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000000048

第48章 子路篇第十三(4)

从为人处世方面看,君子能够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又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来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并不讲求原则,但是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和而不同”的观点显示出了孔子思想的深刻性。

“君子和而不同”被很多人作为处事的原则。一个有道德有修为的君子,在为人处事上,总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有独立的思考能力,遇到与自己不同意见的时候,既能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也能够尊重剔人的想法。保留彼此相近的,坚持自己与人所不同的部分,能够圆滑地处理各种纠纷而让身边的人都感觉舒服。而君子之间“和”的部分,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原则。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想法。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我们不同的人,发生矛盾在所难免b当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我们不能固执地坚持己见,与别人划清界限;而是要采取平和的方式,求同存异,争取照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

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①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⑦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

①好:意为喜欢。②恶:意为厌恶。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乡里人都喜欢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不怎么样。”子贡又问:“乡里人都厌恶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不怎么样。不如乡里的好人喜欢他,而乡里的坏人厌恶他。”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张居正注:“孔子说:‘一乡未必尽不善人也,而皆恶此人,安知其非诡世戾俗者乎?亦未可便信其为贤也。盖好恶之公,不在于同,而善恶之分,各以其类,与其以乡人皆好为贤,不如只以乡人之善者好之之为得也,与其以乡人皆恶为贤,不如只以乡人之不善者恶之之为得也。盖善者循乎天理,今从而好之,是必喜其与已同也。不善者狃于私欲,今从而恶之,是必嫉其与己异也。既能取信于君子,又不苟同于小人,其为贤也,复何疑哉!’此可见观人之法,徒取其同,则群情或有所蔽;各稽其类,则实行自不能掩。欲辨官论才者,尤当以圣言为准可也。”

解读

正确评价别人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孔子在如何评价别人的时候把握住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这决不是唯一的依据。孔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也有重要意义。

做人一定要有善恶是非的观念,那种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观念人的话,是绝对不足取的。如果我们想要讨好所有的人,通常的结果就是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所以说,做人应当有原则,凡事要有底线,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绝对不能妥协于人。舆论是民意,民意是大杂烩。众口铄金的谣言,千夫所指的毁谤,同样叫舆论,可见舆论有时候是不能作数的。在信息量无穷扩张的今天,我们更知道,舆论是可以引导的,是可以操纵的。人都有从众心理,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所以对于舆论,有时还是小心为妙,不可相信所有的舆论。由此可见,评判一个人不能光听舆论,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一定要白己动脑思考,独立分析。如果要听别人的舆论,首先要看看发表评论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善人说其好、恶人说其恶的人才是⑧真正的好人,才是坚持原则,一心向善,并勇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好人。

13.25子曰:“君子易事唧百难说q乜。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③。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释

①易事:易于与人相处共事。②难说:难于取得他的欢喜。③器之:量才使用他。

译文

孔子说:“与君子相处做事容易而让他高兴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法讨他高兴,他是不会高兴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他要衡量人的才能。与小人在一起做事难而让他高兴却很容易。虽然不用正当的方法却能讨他高兴;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他便求全责备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张居正注:“事,是服事。说,是喜悦。器之,是随才器使。求备,是求全责备。要之君子悦人之顺理,小人悦人之顺己;君子则爱惜人才,故人乐为之用,小人则轻弃人才,故正人日远而邪人日亲。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用人者可不辨哉。”

解读

君子不会对人百般挑剔,与他处事十分容易;但是想让君子高兴却不容易,因为君子从不轻易表明自己的喜好,而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取悦他又行不通。君子在选用人才的时候,能够量方而用,不会求全责备。在这几个方面,小人则正好相反。

这就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不同之处的认识。

居上位的领导者中也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分。如果领导者是心怀仁德的君子,他一定走正道,很容易相处,不会对我们求全责备。在任用人才方面,他会根据人才的不同能力合理给予安排。这样的领导人懂得自重自律,不喜欢走歪路来存心讨好自己的人,根本不会存在作风问题。如果领导者是个道貌岸然的小人,情况则不同了。小人做了领导,不但喜欢别人讨好恭维他,还总是对人吹毛求疵,嫉妒贤能而难以相处。仔细想想,直到今天这两种人的行为仍然如此不同。孔子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看到君子与小人的这些区别,实在不愧为“圣人”啊113.26子曰:“君子泰唧1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注释

①泰:指平和大方,安静坦然。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名家注解

朱熹注:“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张居正注:“泰,是安舒自得的模样。骄,是矜高放肆的模样。盖泰若有似于骄,而有道之气象与逞欲者自殊;骄若有似于泰,而负势之气习,与循理者迥别。

欲知君子小人之分,观诸此而已矣。”

解读

孔子认为君子的气度和小人截然不同,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傲;小人则得意忘形而不平和。君子是心有大志的人,追求和而不同,其内心世界安宁祥和;所以他能够泰然自若,平和大方而没有骄傲之态。小人胸无大志,喜欢张扬,凡事总是患得患失,缺少气定神闲的修养;所以表现出来就是得意忘形而不安详。

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在风骨;而小人之骄,骄傲的是外在之气。从处世态度上看,正人君子谦逊内敛,小人则狂妄自大。俗话说,“小人得志便猖狂”,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如此。“泰而不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多做事情,少说话,以平常之心对待困难和荣誉,即应当抱持一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超然心态。

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q二。”

注释

①近:接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不随便说话的人接近于仁。…名家注解

翟颐、程颢注:“木者,质朴。讷者,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

张居正注:“刚,是强劲。毅,是坚忍。木,是质朴。讷,是迟钝。孔子说:

‘仁为心德,本人人所固有者。但资禀柔懦而委靡者,不胜其物欲之私;文饰而口辨者,每蹈于外驰之失,其去仁也远矣。若夫刚者,强劲而不挠;毅者,坚忍而不馁;木者,质朴而无华;讷者,迟钝而不佞。这四样资质,虽未可便以为仁,而实与仁相近。何也?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欲之分数少,自然理之分数多矣。木讷,则不至于外驰。心不驰于外,自然能存于内矣,岂不与仁相近乎?有是质者,若能加以自强不息之学,则天理易于纯全,且将与仁为一矣,岂止于近而已哉!不然亦徒有是美质,而终不足以为仁,良可惜也。”’

解读

人在久经社会风雨磨砺之后,那些修德有成者的言行规范大凡会有质的变化。

孔子总结出“刚、毅、木、讷”四个字作为他们普遍的人格特质,做到这些就可以接近“仁”的境界了。“刚”就是不屈不挠地坚持,就是宁折不弯。坚持什么呢?

自然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东西必须要坚持。“毅”是决断,是担当,是敢于做决定。一个不论做什么事情都畏首畏尾的人,就总是害怕承担责任,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成就。应该做的事情一定去做,即便困难重重也毫不畏惧,这便是孔子所讲的“毅”。“木”就是质朴。木讷的人好像总让人感觉很愚笨,实则不然,这样的人往往很厚道很朴实。这里孔子并不是不让人说话,而是让人说话要谨慎,少说话多做事。如果我们具备了这四种品质,那么我们就接近于“仁”的本质了。

13.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偬偬①,怡恰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偬偬,兄弟怡怡。”

注释

①14l偬: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②怡怡: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译文

子路问孔子说:“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相勉励,和睦相处,可以称为士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勉励,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切切,是情意恳至的意思。促促,是告戒详勉的意思。怡怡,是容貌和悦的意思。”又注:“孔子说:‘士之质性,贵于中和。若于行己接人之时,或径情直行,或率意妄言,或过于严厉而使人难亲,皆非所以为士也。必也切切焉情意恳至,而竭诚以相与,侣锶焉告戒详勉,而尽言以相正,又且怡怡焉容貌温扣,而蔼然其可亲,斯则恩义兼笃,刚柔不偏,非涵养之有素者不能也,可谓士矣。然是三者,又不可混于所施,于处朋友,则当切切促促以尽箴规之道;处兄弟,则当怡怡以敦天性之爱。盖朋友以义合者也,以义合者则可以善相责,苟以施之兄弟,其能免于贼恩之祸耶?兄弟以恩合者也,以恩合者,则宜以情相好,苟以施之朋友,其能免于善柔之损耶?’此可见天下有一定之道,而无一定之用,虽知其道,而不善用之,尤为德之累也,兼体而时出之,斯善矣。”

解读

子路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孔子给予的回答十分浅显,说“士”是能够互相勉励切磋、和睦相处的人,并且举例指明朋友之间要互相勉励,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可能他觉得子路有勇无谋,如果回答得过于深奥,担心他难以理解。

士不管是对待朋友还是对待兄弟,不但要和颜悦色,还要有所规劝。和颜悦色表示对人的尊重,是流露于外的姿态;有所规劝表示对人的忠诚和关爱,是潜藏于内的仁义。对待朋友兄弟,只是和颜悦色而不作任何督促勉励,这不是真正的爱;只督促勉励而不讲究态度和方式,即使是至爱亲朋,也容易伤了和气。只有既能尊重别人,又能规劝别人,才有资格被称为知书达理的君子。

13.29子曰:“善人①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注释

①善人:指君子阶层中具有儒家美德的人。

译文曰圜暖圈孔子说:“善人教导人民有七年的时间,人民也可以从军打仗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七年云者,圣人度其时可矣。如云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类,皆当思其作为如何乃有益。”

张居正注:“即戎,是用之为兵。孔子说:‘善人之道,笃实无伪。故其教民也,存之内者,皆实心,而能使其情意之流通;发之外者,皆实政,而能使其纲纪之振举。或教之以孝弟忠信之行,使之知尊君亲上之义;或教之以务农讲武之法,使之知攻杀击刺之方。积而至于七年之久,亦可以使之披坚执锐,而从事于戎伍之间矣。谓之亦可者,是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若夫圣人在上,以善教民,自将无敌于天下,岂但可以即戎,而又何待于七年哉。”

解读

前面的章节曾谈到“善人为邦百”,说善人为政,要用百年才可以建立起一个国家的文化基础。我们知道周公和孔子,都是在身死百年之后才慢慢弘扬出他们的文化思想,然后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本章中,孔子又说,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善人来领导人民,只要七年的时间,人民就可以保家卫国了。

文武并重,富国强兵,是我国古代国防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而孔子正是倡导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孔子对战事和战备向来持谨慎和重视的态度,他虽然看重军备,但却始终把军事作为为政的辅助手段。因为他清楚战争会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也深知战争会给百姓带来沉痛的伤害。这其中也体现了孔子的“仁政”

思想。

13.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①

注释

①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反映了孔子的爱民思想,同时强调对百姓教育很重要。

译文

孔子说:“用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民去打仗,这就是让他们白白去丢掉生命。”

名家注解

朱熹注:“言用不教之民以战,必有败亡之祸,是弃其民也。”

张居正注:“孔子说:‘兵者,死地;战者,危事。若平素不曾教民,则民不知尊君亲上之义、攻杀击刺之方。一旦驱之于战,适足以杀其躯而已,非弃其民而何?,此两章,总是见兵不可以不慎之意。盖天下虽安,忘战则危,所以古之帝王,常于太平之日,不忘儆戒之心。讲武事,除戎器,以备不虞,盖为此也。”

解读

孔子身处春秋末期,当时的社会战争不断。国家内部各宗族之间存在弱肉强食的杀戮行为,而强国对弱国的侵略更是从未间断。面对百姓生灵涂炭的局面,孔子内心对战争的忧患意识越来越强。他认为让不经过军事训练的百姓直接上战场,就等于让他们去白白送死。这不仅体现了孔子的仁者胸怀,也显示了他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孔子心中理想的国家应当是:君主广施仁政,社会生产力发达,人民富足而又能获得仁义礼乐的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百姓有保家卫国的义务,但是君主也有爱惜民力的职责。国君在调用百姓之前,必须教会他们兵阵作战的技法,让他们熟悉战阵,知道进退以及适应战场的方法。否则,就是抛弃民众,草菅民命。孔子一生宣传仁道,推行仁政。他反对春秋时期的不义之战,但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他对武备也从未放松过。除了教民以德之外,他还将兵家战阵放在教民之列,认为对百姓文武兼教,才是真正的“不弃”。

同类推荐
  •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 易经智慧吉祥书

    易经智慧吉祥书

    本书解译了《易经》中启迪人生的道理,从易经来谈吉祥,帮助读者趋吉避凶。
  • 哲理美文·生活品质

    哲理美文·生活品质

    本书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全书分为五编:生活的写意、幸福的价值、快乐的期待、简单的完美、心境的需要。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古剑奇谭后转

    古剑奇谭后转

    在蓬莱一战后,欧阳少恭和韩云溪同归于尽了,而幽都有一个起死回生之术,就是两个人相爱在一起的话,如果有一个人死了,这个人就会到一个地方,另一个人如果找到他就可以起死回生,而风晴雪一直在寻找着韩云溪,他会找到韩云溪么?让我们到小说中寻找答案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鸣阳江湖

    鸣阳江湖

    他拥有别人羡慕的出身——七大世家云家嫡系少爷,隐世门派凤凰宫风尊的外孙。他是当世奇才,天之骄子。他拥有一个美丽的未婚妻——与他同为七大世家之一的玉家小姐玉璃。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是,他拥有一副令人望尘莫及的绝世容颜,风华绝代,倾国倾城;他是被别人唾弃的“邪门歪道”凤凰宫的少尊!现实,让他失去了心爱的女人!玉璃的背叛让他彻底改变。血脉的觉醒,背负的重任。银白的长发,幽邃的眼眸,一样的绝世容颜,却带着一丝冰冷。“感情,是多余的。”他冷冷的说道。
  • 满分爱恋

    满分爱恋

    在帝城一中,全校都知道沈校花喜欢那位高冷不可攀的周亦泽校草。奈何,周亦泽无视沈晚晚的喜欢,沈晚晚不放弃。就这样,沈晚晚每天都与周亦泽来一次“巧合”的故事。有一天,“听说晚姐和隔壁三中的许深在一起了”“啊?我以为晚姐会追上周亦泽,看了校草不好追啊”周亦泽沉默的从说话两人身边走过。当晚,周亦泽红着眼把沈晚晚堵住说“沈晚晚你这个花心的女人不是说喜欢我吗怎么和别人在一起了”
  • 宇宙第一当铺

    宇宙第一当铺

    典当第一等级(时间):生命和时间;典当第二等级(原力):天赋、原力、功法;典当第三等级(记忆):思想、意志、理想、情绪、知识、爱情、信心、善恶道德、高级灵感;典当第四等级(科技):科技、文明底蕴、发明、武器、信息、基因、容貌;典当第五等级(空间):星系、黑洞、各种类型星球;典当第六等级(珍贵):宇宙贵金属、宝石、各种稀有天然物资;典当第七等级(领土):国家、领地、身体;典当第八等级(合同):任务、承诺、信用、协议、尊严;典当第九等级(成品):各种级别星舰、智能终端、一切成品;典当第十等级(食物):亿万动植物,各种宇宙中的低等无智慧生命。原力六域:视、听、味、力、外、内。
  • 文茵传奇

    文茵传奇

    安史之乱让沈文茵痛失至亲,悲痛欲绝之时又遭丈夫遗弃。无奈之下,幽居山谷。偶遇杜甫,一番交谈,《佳人》传世。张泽铭偶读《佳人》,幽谷寻人,与沈文茵相遇。两人惺惺相惜,在动乱年代里相互扶持,成就了彼此的梦想。
  • 轻寒暖妾心

    轻寒暖妾心

    世上只有他不为目的地心疼她,可是她已经不是自由身了。不知从何时开始对她的感情变了质,可是却只能心痛地默默守候她。轻寒暖妾心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
  • 妖孽庄主:宠妻如命

    妖孽庄主:宠妻如命

    如果给你一次预知未来的能力,你会想干嘛?金钱?势力?寿命?苍海从小可以预知未来,相比其他人,少走一些弯路但是这个世界是公平的,那些都是她失去嗅觉和味觉的代价,换来的一些好处如果可以选择,她宁愿不要这些,做一个正常人终于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让她不后悔的人……
  • 挚爱我的白小姐

    挚爱我的白小姐

    你还记不记得年少时,曾经的一切?那时,你有抵抗全世界的勇气,有去面对全世界的勇气,因为那时你有最好的朋友们陪伴在身边。而当我们成年后,不同的路程,不同的选择,致使分道扬镳。可是该如何幸庆,生命中曾有你们的存在。所以,当记者们再婚礼上问白微暖,选择柏祁峰的原因的时候,她是这么答道:“当有一个人,肯为你放弃他整个世界而奔向你的世界,为你温暖那冰霜一样的世界时,我找不出不爱他的理由。”
  • 五行阴阳传

    五行阴阳传

    满门被灭的秦逸在即将死亡的时候被修真者所救,从此踏入修真界。可是因丹田残缺不能修炼,后遇奇人习得五行阴阳诀。之后拜入火麟宗。在修行中奇遇不断,在伙伴幼龙的陪伴下坚强的面对困难,修为逐渐提高。最后终于斩杀仇人,报得杀父大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