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62800000011

第11章 明清时期(3)

明清时期,朝廷继续倡导儒家传统教育,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各地教学机构有官方主办的州府县学、社学义学(义塾)、书院及民间私塾四种类型。这一时期,福州的州府县学不断发展,新建了许多书院,明代有闽县的泉山书院、养心书院,侯官的望云书院、竹田书院、玉泉书院、养正书院、崇正书院、道山书院、共学书院;清代有号称省城四大书院的鳌峰书院、正谊书院、凤池书院、致用书院,还有越山书院、共学书院、西湖学院、考志学院、龙光书院、嵩山书院、凤鸣书院等。现存闽侯境内的多所书院,如青口龟山阁、荆溪凤山书院、尚干陶南书院、南通文山书院等,则由地方乡绅或名儒主办。他们都对发展文化教育、培养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鳌峰书院是全省首屈一指的著名书院,址在鳌峰坊,地隶闽县。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办。孟超然、郑光策、陈寿祺等名儒主持书院期间,倡行经世致用,培养出如林则徐、梁章钜、蓝鼎元等一批杰出人材。

这时期,福建科举在全国仍名列前茅。自五代至清朝,福州共出26位状元、4048名进士,居全省之冠。闽县、侯官县作为省城倚郭之县,中科第者尤众,因有“科举之城”的美誉。明代福州状元有闽县陈、陈谨,侯官龚用卿、翁正春;清代福州状元有闽县王仁堪、侯官林鸿年。两县以科名仕途传为佳话者颇多,如:明代闽县濂浦林氏家族,“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三世为祭酒”;侯官曾氏,自曾晖春后,一门“四世七进士”,郑鹏程家族“四世五进士三翰林”;明代闽县大义陈氏有九人进士出身,仕宦至四品以上,誉称“九条金带”。螺洲陈氏有刑部尚书陈若霖,次子景亮,其长子承裘,家称“六子科甲”,其中若霖、承裘、宝琛、宝瑨、宝璐及宝瑨长子懋鼎,为世进士。清代闽县叶氏,自叶观国后出现“六世八翰林十二进士”的奇观。

明清时期,闽县、侯官县人才济济,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学、史学等领域都作出杰出贡献,因而声誉日隆。明代福州人文鼎盛,先后出现“闽中十才子”和“前七子”、“后七子”的文学群体,他们多有诗集、文集传世,在福建,甚至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陈亮(?—1397),闽县尚干门口(今属祥谦镇)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廷对第一名,与郡人林鸿、高棅、唐泰、王恭、郑定、王偁、王褒、周玄、黄玄合称“闽中十才子”,他们效法唐诗,形成有全国性影响的诗派。

黄镐(1420—1488),字叔高,闽侯县南屿镇新联村岭东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授御史。十四年,巡按贵州。时蛮族叛乱,镐奋勇前驱,连战皆捷。叛兵进逼平越,镐率军城守,围城九月,士民掘草根、煮弩铠以食,赖镐调护,人无叛心。景泰三年(1452),迁广东按察司佥事。成化元年(1465),任广东左参政,讨平海盗,屡立战功,进浙江按察使,累官至户部尚书。成化十九年致仕,卒于途。

林瀚(1434—1519),字亨大,号泉山,闽县(今福州)林浦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元年(1488),召修《宪宗实录》,晋经筵讲官、国子监祭酒,后升吏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因刚正不阿,遭权奸刘瑾陷害,辞官归里。刘瑾伏诛后,官复原职,准告老还乡。著有《经筵讲章》、《泉山奏议》、《泉山集》、《隋唐两朝志传》等。

林春泽(1480—1583),字德敷,侯官南屿南旗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从成化到万历,历官六朝,任户部主事等,有“六朝大老”之称。夫妇都享寿百龄以上,被誉为“人瑞”。著有《应召陈言疏》、《人瑞翁集》。

郑善夫(1485—1523),字继之,号少谷,闽县(今福州市仓山区)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任户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因劝谏皇帝南巡,遭杖责,愤而归里。善书画,有诗名。著有《少谷山人集》。

张经(1492—1555),侯官洪塘人。官至兵部尚书兼都御史。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总制南直隶、山东、江西、闽浙、两广七省军务。次年调集湖南苗族和广西壮族将士,与倭寇会战于浙江后塘湾、王江泾,获大捷,史称“军兴以来东南战功第一”。后遭奸臣严嵩党羽陷害被杀,至万历时始昭雪。

马森(1506—1580),字孔养,怀安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太平知府、江西巡抚,对漕运、田赋、盐务、财政多有良策,绩效卓著,官至漕运总督、户部尚书。隆庆三年(1569),以母老乞养归里。值士卒因索欠饷作乱,森葛巾野服,调停劝解,其乱乃定。巡抚庞尚鹏欲行“一条鞭法”,森力助其成。乡人为之立报功祠于九仙山。

翁正春(1553—1626),侯官洪塘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礼部侍郎、尚书等。针对当时弊政,上书规谏八条:“清君心,遵祖训,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崇祯皇帝称其“清标亮节,笃行贞心”。天启四年(1624),内阁首辅叶向高邀请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来闽,翁正春与张瑞图、谢肇淛等人参与“三山论学”。

徐熥(1561—1599),闽侯县荆溪镇徐家村人。明万历举人,学识渊博,不求闻达,致力于诗,著有《幔亭集》20卷,选集《晋安风雅》12卷。弟徐(1570—1642),工诗文、书法,好藏书,精校勘。著有《徐氏笔精》、《榕阴新检》、《鳌峰诗集》等。

曹学佺(1573—1646),侯官洪塘(今属福州市仓山区)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参政、参议及明隆武朝礼部尚书,清军陷福州时自缢。生平好探访名山胜迹,擅诗文、曲艺。万历三十一年,邀戏曲家屠隆等观看曹家班(儒林班)用福州方言演出戏曲。自创唱腔(逗腔),后世以为闽剧声腔之滥觞。雅志著述“石仓”诸集及《天下名胜志》、《十二代诗选》等,皆传于世。

许友,生卒不详,初名宰,又名友眉,字有介,一字瓯香,许豸子。诸生。晚慕米芾,构米友堂祀之。工书善画,诗尤孤旷,钱谦益尝录其诗于《吾炙集》中,王士祯、朱彝尊亦称赏之。著有《米友堂诗集》。

陈梦雷(1650—1741),侯官(今福州)人,字则震。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入翰林。十三年,耿精忠反叛,被逼入幕,但拒受印札。后以附逆罪流放塞外17年,苦志读书著述。奉命编辑《古今图书集成》三千余卷,共约16000万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搜罗最广、内容最丰富的类书。著有《周易浅述》8卷、《松鹤山房集》16卷、《天一道人集》100卷。

陈若霖(1759—1832),闽县(今福州螺洲)人,字宗觐。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入翰林,历官刑部主事、郎中,精于律例,执法廉明,多所平反。嘉庆十三年(1808),外放四川、山东等地,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刑部尚书,皆勤慎行事,世咸以名臣称之。

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号左海、隐屏山人,侯官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丁父忧,服除,乞养母,遂不出。阮元延课诂经精舍,又主泉州清源书院、福州鳌峰书院讲席。关心地方公益,赈济灾荒,疏浚西湖、东湖,倡修贡院。博学勤谨,精汉学、训诂,学术造诣极高。诗文沉博绝丽,有六朝三唐之风。著有《五经异义疏证》、《左海文集》、《绛跗堂诗集》、《东粤儒林文苑后传》等。

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长乐,迁居侯官。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官礼部员外郎、内廷方略馆编修、荆州知府、江南淮海河务兵备道及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直隶布政使,广西、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工诗词,精通金石书画,著作等身。著有《楹联丛话》、《枢垣纪略》、《退庵随笔》、《文选旁证》、《归田琐记》、《浪迹丛谈》等七十余种。

郭柏苍(1815—1890),侯官(今福州)人。以举人任县学训导、中书主事,晋员外郎衔,为博物学家。著有《闽会水利考》、《海错百一录》、《闽产录异》、《葭柎草堂集》、《竹间十日话》等行世。

林启(1839—1900),字迪臣,侯官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江西学政、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浙江道监察御史、杭州知府。曾上疏谏慈禧太后停建颐和园。在杭州任上,勤政爱民,重文兴教。整顿正谊书院,创立蚕学馆,创设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恢复养正书塾,讲授新学。卒于任所,葬杭州孤山。

林绍年(1845—1916),字赞虞,闽县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四年(1888)任御史,以极谏慈禧动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名噪四海。二十六年,迁云南布政使,擢巡抚,署云贵总督。三十年,上奏朝廷,呼吁实行立宪改革。三十一年,移广西。三十二年,内召,以侍郎充军机大臣,兼署邮传部尚书,授度支部侍郎,支持改革。三十三年,称病退出军机,外任河南巡抚。后任学部侍郎、弼德院顾问大臣。1916年卒于福州故里。

王仁堪(1849—1893)字可庄,又字忍庵,号公定,闽县(福州)人。祖父庆云,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工部尚书。光绪三年(一八七七)第一名进士,状元。授殿撰,官苏州知府。擅书画,书宗欧、褚,名称一时。

曾宗彦(1850—1912),字成焘,又字君玉,号幼沧,闽县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1898年5月,甫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的曾宗彦,在“百日维新”前,上奏光绪皇帝,主张精练陆军,故有人评论其为“戊戌变法的导火索”,也有人称他是“近代中国的陆军之父”。著有《尊酒草堂诗》等。

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晚称石遗老人,侯官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二十四年,在京城,作《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应湖广总督张之洞邀,赴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等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通经史训诂之学,擅诗,与郑孝胥同为闽派诗首领人物。在京时,与郑标榜“同光体”,提倡“三元”之说,对近代中国旧诗坛产生广泛影响。著有《石遗室诗集》、《文集》,尤其是《石遗室诗话》,为“同光体”诗派的重要评论著作;另辑有《近代诗钞》,编有《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等。

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又字太夷,号海藏,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福建省乡试解元。1885年为李鸿章幕僚,后任清政府驻日外交官。甲午战争后回国,任张之洞自强军监司。历官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郑孝胥是清末改革派官员,后追随溥仪,投靠日本,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出任伪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职,为日本效劳。1935年,因不满日本对满洲国的控制而下台。1938年暴卒于长春,传为日人毒杀。工诗,系清诗坛“同光体”派的倡导者之一;又以书法名重一时,是近代极具个性的书家。著有《海藏楼诗》等。

清道光年间,福州女子李桂玉创作《榴花梦》,为中国现存篇幅最长的弹词小说。咸丰十年(1860),福州魏秀仁撰著《花月痕》言情小说,对晚清及民国时期小说创作影响极大。嘉庆道光间,福州文人创作折枝诗(又称诗钟),晚清以后风靡全国,传播海外,福州遂有“诗钟国”的美誉。同治、光绪年间,郑孝胥、陈衍等诗人倡导“同光体”诗风,遂为近代诗坛一大流派。

六、思想革新与教育转型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从此也诞生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物。甲午战争失败,国人震惊,有识之士反思历史,猛烈抨击清王朝的专制制度与腐朽统治。福州作为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首开风气之先,成功创办福建船政,许多人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探索救亡图强的道路,涌现出一批被誉为“敢为天下先”的启蒙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和民主革命志士。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侯官人。24岁中进士。仕至巡抚、总督,历官14省,贤名满天下,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以“经世致用”的学术理念为指导,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受命到广州查办鸦片烟毒时,组织翻译外国的报刊与各种资料,以了解夷情,开始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与探索。

1839年6月3日,他成功实行虎门销烟壮举后,翌年,又领导广东军民粉碎英国侵略阴谋。1842年,他被革职流放新疆,带病勘垦数万亩土地,主持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深受民众敬仰。

同类推荐
  • 三国遗志

    三国遗志

    穿越关羽,准备在华容道斩杀曹操;但是,穿越者曹操,却不走华容道。校花选择穿越小乔,而校花的老板竟然偷偷地购买了周瑜……虽然花费了30亿。一群准备尔虞我诈的人进入了三国时代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为了证明谁更厉害,谁能活下去,他们需要在这尔虞我诈的世界里继续尔虞我诈
  • 恨水无言

    恨水无言

    恨水无言,不能递我半点相思;恨水无期,只盼似水流年。
  • 崛起在大明

    崛起在大明

    他就是一个现代小流氓,意外穿越到明朝末年,附在李自成的身上。凭着微薄的一定历史知识以及人们的一些谈论,他开始了改变历史之路,逆转李自成的命运。流氓的性格,淡漠的道德观,以及现代人的观念,使得他在明末混的风生水起,如鱼得水,从众多起义军头头之中,脱颖而出,打破得过且过的小农思维束缚,更加具有战略思维,卓越眼光。整肃起义军的队伍,强化起义军士兵的军事素质,从而建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打破历史的魔咒,改变大顺朝的命运,不再是短短的建国四十三天,而是亘古长存,推翻明廷。向南,吞并南明;向西南,兼并大西政权;北伐,消灭后金,从此历史上不再有清廷这个朝代。
  • 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

    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

    从努尔赤建国到20余万八旗劲旅入主中原,仅用了短短的28年时间。作旗劲旅记载着国人永远的辉煌与骄傲,同时记载着国人永远的耻辱与伤痛,八旗劲旅解这日,也是国人觉醒之时。
  • 极品皇帝

    极品皇帝

    皇帝微服出巡,与民同乐!皇帝带兵打仗,御驾亲征!皇帝带兵娱乐,日理万鸡!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却因一次意外的穿越而改变一生,且看他如何挫败奸臣,诛杀昏君,直至一统霸业!(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末世制造师

    末世制造师

    凌翊从冰冷的海水中清醒过来,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万分...鲜血横流的大地,矗立其上的断壁残垣,四处游荡的丧尸以及众多横行的变异体...这就是末世来临的景象吗?等下,这一切都是...我一手造成的?!
  • 白阿素

    白阿素

    她终是没了她的洛哥哥,他的阿素也终是离他而去了。
  • 幻想之爱

    幻想之爱

    只一眼!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点亮光,惊醒了她的昏睡,勾起了她内心的火苗,只想热烈的燃烧。不想天公不作美,热恋之后,让她伤到身心破碎。生死过后,清醒的瞬间,才明白这一切缘由,只因她曾经遗落的一滴泪!
  • 陌上花开两相欢

    陌上花开两相欢

    茫茫苍生,余生漫长。谁牵扯了那一根情丝,与茫茫世间缠绕不息?几番回头,无甚用处?时间又是否在角落里等着她?只差一回首,便可惊艳余生的灿烂时光?她的未亡人,是否并非眼前烛光萦绕之间的线条柔和男子,亦或是那个身娇体弱她大发善心之下的倾心相许。是否时间的尽头,才能与那人再见上一面?只叹一声沧海茫茫,不见回头路……?她纵然相信,未来的某个地方,她会遇见繁花盛放、阳光普照!纵然这里黑暗深沉,那也比不过她一颗冰冷的内心!她自始至终相信,阳光会普照万物,黑暗会悉数褪尽……多年之后,他们各自继位。叶长华终究是感叹一句:终究是负了她……当匀国嫡长公主邂逅临国质子与君国太子殿下,命运的齿轮又会开启怎样的一场命运使然?这一生,被欺骗,被利用,终究不能自已。
  • 刃途

    刃途

    混沌年间天下分:仙、人、冥、魔四界,由于魔王想得到维系女娲生命的罗天石,一统天下而抓了女娲娘娘,引发了仙魔大战,祸延四界。正当魔王欲要杀害女娲娘娘之时幸得仙界元首至尊菩神及时赶到,并用神域之术将魔王包裹自身体内,但还是无法完全镇压住魔王。至尊菩神怜悯苍生便散去元神化作无尽符文削弱并封印狱王,用不败金身将其镇压坠至人界。望着满目疮痍的人界,女娲用体内的生命之石映照了苍茫大地。一道赋有七种颜色被后人誉为彩虹的霞影,映照苍茫大地,万物复苏,福泽天地人间。世间又恢复平静。历经万年,镇压魔王的菩神金身,已落地尘埃,变成了当下人间界赫赫有名修仙圣地——玉峰山。故事从这说起。。。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界魂战尊

    界魂战尊

    世界之外是什么,不知道,世界之内,一切存在,皆为傀儡。他没有武脉,但却拥有超越一切武脉的木偶傀儡。他最初只是一颗棋子,但却最终跳出整个棋盘。他在世界之内,但却终将操纵整个世界。境界划分:玄武、灵武、地武、天武、道武、界虚、界灵、界王、界皇……
  • 我真不想躺赢啊

    我真不想躺赢啊

    当徐茫打算努力的时候,老天爷找到了他,结果徐茫放了一个很臭的屁,老天爷被熏走了...从此徐茫的人生只有躺赢...语文课睡觉,解锁语文技能!数学课睡觉,解锁数学技能!早上赖会床,解锁赖床技能!总之当徐茫打算躺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这是一个学渣绑定‘躺赢’系统后,慢慢躺向人生巅峰的,轻松欢乐爆笑的故事。群号:44682654来催更呀~ V群:697079491(满2000粉丝值)
  • 废柴之庶女也疯狂

    废柴之庶女也疯狂

    檀依依,二十一世纪金牌特工女杀手。在执行任务中,被子弹射杀身亡。穿越到以武为尊的异世大陆檀家草包庶女檀依依身上。什么?檀家骂她是废物?她天生五系俱全,还附带光,暗两种稀有属性,连上古四大神兽之一的凤凰,都抢着跟她契约。呵呵,就是这么霸气的气死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什么?有人说她身份不如嫡姐?某女指着趴在地上的嫡姐说:“小样,打不过我还来挑战我的忍耐度?找打啊你。”。当她变成了她,废柴却早已不是昨日的废柴。那些不知好歹的人,她会让他们慢慢体验绝望的滋味。
  •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马铃薯兄弟诗选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马铃薯兄弟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