人心的能力,同时也拥有着褫夺人心的本领。只是为何,她总是一身黑衣,掩盖着无法遮挡的阴霾。
  • 此生为你,念恋不忘

    此生为你,念恋不忘

    重生之前她单纯好骗,被最亲近的人欺骗,被自己的丈夫出轨,还被夺走公司股份,最后被陷害致死;一朝重生,她心狠手辣,只为报仇。却没想到那个天天缠着她(从小缠到大)的人;在前世,人人都说少帅不喜欢女人,而且只要是女的靠近他,就会被他身边的人给扔出去,其实她们不知道的是他爱的人和想要给温暖的人没有在他身边而已。所以这一世,她只想好好待在他的身边,跟他并肩作战,还要做他的妻子。(有人说她运气好,遇到一个这么帅气又霸气的男人。有人说她真幸福,遇到一辈子只喜欢她,爱她的人。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是他运气好,遇到她是他这辈子无法言语的幸福。她能够陪在他身边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 月夜漫漫独你娇软

    月夜漫漫独你娇软

    林月穿书了,但她并不知道这本书的剧情啊,只能凭着感觉走。不干坏事,善良美丽总是没错。第一次去找他,她送了她一只大闸蟹,为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他却门都不给她开。后来,某一个夜晚,林月咂了咂嘴说:“我要吃大闸蟹。”他立马下令差人送了十只过来,待林月吃饱喝足后,他低头抵着她的额头,哑声问到:“吃饱了嘛,该我吃了。”女主三观正,男主略病娇,因为占有欲挺强的,但是不会动不动就杀人,小说尊重文中每一个生命,个人认为这是一部相互治愈相互成长的小说。
  • 初恋的他很甜

    初恋的他很甜

    韩羽曦刚入学就遭到女生们的嫉妒直到转来了一个插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