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000000031

第31章 子罕篇第九(1)

“子罕篇”阐述了孔子的天命观。孔子很少直接谈论天命,而是将天命的概念融入到了“仁”的范畴加以阐释。天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也是可以把握的。一个人的天赋再好,如果后天放弃孜孜不倦的努力,仍然会一无所成。

所以说,后天的不懈奋斗是我们成就美好人生的唯一途径。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在世,奔波劳累最终可能仍旧毫无建树。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必郁郁寡欢,人活着不一定非要成就功名,只要求得内心安定、没有虚度人生就已足矣。

9.11子罕①利与命与②仁。

注释

①罕:稀少,很少。②与:赞同、肯定的意思。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和天命,却赞许仁德。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张居正注:“盖利与义相反,学者而谋利则廉耻之道乖;有国家者而好利则争夺之祸起,其端甚微,其害甚大。故夫子罕言之,欲人知所戒也。天命靡常,其生死祸福寿夭穷通之理窈冥而难知,幽远而难必,人惟宜尽人道之所当为者,而默以听之。若语人以命,则人将一一取必于天,而怨尤之心生矣,故夫子亦罕言,欲人之自修也。仁具于心,乃四端万善之统体,其道至大而难尽,若强以示人,则未免有躐等之患矣。故夫子亦罕言之,欲人之渐进也。夫观圣人之所罕言,则吾人之所当务者可知矣。”

解读

孔子很少谈到“利”,因为他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只有小人才会谈论关心自身利益如何;而君子心怀天下,是不注重个人得失的。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他对此十分重视。孔子每每谈到“命”,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仁”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古代的君子一心向道,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在修身养德上,他们把“仁”作为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他们敬畏天命,崇尚仁义,不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只是脚踏实地地去躬行作为君子的职责。然而,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君子已不再羞于言利。但是,君子跟小人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君子不取不义之财,小人取财从不管是否符合道义。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我们都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正确对待道义和利益的关系。

9.2达巷党人①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②。”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①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个地方的人。

②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

达巷党中的一个人说:“伟大啊,孔子!他学问广博,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孔子听了这话,对他的学生们说:“我能干什么呢?赶车吗?当射手吗?我还是赶车吧。”

暇圜曝盈朱熹注:“达巷,党名。其人姓名不传。博学无所成名,盖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艺之名也。执,专执也。射御皆一艺,而御为人镤,所执尤卑。言欲使我何所执以成名乎?然则吾将执御矣。闻人誉己,承之以谦也。”

张居正注:“盖闻人誉己,承之以谦也。夫孔子之圣,生而知之,其道以气贯之。固不待于博学,而亦非有意于求名者,惜乎党人不足以语此!若夫观人之法,则不可以概求,或全德之士可以大受,或偏长之士可以小知。随才善用,此又为治者之先务也。”

解读

达巷党中有个人特别敬佩孔子,认为孔子什么都精通,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孔子得知后很幽默地调侃自嘲道:我会做什么呢?赶车还是射箭呢?那我还是赶车吧!可见孔子既谦逊又好学。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要求他的学生们不要像器皿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而应该精通许多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孔子不仅是这样要求别人的,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能够精通一门技艺很好,但是如果能够做一个事事都懂的通才更好。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事实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知识,努力掌握各门技艺,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才。

9.3子曰:“庥冕①,礼也:今也纯②,俭③,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田圈①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②纯:丝绸,黑色的丝。③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田园孔子说:“用麻料做帽子,符合礼仪;现在大家都用丝料,这样节俭,我服从大家。在堂下叩头拜见君主,合乎礼仪;如今人们都在堂上拜见,这是傲慢。虽然违背大家的意愿,我还是主张在堂下拜见君主。”

曰圈圜圈程颐、程颢注:“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b”

朱熹注:“麻冕,缁布冠也。纯,丝也。俭,谓省约。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臣与君行礼,当拜于堂下。君辞之,乃升成拜。泰,骄慢也。”

张居正注:“此可见圣人之处世,不论流俗之好尚,而惟以义理为权衡,或从或违,惟其是而已。此所以为万世礼义之中正也。”

解读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丝做礼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但是反对拜见君主时,以在堂上跪拜代替在堂下跪拜的做法。孔子认为礼帽从俭,能够显出俭朴,所以他对此表示赞同。然而礼仪如果从简,就会显出骄慢,所以他对此不赞同。这表明孔子不是偏执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上坚持己见。

在圣人看来,不涉及原则问题的小事上可以随大流,但在触犯原则的大问题上一定要持慎重态度。合理的改变值得推广,以合理的事物代替以前不合理的事物,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不合理的变革,我们就要抱持慎重的态度。也就是说,在大是大非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凭自己的良心做事。即便与大多数人的意愿相背,也要坚持到底,义无反顾也在所不惜。

9.14子绝四——毋意①,毋必②,毋固③,毋我④。

注释①意:同“臆”,猜想、猜疑的意思。②必:必定。③固:固执己见。④我:

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此毋字,非禁止之辞。圣人绝此四者,何用禁止。”

朱熹注:“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至于我又生意,则物欲牵引,循环不旁矣。”

张居正注:“此四者,人情之所不能无也,若我夫子,则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未事之先,无有私意,亦无有期必,既事之后,未尝固执,亦未尝私己。其心如镜之常明,略无一些蔽障。如称之常平,略无一毫偏着,所谓绝四者如此!然是四者,非圣人不能尽无。若人能随事省察,克人欲而存天理,则亦可由寡以至于无,而入于圣人之域矣。先儒说:忘私则明,观理则顺。此学圣人者所当知。”

解读

孔子认为修身自律要克服四大毛病:不要主观臆断,不要绝对肯定,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这四点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凭主观猜测臆断,缺乏真实依据,往往是自私自利的结果。人立身处世,首先要实事求是,对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就妄自推测,加以绝对肯定。听取别人的意见也非常重要,不愿意接受别人意见、常常自以为是的人容易走进封闭的小胡同,很难取得更大韵发展。如今社会,创新无处不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新事物,我们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能凭主观臆测来做判断,而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实事求是地认识新事物。

9.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①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②不得与旺F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④?”

注释

①兹:这里,指孔子自己。②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③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④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囚禁了,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文化典籍不都在我这儿吗?天如果要消灭周的文化,那么我也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既然天不想丧失这些文化,那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畏者,有戒心之谓。匡,地名。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不日道而日文,亦谦辞也。”

张居正注:“夫圣人当不测之变,而处之泰然如此。真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慑者。学者观此,不惟可征其见理之明、任道之勇、而亦足为养心不动气之法矣。”

解读

鲁定公十五年,孔子从卫国前往陈国途中经过匡邑,匡地的人遭受过鲁国阳虎的暴掠,而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似,所以孔子受到匡人的误解而被拘禁五天。弟子们为此都很着急,孔子便说了这番话。这段话表现了孔子临危不惧、乐天知命的胸襟。

孔子之所以毫不畏惧,就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理想做支撑。他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摇者,担负着伟大的社会责任。由此可见,树立远大的志向十分重要。人生会遭遇什么,我们无法预料,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理想做支撑,无论面对什么都会从容淡定,不畏惧也不忧愁。

9.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①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②。君子多平哉?不多也。”

注释

①纵:让,使,不加限量。②鄙事:卑贱的事情。

译文

太宰向子贡问道:“孔夫子是圣人吗?他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这固然是天使他成为圣人,而且又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很贫贱,所以学会了很多低级的技能。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能吗?不会有这么多的。”

名家注解

朱熹注:“纵,犹肆也,言不为限量也。将,殆也,谦若不敢知之辞。圣无不通,多能乃其余事,故言又以兼之。”又注:“言由少贱故多能,而所能者鄙事尔,非以圣而无不通也。且多能非所以率人,故又言君子不必多能以晓之。”

张居正注:“德既造于至圣,则其才自无所不通,所以又兼乎多能耳。然则多能乃圣之余事,而岂足以尽夫子之圣哉?子贡之言,盖智,足以知圣人者也。”

解读

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孔子是圣人,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但孔子坦言说自己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社会地位低下,为了谋生才学会了在君子们看来是低贱的而且是不屑于做的一些技艺。这表明,孔子自己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只不过是个多才多艺的能人而已。

逆境出天才,艰难困苦的生活会毁灭那些软弱无能之人,但是也能成就胸怀大志的人才。

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人物几乎都有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那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的人,绝对不可能有伟大的造诣,也绝对不可能成就一番为人称颂的大事业。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人如果小时候生活艰苦,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就会拥有很强的生活能力,既多才多艺,又深谙人情世故。现代一些家庭,对孩子过于宠爱,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为他铺就好了人生道路。这样的孩子从小养尊处优,事事顺心,以致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长大步人社会之后,不但工作能力不强,而且不懂人情世故,一旦遭遇挫折就会灰心丧气。这里需要提醒我们的家长们,“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孩子不要溺爱,要让他们从小接受生活的磨砺,这样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9.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译文

孔子的弟子牢说:“孔子说:‘我没有被国家重用,所以多学一点技艺。”’

名家注解

朱熹注:“牢,孔子弟子,姓琴,字子开,一字子张。试,用也。言由不为世用,故得以习于艺而通之。”

张居正注:“按此章太宰之言与达巷党人之言相似。孔子一则以执御自居,一则以多能为鄙,固皆自谦之词。其实圣学之要,不在于此。盖修已有大本大原,治天下有大经大法,自尧舜以至于孔子皆然,不以博学多能为急也。学圣人者宜详味乎斯言。”

解读

自己的才华不被欣赏,一身的能力无处发挥,二般人会感觉这样的人生暗淡而又无望。但是,圣人并不因此而失望,而是将精力用在学习技艺方面。人生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应当在得意时不忘形,本本分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失意时不灰心,在人生低谷中更应该努力学习,尽力多掌握些技艺,以备东山再起之时用。所以,我们要经受住生活的考验,在平凡中坚守理想。练就一身本领,就不用担心没有伯乐。

9.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①问于我,空空如也⑦。我叩③其两端④竭焉。”

注释①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②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③叩:叩问、询问。④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一个农民向我提问,我什么也不知道。

我从他问的事情的始末两端推究而尽量地回答他。”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观于孔子、孟子,则可见矣。”

朱熹注:“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

.张居正注:“此乃圣人之谦辞,然谓之叩两端而竭,则其无所不知,与夫诲人不倦,皆可见矣。”

解读

孔子自谦说他自己没有知识。事实上他只不过是想告诉我们: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对于许多问题,往往是茫茫然,空空如也。但同时他又教给我们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那就是从正反、前后、始未等两端加以考察,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也是从无知变有知的一个好方法。

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在生生不息地运动着,这运动中潜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我们的生命很短暂,在短短的几十载中不可能了解认识所有的学问道理。要想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就要截取事情的两端,灵活运用这个方法,就会达到无所不知的境地。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①,吾已矣夫!”

注释

①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译文

孔子说:“神鸟凤凰没有飞来,黄河也没有图画出来,我这一生也将要完了吧!”

名家注解

朱熹注:“凤,灵鸟,舜时来仪,文王时鸣于岐山。河图,河中龙马负图,伏羲时出,皆圣王之瑞也。”

张居正注:“盖圣王在上,则和气充溢于天地之间,故其祥瑞之应如此!已矣夫是绝望之词。春秋之时,圣王不作,孔子之道不行,故有感而叹说,吾闻圣王之世,凤鸟感德而至,河图应期而出,今凤鸟不至,则非虞舜、文王之时矣。河不出图,则非伏羲之时矣,时无圣王,谁能知我而用之?则吾之道其终已矣夫,不复望其能行矣。此可见圣人之进退,关世运之盛衰,以春秋之世,有孔子生于其间,而终莫能用,此衰周之所以不复振也。”

解读

同类推荐
  •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一波波是谁?波波的童年、化身白衫老者(孔子)的问题、波波的国外留学生活、一次突发事件引起波波的思考、波波对“悟、空”两个字的解读、与白衫老者(孔子)的初对面、二白衫老者引导波波所看到的“智慧”的世界、“什么都不是!”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什么是“智、慧”呢?“智”字的含义、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的特点、“智”字告诉我们的道理!《论语》为政篇“君子不器”的正确解释!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如何成为君子?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诗品菜根谭

    诗品菜根谭

    《菜根谭》可谓是一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警世感人、睿思哲理的旷世奇书。《诗品菜根谭》是知名教育家马云鹏老先生在品读《菜根谭》时,本着“从其意,就其辞,轻其吟,饶其趣”的原则,边读边品,边品边吟,边吟边写,锤炼而成。诗均以古风形式,多为五言、七言,有古绝、古律、古排等等。
热门推荐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健康饮食520个提醒

    健康饮食520个提醒

    本书分三个部分介绍了科学摄取营养的方法,食物的科学应用,以及疾病与饮食的关系,科学地阐述了人们应该如何吃,如何选择食物,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问题,同时,强调了不当饮食及嗜好对人体的危害。
  • 妖皇追妻:嚣张小魔女

    妖皇追妻:嚣张小魔女

    她,现代第一女强人,却被独宠的妹妹杀死;他,妖族第一人,却遇见了她。废根?七系全修闪瞎他们的眼。丑女花痴?厚重的胭脂下是怎样的倾国倾城。某女:“哎,本女神怎么能嫁给你呢?”某妖孽男邪魅一笑:“要不,我嫁给你吧?”
  • 基地之帝国崛起

    基地之帝国崛起

    优秀军校毕业生唐涵最大的梦想就是叱咤沙场,为国征战。直到有一天,梦想照进了现实,他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片陌生的世界,并且随时带着游戏中军事基地。唐涵接受了现实,大笑三声,从此一个超级帝国从零开始迅速崛起的传奇故事开始谱写……备注:本书为有限无限流基地流架空历史文,作为蓝本的即时战略游戏有:《要塞2》,《帝国时代3》等。
  • 众神之乱世死神

    众神之乱世死神

    从生到死只是一个过场,这是凡人平淡的一生,南宫烨楚国南宫世家的四公子看他是如何超脱生死征服这个乱世。
  • 异世之全系召唤师

    异世之全系召唤师

    一场以‘玄月清’引发的阴谋,把远在21世纪的风影儿牵扯了进去。心思缜密而又有点小迷糊的她,迷迷糊糊地撞破了这场阴谋。本就冷情冷性的她,并没有选择逃避,迎风直上,站在大陆的巅峰。身世之谜即将解开,那神秘的红衣男子却选择了离开。一只守候在她身旁的影幻洛温柔的笑着,将一柄匕首刺入自己的胸膛,血染红了他的衣襟,那刺眼的红,模糊了风影儿的双眼……*****新人新书求支持!推荐、打赏来者不拒~为方便下次观看,请戳一下‘加入书架’。书友群:134390822
  • 系统之符文天下

    系统之符文天下

    符文世界,万族林立,纷争不断。少年突然到来,故事从这里开始。
  • 入室狂徒

    入室狂徒

    黑夜降临,熟睡中被吵醒,朦胧中看到一个人影,那是一个文质彬彬,身着端正的绅士,唯一不同的是那扭曲而又邪恶的面具。
  • 来世依旧爱着你

    来世依旧爱着你

    有着前世记忆的她,为了唯美的诺言,尽力得到转世他的肯定,他的芳心以及他的一切的一切,顺利与否?爱情的真与否,让她迷乱在情海中,渐渐迷失了方向,他真的是那个他吗?
  • 家有懒狐萌又萌

    家有懒狐萌又萌

    什么时候皇宫之中多了一位妃子?这位妃子可是让众人头疼,听奴婢们说,这位妃子刚出现的时候,是在皇上在狩猎之时抱回来的,结果就成了皇上的心头宠,别人要是敢动一分毫毛,大牢伺候!这不,有些妃子就还真的不信邪了,来找小狐狸的麻烦。小狐狸哼的一声,叉腰道:“怕个毛线球啊,要来就来,本姑娘才不怕捏,大不了来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