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00000000018

第18章 隋唐时期的音乐(4)

现在我们知道,五、七言律、绝,都是配合现成固有的曲调演唱的。但是一种体裁不可能只用一种曲调,否则会单调得令人腻烦,所以每一种体裁都会有好多种现成曲调供演唱者选择。因此,我们会明白为什么同属五言绝句的会有《破阵乐》《春江曲》《摩多楼子》《长命女》《堂堂》《乌夜啼》《拜新月》《穆护砂》《何满子》《三台》《南歌子》《纥那曲》《于阗采花》等数十调;同属七言绝句的有《水调》《婆罗门》《凤归云》《五更转》《苏莫遮》《还京乐》《渭城曲》《浪淘沙》《八拍蛮》《小秦王》《水鼓子》《金缕衣》《清平调》《凉州词》《突厥三台》《杨柳枝》等数十调等。这些调名除《清平调》《何满子》《破阵乐》《凉州词》等少数几首外,并不多见于诗人的作品,就是因为它们是乐曲的名称而不是诗歌的体裁。五、七言律、绝,无论以何题目,其体裁都是一样的。如七绝,都是四句,每句七个字。但七言绝句的曲调就不一样了,不同名称的曲调,其长短、旋律、节奏等都不相同。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唐七言绝歌法,若《竹枝》《柳枝》《清平调》《雨霖铃》《阳关》《小秦王》《八拍蛮》《浪淘沙》等阕,但异其名,即异其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近人沈知白在《中国音乐诗歌与和声》中分析这个现象的成因说:“大概绝句之中所用的和声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歌曲形式。所以同样是七言或五言的绝句,而有《抛乐》《浪淘沙》《杨柳枝》《乃曲》《生查子》等不同的曲调。”不过构成不同曲调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和声而已。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一引蔡宽夫《诗话》说:

乐天《听歌诗》云:“长爱《夫怜》第二句,请君重唱夕阳开。”注谓:“王右丞辞‘秦川一半夕阳开’,此句尤佳。”今《摩诘集》载此诗,所谓“汉主离宫接露台”者是也。然题乃是《和太常韦主簿温阳寓目》,不知何以指为《想夫怜》之辞。大抵唐人歌曲,本不随声为长短句,多是五言或七言诗,歌者取其辞与和声相叠成音耳。予家有古《凉州》《伊州》辞,与今遍数悉同,而皆绝句诗也,岂非当时人之辞为一时所称者,皆为歌人窃取而播之曲调乎?

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唐人的诗歌,往往被乐工“窃取而播之曲调”,王维的《和太常韦主簿温阳寓目》七律诗,就被乐工用《想夫怜》的曲调演唱。

一个曲调,可以配若干不同的诗演唱,那么,同一首诗,是不是也可以配上不同的曲调演唱呢?从道理上讲,是完全可能的,宋岳珂《史》说黄庭坚作《竹枝》二首,“各用四句,入《阳关》《小秦王》亦可歌也”。说的虽然是宋人的事,但是宋人既然“可歌”,那么,唐人也应该是“可歌”的。

5.《阳关三叠》与《何满子》

唐代以诗配乐演唱的最有名的例子恐怕要算《渭城曲》和《何满子》了。

盛唐大诗人王维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绝句《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本是诗人为送别从军的友人所作,但是诗中那真诚动人的朋友之情,那对战争的无言的憎恶,很快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首诗也立即被采制入乐,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至今犹传唱不辍。由于诗中有“渭城”、“阳关”字样,又被称做《渭城曲》或《阳关曲》;因为演唱时有“三叠”的结构,又被称做《阳关三叠》。

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诗:“最忆《阳关》唱,真珠一串歌。”自注说:“沈有讴者,善唱‘西出阳关无故人’辞。”又《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声唱《渭城》。”刘禹锡《与歌者》诗:“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李商隐《赠歌妓》诗:“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可见至少在中、晚唐时期,《渭城曲》已被广泛传唱。而且还被收入著名的大曲《伊州》之中。

宋人称此曲为《阳关三叠》,至于唐人如何“三叠”法,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自注说:“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指第三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为第四句,可见歌唱是确实有“叠唱”。苏东坡在《仇池笔记》上中说:

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

苏东坡提到的前两种唱法,即“每句再叠”,就是每句歌词唱两遍,和“每句三唱”,是宋人的唱法,而所谓“古本”记载的第一句不叠,从第二句起每句唱两遍,即“再叠”,可能更接近唐人的唱法,也符合“三叠”的说法。

宋元以后,许多人对《阳关三叠》进行过改编,现在传世的古谱尚有很多种。

中唐诗人张祜有两首著名的《宫词》诗,其一说: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诗中提到的《何满子》,是唐代一首著名的曲调,据说是一位名叫何满子的乐工创作的,所以叫《何满子》。白居易《听歌》六绝句之五说: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自注说:“开元中,沧州有歌者何满子,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

元稹有一首《何满子歌》:

何满能歌态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水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满子为曲名,御谱亲题乐府篡。……

白居易和元稹所记,何满子的结局不同,照白居易的记载,何满子想献曲赎死,没有得到唐玄宗的宽恕;而元稹所记,何满子却“一唱承恩羁网缓”。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三点却是可以推想到的:一、《何满子》这首曲调,是由开元、天宝年间一位犯了罪的乐工创作的;二、《何满子》的曲调有四句歌词,但演唱时却有“八叠”;三、它属水调,音调是哀婉凄绝的“断肠声”。

在唐代,《何满子》是配以五言四句的诗歌来演唱的。《碧鸡漫志》卷四载唐薛逢的一首《何满子》诗,就是一首五言绝句:

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

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

诗写得不怎么样,但是透露出的是一种哀怨的情绪,与《何满子》的情调是一致的。

《唐诗纪事》卷二记载唐文宗时宫人沈翘翘歌《何满子》,其中有“浮云蔽白日”句,是汉代《古诗十九首》第一首中的句子。可见只要是合适的五言诗(四句),都可以配上《何满子》的曲调来演唱,有才者甚至可以即兴创作。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荆州有一位和尚善唱《何满子》,有一次遇到一个吃醉了酒的人当众羞辱他,并叫他唱歌,他马上就唱,用的是《何满子》的曲调,而歌词却是即兴创作的,内容是揭露那个人鲜为人知的恶迹,使其惭愧得无地自容。

《何满子》的曲调,在唐代就可能有一些变化发展,唐段安节《琵琶录》载:

开元中,梨园有骆供奉、贺怀智、雷海清。……安史之乱,流落在外。在举子曰白秀才,寓止京师,偶值宫娃弟子出于民间,白即纳一妓焉。跨驴之洛,其夜风清月朗,是丽人忽唱新声,白惊,遂不复唱。逾年,因游灵武。李灵曜尚书广场设筵,白预末座。广张妓乐,至有唱《何满子》者,四座倾听,俱称绝妙。白曰:“某有伎人,声调殊异于此。”使召之。短髻薄妆,态度娴雅。发问曰:“适唱何曲?”曰:“《何满子》。”遂品调,举袂发声,清亮激昂,诸乐不能逐。部中有一面琵琶,声韵高下,拢揭掩,节拍无差。遂问曰:“莫是宫中胡二姊否?”胡复问曰:“莫是梨园骆供奉否?”二人相对澜,欷不已。

骆供奉、胡二姊等玄宗梨园弟子演唱的《何满子》,应该是最正宗的《何满子》,而李灵曜等公私伎乐所演唱的,可能经过了改编,也可能传谱不全,所以与梨园弟子演唱的不一样,才会有梨园弟子演唱而“诸乐不能逐”的现象,而同出宫中的胡二姊的琵琶却能够“声韵高下,拢揭掩,节拍无差。”二人也才会一听就猜出对方是谁。

《何满子》是一首哀婉凄绝的“断肠声”,其哀声婉调竟然真能令人断肠。中唐诗人张祜有一首《孟才人叹》诗,其小序说:

武宗皇帝疾笃,迁便殿。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其右。上日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请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上以恳,许之。乃歌一声《何满子》,气殛立殒。上令医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

这位孟才人,的确是知音者,一声《何满子》,居然真的肠断气绝了。当然,她所伤心肠断的,是有知遇之恩的唐武宗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了,但是,我们也可以由此看出《何满子》的艺术魅力。

隋唐时期的民歌和曲子

1.隋唐时期的民歌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当众多的诗人如繁星满天,众多的诗篇像江河泻地的时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仍然传唱着他们自己创作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民歌。这些民歌俚俗浅露,质朴无华,但是却清新活泼,生趣盎然,抒发了人民群众的爱憎与苦乐。

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兵役徭役造成的民不聊生,以及天灾人祸带来的无边苦难,都被人民群众编入民歌传唱。

隋炀帝是历史上著名的骄奢淫逸的暴君。他穷兵黩武,三次发兵数百万征伐辽东,又征发数百万民工修大运河,然后三次乘龙舟下江南游玩,仅挽舟的民工就有八万人,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有一首《我兄征辽东》(见《炀帝海山记》)的民歌,控诉了隋炀帝的罪恶: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里,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沙荒,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乡老。

安得义男女,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归,负其白骨回。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七月,洛阳大雨,庄稼没有收成,有不少贫穷百姓因此饿死,当时有一首童谣这样唱道:

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

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

民歌也被人民群众用来歌唱他们的劳动生活,歌唱丰收,歌唱爱情。

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唐时池州(今安徽贵池)出产铜和银,大诗人李白曾多次经过这里,把他的所见所闻写在《秋浦歌》十七首里。其第十四首,写的是他看见工人冶炼时的情景: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赧郎”,指被炉火映红脸庞的冶炼工人,他们在月夜冶炼,熊熊的炉火把天地都照亮了,火星飞溅,紫烟升腾,场面非常壮观。冶炼工人的脸庞被炉火映得通红,他们一边劳动,一边愉快地歌唱。

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今四川奉节),这里是长江三峡中瞿塘峡的峡口,他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写成《夔州歌》十绝句,其第七首是他见到终日在江上往来的行舟的情形: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长年”、“三老”都是当时四川人对船工的称呼。成都自古就是商业都会,通过长江水路往来的舟楫很多,虽然行船长江既危险又辛苦,但是船工们却仍然歌声不断。船工渔父所唱的民歌,就是“棹歌”,唐时被称为《乃歌》。柳宗元有一首很著名的《渔翁》诗:

渔翁夜傍西崖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崖上无心云相逐。

诗写得很美,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之中,一声《乃歌》,真会令人心旷神怡。

《乃歌》后来不仅仅是船工渔父在唱了,江边之人都会唱;所唱的内容也不完全是与行舟有关了。唐刘言史有一首《潇湘舟中听夷女唱暧乃(即乃)歌》说:

夷女采山蕉,缉纱浸江水。野花满髻妆粉红,闲歌《暧乃》深峡里。《暧乃》知从何处生,当年泣舜肠断声。……

再后来,又不仅仅是船工渔父和江边之人会唱,文人们为它写了歌词,成为乐工演出的曲目之一。中唐诗人元结就作有《乃曲》五首,其一云: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音。

“乃”的含义和《乃歌》的演唱形式已不太清楚。有人认为“乃”是橹声,有人认为“乃”是人声,也就是像“竹枝”、“女儿”一样的“和声”。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三“乃”条说:

其谓“乃”者,殆舟人于歌声之外别出一声,以互相其所歌也耶?今徽、严间舟行,犹闻其如此,顾其诗非昔诗耳,而“乃”之声可想也。《柳枝》《竹枝》尚有存者,其语度与绝句无异,但于句末随加“竹枝”或“柳枝”等语,遂即其语以名其歌。“乃”殆其例耶?

中唐诗人刘禹锡在连州(在今四川筠连县)时,登城楼远眺,看到城外的农人在插秧,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就写下了《插田歌》一诗: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裙,农人绿蓑衣。

齐唱田中歌,嘤咛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

这种在耘田插秧的时候击鼓唱歌的风俗,起源很早,至今犹流行于全国各地,被称为“薅草锣鼓”(湖北、湖南)、“锄山鼓”(江西)、“薅秧歌”(四川、贵州、甘肃)、“栽秧山歌”(江苏)等。据《唐诗纪事》卷七十四记载,五代时后蜀广政十九年(957),天气酷热,当后蜀宰相诗人欧阳炯“命同僚纳凉于浮众寺,依林亭列樽俎。众方欢适,寺之外皆耕者,曝背烈日中耘田,击腰鼓以适倦”。可见至少在唐末五代时,民间已有这种“插田歌”、“薅草秧歌”一类的民歌演唱。

2.《采莲曲》与《竹枝词》

流行于南北朝时期的“采莲曲”、“采菱曲”,在唐代仍然传唱不衰。王昌龄有《采莲曲》三首,其二这样写道: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戎昱也有两首《采莲曲》,其二这样写道: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

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

中唐诗人张籍的《采莲曲》,就把采莲女儿边采莲边唱歌的情形描绘得更为生动: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采莲曲》《采菱曲》在民间歌唱时,除了采莲女、采菱女自唱以外,还发展为岸上有人以“踏歌”的形式和歌。刘禹锡《采菱行》说“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路德延《小儿》诗也说“合调歌《杨柳》,齐声踏《采莲》”,可见唐时歌《采莲》《采菱》有踏歌相和。

《采莲》《采菱》受到欢迎,它们的歌词也有文人制作。薛能《平阳寓怀》诗说:“曾为郡职随分竹,亦作歌词乞《采莲》。”它们在唐代已被收入教坊演出曲目之中,崔令钦《教坊记》收录的曲目中,就有《采莲子》一曲。

唐代民歌中还有一支很受人们喜爱的,那就是《竹枝词》。

《竹枝》本是四川、湖南一带的民歌。张籍《送枝江刘明府》诗有“向南渐渐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顾况《竹枝曲》诗有“巴人夜唱《竹枝》后,断肠晓猿声渐稀”;李益《送人南归》诗有“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于鹄《巴女谣》诗有“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都说明《竹枝》本是南方的山歌。冯贽《云仙杂记》说:“张旭醉后唱《竹枝》,反复必至九回乃止。”如果属实,那么,至少在盛唐时候《竹枝》已广泛流传。

《竹枝》的清新活泼,很受人们的欢迎,并引起文人的拟作兴趣。刘禹锡在《竹枝词·序》中说: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音。昔闻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辞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有《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最有名的两首是:

山头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同类推荐
  • 电影疗伤

    电影疗伤

    电影是美好生活的调节剂,不但让你回到浪漫的过去,还是你一位贴心的心理医生,它抚慰你,无论你郁闷、烦躁、孤独、寂寞、自卑还是失落。即使时光易变,而电影一如既往,它可能转化为一个VCD、DVD等多种珍藏形式,随意躺在你工作桌、枕头旁、书柜上的某个角落甚至是压在厚厚的衣物下面,但总有不经意的一个瞬间,你会重新或轻或重地捧起它,重新擦拭上面的灰尘,重温那段关于这个电影故事的某些心灵感动。阅读本书,让我们做一次短暂的、近距离的、光与影上的重合,并同时给自己寻得一段精神愉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静心在荧幕面前感受影片中的波澜壮阔或点点滴滴。
  •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石刻:奇特石刻神工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石刻与文化艺术。包括大足石刻、白鹤梁古水文题刻、娲皇宫石刻、桂林石刻、佛沟摩崖石刻、鹭峰寨摩崖石刻、子房山摩崖石刻、泰山摩崖石刻、武夷山中摩崖石刻、九日山摩崖石刻、七星岩摩崖石刻、南明山摩崖石刻、云峰山摩崖石刻、天柱山摩崖石刻、黄山摩崖石刻、晋城摩崖石刻等。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J.S.Bach)到勃拉姆斯(Brahms),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是“艺之趣”系列丛书的一本,图书致力于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欣赏与解读古今中外与艺术有关的一切,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旨在以清浅平易的语言,精美详实的图片,通过著名作品的美学赏析、作品背后的奇妙故事、作者与时代的趣闻轶事等角度,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深邃隽永的艺术之美。在带您巡游艺术长廊的同时,更令您深刻领略艺术的文化意蕴与历史内涵。翻开欧洲美术史,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两大神话系统交替出现,并驾齐驱,为历来艺术家所采用,留下了丰富的作品。这册题解式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研究、学习、借鉴和欣赏这类题材作品。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热门推荐
  • 三大制度

    三大制度

    这张毕业照拍摄于6月9日0时,照片中的学生死于6月8日下午5时。我必须得告诉你们,这张毕业照的事。
  • 梦的远方,比远方更远

    梦的远方,比远方更远

    即使上天只给了你一双折翼的翅膀,但你要相信不顾外在状况的残缺,默默的向着心之所向去努力,你会发现这双翅膀的残缺美,你依旧可以飞向属于自己的蓝天。
  • 战兵为王

    战兵为王

    军人,醉卧沙场又何妨!马革裹尸又如何!活为民!死为国!血染红旗护山河!每天三更!10:00、18:00、21:00。求关注!
  • 古城幻夜

    古城幻夜

    沧蓝帝国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光和暗的分界线也在时光的洗涤中变得不再清晰。在这个腐朽崩坏的帝国中,想要抓住真正的光明,又谈何容易?因灭宗而想要变强为宗门报仇的蓝水月和南宫澈,因得知光明圣廷的黑暗而离开圣廷的玉琅琊,由于哥哥的走而离开家族的墨子袖,疑似杀死鬼门宗宗主而消失不见的祈风岚,同时拥有光明和黑暗之力而被两大势力同时驱逐甚至抹杀,受到诅咒的方焯澪……几个深刻感受到帝国黑暗的人,又要怎么创造真正的光明呢?在这个属于驭术师和驭灵师的世界,在无数个使用自然之力的驭术师们中,诞生了几个传说般的人物,他们带有“皇”的称号,被后人所崇拜、敬仰……是他们创造了这个世界吗?那么,面对如今的状况,新一代皇者是否会崛起呢?处在风暴漩涡之中的他们,又将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 我是你的守护星

    我是你的守护星

    我叫穆矛,是个胆小害羞的男生。我有一个很酷的死党,她叫娵訾,是个假小子一般的爽朗女孩,她从小便拥有超凡的能力,能通过每件古董的实体进入其记忆宫殿,看到它们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 天才少女已归来

    天才少女已归来

    上辈子,他辜负了她,她拉着仇人一起死,却阴差阳错穿越到了另一个异世。这辈子,她照样虐渣男千百遍
  • 神仙家的小祖宗

    神仙家的小祖宗

    她救了他,理应来说,他不应该以身相许吗?当爱成为一种习惯,她可能中了一种叫君离墨的毒,她还能逃脱吗?至少也许不能吧!“鸾啊,这辈子好像不能爱你了!下辈子我们在一起吧!我不要苍生了,因为你是我的苍生。”
  • 潜龙之途

    潜龙之途

    十五年前身怀绝佳天赋的张哲天,在不得人赏识下,一步一步从魔道统治下的青天大陆崛起,在四块大陆的征途中,邪魔,正道,奇遇,人类最终的征途在哪?
  • 本宫就爱恃宠而骄

    本宫就爱恃宠而骄

    穿越成越国公主,木浅歌一睁眼就已经踏上了和亲之路。往前,是那位对她怀疑满满,动辄就想要弄死她的敌国皇帝夜谨。往后,是紧紧逼迫,不断威胁催促她窃取情报的越国。为了保住小命,木浅歌咬了咬牙,打定主意闯进御书房寻求合作,从此,一跃成为后宫“宠后”。夜谨:“户部尚书最近很不安分,皇后懂吗?”木浅歌:“明白!”户部尚书冲撞皇后娘娘,罚禁足三月。夜谨:“太后想要重新参与朝政,朕很是不悦,皇后懂吗?”木浅歌:“得嘞!”太后被皇后当众顶撞,气的差点中风。只不过,眼见着夜谨一步一步将所有权力彻底收回手中,就在木浅歌以为她也终于可以离开之时。夜谨:“现在朝政稳定,朕也是时候该开枝散叶了,皇后……懂吗?”木浅歌:“……”懂你大爷!
  • 冷情王妃:爱在身边

    冷情王妃:爱在身边

    某女默然接受了这一个事实,既然来了,就要混的风生水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娘子,天快黑了。”某男笑着诱拐自家王妃。“哦,你睡书房吧。”某女淡然,接着看书。某男绝美的脸庞上出现了一丝裂缝,突然站起。扛着自家王妃冲向了卧房。某女依然淡定,面不改色的把自家王爷踢出了门外。新手嫁到,多多关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喜勿喷哦。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