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000000046

第46章 子路篇第十三(2)

孔子的这句话应该是赞许鲁、卫两国的政事。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当时两国的政治情况确实很相似。而孔子本人也在鲁卫两国都做过大夫,对这两个国家都比较了解。所以他说,鲁国的国事和卫国的国事,就像兄弟一样。

13.8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③合④矣’。少有,曰:

‘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①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②善居室:善于管理经济,居家过日子。③苟:差不多。④合:足够。

译文

孔子谈论卫公子荆时说:“他善于居家过日子。他刚有一点家产时,说:‘差不多够了。’稍稍增加一点,又说:‘差不多完备了。’当他富有时,说:‘差不多已经完美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公子荆,卫大夫。苟,聊且粗略之意。合,聚也。完,备也。言其循序而有节,不以欲速尽美累其心。”

张居正注:“公子荆,是卫大夫。居室,是处家。舍,是聚合。完,是齐备。

美,是精美。三个苟字,是聊且粗略的意思。”又注:“大抵人之处世,莫病于贪求,莫贵于知足。然所谓知足者,谓其当下便足,非谓有所期限而止也。若有所期限,则亦不免于求矣。子荆当始有之时,不慕少有;当少有之时,不求富有,随时便足,’无事营求。非其心清欲寡,不以外物累其中者,讵能之乎?故孔子贤之,谓其近于道也。”

解读

孔子赞赏公子荆对财物的态度,这其中包括两点:一是对财富没有过多的欲望,二是容易满足。卫公子荆为卫国的大夫,位高权重,孔子通过述说他善于居家理财,来赞美循序有节,容易知足,不求华美,以讽刺当时奢侈的人。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统治者能够勤俭、节制,更好地修养自己。

我们常说知足常乐,《墨子》中有:“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指出并不是没有安定的居所,而是自己没有安定的心,不是没有足够的财富,而是没有知足的心。知足了然后才会富有,不停地占有财物,即使拥有天下也不觉得富有。《老子》中有:“知足不辱”。欲望是没有穷尽的,人只有知足才不会被欲望所牵制,不为世间的欲望所累。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

面对现实,我们看到不少铤而走险而落得声败名裂的人正是因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所以,知足不是没有追求,知足常乐更不是平庸的表现。相反,知足常乐是很难修炼成的美德。

13.9子适卫,冉有仆①。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雩毛,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①仆:驾车。②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译文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赶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繁多了,又该给他们增加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起来了,再给他们增加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受教育。”

名家注解

朱熹注:“庶而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富之。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

张居正注:“适字,解作往字。卫,是卫国。冉有,是孔子弟子。仆,是御车。庶,是众多的意思。圣贤一问答之间,而王道之规模、施为之次第,皆具于此,岂非万世之法程哉!”

解读

孔子与冉有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先富后教”。孔子认为,为政的首耍任务就是要使百姓富足,但同时应伴随着道德仁义礼乐忠信的教化。用现在的语言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抓并举”,使国家富足,人民知礼行仁。为此,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当今社会,开放搞活市场经济,一切措施意在“富民”;道德规范建设,意在“教民”。没有物质基础,很难谈精神层次的追求。古语说得好:“仓禀实而知礼仪”,当一个人的基本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一切的道德都只是虚言。但是,仅仅“富之”就行了吗?当然是不行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富,为了吃饭,那样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一个一点底线都没有,一点道德都没有的社会同样是可怕的。人不仅仅是自然的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当一个个体的利益无限地扩大,最后到了损害整体利益的时候,就必然会产生一种规则来达到互相制约的目的。否则这个种群就必然会灭绝。在互相制约、互相妥协的基础上,用来保证种群利益的相对最大化,而产生的东西,就是道德。二千多年后,我们的举措仍难离孔子“先富后教”、“边富边教”的理论框架,可见孔子理论的博大精深和经世致用。

13.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唧百已可也,三年有成。”

圈圈①期月:一周年。

译文

孔子说:“假如有人用我治理政事,一年差不多见成效,三年便会有成就。”

名家注解

朱熹注:“期月,谓周一岁之月也。可者,仅辞,言纲纪布也。有成,治功成也。”又注:“《史记》,此盖为卫灵公不能用而发。”

张居正注:“昔孔手怀匡世之志,抱经纶之具,而不得试,故感而叹说:t当今之世,无用我者耳。诚使有人委我以国政而用我焉,虽至于周一年之月而已,将见弊者革,废者兴,纪纲法度渐次就理,皆有可观者矣。若至于三年之久,则化行俗美,礼备乐和,民生以厚,民德以新,而治功成矣。’惜乎不得少试,而使其徒托诸空言也。”

解读

孔子一贯认为,社会衰落混乱的根由是上层执政者没有像周王朝那样推行以德治国的方略。他认为如果自己能得到为官从政的机会,一定实行仁政,三年之内便能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所以,他平时鼓励学生要有雄心壮志,努力施行仁政,认为只有那样才能功成名就。并以此鼓励学生心正身正地恒定于明确的事业,按老师所教导的施政方法行事。

“如果有人起用我,一年时间就差不多了,三年就会大见成效。”这是孔子自信的表觋,也说明他对“仁政”抱有极大的信心。孔子曾经说过,如果有君主能够任用我,我会先减轻人民的赋税劳役,让人民过上安稳的生活;然后再制定一定的礼制,以此来教导人民,这样卫国一年就会有起色,三年后卫国的强盛就指日可待了。然而,这一切永远都只是假设。在那样的时代,孔子的政治理想注定无法实现。这真是圣人的最大遗憾啊113.11子曰:“善人①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注释

①善人:指君子阶层中具有儒家美德的人。

译文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便可以去掉残暴,免除刑戮。这话说得确实对呀!”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汉自高、惠至于文、景,黎民醇厚,几致刑措,庶乎其近之矣。”

朱熹注:“为邦百年,言相继而久也。胜残,化残暴之人,使不为恶也。去杀,谓民化于善,可以不用刑杀也。盖古有是言,而夫子称之。”

张居正注:“盖凡民之心,有善无恶,其所以放辟邪侈而陷于刑辟者,岂无仁义之良哉?‘惟上之人无以感之耳。善人为政,虽未必德业全备、礼乐修明,只以其一念醇厚之心,积之而化,便可使刑措不用,但须先后相承,迟以岁月耳。若夫圣人之治天下,何待百年,其效亦岂止此而已哉。”

解读

孔子十分认同“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就能够去除残暴,免除刑戮了”这个观点。并且他时常以此鼓励学生们,希望他们心怀仁德,有朝一日能出仕为官的话,一定努力推行仁政。

如果君主能够施行善政,即使他本人才能一般,他所治理的百姓也一定会在君主善良的言行教化下慢慢地变得和善起来,甚至那些残暴之徒也会在和善的社会风气中得到洗礼而重新做人。敦厚善良成为一种民风,重刑杀戮这样的酷刑也就没有必要了。‘当然,实行仁政以净化民风并不像说说这么简单,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收到效果。这就需要执政者有恒心,有耐心,至始至终将“仁政”实行到底。

13.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①亓后仁。”

注释

①世: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称王的人兴起,一定经过三十年之后才实行仁政。”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周白文武至于成王,而后礼乐兴,即其效也。”又注:“三年有成,谓法度纪纲有成而化行也。渐民以仁,摩民以义,使之浃于肌肤,沦于骨髓,而礼乐可兴,所谓仁也。此非积久,何以能致?”

张居正注:“王者,是圣人受命而兴。以君主天下者,三十年为一世。仁,是教化浃洽。”又注:“可见非王道不足以成至治,非悠久不足以行王道。盖惟唐虞之万邦时雍,成周之宇宙泰和,可以语此愿治者当知所从事矣。”

解读

以仁义之道来治理国家的,我们称之为“仁道”;以武力暴力来治理国家的,我们称之为“霸道”。孔子所说的王者,就是“仁道”的意思。前一章孔子讲,善人以善良的心态和行为来治理乱世,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百年时间才能使民众渐渐地受到熏陶而被善化,社会才能步人较为理想的盛世局面。本章孔子说称王的人治理乱世,也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仁政的社会。

综合两章的内容不难看出,国家的治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苦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完善的。孔子以此劝导为政者,要戒骄戒躁,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尤其要克制并防范短期执政行为。同时要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勇于甘当社会发展的垫脚石,为后人铺路修桥。也同时告诫读书学礼的君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都要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如果将来有机会出仕为官,也要一代代地传承仁政思想,树立起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有借鉴意义。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我们都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13.13子曰:“苟①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注释

①苟:如果,假使。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己,那么治理政事还有什么难的?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够使别人端正呢?”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从政,是为大夫而从事于政治。孔子说:‘为政所以正人也,而其本在于正身。苟能居仁由义,动遵礼法,先自正其身矣,则上行下效,捷于影响,其于从政而正人也,何难之有?若立身行己,一有未善,不能自正其身,则表仪不端,焉能率下,其如正人何哉?”’

解读

孔子反复强调“正身以为政,正身以治人”的道理。先正自身,再治理他人。

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有以身作则的意识。只有自己先做到了身心端正,仁善天下,下属和民众才有可能被善化。但如杲管理者自己都身心不正,狭隘自私,那么必定会上梁不正下梁歪。

正人先正己,表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作为领导者,首先要立身端正。如果仅仅依靠职务所赋予的权力,自我感觉良好,端着架子,硬把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上发号施令,是做不好领导工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领导者唯有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来感染下属,才有可能被下属认同和接受。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也要从自身做起,做到严于律己,不要沦落到“虽令不从”的地步。

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Q池?”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

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注释

①晏:迟,晚。

译文

冉有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这么晚?”冉有说:“有政事。”孔子说:

“那只是一般的事,如果有政事,虽然不用我,我也会知道。”

名家注解

朱熹注:“大夫虽不治事,犹得与闻国政。是时季氏专鲁,其于国政,盖有不与同列议于公朝,而独与家臣谋于私室者。故夫子为不知者而言,此必季氏之家事耳。若是国政,我尝为大夫,虽不见用,犹当与闻。今既不闻,则是非国政也。语意与魏征献陵之对略相似。其所以正名分,抑季氏,而教冉有之意深矣。”

张居正注:“朝,是鲁大夫季氏私家之朝。晏,是晚。政,是国政。事,是家事。‘以,是用。古者大夫虽致仕,犹得与闻国政。”又注:“是时季氏专鲁,其于国政,盖有不与同列议于公朝,而独与家臣谋于私室者。故夫子阳为不知而言,所以正名分,抑季氏,而教冉子之意深矣。”

解读

季氏作为大夫,眼里没有国君,独断专权、肆意妄为。冉有在季氏家里做家臣,他为季氏增加税赋搜刮百姓,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孔子多次批评他,并时刻提醒他不要忘本,不要有野心。教训他应该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拿出能力来担负起做家臣的职责,如果没有能力控制局面就干脆辞职算了。对于冉有大肆为季氏聚敛财富的行为,孔子召号弟子们“鸣鼓而攻之”。

政指国政,是国家大事的意思。季氏只不过是个大夫,而冉求只是季氏的家臣,他们所谈论的只能是私事,不可能是国家大事。所以,冉求说“有攻”实际上是一种越礼犯上的行为。孔子就纠正他说那不是一国之政,而只是大夫的家事而已。“政”和“事”表面上看仅是一个词义的纠正,但是实际上却涉及到国君安危,反映了季氏欲行篡权的野心。孔子纠正冉求的话,意在遏制季氏膨胀的野心。

公事就要公办,不能把公事当成私事。现代某些有权势的人,同样喜欢将公事私办,他们往往置法律法规和百姓利益于不顾,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搞权钱交易。希望有这样行为的人能认真反省自己,检点自己的行为。

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①,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r”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屯艺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①邦:指国家。②莫:没有人的意思。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有这事吗?”孔子回答说:“言谈不可以像这样期望过高。人常说:‘做国君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了解了做国君的难处,不就是差不多一句话而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而丧失了国家。有这事吗?”孔子回答说:“言谈不可以像这样期望过高。人常说:‘我做国君没有什么快乐,只是我的话没有人敢违抗。’假如那话是正确的而没有人违抗,不是很好吗?如果不正确而没有人敢违抗,不几乎是一句话而丧失了国家吗?”

名家注解

朱熹注:“因此言而知为君之难,则必战战兢兢,临深履薄,而无一事之敢忽。然则此言也,岂不可以必期于兴邦乎?为定公言,故不及臣也。”

张居正注:“夫邦之兴亡,非细故也,而皆始于一言。《大学》所谓一人定国,一言偾事,意亦如此。人君审其所以兴,鉴其所以亡,则可以永保天命而长守其社稷矣。”

解读

鲁定公在治理国家上试图走捷径,所以向孔子讨教,提出了“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问题。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和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违抗而感到高兴。只凭统治者一人的言论来作为标准,如果说得不对,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国家治理开始就向着错误的方向走去,最终就要自食恶果。统治者的一个不当的念头或者一句不对的话,都有可能导致亡国丧天下的悲剧。

同类推荐
  •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才会越大。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一代代哲学家不断思考,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阐释,而哲学却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在重复没有意义的活动吗?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异界学霸系统

    异界学霸系统

    你是魔纹大师?呵呵你是药剂大师?呵呵你是圣域法师?呵呵你们这群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们!我是学霸,膜拜我吧!
  • 炽情

    炽情

    一直以来她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一直都知道。她以为蔺奕枫只是人生中的一场过客,像攥住救命稻草一般。没曾想,他却成了她无法醒来的梦魇、她以为付耀轩是自己的救赎,让自己得到圆满,却最终在一片残破中决然。一切皆因为爱。太爱还是不爱。最终明白,伤人者必自伤,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他们谁都不能幸免。背叛耶稣的犹大最终以死亡谢罪。那么她呢,背叛他的爱情后,她该拿什么偿还?
  • 京都一梦十年春

    京都一梦十年春

    京都第一位女太子在甬道混战中遭人陷害,即将被废太子位时,发生了一桩桩不可思议的事情,她的旧情人、面首竟然都是神通广大的仙人。一场场变故让她走出凡界,来到了云雾缭绕的伏妖峡、灵界世外桃源、高不可攀九重天……在与天帝二子的不断纠缠中,在一段段回忆的不断重演中,身世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 异世穿梭:霸气女王配傲娇王爷

    异世穿梭:霸气女王配傲娇王爷

    “小韵儿,今天我们玩亲亲好不好?好不好嘛?”某傲娇,“滚!”某韵吐出一个字。“不嘛,玩亲亲嘛~”某傲娇直接撒娇。“吧唧~”“你干了什么?!”某韵炸了,她从22世纪穿来,没造孽也没作死,就这么把前世保留至今的初吻给丢了?!“哼!”某傲娇一个哼,“谁让你不让我亲的,我就直接亲咯。”“你。。。”某韵真的要气炸了,她这个新新人类就这么被反驳的无话可说了。某韵好不甘心。。。本文绝对又宠,又喜。
  • 大涅槃经

    大涅槃经

    道,天下之大道哉,岂有人力能改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将一手湮灭此道!”——拂尘子。
  • 执念荣耀

    执念荣耀

    一场巨大阴谋的战斗,揭露了两个兄弟之间的身世之谜,不同的种族,不同理念,他们在爱与恨之间、情与怨之间、兄弟与种族之间、守护与复仇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 超自然现象处理协会

    超自然现象处理协会

    江羽拿着黑剑对着玲说“这是连接你我的红绳”玲呆呆的看着江羽“什么是红绳?”两人旁边的徐飞一脸茫然“欸?那我呢?”......
  • 校草校霸都去死

    校草校霸都去死

    她,紫铭歆从来就不是好惹的!可偏偏就有人要惹她。他是集团大少爷,也是学校校草,第一天与她相遇就敢吻她?!他是黑道帮主,也是学校的校霸,开学不久就欺上了她。呵,老虎不发威拿她当妈咪是吧?她是谁?她可是……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龙凤决之女皇的七位神夫

    龙凤决之女皇的七位神夫

    她,水天心,二十一世纪凤舞天后,一场惊心车祸撞碎了谁的心?淹没了谁的一切?重生:她,倾夕颜,昔舞国丞相大人最疼爱的大小姐,三岁便会满腹诗学,五岁就会琴棋书画,十五岁便是昔舞国闻名惊动之人。只因她在国君宴会上,一首【言别】诗惊四座!从次倾夕颜三字,响彻四国!更是为此引来七朵带毒桃花!蝶尘烟去,炎青丝竹。情花开,果难结,只因那繁华一梦。月桂仙,姻缘线。三生石旁是谁在期待,奈何桥上是谁在等待。彼岸花,花彼岸,缘起缘灭难决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