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6700000038

第38章 中国古代诗歌细读分析案例(4)

“诗不应该直抒感情、直抒个性,诗应当逃避感情和个性。”

⑤就是说,诗应当去描述人类丰富、复杂的心理经验和心理感受,表达人类理性化、沉淀化了的情感。一句话,诗应当表达“人生的经验”。基于上述认识,就决定了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不是对现实的客观描绘,也不是对主体激情的直接抒发,而应当去寻找客观对应物——意象,通过意象的象征、暗示、隐喻,达到对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经验和心理感受的揭示。不难看出,李商隐的无题诗,特别是他的《锦瑟》诗,所表达的就是人类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认识、情感经验和心理感受。这些复杂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感受,在现实世界中是相互对立、互不包容的,但在李商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修辞手段所构筑的意象、象征和暗示的世界中,在他创造的凄迷、惆怅和朦胧的诗境世界和浓重的感伤氛围中,达到了平衡。也就是说,在李商隐《锦瑟》诗中,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下面我结合作品来做具体的细读分析。诗的第一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一个明显的“悖论”。

“锦瑟”,是古代一种极为珍贵华美的乐器,相传有二十五弦或五十弦,据说锦瑟这种乐器能够演奏出非常好听但又非常哀怨的声音。诗人一开头就发出了一连串的人生诘问和感慨:如此珍贵华美的锦瑟,你为什么偏偏就是五十弦呢?

正是你这无端无由的“五十弦”,才激起了我对流逝的华年和岁月的追忆,而演奏锦瑟的人那,你为什么也无端无由地弹奏出这样一些极动听而又凄怆的声音,正是这种声音,才勾起了我对往昔岁月里所经历的种种亦喜亦悲的情事的回忆。现在回忆起那流逝的岁月以及所经历过的种种人事,多么令人伤感!多么令人不堪回首!这里的“无端”看似无理,其实“无端”里包含“有端”,无理中包含有理,这是一个典型的反讽。

就在这“无端”和“有端”组成的悖论和反讽的矛盾性命题里,完成了诗的复义主题的表达。这句诗的曲处在此,妙处也在此。关于这两句,古人把它称为“托物起兴”,其实,它是一种“反讽”,言在此而意在彼,所言非所指。

诗一开头,便给我们定下了一个浓重感伤的凄凉基调,给我们渲染出了一种凄迷、怅惘、朦胧的诗境氛围。不难看出,诗篇的头两句“无端”和“思华年”与后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前后照应,一起构成了诗的追忆感伤主题的表达和诗的模糊、迷离的意境创造。因此,“痛惜时光流逝说”、“追忆华年往事说”、“自叙身世说”、“人生总体感怀说”、“迷惘的情事说”它们都从各自不同的方面抓住了此诗的总体基调和总体氛围。这几种解释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了《锦瑟》诗的多义性主题,这就是复义。

在诗篇的头两句和后两句所创造的追忆、感伤和迷茫的总体氛围中,诗人写下了中间四句。这四句诗,历来争议很大。在这四句诗中,诗人通过象征、意象和用典的方式,对他终生所持守的两种人生境界、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作了象征性地描述,同时,也对他无论是处在亦好还亦坏、亦喜还亦悲的人生境遇里都感到无限凄凉、迷惘的悲伤心灵世界作了意象性的呈现。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两句从表面看是用典,其实,它是通过对这种象喻性典故的选择和运用,展现了两种互不相同、互不包容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这两个典故,前一句出自《庄子·齐物论》,后一句用了《太平御览·十三国志》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的故事。前句给我们一种人生如梦、恍惚迷离的感觉;后句则表现了一种苦苦追求而又毫无结果的人生悲哀。的确,在这两句诗中,确有典故出处所表达的意义,但这只是一般的解读法,而在李商隐《锦瑟》诗的用典中,典故不仅有它出处和本身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典故在这里又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比喻和意象,直接参与了诗歌意境的营造和氛围的渲染。也就是说,典故在这里具有象征和意象的作用,象征和意象的作用不仅在于它能够引发人们丰富的感性想象和联想,还在于它能够进一步引发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理性的思考。这是在解读李商隐《锦瑟》诗时应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庄生(子)在破晓时分做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蝴蝶梦,梦见他变为一个“绝对自由”,翩然而飞的蝴蝶;梦虽美好,可惜是一个短暂的“晓梦”,一场南轲春梦。言下之意是说:我明明知道我所做的这种理想的梦是非常短暂和靠不住的,梦醒后仍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但在当时我还是那样地执着、沉迷和留恋。人生不也就是这样吗?若把什么都看透了,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人生可爱、可贵之处就在于既要面对人生、不放弃人生,又要善于做各种各样美好的梦。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才能够成就事业。试想:一个不会做梦或没有美好梦想的人,怎么能够指望他去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远大的人生目标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就是这个世界上爱做梦和善于做梦的人。这一句看似一个矛盾的悖论,但就在这个悖论形式中,却异常深刻、异常真实地表达了诗人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受。正如王国维所说:世间的事情,可爱的不可信,可信的却不可爱。这不仅是哲人的困惑和矛盾,也是诗人的困惑和矛盾。

“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一个典型的“自然人化”传说。

在这里,诗人用来比喻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殉道情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为蜀中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的贤明之君望帝虽然走了,但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美好情怀;那崇高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奋勇前行。尽管他的事业未竟,尽管他将一项伟大的事业托付给啼血哀鸣的杜鹃,但他那种至死不渝的献身精神和悲壮的人生情怀,将永留人间。这不也就是诗人在另外一篇诗中所提倡的“春蚕”和“蜡烛”精神吗?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不仅是诗人终生持守的人生信条,也是他高贵的精神和品格的写照。这一句也是一个悖论,在这个悖论中,更好地表达了诗人那一种痛苦而执着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殉道精神和悲怆情怀。

不难看出,这两句诗又共同构成了一个更为庞大和复杂的“悖论”。

这两句连在一起表达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意思:只有善于做梦的人和拥有美好理想的人,才能够热爱生活、迷恋生活;也只有热爱生活,迷恋生活的人,才能够终生为他所选择的崇高的理想和事业去奋斗、去献身;尽管这种献身要付出惨重的生命代价,是一个悲剧的结果,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显然,在诗人看来,这是两种不同的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人生状态,但又是一个完整的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人生状态。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应当是上述两种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人生状态的统一。不难看出,可爱不可信的是道家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可信不可爱的是儒家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儒道互补,“穷则不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本来就是古人普遍拥有的一种文化心理和精神状态。

这两句看似矛盾,但在一个真理性命题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诗:前一句用典故寄托,后一句是用意象暗示。这里用明珠被遗弃不用而暗自垂泪,喻自己怀才不遇;“蓝田”句虽不知典出何处,但中唐诗人戴叔纶曾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来形容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这两句不仅象喻自己虽然有“明珠”和“良玉”一样的品质和才情,但始终见弃而不被所用,更重要的是它象征性地寓托了自己一生不管身处亦好还亦坏、亦喜还亦悲的境遇里,总感到一种莫名的悲伤。总之,它与“庄生”和“望帝”两句连在一起,从总体上传达出诗人一种无限的迷茫、怅惘、悲伤、凄凉、感伤、虚幻的主观心境和人生体验。这是诗人式的人生感伤与体验,也是哲人式的冷静与思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是说,上面我所追忆和诉说的此情、此事、此理、此景,当我过了锦瑟华年,能够用一颗平常的心去追忆和回味时,仔细回想起来,当时所发生的这一切就足以让人茫然、惘然了。

李商隐的《锦瑟》诗,其实言的就是“不可言之事”,抒的就是“不可抒之情”,述的就是“不可述之理”。这种幽渺的理、迷惘的情、惝恍的事,一旦与审美意象相契合,就会变形象为象征,创意象为意境,这种情、理、事就被对象化和表现化出来。就是说,在李商隐的《锦瑟》诗中,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不难看出,李商隐的《锦瑟》诗,表达的就是一种复杂精微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感受,一种主观化的人生意绪和心灵化的人生体验,它本身就具有某种复杂性、抽象性和模糊性,再加上诗人特有的艺术象征的表达和对意象、暗示、隐喻等技巧手法的运用,从而使诗境变得更加模糊、更加朦胧,主题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锦瑟》诗的争议在此,魅力也在此。

五、是旷达的豪饮之词还是悲伤的厌战之调

——王翰《凉州词》双重反讽主题的细读批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

这是王翰着名的《凉州词》,对这一首诗的解说历来分歧,特别是对该诗主题的理解,争议颇大。如徐中玉和金启华主编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卷本)中说:

“这首诗以豪放的情调,写军中将士设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色彩。也有不同的理解,或认为此诗极写将军正要纵酒痛饮却被催上战场时的复杂心情,流露出深沉的忧伤情绪。”该书又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历来颇多分歧,请谈谈你的看法。”

在当前的学术界,对这首诗主题的解说也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是写战士们旷达豪饮的边塞生活,是一首旷达的豪饮之词。如袁行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卷本)中说:

“此诗写豪饮旷达的边塞军营生活,在连珠丽辞中蕴涵着清刚顿挫之气,极为劲健。”另一种则认为这是一首悲伤的反战、厌战之调。

“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这两种观点争议很大,谁也不能说服谁,而现今众多的唐诗选本和鉴赏文章都认为这是一首抒写豪饮旷达边塞军营生活的诗篇。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三卷本)、赵其均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376页)中就持此观点。这种观点在时下具有代表性,这种观点的得出主要是立足于盛唐士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去关山五十州”(李贺诗)典型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立足盛唐文人们投笔从戎、请缨边塞、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时代精神风貌,也符合诗人豪侠不羁的性格特征。这种分析是基本符合该诗豪迈乐观情感基调和盛唐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我也赞同这种知人论世的分析。但这仅仅是一种外部分析,而这种外部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又是如何落实在具体的文本分析之中呢?在文本中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另外,这首诗除了这种豪迈乐观的情感表达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声音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问题的关键是在诗歌中是如何将这两种不同声音整合起来的?总之,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种分析能够挖掘出这首诗既矛盾对立又意在言外的复杂意蕴。

笔者认为,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是运用反讽写成的一首悲壮诗篇,在于它能够把豪饮旷达和悲伤悲痛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感情在文本语境中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双重对立反讽的悲壮主题,这是一个具有双重对立和反讽声音的文本。为了分析的方便,在此引进英美新批评分析诗歌两个新术语——反讽和细读。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术语,在欧洲流传已久,但作为一个批评术语是由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布鲁克斯提出。他在其着名论文《反讽——一种结构原则》中给反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明显的歪曲”,它是“一种用修正来确定态度的方法”

②。童庆炳在《文学理论要略》中认为:

“反讽是指在诗歌文本中,表达出来的字面意义与没有表达出来的实际意义互相对立,说的是假相,意思却暗指真相,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所言非所指。”反讽在其产生初期只是作为一种诗歌的修辞方式和语言技巧而存在,后来却成为诗人和批评家对这个充满复杂矛盾的现实世界和人类复杂情感经验的一种认识态度和批评原则。用反讽写成的诗,不仅使诗在语言、语义上充满矛盾、悖论和张力,而且在内容和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方面最后总能在一个复杂主题的基础上取得统一。

新批评认为,人类丰富的思想认识、复杂的情感经验和微妙的内心感受,在现实世界中相互冲突、互不包容,但在诗歌创作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修辞技巧和画面景象的形式将其整合在一起,使它们在作品所表达的丰富复杂的人生经验和人生精义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有机平衡论”和“对立调和论”。由于这一类诗从语义、结构和文本的思想意义上都能够经得住“反讽观照”。即“通常互相干扰、冲突、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在诗人手中结合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③,是否能经得住“反讽观照”,是否能够把诗人内心丰富复杂、矛盾对立、统一平衡的思想感情和心灵历程在诗中完整的呈现出来,便成为他们衡量一首诗是好诗或是坏诗的一个重要标准。新批评代表人物爱伦·退特将这一类诗称之为“不纯诗”和“包容诗”。对于这一类诗的解读,新批评提出了一整套的解读原则和策略,这就是所谓的“细读法”。

同类推荐
  • 寄岁月书(徐大学作品集)

    寄岁月书(徐大学作品集)

    从小爱诗,也写诗,有感而为,以写为快。不过写后多一扔了之。随着年龄渐老,近年有了时间,游历也较集中,生活也更丰富,情感火花不时闪现,于是记录现在,回忆以往,写下了许多。因不刻意仿古,五七言、四八句(不敢称律)诗及所谓词,许多不合平仄韵律(这类诗有人戏称为“新古体”鄙以为很贴切);因学不来不用标点、不顾行句、表达极为含蓄的高超技艺,所写自由诗又不够新潮。总之古式不够古,新式不够新,在诗界难以入流。然而自信事真情切,通俗易懂,仍结为集子,便于自己保存的同时,还奢望寻觅知音,给那些传统读者及少儿带去点情趣。
  •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主要内容:世相、混子、有尊严地告别人生、我们喜欢“彩排”、怎还拾荒养母、一位乡镇中心校长的记账单、“多次批示”说明什么?、评职称为何不让抓阄、“领导别墅”何以层出不穷、登报有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在的教授都在研究些什么、我看“八十年代”、像吴冠中先生那样解放思想、不理解的崇拜、浪漫主义的“新闻眼、“暴发户”心态、三任书记一任不如一任、周正龙,一个小人物的悲剧、瞧瞧陈冠希是怎么做思想工作的、“愚人节”有什么好过的、话说官员带“陪读”、阎崇年被人掌掴的冷思考、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可怜丰都鬼难隐等等。
  • 红墙回忆(上)

    红墙回忆(上)

    红墙高大雄阔,红墙阻断了普通百姓的视线。红墙内是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红墙内是共和国领袖的住地。这里,有波澜起伏的政治风云,有领袖人物的真实人生,有领袖们的感情生活。
  • 贾平凹《古炉》论

    贾平凹《古炉》论

    本书是王春林为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论》所做的文学评论。书稿从《古炉》的内容讲述方式和艺术呈现技巧多方面、深层次详尽解析了贾平凹这一力作,尤其从小说写作的方法论上,为读者进行了引领和现场示范,体现了一位成熟的文学评论家所葆有的文学和思想立场。
  • 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一书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分“东篱”“结庐”“人境”“心远”“忘言”“相与”6个部分共75篇文章。其中,有自然生活的白描,也有自我情感的流淌,作者对具象生活的讴歌与感悟,其实是对人生种种的意象理解与表达,人世间纷繁芜杂的对立无处不在,而他又企图通过文字来消解这种对立。他笔下的“溪坪”是他多年前“逃离”的地方,却又像是每一个人身体的出发地和心灵的归宿地。全书以散文随笔为主,语言冲淡,极富韵律的美感;情感细腻,直达人性最柔软的区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体现了作者对文字的热爱与虔诚。
热门推荐
  • 回到冰河时代

    回到冰河时代

    都市白领宅男偶然机会回到冰河时代,见到了各种食人怪兽,邂逅美女,二人一起经历了各种劫难
  • 倾城凰后之陛下高高在上

    倾城凰后之陛下高高在上

    “朕心里,想的,念的,通通是你!”——一朝穿越,竟然进了这三千后宫之中,所有的女人,只有一个主子,那便是皇帝陛下!不但要哄他吃哄他喝哄他开心,还要哄他睡,每个女人的世界,全都绕着这个男人转,而他呢,却是无心无情之人。只是不想,遇见了她~从此,遣散后宫,他的世界,只剩下了她
  • 总裁的禁佣

    总裁的禁佣

    他们相依为命、互相作伴着在孤儿院长大;他宠她、疼她、护她,唯独不爱她;她是他工作上的搭档,生活上的伴侣;他给她一切她想要的,唯独不给她爱情;他也不许她爱上他,他说:羽菲,我们就这么永远在一起,爱情是个什么东西,有爱还是要分离,可我们却永远都不会分离,我不会爱上任何一个女人,也不允许任何女人爱上我,所以,你要是想永远都不离开我,那么,千万不要爱上我,因为爱上的那一天,就是我们的分离,我不要爱情,羽菲,你是聪明人,知道怎么做。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她早就爱上他了,在她朦朦胧胧的懂得爱情的时候就爱上了,她爱他,所以委曲求全的任由他跟别的女人在一起,即使心疼的碎掉了,她表面上依旧如泰山般的纹丝不动;突然一天,她不见了,他的生活全乱了套,原来,没有她,真的不行;原来,她早就驻进他的心房;原来的原来,他爱她!
  • 腹黑公主殿下

    腹黑公主殿下

    “三亿!我买下这个男人!”糯糯的嗓音,玉白的小手举起,半掩的面具下那双桃花眼辗转着流光魅惑人心。兽笼中的男子宝蓝色的眼眸微转望向那个姿态不可一世的少女,勾起嘴角妖娆一笑,如同罂粟侵蚀人心。前世她任性天真饱受欺辱,做了许多后悔的事情还被不要脸的贱女人雀占鸠巢,打入地狱;今世她重生从地狱之中浴血为王,冠上那顶血王冠,戴上一副可爱的面具笑里藏刀,斗贱女虐渣男,踩着他们的尸体笑的比谁都猖狂。(有兴趣的加群:523444485,热烈欢迎哦!)
  • TFBOYS十年之约永远爱

    TFBOYS十年之约永远爱

    这是晴雪第一次写这样的小说,晴雪也是四叶草哦!所以想试着把三只写粗来,如果我写的不好,家人和读者请谅解哈!四叶草的家人可以加我扣扣哦!1946598169
  • 仁和医院

    仁和医院

    你有没有产科男友?你有没有姐弟恋过?你有没有试过发现给自己做手术的主治医师是前男友?如果没有,看看你就知道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惜春色

    惜春色

    “寒冬的尽头是春,苦难的尽头有你。”【1v1】+【穿越】+【不开金手指】+【HE】【成长型女主x冷面腹黑男主】女主:永兴公主男主:翩翩白衣少年郎玉瑶一朝穿越回梁朝,成为了风流成性的永兴公主。身为公主,半点殿下的好处没享受到,就要先收拾永兴留下的烂摊子。万万没想到,仇人变对象。冷面男主越来越来撩,撩到面红耳赤可还行?这是一个一边谈恋爱一边干掉仇人的大故事。Q群:1045096396(故事参考梁朝为背景,借鉴了一些梁朝历史故事,看个开心,切勿过分考究。)
  • 贺享雍文集第三卷

    贺享雍文集第三卷

    本卷收入作者《土地神》《村官牛二》《猴戏》三部长篇小说。《土地神》以细腻的笔致,借千百年来土地神这一化身,通过刻画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 巫女神官

    巫女神官

    王小川,光明之界的首席神官,这个身份没有人知道,他之所以在这里潜伏这么久,是想寻找很久未归的首席光明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