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54900000001

第1章 你的姓氏,我的名字(1)

(全文)

总觉得,有怎样的城市,就有怎样的女人。

女人是城市的韵味,犹如诗的意境。女人,是都会风情的演绎,都市传奇的催化剂,成功男士的动力??

城市与女人,犹如灯笼里的那一点火,因为有了女人,城市才生动起来。

女人是不讲逻辑的,但冷眼看她们,在传统与现代、自由与约束、出格与规范之间婉转徘徊、挣扎游移,完全是胸有成竹,其中的千姿万态,真个是风情万种。众多的都市传奇,原本就是这样产生的。

“东方巴黎”上海,更是一众决意活出彩虹的女人的神往之地,著名如一代影后胡蝶、阮玲玉、陈云裳,她们是广东籍,但令她们大红大紫的却不是与她们语言、生活习俗相近的香港,而是大上海。连1933年在全运会上争得游泳冠军的香港队运动员杨秀琼,在上海扬起的风头,也远胜过香港。是上海,为她缔造了一个“美人鱼”的包装。上海,圆了无数中国灰姑娘的梦。

女人都爱美,上海女人尤其。

即使在全国一片“蓝海洋”的年代,上海女人一身合体的蓝,再在领口、袖口上变下小花样,配上薄如蝉翼的尼龙花边,一头用牛皮纸卷过的长发波浪,照样风情万种。

她们优雅地穿行在旧租界的旧建筑、巨幅领袖像及红色标语牌之间;在香水、唇膏等被视为资产阶级腐朽之物而逐出市场之时,上海女人的手提包里仍持一支唇膏—防裂润唇膏。这种小尾指长的、套在制造粗劣的塑料壳里,或粉红或大红烫金字的、散发着俗气廉价香味的防裂唇膏,当时在市场上很走俏,也因着这些上海女人多多少少脱离了点市俗之气。记得那时我还在杨浦区上班,时尚之风较难吹抵那里,因此当淮海路和南京西路上的防裂唇膏已给扫空时,我受友人之托,在杨浦区扫货。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卖相粗糙、色泽艳俗的小塑料筒,一旦离开百货公司的柜台,跳入这些上海女人的小拎包里,与她们的麻纱绢头、百雀灵冷霜小铁盒放在一起时,顿时似有了生命,也变得千娇百媚了。

上海女人,不时拎开塑料筒,推出那乳白色的一截往唇上一抹,再两片唇上下一抿,唇上只是多了一层透明无色的润滑剂,那姿势还是那样诱人,那样风情万种。而上海女人的心灵之中同时也已抹上了一片嫣红,她们至少已明白,虽然不得已套上一件面粉袋样不显线条的蓝布解放装,自己也可以完成一个抹唇膏的动作。

“文革”后有部名为《女英烈传》的英国旧片在上海公映,讲述一位英国女特工人员深入德国占领下的巴黎,进行反法西斯活动。其中有一幕,是集中营内一个英国女人对着一片残镜在扑粉。

“你哪儿弄来的粉?”她的难友很惊讶。

“是石灰粉。”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是觉得这样做了心里好过点!”

意大利名片《罗马十一点》里,在大战后经济尚未复苏的艰难时期,一位小姐用炭笔在腿上涂一层深色冒充玻璃丝袜??

看来,上海女人对美的追求已颇有国际水准,不愧为十里洋场催谷出来的。

上海,之所以不止在中国,而且在东南亚也属最有性格的城市,就是因为—上海女人。

上海女人的层次分布极细微清晰,太太和师母、姨娘和娘姨、小姐和大姐、名媛和明星、女同志和女同事??一字之差,充满了阶级身份和政治气候的微妙又敏感的界限,透过那精巧的细节,你会感到一层哀丽的空蒙。难怪张爱玲在“小姐”被禁称,“大姐”到处出现在里弄街道和机关办事处时,去意已定。其实,上海女人在从“小姐”到“大姐”再回到“小姐”的历程中,始终不脱那么一股微微溢着呛鼻的夏士莲雪花膏和明星花露水的、带市俗的香味,即使是香奈尔五号或迪奥,都无法掩盖上海女人那股与生俱来的亦正亦邪的女人香。

上海Baby,属女人结构层中一个界限最模糊、行为最扑朔迷离的一族。

称女人为“宝贝”—Baby,由西方传入上海不过近百年,一如Darling(达令)和Honey(蜜糖)及Sweet Heart(甜心),是西方人对女人的呢称。

如汉语一样,英语词汇也有微妙细致的区分。一般讲,Darling之称会较文学、较斯文,用得也最普及;Honey较口语化,而且对象可以不止是太太或女友,女儿、小孙女都可被称为Honey。

Baby,旧时译为“贝贝”,也译为“宝贝”。称女人为Baby,出点都为俚语,多为货车司机之族的劳动人民用语。伴着这句昵称的动作往往是“啪啪”打几下她屁股,或在她下巴上轻轻一扫。那应是《欲望号街车》里马龙·白兰度的用语。还有,在飞机上与后生仔津津乐道女人经的,《女人香》中的退伍兵阿尔帕西诺也常把Baby挂在嘴边。当然,当牛仔裤、T恤也可登入五星级酒店之时,人们对用词已不太雕琢讲究,不过我始终相信,诺丁山的书店小老板威廉·萨克,甚至《泰坦尼克号》里教富小姐罗丝当众吐口水的穷小子杰克,还有《廊桥遗梦》中浪迹天下的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他们称心爱的女人时一定是“My darling”而不会一声“Hi,baby”。毕竟,一声Darling,是甜蜜得令人迷醉的呼唤。

西洋文化进入上海滩以来,在华洋交杂的十里洋场风火炉里千锤百炼出一颗颇独特的金丹—“上海Baby”。当年倾倒德国元帅,并由皇太后特准可在紫禁城内策马的赛金花,如果立意南下上海,在这十里洋场悄悄地补下妆,修炼一阵,一定会再造一个紫禁城外的黄浦传奇,在她生命中再掀高潮。她犹如错过了一场王子的盛大舞会那样,错过了清末民初上海Baby初露头角的年华。当百乐门的霓虹灯将沪西的上海夜空映得一片嫣红之时,垂垂老矣的赛金花却在北平郊外寂寞地凋零。她当时的主要生活来源来自一些特地来探访前朝遗风的游客,与她合影一张,再由她签个名,然后留下几个钱给她。

我外祖父一度存有一张与赛金花的合影,还有一张她用毛笔书写“赛金花”三字的名片,可惜“文革”中给小将们毁掉了。想来当年的小将中一定也有今日成为史学专家的,他们会为此自责后悔的。

是那种一筒十二张胶卷的方形照片,当年外祖父参加“友声旅行团”去北京旅游,导游将他们带往这位昔日北平宝贝的住址—一间歪歪斜斜的平房。外祖父犹记得赛金花给他们签字的台子,只有三只脚,其中一角还是靠着窗棂台才得以平衡。记得照片中的赛金花只是一般平民妇人的打扮,眉眼间已找不到当年倾城倾国的余韵。那应该是在1920年代仲夏,那个时候,中国第一位女红星张织云笑盈盈的美人照已在各大戏院和《申报》的花边新闻版,被上海男人熟读。英国画家荷迦兹的“曲线美”审美观已全然击败传统的樱桃小嘴和“侍儿扶起娇无力”的东方“病态美”,令一众上海男人开始欣赏女人波浪型的长发和起伏有致的胴体。可叹这朵开在大清暮年的金花如一片老去的枯叶,无声地掉落下来。与此同时,书场、戏台上,她的被喻为情天孽海的名字“赛金花”,依然在入夜时分变幻多端的霓虹灯中闪烁,让人遐想,叫人心醉。

还是这句话:赛金花错过了上海一场王子的舞会,如果加盟上海Baby的行列,相信她的传奇还会继续。

都会对男人,意味着机会和女人。

都会对女人的吸引,只有一个字—梦。

城市与都会之分,不在建筑物,也不在人流的旺疏,只在其间走出来的女人。

一个女人哪怕再国色天香,如果仅生活在一个缺乏惊喜和传奇,没有高潮的呈单一状态的城市,她至多是个小家碧玉,永远也成不了一位名媛或者明星,甚至一个Baby。正因为如此,我们听说过巴黎女郎、西贡小姐、东京玫瑰、香港苏丝黄??还有,上海宝贝!

单单为了一场虚幻的梦,足以令一个青春弱女子赤手空拳、离乡背井,来到大都会勇闯江湖。

上海Baby,顾名思义,被奉为“宝贝”和“贝贝”,可见她们通常不像一般的上海女人。她们既不温顺,也不娴静,在被宠被惯之际多少有点持宠骄行,千娇百媚的骨子里是反叛和不安分。

但凡上海Baby,通常属先天不足,不靠点磨劲钻劲韧劲,再加点邪气甚至霸气,如何面对洋人冒险家和中国大男人的双重摧残?

上海Baby,一概被良家妇女认为是最危险的敌人,与公馆太太和名媛千金本应正邪不两立的,偏偏一些夫人太太的前身就是上海宝贝出身,因此也就有点说不清、理还乱的情愫在其中。

上海Baby,绝对不等同欢场女子,但她们个个风情洒俪,起码是不安分的。上海Baby,既嗲又姣,媚中带傲,在声声吴侬软语、浅笑烟视之中,有种豁出去的魄力。不像一般上海小姐,只是一个“嗲”字,全然没有一点泾渭条理。只是回顾这近百来年在上海掠过的上海贝贝们,却总也似摆脱不了命运的咒语,不知为什么,到头还是免不了落花飘零的结局,果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吗?

人称她“仲太太”,我们称她“仲婆婆”。

仲婆婆今年九十五岁了,一头看来仍浓黑的头发(不经烙染)往后梳起一个扎扎实实的髻,露出眉心上端,脸庞与发际正中一个美人啄,令她依然白皙丰满的脸庞犹如天生一个“心”字形,上海话称为“桃子脸”。

她年轻时的美艳在上海的上层社会是有口皆碑的。听闻当年宋子文为一睹她的丰姿,硬是怂恿贝祖诒(贝聿铭之父)在江西路银行公会所属的莫有财厨房办了一桌酒,请仲先生和仲夫人一聚。

虽然是侧室,但因为她的美艳更兼处世为人周到,故一众银行界老友都以“仲太太”相称。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女人,特别是在社交场上独领风骚的女人,都有一段扑朔迷离,甚至根本无踪无根的家世—同样是不问出处的。

她曾为北京的名妓,岂但吹、弹了得,念唱得一口好京昆,更了不起的是,还写得一手娟秀的蝇体小楷,画得一手可以拿得出的扇面。至今她偶尔写一小笺托人带来我家,仍见字字玑珠、纤巧,行文老法婉约,写的是那种笔画复杂的繁体字,落款则是仲沈毓香。她始终固执地将仲姓加在她户口簿上登记的姓名前。

正如有首流行歌唱的“你的姓氏我的名”,自从十六岁那年跟上仲轩兆后,她永远与这个仲姓不离不弃,掐指算算,竟有八十年了。

仲太太这一生,跟过三个男人,个个都在上海滩叱咤风云,在上海近代史上占有一把交椅,就是今日的《上海滩》杂志,也不时有提到他们。说是“跟”而不是“嫁”,你会感到她流金一缕中闪烁着剪理不绝的悲凉。长得再美艳,处世再乖巧,她也不得不屈从于时代的局限,孤寂地独守着那消逝在黄浦尽头的遍地江湖。一如夹在一本上海滩近代史册中的檀香书签,在人们翻动着她见证过、参与过的那页历史时,悄悄地从中抖落出来,无声地滑落到地上,没人留意,没人回顾。

仲轩兆早年留学德国陆军士官学校,与北洋政府军政要人交往密切,四十好几那年与友人去北京游玩,在一次花酒席上见到十六岁的沈毓香—当时她不是叫这个名字。反正仲轩兆一见她,惊为天人,即时重金买了她的处女身,并将她赎出风月场,带回上海做自己的第三个姨太太。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仲太太虽出身烟花之地,但好在并未被玷污糟蹋,老板原本将她当摇钱树吊起来等大价钱卖的,倒反而成全了她一个灰姑娘的梦。

仲太太讲得一口清脆悦耳的京片子,想来与她早期的这段京华生活有关,但她日常讲的,即所谓的“母语”,却又是一口糯、软、滑的苏州话。究竟她的籍贯应是北方人还是江浙人,我竟也无从甚至不便考证。

犹如所有被称为“Baby”的上海女人一样,她从来不提自己的父母,好像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常挂在嘴边的只有她旧时在京华一起讨生活的几个小姊妹。唯一一次,在她九十华诞之前,我提议要好好与她热闹一番,她谢辞得很决绝,一点不是客气。

“我从来不做生日的。我生日那日一直吃素斋。在我,生日是母难日。我出生时给母亲带来巨大痛苦—我母亲肚皮痛才生下我??所以??仲先生他们都知道,我是从来不做生日的??”

这是我唯一一次听她提到她母亲,而这已是她个人家世的极限。

她记得自己的生日,一定也还依稀记得自己的父母吧?她如何会小小年纪就沦入烟花之地?童年本已畸零,她仍思念和怜惜赋予她生命的母亲,将原本应充满期待和欢乐的生日,视为悲怆的母难日。

轻轻的一句“仲先生他们”,已带出她跟的那三位非凡的上海男人,无奈之中隐约持几分自傲,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又难掩忧伤。想来她这一世,没一个男人称过她“达令”(Darling),否则,他是不会忍心让她只“跟”他,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她堂堂正正“嫁”他的。

十六岁那年跟仲先生来到上海,即时被安顿在今茂名北路一幢扎实的石库门房子里。那种石库门中西结合,黑漆大门吊着闪亮的虎头环,前院天井内铺着虎皮卵石,荷花缸内养着金鱼,楼下正厅高高挂起“××堂”的大匾的青砖,很有种“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公馆气派,又不显眼张扬,很多达官显贵都喜欢将自己金屋藏娇的小公馆设在这样不起眼,又有高墙坚门,戒备谨慎的石库门房内。

进入仲先生的小公馆内,方知在她之前仲先生曾有一房姨太太,是戏园子里唱京戏的,听闻仲先生又要从北平带回一个十六岁的三姨太回来,一时悲愤至极,神经失常,被仲先生送入一家尼姑庵中。听来,很有点《秋海棠》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味道,民国初年的上海Baby们,在新旧两代大男人争显风流的夹缝中,再也制造不出如赛金花和小凤仙这样的旷世传奇。她们能在当时哀殍遍地、炮火不息的中国开出苦涩的小花,已是奇迹。

出于同病相怜,她提出要去尼姑庵探望一下二姨太,并向她行姐妹之礼。中国礼俗从来讲个“先来后到”,想来她一定是娇嗔难挡,仲先生竟也拗不过她。那日她精心烧了几味小菜,由仲先生驾着他那辆宝马帶她去探望二姨太,岂知不及向二姨太行跪拜之礼,已被她抓起送来的小菜兜头兜脑扔了一身。事后仲先生冷冷一笑:“叫你不要来自讨无趣,你就是不听??”

与其说她是善良的,不如说她是敏感的,有种兔死狐悲的伤感。

男人都希望自己是女人的第一个男人,女人却希望自己是男人的最后一个女人。

我对仲轩兆这个名字,自小就听熟了,只可惜从没见过他一张照片。想象中,他出身德国陆军学校,是一介武夫。

1990年代,上海滩一批文友在南阳路上开了一家“卅年代”饭店。起名是“卅年代”,自然以怀旧作主打,各间包房内都挂有历史名人的照片。那日由红学家前辈魏绍昌老师作东,包房里挂着一张杜月笙寿宴的合照,史学家魏老一一指出相中各名人,其中一位就是仲轩兆,当时他的身份是上海银行公会会长之类,兼上海总商会董事会成员。但见他穿着一身白西装,黄白镶拼皮鞋,手持一顶巴拿马凉帽,挺拔潇洒,洋溢着成功男士的魅力。即使如此走下镜框,步入新天地之中,同样会引起一班新世纪上海宝贝的注目:好酷哎!

同类推荐
  • 吻着梦想过日子

    吻着梦想过日子

    《吻着梦想过日子》中,作者记录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和那些在江湖中偶遇却不再相见的奇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是生命里的奇葩,总是从某个你我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角度对待生活,重要的是,他们活得让人羡慕。
  • 游痕留墨——郑振铎作品精选

    游痕留墨——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唐诗与宋词

    唐诗与宋词

    莫砺锋、洪银兴编的《唐诗与宋词(精)》选择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与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行重介绍。李白向称“涛仙”,他的诗歌展现了意气风发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自由意志的不懈追求。杜甫向称“诗圣”,他的诗歌是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衷心热爱。苏轼曾三次被贬谪到荒远之地,他在逆境中保持着坚定、乐观的人生精神,他的词作展示了风雨人生中的潇洒姿态。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旅诗人,他的词作洋溢着爱国精神和英风豪气。此外,本书还对唐诗和宋词的艺术渊源、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行了解说,并择要介绍了其他重要的唐代诗人与宋代词人。
  • 感悟母爱

    感悟母爱

    本书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母爱的故事,包括《母亲的鞋架》、《生命的支点》、《与爱同在》、《承载生命之路》、《送盒饭的母亲》、《守候》等文。
  • 大豆开花

    大豆开花

    《大豆开花》是我国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梦也历时七年完成的一本诗集。共收诗歌170则,分七辑编排,包括:豆芽、豆瓣、豆叶、豆秆、豆花、豆夹和豆实。本书是“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之一,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门推荐
  • 末日之异兽

    末日之异兽

    春天,万物复苏,只是,复苏的仅仅只有地球吗?
  • 予你一生朝暮倾颓

    予你一生朝暮倾颓

    林易十七岁离开时对楚暮许诺十年之内一定回来娶她,楚暮信了,数年间她心里只有那个阳光的白衣少年,五年后林易回来了,而此时的楚暮正在备战主持人大赛,这是她毕业后进入职场的第一战,对她以后得职业生涯有些举足轻重的影响,林易看着舞台上侃侃而谈光芒四射的女孩,想起了两人在高中里的事,思绪漂浮往事涌上心头……
  • 繁花落尽,我终爱你

    繁花落尽,我终爱你

    陈曦用了整整一个青春爱着一个男生,沦落到尘埃里,依旧换不回郝邵文的回头傅睿用了几年的时光守护着自己家族联姻的小妻子,本以为一生都要这样守护下去,却不想俩人一起携手白头谢谢你一直等我,等我回头,来爱你谢谢你,让我觉得这世界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不好,只是没有遇到你
  • 都市万能至尊系统

    都市万能至尊系统

    一个与女友分手的男孩在大街上哭,遇到了万能至尊系统,之后,他从一个废柴开始逆袭,成为人人惧怕的陈先生。
  • 穿越之古代逃难记

    穿越之古代逃难记

    吴桂芳穿了。还自带一栋小楼。她本以为自己这样惨不到哪里去。可记忆中的那个“她”在告诉她,水灾旱灾,蝗灾雪灾,……各种极端灾害,将纷至沓来。生存如此艰难,朝廷苛捐杂税,劳役兵役仍然不断。吴桂芳知道,一家人想要平安健康的活下去,真的很难。靠着她的聪明才智,和一家人的团结互助,她们总算是找到了生路,过上了安稳的小日子。
  • 玩转魔法书

    玩转魔法书

    无限魔法书超级魔法书五行魔法师有敌魔法书
  • 娇瘾

    娇瘾

    本文渣作者早已抛弃了三观~接受不了请点叉~什么梗都有~不喜欢请点叉~另不接受人身攻击哦~--------------------黑夜的灯,光怪陆离;路上的人,行色匆匆。一个狭小角落,她被逼到绝处,黑漆洞口抵住她的太阳穴,她从不认命,可现在.....他从天而降,带她逃离到天涯海角。那之后的很多日子里,温苑盯着睡在身边的刻骨容颜,宁愿在那个夜晚从未遇见他。---------温苑每天晚上,总会做一个非常奇怪的梦。离开香港温家的羽翼,是她这辈子做的最离经叛道的事情。所以后来遇见邵聿慎,是她这辈子似乎也是无法预料的事情。---------歌里面唱:要我冷艳还要我轻挑又下贱,要我美艳还要我杀人不眨眼;愿我如烟还愿我曼丽又懒倦,看我痴狂还看我风趣又端庄。“你是邪恶美丽的Lolita,他们喜欢你鲜嫩多汁的身体,喜欢你光洁白皙的肌肤,喜欢你含苞待放的年纪,喜欢你烟波撩人的眼神——”温苑问:“那你呢?”他单膝下跪,送上克拉钻戒,虔诚亲吻她手背:“感受到了吗?我的诚意。”温苑轻点他眉心,笑的妩媚端庄,“阿慎,你在求婚?”--------
  • 或许余生我还爱着你

    或许余生我还爱着你

    顾一念和凌陌宸的爱情,就像一场赌博,说不出谁输谁赢,谁受到伤害更大,更多的只是青春时期那些还未说不出口的遗憾,等着长大后的那个自己去弥补,只是那个人还站在原地等着你或你吗?
  • 葫中剑

    葫中剑

    一葫芦一界一剑一葫芦葫中剑
  • 历史,你也懂的

    历史,你也懂的

    《历史,你也懂的》是《广州日报》颇受关注和好评的“国学版”近两年所刊文章的精选结集。全书通过大量的历史素材,还原古代名人轶事的真实生活面貌;从财经管理、职场人事、情感心理等方面入手,探究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背面所隐藏的原汁原味,解读其间的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