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90100000018

第18章 日薄西山,犹自壮美(1)

破晓·苦尽甘来

最喜欢的一个词是苦尽甘来,常见的两种味道却融合了世间百态。颠簸在人生两极的人,总要走过不寻常的路,用无尽的眼泪换取破涕为笑的那一抹甜。一直相信,别离,是为了有朝一日的团聚;含苞,是为了绽放枝头的鲜妍。

1945年的夏天那么普通,却又那么不凡。尤其对于林徽因,躺在李庄病榻上的她万万想不到,自己苦苦期盼了太久太久的光明,终于在不期然间穿过厚厚的云层,灼灼逼人,一泻倾城。

1945年8月,身为文化专员的费慰梅从美国赶到重庆,并和当时也在重庆工作的梁思成见面。8月10日,餐后正在闲谈的他们忽然听到街上出奇的喧闹和混乱,他们来到大街上,发现人们都在奔跑,在哭泣,在喊叫,“胜利了,胜利了”的声音掺杂在这些叫喊中,显得分外刺耳。终于,八年了,人们望眼欲穿的胜利到来了!

刚开始短暂的喜悦过后,梁思成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怅然。八年来一直和自己历尽艰难的发妻,此刻却不能在一起相拥而泣,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想念林徽因。费慰梅理解梁思成的心情,经过她的努力,一名美军飞行员答应把费慰梅和梁思成送到宜宾去,等到了宜宾,再去李庄就方便多了。

在人生多半平淡的时光里,那些刻骨的瞬间理应被铭记。匆匆流年,倘若能记住那些曾经感动的、开心的、幸福的时光,也就足够。十年未见的老友忽然出现在眼前,本该身在重庆的丈夫提早回来,他们嘴里齐声高呼着“胜利了”,这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

眼泪从来都是情绪的发泄,它不只代表着忧伤,有时也饱含着幸福的味道。他们拥抱着、呼喊着、哭泣着,似乎八年来的压抑要在这一刻宣泄殆尽,曾经饱经艰辛的流亡之路也不再揪心,这条曾以为走不完的路,就在突然间峰回路转,云开雾散。

尽管身体还那么虚弱,林徽因却坚持要出去庆贺,为了好不容易到来的胜利。而在偏僻的李庄,她也只能和费慰梅到镇上的茶馆坐坐,尽管如此,林徽因却已经非常满足。她看着街上来往的人群,嗅着户外新鲜的空气,这鲜明的生活色调让林徽因又兴奋起来,她又展开了对新生活的希望。

在费慰梅离开李庄回去重庆后,林徽因终于不愿继续待在李庄,她迫切地想要看到新的风景,呼吸新的空气。她写信给费慰梅:“如果太阳能再出来,而我又能恢复到那样的健康状况……哪怕就是为了玩玩也要冒险到重庆去……”

终于,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来到了重庆,这是她五年来第一次离开李庄。林徽因身体好些的时候,费慰梅会驾车带她出去逛,林徽因坐在车上,她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过好看的衣服、可爱的孩子、热闹的小市……说到底,她是一个女人,是一个热爱生命的、可爱的、真诚的女人。

或许真的没有圆满,我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却猜不到花落的结局。费慰梅有朋友是胸腔外科的著名专家,他为林徽因做了检查,然后告诉费慰梅,林徽因的两片肺和一个肾都已经严重感染,五年内,林徽因的生命将走到尽头。

都说眼泪和时间一样,都能冲刷掉遍体的伤。可等到眼泪流干,在下一个伤心的路口还会流下来,为何40岁出头的人生,就要被别人宣判还能走多远?费慰梅看着林徽因倔强的脸,她猜测,面前这个沉默的女人什么都知道,她也再不用多言。

如果说是上苍期盼相对的公平,赐予了佳人秀美的容颜、玲珑的心志,却要夺走她一半的年华,那么或许他也会有不忍,也会垂怜,让林徽因在有限的五年之外又多走了五年,直到这次宣判的十年后,她才永远地离开。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为什么希望了解一个人,知悉她的一生?是因为我们从历史的缝隙之间窥探了些许奥秘,还是仅仅因为我们好奇?或许,真正吸引我们的,是一颗求知和探索的心。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一个人会被冠上“奇女子”的称谓,想知道她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获取一份感动,一份温暖,一份前进的动力。

而对于林徽因,她的温暖和感动却来源于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经过医生的诊断,林徽因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再适合在重庆停留。与此同时,梁思成写信告诉林徽因,有关部门正在治理长江的暗礁险滩,沿途一连串的爆破、清理工作使得重庆和李庄之间的航班已经停运了,林徽因暂时不能回到李庄。

身在昆明的金岳霖知道了林徽因的病情,他想把徽因接到昆明待一段时间。而林徽因离开昆明也已有很长时间,她也非常想念那些老友。费慰梅却挂念着林徽因的病,她告诉金岳霖,医生诊断的结果非常严重,但老金和朋友们商量着,倘使能让徽因快乐,冒一下风险也是值得的。

1946年2月,林徽因起程飞往昆明。飞行的疲劳加上高海拔地区的不适,林徽因只能卧床休息,但看着围绕在她身边的挚爱的老友,她收获了几年来最大的快乐,身体的不适在这巨大的幸福中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写给费慰梅的信中,她如是说:“这次重逢所带给我的由衷喜悦,甚至超过我一个人在李庄时最大的奢望……”

在昆明的大多数时光,金岳霖都陪在林徽因身旁,他的幽默和豪爽总能让林徽因很开心,保持着心情的愉悦。在林徽因需要休息的时候,金岳霖就坐在背对着她的小圆桌上,专心重写他的《知识论》。

几年前金岳霖去李庄看望林徽因时就在写这本书,后来回到昆明,书稿已经接近完成。然而有一次空袭警报响起,他抱着书稿跑去昆明北边的山上躲避空袭,站累了他就将书稿放在地上,自己一屁股坐在上面。等到好不容易空袭警报解除,他拍拍屁股回家了,却忘了带地上的书稿,等到想起来再回去找,哪里还有书稿的影子!

金岳霖无奈之下,一本六七十万字的书只能从头再写一遍,而他弄丢、重写《知识论》的事,也早已成了西南联大的一桩趣谈。在那些动荡的日子,这些人却都有着简单而坚毅的梦想,不管在梦想的前方有多少磕绊、阻拦,他们坚信只要跌倒了再爬起来,就一定会走出困境,而他们确实做到了。

流年依旧,只是关于青春的故事却早已不在;万水千山,那些曾以为刻骨铭心的伤痛也终会淡忘。一个城市可能装载了无数人的故事,有欢喜,也有悲伤。长沙,昆明,李庄,重庆……在往后的生命里,每一次提及,又怎会忘了那艰苦岁月中的相互扶持,苦辣酸甜?

危境·残灯独照

人生如梦,聚散分离,朝如春花暮凋零,缘来缘去岂随心。人们太多的痴念只能随着时间淡忘在记忆的深处,而不经意的一个偶然,却又能将长久的奢望变得圆满。或许世事就是这么不可捉摸,就好像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到明天的心情会是好是坏。

期盼了太长时间的北归,望穿了来时的方向,甚至偷偷地怀疑,在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然而当梦想成为现实,却又不忍回顾一路走来的艰辛。1946年7月31日,林徽因一家包括金岳霖在内,搭乘从重庆直航的飞机,终于回到了他们日日思念的北京。

再走过当年常走的街道,再见到魂牵梦萦的风景,林徽因却已经变成了两个孩子的导游,向他们介绍着北京的特色——两个孩子离开北京时尚且年幼。岁月无声,却有迹可循,梁思成的两鬓已有些花白,林徽因自己更变得孱弱消瘦,不过匆匆不到十年,却仿佛已过了几个世纪。

回到北京后,梁思成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从此,清华大学有了自己的建筑系,而梁思成则是建筑系第一任系主任。那些在营造社和他共事多年的同事以及许多好友,都被他聘请过来,林徽因一家也搬进了清华园新林院8号,金岳霖和许多老朋友就住在附近。

与此同时,教育部下达通知,委派梁思成前往美国考察其战后的建筑教学。同时,梁思成收到了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函,并且还被外交部推荐,出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代表。忽然间,梁思成成了国际知名人物,他在战前和战时从未停止过的努力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曾经的汗水都没有白流,坎坷的流亡之路也没有阻断他们寻梦的脚步。都说有付出才有回报,还有什么能比这耕耘后的成果更让人展颜舒心?如今站在光环下,梁思成没有忘记背后支持他的林徽因,那个吟吟浅笑的女子,始终都是淡然,仿佛只要他快乐,便是最美的风景。

这次到美国去,大概要一年后才能回来,梁思成不放心刚刚创办起来的建筑系,临行前他交代建筑系的年轻教师,遇到事情可以与林徽因商量。从此,常年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成了建筑系的半个先生。

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刚刚成立,所以资料还不够完备,林徽因就把自己家里的藏书贡献出来,由年轻教师们挑选、借阅。林徽因也愿意和这些年轻的教师们交流,但每次的谈话结束后,她都要独自靠在床头休息好久,身体状况尽管越来越差,林徽因却越发想要珍惜还能看到这美好世界的每一天。

都说凡尘多俗世,却没人愿意过早缺席,尽管看惯了聚散依依,也仍想重温烂熟的记忆。只因活着是一种姿态,能在人间多留下一丝痕迹,也不算白费这许多光阴。只可惜语意虽浅,却只有走到尾声的人才能体味,何为不舍,何为珍惜。

人生,

你是一支曲子,

我是歌唱的;

你是河流,

我是条船,一片小白帆,

我是个行旅者的时候,

你,田野,山林,峰峦。

无论怎样,

颠倒密切中牵连着,

你和我,

我永从你中间经过;

我生存,

你是我生存的河道,

理由同力量。

你的存在,

则是我胸前心跳里,

五色的绚彩,

但我们彼此交错,

并未彼此留难。

……

现在我死了,

你,——

我把你再交给他人负担!

这首《人生》饱含着林徽因对生命的眷恋,毕竟也曾有过如风的岁月,也曾在人生的芳华肆意挥洒浪漫的诗篇。但是心中已然知足,即便随时要面对人生的终点,她也自信能做到坦然。何必不舍?既然已经潇洒地在枝头绽放过,又何必担心即将到来的萧瑟?

酒入愁肠,相思最苦,离群的雁该如何继续单飞的路,几十年的相守又如何说丢就丢?接到林徽因病情加重的消息,焦急一瞬间爬满梁思成的心头。舍了尚未完成的工作,定了最近的航班,精选了贴心的礼物,人虽在国外,可梁思成的心已经飞到了林徽因的病床之侧。

当生死都已超脱物外,那些尚且牵挂的人,自是生命的中心。分离和重聚每天都要在未知的路口上演,有些人福缘尚浅,一个擦肩就是再也不见;有的人分分聚聚,却仍要在生命的尽头话别。

轻靠在枕边,再望向眼前人,虽已再熟悉不过,却总不能移开炯炯的目光。林徽因明白,这样再两两相望的时光,自己已经所剩无多。梁思成将从国外带来的新鲜玩意儿一一摆开,林徽因却都没有什么兴趣,曾经爱笑爱闹的她如今喜欢安静。

那辆新买的汽车成了林徽因的最爱,每一次出行,她都感觉自己依旧年轻,欢声笑语撒落一路。似乎是手术前尽情地狂欢,林徽因要预支所有她还能拥有的好时光,和朋友们聚在一起成了她最开心的事。

1947年10月,被病痛折磨了多年,林徽因终于决定进行肾脏手术。带着乐观和豁朗,她写信给费慰梅:“别紧张,我只是来做全面体检,做一点小修小补——用我们建筑术语来说,也许只是补几处漏顶和装几扇纱窗。”

被身旁众人牵挂着、担心着,林徽因竟然还在安慰别人“别紧张”,她在医院也不消停,处处留意着身边的建筑——“……(这所医院)是民国初年建的一座漂亮建筑:一座‘袁世凯式’、由外国承包商盖的德国巴洛克式四层楼房!”

伪装有时不仅为了欺骗别人,也是为了欺骗自己。高傲如林徽因,又岂会因为病痛而低下头颅?她身上有着一般女子没有的清高,那是不允许身惹尘埃的荣耀。在手术之前的日子,每一个来访的朋友都能看到林徽因的笑,每一句安慰都被她轻巧地岔开,转而打听着无关紧要的琐事。

只有在费慰梅那里,她才能轻易地卸下防备。两个人虽然远隔重洋,两颗心却从未分离。在林徽因轰然倒塌的勇敢之下,藏着她小心翼翼地脆弱:“……再见,最亲爱的慰梅。要是你能突然闯进我的房间,带来一盆花和一大串废话和笑声该有多好。”

这个好强的女子没有被病魔打垮,她顺利做完了手术,并在随后出院回了清华园的家。从始至终,如果没有她写给费慰梅的那封诀别信,我们恍若不曾记得,这个外表弱小的女子也曾与死神擦肩。只因她的笑太暖,她的诗太美,所以让我们记住了生命最绚丽的色彩。

国徽·殚精竭虑

人的一生总抱着缺憾,青春岁月里,人们度过平庸光阴,待到韶华不再,却又留恋曾经的从容。曾以为好时光没有尽头,只有等到接近尾声,才明白日子太过窘迫,未完成的心愿只能散落风中。

或许早已明了,生命总有尽头,只不过少看几十载的小荷残月,好早点从俗世中解脱。虽然只有45岁,林徽因却仿佛已经看透世间沧桑,与其悲戚,莫如将残缺当作一种美,好在人生的黄昏对酒当歌,不醉不归。

万物有时,林徽因明白自己的路将不长久。可是她并不想向命运低头,就算时间有限,她也不想变成梦幻泡影,破灭在清晨的曙光之中。林徽因的才情绝不止她表现出来的些许,大多数的时候,她愿意将自己的光芒隐藏在幸福背后。然而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无需再掩饰,林徽因将才情尽情提取,全力以赴。

1949年春,北平解放,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随后,毛泽东、朱德发出解放全中国的命令,为了防止文化古迹被残酷的战争摧毁,人民解放军请梁思成、林徽因拟出了全国重要文物清单。梁思成感动之余,立即着手,编写出了《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林徽因对全册条目一一审核,力求在炮口下挽救更多的古迹。

1949年5月,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梁思成任主任。同年7月,政协筹委会将国徽设计任务交给清华和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由林徽因、莫宗江等七人参加设计工作。

短短的几个月,她的事业攀登到了人生新的高度,如日中天。看着这些,人们难以想象,这一切的光环背后,埋头苦干的林徽因已经摇摇欲坠。如若她是寻常女子,定会静心休养,但是林徽因不是。越是在日薄西山的迟暮,林徽因却越要攀登险要的高峰,这样的决心和魄力如何不让人叹服!

如果生命不能永远停留,那就让每一天都被自己掌控,林徽因依然倔强,或许有一天她会消逝,但她毕竟来过这世界。她愿意为事业献身,也渴望被尘世所记住,她也明白,只有足够的优秀,才能在走过的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同类推荐
  • 慈禧:权欲巅峰上的女人

    慈禧:权欲巅峰上的女人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涌现了众多的封建王朝。中国男权社会的缩影也映射在封建王朝的朝堂幕后,偶尔会有一两个女性角色掀起历史的浪花,要么被史家称为牝鸡司晨,要么被百姓唤作红颜祸水,女人,似乎就不应该出现在男权社台的政治舞台。
  • 蓑雨人生——苏轼

    蓑雨人生——苏轼

    本书讲述了大文豪苏东坡的坎坷人生路。内容包括:立志求学、初入仕途、贬谪之旅、政绩显赫、再度贬谪、精神道德与文化成果等。
  •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Twain),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跋涉

    跋涉

    《跋涉》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坚持正确思想政治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当正确路线占主导地位时,他的工作就比较顺利,容易取得成绩;当“左”的思潮和错误路线占上风时,他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工作也难免受阻,难有作为。个人如此,党和国家亦如此。“文革”时的极“左”思潮将社会引上歧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使国家民族重新焕发青春,欣欣向荣。我们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热门推荐
  • 青春与未知

    青春与未知

    我叫黎沐妍,是一名学生,也是一名小侦探。嗯哼,你别看我年纪小,我破起案来可厉害了。警察局里的局长经常带着我去犯罪现场找证据呢!不过,警局里的小侦探还不止我一个,加上我,一共有6个人呢!我们可是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案子哦!
  • 杀手新娘:妈咪不好惹

    杀手新娘:妈咪不好惹

    她是黑道第一杀手,也是失忆后的King首席服装设计师。他是光鲜亮丽的总裁,也是黑道第一组织的幕后大Boss。他是他们的儿子,也是国际恐怖分子通缉名单的一员。七年前,她杀了他的未婚妻,顺带还带着他的球逃之夭夭。七年后,她因工作带着天才儿子回归,却不料顶头Boss是孩子他爹!宝贝表示很苦恼,妈咪忘记了爹地,爹地也忘记了妈咪,那他到底是怎么来的!杀手新娘是一个系列,这是系列一
  • 等命运的风筝寄出第二十封回信
  • 帝君绝宠:废材逆天倾城妃

    帝君绝宠:废材逆天倾城妃

    她,二十一世纪神秘异能者,古武世家的传人,黑白两道闻风丧胆。一朝陨落,斗渣男,虐庶姐,傲世风云大陆。场景一:那一夜,他如神灵般从天而降,救她于危难之中。“倾倾,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劫!”“倾倾,我宠你一辈子可好?”“倾倾,碧落黄泉,上天入地,我绝不会放手!”场景二:某人露出颀长完美的胸,诱惑眼前的绝色女子。“倾倾,我美吗?”某女眨巴着眼睛,点了点脑袋,化身恶狼扑身而上。第二天,某女揉着小蛮腰,大呼上当。场景三:“启禀帝君,帝后前往魔殿,说要取而代之。”某人怒之:“混账!”黑衣人低头,确实混账,魔殿岂是能轻易惹的?某人把奏折狠狠砸向黑衣人,“谁让你回来的,伤了倾倾你赔的起吗?”一众属下石化中…
  • 生活中来的健康手册

    生活中来的健康手册

    本书共分三篇:(一)疾病治疗篇: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汇集了众多简单有效的单方、验方、秘方、偏方;(二)饮食健身篇:该篇首先阐述了人体对营养的需求规律和科学饮食的健身之道,然后,介绍了一系列有助于治疗肝病、高血压、贫血等常见慢性病的食疗方法,以及具有美容美颜、延缓衰老功效的食疗秘方;(三)食品安全篇:该篇主要讲解了选购安全食品的窍门,科学的饮食卫生,和食物中毒与日常饮食禁忌,以及食物相克与最佳食物搭配等方面的实用知识。
  • 带着月球去星际

    带着月球去星际

    星际王子复国记,是男人就拿起光剑去战斗!星战粉丝不可错过!(前期在地球推演三战)
  • 人间诡事系列

    人间诡事系列

    这一切的人心险恶与爱恨情仇都等你开起....
  • 神龙古墓

    神龙古墓

    鲁一深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看到一张带龙模样的照片,想起这个很像爷爷给他讲的一个故事。带着疑问他回家问了父亲,父亲告诉了他一切,并交给了他爷爷的遗物。之后他误闯龙王洞,得到了又把稻草人给的道具。回家后父亲又把鲁家的历史告诉了他,从而得知,鲁家原来是雄霸南方的盗墓家族。雄霸南方的鲁家跟盘踞在北方的林家突然消失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 朵朵桃花开

    朵朵桃花开

    在游戏,朵朵被不及防的叫了名字。她看见那人头上的名字瞠目结舌:‘叫我?’‘嗯。’轻轻一声拂过。他们便从那刻渐渐的住进对方心里……知道真相的他决定诱拐某只,没想到,一次意外!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心安理得的接受她的扑倒……后婚某一天,她突然问他:‘为什么你这么容易到手?’他淡定勾着嘴角,咬着她耳垂:‘其实我惦记你很久了,只是让你勉为其难的占了先机。’热气哈在她脸上,脸红得滴血……【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恶搞】
  • 丹道仙途

    丹道仙途

    千年之前名动修真界的崆峒一脉,以炼制丹药而壮大一时。但是随着天材地宝越来越稀少,尤其是近代以后地球灵气污浊,大量灵根断绝,丹修一道完全没落。为了维持道统,刘辛作为最新一任的崆峒掌门,不得不独立支撑门派。开武馆,送快递,精打细算弟子们的伙食···在灵气混浊的现代,刘辛如何振兴丹修派的崆峒?丹道仙途,给各位讲述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修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