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6200000042

第42章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王——清圣祖康熙帝(17)

在出巡的十几天中,康熙帝将试卷浏览了一遍,大致说来还算满意;但也有一些应试者故意敷衍。康熙帝并不以为意,与阅卷官大学士李霨、杜立德、冯溥和翰森院掌院学士叶方蔼等共同商量录取。对那些最有影响、名气极大者,康熙帝认为应一律录取。本着这一原则,最后取中彭孙遹等12人为一等,李来泰等30人为二等。其中朱彝尊、潘耒等人甚至诗句不通、不合韵,毛奇龄诗中甚至有违碍字样,而严渑孙竟借口眼睛不好,只写了一首《省耕诗》了事,但他们照样被录取,并全部被授给翰林之职。其中朱彝尊、潘耒、李因笃等人从未涉足官场,康熙帝特加优待,都授为翰林院检讨。尽管授官后,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失节”行为,心中极为不快,如李因笃授官之后不久,便数请“终养”,康熙帝也并不勉强他,最终让他回家奉养老母了。这种对遗民的宽忍重用,不但使清朝堂中满汉官员的对立情绪得到了缓和,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汉族知识分子减轻了他们对清王朝的敌视与仇恨,康熙帝收服人心之策取得了初步成功。

其实康熙帝早在举“博学鸿词”之前,便注意到,开科举设特科、延揽山林隐逸这些办法还有局限性。对读书人召用,固然可以发挥广泛影响,但汉族地主有财势者和科举落第者对人心的向背也有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在“三藩之乱”发生不久,他下旨在全国实行捐纳制度。允许那些热衷于功名却屡试不第、仕进无望而有家财者,出钱即可捐得知府、知州、知县或者监生、生员出身。以此来增强新政权对他们的吸引力,既可减少参与叛乱的人,稳定地方,又可扩大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使他们自己的利益与清朝统治者的利益统一起来。而且,当时清廷的财政极为紧张,兵饷支出困难,正好借此一举两得。这一办法很快便显出成效。江南大批家有余资的地主文士中,每年都有相当多的人捐官、捐出身。仅苏州府属长洲和吴县在三藩之乱平定前3年,捐文武生员的即达到了800余人,而全国在3年之中竟有500余人捐为知县,占全部知县的1/3。

清政府每年仅捐纳一项就可收入白银达200多万两。这不仅大大缓解了军费的紧张,也对平定三藩之乱起到重大作用。此举在笼络人心方面比“博学鸿词”特科更加有效,且影响面也广泛得多。

那时,康熙皇帝尽管还年轻,但这些政策足以显示出他的成熟与老练。当他的目的达到后,他心中也很清楚,捐纳只是权宜之计,绝非拣选人才之法。那些花钱买官的人是不会白下本钱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旦上任,便会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鱼肉百姓,最终会导致吏治败坏,社会出现不稳定局面。他也多次下令禁止捐纳,指出那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其后代子孙也把这一弊政“发扬光大”,一再实施捐纳,最后使清朝的官场变成了市场,严重地损害和瓦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康熙创办博学鸿词科,进一步争取了汉族士大夫阶层和上层知识分子的合作,削弱了反清力量,使全国政局日益稳定。明清之际,江浙一带既是战乱之地,又是反满之士的荟萃之地,因而该地区受到了“博学鸿词科”的照顾。据统计,江南与荐者58人,浙江与荐者47人,两者合占总数的50%以上。经过应试,他们大多接受了清廷的官职,逐渐与清朝统治者走到了一起。另外,清政府以博学鸿词科录取人员纂修明史,在汉族知识分子中确立了正统地位,削弱了汉族人反满的思想意识。当年,庄廷私修明史一书,因有不满清王朝的思想而遭镇压,株连极广,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案。现在清政府主持编修明代历史,继续了后一朝代修前朝历史的中国修史传统,把清王朝置于了正统王朝的地位,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初兴文字狱

明史案

《明史辑略》招致祸端

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庄廷因私修明史,颂扬明王朝,被清王朝以毁谤当朝的罪名,把庄、朱两家和参与该书编撰的人及其父兄弟子侄年15岁以上者70人斩决,近千人被牵连,这即是清初最有名的文字狱——明史案。

庄廷,湖州吴兴人,其父庄允城为当地豪富。庄廷15岁经考试入国子监学习,中拔贡,后因病双目失明,以盲史自居,欲着书立说,传于后世。庄家与明天启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朱国祯家为邻,朱国祯一生写有大量着作,晚年编纂《明书》一部,书中没有志、表、帝纪、世家,只有列传,但没有刊刻发行。朱国祯死后,家道败落,其孙辈穷困潦倒,打算将《明史》的书稿出售。庄廷闻讯,遂以银一千两购得,并聘请当时江浙名士茅元铭、吴之铭、吴之镕、张、唐元楼、严云起、韦全佑、蒋麟征等十余人,对全书加以修改润色;对明崇祯朝一事,则采用茅瑞征《五芝纪事》《明末崇祯遗事》对照删补。书编成后遂取名《明史辑略》。

顺治十二年(1655年)庄廷病死,其父庄允城为了却儿子心愿,邀请当时名士、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李令皙为该书写序,并将参与修纂此书的18人的姓名写入书中,由庄廷珑的岳父、大富豪朱佑明出资,在南浔镇北圆通庵召工匠刻印。顺治十七年(1660年)冬,该书刊刻完成,开始流传于世。

庄允城在书中列出的编纂者都是一时名士,其中查继佐、陆圻、范骧三人名列其中,但并未征得这三人的同意,是庄允城久慕三人大名而擅自列入的。书刊行后,范骧旧友左布政使周亮工,发现书中所记明朝降表出自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龚鼎孳之手,怕龚因此恼羞成怒,追究起庄廷而使范骧等三人也受牵连,遂建议范骧等三人向官府检举,以此来脱离干系。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人遂将此事报告给浙江学道。浙江学道胡尚衡接到范骧等三人呈报,即命湖州府学调查此事。

湖州府学教授赵君宋在接到浙江学道的命令后,为抢功劳,即用银六两购买了一部《明史》,命本学廪生俞世祯、陈旦开为之检阅磨勘,从中检索出数十条有碍当朝的话语,在学门前张榜公布,并打算把它上报给省学道。庄允城获悉后,立即拜访湖州分守道张武烈,又买通前守道、现任通政司王之祚,将剩下的《明史》分送给通政司、礼部、都察院三衙门,并向李焕宁行贿赂。李因此上报朝廷说,此书已呈交给三衙门,不再是私刻史书。

此事暂时平息下来。

但事情并未停止,赵君宋告发庄氏史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因庄允城为当地富户,有不少人便想敲诈他。现任湖州知府陈永命的主考房师李廷枢,在听说此事后,立即买了一部《明史》去见陈永命,二人商定要敲诈庄允城,得利后二人平分。庄允城知道后,立即买通官员周国泰,要他送给陈永命数千两银子,陈永命得到贿赂后,即命将原书版毁掉。

李廷枢送书本为勒索,但现在竟没得到一丝好处,他一怒之下,将交给陈永命的书要了回来,把它送给了亲家吴之荣。

吴之荣,曾是湖州归安县令,在任期间,由于贪赃枉法,为乡人告发入狱,在狱中与李廷枢结好,遇赦出狱后二人结为亲家。吴之荣从李廷枢那里得到书后,立即拿着书到庄家勒索银两,庄允城以知府陈永命为后台,没理会吴之荣。吴之荣不甘心,又持书告于浙江将军柯奎。柯奎是满洲八旗将军,庄家得罪不起,遂托诸生徐秩三请苏松提督梁化凤致书柯奎,同时向柯奎送重礼。柯奎受礼后,即将原书还给吴之荣,并以“我系武职衙门,不便与闻”作为托辞。吴之荣无奈之下,又到庄家,向庄家要些银两,以保住面子。庄家有柯奎作后台,遂向守道张武烈告发吴之荣,张武烈即下令将吴之荣赶出境。吴之荣两次三番敲诈庄氏不成,遂把目标转向庄氏亲家——当地富户朱佑明。

朱佑明乃湖州巨商。清军南下时,他屯积居奇,遂成富翁。他原住石桥浦,该地临近太湖,为防“盗寇”,便于南浔镇购得董氏大宅,并将朱国祯家一块堂匾买下,题名“清美”,落款为“朱老年亲台”,正好与朱姓巧合。吴之荣为敲诈朱佑明,便在此匾作文章,说他与明臣朱国祯有关系,至今还挂他的匾,并不断到朱、庄二家索银,两家男人回避,以妇女数百人出来对付吴之荣。守道派官兵衙役前来干预,朱、庄二家遂出银两,贿赂官兵衙役将吴之荣再次押送出境。

吴之荣勒索不成反被羞辱,他发誓要报仇雪恨。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吴之荣将《明史》中指摘清朝、维护明王朝的“悖语”十数条抄下,以刻写逆书为名,并将书中印“朱史氏”下添刻“即朱佑明”四字,进京向刑部告发朱、庄二家。刑部接到告发,即于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派满洲官员罗多至湖州府,调查此事。由于书板已被前任知府陈永命毁去,罗多遂将庄、朱二人及其家人押解入京,打入刑部大狱。同年十二月,庄允城病死于狱中。

千人大案

本来,吴之荣因痛恨庄、荣二人羞辱他才向刑部告发,又与作序者李令皙交情很深,故在告发时已将书中序文及参订者数面撕毁,因此案发时,对作序及编纂者并没有多少关系。但在有关案犯押解至杭州时,朱佑明恰与原湖州府学教授赵君宋同在一处。朱佑明认为赵君宋首告有功,必得重赏,遂以家产一半相赠,要求赵君宋包庇他。赵君宋即在审讯时说湖州府学藏有《明史》原本一部,其书无朱史氏之下“即朱佑明”四字,督抚官员不敢怠慢,急忙令官员到湖州府学,搜出原庄氏《明史辑略》一部,这样,作序的李令皙和10余名编纂者都被牵连在内,案情扩大了。康熙二年(1663年)正月二十日,湖州府城中文武官员率数百八旗兵,关闭城门,将书中所列之人的合家老小及仆役统统拿并归案,牵涉之人达到近千人。

康熙二年(1663年),刑部将此案上报朝廷,时值四大臣辅政时期,四大臣获知后,恼怒万分,决定从严追查此事,以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五月,刑部审讯完毕后,拟定罪名上报朝廷。四大臣称旨,以庄氏《明史辑略》中有毁谤当朝之语,实属大逆不道之极,着将庄、朱两家和参与该书编撰及其父兄弟子侄年十五以上者70人斩决,其中有18人被凌迟处死。因庄廷珑已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病死,清廷仍对其处以掘坟、劈棺、碎尸之刑,以示惩处;其父庄允城于康熙元年(1662年)冬死于刑部狱中,亦被处以戮尸。书中列出的18名编纂者中,除董二酉于决案前三年身死,查继佐、陆圻、范骧由于吴六奇为之说情而被释放外,其余全被凌迟处死。被凌迟处死的还有庄廷之弟庄廷钺、庄廷岳父朱佑明和为庄氏史作序的李令皙。

李令皙字霸回,归安县人,明崇祯进士,写得一手好文章。庄氏史书成时,因慕其名而请他作序。事发后,曾出资贿赂吴之荣,吴之荣遂将《明史》书中的序撕去,但等赵君宋举出其所藏原书后,李令皙也被捉拿归案,最后被凌迟处死,全家籍没,一家老小亦被斩决。

朱佑明,本只与朱国祯同姓而已,“朱史氏”也是朱国祯纂史时的自称,朱佑明与之毫无牵涉,但吴之荣痛恨朱佑明羞辱他,便拿“清美”匾与朱佑明对质。朱佑明因而也被凌迟处死,其三个儿子和侄子朱绎亦被处斩,全部家产籍没。

其他受牵连者,柯奎因满族人不识汉字,免予处死,但其将军之职被革去;原湖州知府陈永命因销毁书板之罪,自杀死于店中;刻工汤达甫、印刷匠李甫及卖书商等人,都被处以死刑。查、陆、范三名士在案发时即被抓获,但由于其没有参与修订,同时又最早向浙江学道揭发此事,加上查继佐旧友平南王手下广东提督吴六奇的开脱说情,康熙二年(1663年)三月,三人便回到浙江听侯审讯。浙江督抚上疏指出时,查、陆、范等三人在揭发中虽不及吴之荣坚决,但毕竟是首告,遂议不仅无罪,还应对此三人加以赏赐,最后释放。查等三人获释后,朝廷以其三家最先揭发有功,遂将庄、朱二家之家产,一半给告发人吴之荣,一半分给查、陆、范三家。陆圻谢而不受,庄、朱的家产全部为查、范及吴之荣所有。

吴之荣因揭发有功,名利双收,不仅得到了朝廷赐给他的朱佑明的家产,还加官晋级,至右佥都御史。但康熙三年(1664年)夏,吴之荣患恶疾而死。

《明史》案牵连千人,有70余人被处死,数十家惨遭灭门之灾,是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狱。那么,庄氏所着《明史辑略》哪些地方触犯了清廷的忌讳呢?据《明史辑略》传钞残本三册及陈寅清《榴龛随笔》所记,书中犯忌的文字,大概有以下几类:

第一,不尊称爱新觉罗皇室祖先,直呼其名,是犯了大不敬之罪。

第二,对太祖努尔哈赤大加贬低和歪曲,并将清之龙兴说成“滋患”“贼”“夷”等。

第三,对明清交战态度,站在明朝一边,维护明朝。

第四,清入关后不用清朝年号,而奉南明政权为正统。

清廷为何抓住此事而大加牵连呢?甚而抄书匠、刻字工人、装订者及书商都要被处以死刑呢?这种镇压是满洲贵族为巩固统治、压制汉族士人中的反抗思潮而采取的措施。满洲人以少数民族问鼎中原,自然遭到受“夷复之防”思想影响的汉族人的强烈的反抗,而清入关后实施的民族高压政策进一步激化了汉族的反抗情绪。而江南又是汉族知识分子大量集中之地,他们把南明小朝廷奉为正统,对刚刚入关的满洲统治者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和蔑视之情。他们或隐迹山林,或削发为僧,而不愿与清王朝合作。同时,士子社盟活动也逐渐发展起来。士子集社结盟,对清王朝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顺治十七年(1660年)颁布的严禁盟令,即是出于对这一威胁的担心。《明史》案发生后,清王朝立即抓住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向江南知识分子挥舞起屠刀,大肆杀戮士人,借此教训读书人的念旧厌新之情,打击他们心中存在的反清情绪,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明史》案的惩处之严,株连之广,是以前的文字狱所无法相比的。它开创了有清一代文化禁锢的先河,对清人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

《南山集》案

从消弭民族矛盾、巩固清朝统治出发,康熙帝对于汉族士大夫始终采取以拉拢为主的手法,但是有些人的行动由于对其皇权有所威胁,因此他也坚决镇压。当时最使康熙帝不安的,就是汉族知识分子怀着民族感情,有复明的倾向。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上奏皇帝,弹劾现任翰林院编修戴名世私刻《南山集偶钞》,有很多有悖于清朝皇室的话语,于是请求严加处分,康熙看后立即派人严查。这样,戴名世被投入监狱,从而引出清初又一起文字狱案——《南山集》案。

同类推荐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莫奈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莫奈

    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讲究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

    威尔伯·莱特生于1867年4月16日,他的弟弟奥维尔.莱特生于1871年8月19日,他们从小就对机械装配和飞行怀有浓厚的兴趣,从事自行车修理和制造行业。奥托·李林塔尔试飞滑翔机成功的消息使他们立志飞行。1896年李林塔尔试飞失事,促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飞机的平衡操纵上面。他们特别研究了鸟的飞行,并深入钻研了当时几乎所有关于航空理论方面的书籍。这个时期,航空事业连连受挫,飞行技师皮尔机毁人亡,重机枪发明人马克沁试飞失败,航空学家兰利连飞机带人摔入水中,等等,这使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上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情书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情书

    民国时期的通讯、交通尚未发达,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望却已挣脱了千年的束缚,家国的动荡、分别的漫长,让他们只能通过慢腾腾的邮车给热恋的人捎去安慰,也捎带了小小的烦恼。书信年代的恋爱似乎总是如此,缓慢悠长,情节波折,而又偏偏动人。品鉴大先生们的情书,品鉴一个时代的浪漫风流。
热门推荐
  • 亿万杀手:权少请绕路

    亿万杀手:权少请绕路

    杀手顾天晴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遇到他,他是父亲旧友之子。当初甩掉他易如反掌,为什么现在甩也甩不掉呢。“要你何用?”“暖床用。”“姐不缺你这一个,滚。”“这个滚的意思,我是这么理解的。”叹当时意气风发,经年过,旧人已成天涯客。但他墨雨宸是随便放弃的人么?“孩子你可以带走,不过有个条件。”“什么?”“孩子他妈留下。”遇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还是最大的不幸......
  • 一二向前走

    一二向前走

    这是一本现实的题材的书,是属于慢热型的……
  • 腹黑Boss请走开

    腹黑Boss请走开

    夏花从不认为自己是灰姑娘,但她认识了灰姑娘标配的王子——陈乔木。每每想靠近,总有一个自尊心的小妖精在作怪。陈乔木告诉自己他千方百计留她在身边只是因为对欲的贪欢,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深陷。就是爱上了,怎么办?她极力撇清,他偏要纠缠不放。车里,夏花被吻得吱吱呜呜,不断推陈乔木的胸。陈乔木叹息一声:“认真点,我在吻你。”
  • 重生八九甜蜜蜜

    重生八九甜蜜蜜

    命运转折了,林苗回到花季一般的十六岁。再见救命恩人,林苗呆住。
  • 南桑北雪

    南桑北雪

    也许真的有三世轮回,不论怎样,故事总不会有结局。
  • 兵王临世

    兵王临世

    失忆的特种部队少将,在机缘巧合下住进了一对姐妹花的家中,展开了同居生活。为了亲情,友情,爱情,任务,一切与他作对的人,都下了地狱。迎战富二代、官二代、二世祖,一路收美女,成就兵王神话。
  • 秋末之

    秋末之

    一身清影孑然,一缕香魂飘渺衣冠冢,飞花舞。。。。。。深深,深呼吸花红匝满地,满目余香里,尽都是你。。。。。。
  • 我与你的19740千米的距离

    我与你的19740千米的距离

    过了很多年,林小小还是能记起那年夏天的公交车里与他的第一次相遇,就算是过了很多年,每每想起她还是会觉得。。。。。。羞耻
  • 相隔22岁:难缠的童养妻

    相隔22岁:难缠的童养妻

    “救我!如果你能收养我,我就答应……长大之后……嫁……给你……”他们相遇那年,她才一年级,他们相隔了22岁。……这个世上真的有真情么?如果有,那么父亲又为何狠心的抛弃病重的母亲和年幼的自己。如果没有,那么与她毫无干系的陌生大叔又为何含辛茹苦的养育了她十年。他说他们之前只有亲情,可是他们相依为命的生活了十年,又怎么舍得分开?“不要让我们的感情被世俗玷污好么,就像以前那样生活下去好么,作为彼此的依靠……”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 兵团儿女

    兵团儿女

    作者以富于地方特色的语言和活泼诗意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大西北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给人带来新鲜酣畅的阅读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