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3700000026

第26章 隋唐五代时期(4)

现存1400多首杜诗中,与李白有关的有20来首,其中直接寄赠、思念李白的,就有10首。而现存1000多首李诗中,写杜甫的诗只有上面两首。因此有人认为:“李白对杜甫很淡漠”。“杜甫和李白的友情是一种不平等的友情”,“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笔者以为这是不了解李杜。李杜除了年龄诗名的差别,性格气质迥乎不同。杜甫奉儒,李白信道;杜甫是儒家徒孙,悲天悯人,忧国忧民,身经安史之乱,饱受离别流离贫病之苦,其诗浸透人生的苦难和悲凉;李白是道家徒弟,超脱豁达,嗜酒学剑,问道求仙,尚侠浪游,浪漫一生,其诗天马行空,纵横无涯。总的看来,杜甫近人,李白近仙,他诗歌中的友情、亲情自然就不会像杜甫那样热烈而执著。

杜甫写诗字字珠玑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一生坚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态度,创作的诗篇可谓字字珠玑,一字都不易改动。相传,北宋大诗人苏试曾与黄庭坚、秦观、佛印三位文友结伴游山,见古寺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春雨》一诗,因年代久远,其中“林花著雨胭脂口”一句的尾字已无法辨认。苏试便提议各人试补一字,并率先补一“润”字;接着,黄庭坚填“老”字,秦观填“嫩”字,佛印填“落”字。回家后查《杜工部集》,才知杜甫用了一个“湿”字。四人比较品味了一番,异口同声地赞叹“湿”字用得妙!这里,诗人着一“湿”字,看似信手拈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实则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艺术空间,读者可以根据各自的心境感受领悟诗意。快活者读了,则可将“湿”理解为“润”“嫩”,领略到林花经春雨浴泽而格外艳丽柔美的喜人景象;忧伤者读了,则可将“湿”理解成“老”、“落”,体验到林花遭风雨而憔悴落魄的凄楚景象。可见,“湿”字具有极大的艺术张力,给读者以审美的自由。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中则记载着这样一段趣话:有个叫陈从易的书生,偶然得到一本文字脱误颇多的杜甫诗集,其中《送蔡希鲁都尉》中“身轻一鸟口,枪急万人呼”一联的上联就缺了末字。陈从易便邀集几位好友补字。结果,有的补“疾”,有的补“起”,有的补“落”,有的补“下”,争论了好久,还是定不下来。事后总算得到一个完整的本子,才知原诗用了一个“过”字。陈从易读罢叹服不已,连连说道,虽只一字,但“诸君亦难到也”。杜甫用一“过”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突出了赞美蔡都尉武艺这一主旨。“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上句描写他善于纵跳,下旬表现他长于使枪。“一鸟过”是说他跳跃如飞,身体轻便敏捷,整个过程宛如鸟儿飞过,这就把蔡都尉跳得既高又快且轻的形象,十分传神地描绘出来,给人以非常深刻的艺术感受。

杨玉环色迷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

杨贵妃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时,被纳为玄宗第18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此“父夺子妻”之举,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糗事。

唐玄宗早年时期勤于政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但在中年之后,他得到了美人杨玉环,“从此君王不早朝”,只顾和杨玉环享乐,结果唐朝在天宝年间开始由盛转衰。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入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靠一身姿色赢得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即杨国忠),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又工于心计,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还娶了两位公主和两位郡主,玄宗也曾亲为杨氏御撰和书家庙碑。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可是杨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来。唐玄宗天宝九年(750),贵妃偷了玄宗兄弟宁王李宪的紫玉笛独吹自娱。事发后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就是咏此事的。杨贵妃由此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时人因杨玉环受宠而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

唐代的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证: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竞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玉环听小人之言疏远李白

唐玄宗自从得到杨玉环后,便开始只顾享乐,再也不想过问国事。

有一年,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与宠爱的杨玉环一起趁着月夜赏花,顺便召翰林学士李白作了《清平调》三首。皇上和贵妃十分赞赏,从此尤其厚待李白。

唐玄宗有一位名叫高力士的人也很得宠,这人是一位“长舌妇”式的人,专营投机取巧,诽谤好人,李白看不惯他,有一次在宫宴上醉酒,便让他给自己穿了次鞋,高力士一直记恨在心里,便寻找机会说李白的坏话。一天,贵妃正在吟诵“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挂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想到李白把自己比作汉朝美女赵飞燕,不由得意非常。高力士见状,觉得这是个诽谤李白的机会,便在旁说道:“我还以为娘娘深恨李白,谁知娘娘还如此喜爱他的诗。”

杨贵妃很惊异地问:“难道李白说了什么令我不堪的话吗?”

高力士说:“李白以飞燕来比娘娘,是有所指啊。”杨贵妃猛想起赵飞燕后来恃宠被杀,李白把自己比作赵飞燕,岂不是指自己会落得与赵飞燕一般,盛极而衰,死于非命的下场吗?因而十分恼恨李白,便开始阻止玄宗对李白的提升。

而李白之所以赋此诗,其实也应该是有意在警告杨玉环,不能只顾享乐,而最终落得赵飞燕一样的下场,但结果还是被李白言中了,安史之乱暴发后,杨玉环在马嵬坡被缢死。

李白性格放荡不羁,虽有诗才为玄宗所喜,但个性却不为人所爱,故玄宗也渐渐地疏远了李白。

杨国忠胡作非为终被杀

唐朝玄宗时曾任宰相的杨国忠是个不学无术之辈,根本不懂得治国之道,他的同族妹妹杨玉环在玄宗面前得宠后,杨国忠由人举荐也跟着发迹,他掌握朝政大权后,全凭自己的意志和个人兴趣来处理朝政大事。唐代时吏部对官员的选用有一套制度化的程序,必须经过三次注册公开点名才能决定是否任用。这个过程所用时间,一般需要半年。杨国忠掌权后,既是当朝宰相,又兼吏部尚书,哪管什么制度程序,更不讲考察,每次选任官员他都预先拟定名单,然后再召集有关官员走走过场,朝廷选任官员完全由他定夺。其他官员屈于杨国忠的淫威,即使有议也不敢言声,杨国忠反而自我吹嘘办事神速,爪牙们随声附和,说什么宰相处理问题干净利落,讲求实效。这种选任官员的做法,导致走后门之风盛行。那些求官之徒,纷纷给杨国忠送厚礼,贿赂公行,杨国忠大发横财。

杨国忠把提拔官员和撤职官员当成儿戏,甚至以此寻开心。他信口雌黄,不管什么场合心血来潮就封官许愿,或任意撤职。平时他把百官当做自己的仆人一样,随便直呼其名,甚至在公开场合叫其绰号,整个朝廷上下,哪还有什么规矩法度。谁要是不听从他的指挥,马上就把对方治罪;谁要是死心塌地做他的帮凶,立即便能高官厚禄。官吏们谁处理问题不符合他的心意也要遭殃。杨国忠本是无赖流氓出身,他不愿受任何约束,朝政大事大多在自己家里裁决,并且还找借口,说什么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成天坐在衙门里,简直是浪费时间,结果上行下效,许多衙门的办公时间常常没有一个人。

不学无术的小人得志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大都欺上瞒下。他们极力突出自己的功德,又极力掩盖自己的丑恶实情。杨国忠当政期间,关中连年干旱,粮食收获大减,民间大闹饥荒,但他极力掩盖灾情不让玄宗知道,并依然苛剥百姓,所有赋税照收不减。当时京兆尹李岘(xian)说了几句实话,杨国忠马上把发生灾害的责任扣到李岘身上,说什么堂堂京兆尹,在灾害面前毫无应急措施,一下将李岘贬为长沙太守。

第二年,关中又连下大雨,大部分庄稼淹死在田里,灾情相当严重,唐玄宗都感到忧虑。杨国忠叫手下人专门挑选没有烂坏的禾苗给玄宗看,说:“虽然连下大雨,托皇上洪福,并没有酿成灾害。”

扶风太守看到本地区灾情实在严重,便上书报告朝廷,杨国忠勃然大怒,马上指派御史去惩办。自这以后,各地无论发生什么灾情,地方官畏怕杨国忠淫威,统统匿而不报。

还有存心不良的官吏,干脆谎报喜讯,报喜不报忧,或者将忧报喜的恶劣风气一下蔓延开来,结果朝廷只闻喜讯,不问忧事,整个社会一片混乱。

杨国忠执掌朝政后,拥有重兵的地方大吏都想拥兵称雄。其中安禄山这个野心家早已暗中准备阴谋造反,他外表装得十分忠诚,逐渐获得玄宗宠信,杨国忠见安禄山拥有重兵,又受玄宗宠信,生怕有朝一日安禄山会超越自己,于是安、杨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开始了。正好从外地传来安禄山有叛逆活动的说法,杨国忠据此上奏玄宗,可是玄宗不相信。

惯于玩弄朝权,并且视政事为儿戏的杨国忠,见玄宗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心里十分烦恼焦急。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与高明,竟然不顾国家安危,也不考虑严重后果,在没有重大军事部署的情况下,擅自采取轻率行动,示意府县派兵包围安禄山在长安的官邸。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4)十月,安禄山以诛讨杨国忠为名,公开举起叛乱的旗帜。他率领15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进攻唐朝。消息传到长安,玄宗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杨国忠扬扬得意,一副先知先觉的神态。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最后总算平定。八年之中,天下生灵涂炭,大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杨国忠这个小人负有重大责任。他在军士叛乱中被杀,与杨玉环都是葬身马嵬(w6i)驿,也是罪有应得。

韦应物感光阴易逝发奋读书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少年得志,15岁就入宫为三卫郎,直到20岁,他都是个神气十足的皇帝侍卫官。

在这五年中,每年十月,唐玄宗和杨贵妃都会从长安城来到华清宫避寒,每当这时候,韦应物跨着骏马奔驰在浩浩荡荡的皇帝仪卫队伍的最前面;当皇帝要朝会万国的时候,他又是羽林郎,威武地站在大殿上;皇帝到各处打猎、祭祀,他也要跟随护卫;皇帝赐三公九卿、内亲外侄在温泉沐浴,少不了他也要跟随;摆盛筵,吃素斋,他也同受颁赐;梨园弟子艺人们演唱歌舞杂技,他也一同观赏。总而言之,当皇帝、贵妃外戚、重臣们在享受快乐的时候,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侍卫也在与他们一起分享着。

唐朝皇帝对这些年少人官宿卫的亲贵子弟的教育和出路还是相当关心的,唐中宗就下过诏书:“三卫番下日,愿入学者,听附国子学、太学及律馆习业。”但是这些花花公子们虽然一个个在太学里挂了名,实际上却是整天忙着狎妓、饮酒、赌博,只嫌时间不够,他们哪还有什么时间来读书呢?韦应物在人宫宿卫,跟着皇帝和亲贵官僚们享乐之外,也同样是这样一个荒唐放纵的太学生。但是,这种任由韦应物骄宠荒唐的岁月只有五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安史之乱”爆发后,韦应物也失职流落了。他虽在乾元年间又重返太学。恢复了学籍,但由于朝廷换上了一班攀龙附凤的新贵,连身为太上皇的玄宗也受制于肃宗的亲信宦官李辅国,因而像韦应物这样的“旧臣”,在太学里自然落到“憔悴被人欺”的地步,此时他开始感叹年华易逝,深悔“读书事已晚”,但他想即使能亡羊补牢也是好的,于是便开始奋发读书了。

由于自己本身具有的才气,加上家庭环境的熏陶,韦应物终于成了著名的诗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但我们也可以想见,韦应物在年轻时若不是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也不会年纪大了却落得“憔悴被人欺”,他应该会有更大的成就的。

郭子仪大开家门不受诽谤

郭子仪是唐玄宗和肃宗时期的大将,因为平定“安史之乱”居功至伟,被唐肃宗晋封为汾阳郡王,唐德宗即位后,他又被尊为尚父。郭子仪身居高官,其府第也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来往的行人很多。但郭府的大门总是大开着,不论是自家人还是过往行人都可以随便出入。

有一次,郭子仪手下将军即将出征,特意前来向郭子仪辞行。由于不需要通禀,这位将军就直接来到郭子仪的房前。这时郭子仪的妻子和女儿正在梳妆打扮准备出门,郭子仪则在一旁伺候,夫人叫道:“拿毛巾来。”郭子仪就拿着毛巾递给夫人;一会儿女儿又说:“父亲,我要洗脸。”郭子仪就连忙端过洗脸水;还没等伺候完女儿洗脸,夫人又叫:“快过来帮我梳梳头!”郭子仪又立刻跑到夫人那里伺候,十足一个仆人的形象。来拜见郭子仪的将军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想自己看到郭大将军伺候妻子、女儿梳妆,这对郭将军来说是多么难堪的一件事啊。因而不敢上前,只在门前不停地来回踱步。过了好大一会儿,待夫人和女儿梳洗完毕准备出门时,郭子仪才发现了这位将军。将军不好意思地说:“郭将军,小人特地来向您辞行。”看到他难以启齿的样子,郭子仪就明白了,一定是他觉得不应该看自己给夫人女儿梳洗,认为这是有辱我大将军的尊严。就哈哈大笑,将他请进屋里,说:“哈,没什么,习惯了,平时我都是这么伺候她们的。”

同类推荐
  • 拿破仑王朝:波拿巴家族300年

    拿破仑王朝:波拿巴家族300年

    十七个,或许远远不止十七个。自耀眼的拿破仑一世起,波拿巴家族就在崛起与流亡中反复。是谁参与书写了拿破仑的史诗,又是谁延续了他的伟大?波拿巴家族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荣耀与哀伤,在三百年的欧洲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中有两个皇帝、三个国王、一个王后、两个反叛的亲王、一个美丽的“艺术女王”和身世坎坷的“雏鹰”。此外,他们中还有倒在战场上的勇士、大诗人们的挚友、弗洛伊德的恩人、美国FBI创始人、“二战”抵抗英雄和旧制度下的议员。他们是法国人,也是意大利人、德国人、美国人。他们不仅仅是贵族,也是让巴尔扎克和大仲马青睐的历史传奇主角。这些非凡的家族成员,把大革命思想和《拿破仑法典》带到了世界各地,让拿破仑精神在现代开枝散叶,绵延不绝。为了让他们从三百年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皮埃尔·布朗达收集了最新的史料和最近的研究成果,打破了许多约定俗成的看法和流传已久的传说。在历史资料的助推下,本书向我们讲述了波拿巴家族不可思议的命运。
  •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实现显著进步的历史阶段。秦汉交通建设对于此后交通史的进程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作者王子今总结了秦汉交通道路建设、津桥、车辆制作、运输动力开发、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海外交通、造船业、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论述。交通与秦汉政体的成立,交通与秦汉经济的运行,交通与秦汉文化的发育,在“秦汉文明的交通史背景”这一主题下有所说明。“秦汉人的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也作为历史文化考察的对象有所讨论。
  • 燕行与清代盛京:以《燕行录》为中心

    燕行与清代盛京:以《燕行录》为中心

    本书以朝鲜使臣赴清朝贡日记——《燕行录》为基本研究史料,参照其他文献,通过朝鲜使臣的见闻,对清代盛京地区的城市面貌、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满族民俗等方面,加以细致研究。从异域视角观察盛京社会,通过“他者”审视“自我”,以达到揽镜自鉴的目的。
  • 科技大帝

    科技大帝

    封展华带着各种科技知识到了1891年,从此一个科技大帝开始崛起了。他是科学家里面唯一当了开国大帝的,也是全世界的开国大帝里面科技成就最高的。在科学界,他都懒得去领诺贝尔奖了,因为他的诺贝尔奖牌都论斤来算。在政治界,他用科技知识武装起来了强大的军队,替他推翻腐朽的满清,打败了各国侵略者,开疆拓土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强国。所以,他是科学家里面的大帝,大帝里面的科学家。所以,他后世被称之为科技大帝。
  • 烽火燃

    烽火燃

    一场意义重大的战役背后不为人知的一段秘辛;一起灭门惨案引出皇室储位争夺黑幕,继而有了一场小人物奋斗史,百死不悔的兄弟情义纠葛住两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旌旗所指十万忠魂剑锋所向,苍生福祸就在一念之间。解析宋初史实延伸合理剧情,且看唐齐如何纵横天下!
热门推荐
  • 听陌生人讲故事

    听陌生人讲故事

    这是一个学生,在一路走来听到的故事,所有的内容和感受,像片段一般一一诉说,愿有人愿意倾听
  • 戎马天下

    戎马天下

    刚毕业的大学生杨智为了救人而牺牲了自己,却想不到穿越附身到了大夏帝国的文官世家杨家嫡子杨智的身上,然而却为了自保,身不由己的一步一步走上了戎马天下的道路。
  • 盲人酒馆

    盲人酒馆

    一间酒馆,一位盲人老板。我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古墓迷踪之消失的古国

    古墓迷踪之消失的古国

    千年诅咒的继续,更多的未解之谜。众生皆苦,万相本无。谁又能参透其中的含义,谁又能看透古国的消失,楼兰、车师……那些埋藏在历史尘埃黄土中的,究竟是什么。
  • 约会大作战里的大蛇

    约会大作战里的大蛇

    大蛇在约战里会有不同的体验,来吧,你们这些弱者
  • 只许白墨染云书

    只许白墨染云书

    京城小霸王VS腹黑小书生剩下的还没想好还没想好还没想好还没想好
  • 谛听传

    谛听传

    地藏尊者金乔觉坐下弟子谛听因一时贪玩被禁锢混沌之境千年的司命上仙之子云之所救,而在此时三界之主紫薇意外病重,西王母派新辈上仙翘楚卿灵和敖炽下界捉拿云之,为了弄清自己的身世谛听告别幽冥跟随云之踏上复仇之旅。
  • 情伤的情伤

    情伤的情伤

    她只想早点离开这个称为家的地狱,想要一个人在一个没有任何人认识她的地方简单的生活下去,哪怕巴掌大的房子也好,哪怕生活很苦很苦也好啊!至少生活是平静的。亲人厌恶她,大年初一妈妈问她“你怎么不早点死?”不带一丝玩笑的意思,心真的好疼!这种话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爱人也失踪你。既然那么厌恶她,讨厌她,那她离开好了,让你们眼不见为净。从没想过电视剧里的情节到自己身上了,哎!始终不是主角,好的剧情怎么可能落到自己身上,无奈...大冬天的就这么被房东阿姨赶出来了。好吧!没钱我住鬼屋算了,没钱买衣服我去捡好了,正好省钱!当两个被伤透了的女人相遇,她们默契的不提对方往事,她们默契的爱着对方。当她发现他爱她不求回报,她明白了他才是她心中完美的那个。“我的骑士娶我好吗,我爱你,你愿意娶我吗?”
  • 千年缘:离仙之恋

    千年缘:离仙之恋

    因为命运的捉弄,他爱上身为敌人的她。因为命运的艰辛,他等待了千年。因为命运的造化,他与她再次相遇。千年前的留下的遗憾,千年后他与她是否可以弥补……
  • 将臣大人你来呀

    将臣大人你来呀

    当小魔王筒娇遇上三界以外的大人慕尚楠,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看他们大闹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