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000000039

第39章 先进篇第十一(2)

张居正注:“门人,是孔门弟子,二三子即指门人说。昔颜渊既殁,其家甚贫,不能具葬事,于是孔门弟子以朋友之义,欲相与厚葬之。”

解读

儒家认为,葬礼的操办要依据亡者生前的地位和财力的不同而不同对待。颜回家境贫穷并且社会地位低下,不具备厚葬的条件。颜渊的同门师兄弟们却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孔子的拒绝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厚葬颜渊有违周礼关于葬礼的规定;二是,颜渊视自己像父亲一样,自己应该像对儿子一般对待颜渊。孔子亲生儿子孔鲤去世的时候,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棺材,现在埋葬颜渊要跟孔鲤一样的待遇,才能表现出自己视颜渊如孔鲤一样。但是最后学生们没有听从老师意思,仍然厚葬了颜渊,所以,孔子发出了如此慨叹。

为死者操办葬礼,是生者对死者的尊重。葬礼一定要举行,但是却不一定要丰厚奢华。家境贫寒不能厚葬,因为厚葬会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以至拖累生者。当然,并不是说家境殷实就可以隆重奢华地为死者举行葬礼了。因为葬礼只是表现生者对死者哀思的形式,只要内心诚敬,将感情表达到位了就可以,没必要铺张浪费。

11.12季路①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注释

①季路:即子路,姓仲,名由,鲁国卞人。孔子的弟子。

译文

子路问侍奉鬼神的问题。孔子说:“不能很好地侍奉活人,怎能去侍奉鬼神?”

子踣又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还没有弄明白生的问题,怎么能了解死的事呢?”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来熹注:“问事鬼神,盖求所以奉祭祀之意。而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问也。然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盖幽明始终,初无二理,但学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

张居正注:“然事人之道,即是事鬼之道,不过一诚之感通而已。生之理,即是死之理,不过一气之聚散而已。果能明所以事人之道,则事神者可以兼举。果能尽所以有生之理,则全归者可以无愧。是夫子虽不明言以告子退修诗书路,实所以深告之也。”

解读

子路问鬼神,孔子却王顾左右而言他。孔子认为如果不能好好地侍奉活着的人,就无从谈及侍奉鬼神;如果连生的问题都没弄清楚,就无法了解死的问题。可见,孔子的人生哲学倾向于现实主义。

在春秋那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科学技术相当不发达,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神秘难测的鬼神问题。孔子却提出“事神先事人”、“知死先知生”的观点,强调“事人”、“知生”的首要地位。从中不难看出,儒家教育人重视今生今世,强调如何做一个君子。显示了孔子对鬼神问题持有理性而宽容的态度。

11.13闵子侍侧,阁阁①如也:

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注释

子路,行行哟妇也;冉有、子贡,侃侃③如①阁阁:音yn,和颜悦色的样子。②行行:刚强的样子。③侃侃:说话理直气壮。

译文

闵子骞站在孔子身边’,态度和悦的样子;子路刚强威武的样子;冉有和子贡从容不迫的样子。孔子高兴了。接着说:“像仲由这样的人,恐怕不能善终吧!”

名家注解

朱熹注:“闰、侃,音义见前篇。行,胡浪反。乐,音洛。行行,刚强之貌。

子乐者,乐得英材而教育之。”

张居正注:“侍侧,是侍立于旁。闰阁,是和悦而又正直的模祥。行行,是强勇的模样。侃侃,是刚直的模样。不得其死,是不得正命而死。”又注:“昔闵子骞侍立于夫子之旁,其气象则外和内刚,德器深厚,但见其k阁如也。子路的气象,则多强勇而少含蓄,但见其行行如也。冉有、子贡的气象,则和顺不足,而刚直有余,但见其侃侃如也。四子气象虽不同,然皆禀刚明正直之资,而绝无阴邪柔暗之病。这等的人,熏陶造就,将来皆可以副传道之寄,而入于圣贤之域者。故夫子见之欣然而乐,盖喜其得英才而教育之也。然四子之中,惟子路过于刚强,有取祸之理。”

解读

闵子骞、子路、冉有和子贡,都是深受孔子喜爱的弟子。他们四个侍立在孔子身边时,闵子骞温和正直;子路刚强英武;冉有和子贡从容大方。孔子看着他的爱徒们各有风采,便特别高兴,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十分担心刚强勇敢的子路不得善终。子路是一个有勇无谋却十分刚强的人,孔子对他的担心在后来也得到了印证。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在卫国大夫孔俚的家里做家臣,后来卫国发生内乱,子路本在城外,但他抱着“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信念,回到危城与暴徒血战而死。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着他的行动。子路的刚强注定了他不会委曲求全,宁为玉碎而不为瓦全。

11.14鲁人①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

“夫人(环言,言必有中。”

注释

①鲁人:这里指鲁国的当权者。②为长府:为,这里是改建的意思。藏财货、基器等的仓库叫“府”,长府是鲁国的国库名。③夫人:这个人。

译文

鲁国的人要修建府库。闵子骞说:“照老样子修,怎么样?为什么一定要改建呢?”孔子说:“这人平时不大说话,说话就一定符合情理。”

名家注解

朱熹注:“言不妄发,发必当理,惟有德者能之。”

张居正注:“盖治国以节用爱人为要,而土木之工,乃劳民伤财之大者,苟非甚不得已,不可兴也。长府之作,本事之可已者,使鲁之君臣因其言而止之,一可以省费,二可以恤民,三可以昭恭俭之德,其为益也不亦大乎?所以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夫子之称闵子者,所以警鲁人也。夫府库,乃国家规制之当备者,在圣贤犹以为可省,况为寝宫、瑶台、芳林、别苑而纵游佚之欲者乎?有国家者,可以深长思矣。”

解读

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中德行很高的一位,他平时沉默寡言,温和善良。但是在改建长府国库这件事上,他却很擅长言辞,一语申的。闵子骞认为大力改建长府国库势必会劳民伤财,就建议按老样子修,用不着改建。所以,孔子对其崇尚节约、爱惜民力的思想给予了肯定,也对他一语切中要害的语言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闵子骞这样的人。他们平时往往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但是遇到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则会一鸣惊人,一语中的,一开口便能切中问题的要害。这些人说话往往很有分量,-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与信任。不言则已,言必有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敏于事而慎于言,平时不要夸夸其谈,做一个说话有分量的人。

7.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①?”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

注释

①奚为于丘之门:奚,为什么。为,弹。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②升堂入室:

堂是正厅,室是内室,用以形容学习程度的深浅。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弹到我这里来了?”

学生们就不敬重子路,孔子说:“仲由学问已经入门伯萼了,只是还没达到精通。”轰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会朱熹注:“门人以夫子之言,遂不敬子路,故夫子释之。升堂入室,喻入道之次第。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奥耳,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张居正注:“瑟,是乐器,古之为士者,无故不去琴瑟,所以养性情也。奚字,解作何字。堂,是厅堂。

室,是房室。昔子路好勇,故其鼓瑟常有北鄙杀伐之声。”又注:“然观孔门入室之徒,自颜、曾之外,盖亦无几,以是知圣学精微之奥,诚未易窥,而人既知所趋向,又不可不勉其所未至也。”

解读

子路是孔门弟子中属于年长者的一位,他的性格刚强威猛。他弹奏的琴声中可能透出征伐杀戮的感觉,不像孔子提倡的《韶》乐那般中正平和,所以孔子批评他。这一批评可能仅限于子路的鼓瑟之音,并没有涉及其他方面。但是,同门师弟们听到老师对子路的批评以后,就不尊敬他了。孔子怕影响子路的威信,就向学生们解释说子路的技艺和学问已经入门了,只要再努力些就能达到精通的程度。这一解稃既恰到好处地解除了学生们对子路的偏见,又从侧面给子路以鼓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十分客观,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并时时鼓励学生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1.76子贡问:“师与商①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然则师愈②亏?”子曰:“过犹不及。”

注释

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爹愈:胜过,强些。

译文

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相比较谁更贤呢?”孔子说:“颛孙师太过,卜商还不够。”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更好一些了?”孔子说:“过和不够是一样的。”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又注:“道以中庸为至。贤知之过,虽若胜于愚不肖之不及,然其失中则一也。”

张居正注:“师,是颛孙师。商,是卜商,都是孔子弟子。愈字,解作胜字。”

解读

子张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荣居七十二贤人之列。子贡问老师他这两位同门师兄弟谁更贤德一些,孔子说子张在追求仁德方面总是过头,而子夏却还不足。子贡便理解为子张要比子夏贤德,没想到孔子却说他们两个一样,因为“过犹不及”。这充分体现了孔子所主张的中庸之道。

生活中我们也像子贡那样,常常认为做过头比没做到要好一些,其实这种想法的错误的。做过了与没做到同样都有违中庸之道,其结果同样都很糟糕。所以,我们说话做事最好都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头也无不及。

1.11季氏富于周公①,而求也为之聚敛铞百附益③之。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①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参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③益:增加。

译文

季氏比周公富裕,而冉求还为他搜刮积聚更多的财富。孔子说:“这不是我的学生。学生们,你们大张旗鼓地攻击他好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周公以王室至亲,有大功,位冢宰,其富宜矣。季氏以诸侯之卿,而富过之,非攘夺其君、刻剥其民,何以得此?冉有为季氏宰,又为之急赋税以益其富。小子鸣鼓而攻之,使门人声其霏以责之也。圣人之恶党恶而害民也如此。然师严而友亲,故己绝之,而犹使门人正之,又见其爱人之无已也。”

张居正注:“聚敛,是多方征敛,以取民财0附益,是增加的意思。非吾徒,是说不是我的门人,绝之之词也。小子,指门人说。鸣鼓而攻之,是齐声攻击其过失。古之圣人有周公者,亲则成王之叔父,尊则天子之冢宰,又有安定社稷之功,食禄最多,赏赉最厚,其富乃分所当然也。季氏以鲁国之卿,而其富乃过于周公,则必有攘夺公家、刻剥小民之事。为家臣者,从而匡救其恶可也。冉求为季氏家臣,不惟不能匡救,又为之设法征求,多方聚敛,以增益其富,其党恶害民甚矣。”

又注:“夫人之为恶,若党与不众,则其为害犹小,惟夫身据权要,而人又从而附丽之,则其虐焰滋甚,不可扑灭。故圣人于党恶之人,拒绝之严如此。”

解读

公元前562年,鲁国的三家将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了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二分之一。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冉求当时正担任季氏的家臣,他替季氏征收田赋,搜刮百姓,以积聚更多的财富。所以,孔子特别生气,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共同声讨冉求。

做人要正直仁爱,不可以助纣为虐。帮助道德败坏的人获取不义之财,是为人唾弃的小人行径。当今社会,面对屡次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不义小人,我们要予以反对,积极回击,共同创建一个正义公平的社会环境,杜绝一切危害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

11.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瞻。

注释

高柴愚昧,曾参笨拙,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译文

程颐、程颢注:“参也竞以鲁得之。”又注:“曾子之学,诚笃而已。圣门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卒传其道,乃质鲁之人尔。故学以诚实为贵也。”

张居正注:“柴,是高柴。参,是曾参。师,是颛孙师。由,是仲由,都是孔子弟子。愚,是明智不足。鲁,是迟钝。辟,是务外少诚。谚,是粗俗。”又注:

“愚与鲁者,必须充之似学问。辟者,必须本之以忠信。谚者,必须文之以礼乐,然后可进于圣人之道。不然,亦卒偏而不得其中矣,可不知所自励哉。”

解读

柴是高柴,也称子高,比孔子小30岁,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愚直而不知通变。参是曾参,比孔子小46步,他性格内向,处事谨慎,显得有些迟钝。师是颛孙师,即子张,比孔子48岁,他性格活泼,但处事偏激。由是仲由,即子路,比孔子小9岁,他性格耿直,威猛刚强,鲁莽豪爽。孔子在本章中指出了这四位弟子的缺点,认为他们各有不足,应该加以改正。可见孔子对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十分了解,这也是他能够因材施教的基础前提。

11.19子曰:“回也其庶①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曙,亿④0屡中。”

注释

①庶:庶几,相近。这里指颜渊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②空:贫困、匮乏。

③货殖:做买卖。④亿:同“臆”,猜测,估计。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但常常是家里困顿。端木赐不安天命,去投机经商,猜测行情常常中的。”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子贡之货殖,非若后人之丰财,但此心未忘耳。然此亦子贡少时事,至闻性与天道,则不为此矣。”

朱熹注:“不以贫窭动心而求富,故屡至于空匮也。言其近道,又能安贫也。

言子贡不如颜子之安贫乐道,然其才识之明,亦能料事而多中也。”

张居正注:“夫颜渊亚圣而孔子特称其屡空,子贡高才,而孔子犹讥其货殖,则洁廉自守之士,与嗜利无耻之人,岂可同日而语哉!用人者当知所辨矣。”

解读

颜回在学问和道德方面接近于完善,但是生活上十分困顿;而子贡不听命运的安排去专心向道,投身生意场却常常能猜中行情而发大财。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赞扬备至,而对子贡表现出的重利思想有点轻视。

像子贡这样既在学问上取得成就,又在商贸中获取家财万贯,是千千万万读书人最理想的生活目标。可文人清贫淡泊,家境不佳,却是自古如此。对于这件事情,就要从两个角度来思考了。家贫不等于志穷,颜回安于贫困,仍然被后世尊称为圣贤。;而富贵也不是什么耻辱,富人有为富不仁者,也有兼济天下者。无论贫富,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生活在贫穷中,能够拥有坦然的心态,安贫乐道;生活在富足中,能够有仁者之爱,兼济天下。所以,只要修养美好的品德,无论身处贫穷还是富贵之中,都可以从容淡定,做出伟大的成就。

71.20子张问善人①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注释

①善人:指本质善良但没有经过学习的人。②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荞达到了精深地步。

译文

子张问善人之道是什么。孔子说:“如果不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学问修养也很难达到高深的境界。”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践迹,如言循途守辙。善人虽不必践旧迹而自不为恶,然亦不能入圣人之室也。”

同类推荐
  • 庄子原来这样说

    庄子原来这样说

    《庄子》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范畴的著作,它将哲学思想以一种艺术的表达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些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蕴含的不仅仅是人生大道理,更有着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入则孔孟,出则老庄”,现代人的自处和处世准则,很大一部分有赖于老祖宗的智慧教导,而儒家道家的思想则在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中坚地位。当我们遇到庄子,便深深折服于他的奇思妙想,他的聪敏,他的激情,他的快乐,他的独行于世。他尖锐而激烈地面对这个世界,他淡然却又悲悯地跨过俗世红尘。他眼中的一切都那么的与众不同偏又发人深省。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读懂中国智慧

    读懂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在本书中,人大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论史,以史说智”的手法,博采史实,剥开传统文化内核,详实生动地向今人阐释了中国智慧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神次代记

    神次代记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神无法太多干预下界,但是为了让这些人们在这场浩劫之中活下来。一场由各个神选择下一代,下一代又在这世上沉浮挣扎改变的故事,由此开始了。捧着书本的诺恩斯,看着凡间的一切,开始记录了起来……
  • 我家有座封妖塔

    我家有座封妖塔

    这妞不错,什么品种?怎么是个癞蛤蟆?这牛挺壮,给本少爷割两斤肉下酒。这条鱼太丑,拿去炖了。啥?你要跟我生猴子,拉出去砍了。菜刀也能成精?还有水缸?太水了,给我砸了。......钟霖的父母都走了,是的,没有说错,是真的扔下他走了,并且带走了家里所有财产。你问我慌不慌?我一点都不慌,因为我是主角啊。
  • 浮生梦逍遥

    浮生梦逍遥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 鼎山记

    鼎山记

    世家旁系,出头无望,他选择弃文习武,能否摆脱家族刁难,乱世纷争,踏上属于自己的逍遥长生之路?
  • 六界天道

    六界天道

    自从六界三十六重天,天道崩塌之后,混乱便是成为唯一旋律。叶轩,穿越附身到了一个亡国太子身上。觉醒天道系统,从此开始了重建六界秩序,征服三十六重天之旅。
  • 读三国有学问

    读三国有学问

    本书深入研究曹操与刘备的博弈术,为当今人士提供了智慧的借鉴。这两个人一个是“霸道”,一个是“王道”,刚好囊括了两种最经典的博弈模式,值得深思细读。曹操与刘备,两种博弈王术,两种风格为人,两个惺惺相惜的英雄开创了一个不完全是“成王败寇”的时代。曹操与刘备看似水火不容,实则互补,展示了任何时代必会同时诞生两位王者的历史规律。
  • 全球豪娶:少夫人99次密战

    全球豪娶:少夫人99次密战

    “你为什么喜欢我?”男人邪肆一笑:“因为你胸大吧!”容颜一怒潜了京都最可怕的男人,一夜缠绵,食髓知味“冷少皇,契约结束,我们已经没有关系了!”他是暗夜冷帝,女人只分他要,他不要,而她,是他要的“想逃?先把我的心留下!”落魄千金误惹高冷总裁,谁先动心谁就输!而她除了心别无其他,唯一守得住就是心“宝贝儿,心痛的滋味怎么样?”他劫持她的迷你版“想要儿子,要么拿心换取,要么嫁给我!”这是大牌娇妻和暴君男神之间的征服游戏,99次擒妻大战华丽拉开,从此冷帝大人多了个娇媚小妻,调教老婆就是爱她就要狠狠倾犯她。新浪微博:云起扶苏一笑,QQ:2940137343
  • 一指荒芜

    一指荒芜

    在嘲讽中崛起,在孤独中变强,诸天万界,谁主沉浮。
  • 火影之白狼传说

    火影之白狼传说

    谈笑风云,樯橹灰飞烟灭。轻松娱乐,不虐主。白狼带你穿越带你飞。
  • 杀主万界

    杀主万界

    “只练护世阵,不修杀人功。”曾经统御万界的【护世主宰】,被自己亲手养大的四个徒儿害死。一缕怨念,盘桓宇宙九百年,最终复生在下界一个懦弱少年身上。九百年后,四个逆徒已成四方至尊,御统万界,威震八荒。“这一世,只练杀人功,不修无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