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53500000006

第6章 评剧的鼎盛时期(2)

小白玉霜听了洪深导演的话,心情十分振奋,从此抛开了一切多余的思想顾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演出现代戏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演出了多出革命现代戏,对评剧艺术改革和现代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17出之多。评剧白派由白玉霜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发扬光大的却是小白玉霜,她把白派艺术推向新高峰。因而后来的白派特指小白玉霜的“新白派”。小白玉霜的艺术造诣在新中国成立后日趋成熟,洋溢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1953年,小白玉霜加入国营剧团,在艺术品位上更加努力追求,不断创新。在演出剧目上,她一直坚持古装戏和现代戏并举。她在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古代妇女角色,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珍、《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性格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电影《秦香莲》的拍摄过程中,她尊重导演对剧中人物造型的需要,毫不犹豫地剃掉自己的双眉,卸装后蒙着头纱回家。此事在戏剧界被传为佳话。

据张君秋的儿子张学津回忆说,当年京剧大师马连良、裘盛戎、谭富英、张君秋也排演了《秦香莲》这出戏,当时演得很火,也拍了电影。在他们共同观摩了小白玉霜主演的《秦香莲》电影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评剧的进步和发展表达了由衷的赞叹。此举,展现出京剧大师胸怀之博大,这在当年的演艺圈中是非常难得的。

此后,小白玉霜在现代戏《小女婿》中扮演杨香草,这是配合1950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而创作的。该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法律,明确规定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倡妇女婚姻自主,反对父母包办、媒妁之言,废止虐待妇女、干涉寡妇改嫁,以及歧视再嫁妇女所带儿女等一切陋习。

随即,全国的文艺工作者掀起了以婚姻法为主题的曲艺、戏剧编演热潮。除由新凤霞主演的家喻户晓的《刘巧儿》外,还有一出源自东北地区的评剧《小女婿》,该剧由着名评剧艺术家韩少云、小白玉霜领衔主演,曾与《刘巧儿》一样风靡全国。其实《小女婿》剧情很简单,讲的是东北地区农村女青年杨香草,爱上了同村的小伙子田喜,却遭到封建意识浓厚的杨父的极力反对,他贪图彩礼,在媒婆“陈快腿”的撮合下,要把女儿嫁给邻村罗寡妇家只有六岁的儿子长芳。香草与田喜的爱情虽然遇到意外波折,但彼此相爱的意志并没有任何动摇。历经艰难坎坷之后,终于称心如愿,喜结连理。

1953年3月14日,由新中华评剧工作团排演、小白玉霜主演的《小女婿》在三庆戏园首演,同行业中立刻掀起了争演《小女婿》的热潮。新凤霞同一天也在中和戏院演出,随后民众、团结、都新、更生等几个评剧社都先后排演了《小女婿》,但在质量上和影响上都未能超过“中华”。因为“中华”这台戏的演员太齐整了,尤其是喜彩莲饰演的陈快腿,可以说是“绝活儿”,把一个贪财好事的媒婆演得活灵活现。再加上魏荣元饰演的田喜、洪云霞饰演的罗寡妇、纪月亭饰演的杨发、花小仙饰演的田大娘等都尽职尽责,个个出彩。一时间,在前门大街、天桥、珠市口一带,观众们传唱着《小女婿》的精彩唱段,争相观看各自喜爱的版本。

《小女婿》剧情简洁明快、没有大的起伏,容易被广大农村听众所接受。在当时收音机尚被视为“奢侈品”,多数家庭尚无力购置的情况下,遍布城乡的文化馆、文化站在街头安置的扩音器里,经常播出评剧《小女婿》全剧或主要唱段,其社会感召力相当大,已经达到了妇孺皆能即兴哼唱的程度。这使得不少存有旧思想意识的家长深受触动,懂得了儿女婚姻自主的好处。当时的报刊广播更是紧跟形势,报道了众多不再干涉子女婚姻自主的范例。

《小女婿》里最成功、影响最大的“矛盾”一场的“反调”大段唱:“鸟入林鸡上窝黑了天,杨香草守孤灯左右为难,我心里千头万绪方寸已乱……”如泣如诉、低回委婉、催人泪下;把杨母那既心疼女儿,又拗不过脾气倔强老伴的左右为难,表现得惟妙惟肖、恰到好处,观众频频暗自抹泪、为之动容。“妇女主任对我们谈,中国妇女受苦受罪几千年……”小白玉霜再次唱出了字字千金的分量,掷地有声。整个唱段既有时代气息,又有白派唱腔的艺术特色。演出后不久,唱片公司就约小白玉霜录制了《小女婿》的唱片,当时的广播电台、商店等公共场所都在播放着《小女婿》中的经典唱段。

人们把小白玉霜饰演的香草作为自己的偶像,当自己的婚姻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都用香草的精神鼓励自己,我的婚姻我作主。当时不仅在农村,就是城市里也同样存在着包办婚姻的现象,或者说是重男轻女,向男方索要彩礼,将妇女的合法权益置之一旁。每次演出散场后,观众都聚集在剧场不走,等着向小白玉霜咨询一些婚姻问题,期待着她能使自己摆脱生活的窘境。小白玉霜从观众的期盼中感受到了压力,渐渐明白了是为谁演戏,为什么演戏的道理。为此,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演出中不满意的地方精益求精,反复修改和磨合。

当时小白玉霜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要在剧中饰演一个19岁的农村姑娘,可谓是难度不小,况且她又从来没有过过农村生活。起初她构想着现代青年要明快开朗,便试着用青衣、花旦手法表演,结果都不对路子。在一次会议上,小白玉霜见到了戏剧大师欧阳予倩,便心情急切地虚心向大师请教。欧阳予倩说:“用闺门旦的东西试试,但是得化,现代戏得生活化,用什么程式都得化,否则都不行。”

大师一番话,使小白玉霜顿开茅塞,响鼓不用重锤,聪明人一点就透。回去后,小白玉霜为杨香草设计了一整套的表演方案,正是以闺门旦表演为基础,吸收了话剧、文明戏的表现手法,突出了香草的自然大方、活泼可爱。当她再次站到舞台上,犹如换了一个人。扮相上添加的两条大辫子,在人物塑造上帮了不少忙。演员席宝昆十分感慨地说,小白玉霜生得逢时啊!演了三出新戏,出出都得到了革命文艺家的指导。

着名戏曲导演张玮说,小白玉霜饰演的《小女婿》在北京搬演后立刻引起轰动,出现了两多现象。一个是进剧场看评剧的多了,再有就是听广播的多了。《小女婿》中有两个唱段“鸟入林、鸡上窝”,“我十九他十一”唱得清脆流畅,一张嘴观众就鼓掌。小白玉霜同时又是很幸运的,这一时期演了三个现代戏,都受到了名人名家的指导。马少波为她排演了《九尾狐》,洪深和马彦祥则排演了《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则是受到欧阳予倩的指点。所以她演的这三出戏,个个都是经得起推敲,令观众印象深刻。

《小女婿》曾经在京城连演百场不衰,被老舍先生戏称为:顽固不下台的“小女婿”。有专家评论说,小白玉霜是位德才兼备的好演员,她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三、新凤霞在天桥的日日夜夜

当小白玉霜将评剧唱得深入人心之时,在天桥有位名叫新凤霞的新人,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破茧而出。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1949年解放前夕,新凤霞跟着姐姐来到北平,在天桥紧南头南下洼子兴隆小客店落脚,开始了自己闯荡京城的评剧生涯。

年轻时的新凤霞容貌美丽,甜美动人。新凤霞的女儿谈到自己的母亲时说道:“母亲的出身,至今是一个难解的谜,我的外祖父母,并不是母亲的亲生父母,两位老人对此讳莫如深,直到去世时仍然守口如瓶,因此连母亲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父母是谁、她的来历到底是怎么回事?被卖的?走失的?被人拐带的?都无从得知,只有一点是清楚的:她是随着一群孩子从苏州过来的,当时好像还不到3岁,这是母亲从养母家的堂姐处听来的。常人道,苏杭出美女。母亲是一位人所共知的美人儿,单从这一点看,这个出处似乎不会错。”当新凤霞成名之后,找上门来自认是她的父母和亲戚的人很多,有一次,为了一个追上门来认亲的老太太,甚至惊动了警察。于是着名作家老舍先生为这位约生于1927年,原籍苏州,身世不明,生日不明的新凤霞,精心设计一个切合实际的身世:生日为农历腊月廿三,自幼被拐卖到天津,被一对姓杨的贫民夫妇收养长大。为了糊口,拜北派京剧武生大师李兰亭之妻、“堂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基本功,时年6岁。从此,新凤霞算是有了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以及自己辛酸坎坷、不平凡的身世。

在新凤霞的记忆中,当年(1948年)从前门火车站下了火车,一路经过前门大街、珠市口,直到天桥都是破破烂烂的小平房。感觉北平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好。特别是每天演评剧的小桃园、万盛轩等地,更是环境脏乱差的典型代表。再加上当地的地痞流氓、军警宪特时常欺负这些以卖艺为生的艺人,使得这个刚闯荡江湖的小姑娘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惶恐不安。

当时天桥恶霸横行,有“四霸天”、“四阎王”、“御上皇”等恶霸。艺人要想在这块地方挣碗饭吃,必须要先把这些恶霸安抚好了,否则别想在天桥站住脚。新凤霞初来乍到,要想在万盛轩唱戏,就要层层拜访,磕头请安,要忍气吞声地说:“借这块宝地找口饭吃,您抬抬手,我们就过去了。”新凤霞辛酸地回忆说。

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天桥,虽说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旧社会留下的习俗一时还难以改变。从打14岁就在台上唱主角的新凤霞,心里总有个解不开的疙瘩,那就是在旧社会“评剧”被看成是地方小戏,难登大雅之堂。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但评剧艺人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比如说,天桥是南城穷苦人娱乐的地方,从珠市口北边就是前门大街、东西长安街等,所有的剧场都是有钱人的乐园,评剧还是不能登大雅之堂,评剧演员依旧是低人一等。为此,新凤霞总是想不明白。

新凤霞从来就是个不服输的人,为了给评剧争口气,争取观众的信任和爱戴,她告诫自己在台上唱的戏必须站得住脚,绝对不能为了取悦观众,去唱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但刚来北京在万盛轩演出时,人们并知道新凤霞的大名,只是按照万盛轩以往的规矩,一毛钱入场费,中间打小鼓的时候再收钱,跟侯宝林的相声里说的差不太多。

即便如此,在出演传统古装戏时,不仅要向京剧老大哥学习,唱戏的基本功要扎实,唱、念、做来不得半点含糊,要有评剧自己独创的特点和风格。如此,才能赢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当时在天桥这个小戏园子,舞台都是泥土的,台上若热闹起来,暴土扬长。但当时叶剑英市长、聂荣臻市长、陈毅元帅等领导人来看戏,都是和普通观众坐在一起,新凤霞心中那点怨气也就没了。看到共产党这些大干部那么平易近人,很受教育和感动。但是感动之余还是期盼着,要是能够早日将这个小戏园子重新修建该多好啊!

其实真正使新凤霞获得新生的并不是“戏园子”,而是展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剧目。由于演出的剧目太陈旧,新凤霞依旧窝在天桥不为人知,是作家赵树理偶然发现了这个很有才华的年轻演员,还主动送给她《小二黑结婚》的剧本,结果演出后大获成功。此举使新凤霞大红大紫,让她走出了天桥,到首都各大剧场,甚至是怀仁堂去演出。以后,她又接连演出了《祥林嫂》《艺海深仇》,在出演《刘巧儿》后,新凤霞已是全国闻名的评剧演员了。

新凤霞感慨道,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如果还死抱着旧剧目不撒手,不推陈出新,就没有新凤霞的今天。在这些大快人心事的鼓舞下,剧团改为民营公助,还选举了新凤霞当团长。她很快带领大家演出新排演的现代戏。但问题是,这些现代戏如何让现代人来捧场、来喜欢。于是,如何争取年轻人看评剧成为主要议事日程。在作家学者吴祖缃、侯仁之、老舍的精心策划下,送戏上门,成为当时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在吴祖缃、侯仁之的热情帮助下,新凤霞的剧团去清华大学演出,条件就只是管接管送管一顿饭,因为学生读书很清贫。为了普及评剧艺术,让人们了解评剧,改变人们对评剧的世俗观念,评剧团的演员们异口同声地说,送戏上门,咱们不图钱,只要争取到大学生看戏,这就是大好事。结果在清华大学大礼堂,连演了三场。校长在讲话中表示了热烈欢迎,说这是清华大礼堂头一次演出评剧,使师生们了解了评剧艺术。

同类推荐
  • 世界工艺美术(上)

    世界工艺美术(上)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 世界舞蹈思想(下)

    世界舞蹈思想(下)

    这套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这套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 甲骨、牙角器、偶像鉴赏及收藏

    甲骨、牙角器、偶像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

    印刷品是平面广告设计中最主要的展现形式。印刷品设计和制作是平面设计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将设计思想通过印刷技术得以完美实现所必须掌握的必要基本专业技能。本书从印刷的历史,印刷工艺的基础知识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并以DM宣传单页、折页、宣传册、书籍装帧、包装模切品等印刷品设计项目案例作为实训练习,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印刷品设计与制作》的学习,了解印刷技术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基本懂得印前图文处理和印后加工的技术及相关知识,初步掌握印刷技术再现设计效果的基本方法和工艺特征,能熟练地运用印刷媒体表达设计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印刷技术的完美表现。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千情怨之玖离殇

    千情怨之玖离殇

    她,一个不足小仙之辈。被所爱之人夺去双眼,生生受三千五百道销魂鞭,一万三千劈焚火雷。受尽苦楚,看清世俗。伤痕累累,情罢欲休,跳入散魂涯。情劫历尽,忘情川下,归位白玖上神,三世凄爱马上上位!!!
  • 降鬼道士

    降鬼道士

    我叫凌昊,我十七岁我的身世很凄惨,父母从小就遗弃我,是我的师傅收留了,师傅是我最亲的人了,在我十岁的时候,师傅就把他一生的道行传给了我,师傅是一位很和蔼的老人,师傅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师傅,他一生只收三个徒弟,那就是我、师弟、师妹,师傅人家走了之后,我们三个就开始闯江湖了,我们三个最擅长抓鬼了,师弟擅长用桃木剑捉鬼,师妹擅长用摄魂镜抓鬼,而我擅长用符咒和道术抓鬼,然后我们就开始了抓鬼之旅,世间之鬼!与我敢当?
  • 一代刀皇

    一代刀皇

    这是一个以刀御气的世界,三国鼎立的时代,强者为皇的年代,皇者之称呼为刀皇。
  • 和男神的甜蜜日常

    和男神的甜蜜日常

    晓灵重生后想做的两件大事:第一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重新做人!第二件,追男神哲柯!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她终于把男神哲柯追到手了!当她喜滋滋的以为自己可以每天和男神一起甜甜蜜蜜的约会时,哲柯一把将女孩按在墙上-“丫头,你有想过追我的后果吗?”“后果???”晓灵懵了,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少年就霸道的吻上了她的唇。
  • 飘渺道仙

    飘渺道仙

    仙,飘渺也。道,无尽也。仙道一途,虚无缥缈。贯古通今,仙者无踪,道者无影,多少辉煌的神话都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历史唯一的遗物便是那寻仙问道的修士。古往今来,他们都踏上了同一条不归路,那便是仙道。
  • 作邑自箴

    作邑自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棋者为帝

    棋者为帝

    在这个大陆,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门武器,有的人是三尺青莲剑;有的人是一把逍遥扇;有的人是二轮火焰弯刀...作为拥有新思想的少年,他目光微敛的看着手中的原木疙瘩,上面赫然写着“兵”,当他又拿起一个原木疙瘩,只见上面写着“卒”...
  • 送给我们的曾经

    送给我们的曾经

    老候又不顾一切的醉了,我抬头看愈发皎白的月亮,头还混混噩噩地笼罩在二锅头和扎啤的混合气味里,分不清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只觉得那柔白的月光里许多光点渐渐清晰了一张熟悉的脸,那么干净,那么自然。金清,现在最干净的,只有你了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抉择

    网游之抉择

    天才与凡才,这确实是出生瞬间就决定了的,无法颠覆的事实。没有才能的人,无法胜过有才能的人,所以他们只能放弃自己的理想,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他,本是万众瞩目、备受期待......游戏界里冉冉升起一颗的新星,可是一场事故却让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天才变成了凡才,他失去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才能......「紫川」与「蓝焰」两个学校比邻而立,长久以来,两学校壁垒分明,纷争不断。在最近的一次游戏竞技中,紫川战队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就在全校的师生心情低落的时候,突然一名白衣少女出现在了选手台上......因为她的出现,他选择再次踏上那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