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48500000019

第19章 刘基与李善长

同样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刘基"计画立定,人莫能测";李善长则"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两人最初同心辅助朱元璋建功立业,后来为何开始了明争暗斗?斗争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些利益集团?谁又最终取得了胜利呢?

封侯拜相

朱元璋建国称帝之后,对自己麾下的一班文武要员大加封赏,刘基与李善长立有大功,自然也给予了高官厚爵。

1.诚意伯

刘基,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他自幼由他的父亲启蒙识字,聪明过人,好学敏求。

刘基的阅读速度非常快,据说"读书能一目十行"。他12岁考中秀才,两年后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乡间父老都称他为"神童"。

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刘基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周(敦颐)程(程颢、程颐)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刘基赴元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从此他开始了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仕宦生涯。

刘基从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历任高安县丞,江浙儒副提举,行省考试官等职。在任期间,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颇有政绩。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担任谋臣,开始展现一个军事家的非凡才能。

针对当时的形势,刘基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要各个击破的建议,被朱元璋采纳。他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掉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

刘基还建议朱元璋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士,从而赢得民心。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刘基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他筹划全局,共参与军机八年,辅佐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封建政权。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嘉勉刘基的功劳,朱元璋授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同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本想封刘基为丞相,然而刘基一再推脱,只好作罢。

于是,朱元璋授命他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其为诚意伯。

2.百官之首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他机智灵敏,少年时就研习法家著作,推断时事,多数都非常准确。

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3年),李善长投靠了朱元璋。他建议朱元璋效仿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的做法,成就帝王大业。从此,他受到朱元璋的青睐,成为参谋,参与机要,组织馈饷,不断被委以重任。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占领太平府,设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任大元帅,李善长则被任命为帅府都事。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李善长担任右相国,封宣国公。后来朱元璋改制,以左为尊,李善长于是成为了左相国。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李善长与其他谋臣制定官制与礼仪,监修《元史》,编纂《祖训录》、《大明集礼》,事无大小,都谋议而行。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李善长被授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当时,封公者共有六人,而李善长成为了百官之首。

李善长擅于辞令,处理政事,裁决如流,令将吏、百姓心悦诚服。他调兵转饷,恢复制钱,订立茶法与鱼税,使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增加,人民生活也好了很多。

两大集团

朱元璋将全国基本平定之后,朝廷内部再起波澜,矛盾重生,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争斗,其首领分别是李善长和刘基。

1.第一次交锋

明朝刚刚建立时,两大集团之间的纷争便已显现。矛盾的导火索是由一个叫李彬的人引起的。

李彬是李善长的亲信,他因为犯法而被刘基抓了起来。在查清了他的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此时正好赶上朱元璋外出,李善长急忙去找刘基说情,没想到刘基却一点也不通融,还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一怒之下,命令即刻将李彬处死。

这份命令碰巧落在了李善长的手里,他恼怒异常,但不敢隐瞒。为了搭救自己的亲信,他想出了一个借口。他觉得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基是难以拒绝他的求情的。

然后,他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已经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这个时候不应该妄杀人。"

李善长真可以说是老谋深算,他明明知道刘基通晓天文地理,以此作为借口,假如刘基坚持要杀死李彬,那就可以将天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的身上。

然而,刘基却果断地时李善长说:"杀死李彬,天一定会下雨!"

于是,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

李彬一死,李善长被激怒了,他开始谋划反击刘基。李彬被杀后很长时间,天也没有下雨。李善长借此煽动很多人弹劾刘基。

朱元璋次没有责难刘基,而刘基也清楚自己当时的处境,没过多长时间,他请假回了老家。

2.中都选址

朱元璋在登基称帝前后,对于选定国都颇费周折。他召集大臣讨论国都之地,大臣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终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

在分析各地的利弊之后,朱元璋提出了以临濠为中都的想法。他之所以决定将临濠作为中都,一方面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另一方面是为了优待淮西功臣集团。

事实上,朱元璋在起兵抗元以及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很多淮人都跟随他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功劳,一些人还成为了开国功臣,这其中就包括丞相李善长。

朱元璋的建议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然而,就在朱元璋下诏书,准备"建置地池宫阙,为京师之制"时,刘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对朱元璋说:"凤阳虽帝乡,然非天子所都之地。"最终,朱元璋没有把都城迁到凤阳。

刘基反对迁都的举动,自然进一步加深了他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之间的矛盾。

扶持代理人

刘基和李善长二人唇枪舌剑,明争暗斗。同时,他们还大力扶持代理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以便更好地打击对手。

1.使淮西集团暂时失宠的关键人物

杨宪,字希武,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人。元末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今南京市),杨宪投奔朱元璋,掌管文书。他由于办事干练,因而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

杨宪是检校组织的成员,而且还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作为文官中的一员,杨宪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并且他也有一定的能力。后来,他成为了浙东集团中的一员。

刘基在回老家前,并没有闲着,他其实已经布下了对付李善长的棋子,这就是杨宪。他让杨宪担任了御史中丞,准备应对淮西集团的打压。

面对李善长的时候,杨宪表现得恭恭敬敬,而他私下却一直想要扳倒这个淮西集团的领袖。

杨宪进入中书省之后,一面韬光养晦,避开李善长的锋芒;一面积极扶植有高见的贤人,并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断收集李善长的过失。同时,在朱元璋面前,杨宪多次打小报告,还跟朱元璋说:"李善长没有大才,不堪为相。"

时间久了,朱元璋对李善长确实有了一些看法,并对他多有指责。过了一段时间,他下诏让刘基回到了朝廷,并委以重任。

到此,淮西集团暂时处于下风。

2.走上台前的胡惟庸

眼看浙东集团就要成为胜利者,李善长非常担忧,他明白自己已经成为了靶子,淮西集团的局面岌岌可危,而自己又不适合亲自上阵与淮西集团争权夺利。

他想来想去,觉得自己为什么不学学刘基呢?找一个代言人,但是这个人不能威望太高,还要容易受控。最终,他看中了胡惟庸。

胡惟庸,濠州定远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他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却一直不得意,总是做些职位不高的小官。其实,他的确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长的肯定后,他成为了淮西集团的新首领。

就在浙东集团志得意满,想要一鼓作气击垮淮西集团的时候,事情又悄然发生了变化。

由于刘基说话过于直接,因而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在朱元璋面前不断说他的坏话。慢慢地,朱元璋对这个足智多谋的谋臣也产生了怀疑,没有以前那么信任他了。

最终的对决

两大集团互相倾轧,排斥异己,但都没有逃过朱元璋的眼睛。最终,朱元璋以自己的君主权力铲平了两股势力。

1.浙东集团的落败

在浙东集团得势的时候,朱元璋和刘基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谈话。

朱元璋以严肃的口吻问刘基,如若换掉李善长,谁能做丞相呢?刘基非常警觉,立即答道:"这要由陛下决定。"

朱元璋接着问:"你认为杨宪怎么样?"朱元璋知道杨宪是刘基集团的成员之一,因此先提出此人来试探刘基。

刘基回答:"杨宪虽然有丞相的才能,但是他没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

但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朱元璋接着问:"汪广洋怎么样?"汪广洋并不是淮西集团的成员,朱元璋怀疑他与刘基勾结,因此第二个提出他。

刘基回答:"此人很浅薄,不可以担任宰相。"

朱元璋说出了第三个人选:"那胡惟庸呢?"

刘基说:"胡惟庸如今虽是一头小牛,但是将来他定然会摆脱牛犁的束缚!"

朱元璋最终用意味深长的语气说:"这样看来,我的相位也只有先生您能担当了。"

他回答朱元璋:"我并不是不知道自己能够担任宰相,皇上您自己慢慢挑选吧。"他又进一步说:"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并没有适合做宰相的。"

刘基的这句话令朱元璋很不痛快,使他就此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刘基虽然明白自己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但依旧坚持在朝中为官,为浙东集团撑台。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亲自下诏给刘基,对他说:"你年纪已经如此大了,应该在家安度晚年,又何苦在这里陪着我呢。"刘基无奈,只好又返回了故里。

刘基走后,浙东集团干将杨宪因失去了刘基的支持,很快就被淮西派排挤掉,杨宪本人也被胡惟庸随便找个借口杀掉了。在这场斗争中,淮西集团最终大获全胜。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刘基病重,朱元璋派遣胡惟庸前去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行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之后,病势愈发严重,不久就死了。

2.六公之首的结局

李善长外表宽和,而内心刻薄。他当政期间,骄横擅权,依靠自己的权势,颐指气使,公然凌驾于百官之上,受到非淮西集团以及朱元璋的不满。

李善长推荐的胡惟庸,被擢升为太常寺少卿,后来成为了丞相,两人往来极为密切。

随着权利的不断增大,胡惟庸越来越骄横跋扈,甚至擅自决定百官的生杀升降。对于那些于己不利的奏章,胡惟庸则藏匿起来,不上报给朱元璋。各地善于钻营、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徒以及职场失职者,争相依附或者谄媚胡惟庸,向其馈送了大量的金帛、名马、玩物。

学士吴伯宗曾经因为弹劾过他而险些遭受大祸。当他知道大将军徐达对他不满时,又向朱元璋告发其奸行,他还唆使徐达家的守门人谋害徐达。因事情被揭发,他最终没有得逞。

此外,胡惟庸还想方设法拉拢由于犯法而受到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让他们在外收集军马,准备谋反。同时,他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人,让陈宁坐中书省阅看天下兵马籍。他的这一切行动引起了朱元璋的极大注意。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惟庸被人告发企图谋反,后被处死。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李善长因为胡党而被追问,全家七十余人一同被处死。

同类推荐
  • 谁说了都不算

    谁说了都不算

    史海浩瀚,从《尚书》、《春秋》至二十四史,历史爱好者在历史的翻腾中,一次次嘘吁与掩卷长叹之间,更多的是看到了成王败寇的铁则与一次次激荡人心或让人感慨万千的历史画卷。但小人物呢?失败者呢?甚至于反面人物呢?
  • 崛起1639

    崛起1639

    功法无高下,修行在个人形意压万界,阴符夺造化作为与《道德经》相媲美的《阴符经》,因其独特的天人观,受到诸如诸葛亮、曹操、王重阳、刘处玄、朱熹等历代大德名士的推崇。以《阴符》为本经,将形意拳练至通天彻地,足矣!我有《阴符》一卷,不与《道德》同论,身穿千年,回眼望,归无路,漫漫仙途始于今。灵机千载轮回,天地如若囹圄,生杀并发,夺造化,觅长生,一蓑烟雨谁相迎?新书《阴符道主》发布,求收藏推荐,多谢支持,边上有直通车前往,谢谢~~
  • 召唤之奸臣联盟

    召唤之奸臣联盟

    穿越成秦国末代皇帝子婴,没人才没兵马没地盘,还有刘邦项羽虎视眈眈?没关系,劳资还有召唤系统!我有孝子吕布,心腹董卓,太傅司马懿,大良造和珅,上将刑道荣,运粮急先锋苟安,守城大将吴三桂,忠心护卫安禄山,贤妻武则天,聪慧之子刘禅,鬼才说客蒋干,外事不决问张松,内事不觉问郭图,还有千古忠臣司马昭坐镇后方,何愁刘邦不破,项羽不降?O(∩_∩)O
  • 智儒

    智儒

    想当隐士却被官场所困;与世无争偏招来杀生之祸;绝境中如何反击,全身而退?且看书生用现代思维PK古代智慧的故事......
  • 乱世倾城之七朵

    乱世倾城之七朵

    战国期间,七雄争霸,七位美丽的女子身份各异,于乱世之中相识各自的英雄,君王、将军,才子,战争、恶魔、前世,他们究竟会有怎么的遭遇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佛说兜沙经

    佛说兜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阔少的契约萌妻

    阔少的契约萌妻

    她是平凡普通的婚礼策划师,每天过着上班下班公司家里两点一线的平凡生活。他是京城没人敢惹的“二世子”,貌似无害的温润外表下实则是一只极其狠绝霸道且精于算计的腹黑狼。一场乌龙婚礼将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二人的人生纠结在一起。那场婚礼纯属意外,与他结婚更是意外中的意外,于是她用一纸契约来保全自己。却不知,自从有了那个宣告他合法身份的红本本,他就从未想过要放手。她挑眉佯怒:“要不是意外,我怎么会跟你一起!”
  • 娱乐太子爷

    娱乐太子爷

    林枫,新世纪青年之一,于一次意外中重回异世1991,成为世家少爷,并由此开启他精彩的一生……
  • 世俗女仙缘

    世俗女仙缘

    作为母死父厌的不受宠嫡女,原本她做好了与府中牛鬼蛇神的抗战,谁知,意外得到一仙镯,开启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 时光恰年少

    时光恰年少

    在恰好的时光里,许易遇见了何忧。最美好的事,不过如此。没有别的,只是她刚好出现,他刚好喜欢。「自是年少,韶华倾负。」致青春,致我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茅山二师兄

    茅山二师兄

    我的出生,要从一条蛇开始说起。九叔的弟子柳行云,在挖掘一座唐朝的公主墓时,中了前人设下的陷进,一招不慎挖穿了地下河,来到了满天神佛妖怪僵尸的世界。
  • 回味往事的英雄少年

    回味往事的英雄少年

    喜欢的可以看看。随性之作。能看懂的都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