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60300000022

第22章 生日的烛火

文/关振东

我神情专注地看着熟睡了的女儿,那张调皮的脸蛋在睡梦中现出幸福纯真的微笑。那胖乎乎的小手和惹人喜爱的小脚丫,也仿佛是流动着的梦。

于是,那梦不光出现在女儿的脸上、手上和脚上,而且深入到女儿的心里,那柔软的棉絮下面盖着的是一个美丽的梦,也像是一首诗。

这梦这诗如一泓碧水,倒映着女儿可爱的身影。

夜色来临,窗外一幢紧挨一幢的楼群闪烁着点点灯光,好像坠落的星辰。望着星星,望着灯光,“女儿多像那星河中最亮的一颗星,又多像寒夜里大地上一片温暖明亮的灯火。”

睡前,女儿嚷着叫我给她读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女儿那闪亮的眼睛盯着书上的字,那字她一个也不认得,可她知道那字通过我的嘴里念出来,就组成了一个个奇妙动人的故事。

我本不想给女儿读那童话,因为今天是女儿的4周岁生日。做父亲的怎能在女儿的生日之际让童话里小女孩的悲惨身影出现呢?孩子的心房太小,还远没有发育成熟,那稚嫩的心房只能盛明媚的阳光,闪动的露珠,平缓的春水,亲人的微笑,而容不了阴影笼罩。

我不知道女儿的睡梦是否融进了我的读书声,女儿是否在梦中见到了那冻死的小女孩,如果见到了,她肯定在梦中哭泣,为那小女孩孤独的死感到悲伤。

女儿安然地甜睡了,她也许同那小女孩一同做着美丽的梦,梦中见到了生着火的满溢着温暖的铜炉,梦见了结满彩灯的华丽的圣诞树,梦见了同慈祥的老祖母一同飞到月亮那里去。

铜炉,圣诞树,月亮,这些闪着光斑的事物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该是多么的美妙!没有这铜炉、圣诞树和月亮,孩子的眼前就没有了光明,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梦境,没有了爱。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爱,或者有爱失掉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孤独或死亡。

一位朋友向我讲了一件真实的事。这事情我总也忘不了,日里夜里萦绕于脑际,成为感情上的重荷,造成我心灵的失衡。那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折磨令我陷入沉重的思索。

一个家庭解体了,于是父母争相甩掉自己的包袱,各奔东西,把幸福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唯一的一个10岁的男孩孤身一人出走,飘泊到北疆的一座小城,时值严冬来临。一个暴风雪的夜晚,穿着单衣的孩子再也起不来了。那孩子的手里紧紧地握着从树上飘落的一片枯叶,这枯叶也许是孩子最后的希望,最后的梦。他想象着枯叶怎样地落到地上,变成养料,又一个春天来临,那枯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再生,枯叶变成了充满生命的绿叶,那孩子就像那绿叶般得到空气和阳光的爱抚,在春风和春光里重又唱着童年的歌谣。

我不愿讲这小男孩的故事,也不愿提起那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一讲到或提起这些,就令我想起女儿的身世。幸福的身世提多少次也不厌,痛苦的身世提一次就掉泪。

女儿是我抱养的,她刚刚出世就离开了刚好18岁的年轻的母亲。在母亲的眼里,孩子是灵魂堕落的标志,母亲连孩子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我把襁褓中的孩子抱在怀里,既然她有权利来到这个世上,就有权利得到爱!我流泪了,这是一个男子汉的泪,在那闪闪的泪光中,我祈祷痛苦的种子长出幸福的花蕾。

我陶醉了,因为我做父亲了,我的生命在度过30载后,终于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我的灵魂由于女儿的出现变得伟大和实在了,我第一次体会到做人的完整。我向苍茫的云天,向寥廓的原野,向浩渺的江河充满激情地宣告:我有女儿了女儿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那笑声在我听来是那么的悦耳;那哭声又引起我莫名其妙的惆怅,我触景生情,想起俄罗斯的一位诗人写的一首诗《女儿》,轻轻地吟诵起来:“女儿,你在摇篮里咿呀地叫,/在我的怀抱里便不停地笑,/犹如大地上的鸟儿在歌唱,/好似山涧的流水在潺潺作响。/你只顾玩耍,我的小亲亲啊,/你兴致勃勃,我却不知其中之妙……我甘愿一生都承担痛苦,/只要你的眼泪不会出现。……”

生日蛋糕摆上餐桌,火柴划着了,女儿把着我的手点燃蜡烛,那蜡烛是彩色的,红黄粉绿,放射出柔和明亮的光彩。女儿天真地扬起小手覆盖烛火,于是那烛光变成了伞形,一支支蜡烛好似一朵朵彩色的小蘑菇。

美丽的烛火驱散了我心头的忧伤。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的小男孩,女儿不幸的身世。……那烛火在我的眼前光华四射,我祝愿那烛火永不熄掉,即便飓风来临或者雷雨肆虐。我的祝愿不会失落,因为点燃那烛火的种子深埋在我们的心里,滋润那种子的爱泉也从我们的心底流出,永远不会干涸。

同类推荐
  • 人间温柔:余生做一个温暖的人

    人间温柔:余生做一个温暖的人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人间温柔》是国内31位当代散文大家联手写就的一部散发温暖的散文作品。全书共有四章,分别是:“身在无间,心在桃源”——世界的善意;“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自我的边界;“不烦世事,满心欢喜”——接纳的勇气;“心有山海,静而无边”——万物的敬畏;作家们在书中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仿佛告诉我们,既然来到人间,就去努力成为一个温暖的人,不卑不亢,清澈善良。
  • 因了心意

    因了心意

    本书所选内容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杂记、诗词、书画作品等,旨在表明作者的生命状态、价值取向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的努力方向。在书画研究创作之余,作者力求画外功夫,假文学之道,彰艺术之理,以达到文艺相帮,互为借鉴之目的,力求将所从事的书画艺术事业更加丰满、真诚。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一个画者的心路历程。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庐隐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庐隐作品集(1)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培根论说文集

    培根论说文集

    《培根论说文集》收集了培根长达二十八年的间歇创作,涉及荣誉、财富、爱情、名声、雄心和友谊等人类生活和感情的各个方面,其精辟理智的见解和冷静雄犀的笔调使其成为人类文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著作,也是至今最出色和流传最广的人文作品之一。
  • 温暖的故事--寒冬里那丝暖意

    温暖的故事--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从作者孙瑞林已发表的故事中精选出45篇,每篇作品都以灵动的笔触和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个洞彻人心灵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把深奥的人生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以滋养,情感得以温暖。本书的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只要你翻开它,就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寒冬里那丝暖意》的每篇作品都犹如一杯咖啡,让你从中品味出幽香深远的韵味。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龙神的游戏

    斗罗大陆龙神的游戏

    重生到斗罗大陆,千琳珏必须要达到一百级成神才能存活,然而,重生后他才发现,穿越者并不只有自己一个人,这究竟是……建了个书友群,喜欢看本书的朋友可以加一下群,qq群号:837605540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绽放传奇

    绽放传奇

    三等修炼资质的李云天得到传承功法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 TSFP无名之诗

    TSFP无名之诗

    注:本作为独立故事,与第一作TFFP全作系列无关联《TheSecondFantasyPoem无名之诗》讲述的是一个不长不短的故事。它记载了一个平凡的士兵成长、成名、被诬陷、蜕变、归来的部分历程。它记载了这位平凡的士兵保护他想要保护的人们与人的经历。它描述了一段诞生在本不应存在的文明里令人感慨的无名之诗。
  • 佳期传

    佳期传

    她是一个三流演员,也是纵横商场的神秘大佬。却在一天糊里糊涂地被穿越了。别的不说,为什么醒来就成了一个七岁的奶娃娃?分封制?藩王割据?奶娃娃也有封地过家家!不过皇帝陛下,既然你的心那么大,不如,天下借我玩一下? 这是一本实力来说话,cp靠边站的文啦~如果想要看感情戏……emmm,可能要有耐心等待_(:з」∠)_ 已经完结小说《盟主大人请自重》欢迎各位试毒_(:з」∠)_扣扣群:598694861
  • 虫欲成人

    虫欲成人

    虫子的身体,人类的灵魂,虽然变成了虫子,但方武依旧想活出个人样。
  • 异世存活指南

    异世存活指南

    余未来到这个疯狂的世界已经快一年了,逐渐熟悉了这里的不可思议的他只想好好活下去。平静的生活里偶尔会闯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余未看着这个世界的各大天骄,对不起,比起求生欲,我赢你们太多了。
  • 叶洛逆袭攻略

    叶洛逆袭攻略

    叶洛本是叶国公主,不想却错爱情郎,最后落得身死陨首,不过却无意之间激活秘宝得以重生。重生之后的她,奋发图强,脚踩万千白骨,登上称霸大陆的帝王之路。她是该情续前缘还是绝情杀戮。且看叶洛深思细量,定夺终身。
  • 万界之我要当反派

    万界之我要当反派

    穿梭万界,做万界反派中的老大。无敌于世。
  • 穿越大唐的日子

    穿越大唐的日子

    主角林一峰无意间穿越至唐朝,化作前朝太子的孙子杨德祖,对抗五姓七望门阀世俗,纵横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