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200000025

第25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六讲(4)

所以菩萨商主以这样子的心,就杀掉那个强盗。所以事实上,他这个是一种大悲心,他这是代众生苦,代强盗去到恶道里面,愿意代强盗到恶道里面去受苦。这个是舍命杀恶众生,代众生苦。

第五种是由初,因为最初发心的时候呢,有菩提誓愿在先,所以菩萨愿意处在三恶道里面,处在恶趣里面去代众生受苦。

比方说《菩萨本生经》上讲,释迦牟尼佛在往昔无量劫前,也曾经有一生做一个国王。做国王的时候,有一年他们国家大旱,一年多都没有下一滴雨,所以没有任何收成,那人民都非常饥饿。非常饥饿呢,所有的余粮也都用尽了,草根树皮也都吃尽了,怎么办呢?菩萨国王他就发心代众生苦,愿意以自己身体的肉来布施给众生,然后他就发一个愿说,愿一切众生吃到我的身体的肉,都能够种下解脱的种子,都能够得解脱。

所以菩萨国王就跳到大河里面死掉了。因为他的愿力的缘故,他就受生为一条很大的鱼,摩竭大鱼,这个身体有几里路那么长。然后这个摩竭大鱼,就故意游到那个浅滩上来,就死掉了。然后让那些老百姓去挖取他的肉充饥。这个样子呢,以自己的身肉来施众生,这是代众生苦。

所以说第四舍命、第五由初,这个都是真实的代众生苦。所以四世班禅的修菩提心的口诀说,“苦愿自受,乐愿他取。”

第六是同真,以称真之愿代众生苦。那么因为这个愿是一真法界,是不生不灭真心发起的;而这个苦呢,其实它的本体也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所以,以称真之愿,潜至称真之苦就是代苦。

第七就是指体,指体呢,就是指本体。本体来说,自他无异,自他不二,所以是代众生苦。菩萨以法界为身,自他不二,众生受苦,就是菩萨受苦,所以代苦。

那么第六、第七呢,这是观行,是圆妙的理观。

那么这样子的话,我们从这七个层面来理解,我皆代受众生的极重苦果。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跟着又发生了。什么问题呢?前面讲了,第四和第五这个两重意思里面,菩萨能够真实的代众生苦。你看菩萨,你看释迦牟尼佛他因地做国王,他代众生苦啊。既然菩萨能够代众生苦的话,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圆满成佛了,而且还有那么多的大菩萨,都是真实发菩提心的,他们都愿代众生苦,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面还有众生在受苦呢?为什么?有两重原因。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众生在受苦。所以虽然诸佛代众生苦的愿力,已经圆满了,诸佛已经圆满成佛了,并且菩萨也真正有大菩提心,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能够代众生苦,但是仍然还有无量众生在受苦,为什么呢?因为有两重原因。

第一个是缘不足。第二个是可转之业就可以代;不可转之业,受苦,受苦果了,还不知道忏悔,那么就不能够与佛菩萨感应道交,那么不是菩萨不去代众生苦,而是他无法与诸佛感应道交。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还有众生在受苦。

我们先说第一个是缘不足。也就是说,不是菩萨他不愿代众生苦,而是众生与菩萨的缘分不够。所以说与菩萨缘分很深的呢,就能够得到菩萨代受苦,代受众生苦。

比方说,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之前,在那个尼连禅河里面沐浴,这个浴身的水,旁边的鱼,河里面的鱼吃了以后呢,就能够受三天的大乐,然后升天,然后迅速地成就解脱。

还有比方说,印度的那个大成就者谛洛巴。谛洛巴他就示现为一个渔夫,专门在河边去钓鱼。那个那洛巴去拜见谛洛巴的时候,就看到谛洛巴正在钓鱼,把鱼钓起来以后,就放在火堆里面烤焦,烤焦以后呢,又再扔到水里面去。很奇怪,但是那洛巴他仔细一观察就发现那些烤焦的鱼,扔到河里面去又活了,还依依不舍地向谛洛巴礼敬以后才走。

事实上也就说,谛洛巴他以他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把那些有缘的那些鱼,透过这个方法,已经把他们度到菩萨的彼岸去了。那么透过谛洛巴的加持,这个鱼的这个神识已经转变,整个转变过来,转变为菩萨的神识,那已经是示现在鱼里面的菩萨了。

所以你看看,我们就想,如果我们是释迦牟尼佛沐浴时候的一条鱼,或者是谛洛巴正在钓鱼时候的一条鱼,那我们该多好啊!啊,是不是啊?马上,你看钓起来烤焦以后,扔下去就成菩萨了,那是不是很好啊!(众笑)

可惜怎么样?可惜我们的缘分不足,是不是?所以这样子我们可以理解,不是说菩萨的这个代众生苦的这个愿力不圆满;是很圆满的。也不是说诸佛他们,这个代众生苦的这个愿力没有成就;已经成就了。但是还有无量的众生怎么样?众生无尽啦。众生业无尽,众生烦恼无尽,虚空无尽,众生界无尽,众生业无尽,众生烦恼无尽,所以还有众生与菩萨的缘分不足,所以就很难了。

第二是可转之业可以代;不可转之业,受苦,已经受了苦果了,然后还不知道悔改,就不能够与佛菩萨感应道交,没有办法与佛菩萨去感应道交,没有办法与菩萨的那个代众生苦的愿力相应。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不是佛菩萨他不代众生苦。我们要知道,佛菩萨那个愿力是非常真实的,不是菩萨不代众生苦。

打个比方,你看琉璃王。我们《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了,讲到这个公案。这个琉璃王他攻打佛陀的故乡,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国,杀了释迦种族,造了很大的恶业。造了很大的恶业以后,在回兵的路上,释迦牟尼佛在弟子大众之中,就以大悲心怜悯这个琉璃王,就预言说,“琉璃王如果不忏悔的话,他只有七天的寿命,七天之内,他一定会给大火烧死。”

事实上,这个是释迦牟尼佛的大悲心;事实上如果琉璃王能够知道忏悔,释迦牟尼佛的加持力还是有办法,帮助他转业的啊。

但是可惜这个琉璃王业深障重,死到临头,还不觉悟。听信那个大臣的谗言,以为说,释迦牟尼佛,他哪里是什么预言啦,他那个预言不准的,因为我杀掉他的亲族,消灭他的祖国,所以他不高兴了,就吓唬我,说我只有七天命了,我就偏不信。

他就听信大臣的谗言,就造了一个大船,躲到,避到那个大海里面去。他就想着,你看大海里面四周都是水,我在海上漂七天。你不是说我七天就会给火烧死吗?我在海里漂七天,我如果不死的话,我回头再来嘲笑你。这样,他就以为他能够免被火烧死。

死到临头还不知忏悔,怎么样?最后结果还是给火烧死了。到第六天已经过了,第六天晚上的时候,那个大臣又洋洋得意站起来说,“哈,我们已经过了六天了,我们也还没有死。可见呢,释迦牟尼佛说的那个可能还不准吧。”

这个琉璃王就得意忘形,乐极生悲。马上宴请群臣,点了很多的蜡烛,连夜就大家大吃大喝,一直喝酒喝醉了,喝得迷迷糊糊,都还在继续喝。有一个人喝醉了,这个人往桌子上一倒,一推,桌子上的大蜡烛就倒在那个船上。船板上刚好有布堆在那里,马上就烧起来,整船的人都给火烧死了。

所以如果他能够知道忏悔的话呢,释迦如来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佛陀他的大慈悲心,是绝对没有分别的。极恶众生,佛陀更加怜悯他,绝对不会去起分别的了。但是不知忏悔呀。

另外一个国王他就比较有智慧,他就懂得忏悔,所以都能够得到佛陀代众生苦的加持力,都能够得解脱。是谁呢?阿阇世王。

这个阿阇世王年轻的时候,杀父、禁母,这个是《观无量寿经》的缘起。把母亲也关起来,把他父亲就活活饿死掉了。并且,那些大阿罗汉去为他父亲说法,他还要诽谤这些大阿罗汉。这些都是极重的恶业,但是他后来能够忏悔。后来身体生疮了,他很恐惧,得到善的大臣的劝导,他知道忏悔,到佛前忏悔呢,就能够转业啊。为什么?佛陀真实的大悲心,代众生苦,所以就转业了。一转业呢,阿阇世王他当生,就在此生此世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品位还很高,还是上品中生。

所以我们看到以后呢,我们就应该很有信心,对不对?你看那个阿阇世王,他那么重的业,因为能忏悔,因为能回心转意,因为能够真正地具有对佛陀的至诚无伪的信心和虔诚心,因为具足信愿行资粮,所以他能够往生,并且品位很高。何况我们此生此世没有造那种极恶的业,又能够精进修行呢?决定能够上辈往生啦。所以一定要学好《观无量寿经》。

所以可见,释迦如来是真实地代一切众生苦。

所以从这个两重意思,我们可以明白了,佛菩萨能代一切众生苦,为什么世间还有众生在受苦,我们可以明白了。

经典上面说,这个是观世音菩萨请法,在经典上面说,两种不可思议。

一、是佛菩萨的加持力不可思议,所以我们精进修行就能够迅速成佛。这是佛菩萨的加持力不可思议。

二、是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否则就不好理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众生在受苦。所以我们这个两重不可思议都要明白。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护正知品第五》上面就说到,诸善由心生。

第一是布施度的圆满是依心。施心圆满,就是布施度修圆满了。“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心乐与众生,身财及果德,依此施度圆;故施唯依心。”如果布施度它的圆满是要依靠财物满足众生,要依靠去布施财物满足一切众生,才能够圆满的话,那么这个世间呢,早就不应该有贫穷饥饿的现象了。

但是我们在佛经里面可以看到,佛陀住世的时候,也有很多的穷人,也有很多没有什么福报的人。虽然说有六度万行已经究竟圆满的大觉佛陀出现于世,但是穷人依然存在。那么可见布施度,不是依施舍外在的财物给众生得满足,而布施度才修圆满的,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而是依心而圆满的。因为一切的功德都是由心而生,内心里面愿意将自己的所有的财产,将自己的身心性命,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将自己修行的善果,都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众生,生起这种意乐,就圆满了布施度。

所以我们才能够更深地体悟,为什么要“普皆回向”,我们要毫无保留地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财物、我们的修行功德,都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这样子的意乐真正生起来,就真正地圆满了六度万行,就真正地圆满了布施度。

第二是净戒依心。持戒度修圆满,也是依靠心的圆满。“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断尽恶心时,说为戒度圆。”我们恶心断尽,才是真正的持戒度圆满。恶心断尽怎么理解?

内层的恶心断尽是什么?内层的恶心断尽,是我们一起妄念就要转为正念。为什么?我们有众多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能够招感一道,每一个念头,一起念头你就肯定落在十法界之中,看是哪一个法界了,所以要能够把这个念头转得过来。念念相续,念头你不转的话呢,就有众多的生死轮回,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生起来,这个也叫众生,众多的念头生起来叫做众生。所以,我们要把它转得过来,我们要保持正念。心不染境,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这样是断尽恶心。

第三层,我们还要怎么样?还要能够三轮体空。我们不单单是要随时保持正念,而我要连我这个我要保持正念的这个相,也不存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常在正念之中,而不需要刻意保持。不需要刻意保持而又能够呢,常在正念之中。每一个念头都归入真如性海,都与真心相应,都与本体自性相应,这样子的话呢,是“断尽恶心时,说为戒度圆。”

第三,安忍度,忍辱度,也是要依心而圆满。“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瞋心,则同灭众敌。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我们如何成就忍辱波罗蜜呢?我们的心圆满了,我们的瞋恨心断尽了,息灭了,这样子是忍辱度圆满了。不是去制伏外在的敌人。我们不要去挖平整个世界,我们要想保护我们的脚不受伤害,在我们的鞋里面,靴底里面垫一个软的垫子就好了,我们走到哪里都不受伤害了。同样的呢,我们的心圆满了,这个忍辱度就圆满了。

第四,精进也是依心。“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我们的心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是真精进。不是外在的事相上面,我身体搞得很疲劳,我的心任何时候,都不忘失正念,我的心任何时候,都能够如如不动,这个是真精进,妄念不起。

第五,静虑依心。“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要修禅定度啊,我们来诵经,来打坐,来修种种的苦行,但是呢,如果只是口念心不行,就是被经所转,心散乱就被经所转。

第六是般若度也是依心而圆满。“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我们所有修行的重点,都归结到观照自心,证悟自心上来。如果不依于自心,就无法证得圆满智慧,无法使自他解脱,超出轮回。所以般若度也依心而圆满。

所以我们透过这个六度依心而圆满,我们也就更加能够明白,诸佛他们代众生苦的愿力已经圆满了,为什么还有众生在受苦?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不是根据我们凡夫的业惑的妄境来判断的。

好了,下午我们继续学习。作回向。

同类推荐
  •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星云大师的著述涵盖甚广,包罗万象,从佛心禅意出发,启发世俗人生的精进与和谐。继《宽心》、《舍得》之后,推出本书,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提出诸多启发性的哲辩思语,以使读者在工作生活同时在心灵上获得教益和抚慰。
  • 智慧心:星云说喻

    智慧心:星云说喻

    本书是《苹果上的肖像》、《禅师的米粒》、《点亮心灯的善缘》三本书的合集。用丰富多彩的小故事细细讲述星云大师的入世哲学。娓娓道来星云大师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如何游刃有余地转化。既能使佛法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里得到普及,又能使为庸常生活所挤压的人们得到一片静心的场所。语言朴实生动,真切感人,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经典。《古兰经故事》中所有的篇幅都是《古兰经》中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传闻轶事,主要是穆罕默德之前的历史人物,即历代先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国家普遍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确实,先知们光明磊落、公正无私、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任劳任怨、积极进取、洁身自重、临危不惧、宽宏坚忍、劝善止恶、敬老爱幼、赈困济贫、意志顽强、信仰忠诚……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不光是每一个穆斯林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典范,也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基本生活准则。同肘,从故事中讲述的古老部族的兴衰成败,告诫我们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热门推荐
  • 云岛命碑

    云岛命碑

    这个星球的是属于灵气的世界!少年礼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将测试命脉,获取属于自己的魂兽。历史和黑暗的迷雾里,主角穿越到了这个星球,定神王座,面朝沧海。自此,主角的流氓之旅开始了!
  • 恐怖漫言

    恐怖漫言

    鬼怪、科技、奇幻、道法...当这些来自无尽世界的垃圾成为某些人的斗兽场,磨砺出的是合格的士兵,还是斯巴达勇士?来自异世界的陆巡,在地球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发现自己竟然疑似有一个大佬亲爹,大佬干爹,大佬亲爹基友...那么,thisworld、thatworld...还有who?!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只脚踏入清洁工,一生...都不要想逃脱!
  • 仙踪之神剑传说

    仙踪之神剑传说

    二十年前,妖族造化之树圣魔双气失衡,魔气溢出。吸取魔气的狼妖修为大增,妖王不敌战亡,整个妖岛几乎一夕覆灭。幸得新任妖皇打败狼妖,战火才得以平息。谁知狼妖体内的魔气,却难以再导入造化之树。因族中长老进言,将目标放在了上古魔君佩剑赤皇之上。于是踏足神州,却意外卷入一系列阴谋算计之中。九道鸿蒙之气所化神剑横空出世,天地玄冥,四界争雄,更造就了一代剑圣御风行的传奇之路。
  • 太乙仙佛传

    太乙仙佛传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秦明,佛骨舍利,释迦摩尼,浩大的仙侠世界!为你一一展现!
  • 嚣张废物狠抽风

    嚣张废物狠抽风

    她,世界第一神秘组织喋血的顶级杀手,一身功夫出神入化,无人能及!却为救失散多年的姐姐也血主同归于尽!她腹黑,狡诈,抽风,冷情,冷血。。。靠着一张可媚可纯的绝美容颜和身姿常常杀人于无形!!她,慕家大小姐!!将门之后却天赋平平!仗着祖父的疼,嚣张跋扈,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可谁知那只是她的伪装,为了生存,为了能让他人缷下对她的防备。。。当她变成了她,昔日顶级杀手变身嚣张废物。。低头?认输?认命?她邪魅一笑:“可能吗?”且看她如何在这异世扮猪吃老虎,成为人人仰望的强者!然后再看她如何找老婆,逗孩子!!啊呸,不是,是找相公,逗姐姐。。。。哈哈!!喂,前面妖孽停一下O(∩_∩)O等等我~
  • 始初帝尊

    始初帝尊

    纵使悠悠数万载,成帝之路亦坎坷。堕炼狱,入荒芜。纵使万般艰难,前路无穷阻碍,我亦心向远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江湖恩怨录

    江湖恩怨录

    双甲子,一轮回,飘雪门重现江湖。一个大时代的来临!你,准备好抢夺你的机缘了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