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52100000009

第9章 觅海上战马千辛万苦(1)

渡海作战,船,是海上的战马,渡海的工具,是部队跨海东征,决战舟山群岛的关键。

蒋介石不是省油的灯,在国民党大军溃败撤退之时,早早就预见到解放军必攻舟山,所以也就早早命令国民党军队掳走大陆沿海一切可以掳走的船只。剩下的,除了破旧损坏的船只以外,渔民们东躲西藏能够保留下来的少数渔船,都是渔民借以谋生的命根子,而且多数都是近海捕鱼的小船。

渡海必须要船。每逢开会,指战员必谈船。谈船就必谈军舰。有人说:“有几条军舰就好了”。也有人说:“不要求多,有个十条八条也行。”还有人说:“能有三五条小舰也好。”事实上,华东海军刚刚建立,拥有的舰艇,除了部分是国民党海军舰队起义时带过来的军舰,其他都是国民党海军撤退时无法开走的“残疾”舰艇。不用说拉出去打仗,有的连开都开不起来。有几艘能动的,根据军委和华东野战军的部署,配置在北线,配合北线部队作战。

其实,这种配置也有不得已之处。当时,我们的空军数量少,海上制空能力基本是零。海军舰艇海上航行,离开了岸炮的火力控制范围,很容易遭到敌机、敌舰的攻击。1949年2月,国民党海军中最大的一艘军舰“重庆号”重型巡洋舰,在上海吴淞口宣布起义,蒋介石闻讯暴跳如雷,大骂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后来,桂永清求助空军司令周至柔,派出飞机,趁“重庆号”驶往解放区途中,没有空中掩护,在辽东湾的葫芦岛附近,将“重庆号”炸沉。因此,华东海军数量有限的一些舰艇,在解放舟山的战斗开打之前,只能隐蔽在长江湖口一带,该出手时,才能倾巢而出。

南线的22军,海军是指望不上了,唯一能够依赖的渡海作战工具,只能是船。为了船,华东野战军组织苏南,苏北,安徽,山东各地党政机关,发动沿海,沿江群众,征调船只、船工,支援东海前线的战事。担任主攻任务的22军,也在千方百计地找船。镇海城边,甬江对岸有一个震大汽车公司,附近的江边横七竖八躺着12只又破又旧的海船。其中最大的一只,居然一头扎在一幢厂房里,船上落满了破砖碎瓦。其他的船,每只船里头都积着一尺多深的污泥,有的还长满了杂草。这些船,长期被废弃,也没有人管它,船上的有些零件也早已被人拆走。有的船只是一个外壳,还有破洞。

“个鬼东西,能修吗?”因为有12只船,有的还是大船,军长孙继先得到消息后,亲自和副军长张秀龙在修船队的陪同下,赶到甬江边来看看船的状况,看看能不能修复使用。说话喜欢带个“鬼”字,是孙继先这位老红军的特点。

“大军,这些都是没人要的船,能修好老早被人拖走了,还轮得着你?”站在一旁的老乡不知道眼前这位是军长,插嘴说。

“修这破的船,比打新船还难,犯不着格!”“这些船搁这里木佬佬晨光来,老板都勿要,修修没弄头个!”“三年也修勿好!”一旁的老乡七嘴八舌。

孙继先先问和他一起来看船的副军长张秀龙:“秀龙,你看怎么样?”

张秀龙从小学过铁匠的手艺,红军长征时是贺龙的警卫班长,弄枪玩炮久了,兵器、机器上有什么修修补补的,多少能看出点门道来。他一条一条船攀上去看了一番,点了点头。

孙继先问陪他一起来的修船队战士:“你们说呢?”

“能修!”战士们的回答与老乡的议论截然相反。

“能修?”孙继先再问。

“能!”战士斩钉截铁般回答。

“真能修好?”

“保证修好!”“怎么修?”

“拼命修!”“要多少时间?”

“半个月。”“鬼娃子,真的?”孙继先常常把他眼中的小战士称作“娃子”。

“报告首长,真的!”“不吹牛?”

“不敢吹!”“军中无戏言!吹牛也是要……打板子的。”“我们立军令状!”“好个鬼娃子们,修好了给你们记功,我先给你们敬个礼!”孙继先高兴极了,“啪”的一声,给修船的战士们敬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举手礼。

就22军而言,为了保证渡海作战的胜利,必须要有足够的船。然而从筹集到的船只状况看,损坏、需要修理的为数不少。因此,各部队都成立了修船小组,挑选一些有特长的战士,负责修船任务。

其实,发现这12只船的战士,已经琢磨了好几天了。他们知道这些船不好修,但是又不愿放弃。因为这12只船,都是海船,足足可以运载两个连的兵力渡海。如此大的诱惑力,使他们坚定了信心——船,一定要修好!

孙继先军长一离开,修船队的12名干部、战士,带着十几个民工,开始“拼命”了。

首先是要挖掉淤积在船舱里的烂泥,清除船上的破砖碎瓦。

汤性德第一个钻进船舱,淤泥中一股臭气扑鼻而来,接着一阵眩晕,差一点摔倒。他紧紧地靠在船梆上,呕吐了。上面的战士看到他脸色都变了,叫他赶快上来。他不上来,也不说话,拿起铁锹就干。这时候,说实在的,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他心里头明白,他不能够回头,必须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修船的第一步,第一步迈不过去,就没有第二步,决不能退缩。

船上面的史建新和王要成两个人,接着也跟着跳下船舱,尽管舱内气息难闻,似乎要让人窒息,然而,谁也不在乎。紧张地清淤,冲洗,战士们日夜连轴转,常常是脱光上衣,光着膀子干,有时候连饭也来不及吃。“早饭吃到12点,晚饭吃到点上灯”是常有的事。超强的劳动,恶劣的环境,战士们病了,发烧到39度,都说自己没有病。没有一个肯离开岗位。师长,团长,一切关心他们的首长,看了实在心痛,百般劝阻,都无法动摇战士们的决心。卫生队的军医赶来,给他们吃药、打针。生病的战士吃好药接着干,打完针也不休息。

白天干还不够,太阳下山了,还要挑灯夜战。他们要履行诺言,他们在拼命!船冲刷干净了,修船需要的原材料,特别是被拆走的那些部件,原配原装的很难找到。

战士们就带着有经验的修船民工,满街去采“宝”,去收集敌人丢下的各种旧器材,能修的修,能改的改,打打磨磨,拼拼凑凑。战士们有一股拼劲,有无穷智慧,有一双巧手,别人以为做不到的事,他们一定要做到。

奇迹!只用了九天时间,12只破破烂烂的船,崭新地排列在江边,接受孙继先军长和师团首长的检阅。“同志们,你们是好样的!”孙继先拉着他眼中的这些“鬼娃子”兵,十分激动地说。军政委丁秋生也来了,望着这一排崭新的船,他说:“你们的行动是一种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是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蒋介石说我们飞不过去,打不下舟山,我们一定要让他看看,我们22军是怎么把舟山打下来的!”周围的百姓也感叹奇怪,伸着大拇指说:“大军是这个!”天天泡在海上,驾驶着小木船与风浪搏斗的刘林森,看着这一排崭新的大船,带着二唤子边看边说:“伙计,咱们也得有这样的船才行!”刘林森的愿望,也是全体参战部队的愿望。

船,来了。苏南、苏北、安徽、山东各地征调的船,陆陆续续来了,来到了东海前线。不过,他们来得实在不容易。

船,本来应该从海上来的,它们却是从陆路来的。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没有制海权,制空权,应征的大批船只从海上航行到宁波,沿途势必会受到国民党海军军舰和空军飞机的侵袭。为了避免损失,保护支前船工的安全,这些被征用的各种船只,都是先用火车运到前线某地,然后翻堤坝入江,再由江入海。

这叫做“陆地飞舟”。

胶东的船老大陈三,随着他的船,上了火车,经胶济、津浦、宁沪、沪杭四条铁路,行程1000多公里,到达杭州湾北岸,翻坝入江。也是天有不测风云,船队入江当晚,时逢农历十八,汹涌的钱塘江大潮不期而至。胶东的船,不熟悉钱塘江的潮汐,毫无思想准备。

钱塘江的潮水,未来时,江面如镜,风平浪静;骤来时,其声轰鸣,犹如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般奔腾而至。船工们还来不及反应,船已被高高卷起,当即被打翻了两只。好在船工都是有经验的水手,人员安然无恙。只是为了修复被打翻的船只,延误了两天的入海行程。

船修好后,同一天进入玉盘洋海面的船队中,还有22军文工团征集的几十艘船。早晨,天气并不好,阴沉沉的乌云,风不平,浪不静。船只驶出钱塘江口,进入一望无际的大海,狂风巨浪扑面而来,船颠簸得厉害起来。这样的天气,对行船不利,对安全却是很有利。因为船出钱塘江口,是沿着海岸线航行的,而海岸沿线,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火的射程范围内,国民党的军舰不敢接近,行船不用担心敌舰袭击。如果天气晴朗,敌机空袭的概率就比较大,行船就要小心了。

不久,天放晴了,国民党的飞机果然来了。

两架国民党的飞机,飞临船队上空,盘旋了几圈,然后向22军文工团的一艘小火轮俯冲扫射,然后飞离,小火轮和船队都没有损伤。

想不到的是,船队快到宁波镇海时,又来了两架国民党的飞机,又咬住了22军文工团的那只小火轮,反复低空扫射。

小火轮被击中了,被打穿了许多洞。

这艘200吨位的小火轮,原属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杭州解放后,由浙江军区接收。22军为了征集到足够的船只,把能派出去的非战斗人员都派出去了,最后,他们想到还有一个文工团的文艺兵们。于是,刚从第七兵团教导团政治处主任刚位上调到22军任宣传部长的杨九如,受命带领22军文工团及下属三个师的文工队人员和教导队,到杭州一带征集船只。杨九如和22军文工团团长傅泉一行,到达杭州后,浙江军区作战处、军务处接待了他们。这两个处的负责人,原来都是老八师24团和杨九如在七兵团教导团的老战友,老战友见面,谈起东海前线解放舟山群岛的战事,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因此,这艘小火轮浙江军区就无条件地支援给了22军。

经过努力,杨九如和文工团、队员们,一共征集到了近百条大大小小的船只,只是有许多是平底船,不适宜海上航行。最后通过检验,留下了40多只大中型的帆船和几只可以分别牵挂在大船上的小舢板,集中在钱塘江大桥附近。

由于国民党空军的飞机经常骚扰,征集到的船队如何安全到达东海前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老傅,你有什么主意?”杨九如问傅泉。

傅泉虽然是从延安来的老兵,但毕竟是个搞音乐的人,对战场上的事,能说的并不多,他想了一想,说:“听你部长的!”“同志们有什么想法?”杨九如再问大家。这大概是部队中搞宣传工作的人的一个特点,他们不像军事指挥员,习惯于发号施令。

文工团员们大家面面相觑。这些文艺兵,有的是刚刚从宁波招来、在观宗寺22军青训班、文训班培训了没有几天的学生兵,有的老兵虽然也久经沙场,只是他们擅长于以文艺宣传鼓舞部队斗志,并不擅长战场上的运筹帷幄。

庄大因说话了。他是文工团的美术股长,才20岁,已经是有五年军龄、打过日本鬼子的老八路了。他办事情就像画画一样,构思得面面俱到,他说:“风浪,晕船,敌机是我们的三个敌人。要有思想准备。”

吴植民也开口了。他是四川人,济南战役中解放的兵,有点敢说敢为,他说:“俺不怕!”支前民工水手与战士水手共同研究航行(守智摄)有个“小老兵”叫张瑞五,因为只有17岁,入伍时间却比众多的学生兵要早,所以叫他“小老兵”。他也说:“俺也不怕!”

最后,杨九如将40多只船编成4个队,为了尽量减少和防止国民党飞机的空袭,决定早晚行船,中午前后隐蔽休息。并规定夜航时,主船挂红灯,中队长的船挂绿灯,要紧随而行,不要掉队。

临行前,浙江军区特拨了15万斤面粉给22军,以示慰劳。这样,每只船上都装满了面粉。

船队起航后,第一夜在海宁附近,遇上了滚滚而来的钱江潮,好在船老大有经验,早早地将船驶入江心的一个小岛山后,避开了一劫。

船进入玉盘洋面,国民党的飞机就来了。他们对其他木船不大在意,对小火轮即十分关注。

小火轮被敌机击中了,海水涌进船舱,面粉也被海水浸湿了。杨九如和战友们,顾不得敌机还在扫射,冲进舱内,用身体堵住涌泉般的枪眼,任凭敌机扫射的子弹横飞,火星四溅。敌机飞走了,小火轮保持着航向。天有不测风云。是夜,天气越来越阴沉,接着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海上骤起风暴,潮水借着风势,凶猛扑向船队。狂风巨浪中,有的船被巨浪打翻,有的船被浪潮冲走,有的船被礁石撞碎,船队完全失去控制。狂风暴雨,巨浪滔天,海面上突然响起连续的枪声。这不是敌人的枪声,是文工团员们约定的求救的枪声。与文工团的船队在一起航行的陈三的船,吨位大一些,加之他几十年来的航海经验,在狂风巨浪中尚能航行。他目睹同行的这些船只的困境,顾不得自身的危险,奋力救援。“抓住!”陈三叫水手们抛下缆绳,让落水的人抓住,拖上船来。“把救生圈丢下去!”陈三不断喊着,指挥着船上的水手,拼命救人。他没有共产主义者的理想,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渔民,遇到风暴,救助落难兄弟,只是他以为应该做的事。海面上漂着落水挣扎人影,陈三颠簸的船上,已经救起一个……两个……三个……他救起了三个落水的船工。“庄—大—因!”“张—瑞—五!”“吴—植—民!”海面上传来呼喊的声音。文工团的船队被冲散了,有的被巨浪打翻,有的被狂涛卷走。有人落水了!有人失踪了!大风来临了之前,庄大因看到两三天的航行,许多同志晕船,呕吐,十分艰辛,正兴致勃勃地在擀面条,他要犒劳一下小同志们。突然一阵狂风巨浪,毫无先兆,木船剧烈摇晃的几下,庄大因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甲板上的船工和几名战士已经被甩出船去。庄大因一看情况不妙,冲出船舱想去救人,不料一巨浪打来,他一个踉跄,也被卷入海中,手中还拿着擀面杖。

虽然是黑夜,庄大因还能看到几个落水战友和船工在海里挣扎的影子,他奋力抱住海面上漂浮的一块木板,游过去救人,抓住了最近的一名战士,一看,是“小老兵”。他把抱着的木板推给“小老兵”,没说一句话,自己又去抓不远处的另一块木板。然而,天不助人。近在咫尺的木板,被风浪越打越远。庄大因的水性本来就不怎么样,离开了木板的帮助,一个巨浪盖过他的头顶,他,再也没有浮出海面。

“小老兵”接过庄大因推给他的木板,看到吴植民在身边,要把木板给他。这时传来一声声“救命!”“救命啊!”的呼救声,是一个落水的船工,在不远处喊叫。“小老兵”,吴植民,两个战士,一种心愿,他们没有商量,也没有犹豫,危急关头,一起将这块象征着生的希望、象征着生命的木板,推给了这位船工。滔天巨浪随着狂风暴雨的减弱,渐渐平缓,天放亮了。海上漂着一只船,无桅无蓬,孤零零地漂在海上,任凭海浪摆布。船上空空的,船边漂散零星的浮物,海浪里随风漂来一个小木盒,木盒里是庄大因心爱的宝贝,一套版画的雕刻工具。一场狂风暴雨,大海吞噬了五位战士和船工的生命。

还有一只船,被海潮冲到外海。“突突突突!”一阵马达声惊醒了被狂风巨浪折腾了一个晚上、昏昏欲睡的战士和船工。定睛一看,不远处一艘国民党的小舰艇向他们驶来。怎么办?这条船上,多数都是宁波刚入伍的文艺兵,没有打仗的经验,不免有些慌乱。可是,宁死不能当俘虏的气节,大家还是有的。

同类推荐
  • 啄啄,春天里

    啄啄,春天里

    随着时光的脚步,我们走出了家乡小镇,经历了大城市的繁华,也体会到了人情的冷暖;有了青涩的爱情,也有了温馨的家庭。那些记录时光的小诗小文,有的被藏匿得不知所踪,还有的遗失在了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迁徙的途中。翻看从前的诗稿,居然发现它们野蛮地生长到了一定的数量。于是,我开始一点点把这些随手写下的诗歌整理出来,最后成为《啄啄,春天里》这本小书中的四辑,它们是:《啄啄》、《春天里》、《往事要睡了》和《碎时光》。
  • 刘志杰剧作选

    刘志杰剧作选

    该书稿为作者的戏曲剧本集。包括《马大怪传奇》《山幺村长》《枇杷村里镇长哥》《非常主任》四个剧本及其相关评论。其中《马大怪传奇》于1989年获第二届中国戏剧节《西北荟萃》综合金奖,1990年获第五届中国优秀剧本(后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奖。
  •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唐宋时期的八位文学家。他们提倡古文运动,借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使散文洗去绮靡晦涩的文风,走上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韩愈是其领袖,其余七人也都各有建树,共同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本书以八位文学家的生年为序,精选韩愈散文27篇、柳宗元散文20篇、欧阳修散文18篇、苏洵散文12篇、曾巩散文6篇、王安石散文7篇、苏轼散文25篇、苏辙散文5篇,共计120篇佳作,经过精心编辑加工制作而成。
  •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占领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政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为什么靖国神社会被保留下来?为什么日本政府屡屡修改《和平宪法》而不得却又锲而不舍?资深旅日作家俞天任将为我们揭开谜底……
  • 大家小书: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

    大家小书: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

    本书是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的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文集,详细解读了从陶渊明开创田园诗起,至宋代苏轼止,共25位田园诗人的55首诗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千生愿

    千生愿

    前世情缘,今生虐恋她因受不了他纳妾,一走了之她走了,他却疯了......
  • 永无尽头:最终幻想

    永无尽头:最终幻想

    永无尽头的大陆,无尽厮杀,无数种族的碰撞,死亡之后的世界,天地之间最大的阴谋,无数面位的融合,“我只是想找到一条回家的路········”死亡后的世界是重生?还是虚幻,一切不过一场幻想。一切如此真实,既然不想死,那就挣扎求存吧。无穷面位死亡后诞生的灵魂被牵引到这个死亡后的世界。绝望,迷茫,哭泣,挣扎,疯狂。一切都永无尽头
  • 开局获得十亿张道符

    开局获得十亿张道符

    这是一个妖魔鬼怪横行的世界。也是一个剑仙出没的神奇世界。玄心宗。中原十大仙门之一。宗内弟子众多,高手如云。苏凌一个小小的低阶弟子,却在无意中获得了十亿张道符……
  • 娇妻的套路爱情

    娇妻的套路爱情

    她,沉迷小说可爱机智小宅女;他,禁欲系霸总高冷指数MAX。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她被迫工作。遇到顶头上司的那个他,闹出了一些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擦出了一段段粉红色的烟花。困难当下,她该如何抉择?
  • 与娃娃亲抗衡

    与娃娃亲抗衡

    “娃娃亲,娃娃亲,怎么又是娃娃亲!?”她哀嚎着,她已经有喜欢的人了,怎么来了一堆娃娃亲,这一切都是什么鬼啊!真的就连小说里也没这么多娃娃亲啊!她真是醉了
  • 请连名带姓的叫我

    请连名带姓的叫我

    兜兜转转,寻寻觅觅希望,我们都还是我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锦衣行(一两江湖系列)

    锦衣行(一两江湖系列)

    杭州城八卦消息综合报道:大晏首富管家颜生锦图谋花家财产,不顾辈分要娶花家二小姐!呃耶?怎么颜生锦帮二小姐定亲了?啊啊!花家二小姐誓死要嫁管家颜生锦!呃耶?颜生锦自己又娶老婆了?到底在搞什么?这么好的八卦浪潮,竟然在高达千尺时被活活打压了下来。然而就在全民快要失去兴趣的时候,杭州城最大一起八卦绯闻再次火热出炉——一个有了妻子,一个有了未婚夫,仍然、居然、竟然、终于还是要在一起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