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73900000027

第27章 职场智慧法则(2)

我们常说的中庸的道理,讲究的就是不偏不倚,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而“中庸”体现在做事方面,则必须要做得恰到好处。不及肯定是不好的,太过了则会“大贞凶”。所以,最好的道就是中庸之道。

一个人要想做到中庸,就必须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与修养,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使自己的言行、情感、欲望等都要适度恰当,避免“过”与“不及”。

“中庸”强调的是做事守“中”,也就是说既不左冲右突,又不参差不齐。其实这种人生哲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商汤的开国大臣伊尹,不仅能把握做菜口味的“中庸”技巧,甚至干脆就把它上升到“齐家治国”的高度上来了。

伊尹辅佐汤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起在我国历史上维系约600年之久的商朝。伊尹原来不过是汤身边的厨师,也是汤的妻子陪嫁的奴隶,他之所以被汤看中而委以重任,是因为他确实有一番才干,并且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人生的智慧。

比如,当伊尹看到汤成天为与夏桀争夺天下而忙碌的时候,显得十分焦急,以致于一日三餐都食不甘味。于是,伊尹就想出一个办法来引起汤的注意。他把第一顿饭菜做得特别咸,然后,做下一顿饭菜又故意不放盐,让汤吃得感觉不对味而来责备他。接着,他又把每顿饭菜都做得咸淡适中,美味可口,让汤吃得十分满意。

伊尹能算计到汤一定会表扬他。果然,有一次饭后,汤对伊尹说:“看来你做菜的本事确实不凡啊。”

这时候,伊尹早已成竹在胸,他不等汤把话说完,就借题发挥说:“大王,我做饭的本领并不值得夸奖,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要把佐料调配得当,人吃起来才自然觉得可口有味。这其实和你治理国家是一个道理,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掌握好分寸,才能够把事情办好。”

孟子后来对伊尹的评价是:“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意思是说,伊尹在天下太平时能入仕做官,在天下动乱时也能入仕做官。伊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他善于把握好分寸,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可以说,他是深悟中庸的为人处世哲理了。

而下面这个“傻小子做客”的故事也颇发人深省。

一个傻小子到朋友家去做客,朋友殷勤地做了几道好菜来招待他。因为一时匆忙,朋友每一道菜都忘记了放盐,所以每一道菜都淡而无味。

傻小子吃了几口后,对朋友说:“你烧的菜怎么都淡而无味呢?”

朋友立刻想起忘了在菜中放盐了,于是就赶紧在每道菜里加了一点儿盐,并请他再尝一下试试。

傻小子吃了以后,觉得这一回菜都变得非常可口了。于是,他就自言自语地说:“饭菜之所以鲜美可口,就是因为放进了盐的缘故。只加一点儿盐,味道就那么鲜美,若加多一点儿,那一定更好吃了。”

这样想后,他连菜也不吃了,就抓起大把的盐往嘴里塞。当然,他咸得哇哇大叫。

就常理来说,盐不能吃得太多,也不能吃得太少,要恰到好处才对身体有好处。同理,炒菜做饭不能夹生,也不可太烂。生熟恰到好处时,饭菜才最好吃。这个恰到好处,就是我们要说的“中”。

再比如商人们卖东西,如果要价太贵了,人们就不买了;如果要价太低,他自己又赚不了钱。所以,必须是在要价适中的时候,才恰到好处。此恰到好处,也就是“中”。中庸之道既讲恰到好处,又讲因时而中。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

南怀瑾先生又解说了“大贞凶”的意思。他说:“什么都死死板板的很正,像学理学的人,在这个时代,还是言行呆呆板板,矫枉过正,并不是好事,所以大贞则凶,也就是说人生要通达,不通达就不对了,不知道变则是大贞凶。”

有时候,坚持固然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情上,过度的坚持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浪费。就好比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态度。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一个目标,这就是人生的起点。如果人没有目标,就不会有动力,可是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也就是说要合乎实际情况。如果不适度合理,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努力,你也不会获得成功。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过:“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有些事情你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最后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你所走的路线也许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再寻找成功的机会。

牛顿早年一直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当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失败之后,他很失望,但是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而是在力学研究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都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那些无谓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了。

在人生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并适时调整。一味过分地坚持并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时候,放掉无谓的固执,懂得变通的道理,冷静地用开放的心态去做正确的抉择,那么,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着我们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让我们再看一看“中庸”。孔子说,如果两个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应该使它能够中和,各保留其正确的一面,舍弃其不对的一面,才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同时还感叹说:中庸“民鲜久矣”。对此,南怀瑾先生也慨叹,那些一般人很少能够善于运用中和之道,许多时候,大家走的多半都是偏锋。

在很多学者们看来,中国人的生活最高典型应属于中庸的生活。林语堂在《谁最会享受人生》中,深刻地剖析了中国人的生活模式。

林语堂先生说:“我相信主张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一定要叫我们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一个彻底的道家主义者理应隐居到山中,去竭力模仿樵夫和渔父的生活,无忧无虑,简单朴实如樵夫一般去做青山之王,如渔父一般去做绿水之王。不过要叫我们完全逃避人类社会的那种哲学,终究是拙劣的。此外还有一种比这自然主义更伟大的哲学,就是人性主义的哲学。所以,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这里,他提倡的其实就是一种中庸的境界。

然而,理想毕竟是理想,更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常常是走向两个极端:不是在劳累中死去,就是在懒惰中堕落。一个以悲壮的方式,告别了本来可以给他慰藉的生活,而另一个则以一种可鄙的态度,宣告了对生活的抗争。两个极端,分别从幸福的左边和右边滑过,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有的时候,不讲究中庸之道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清朝大贪官和珅可以说众人皆知,但鲜有人知道他早年的身世。据历史上记载,和珅3岁丧母,9岁丧父,留下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弟弟和林,弟兄俩相依为命。后来,和珅在咸安宫官学里读书,因长相和才华出众而被大学士冯英廉选为孙女婿,之后和珅开始走上仕途,且一发不可收拾。

许多野史都强调和珅官场得意是由于乾隆帝的错爱,这种说法应该有失偏颇。想一下,如果他没有一点真本事,恐怕只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说和珅这个人办事能力是很强的。

不过,和珅有个毛病,那就是太贪了。也许这是因为他小时候的日子过得太苦,所以他穷怕了,而且因为长期受到亲友的冷眼,因此使得他有一种疯狂敛财的心理,所以和珅在为官期间,千方百计地聚敛财富,正因为不知收敛,以至于贪到富可敌国的程度。民间有话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据统计,和珅聚敛财产的三分之一就价值二亿二千二百万两白银,还有玉器珠宝、西洋奇器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从和珅的故事中,我们看不到半点的“中庸之道”。退一步来说,如果和珅能够做到“适可而止”的话,相信就算他贪,也是不会使他送命的。“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这是和珅在狱中写的一句诗。为什么会二十年来枉劳神呢?都是因为这“过分”二字啊。

生活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讲究中庸之道,做到适可而止。其实,在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古今哲学当中,我们至今也可以说,还没有发现有一种比中庸更深奥的真理。中庸就是指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有条不紊的一种生活,所以理想的人物,应该一半有名,一半无名;于懒惰中暗自用功,在用功中又有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今天的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完全不用工作;也许会弹琴,但是技艺不是十分的高明,只能弹给知己的朋友们听一听,而最大的用处还是自己消遣;古玩也可以收藏一点儿,书也可以读读,可是不会死坐十几年的冷板凳;学识也许挺广博,但是又成不了专家……这种生活应该说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理想生活了。

事实上,中庸作为一种处理事情的法则,现在也正在被西方学术界所认可,博弈论实际上就可以认为是中庸的经济学表达。历史上的中庸往往会被认为是没有原则,或者是简单折中的平庸,实际上,中庸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它强调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应该平衡各种分力,而且能够兼顾各种矛盾,让各种冲突徘徊在一种合适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彻底消灭和纵容。

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意思是说“道”就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容器,但它里面所蕴涵的内容,其运用的领域却是用之不竭的。

“渊兮,似万物之宗”,是说它来自于万物的内在本质博大精深,就像是万物发源的根源。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说的是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要不断消磨认识的锋锐部分,消除各种认识的意见分歧,融合各种观点的光辉,最终形成共同的观点。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说的是我们不知道“道”是怎样产生的,好像是在天地形成之先(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道”是客观存在,却又深奥莫测。

《老子》一书中的这一段话,说的是大道的本体是虚空的,但它的作用又是永无止境的。它是哪吗深奥,它仿佛是万物的宗主,它消磨掉万物的锋芒,化解开万物的纷杂,协调好万物的光辉,混同了万物的尘垢,而自己依然深不可测,永远存在。人们都不知道大道是谁生出来的,在“万物之母”以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南怀瑾先生读到这段话时说,修道的基本,首先要能冲虚谦下。能够做到冲虚而不盈不满,自然可以顿挫坚锐,化解纷扰。然后参和它的光景,互同它的尘象,但它依然是澄澄湛湛、和而不杂、同而不流地若存若亡于其间。倘使真能达到这种造诣,具备了这种素养,便符合了“道”的精髓。

道能冲而不盈,和合自然的光景,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却不流俗,混迹尘境,但仍保持着自身的光华,南怀瑾先生认为,将这种“挫其锐,解其纷”、“和光同尘”战略运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代表人物,便是中唐时期的郭子仪了。

郭子仪被唐德宗封为尚父。在古代,尚父这个称谓是一个十分尊崇的称呼,自古以来只有周朝武王这样称过姜子牙。由唐玄宗开始,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这四朝都是由郭子仪保驾的。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领朝廷军队讨逆,从那个时候起,唐朝的国运几乎都系于郭子仪一身了。

唐代宗在位的时候,天下大乱,新疆的回教联合西藏的回教一同造反,几乎快要打到长安城了,皇帝只好下诏请郭子仪出山。

当时,郭子仪手中一支部队都没有,跟在身边的只有数十位老部下。在接到诏命后,他只好临时凑合出发,勉勉强强把没有经过训练的后备兵、退伍的老弱兵一起加以整编,最后也只凑了5000人,而敌人却有十万雄兵。

于是,郭子仪对跟随军队一起出发的儿子讲,这仗不能打,他要一个人去敌营,或许还能有一点办法。就在郭子仪将要出发之际,他随军的儿子紧紧地拽住父亲的马说:“听说回纥人如狼似虎,父亲大人你可是堂堂的元帅,怎么能自己送上门去当俘虏呢?”

郭子仪却告诉儿子:“现在敌强我弱,如果硬拼的话,我们父子都要战死,那么,江山社稷也就会更加危险了。如果能与回纥谈判的话,就有可能说服他们倒戈,那就是我们黎民百姓的福气了,能不能扭转战局,就在此一举了。”

说完,他推开了儿子,一个人骑马向回纥军营而去。

敌军将领听说郭子仪来了,都是将信将疑,他们生怕有诈,于是就命人弯弓搭箭,严阵以待。而只见郭子仪在军帐前摘下了头盔,脱掉铠甲,同时放下兵器,一个人缓缓而行。

当他来到那几位首领面前时,回纥酋长们一起拜倒在地,表达了他们诚心诚意的欢迎。就这样,郭子仪凭借自己一己之力说服了回纥的首领。郭子仪单骑退兵,从此名震千古,被传为佳话。

之后,只要是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郭子仪都能一一化解危机。当天下太平无事,皇帝又担心郭子仪功高盖主,因为朝中的文臣武将大都是郭子仪的部下,于是皇帝就下令让他归隐。所以,很多时候,郭子仪一旦发现皇帝心存疑虑,想要罢免他时,他就马上主动上书申请辞职,把事务移交后就坦然离去。可是,等国家有难的时候,他总是一接到命令,又不顾一切马上行动,因此,尽管郭子仪屡黜屡起,但是四代君主都离不了他。

可以说,郭子仪是我们知道的能够将冲虚之道运用得挥洒自如的那类人,他常以雅量容忍身边的事与人。据说,在唐代宗面前有一个颇有权位的太监叫鱼朝恩,这个人常常用各种花样专门来整郭子仪,但郭子仪从来都不记恨。到了最后,鱼朝恩居然指使人在暗地里挖了郭子仪家的坟墓,对此,郭子仪也是不动声色。

当唐代宗来吊唁慰问的时候,郭子仪向皇帝哭着说:“臣带兵数十年了,士兵们在外面破坏别人家坟墓的事情,我常常是顾及不到,现在我父亲的坟墓被人给挖了,这也许是因果报应啊,与别人无关哪。”一个人的宽容与胸襟,由此可见一斑。

郭子仪还很洞悉世事人情。他的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文人墨客,都能随意进进出出。郭子仪的儿子们多次劝告父亲说不能这样,一个堂堂的王府怎能任人走动,没有规矩呢?郭子仪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咱们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多匹,家里的奴仆们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如果咱们筑起了高墙,不与外面相来往的话,那么,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或者是那些嫉妒郭家的人在上边煽风点火的话,咱们郭氏一族很可能就会招来灭族之祸啊。现在我大开府门,任人进出,咱们家里什么样子都在人眼里,这样就算是有人想诬陷我们,恐怕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们这才恍然如悟,都很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同类推荐
  •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是明朝道家隐士,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
  • 仙神逝

    仙神逝

    天命出,风云起。幻世当空,恩怨情仇,心有魔债,穷上九天。善恶真假难明断,尘缘散聚亦难分明。众人自称神,凡人难独善,唯有天命出,还我世清明。
  • 情定子午线

    情定子午线

    国内一线大明星外加闪亮钻石男,却偶然被安排了一个“井姐”在身边做临时的贴身小助理,她一上任就状况连连让人吃不消。然而,失而复得的机缘中有一种不可名状但又坚定的力量使他们在一起相互吸引,善良、真诚的她不仅救了他的命,更救赎了他的心。结果一场场爱情争夺的阴谋也随之袭来,让她招架不住。恰以为可以肆意去爱,却被一个特殊身份男人的出现阻扰,难以取舍的她最终飞去寻找命中注定的那份简单爱,只因那份执着和承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世浮生:三生有幸遇见你

    乱世浮生:三生有幸遇见你

    抽风版:本王掐指一算,发现你的生命里缺了一本书←_←文艺版: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因为有你,乱世亦浮生。(此为短篇)
  • 古埃及的咒语

    古埃及的咒语

    2120年,一个14岁的小孩因为胡乱玩弄爸爸实验室里的时光机,最后穿越到了古埃及……
  • 王道美人之痞皇传

    王道美人之痞皇传

    此书换血大修,将以《云起无疆》重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换血大修,云起无疆近日得一资深书友建议:提高代入感,精简累赘,早现金手指,提升矛盾冲突深以为然,于是重写,争取签约。洗碗碗对不起收藏的书友了,不过,希望喜欢的朋友继续支持。
  • 重生之十里桃之夭

    重生之十里桃之夭

    前世,她是堕仙,他是上仙,今生两人同为人,却是注定无法在一起,来生,回到仙界,女子一身水蓝色的绣花罗裙,身披一件薄如蝉翼的白色轻纱,柳叶眉,水翦眸,眉间一朵鲜红色的桃花美的不似真人。她正坐在石头之上,腿上正放着玉琴,手指时不时的拨几下,最后弹了起来。男子淡淡的银色光晕笼罩周身,素白的袍子襟摆上绣着银色的流动的花纹,巧夺天工,精美绝伦。两人相视一笑。桃花树下,君可记得?愿三生三世,与君相遇。
  • 静江王府

    静江王府

    少年静江王朱谦,回到封地静江王府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逐步揭开了其父南昌王的死亡真相...
  • 布达勒斯迷情

    布达勒斯迷情

    第一次遇见他,他与她一同被囚禁在上了锁的小木屋里。他病态、颓废,形销骨立,倍受折磨。后来她才知道他身披鲜血,从地狱走来,为了救赎甘愿沉沦。为了爱她,他弃恶从善,追寻正义与信仰,遍体鳞伤。为了念他,她脱胎换骨,在金钱漩涡挣扎,傲立群雄。再相见,她问他:“你可曾后悔?”“你在,所以不悔。”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权利与金钱的厮杀,当一切落下帷幕,她重返布达勒斯城。她在等他——回家。
  • 长生胎元神用经

    长生胎元神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高傲小姐闪闪爱

    高傲小姐闪闪爱

    情景一省略了情景二:某男在一次酒会上看到他养了三年的小丫头回来了,却带着一个陌生男子,笑着和他打招呼:叶少,好久.......不见!”某男笑了:"薇儿,你这是......惩罚我吗?”某女没有回答,转身带着陌生男子走开了,可她没看到,某男在她转身的时候就留下了眼泪!她上官思薇是上官家的千金,是红三代的表妹,哥哥常年在部队,没时间照顾她,就托付给他的5个最铁的哥们G市五少,可渐渐地上官思薇喜欢上了这辈子都不可能的男人,却不知......有人在她的温柔中无法自拔!她设置了一场爱的阴谋,自己却深陷其中。读者们,欢迎加我们云家官方小屋群:667324309。新书《薇儿,你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