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200000046

第46章 净土奥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第二讲(1)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诸位善知识,首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如母有情都能够脱离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所以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昨天我们已经学到了大势至法王子说,他回忆往昔恒河沙数劫前有古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超日月光佛在恒河沙数劫前教大势至菩萨怎样来修念佛三昧,而在首楞严法会上,大势至菩萨第二十四个站起来,向大众宣说他修证念佛三昧的修行心要、心得。这一段经文都是大势至菩萨引述超日月光佛对他的教导,先说念佛三昧的修因,再说证果。修因就先说了两个譬喻:两人喻和母子喻。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从念他佛、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个角度来说,[一专为忆]是指十方如来常念众生;[一人专忘]是比喻迷惑颠倒的众生不念佛。[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佛常逢众生,众生常不逢见诸佛,因为众生迷惑颠倒了不念佛,佛虽然示现在众生面前,也往往会当面错过,所以说佛常逢常见众生,而众生常不逢见诸佛。

从念自佛的角度来说,从念我们人人本具的法身天真佛来说,“一专为忆”是比喻本觉的性德随众生流转六道,从不暂离。我们的如来藏性是从不暂离的,我们在六道里面轮转,但是不管在哪一道她都是不暂离,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本自具足的。“一人专忘”是比喻众生在无明时,念念背觉合尘,忘失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始觉本觉不离,所以说“若逢”;始觉本觉不合,在迷不觉,与本觉理体不合,所以说“不逢”。本即在始,故或见;始恒迷本,故非见。众生不悟,所以不能够真正体悟到在我们这个生灭的身中有不生不灭之性,我们的相虽然是有生有灭,但是在生灭身中有不生不灭的真性在,众生不能够体悟,所以说非见。

这一段经文是譬喻众生在惑、业、苦障碍之中迷而不觉,下一段是譬喻觉而不迷。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二人相忆]是比喻众生诸佛同相忆念,佛念众生,众生念佛,众生能够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行同佛行。[二忆念深]就比喻久忆不忘,就能够决定时时相见,众生时时能够见佛闻法,明心见性证菩提。

当然佛是恒忆众生的,众生能不能够觉醒,能不能够忆念佛呢?这是关键,所以我们能够听闻到净土法门,能够时时忆佛念佛,就能够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力感应道交。

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常以大悲愍念众生,在《净土圣贤录》上面有一个公案说阿弥陀佛化现为一只鹦鹉来度化众生的公案。

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这一带,当时没有佛法流布,阿弥陀佛为了度化那一方的众生就变化作一只鹦鹉(这只鸟很奇特,它能够说人的语言)示现在安息国。

安息国的国王、大臣、人民都很喜欢这只鹦鹉,这只鸟身金黄色,非常的肥壮。

有人就问它:“你到底是吃什么吃的这么肥呀?”

鸟就说:“我以念阿弥陀佛为食。”意思是说我就念阿弥陀佛作为食物。“你们如果要喂养我,就请念阿弥陀佛。”

于是举国人民看到这只鹦鹉飞过来,都竞相地大声念阿弥陀佛,这样就度化了很多众生,很快安息国的佛法就兴盛起来了。

有一天这只鹦鹉又飞到人很多的一个地方——一个集镇上,对大众说:“你们有谁愿意去见西方极乐世界净土的庄严吗?”

很多人就回答说:“愿意。”也有一些人不出声。

鹦鹉就说:“愿意的话就请坐到我的背上来。”当然很多人争相跨到这只鹦鹉的背上去了,这只鸟就飞起来了,很多人,包括翅膀上面都有一些人,抱着它的翅膀这样坐着。

鸟飞起来以后就好像力量不够一样,那鸟就说:“你们要快点念阿弥陀佛佛号来帮助我,我的力量就大了。”于是鸟背上的人都大声地念阿弥陀佛,底下看的人也都念阿弥陀佛的圣号,鸟就一下子飞腾起来,腾空向西而去。

这是很特殊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安息国的国王就写了一首偈子来赞叹说:“弥陀化鸟身,接引边地众。现身往生去,花开悟无生。”国王下令在鹦鹉起飞的地方建了一座寺院就命名为鹦鹉寺,接引众生念佛,启发众生能够对于西方净土生起信心,具足愿力,执持名号。这是从念他佛的角度来说佛念众生,众生念佛。

如果从念自佛的角度来说,“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就是指以始觉来念本觉,始觉本觉不离,就是“二人相忆,二忆念深。”二人就是指始觉本觉,始觉本觉能够相应不离。正如龙树菩萨所开示的,在明觉状态下自觉地利益自他就名为智者。我们时时刻刻能够执持名号,与我们的真如自性相应,这样就是智者。

前面是二人喻,接下来第二个譬喻就用母子喻来进一步深入说明。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从念他佛的角度来说。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在《观无量寿佛经》上面说:“诸佛心者,大慈悲是。”《观佛三昧经》上也说:“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绿,缘苦众生,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如箭人心,欲拔其苦。”佛的心是大慈悲心,看到众生受苦“如箭人心,欲拔其苦”,所以阿弥陀佛就以一句万德洪名作为无上的方便来含摄他所有修行的功德,将他成佛所成就的所有的五分法身香和般若智慧光都凝聚在一句佛号之中,以此无上方便来接引众生。

因此我们求生西方净土的人不可以说因为以前造过恶业所以就疑虑、怀疑阿弥陀佛到时候会不会来接引,事实上要具足信心,因为十方如来,怜念众生,无时暂舍,一直在忆念护持我们,我们只要一念回心能够转迷成悟,念阿弥陀佛就具足信愿行,必定蒙佛接引。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是比喻众生不念佛而堕在恶道中受苦,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在这十劫的漫漫光阴之中我们在哪里流浪?在哪里漂泊呢?我们因为心迷惑颠倒的缘故,一直都舍离阿弥陀佛大慈悲父,在六道里面虚生浪死、轮回流转,所以要能够归心净土念阿弥陀佛。我们舍离了自性的灵明觉心,背觉合尘,虚生浪死,因此能够念阿弥陀佛实际上就是与自己的真如妙心相应。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比喻六道众生如果能够慕念如来,能够契入阿弥陀佛的功德,能够忆念如来,犹如如来怜念众生。儿子忆念母亲,就好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犹如如来怜念众生这样来念佛,才能够感应道交,生佛不二。正如很多的古大德念佛写了很多的净土诗,启发我们要能够看破放下,念佛号。比如清朝时候的彻悟梦东禅师,他是净土宗的第十一代祖师,作一首偈子:“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就是说世间出世间我都思惟遍了,唯有念阿弥陀佛是最殊胜的法门,所以说“不念弥陀更念谁?”

从念自佛的角度说,本觉能够生始觉,所以比喻为母亲。始觉在无明时,全体从本觉起而违背本觉,比喻为“如子逃逝”。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这就是比喻觉悟了,用始觉光明来引发本自具足的、本来具在的、离一切相对法的本觉。

[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就是本觉如母,始觉如子,始觉的光明现起就能够与本觉相应,所以说“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如果从念他佛的角度,是说十方诸佛慈悲哀愍众生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如果子女迷真背觉,逃离母亲,母亲虽然想念儿女也无可奈何,如果儿女一念回心,忆念母亲,母子之间心心相印、心心相契,就不会违背远离,所以说“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在《净土圣贤录》上面也说了一个造圣像,见净土,往生极乐世界的公案。

唐朝时候有一位惠镜法师住在长安的悟真寺,他很会雕刻佛像,他就亲手雕刻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和一尊阿弥陀佛圣像,日夜供养礼拜,这样修行了几十年。

到惠镜法师六十七岁那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他梦中就见到一位沙门,身金黄色,对他说:“你要看净土的庄严吗?”惠镜法师在梦中就很欢喜地回答说:“我很希望能够见到佛的净土。”沙门就拿了一个钵给他看,他一看到钵里面重重无尽,宫殿楼阁庄严美妙。惠镜法师突然就感觉到好像就进入到那个钵中一样,沙门在前面引路去到了净土,见到了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就开示惠镜法师说:“接引你的就是你亲手所雕刻并且日夜礼拜的释迦牟尼佛,以你的至诚心感应到释迦牟尼佛显现来接引你游历西方极乐净土。”

阿弥陀佛又开示说:“释迦如父我如母,娑婆众生如赤子。”

这是个比方,娑婆世界的众生好像小孩子一样幼稚无知,因为他不能够开发心地,所以迷惑颠倒,陷在六道轮回的淤泥里面难以出离,父亲就跳到淤泥之中将儿子抱起来,释迦牟尼佛就像父亲一样跳入到五浊恶世之中示现成佛,教导我们出离六道轮回的法门。

父亲在淤泥之中把儿子抱起来然后递到岸上,母亲就在岸上接着,然后养育他、教化他,让他有好的成长环境。阿弥陀佛就像母亲一样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有一个非常好的修学环境就能够一生成佛。

惠镜法师在梦中听到阿弥陀佛的开示非常欢喜,喜心一动就醒过来了,醒来以后身心非常安乐,如入禅定,在三日三夜之中都好像在禅定境界之中那样,那种法喜妙乐是难以言表的。

从此以后他就更加至诚恳切地礼拜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持念佛名。有一天晚上在睡光明之中又见到那位沙门来对他说:“你十二年之后当生净土。”

惠镜法师就更加昼夜精勤念阿弥陀佛名号,到七十九岁的一天晚上,整个寺院的法师都闻到妙香,看到阿弥陀佛与百千圣众现身虚空之中接引惠镜法师往生极乐。

《净土圣贤录》上有很多这些往生的公案,我有时候就想,我们其实可以将鹦鹉寺,还有惠镜法师往生极乐的故事都制作成动漫,在公交车上、地铁上来放一定能够接引到很多善男子善女人学佛念佛,因为这样会比较很生动。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这是特别强调要用心来忆佛、念佛,如果只是散乱持名,口念心不念就不能相应。

我们要探讨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忆佛、念佛;第二个问题怎样忆佛念佛才能相应;第三个问题忆佛念佛有哪些方法。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忆佛、念佛。有四个理由要忆佛念佛:

第一个理由,因为有心就必入十法界,不入佛法界就入九法界,九法界众生心体不能离念,惟有佛才能够真正心体离念,才能够真正安住一真法界,完全与一真法界相应,其他的乃至于菩萨、缘觉、声闻和六道凡夫,心体都不能离念,有心就必入十法界,不入佛法界就入九法界,不入菩萨、缘觉、声闻法界就必定入六凡法界。

佛以及声闻、缘觉、菩萨三圣所现的境界都是享受法乐;三界诸天所现的境界是受用禅定五欲之乐;人道的境界是苦乐交参;鬼道、畜生道的境界是苦多乐少;而地狱道众生是纯一极苦。

因为心境不二,所以我们要心上努力,境上随缘。修行上面一定是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能上努力,所上随缘。要使我们的心念念与佛法界相应,所以要忆佛念佛。

第二点理由是不负己灵,所以要忆佛念佛。

我们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不要辜负自己本有的灵明不昧的自性真如妙心,所以要忆佛念佛来开显自性的功德宝藏。我们所忆念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是始觉,所念的阿弥陀佛和所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本质上都是我们的本觉,要开发我们本觉自性的德能,所以要忆佛念佛。

可见,忆佛念佛是横超三界最殊胜的法门,忆佛念佛是明心见性,彻证现前一念心性最殊胜的法门。释迦牟尼佛说佛说三藏十二部都是说现前一念心,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性要能够明心见性,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忆佛念佛是最殊胜的法门。

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上面说:“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

这就是蕅益大师提醒我们要深入思考,我们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阿弥陀佛彻证了,凝聚为一句佛号,所以念这句佛号就是念我们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我们可以从阿弥陀佛名号的体、相、用三方面来说。

从体上来说,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我们的真心,弥陀名号与九法界众生的一念心性是同构对应的,离却众生本具的无量光寿的性德就不会有阿弥陀佛名号的安立,而离开阿弥陀佛的名号也难以显发我们本具的无量光寿,能够明白这一层道理就能够消除疑惑。

有一些人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生起了一个疑惑,当然了,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生起疑惑说明他在思考。他就说,大势至菩萨是在过去恒河沙数劫前的古十二如来面前学的念佛三昧,现在在接引众生的阿弥陀佛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成佛,因为“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才刚刚十劫,大势至菩萨学念佛三昧是恒河沙数劫前的古十二如来面前所学的,那么大势至菩萨忆佛念佛应该是忆念古佛,忆念古十二如来无量光佛,乃至于超日月光佛,这跟我们现在修的净土法门是相同的吗?他生起了这样一种疑惑。

现在我们能够明白真心的体相用就可以知道,无论是古十二如来,还是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接引众生的阿弥陀佛,都是我们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这样就没有疑惑了。

从相上来说,阿弥陀佛名号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因此我们忆佛念佛就是总持修一切法门,就是具足修菩萨的六度万行。莲宗九祖蔼益大师有非常透彻的开示说:“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也就是说我们真正能够具足信愿行来念阿弥陀佛,实际上就是圆满地修,具足地修如来的一切法门,教理所研究的三藏十二部也包含在其中,禅宗所参的一千七百则公案也在其中,律宗所讲的行持、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也都具足在其中。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大般若。”

由此可见,真能念佛就是具足修菩萨的六度。

蕅益大师说:“试自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瞋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同类推荐
  • 人生的阶梯

    人生的阶梯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禅宗的基本常识

    禅宗的基本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禅宗的创建发展,还介绍了许多为禅宗作出贡献的高僧和一些著名的丛林清规的知识以及阐述禅宗文化的各个方面等同时还精选了历代许多富含深刻哲理寓意的禅宗公案。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佛教养生秘笈

    佛教养生秘笈

    本书以佛教养生观念为主旨,为读者提供了诸多方便易行的佛家养生方法,具体内容包括:精神养生法、生活饮食养生法、佛教医术等。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热门推荐
  • 傲娇辣妻:萌宝要爹地

    傲娇辣妻:萌宝要爹地

    被世人称为‘冷血女王’的她主动献身!三年后那个在她耳旁唠叨得不行的萌娃是她的儿子。“妈咪,我想要爹地!”“妈咪,听说海螺姑娘会帮我们打扫房子哦!”“妈咪,我要抱抱~”——————殊不知她妖姬以后与顾泽湘的每次相遇都是有这捣蛋鬼在旁从中作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仲冬纪

    仲冬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二十年我和我的童年

    二十年我和我的童年

    高三学生党重生至儿时,抓住了生活的机遇,在平凡中铸就伟大,在不一样的人生中体验平凡的际遇,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有从头再来的决心和坚持到底的毅力。让我们一起从楚胜强的生活中体味人间冷暖,体味世间真情吧!
  • 末日之召唤英雄

    末日之召唤英雄

    多么古朴而厚重的一本书啊,她仿佛蕴藏着无穷的魔力!书身墨色,仿佛钢铁铸就,暗金色的封面大字LeagueOfLegend,恍若英雄灵魂,她飘流在无尽的空间中,带来厄运,也带来英雄。
  • 我是黄泉引路人

    我是黄泉引路人

    人死后本该魂归黄泉,但有些鬼魂却因为某些原因滞留阳间,扰乱了阳间秩序,我的职责便是让那些滞留阳间的鬼魂踏上黄泉之路,手段因鬼而异,或许温柔或许残暴。
  • 重生之校园行

    重生之校园行

    被陷害死亡的张氏集团总裁张振涛,重生在了18岁的自己身上,从此张振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 我当掌门那些年

    我当掌门那些年

    我平生有两愿:原读尽天下好书愿看遍世间美景——秦幽篁
  • 神都魏市

    神都魏市

    一个现代都市的整个城市的穿越,降在三国交间之处,古人闻,皆来朝。
  • 星际之为时代冠名

    星际之为时代冠名

    段嘉红在睡梦中进入了一个修仙世界,她大杀四方,收服正道,整合魔道,成为万万人之上的仙主。在将这个世界最顶级的法宝收入囊中后,段嘉红满意的醒来了。她才发现一梦千年不是假话,这已经是个她完全不熟悉的星际世界了。“这不是我的时代。”段嘉红悲伤的说。然后她为这个时代冠上她的姓名,让所有人知道,这个时代属于段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