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08200000013

第13章 基本面分析手段(4)

暂时先到这里,毕竟讲故事不是笔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之所以简述所罗门事件是为了让投资者能好好对比一下自身的状况,然后再谨慎的想想自己能否像巴菲特一样投资。时刻问问自己:“我买的那点股票在公司管理层面前能算得上个什么角色?能成为连发个新闻稿都要过目的重量级人物么?公司一旦出现问题,我有办法立刻让监管层的领导们高抬贵手么?有足够讲义气的搭档敢在法庭上用近乎胡搅蛮缠的方式推搪么?”哪怕具备其中一条,我想读者去学习巴菲特也是可取的。读者甚至可以不必再读这本书了,因为那将浪费您的宝贵时间。但如果你一条都达不到,或许你就不该学巴菲特。因为某种程度上,巴菲特的投资有参与经营的意味。这与其大股东身份往往紧密相连。如果读者承认信息不对称这种现象还在股市中存在,那或许就没有理由认为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能够与巴菲特这样的人具有同样的信息。至少,千万不能全盘照抄。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可以“心中无股”,而散户不行。巴菲特可以“集中投资”并有能力看管好篮子,但散户却不见得有这个能力。很多人刻意的学习巴菲特,结果除了收益率不像其他都很像。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这种尴尬境地的产生并非偶然。

到此为止,我想一般的读者都应该具备最起码的辨识能力了。至少可以不再为一些模棱两可的东西而搞昏头脑。笔者以多尔西笔者原本还想针对《股市真规则》写上几句,但后来没有动笔。因为有些时候投资理念可能就是一种信仰,没什么对或错。而且《股市真规则》真的可以算得上是普及价值投资理念的上乘之作了。至少从第14章开始的行业划分的研究很不错。这样的书由于国别等原因,往往对A股投资者的影响不大。对于难以观测的真实价值,究竟赋予它什么样的性质,其实都是投资者自己信仰的选择。如果愿意,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真实价值的波动幅度和频率不亚于价格。的著作《巴菲特的护城河》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读者应该清楚多尔西的立场——晨星公司股票分析负责人。而晨星作为一个金融信息服务商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利害关系应该是不言自明的。所以,当读者看到“每个分析师都建立了一个详细的贴现现金流模型,用来计算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这句话并不是多尔西说的,而是他的老总)。这句话时提醒一下自己:“巴菲特都算不好的事,晨星可以?”然后把其归结到广告用语的范畴可能更好些。必须要承认,《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非常不错。笔者几乎是在以学习的态度来接受其对护城河概念的阐述。尤其是虚假的护城河所包含的“优质产品、高市场份额、有效执行和卓越管理”可能会与很多人的认知相抵触。但遗憾的是,经营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切的意义与投资的角度来审视具体公司的优势是两个概念。怎么把这种定性的东西与实实在在的值多少钱联系起来,该书没什么介绍。那这本书的意义对于公司经理人来说可能就大些,而对于投资人来说就会相应的有限。

再举一个国内A股市场的例子。为了避免麻烦,笔者不会将该书作者和名称列示出来。更进一步的,笔者将仅挑选几个分散的主题与读者共同探讨一下。

首先,最常见的就是安全边际和永远不要亏损。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述。理解不难,但执行起来却是难于上青天。按照巴菲特的经营方式来说,安全边际可以理解的方向很多,但局限于投资价值的计算上来解读就让人难以接受。内在价值的估计十分困难,在一个根本就不牢靠的基础上算出来的安全边际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恐怕逻辑回路正常的人都不敢依靠这个方法。

“那选股如选妻笔者还听过“买股票就像养儿子”的类似表述。”又如何呢?坦白讲,个人投资者那点资金可一点都不像“选妻”,顶多算是跟其他投资者分享“丈夫”这个名号而已。最重要的是,这个“妻子”也不是全心全意地对个人投资者,而是全心全意地向着大股东乃至管理层。没实力让这个“妻子”全心全意并不可耻,但不能认清状况非要自欺欺人就过于可悲。“知己知彼”的愿望固然好,但永远不要指望自己真的可以做到。尤其是金融市场这种利益驱使下的对抗结构,往往更是如此。类似的道理实际上也适用于追求“一流业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至于长期持有这个问题也要辩证地看,至少巴菲特在中国石油上的表现就违背了其追求“永久”的言论。

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应该够了。“不能迷信基本面分析”是笔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基本面顶多就是定性的研究一个公司的好坏,乘载过多的期望并不现实。一个公司有护城河与没有护城河相比,当然可以挑选出前者。若面对两家各有所长的上市公司之间如何取舍的问题恐怕就不是件易事了。一旦又涉及到不同行业,“严格且合理的事先判断出哪个更好”这种举动成功的可能性极低。本着这样的思路来看待问题,不要不切实际的东施效颦或许就是本节最核心的建议。

(第四节)彼得·林奇身上的“闪光点”

彼得·林奇是成功的投资大师这一点不容置疑。笔者也被彼得·林奇的勤奋所折服,“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并阅读700份年报”的工作量确实不小。但这充其量只能作为彼得·林奇式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而对于中国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恐怕这种勤劳什么都算不上。毕竟投资市场是少数几个“天道酬勤”哲学行不通的领域。

如果彼得·林奇在今日的A股市场,一定会是券商的福音。这位大师的交易量和持股数可是惊人的高。《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后简称《成功投资》)一书中有一段话:“在《巴伦周刊》杂志上他们总是拿我持有的股票种类很多这件事开玩笑:你能说出一只林奇没有持有过的股票吗?现在我的投资组合中就有1400只股票,所以我想他们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

其实,这也不重要。彼得·林奇的收益率足够一俊遮百丑了,更何况这在很多人看来根本就算不上丑,或许连瑕疵都算不上。要不是这个数量实在是有点大得出奇,估计有人甚至会说这是大师投资灵活的体现。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战胜华尔街》的中译本有个“推荐序一”说的很谨慎客观,其在“匪夷所思的交易”一节中道出了“持股量大,换手率高”这一事实。笔者认为,仅就这一点上来说,个人投资者能不学还是不学的好。又或者笔者也俗套一下,建议大家如果能像彼得·林奇一样有投资收益作保,哪怕是能跟佣金、税率打个平手,也不妨学学大师管理股票组合的艰辛。不过,最让笔者匪夷所思的是彼得·林奇在《成功投资》的第16章“构建投资组合”中竟然也没有忘了告诉大家“在股票投资中,一直持有股票的长期投资人的收益率,要远远超过那些频繁买进卖出股票的短期投资人。对于小股民来说,频繁买进卖出股票要支付很多交易成本。”“对于一个小的投资组合来说持有3—10只股票比较合适……”

差点忘记了,彼得·林奇在《成功投资》第一章末尾这样写道“威尔·罗杰斯曾经说过一条最好的股票投资建议:‘不要赌博。用你所有的积蓄买一些好股票,耐心长期持有,直到这些股票上涨然后才卖掉。如果一只股票不上涨,那就不要买它。’”

谁能告诉我,这最后一句是个什么东西?林奇在这里引用这句逻辑错乱的话到底要说明什么?哪个投资者是确切知道一只股票能上涨才买的?投资要是都到了这个确定程度还不遍地是大师?谁还费尽心机的看这本《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强调对所购买公司业务的了解,强调调研,甚至也强调买入和卖出的时机当然,林奇没忘了在《成功投资》第17章开篇指出“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往往就是你确信发现了价值可靠却价格低廉的股票之时”。但这种适用于发达市场的方法就一定适用于中国?也不尽然!中国股市同涨同跌的毛病早就被人诟病。虽说坐在电脑前复权一下就能清楚地看出很多极具诱惑力的股票有着价值投资的属性,投资者也一定会发现很多被冠以价值投资属性的个股跟着市场起伏。这说明什么?这些概念说穿了也就是个概率问题为了避免空谈又不影响本节结构,笔者仅举一例。《股市的逻辑》一书中,“财政政策与股市”一节谈到了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农业税条例》的决定。逻辑分析开始了“农民有钱之后先解决吃的问题。”推出食品类股票会成为龙头,而食品类股票的龙头是“贵州茅台”于是应该买入“贵州茅台”。这是什么分析?农民消费力扩张到喝茅台?农业税废止后5年过去了,还有“菜贱伤农”到农民自杀的事情出现。事情搞到最后要商务部组织超市买滞销菜。具有喝茅台的消费力至于如此?平心而论,“贵州茅台”是个好公司。2008年市场大跌虽然也跟着从220多元调整到80多元,它也还是个好公司。但这幅度也不算小,价值投资的解释力度可比流动性推动的解释力度差远了。具备了“10倍股”的特征也不表示它就能涨10倍,这么简单的道理似乎再浅显不过了。

彼得·林奇给了人希望,这很伟大。因为抱有希望是一种无价之宝。“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因此一个接受训练习惯于对一切事物进行严格数量分析的人在投资中反而有很大的劣势。”这话说的有道理,笔者也觉得想着如何赚钱这样的俗事根本就不应该贴上高尚的科学标签。哪怕是西蒙斯这样的数学家也一样,无论他赚了多少钱,都不是科学。但数量分析一定要有,因为投资收益的计算是无情的,而且很多人——尤其是养老金在股市里投资的人——的身家性命也都挂在这个上面。你可以因为不懂艺术而懒得去看毕加索的画,但一定不要因为不懂艺术而导致无谓的财富缩水。大师可以回首的时候洒脱的面对一切,可今天还在股市中操作的股民最好不要如此。

彼得·林奇坦承“根本没有办法能够把投资与赌博完全区分开来……安全谨慎的投资对象和轻率鲁莽的投资对象之间并没有一个界限绝对明确的分界线……投资只不过是一种能够想方设法提高胜算的赌博而已”。这句话似乎总是被国内宣导价值投资理念的人们所有意无意的忽略,笔者想不出合理的原因。过分的鼓吹价值投资的正面,却把反面按住不表可算不上光明磊落。有偏的导向往往是隐瞒的了一时,却会在爆发的时候变本加厉的偿还。“诚实、不夸大投资业绩和能力”是类似于人品一样重要的东西,个人信誉的价值比钱重要得多。如果读者不是刚刚进入股市,应该还能记得在2006—2007年间出现了一个“中国式的巴菲特”——林园。尽管公开资料显示他不屑于效仿他人的投资策略,但其投资理念和很多音像制品中确有巴菲特的影子。为什么要在本节提起他?因为彼得·林奇那种强调平民式的调研也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他在央视财经频道的采访下,不忘了去药店看看药品包装盒上的生产日期,不忘了展示自己价值投资不看股价的特点。这一切发生在2006—2007年根本没什么,甚至会在全民的狂欢中继续闪光。但记者就像是故意要戳穿什么一样,让这一幕发生在了2008年市场的疯狂下跌中。价值投资从来都没有办法保证永不赔钱,所以错误的宣传导向害人不浅。私募操作的结果尽管与投资者的预期大相径庭,但笔者愿意相信他的历史投资业绩没有说谎,只是宣传时走了样。信任他的人仍然痛苦的坚持,可就像这位“大师”无法主宰自己的账户里的市值一样,这份信任到底有多可靠呢?信任远不是无缘无故的好感这么简单!但无论如何,其个人声誉的污点恐怕难以抹去了。

(第五节)其他的角落

投资与投机,理性与感情

今天,投资已经是个意义不那么明确的词汇了。任何一个花钱买入股票的人都会被冠以投资者的称号。但价值投资中其实一直都对“投资”与“投机”有明确的区分。很多国内股民都愿意声称自己是在做投资而不是投机,自己看中的是公司的内在价值等等。如果可以,笔者希望这种自以为是的闹剧可以不再发生。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原理与技巧》第一卷用了整整第四章的篇幅来阐述这个问题。此后很多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的书都会或多或少的提到这个观点。“投资活动是指根据透彻的分析,预示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的活动。不符合这些要求的活动都是投机。”有几个混迹于营业部的股民做到了“透彻的分析”?笔者就曾经看到过连每股收益和每股营业收入都分不清的阿姨在痛苦的看着报表。说实话,这真的算不上是投资。而更让笔者觉得无奈的是,即便看懂了这些的人也无法给出合理价值的境地似乎把所有人都排除在了“投资”的门外。突然间,懂不懂、懂多少都不重要了,真是讽刺啊。所以,与其他灌输价值投资理念的书不同,笔者根本就不在乎这里投资与投机的区别。那些标榜自己是在投资的人只不过是把不确定性问题用盲目自信包裹起来进而催眠自己而已。本章的叙述思路整体上就是为了侧面说明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财迷心经

    财迷心经

    你打算一辈子都靠工资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吗?你打算人过中年还要为今后的养老而疲于奔命吗?理财路上,你,我,他,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的理财方式,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理财方案。
  • 多挣少花勤算计

    多挣少花勤算计

    本书根据我国农村现状以及农民朋友的实际情况,从理财观念、日常开支、银行储蓄、信贷、保险等方面阐述了简单易行的理财技巧。
  • 你就是下一个有钱人

    你就是下一个有钱人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结构科学清晰,读者定位于普通百姓而非富人。书中详细分析了大众的理财思维、理财策略,基于普通人的资产情况给出了易于实施的理财方式。阅读本书会让你重新建立自己的金钱观,改变不良消费习惯,持之以恒,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成为有钱人。
  • 全中国最穷小伙子发财日记

    全中国最穷小伙子发财日记

    2005年,作者老康三十而立,带着老婆,拖着儿子;没有存款,没有房子;读的是烂学校、破专业,一无所长;毕业后混了多年,稀里糊涂,不幸下岗;因为混得差,朋友都断了联系。举目望去,出路全无。老婆认为他已没戏,丈母娘更瞧他不起;一家三口,低声下气,长期在丈母娘家“蜗居”。远在农村的老父母,还以为他在城里混得不错,他只好一直逃避……他不是没有理想,而是什么都不敢想……有一天,这个无权无势又年轻的迷茫青年,静坐在书桌前,开始全面分析自己糟糕的人生。他决定从身边着手,去寻找最小最近的机会,老老实实,深入一行;就在那些看似渺茫可笑的机会背后,老康一次次抓到了实实在在的金钱,并从中悟到朴实的生财之道;他做的事,都没有难度;他遇到的机会,是我们天天都碰到的机会;他靠最平庸的方式,日积月累,越做越大。就这样,经过3年坚持,老康最终成为年入百万的富翁。
  • 聪明女人“投资”有道

    聪明女人“投资”有道

    低成本并不意味着低品质,在降低生活成本的过程中维持生活品质,这正是女人的精明之道。低成本生活并不等于过苦日子,用较少的成本做超值的事,是一种反潮流的时尚。低成本的生活,高回报的享受。只要肯动脑筋,低成本生活潇洒、幸福不打折,绝对不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我家掌门实在太强了

    我家掌门实在太强了

    这是一个门派养成的故事。高中生方云在看小说的时候意外穿越异界,获得门派养成系统,创立了“天下第一派”,从此成为一派掌门,肩负着振兴门派的伟大使命。咳咳,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大门派,都是垃圾。
  • 精灵之我的lol系统

    精灵之我的lol系统

    熔岩巨兽配上波士可多拉,护甲越高体型越大,十米的波士可多拉你见过吗?再出上日炎反甲兰德里,打我等于打自己。而且还有自走棋模式的云顶之奕。鲤鱼王加上丑丑鱼触发羁绊跃龙门,可以提高所有精灵的成长速度。
  • 数码宝贝之后续

    数码宝贝之后续

    数码宝贝的后续25年,但其他空间时间不同。太一,大辅,启人,拓也,大门大,大器,明石激与神秘的第8英雄联合古代皇家骑士团,皇家骑士团,4圣兽,奥林匹克12神,狮兽族,天使族和恶魔军团的大战历代魔王不仅没被消灭还复活与各种正义军团的战斗。第一部的情节我借用了“我的数码宝贝”里的人物情节,不过我之前看了看这个小说找不到了因为我的QQ因为有很多黑数码宝贝的可恶家伙经常以什么什么来骚扰有的作者们所以先加我QQ再加讨论组哦“3097551577”大家可以加入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还是有可能由你们的意见给我新的灵感
  • 夫人她凭实力守寡

    夫人她凭实力守寡

    守寡有什么不好?高门望族,当家主母,宝库在手,修为傍身,拳打刀砍震八方,镇得住家宅,上得了战场,‘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妾室安分、子女孝顺’,各路冤家死敌也是逐一跪服……她以上辈子无身家无背景辛苦打拼却跑偏去谈感情结果被渣被灭的过来人经历来说,这样的日子……它、很、香!所以……她凭实力守住的寡,谁TM也别想来搞破坏!然而话是如此,耐不住总是有那么些个胆大来找死的!
  • 总裁你是谁

    总裁你是谁

    无缘无故的被人溅一身水,还被他误会是想做他的女人,不过我陈子舒也不是好惹的,回骂解气顺气。本打算去公司开会,没想到碰到这种女人,我欧阳文俊是长的帅,但是你们也要有点矜持啊,忍不住说了几句羞辱她的话,没想到,她居然敢还嘴?巧合的是,这女人竟会到他的公司应聘!女人,你等着!
  • 汉祁连

    汉祁连

    出生皇族,却无法认祖归宗,他用六年时间,肃清朝廷奸党,扫平漠北蛮夷,将一个太平盛世拱手相送,留下传国玉玺,与佳人相伴一生。“你救我一命,此恩必还,这大汉天下,就是我的谢礼。”
  • 亲爱的快乐

    亲爱的快乐

    有些人家徒四壁,他不快乐,有些千万富翁,他也不快乐;有些人家庭破裂,他不快乐,有些家庭美满,他还是不快乐。什么是快乐?明明很简单的发音,都是四声,一气呵成。但它怎么就跟鬼一样,听过,就是没见过。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四叶诚雪

    四叶诚雪

    当皇室千金遇上迷人王子,当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当四处危机四伏,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也许今天,你就能解开这个谜团……
  • 躲在时光里等流年

    躲在时光里等流年

    那些错过在生命中的人,在当下生命里我们要尽可能的装作很伤心。在回忆起已去日子时,之所以悲伤,甚至是心痛,是我们在最好的年纪里只不过是最好的你的,安慰青春的工具。不过回忆起往昔,那被岁月迁徙的时光,我们都甘心做个傻子,做安慰你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