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0600000022

第22章 性角色(2)

三、性角色的非人格化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性角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也是与一系列行为模式相联系的,人们对不同的性别角色形成了一整套相应的行为模式要求。这些行为模式的规范和要求是社会对处于这一性别角色上的所有人的比较一致的、稳定的特定期望,它是非人格化的。只要身为男性(或女性),人们便会提出相①刘达临:《性社会学》,第65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13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应的对某种特定性别的一致性要求,个人很少有选择的可能性。比如说有的男性不愿成为传统的男性,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更愿意跟女性接近、认同,若因此而表现出过多的女性特征,则往往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和嘲笑,被认为是异类。

从能与社会进行信息接触的时候开始,个体所处的环境就对他(或她)施加影响,使之朝他们预定的性别角色的行为模式、规范和要求靠近,个人只有按此实行,才能和社会达到和谐一致,成为该文化要求下相应的男人(或女人)。个体最初是在家庭中得到某种性别体验的。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就按照社会传统的性别角色价值观,对孩子的性别抱有期望并按相应的要求对待孩子、规范孩子的言行。性角色的规范是从幼儿时开始点点滴滴的灌输而逐渐形成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他(她)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其性角色而加以赞许或批评。孩子从赞许或批评中逐渐懂得了怎样做才符合自己的性角色规范。父母常常鼓励男孩子顽皮好动,多动手干户外活,学习父亲角色;鼓励女孩子文雅好静,学干家务活,学习母亲角色。这是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女性应该柔顺多情、温柔体贴、文静淑雅,等等;而男性则应该坚忍刚强、勇敢果断、率直坦荡,等等。

可见,性角色的规范同父母的教育和他们所期待的理想性角色的要求是分不开的。孩子在父母的教导下进行性别自认,把自己看成男人或女人。在这个过程中模糊地意识到与自己这一性别角色相关的行为规范,并在以后的活动中强化自我性别认知,也有意识地巩固和发展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由此可见,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就是一系列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①此外,性角色的发育除了父母的影响外,还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学校、社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的文化熏陶。在诸因素中,渗①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第7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透着传统的男性和女性举止行为的规范,可能对儿童的行为或使儿童对自己行为的感觉产生持久而强烈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男性智商高、能力强,一般而言,教师对男生的期望值要高,认为他们的发展后劲和潜能与同一时期、同一阶段的女生相比有更大的可塑性,取得成就的可能性也会大一些。因此,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身对性别的期望付诸不同性别的学生身上,对男生的要求相应地提高,通过教导、鼓励或批评等方式使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到这些信息。此外,大众传播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男女性别不同的非人格化趋向。广播电视里宣传的杰出劳模、科技精英、企业成功人士等在各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人以男性居多,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男主角也大多是杰出人物,而女主角一般是家庭主妇,这类故事的结局多半是妇女以男子为生活的重心、服从于他,此后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生活。所有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女人不如男人。

按照社会对男性或女性非人格化的一致性要求,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在社会中是常见的事情。所谓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看法。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都具有刻板的性质,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有独立精神、敢于冒险、富于竞争、积极进取、有抱负、强有力能给人安全感等;而女性则依赖性强、消极被动、软弱、温柔、富有爱心,等等。据研究表明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而且比较一致地认定男性比女性要强,男人在社会中理所当然应处于优越地位。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心理差异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女性在性别自认过程中很容易认为自己本身不如男性,在社会熏陶和自我认知过程中潜意识地接受这种劣等性思想,对自己表示怀疑,并且不自觉地认为男①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第14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性处于优势地位是应该的,女性再强也还得有个依靠,得从属于丈夫、从属于家庭,以致对自我期望值偏低,以恋爱、结婚为生活的重心。

根据《美国传统词典》中对性别歧视的定义:“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①由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社会上对女子的性角色期待比较低,而女子的发展成才的条件又往往不如男子,这些对女子心理行为各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女人可能因此对自身的期望值降低,总认为自己不行。正是基于这一刻板印象,女性潜能得不到发掘,甘心作为从属地位的“第二性”存在。长此以往,性别歧视在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问题为数不少,几千年来所受父权文化压迫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或许女性对自身的态度和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四、性角色人格化与非人格化的对立统一性角色的人格化与非人格化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首先,性角色的人格化与非人格化之间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立关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每个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从出生开始社会就对他(或她)产生了同类角色一致性的规范和要求。由于人们都有一定的性别,只要以某种性角色的形式出现,社会就会用相应的角色期望和要求来规范他(或她)的言行,这些期望和要求都是客观的,一般来说,个人只要处于某类性别就必须严格遵循,几乎无从选择。与此同时,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认知和气质差异,再则由于对生活中性角色的价值规范的内化程度也不同,在性角色的扮演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独有的特征。综上可知,性角色的非人格化着重于个体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它强调的是群体①转引自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第151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及社会共同价值标准对某种角色的行为规范及期待;而性角色的人格化则着重于个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主观性、能动性、差异性,它强调的是男性(或女性)角色的不同特征以及同类性角色个人表现的不同模式,等等。

其次,性角色的人格化和非人格化又是统一的关系。性角色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个人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共性,又表现出独有的个性特征。一般而言,个人在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会受社会环境(尤其是父母和伙伴游戏群体)和自我认知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性角色特征。但是,这些不同的角色气质和人格,是个人根据社会对相应角色的客观要求和一致性期待使这些角色规范逐步内化的结果。这种角色行为模式、角色规范等的获取和逐步习得,是个人的人格化与非人格化共同作用的产物。个人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既遵循社会对角色的非人格化的一致性要求,又表现出自己独有的人格化特征,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性与男性角色

人类的发展史,几乎是一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文化的演进史。几千年来,男性在社会上处于惟我独尊的地位,在家庭中更是扮演着毋庸置疑的核心权威角色。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妇女的觉醒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男性角色开始发生某些转变,但父权文化的影响仍根深蒂固地残留于人们的灵魂深处。

一、成家立业:传统男性的立身之本男性角色指人们对男性所赋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性所持的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一般来说,传统观念认为男子气质的突出之处是理智自信,有主见,有责任感,有事业心,刚毅坚忍,为人稳重厚道,豁达豪爽,做事有魄力,敢做敢为,富有进取心和创新性,等等。在通常的人看来,男性是理性和力量刚强的象征,他们富有雄性的刚毅气概,能给人安全感,并值得人信赖,同时遇事也比较冷静,能不带感情色彩对事情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当今社会仍是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男人事业上的成功是男性价值的体现之一。一般来说,男人必须置身于社会,创建自己的天地,在此基础上担当起养家的重任。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男性在社会上表现出很明显的性别优势,他们在各个重要部门担任关键要职,在各种尖端科技领域独占鳌头,同时也在变幻莫测、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统领群雄。

在现实生活当中,成家立业成了一般男性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独身的男人毕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对于某些成年的男性而言,人生中的首件大事就是成家,即“先有家庭,然后再建功立业”。因为,根据男性自身的特点,他们过分注重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情,却不留心身边的许多小细节,因而不会照顾自己,也往往照顾不好自己,需要一个人来照料生活,打理家中大小事务。此外,在人们的眼中,未成家的人终究还是个孩子,始终是不成熟的。因此,寻求一个相依相伴、能够与自己携手并厮守一生的人一起谋求生计、创立事业,成为传统男性追求的生活模式,成家立业也就相应地成了男性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为数不少的男性开始摆脱这种“先成家,后立业”的传统模式。他们认为,一个好男人一定要超越婚姻,不要为儿女情长所束缚,而应该“志在四方”,放眼天下,以事业为重,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不应局限于家庭这个狭小的天地,所以,他们提倡“先创业,后成家”。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男人事业有成,他的社会地位、人际资源,尤其是他的人生伴侣的选择范围等都会处于相对的优势。所以,这些男性首先追求自己的事业、致力于个人的发展,他们对自身充满自信,在自信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前行,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仍然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直至达到既定的目标,通过不断地挑战与超越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在事业有所成就的基础上,再考虑组建家庭、步入婚姻生活。

可见,不论是“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后成家”,婚姻和事业终究是一般男性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两件大事。在崇尚个人自由,谋求个人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更讲求实际,不想过早为婚姻生活所束缚,所以“先有事业,后有家庭”的模式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趋势,被更多的人肯定和认同。

二、第一性:优越性的男性

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几乎是一部书写父权文化历史的巨著。从父系氏族发展起来的父权文化一直处于社会的核心地位,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身为男性是一种骄傲,更是一种拥有特权的性别。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男性主要是通过宣扬女性的弱势地位和日常生活中强化自身的性特权两个方面来巩固其统治和显示其性别优势的。

男性统治者一方面通过宣扬“男尊女卑,阳主阴次”等思想来加强对女性的控制。早在《周易》中就提到,乾坤是最基本的两卦,乾坤就是男女,“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说卦》);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系辞》上)。这是说,天高高在上,地低低在下,显示出尊卑次序,乾卦和坤卦的实体就相应地确定了。①此外,男性还推崇所谓阴阳定性和阴阳和谐等说教,进一步推论出具有柔顺之德的坤阴(女、妻)须受具刚强之德的乾阳(男、夫)的管束,守贞恒专一的道德。“女归待男行”是“女之所终”,视出嫁事夫为妇女的惟一归宿。通过设置一套有利于男性的价值系统和相应举措,男性渲染①张允熠:《阴阳聚裂论》,第41页,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年版。

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第14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了一种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思想,既达到宣扬自身拥有的至高无上的优越性的目的,又使女性思想深度异化,滋生出强烈的自卑感,使她们觉得软弱,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从而忍辱负重、逆来顺受。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作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当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雅俗共赏成了一种趋势。家厨与食府,会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观。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江南鱼米之乡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口腹之道。其实,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味觉能透露一种心情。本书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有口舌惜繁华的秦淮桥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芜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风味里的故乡。好吃好看,给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指南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指南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热门推荐
  • 剑歌惊天

    剑歌惊天

    林惜舟的穿越出了一些问题,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七千年了,但他想不起之前发生了什么。于是他只好重新开始。而且林惜舟认定修行是为了体验一些美好的事物的,不是用来糊口的,就像不能花间喝道、煮鹤焚琴、吃西施馅的肉包子。整天打打杀杀的用处始终也有限,只能做一个愣头青。直到有一天他被一个女人把剑架到脖子上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错了。
  • 文辞

    文辞

    朱文被邪物缠身,朱家以一把簪子做交换,使得朱文跟随陈辞……
  • 人生值得吗

    人生值得吗

    该死的天灾,杀死了他最爱的人。背后的谜团犹如迷雾般层层包裹着,沐浴在异种的鲜血中,他发誓,保护好珍惜的人,这一次,他不会在感到无力。
  • 逆天修仙夕颜传

    逆天修仙夕颜传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 绝对亢奋

    绝对亢奋

    邓刚的作品,一向以特殊的幽默语言、特殊的生活层面和特殊的观察眼光,引起评论家的称道和广大读者的喜爱。这部《绝对亢奋》,同样是让人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感和思考的快乐。作品跨越六十、七十、八十年代,描写了包括工人、苦力、煤黑子、木匠、知青、盲流、海碰子等众多奇特的人物形象,通过从都市底层的蛮野世界求生挣扎爬出来的陈立世、刘剑飞、母老虎、邵凡、姐夫和林晓洁等人的命运,展开了读者似乎熟悉又陌生的广大生存面,写出了他们在为起码生存的艰辛拼搏中,灵与肉、同情与嫉妒、仁慈与冷酷、真诚与狡诈、爱悦与情欲的交战扭殴,揭示了今天社会中的某一部分人的来源以及他们戾变和成熟的历史,写出了社会普通人的善良美好的内心。
  • 深渊恶魔大陆

    深渊恶魔大陆

    是的,这是一个新奇的幻想世界,关键字,新奇。看厌了那些所谓的斗气和魔法,老鸟们,在这里你会重拾曾经那种看奇幻的期待感。这是一片恶魔和魔鬼居住的大陆,这里有焚山煮海的炎魔,也有长着箭头尾巴站在主人耳边出馊主意的精鬼,这里有圆圆胖胖的魔精,也有巴掌大长着蝙蝠翅膀的妩媚小妖女……一块黑色幻想的大陆,深渊的世界,点击进入:黑色迷幻风暴!!!!!!
  • 我的不记名日子

    我的不记名日子

    这是以一个患有“姓名记忆综合征”的男生为主线,讲述他身边重要的人和日子。他并没有因为记不住别人名字而郁郁寡欢,似乎那反而让他的生活变得更有趣和多彩起来。
  • 寒食雨草期

    寒食雨草期

    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祭祀故去的人;但故去的人,却不一定喜欢你的祭祀,或许,它更喜欢你的……
  • 在此祝福世界

    在此祝福世界

    【我们乃冥府,居于世界最暗之背面,守护世界最后之防线!】好吧,这次依旧不是冥府的故事。这是一位在各大位面中乘坐列车,在无尽战斗中从未停步,在默默无闻中拯救世界的某只萝莉所编写的一段传奇故事:成为【罪】的容器与对【罪】作战的兵器?如果这就是为了获得足以战胜【罪】与绝望与末日的力量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那么这个代价,我接受了!(恩奇都:等等,为啥我会被变成萝莉!冥府:这是传统,啊不对,是传承!恩奇都:……这究竟是什么鬼的传承啊!)在此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夺回世界的希望和未来吧!在此祝福世界,以英雄之名!
  • OF THE EPIDEMICS

    OF THE EPIDEM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