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00000000031

第31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1)

明清戏剧

1.明清戏剧的繁荣

明、清两代,是市民文化勃兴的时期,虽然在上流社会,诗词和散文辞赋仍然被当做正统文学而受到喜爱,但是,自先秦以来一直不太发达的小说和戏剧却空前地繁荣起来。

明代,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四大声腔”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一带兴起,使戏剧的声腔音乐得到极大的发展,

虽然明清两代文网都很严,对戏剧的创作和演出有许多限制性的规定,但是,仍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梁辰鱼的《浣纱记》、李开先的《宝剑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李玉的《清忠谱》等。

明代后期,“四大声腔”之外的其他许多地方声腔也出现了,比如梆子腔、二黄腔、皮黄腔等。这些声腔和各地的民歌、地方小调结合,造成大量的地方剧种的出现,使得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的戏剧空前繁荣。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是四大徽班进京,与昆腔、四平腔、梆子腔、高腔等结合,诞生了被称为“国剧”的京剧。

2.四大声腔

元末明初,南戏已由江苏、浙江两省传入江西、安徽等地,与各地的民歌小唱结合,形成了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等所谓“四大声腔”。徐渭《南词叙录》说:

今唱家称弋阳腔者,则出于江西,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唯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妓女尤妙此,如宋之嘌唱,即旧声而加以泛艳者也。

后来,余姚腔合于弋阳腔,海盐腔被昆山腔所取代,形成了明清两代昆、弋争胜的局面。

(1)余姚腔

余姚腔因产生于绍兴余姚而得名,宋元时期,余姚戏曲十分昌盛,一方面,它吸收了市井民众文化,江南农村“唱山歌”、“唱小调”的声调;另一方面,吸收了北方音乐和法曲曲调,形成了它以清唱为主,仅以小音量的打击乐器伴奏,唱口比较平稳柔和,音调低缓轻软,抒情色彩较浓,采用后台帮腔伴唱,演唱和说白中时而插唱“滚调”的艺术特色。高明的《琵琶记》,就是用余姚腔演唱的。

余姚腔流入弋阳后,其艺术特色被弋阳腔大量吸收,形成了所谓的“青阳腔”,它不用丝竹,只用打击乐器伴奏和后台帮腔的风格,也为弋阳腔(高腔)所借鉴。清代以后,余姚腔虽然还在演出,但势力已经比不上弋阳腔和昆山腔了。

(2)海盐腔

海盐腔因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成化年间,嘉兴府之海盐县多“戏文子弟”,海盐腔在当地兴起。至嘉靖、隆庆年间,流布地区已扩展到嘉兴、湖州、温州、南京、台州、苏州、松江,远及江西宜黄、北京等地。

海盐腔的音乐为曲牌联套体结构,分生、旦、净、末、丑诸行当。演唱时,以鼓、板及铜器等打击乐器为伴奏,不用管弦。如若是清唱,则只用拍板或以手击节伴之,腔调清柔、委婉,在明代被称为四大声腔之首。后来,昆山腔和弋阳腔都大量吸取了海盐腔的养料。但是,由于昆山腔和弋阳腔的影响日大,海盐腔逐渐衰亡。

(3)昆山腔

昆山腔是元代南戏与昆山一带的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推动了它的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它的旋律婉转妩媚,缠绵悠远,在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及叠板、散板节奏外,又加上赠板,使音乐富于变化。明嘉靖时期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在张野塘、谢林泉等民间艺术家的帮助下,总结北曲演唱艺术的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使其唱腔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被称为“水磨腔”。明沈宠绥《度曲须知》说:

我吴自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既经创辟所谓水磨腔、冷板凳(指清唱),数十年来,遐迩逮为独步。

昆山腔在咬字发音上,十分讲究声律,伴奏乐器,也发展为有笛、箫、管、笙、琵琶、三弦、月琴和鼓、板、锣、钹等。

嘉靖末年,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与郑思笠、唐小虞等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演出后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新声撰作传奇,昆腔也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万历末,已有“四方歌者皆宗吴门”之说,一跃而居诸腔之首。昆腔传入北京,又迅速取代了继北曲之后盛行于北京的弋阳腔。它不仅被士大夫所喜爱,而且也深受群众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被称为“官腔”。清代将戏剧分为花、雅二部。雅部即指昆山腔,被视为“雅音”,而其他所有声腔,均归入花部,统统被目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调”。

(4)弋阳腔

弋阳腔发源于江西弋阳,因发音高亢,又被称做“高腔”。清李调元《剧说》说:

弋阳腔始于弋阳,即今高腔。所唱南曲,又谓之秧腔。秧即弋之声转。京谓之京腔,粤俗谓之高腔,楚、蜀间谓之清戏。向无曲谱,只沿土俗,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

它的特点也是只有锣鼓伴奏而无管弦,同时采用后台“帮腔”,即所谓“一唱三和”的形式(这种形式至今仍保留在川剧高腔中)。

明代中叶以后,弋阳腔逐渐发展到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四川、云南、贵州和北京、南京等地,在与各地方言与民歌的结合中,派生出许多地方声腔,如赣东北的“乐平腔”、徽州的“徽州调”、池州青阳的“青阳腔”以及“义乌调”、“太平腔”等。明代末年,弋阳腔已取代昆山腔而取得剧坛的主导地位。

弋阳腔进入北京后,改江西土话为北京话,在声腔上也有一些变化,成为北京的一个新剧种,被称做“高腔”或“京调”。

弋阳腔对中国近代戏剧的影响非常大,向陕西和山西发展,名称没有变;向湖南和四川发展,成为湘剧和川剧中的高腔;向湖北发展,成为清戏;向福建发展,成为闽剧中的儒林戏;向广东发展,成为粤剧中的四平腔。

(5)其他声腔

明清时期,除了四大声腔以外,还陆续产生了一些其他的声腔。在清代花部诸腔中,除了弋阳腔外,重要的还有秦腔、徽调和皮黄腔。

秦腔发源于秦地陕、甘一带,因为伴奏中使用枣木制作的梆子,所以又被称做“梆子腔”。李调元《剧说》说:

俗传钱氏《缀白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

梆子腔来自民歌小调,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它们不同于昆山腔、弋阳腔等声腔,是曲牌联缀体,即由不同曲牌联缀而成,而是在乐曲中采用扩板加花、抽眼缩板、放慢加快、移宫犯调等手法作不同速度、节奏变化,形成散板、慢板、急板、流水板、垛板等的板式变化体。乾隆中叶,以四川金堂人魏长生为首的秦腔班入京,立刻引起轰动,使演唱京腔的“六大班伶人失业,争附入秦班觅食,以免冻饿”(清戴璐《藤阴杂记》)。

皮黄腔是以北路的西皮腔和南路的二黄腔结合而成的声腔。

明末清初,秦腔流入湖北襄阳一带,与当地的楚腔结合,并吸取当地的民歌和小曲,就形成了西皮。

明万历前后,海盐腔传入江西宜黄,受当地民间音乐和弋阳腔的影响,就形成了二黄腔。

后来,西皮和二黄经移调变化后,又形成“反西皮”和“反二黄”。

皮黄腔的板式变化很丰富,有正板、快板、摇板、流水板等。伴奏以胡琴为主,加上三弦、月琴和鼓板、堂鼓、大锣、小锣。

皮黄腔对京剧的形成影响很大。

3.京剧的形成和地方戏的繁荣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八十大寿,久负盛名的安徽三庆班应召进京祝寿,并很快在北京立住脚跟。之后,春台班、四喜班、和春班等徽班也相继入京,与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班擅演整本大戏,四喜班长于昆腔剧目,春台班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班武戏出众。拥有程长庚、张二奎、王洪贵等著名艺人及大量优秀剧目的徽班,又将徽调与皮黄腔等声腔进一步合流,同时博采众长,一时风靡北京,“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徽班主之”(杨懋建《梦华琐簿》)。

后来,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阳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合,再加上使用北京话,又从昆曲、弋阳腔、秦腔不断吸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除了京剧以外,各地的地方戏剧也大量产生,几乎每一个省都出现了一个甚至好几个地方戏剧,如湖北的汉剧、山西的晋剧、陕西的秦腔、四川的川剧、河北的河北梆子、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福建的莆仙戏等,形成了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戏剧无比辉煌繁荣的局面。

明清时期的民歌与小曲

1.明清时期的民歌与小曲的繁荣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他所说的“一代之文学”,除了“不歌而颂”的汉赋以外,都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唐诗、宋词、元曲,都是要合乐歌唱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一些其他原因,一个时代的代表性文学或者歌曲,都会渐渐失传,或者淡出历史舞台。明王骥德《曲律·杂论》说:“唐之绝句,唐之曲也,而其法宋人不传;宋之词,宋之曲也,而其法元人不传;以至金、元之北词也,而其法今复不能悉传。”他担心地说:“今日之南曲,他日其法之传否,又不知作何底止也。”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又把眼光投向了民间,而下层百姓和劳动人民歌唱生活,抒发情感的民歌、小曲,新鲜而生动,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景令人耳目一新。

卓人月在《古今词统·序》中说:

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描述明代的民歌、小曲繁荣的情况说:

嘉、隆间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桐城歌》《银绞丝》之属,自两淮以至江南,渐与词曲相远。……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挂枝儿》二曲,其腔调整约略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田妇,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致刊布成帙,举世传颂,沁人心腑。其谱又不知从何来,真可骇叹。

清代民歌的繁荣程度,比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民歌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超过明代。据郑振铎说,仅他搜集的各地单刊歌曲就有近一万二千余种,“也仅仅只是一斑”(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明代除冯梦龙的《挂枝儿》和《山歌》以外,搜集整理民歌的集子还不多,而到了清代,文人搜集整理的民歌集子,却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中,以《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霓裳续谱》《白雪遗音》等较有名。

2.明清民歌与小曲的内容和形式

原汁原味的民歌,是下层百姓歌唱生活,抒发情感的艺术,尤其是各种劳动号子。这些东西实际上也是古已有之,比如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棹歌》《采莲》,唐代杜甫在三峡听到的“长年”、“三老”(船工)唱的船歌,刘禹锡在连州听到的《插田歌》,以及渔人唱的《乃歌》,宋代苏轼在黄州听到的《山歌》等。但是这些民歌绝大部分都没有保留下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大多是文人的仿作。而明清时期的民歌,却因为冯梦龙等文人的搜集整理而大量保存下来。

民歌的内容很丰富,尤其以表现男女爱情的为多。比如明代山歌中的《错认》:

恨风儿将柳阴在窗前戏,惊哄奴推枕起,忙问是谁。问一声,敢怕是冤家来至。寂寞无人应,忙家问语低。自笑我这等样的痴人也,连风声儿也骗杀了你。

再看《送别》:

送情人直送到花园后,禁不住泪汪汪滴个眼稍头。长途全靠神灵佑。逢桥须下马,有路莫登舟。夜晓间的孤单也,少要饮些酒。

还有《劈破玉歌·分离》:

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官做了吏!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离时离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

清代的民歌中,这种男欢女爱的作品也占有很大的数量,比如《寄生草》:

人儿人儿今何在?花儿花儿为谁开?雁儿雁儿因何不把书来带?心儿心儿从今又把相思害,泪儿泪儿滚将下来。天吓天吓,无限的凄凉,教奴怎么耐。

再看《寄生草》(熨斗儿熨不开的眉头儿皱):

熨斗儿熨不开的眉头儿皱,剪刀儿剪不断腹内的忧愁,对菱花照不出你我胖和瘦,周公的卦儿准算不出你我佳期凑。口儿说是舍了罢,我这心里又难丢,快刀儿割不断的连心的肉。

当然,民歌中反对剥削压迫的作品也很多,比如李开先《一笑散》中有这样一首民歌: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囊寻豌豆,鹭鸶腿下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笑,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诛求无厌的本质和狠毒的剥削手段。

小曲是在各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又被称为“俗曲”,实际上就是明清时期的通俗歌曲。开始在农村流行,后来进入城市,又被加上引子、尾声,使用琵琶、三弦、月琴、檀板等乐器伴奏,在歌馆酒楼里演唱。其歌词被收集在《挂枝儿》《山歌》(明冯梦龙辑)、《粤风》(清李调元辑)、《借云馆小唱》(清华文彬辑)、《白雪遗音》(清华广生辑)、《灵星小舞谱》(清朱载辑)等书中。小曲有一些曲谱也保存了下来,有的传唱至今。

明清时期的说唱艺术

1.明清时期说唱艺术的繁荣

唐宋时期已经相当繁荣的说唱艺术,到明清时期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明清两代,都以北京为都城,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文化圈。同时,东南仍然是重要的经济繁荣区,形成了以扬州为中心的南方文化圈。此外,江浙的苏州、杭州,河南的汴梁地区,陕西的西安,四川的成都,闽南的番禺,以及山东、河北、湖北、湖南、东北等许多地方,文化娱乐都很繁荣。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

这些种类繁多的说唱艺术,除去和音乐关系不大的评话类、相声类和快板类,我们可以称为说唱音乐的,大致可以划分为八类,即:

1.鼓词类:梨花大鼓、沧州木板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河南坠子等。

2.弹词类:苏州弹词、开篇、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

3.时调小曲:天津时调、上海说唱、湖北小曲、四川清音、湖南丝弦等。

4.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衡阳渔鼓、四川竹琴等。

同类推荐
  • 邹跃进自选集

    邹跃进自选集

    《邹跃进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中的一册,《王端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邹跃进自选集》分艺术图像、艺术与社会、中国当代美术、美术史的书写四个部分。这些文章既从历史的角度纵向对美术史的发展做深入探究,又有站在全球化角度,对中外艺术现象进行横向参照,分析透彻深入,具有说服力。
  •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从本体的语言学诗学与外国的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书第一、二两章以本体研究为主,从语言学诗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叙事方式、叙事图景(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乃至叙事类型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章则开始从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探讨电影叙事的话语权争夺,揭示各个意识形态团体如何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而意识形态话语又是如何渗透到电影的叙事话语之中。
  • 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配料调色细且精,塑形绘影艺超群。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画像石、画像砖

    本书分为八章,包括了“从戏曲歌舞看画像石、画像砖”,“从神话故事看画像石、画像砖”,“从坟墓艺术看画像石、画像砖”等。
热门推荐
  • 被单身

    被单身

    爱不再打动她——元杰就像是前世的故事,傅云也已经是一场遥远的旧梦,曾经多么刻骨铭心的爱,全然在现实中灰飞湮灭。唯有物质才是唯一的去处。唯有不爱才能伴以终日。
  • 时光知我钟意你

    时光知我钟意你

    【男女主双重生,1v1。】重生前,帝泽寒对夭娣珞冷眼相看,至死的时候才明白自己的心。重生后,帝城的人都知道,帝少对那个失散多年的未婚妻除了宠还是宠宠宠。一朝重生,风云突变,女神装逼系统降临,风华崛起,不料突发变故,飞升三界,且看她如何在三界立足。身份揭晓,原来这一切都是冥冥注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个人的回忆录

    三个人的回忆录

    有些人成了心中的白月光,有些人成为了身上的朱砂痣。白月光高高挂起,散发着可望不可即的圣洁白光。朱砂痣黏在身上,偶然看到,微微疼痛。先来后到,向来重要。苏欢欢是章弨身上的朱砂痣,她哭他心里会痛,也只是微微疼痛。慕如颜是章弨心里的白月光,她哭他心会碎掉,碎的再也拼不起来了。【我爱你,你和她很像,可是你终究不是她,再像,也不是她。】小说无女主,每一个人都是他生命里的主角,而我们只是看客,看那些悲欢离合。
  • 王者荣耀最强宝箱

    王者荣耀最强宝箱

    屌丝李青风偶然发现自己玩游戏竟然可以获得宝箱!从此他的人生将不再平凡。【爽文,没那么多打脸,虽然会有很多星球,但是主线仍然是地球。】
  • 驭麟天下

    驭麟天下

    承平不乱世,乱世不承平,乱世经久承平,承平须臾乱世。但看我人立海岸,剑指青天,乱世承平,在吾一念。不痴不赤子,不屠不男儿,斗斗杀杀,离离分分,朝堂江水,家国仇恨,一剑横膝,无嗔无恋。人心不可测,儿女情更深,武绝一国,智凌百万,舍取留归,愁杀男儿,沥胆披肝,难诉无悔。
  • 恶魔吻上天使泪

    恶魔吻上天使泪

    他和她的邂逅是贝壳的约定,他和她的邂逅时唯美的秋千......一场车祸让一切都结束也是一切的开始,十五年后的再次邂逅确是“灾难”的开始,她成了他的奴隶,而他总是不断地把他从魔爪中救出来,但终于他还是爱上了恶魔,但她的出现夺走了本该属于她的一切,身世之谜成了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此时,又是一场车祸的来临,世结束还是又一个开端......
  • 一如醉梦,为何千年

    一如醉梦,为何千年

    一卷尘封已久的酿酒秘方,在世人面前缓缓的展开,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也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是知道那些品尝过它的人,都说自己做了一个梦一个千年的梦,梦里他们见证了一段一段的凄美的爱情,见证了悲欢离合。世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醉梦千年。它一个古老的家族妥善的保管着,非是有缘人无法一睹它的风采。一位酿酒师无意中发现了它的存在,也知道它的名字——醉梦,而它也在酿酒师的手里再一次的出现在世人面前。千年前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为什么它的名字会是醉梦?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位酿酒师决定去看看,到千年前去看看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一入醉梦,为何是千年。
  • 别了理四

    别了理四

    孤鬼团也仅仅只有两年时间,甚至还要短一些,但是,他却令人难忘,难忘的在哪儿?绍兴只是微微一笑,回头看了看海城一中的校门,转身而去。”别了,孤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