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41900000005

第5章 中国部落文化(4)

夏商时代及以前,氐人部落先在今河北北部的太行山麓同早已分布于此的戎、北狄、东夷、东胡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氐族族群,又向西南迁徙至甘肃南部地区,与羌族杂居,互相融合,到汉魏时期发展壮大。

氐人部落可谓是源远流长,各部分支繁多而复杂,延续时间久远。氐人部族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籍中。氐人自称“盍稚”,“氐”为他族对其的称呼。魏晋以降,逐渐成为氐人的自称。由于氐与羌相邻,先秦人乃视之为氐地之羌,又觉与羌有别,因称之为氐羌,或单称氐。关于氐羌部族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氐、羌同源而异流;另一说氐、羌虽自古关系密切,然而从来都是两个不同的种族。

有些专家认为:从春秋战国至秦汉,氐人活动在西起陇西,东至略阳,南达岷山以北的地区,约相当于魏晋的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六郡及其南邻,即今甘肃省东南、陕西省西南、四川省西北交界处,包括渭水、汉水、嘉陵江、岷江、涪江诸水源头。起初主要聚居地区在西汉水、白龙江流域,此外还与其他部落杂处。

从西汉至三国,氐人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迁徙。西汉初,氐人各部已“自有君长”,有众多分支,各有称号,作为统治阶级中代表人物的“王”、“侯”已经形成。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氐人部落加入了“五胡乱华”的行列,先后建立了前秦、后凉等国。南北朝时,除了氐族部落大部分处于北魏统治之下。这时,秦岭以西、宕昌以东的氐族生产和风俗文化也跟内地汉族无多大区别。到唐代,氐人几乎都融入了汉族之中,但也有一部分则向西南迁入川西、滇北、滇中,因地理环境原因,在唐蕃长期和战不定中未被同化。

由上可以看出,氐人部落是一群人数众多、迁徙分布范围广、影响深远的古老部落,对中华民族的构成有着重要的贡献。

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

氐人部落是以繁殖培育新羊种而得名的,因为他们在早期以游牧为主,饲养最多的就是山羊和绵羊,因此他们最能培育新羊种。后来由于氐人与汉人长期杂居,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开始过上了农耕定居的生活,文明程度也比其他部落要高。因此在生产生活方面,氐人部落是以定居农业为主,游牧为辅的,其定居农耕生活可追溯到东周。在汉代,氐人已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后汉书·西南夷传》中记载:“土地险阻,有麻田,出名马、牛、羊、漆、蜜。”板屋是氐族住宅建筑的普遍形式。

南北朝时,除了外迁的氐人逐渐被汉化外,秦岭以西、宕昌以东的氐族农业也有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纺织工艺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早在东汉时,氐人的纺织品已输往内地。氐人利用麻缕,织成异色相间的“殊缕布”,畅销内地。漆、蜡的生产也说明氐人的手工艺达到一定水平。前秦时泾水渠的开凿及区种法的推行均有助于氐、汉等民族农业的发展。

氐人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与汉族等杂居共处,又兼通汉语。氐语虽属汉藏语系,但与汉语及羌语等还有不同。现在分布于四川省平武县、甘肃省汶县境内的白马藏人或即氐人的遗裔,由于长期受汉、羌、藏等民族的影响,语言已十分混杂,但仍保留了本民族一些语言的特点,如野兽、皮子、房子、菜、大、小、粗、细、看、说、给、砸、逃跑、身体、屁股、尿等基本词汇与藏、羌语有所不同,可能沿袭了古氐语的某些因素。

氐人的服饰也有自己的特点,喜好青、绛及白色。善织殊缕布,喜穿麻布衣。氐人早期婚嫁之俗与羌族相似。《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其俗氐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十二世后,相与婚姻。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嫂。”不过到公元5—6世纪时,由于与汉族等杂居,氐人的婚俗和文化有所变化,“婚姻备六礼,知书疏”,与羌族的习俗相去甚远。

氐人部落的人因皆信鬼巫,产生了他们的原始宗教神——土伯,他被称为氐人部落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住在幽都,这里的“幽都”据说就是今天的四川丰都,丰都之所以被称为“鬼城”,其原因就在这里。

羌人部落:农牧兼营的古老部落

历史发展与文化概况

羌人部落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种族群体之一,它们最早在黄河上游及渭水上游一带繁衍生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记载表明,殷商时期,羌人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就已经十分活跃了。后来它们向四方迁徙,与周围的部落和民族相互融合,逐渐形成新的族群。其中一支向西南迁移,后来形成了吐蕃、苏毗、羊同及域外诸羌;还有一支则仍留居发祥地,由于自然条件艰苦,这一支发展缓慢,从而形成诸个羌人部落,其历史非常悠久。

在我国古代,“羌人”往往是中原一带的居民对西部氐羌族群的通称。古羌人并不是单一的部落,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立,羌人经过先秦一段很长时间的迁徙、分化,进入中原的基本上与华夏族融合,但仍保留着自己的特点,这时的羌人主要集中在河湟、塔里木盆地以南至葱岭西域地区、陇南至川西北一带。羌人起义斗争前后延续一百余年,虽然由于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组织比较松散、力量对比悬殊等原因,被东汉王朝镇压下去,但对推翻腐朽统治的东汉王朝也起了促进作用。

三国时魏、蜀、吴为各自扩充地盘和势力,加强对西北诸族的控制,处于三国交界地区、彪悍善战的羌人往往成为三国统治者争夺和利用的对象。但当时羌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集团势力,只是分别依附于其他势力集团,直至后秦的建立才改变了这种状况。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羌人社会进一步封建化,加速了与汉等民族的融合进程。

关中和陇东的羌人自北朝以后,虽往往聚族而居,而经济、文化与汉人已相差无几,至唐中叶逐渐与汉族融合。河湟和陇南的羌人初受吐谷浑的影响颇深,他们的服饰、习俗等曾一度有鲜卑化的倾向,但从唐代以后,吐蕃统治这些地区后逐渐藏化。只有居住在四川西北部汶、理、茂各县的羌族自秦汉至近代仍保持古羌语言、文化及习俗。在一部分羌人融合于汉族的同时,羌人匈奴化、他族化仍在部分地区进行着。

生产生活方式与手工业

在社会经济方面,羌人部落先是以狩猎和游牧为主,后来有了农业,之后主要施行农牧兼营的生产方式。

相传西羌人的农耕是从战国时的无弋爰剑(羌人部落的一位杰出首领)开始的。爰剑曾被当时的秦国掳为奴隶,他在秦地学得农耕和畜牧技术后逃回河湟,传授给羌民,逐渐改变了部落中原始的射猎和游牧生活。

因是农牧兼营,所以凡羌人迁徙所到之地即种麦麻,以充衣食之源。在陇西、北地、南安、沓中等地的羌民已开始种植谷、麦等作物,生产方式也较为先进。

到汉代的时候,羌人开辟了许多农田,农耕渐在生产方式上占据主要地位。东汉时,羌民曾和东汉的军队在逢留河南北两岸(今青海省境内)屯田,共建34部,可见其农耕规模已相当大。另外还有羌民在灵州的丁奚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东)附近开辟了许多农田。

虽然已开始农耕,但畜牧业在羌人部落中仍居于重要地位,他们主要饲养马、骡、驴、牛、羊等,既是他们的生产、运输工具,又是其衣食之源。生活方式上也因之主要分为游牧和定居畜牧两种。以采集、射猎、游牧为生产方式的大都过着游牧或半定居生活;但以农业为主的羌人部落也未改变游牧迁徙之习惯。直至近代,青海、四川西北一些已藏化之羌人仍以游牧为业,随季节而迁徙。除游牧外,其生活生活方式已与中原地区无异。

羌人部落的手工业亦达到一定水平,除制造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外,还能制造车辆及武器。西羌在西汉时已经使用铁矛、弓箭等武器,其品种有刀、矛、铠、弩、盾、匕首等;魏晋南北朝时,凉州河湟地区羌民已能参与各种城镇和桥梁建设,如西秦的新城勇士城、苑川西城、嵻崀城以及吐谷浑之河厉桥等。

风俗习惯与信仰

羌人居住方式主要为土屋和帐幕两种。汉代西羌居塞内者,称守塞羌,兼以农业为主,大多居住土屋,其特点是织牛羊毛和以泥土,覆于屋顶。汶山郡的羌民则垒石为室。但仍有部分居住在毡房内的。

在着装上,羌人多披发左衽,史载其“女披大华毡,以为盛饰”。南北朝时的羌人受吐谷浑影响颇大。当时羌人的装饰似与吐谷浑类似,并以狗皮为贵。

羌人的饮食以畜牧为主的以酒、乳、牛、羊肉为多,“羌煮貊炙”之法早已传入内地。而居于塞内农牧兼营或以农业为主的羌人则以粮食、蔬菜为主。

习俗方面,羌人在无弋爰剑以前虽已进入父系制氏族社会,但母系氏族制的残余仍保留着,氏族以父名母姓为种号。至爰剑以后的种姓,全以父系为种号。同种内部12世之内不得相互婚姻。在家庭中保留收继婚制(即:父亲死后,儿子要其后母为妻;哥哥死后,弟弟取其嫂为妻,以之类推,使族内外姓女子不外嫁),家庭实行父系家长制,父死子继,女儿一般无继承权。

羌人部落主要实行火葬。一般人死后三天即行火化。在未焚前,棺殓尸身,请巫师诵经,然后抬棺至火葬场,四周堆放干柴连棺木火焚。而死者亲属则围坐哭号,并唱丧歌、跳丧舞、喝丧酒以志永别。火熄后,收其骨灰,盛于小匣内,埋入土中或藏在崖穴中。

信仰方面,羌人在佛教传入前是自然崇拜,有巫师崇敬鬼神。而巫师与部落首领则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巫师主管祭祀、占卜、治病、消灾以及男女婚姻、新生婴儿命名、对死者的安葬和超度等。两汉时,西羌部落集团之间经常解仇盟诅,通过盟诅誓约达到联合各部落共同反抗暴政的目的。另外,有些羌人部落以刀自刺、引刀割面等习俗也带有巫术信仰的痕迹。

羌人还把自然界许多物体都视为必须尊崇的神灵。白石崇拜就是其中之一。《羌戈大战》以羌族民间传说的形式,记载了白石崇拜的由来。据有关资料,传说羌人原在水草丰盛的西北草原安居乐业,后来因天灾战乱所迫,使得羌人不得不各奔一方,其中一支在阿巴白苟的率领下,迁徙到现在的补尕山(位于四川青海交界处),不久与敌人发生战争,羌人寡不敌众,在敌兵的追赶下继续西迁时,幸遇有三块白石变成的三座雪山,才挡住了敌兵的追赶,使羌人死里逃生。后来,羌人又与其他部落发生战争,在屡战屡败之时,天神授于羌人以白石,使羌人获胜。从此羌人重建家园,过上了安乐生活。所以羌人认为,白石是他们的祖先战胜敌人的有力武器,为了报答神恩,羌人便以白石作为天神和祖先的象征,每家每户都要在神龛上供奉一块白石,并要杀牲祭献,顶礼膜拜。因此,白石崇拜就成了羌人的传统习俗。

戎狄部落:北方强悍的游牧部落

春秋初期,在秦、晋、郑、卫、邢等国以北,即今甘肃、青海、内蒙、陕西北部以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有许多强悍有力的游牧部落对中原地区形成威胁,这些部落处于西边的被称为西戎,北边的被称为北狄和北戎。

最初这些部落统称为戎。只在方位上称为西戎和北戎,还有的被称为犬戎,他们可能来自于东胡部落,也有一部分来自于中亚的一些部落,还有一些来自于九黎部落和三苗部落。他们的势力比较分散,但其中的一些仍然对周朝形成了很大的威胁,西周就是在西戎等部落的进攻之下灭亡的。当时的周幽王是个昏君,他得到了美女褒姒,迷恋其色,居之琼台,终废原配申后而立褒姒为正宫。但褒妃这个女人很怪,虽篡位正宫,有专席之宠,却从未开颜一笑,昏庸的周幽王为博佳人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他点燃峰火诳骗诸侯们说犬戎部落打过来了,让他们前来保卫朝廷。诸侯们十万火急地赶了过来,结果发现上了周幽王的当,都十分气愤。褒姒看诸侯们忙去忙回,并无一事,虽生气却也无可奈何,样子十分滑稽,终于一展红颜大笑起来。但在诸侯们走后不久,犬戎真的打过来了,周幽王赶紧再请诸侯们前来护驾,但诸侯们因为上次受了骗,一个也没有来,周朝的国都镐京很快就被攻破,西周宣告灭亡。

至春秋中叶,又出现了称上述地区各部落为狄的记载,因其在北,称为北狄。在狄的部落出现以后差不多100年间,又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许多称号。早先在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北戎,就是春秋中叶出现的北狄。因为北戎与北狄一样,主要进攻目标都是燕国以南的中原诸侯。

据《春秋》所记载:“狄”用作部落称号开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断定,狄的本义有“远”与“剔除”之含义,“后乃引申之为驱除之于远方之义”。此外,狄还有强悍有力、行动疾快等含义。《尔雅·释兽》说:“麋、绝有力,狄”;《礼记·乐记》说:“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

春秋时期的北狄共分三大支派。自《春秋》庄公32年记载:“冬,狄伐邢。”以后百年间,赤狄一直是北狄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族团。自公元前662年到前594年是赤狄最强盛的时期,当时北狄与中原诸侯抗衡的主要是赤狄。

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期,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进入战国,他们的主要部分已经融入华夏族的主体之中,另有一部分当胡人南下后已融入胡人之中,成为匈奴的重要来源之一。

战国晚叶,胡人兴起,东胡和匈奴部落最为强大。战国末年及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所称北狄部落都是指胡人部落,其中丁零及以后铁勒、敕勒等译名都在语音上可以与狄相通。但丁零、铁勒、敕勒是对这些部落的汉语译名,戎狄是中原诸夏对北方部落和民族的称呼,两者语源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春秋时期北狄与羌戎部落相近,而战国末年及以后北狄指胡人、东胡族系,与羌戎属完全不同的族系。

公元前640年左右,北狄部落在今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接壤地区也试图发展其势力,以控制齐、鲁、宋、卫诸国,当时狄与齐、邢等国会盟,共商对付卫国,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逐狄纳王,卫国也趁机灭邢国。狄在河济之间的扩张也基本上被挫败。但有一部分狄人部落越过黄河在河济间及济水中游活动于宋、曹、鲁、卫之间。其中一部分即长狄。

在晋文公争霸的过程中,狄仍是与齐、秦、楚相提并论的强大力量,但随着晋文公霸业的发展,北狄已走向衰落。后来戎狄部落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在文化方面,因为戎狄部落在南面与诸夏往来,所以受商周及春秋时期诸夏的文化影响比较深。另一方面,阴山以北的青铜文化具有明显的商文化影响,而且与陕北、山西、河北等地的戎狄青铜文化有较多的共同因素,说明春秋时的北狄与山戎、东胡及阴山以北的胡人也存在交往和彼此吸收的关系。

吐火罗部落:吐鲁番文明的创造者

同类推荐
  • 老北京的庙会与香会

    老北京的庙会与香会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性文化史纲

    性文化史纲

    该书稿从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性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对性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介绍。书稿史料丰富,内容翔实,知识含量高,有助于读者了解性文化,甚至历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知识。
  • 老北京商业与老字号

    老北京商业与老字号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古村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俞源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俞源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古韵氛围必将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独具魅力的新市场。本书从神奇的太极星象村入手挖掘其古村落特有的魅力。
  •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在壮族文化与性别平等总论的观照下,从壮族婚姻家庭与性别平等、壮族经济生活与性别平等、壮族政治参与与性别平等、壮族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壮族教育文化与性别平等、壮族哲学思想与性别平等六个层面,全面而系统、有根有据地向人们展示了壮族性别平等的种种文化表达,给人们提供了性别研究的一个新样本。
热门推荐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一个好家长胜过十所好学校,一个好妈妈胜过十个好老师,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给老师和学校,妈妈做对了,孩子就会真的优秀!妈妈应该学会用爱心和理性教育孩子,只有使用最正确的亲子教育,才能获得最佳的亲子关系,孩子才能真正听你的。不要抱怨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好,孩子有问题,家长也有原因……
  • 毕业季的阴谋

    毕业季的阴谋

    青春这道明媚的忧伤,在属于我们的花季雨季里留下灿烂,却也留下伤疤,友情的背叛,爱情的叛离,原来没有童话,从你离开的那一刻,就注定全世界我再也不会是谁的公主了,兜兜转转,我以为的遗忘却也只是一种假象,回首那一刹,却还在原地打转,只是我等的人,是我要等的归人吗?原来阴谋从毕业就一直开始......
  • 不是武侠的武侠..more

    不是武侠的武侠..more

    关于杀手跟杀手之间的杀手故事。
  • 倒霉大侦探

    倒霉大侦探

    小警察文明的身边事,本书融合了以前的特色和现在的思想。
  • 三世之舞谁倾萧

    三世之舞谁倾萧

    呆萌凶兽,血与血的契合。一切都只为换得你的笑容。千寻吐出口中的鲜血,‘萧萧,我这一生,只有一个心愿未了,生,只为你。死,只为你。现在,只怕来世重新再来了。‘
  • 青阳剑仙传

    青阳剑仙传

    一个身具玄阳剑体的少年,走入修真界,踏足剑仙之路!
  • 逆星使命

    逆星使命

    弓箭手姐弟误入虚象世界,这个世界的人都拥有一个有生命的专属虚象,石头在这个世界是珍宝。他们无奈走上修炼之路,结识各路好友。没想到误入竟然是回家?帝国,叛逆,祭典,盛宴,同伴皆为使命,把败落的家族重振于世要这么坑爹吗?话说,弓箭什么时候变成了废品啊?姐姐霸气与弓箭无缘,小弟压力大啊!咆哮:“废材都谈不上的人对于逆天是有管闲事权利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复仇三公主:王子殿下,勿惹

    复仇三公主:王子殿下,勿惹

    [全文连载中,一周二到三章]她,冷血;她,腹黑;她可爱;三个不一样的女孩,却有着一样的目标。八年前,她们背负着仇恨痛苦活着八年后她们霸气回归复仇,将失去的,一一夺回;伤害她们的,一一让她们付出代价。当她们的复仇遇到自己心爱之人,她们该如何抉择……(小若是个新手,希望大家支持新手小若和小若的新文哦!)
  • EXO之不能停止的爱

    EXO之不能停止的爱

    EXO,韩国组合,以超高人气出现在舞台,在韩国的著名学校里,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