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5700000015

第15章 坛经十段品(6)

这段经文通过交代出场秩序,表明第一个出场的法海是六祖的大弟子。《坛经》中的这个法海与《白蛇传》中的那个法海不一样,那个法海是个多事的凶僧,这个法海是个乖角。他用老师的观点向老师请教,哄得六祖十分受用,不但细讲佛法,还赐了一首偈子给法海,略似当初五祖所为。这个法海不是一般的乖,马上回了一首偈子给师父,相当机警孝顺。这段经文怎么解?这是在斗法,也是在传法。不斗不传,谁的本事大谁就是师父。要说六祖惠能,是个直心肠的愚拙之人,谈不上“智慧”(意谓不是常人所云智慧),最擅长的是勇猛精进,却又性情柔和知道礼节,真是佛前狮子,正好教化弘法。五祖独具慧眼,识得明珠。五祖识六祖,六祖识法海。法海虽然过分乖巧,让人生厌,但他既然尊敬六祖如父母,六祖当然视他为子女、悉心传授了。这就叫“传给聪明的不如传给老实的,传给能干的不如传给孝顺的”。这是佛法的传家之法。谁是佛门乖儿子,谁就是将来的佛爷。话粗理不粗,六祖调教法海诸人服服帖帖,你就知道他的手段了。顺便说一句,照传统说法,《坛经》是法海编的,他是六祖话语的记录人,是六祖的秘书、助理。他既然有这份苦劳,是当得起六祖传法的。但我劝众人莫学法海,不可太乖巧,学佛就要学六祖的愚。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

曰:法达。

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

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

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

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这段经文讲六祖收伏法达的过程。法达拿《法华经》说事,六祖就借《法华经》收拾他,这就叫“以虎狼之食调虎狼之性”,他好什么就用什么来调理他。顺中有逆,正中有反,话中有音,指上无弦。这是言语接引之术,佛经将这比作“空中栽花”。《红楼梦》中有一对兄妹,我说的不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贾宝玉降伏不了林黛玉;我说的是薛蟠与他的妹妹薛宝钗。薛蟠者,霸王也,虎狼也,宝钗是一“娴雅”之淑女,云何降伏其心?《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有个著名的段子讲薛蟠因为“误把豪侠当优伶”,被柳湘莲一阵痛打,扔在苇子坑里会龙王,贾蓉找他回家,薛姨妈心疼儿子被打,“骂一回薛蟠,又骂一回柳湘莲,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难得薛宝钗识大体,笑道:“这才好呢。他又不怕妈,又不听人劝,一天纵似一天,吃过两三个亏,他倒罢了。”薛姨妈没采用女儿的话,溺爱儿子,“只说柳湘莲一时酒后放肆,如今酒醒,后悔不及,惧罪逃走了。薛蟠听见如此说了,气方渐平。”正所谓“慈母多败儿”,薛姨妈纵容薛蟠的必然结果就是日后薛蟠打死人吃官司偿命,薛家败了完事。薛宝钗能识大体,说出直谏的话,因此薛姨妈与薛蟠都怕她让她,敬她爱她,可谓女中丈夫、闺中智者,虽不能挽回败局,自身不失节,大是不易。正是“时人不识薛宝钗,家中误把熙凤比”。宝钗治家颇严,且走正道,不是熙凤靠手段。大凡正人,必引误会。六祖当日被人误会、试探、追杀,没人把他当名师,以为他是个盗宝的野和尚、半路出家的油子。虽有道场,人不服他。法达一开始向六祖行礼假模假样,引来六祖怒斥,这也是该。六祖是怒目金刚,刚性如火,烈性如雷,他不以势压人,只是以佛法劝导人,又可见其柔性、忍性,弘忍的传人果能能忍。经六祖雷霆棒喝,法达泪如雨下,才知这是真佛。六祖在偈子中说:“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直说法达执著于《法华经》并以此自傲,已成“邪”。又说“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白牛车”是佛车,印度人爱坐牛车,以白牛车为礼,佛陀当日常坐白牛车。此处六祖的意思是对法达说无论你怎样,我都会把佛法传给你,请你上“车”。法达见和尚慈悲,“言下大悟”。如果这还不悟,就永远没机会了。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

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

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如上转识为智也。教中云: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虽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但转其名,而不转其体也。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这段经文讲六祖收拾智通,逼他露出真相、俯首称臣的故事。这个智通,他能把《楞枷经》归纳出“三身四智”,可见是会家。假装来问六祖,此心叵测,意在折服甚至羞辱六祖。一旦答不上来,他敢让六祖下不了台。禅风凛冽,禅门冷酷,习禅者当知,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在此门中“混”啊。要么你能服务,要么你有学问,两不沾,来头再大,也会被人撵下台。

这个智通,读《楞枷经》已经读了一千遍。虽不能称楞枷学者,楞枷要义他是清楚的。要说读了一千遍,依然什么也不懂,那是不可能的。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若读一千遍,其义现了又现,傻子也能成大师。这是规律,不信你试一下。因此我说智通是假装不会,他是来考六祖《楞枷经》知识,正如法达考六祖《法华经》知识。他们以为六祖真是文盲,不通经典,殊不知六祖读的是最高明的“无字经”,故能通一切经典。这个六祖厚道,面对“考试”虽也发怒,但并不揭穿,让他们问去。虽他邪着问,我却正着答,徐徐道来,问答自如也。六祖这是在为大众演示接引众生的禅法:禅虽奇妙,不藏机巧。所谓机锋,重剑无锋。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

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己,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

师曰:汝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星云日记22:打开心门

    星云日记22:打开心门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二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平等的慈悲”、”打开心门”、“苦的根源”、“一花一世界”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都试图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作品中获得智慧,继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鉴于此,通过对民国时期有关弘一法师的资料的查找甄别,本套从书收集了所有现存的弘一法师的全部文字,《弘一法师全集》由此而诞生。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首席值任官:太子溺宠

    首席值任官:太子溺宠

    她是冰域神女,至高无上。他是天璃太子,冰冷绝情。可当她真正为后母以天下时,某男居然括不知耻的早不仪朝,将奏折丢在一边愣死不批。当凛风终于看不下去,跪求纪泯晴劝他别如此不顾江山。很好,她去劝了,但如果他听了就不会出现这么一副诡异的画面:纪珉晴一身皇后的平常装束坐在案桌旁批阅那些被洛文轩扔在一边的可怜奏折,而那厮居然毫无良心的坐在她边上时不时给予指点。“呃……左相大人请皇上主权,让皇后退居后宫……”“不管,扔了就好。”“可是下面这一摞几乎都是这样的。。”“……来人,让左相在家中修养3年,并传朕的话,若是朕再看到如此无聊的奏请,那就不是修养了。”纪泯晴:“…………”
  • 海底月不可捞

    海底月不可捞

    时光摇摇晃晃,匆匆数年,即是费尽心力,玩尽阴谋,倾尽所有,那个看一眼便嵌入心底的人,终究只是不可捞的海底月,不可及的心上人……
  • 为你我学会了一切

    为你我学会了一切

    为了你,我可以身披铠甲,驾驭道袍服饰,每天健身,凡是你不爱吃的食物都有给我……你会爱我吗?
  • 永恒之仙

    永恒之仙

    少年唐辉从大山深处走出,面对这浩瀚红尘,万数天骄。他有他要做的事,但是做事的路上却敌人众多,为达目的,他只好拿起屠刀。将拦路者杀尽!
  • 爱你在执笔的青春里

    爱你在执笔的青春里

    林一笔在第一眼见到陈执的时候就转不动她那双冒着星星眼的大眼睛了,一天,“哥,今天小卖部里面所有吃的随便拿,我请!当然,但不能超过十块的,嘿嘿。”“哥,你有没有要换洗的衣服呀,我可以帮忙哦,”诸如此类种种…最近这一系列动作搞下来,林一墨才知道从来只有欺负他份的人原来是为了他哥们陈执呀…一墨心暗爽,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治她的人了
  • 云山苍茫

    云山苍茫

    传统武侠,重在情节。无玄幻,不穿越。认真讲故事,严肃学武功。每更一梗,每梗一更。框架已经都完备了,与历史有交叉,主要是晚唐时期的际会风云,也会把历史上一些人物写入,但是还是以武侠剧情为主。
  • 我老婆是大明星

    我老婆是大明星

    领导想把当大明星的女儿嫁给我……可是我不想吃软饭怎么办?(日常风,轻喜剧,无戾气,不重口,欢迎试读……)交流群:1014601906
  • 我的契约夫君

    我的契约夫君

    22岁的安风,一天加班后回到家中时,看到一位身着黑色长袍的男子……
  • 圣灵大陆I龙王绝世

    圣灵大陆I龙王绝世

    少年叶天某天从大荒村的禁地中,发现了一颗银色花纹的蛋……三年后,他因觉醒了奇怪的武魂,并在一个无名的墓碑前,挖出了一块骨笛,恰巧此时遇到了一位白衣青年……龙王之争,浩天崛起,黑暗末世,谁主浮沉?
  • 我在荒野刷钱

    我在荒野刷钱

    如果这个世界是个真实荒野大冒险游戏,你的生活其实是一个沉浸式全景VR角色扮演游戏,你现在二十多级,你有一个综合性的主线任务——出人头地!任务简介:成为别人眼中的你!任务奖励:金钱+N,人气若干、身体素质UP,个人魅力+N,社会地位UP,家庭关系+N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你的任务地点遍布全球,在荒岛、沙漠、极地、海沟、丛林、高山上冒险,身处荒野,只要呼吸都是金钱。还会有一些触发型任务,譬如“建造一座安全的庇护所,奖励一千到一万元不等”。这些支线任务会给你一些看得见的回报,通过提高自身属性,以便更好的完成任务。许多隐藏在山水之间的秘境副本任务非常困难,需要动用一些资源,才能更好的通关副本。比如解密、探险、打怪,策略,与其他NPC之间的互动等等。你得不停的提升自己的属性、更新自己的装备,以便在下一个秘境里可以尽快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