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000000053

第53章 宪问篇第十四(5)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过度地怀疑别人,有时候会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会影响到自己对别人的正确判断。然而,“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又不能疏于防范,以免被小人欺骗伤害。现实生活中,做到不怀疑猜测别人,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健康的心理和心态;遭遇坏人时,能及时防范,保证自己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也是一门学问。能将这二者结合,作一个“先觉者”,真是很难。所以,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察觉”的心态,但也要心存仁厚,尽量不要误会别人。与人交往的时候,要真诚待人;如果发现别人不真诚甚至欺诈的话,要内心清楚,慢慢疏远;这才是比较圆润的为人处世之道。

14.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q西栖③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④也。”

注释

①微生亩:鲁国人。②是:如此。③栖栖:忙碌不安、不安定的样子。④疾固:疾,恨。固,固执。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您为什么这样忙忙碌碌呢?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口才吧?”

孔子说:“哪里敢显示自己的口才,而是痛恨人们的顽固无知啊!”

名家注解

朱熹注:“圣人之于达尊,礼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

张居正注:“微生亩,是当时的隐士,盖年高有德之人也。栖栖,是依依不舍的意思。佞,是便佞。疾,是恶。固,是执一不通的意思。微生亩是齿德俱尊的人,但其所见偏执,故圣人对之礼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

解读

像孔子这样执着布道的人,在当时很不为人理解,甚至经常遭受讥讽、挖苦和批判。微生亩是一个隐士,对于热衷于现实的人很不屑,他讥讽孔子终日忙忙碌碌,东奔西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该不是为了卖弄口才吧!孔子答道,不是自己为了显示口才,而是因为这个世间有太多顽固不化的人。

其实生活在世间的每个人,都深受“固”的伤害。固的形成,与人的性格、从小到大所处的环境乃至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都紧密相关。比如说,一个人的饮食起居,一旦形成一定的习惯,就很少有人想着去改进。因为改良的行动,有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坚持自己有时是一件好事,说明一个人有毅力。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是有毅力能坚持的人。但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新事物,就很危险了;它会阻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所以我们在“固”这个问题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这样人生才会走向更开阔的境地。

14.33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

①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译文

孔子说:“对于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量,而是称赞它的品质。”

名家注解

朱熹注:“骥,善马之名。德,谓调良也。”

张居正注:“骥,是良马之名。德,指马之调习驯良说。孔子说:‘君子之所以见称于世者,不徒以其有可用之才,以其有可贵之德也。譬如马中有骥,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不徒以其有驰骤之力,以其有驯良之德也。盖马之任重致远者存乎力,然使虽有力,而不免于蹄啮,难于控御,则亦凡品而已,何得为骥乎?人虽有才,而苟无其德,是亦小人而已,何得为君子乎?故人不可徒恃其才而不修其德,观人者,论其才而又当考其德也。”’

解读

对一匹好马来说,应该赞赏的不是它日行千里奔驰旷野的力量,而是它服从调教驰骋纵跃有度的品德。孔子用千里马来做比方,认为一个贤能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德为第一。

一个人不能只有才气而没有美好的品德。无德者难能善终,有德者拥有天下。

如果一个人人品不好但是却非常有才能,任用他之后,他造成的危害会非常大,有时候甚至会到致命的程度,祸害百姓甚至断送江山。反过来说,一个人品质很好,能力虽然差一点,但他只要虚心好学,提高自己,也能把事情做到完美。所以,人才的品质要比能力重要。这是我们在考察干部、选拔人才时不能不遵循的原则。当然,也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只看重品德而忽略人的能力,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比较全面地说,应该是德才兼备最好,如果二者不能得兼时,德重于才。

7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①,以德报德。”

注释

①以直报怨: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名家注解

朱熹注:“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

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此章之言,明白简约,而其指意曲折反复。如造化之简易易知,而微妙无穷,学者所宜详玩也。”

张居正注:“夫观或人之言,非不近厚,而反不得其平;圣人之论,既得其平,而亦未尝不厚。诚权衡万事者之准也。”

解读

孔子认为应该以正直来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即以直报怨。

以怨抱怨,就如我们俗话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很不理智的做法。

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无休无止地争斗下去,只能让人更受伤害。所以孔子提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抱怨以直,意思就是当面直接道出和他的怨恨,而不要曲折委婉,旁敲侧击,总之就是要用正直的行为去回报怨恨。不忍气吞声,不逆来顺受,不黑白不分、善恶不分,更不能不讲原则地以德报怨。有怨报怨,有德报德,忍怨而不报,不符合人之常性;冤冤相报,不符合社会的和谐稳定;报怨以直当是最好的境界,但不是最高的境界。

现实生活中,对待别人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恩德,我们要懂得感恩,做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当遭遇伤害、被人冒犯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逆来顺受,而要用正当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以直报怨。

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②,知我者其天平!”

注释

①尤:责怪、怨恨。②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会没人了解您呢?”孔子说:

“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知识而通达高深的学问。了解我的只有上天吧!”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不怨天,不尤人,在理当如此。”又曰:“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又注:“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上达矣。”

朱熹注:“盖在孔门,惟子贡之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未达也!”

张居正注:“夫圣人尽性至命,与天合一,其独得之妙,真有人不能知而天独知之者,然下学上达之一言,乃万世学者之准则。人于可知可能者,逐一讲求,则于难知难能者,自然通透,固不当躐等而进,亦不可畏难而止也。有志圣学者,宜究心焉。”

解读

本章描述了孔子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精神状态。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终其一生,应该说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胸怀坦荡,不忧不惧;用尽全力推行仁道,哪怕道路坎坷,屡屡受挫,他都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无怨无悔。但是在这里,孔子却发出了“只有上天了解我”这样的感慨。

孔子虽然是圣人,但毕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他在宣扬儒家之道的路上,一再受挫,不可能~点怨言都没有,这就是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后的一种十分自然的矛盾反映。但是他提醒自己,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教育人们要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谦虚之心,学人伦、学人事、参悟万物,到最后完全透彻地理解所有知识。现实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但我们仍旧要积极努力,不找借口也不推卸责任,尽力改变现实以实现理想。

14.36公伯寮①愬②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③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④。”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

①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孔子的学生,曾任季氏的家臣。②想:同“诉”,告发,诽谤。③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谥号。④肆诸市朝:古时处死罪人后陈尸示众。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大夫子服景伯告诉了孔子,说:“季氏孙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让他陈尸在集市上。”孔子说:“我的道德理想将会施行,那是天命决定的;我的道德理想将会被废弃,那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察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

张居正注:“公伯寮,是鲁人。想,是谗谮。子服景伯,是鲁大夫子服何。夫子,指季孙说。杀人而陈其尸叫作肆。圣人于得失利害之际,惟义是安,本不待决之于命而后泰然也,其言命者,特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然所谓不怨天、不尤人者,即此亦可见其一端矣。”

解读

公伯寮诋毁子路,子服景伯打抱不平,想要除掉公伯寮,可孔子却不同意。孔子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能不能实行,自有历史发展的规律来检验,历史进程不容许个人捣乱。公伯寮的行为无异于螳臂当车,不会那么容易就实现。

有的人说坏话说得婉转曲折,一点一滴地渗透,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的则单刀直入,直接命中要害,有切肤之痛。但是不管这些人说得是委婉还是直接,孔子一向的态度都是置若罔闻,沉默以对,听之任之,不信、不传、不理,尽人事而听天命。至于“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孔子所说的道,是指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逆转,不可违背,不是小人所能够破坏的。反对暗杀,反对暴力,坚信道义的力量,坚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既反映出孔子仁义的道德品质,也体现出他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见识。

14.37子曰:“贤者辟①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

“作者七人②矣。”

注释

①辟:同“避”,逃避。②七人:即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译文

孔子说:“贤良的人逃避乱世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别的地方而居,再其次回避不好的脸色,再其次回避不好的言论。”孔子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四者虽以大小次第言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耳。”

张居正注:“孔子说:‘贤者之心,未尝不欲有为于天下,然时不可为,则不得不高蹈远举,避而去之。故有见世之无道,即隐居不仕,而终身以避世者矣,其次有见此邦无道,去而之他邦者,谓之避地,其次有见君之礼貌既衰而去者,谓之避色,其次有因君之议论不合而去者,谓之避言。此皆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者也,世有此人,世道之衰可知矣。’七人,今不知其姓名,夫子叹之,盖深为世道虑也。”

解读

孔子认为贤者归隐有四种方式:避世,避地,避色,避言。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一帆风顺的环境里,身居逆境,就要学会“用行舍藏”。

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事纷争很多,天下动乱不平。邦无道之时,所有的努力都不起作用,所以要保全生命,保持住气节和尊严。而做到这些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规避,这是无奈的明智之举。乱世中,贤德的人往往都避世。次一等的是避地,就是离开一个特定的地方。而避色和避言,说到底就是避人,所避的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国君。孔子离开齐国,是避开齐景公;离开鲁国,是避开季桓子和鲁定公;离开卫国,是避开卫灵公。但是无论孔子怎样避地避色避言,却都没有真正避世,他一直在坚持着向世人布道,宣扬儒家的思想。

我们现代人,当遇到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学会尝试换个环境,不用看别人脸色而扭曲自己的人格。“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必理睬那些耗费我们心神的事情。

14.38子路宿于石门①石门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同类推荐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强调作为革命思想武器的实践性的同时,必须辅之科学性的保障,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民族语言表述,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而科学性的要求,在这一“中国化”过程中,又是一个薄弱的方面。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圣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智者淡泊为人,宁静致远。《易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化巨著。弘扬易经智慧,关键在于学以致用,达成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相信本书对读者会大有裨益。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热门推荐
  • 输在起跑线上的制胜之道

    输在起跑线上的制胜之道

    佟荳的理想是,学校是读书学知识的地方,而不是考试的地方。老师是他的大朋友,可以带自己玩,予教于乐,在开心的玩耍中获得知识。同学们像兄弟姐妹一样,一起游戏,共同成长,互敬互爱,互相学习,互相倾述成长的烦恼,而不是构心斗角争权夺利。爸爸妈妈是自己呵护者,做错了事不会责骂自己,而是包涵自己,原谅自己,保护自己。
  • 神魔临世

    神魔临世

    远古仙魔一战,毁天灭地,从此天下在无仙魔。在经过无尽岁月后,神诞生了。而神却凌驾一切之上。求推荐,求收藏,本书每天稳定更新,还有不定期的爆发加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关公吕将之重生决战

    关公吕将之重生决战

    三国关羽被吕蒙所杀,一千三百多年后关羽重生,开启复仇之旅。是生是死,敬请期待。
  • 他们藏在时光的角落

    他们藏在时光的角落

    年少时的友情也好,爱情也罢,他们都以为必将天长地久。就好像他们共同经历的青春,都以为可以“咔嚓”一声被时光铭记。但到头来,也不过是匆匆一去不复返。这篇小说的情节很平凡普通,人物也同样很平凡普通,但是又有几个人的青春是轰轰烈烈的?尽管平凡普通,可那都是令人难忘、遗憾、不舍的青春。随着时代的不同,每个时代的青春记忆也不尽相同。80后不同于90后,而85后也更是有别于80和90。谨以此文,纪念那些被藏在时光角落里的人和事。
  • 赌神之神

    赌神之神

    二十年的勤学苦练,让他拥有一身出神入化的赌术!一次英雄救美,让他拥有了能将时间变慢的特殊能力!在赌桌之上,他能将时间变慢,看清对方变幻莫测的赌术!在面对敌人时,他能将时间变慢,轻易的击败对方,甚至于躲开子弹!一个宅男,为报师仇,开始“收青帮,夺千门!”一步一步,向赌神的巅峰迈进!赌神之神友书QQ群:198486544,欢迎大家的加入,伪书友勿进!
  • 回到2020再见桃花源

    回到2020再见桃花源

    在这个时代,爱因斯坦相对论被彻底颠覆,包括牛顿力学体系在内的,所有原始物理理论,都在宇宙不变定理出现时,顷刻之间灰飞烟灭。她,吕甜甜,中央帝国主席的大女儿,三十四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科学家,无数人为她的宇宙不变定理而膜拜。那些还算头脑灵光的科学怪人在吃透这个定理后开始研究那个被搁置了十几个世纪的古老命题——时空穿梭但一切,不过是一场惊天的骗局……喧哗过后,那个乌托邦式的桃花源渐渐浮出了水面。
  • 不败圣尊

    不败圣尊

    一个少年被父母仇人所追,少年的父母之友林洪带少年逃跑,不想由于他人大战三百回合,身受重伤,少年伤了根基,逃之夭夭。林洪将少年之父的毕生秘法传与其子林飞,林飞从此逆天改命,踏上强者之路。
  • 穿越古月皇朝之:梦神初醒

    穿越古月皇朝之:梦神初醒

    开学第一天就遇见一个自大狂,明明就只是想踹他一脚而已谁知道一踹就踹到了一个历史上架空的朝代。来到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小孩,来到这里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也许是前世的牵引,过去,是我甩不掉的影子;心被动摇,被摧毁,再轮回;是伤?是痛?总是在执迷不悟中一错再错,梦置身在何处,今生的我又该如何去追寻?
  • 美漫之纪元开启

    美漫之纪元开启

    “我的名字是迈克尔·帕索,一名电子信息技术和机械工程领域的天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的灵魂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漫威宇宙。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内有如雨后春笋般窜出的超级罪犯,外有星际霸主虎视眈眈,还有在维度之外伺机而动的黑暗魔神......面对这一切威胁,我所能倚仗的只有知识和头脑。但我不会束手待毙,我要改变这个世界的未来,扭转既定的命运,书写全新的历史。我要带领人类开启一个全新的纪元。”
  • 桃色弥漫之暖男来袭

    桃色弥漫之暖男来袭

    “这样的我,小爸爸你还能宠我多久?”“你又乱想了·····”“小爸爸,我要吃奶奶~”“·····”“小爸爸,我好想喝多了,嘿嘿~·”“以后再也不让你喝酒了”几天后,“小爸爸,我好像喝多了......”“每次做错事都要我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