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3700000022

第22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4)

在王羲之7岁那年就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研习书法,12岁就已读过前人的书法论述。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下,可说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有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起来。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赞颂,传说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当时的宰相,与当朝太傅郗鉴是好朋友郗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名叫郗(KI)浚,年方二八,待字闺中。

太傅郗鉴想选女婿,他知道王导门下的几个子弟都是俊才,便想从中选一个,就写了一封信给王导,说自己想在他的儿子和侄儿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

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答应由他挑选。回到家中,他将此事告诉了诸位儿侄们,而这些年轻人早就耳闻郗家小姐德贤貌美,都想自己被选中。

郗家几日后来人选婿,宰相的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自己。只有王羲之好像没事人似的,仍然一副旧打扮,并且还躺在东厢房床上睡觉,他敞开衣服,露出肚皮,一手吃烧饼,一手当笔在衣服上比画着,一幅邋遢而又满不在乎的样子。

当郗家来人看过王导诸儿侄之后,向郗鉴回话说王家儿郎个个不错,只是知道是选婿有些拘谨。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无奉迎之意,只顾用手在衣服上比画着什么。

这郗鉴一听,就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学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不露内涵,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

于是,郗鉴便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王导的其他儿侄都十分羡慕,称他为“东床快婿”,从此“东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称了而流传至今了。

郗鉴选择女婿的方式虽然颇有喜i剧色彩,但他的眼力是不错的,挑选了一个最具有魏晋风度的名士。而王羲之的夫人郗浚竟为他生下了七子一女,且个个都成了东晋社会的名流。王羲之更以书法冠绝古今,称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传其衣钵,功力虽然略逊其父,但也颇得真谛,后世合称“二王”。

杨逸治光州一心为民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杨逸在29岁时就被魏庄帝授任为吏部郎中、平西将军、南秦州(今甘肃东南部及陕西部分地区)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如此年轻就委以重任并身兼数职,可以说是无上的荣耀了。此后,他又被调任平东将军、光州(今山东莱州)刺史。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年轻气盛的杨逸决心在刺史任上大干一番。为治理光州他可谓煞费苦心,不辞劳苦,当时战争频繁,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杨逸集中全力处理事关百姓生计的大事,为办理公务,他日夜操劳,夜不安寝食不甘味,以求安定民心稳定秩序。最难得之处是他能放下刺吏的官架子,时常到百姓中视察抚慰。杨逸深深知道,要想天下太平,必须争取民心,而要想获得民心,必须体察人民疾苦,从点滴做起。因此,每当州中有人被征召从军,他一定要亲自送行,有时风吹日晒有时雪飘雨狂,许多人都坚持不住,他却毫无倦意。杨逸也深知治政、治军要讲究宽猛相济、恩威并施。他关爱百姓,又法令严明,恶徒狂贼都不敢在州中惹是生非,全州境内一时成了太平世界。

杨逸最痛恨那些奸诈的豪强和匪首,于是在州中四处布下耳目,随时监督,稍有动静就立即剪除。他以严格的纪律约束部属,手下的官吏士兵到下面办事,都自带口粮。如有人摆下饭菜招待,即使在密室,也不敢答应,如果询问他们原因,都说杨逸有千里眼明察秋毫,哪个做了错事都不能瞒得过。

杨逸刚上任时,光州因连年灾荒,当时粮食奇缺,饿死了很多人,杨逸见到这种情景心急如焚,决定开仓放粮赈灾,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可管粮的官吏惧怕私用国库存粮会招致大祸,坚决不同意。

杨逸也明白不经上奏批准擅自发粮,如果朝廷怪罪将会有生命危险。可是要按常规向皇上请奏等待批答,文书往来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知又要饿死多少百姓。于是他决心这次宁可受罪也要开仓放粮,就对手下人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开仓放粮由我而定,责任也由我一人担当,即使获罪,我也心甘情愿,死而无憾,与他人没有关系!”随即果断下令开仓,将粟米发给了饱受饥饿煎熬的百姓。然后,杨逸马上写好奏章,向朝廷申说详情。奏章送到朝中,庄帝与群臣谈论起这件事情来,以右仆射元罗为首的大臣认为国库储粮不可轻易动用,杨逸之请,应予驳回。其他大臣则认为情势紧急,应贷粮二万。最后庄帝恩准二万。

杨逸放粮后,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幼病残者仍难活命,他便派人在州门口摆上大锅煮粥施舍给这些人,使之不致饿死。杨逸的这一举动,无异于雪里送炭,解民于倒悬,那些即将饿死而因杨逸及时赈济终于活了下来的百姓竟然数以万计,庄帝闻听事情本末,也以为处置得宜而连连称赞。

后来,杨逸惨遭家祸,不幸被人杀害,死时年仅32岁。全州上下的士吏百姓,听到凶讯后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般悲哀,城镇村落都摆斋设祭,追悼这位年轻有爱心的刺史,人们竟然为他祭奠了一个月。

杨逸一心为百姓着想,为救饥民,不怕承担罪责,自作主张开仓赈济灾民,真是难能可贵。一个冒着生命危险,给百姓以实实在在的好处的人,人们又怎么会不打心底里爱戴呢?

陶渊明不为互斗米折腰

东晋时名士,大诗人陶渊明本名潜,渊明是他的字,但世人多称其为“陶渊明”,其不愿为官,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当时便为天下所知。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到了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人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他关心百姓疾苦,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已过40岁,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81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会栽赃陷害当地官吏。县吏对陶渊明说对于这个人“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陶渊明个性洒脱,爱好交友,他结识的朋友不分贵贱,但人格卑下的人是他所不齿的。陶渊明在躬耕生活中,家境十分困苦。他在《有会而作》诗里写道:“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在这首诗序里写道:“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可见他的生活困顿到何种程度!

陶渊明妻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守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望他,他在家已经饿着肚子躺了很久了。檀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陶渊明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檀道济见陶渊明不想当官,便给了他一些吃的和用的东西,聊会儿天后就走了。在东晋政治混乱,且文帝废少帝自立,人民生活疾苦的社会现实下,檀道济竟说“文明之世”,以乱为治,其人格可知,陶渊明因此对他赠送的东西挥而去之。不食嗟来之食。

正是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格,使陶渊明陷入贫困交加的生活境遇,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伟大的诗人于北魏太武常始光四年(427)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陶渊明原本可以活得舒适,荣华富贵,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于是他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有得必有失,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并流传百世的诗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为后世人所景仰。

陶渊明不为高僧改变原则

当时很有名的慧远法师在庐山建造白莲社。慧远德学极高,为时人所景仰,当建白莲社时,著名诗人谢灵运想参加,并愿出资建造,但为慧远法师所拒。可是慧远却主动邀请陶渊明入社,但陶渊明说:“贵社禁酒,如允饮酒,则入社。”慧远破例许之。陶渊明敬谢,仍不入社,但常与慧远往来。

传说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一住30年,招待客人有个规矩,送客时以虎溪为界,过了虎溪就不送了。虎溪是东林寺门口的一条山溪,因为在东林寺门口栓一头老虎而得名。如果慧远有时不注意送客送过虎溪,老虎就会发出吼声警告他。有一阵慧远与陶渊明,还有一个叫陆修静的道士过从甚密,交谈也很投机,送客时,慧远不知不觉过了虎溪,引得老虎发出很大的吼声。老虎的吼叫提醒三人,三人于是相视而笑,这就是所谓的“虎溪三笑”。

陶渊明对佛教其实是颇不以为然的,尽管慧远为得道高僧,尽管慧远对他始终以诚相待,尽管二人相知为友,但独立坚定的信仰使慧远始终无法说服他相信佛的存在,相信生命可以轮回。陶渊明始终认为人身死神灭,没有什么轮回之说。所以他认为轮回之说是荒诞不经之谈。因此,那句有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有些学人那里便有了另一番解释:南山即庐山,这句诗显示了陶渊明对庐山之上奇谈怪论的不屑一顾。

王弘半路设酒结识陶渊明

东晋时的江州刺史王弘想认识名士陶渊明,因为他早就知道陶渊明的大名,很想结识他,亲自造访。但是陶渊明却认为没有和他结识的必要,于是假装有病不见他。他这样做很有自己一套理由,说起来也是振振有诃,掷地有声:我岂是那种“洁志慕声”的人吗?哪里能以和王公大臣结识为荣耀呢?但是王弘这个人也很有办法,他知道陶渊明喜欢喝酒,就让陶渊明的故人庞通之半路上摆了一桌酒席迎接他。陶渊明这个人有脚病,走路不能走太长,到了这里一看,路边有个亭子,亭子里还有一桌酒席,酒席旁边还是自己的老朋友,又能歇脚,又能喝酒,还能与老朋友叙旧,这不是天下最美的事情吗?欣然共饮。

王弘等陶渊明坐下喝上一盅,便趁机出来与他相见了,于是陶潜与王弘尽情而饮,以前说过的不以王公为荣的话,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两人一气喝到天黑。

陶潜没有鞋穿,王弘让手下的人现场给他做鞋。手下的人要量一下陶渊明脚的尺寸,陶渊明便随意地把脚伸出去让他们量。王弘邀请他一起回州里做客,问他有什么交通工具,陶渊明回答说:“素有脚疾,向乘篮舆,亦足自反。”王弘于是命人将他抬到州府。陶渊明一路上谈笑风生,丝毫没有受宠若惊之意。后来,王弘只要想见他,一定要在山林中等候。如果陶渊明家里没有酒也没有米了,也会时常接济于他。一个贵为达官贵人,一个平若草民寒士,尽管地位悬殊,但陶渊明却始终保持高洁品格,从未以结识高官为荣。

萧统苦读饮“御寒汤”

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兰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皇家,是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母亲为丁贵嫔。但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其“昭明太子”。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16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赢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

萧统心善,为人极富同情心。他12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3000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萧统性爱山水,不好音乐。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萧统不答,咏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有一年,萧统在江阴顾山读书编书时,与桃花庵的一位尼姑儒贞相遇,交往中双双生情,彼此倾心相爱,昭明太子勤奋用功,日夜苦读,又十分节俭,难免遭受身寒腹饥之苦,身子骨日渐消瘦,聪明贤淑的儒贞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遂急中生智,运用佛家医学知识,结合太子平时口味爱好,精心烹制一款别具一格的汤,取名“御寒汤”,捧献太子,太子食后顿觉身暖气爽,格外受用,心中十分感激。于是儒贞嘱仆人天天给太子熬“御寒汤”做夜餐,经常服食,果然效果不凡,太子身体康复如初,学业更有长进了。儒贞所创的“御寒汤”中,芝麻为滋养强壮品,有润肠补肝益肾和血之功;蜂蜜,可补中益气,安五脏,解百毒,是上等营养剂;大蒜,具有抗菌消炎、健胃驱寒之功。三味配伍,烹制为汤,成了一款药膳,流传至今。

同类推荐
  • 宋起云永

    宋起云永

    赵维穿越成南宋小朝廷的太子。看他克服种种困难组内廷,建新军,斗奸臣演义一部心机斗法;看他微服私访,查线索,断奇案,秒杀一干才子;看他南征北伐,驱鞑虏,匡中原,写一本热血军争史。
  • 三国之我有家地精工坊

    三国之我有家地精工坊

    刘大:“子昂,挡不住了,快上。”曹老板:“子昂,来我身边。”孙二谋:“凌子昂,不要过来,啊!”袁术:“传国玉玺在此,饶我狗命。”
  • 且上凌烟

    且上凌烟

    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不同命运的交织……我,庄默,必将在滚滚的历史之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 隋末宅男

    隋末宅男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来吧来吧,就是苟
  • 曹子

    曹子

    在黑暗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
热门推荐
  • 百武江湖

    百武江湖

    剑随身业传千古,刀冯乱世劈乾坤。枪如点墨走纵横,棍扫伏魔荡八方。降妖钢鞭震五岳,戟开双月万人敌。江湖从此无人幸,百代武者入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掌之界

    一掌之界

    掌梏之界,好为龙神?天宫欺道,蒙蔽大法。少年莫凡,于厄境中步步前行,从懵懵到看透,纯真至绝情,十里白骨万丈坑,不着一力绝情道。谁之过?莫言起誓:天地不再,神圣尽陨,寂灭六道,我之仍存!
  • 体育老师不背锅

    体育老师不背锅

    体育老师不背锅;体育老师不背锅;体育老师不背锅;
  • 万年不死境

    万年不死境

    作为老天爷的私生子,叶恒表示修炼跟吃饭喝水有什么区别?叶恒:不是我针对谁,我是说在我面前,所有天才都是渣渣!
  • 顾家有点豪

    顾家有点豪

    顾青好不容易混上华南地区某药业公司的总经理,不想一觉醒来穿越到了异界。这下可好,昨晚刚泡上手那个二十岁,水嫩水嫩的大学生没了!不过……
  • 大白熊的故事

    大白熊的故事

    【双重人格戏曲少女#双重身份理科男】方白术:“闫森!我真的喜欢你,喜欢你喜欢的不得了!”鹤白:“闫先生,我喜欢你…你可以接受我么?不可以的话,我可以再想想办法…”闫森:“???????????????,??????????????????????????????.(环游遍了整个星系,找不到比你更亮的星星)”那天,她站在悬崖上,身穿红色戏服,粉黛未失,无欲无妄,一跃而下,短了他的梦……后悔么?闫森:“没有你!我怎么办!你考虑考虑我!没关系!我可以等你!多少年都没关系!我怎么办!”
  • 玩命网恋

    玩命网恋

    王者思维,青铜操作的莫双月,去了《黑洞》。并且无法退出,这个游戏,得拼了命的玩。游戏中,莫双月决定趁着游戏,搞个“网恋”。于是乎莫双月的胆子一点点大了起来。拼了命的玩游戏,也是拼了命的谈恋爱。可是这游戏待久了,会失忆。忘记,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 所惧何处

    所惧何处

    如梭的爱情穿行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径线里,密密麻麻地织就了诡谲的图谱。一生的积累全在那儿,却总也寻不到灵魂的立足点。爱情在危险中绽放,她所爱的男人偷走了她的心,谁又窃取了男人的命运?《所惧何处》有关时代、战争、亲情、权势,有关浮躁、金钱、梦想、爱情……悲喜交替,没有终点。小说讲述了发展于洪界凡、洪界平姐妹和高顿、崔总之间长达几十年、跨过世纪之交的复杂恋情。通过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活,描述了时代变迁的史实,以及造成他们坎坷命运的时代原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