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6400000078

第78章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1)

王玉霞

内蒙古阿拉善旗居住着至今鲜为人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蒙古族多信仰佛教,他们为什么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在蒙古族文化的大氛围中,他们是怎样进行文化变迁的?他们的文化概貌如何?带着这些疑问,2000年8月至9月间,我对该地区蒙古族穆斯林进行了社会调查。

一、阿拉善旗的概况

阿拉善旗在贺兰山以西,东、南与甘肃省交界,西接额济纳旗,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为邻。全旗22个苏木(蒙语中的乡级行政单位称为苏木),6个镇,除哈鲁乃、科布尔、沙金套海、道蓝苏海属河川地区,其余均为草原、荒山、戈壁以及低温潮湿沼泽地带。属于沙漠性气候,夏热冬寒,平均温度在摄氏五至九度,夏季温差极大。雨量每年平均为200—300毫米,西部尤为稀少。全旗总面积约为121700平方公里,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旗人口为134223人,其中蒙古族为33553人,回族为8035人。

蒙古族穆斯林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的敖龙布鲁格、巴彦木仁、乌素图、吉兰泰、汗乌拉苏木,占当地蒙古族人口的70%—80%。还有一些人散居于旗内其他几个苏木和巴彦淖尔盟、瞪口县的一些地区,他们人数不多,据《内蒙古阿拉善盟志》资料统计:1875年170户,507人;1910年177户,599人;1989年2400人,现约为3000人左右。(因国家把他们当作蒙古族看待,不专门进行人口普查,而且他们散居各苏木,相隔较远,交通不便,无法确切统计人口。)他们讲蒙古语,使用蒙文,也与蒙古族一样过农牧生活。但他们信仰伊斯兰教,以伊斯兰的戒律要求自己,成为蒙古民族中最为奇特的一支。当地居民称他们为“蒙古回回”、“科布尔蒙古”或“缠头回回”(以下简称蒙回)。

二、蒙古族穆斯林的历史渊源

关于蒙古族穆斯林的历史,史料中有相关记载:

陈国钧先生认为:蒙古回回“为清乾隆时札萨克罗布藏多尔济远征带回受降的兵卒之哈萨克人,俗称‘缠回’,迄今归华已久,一如旗内蒙民,说旗话,习旗俗,唯奉回教特持戒律,今居旗内沙金套海,可是儿四镇一带,约二百余家。”(1)

范长江认为:“是‘缠回’之一支,即信仰伊斯兰教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一支。”(2)

图布吉日嘎拉先生认为:“早在清初和罗理率部移居阿旗时,在他所率部族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萨伊润、安答加、巴拉沟德(蒙古)、维吾尔、准噶尔(蒙古)等五姓部分人被安置在阿左旗东北部游牧,其后在乾隆年间又来了一批系属相同的人和(部分)甘青地带的哈萨克人、撒拉人,构成了今天阿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3)

嘎尔迪先生认为:“蒙回是清康熙年间至雍正初年从青海境内迁移到阿拉善地区的‘托茂人’。”(4)

上述几种说法都各有依据,大约都认为蒙古额鲁特部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外来民族被同化为蒙古族。笔者从阿拉善旗的档案中考证认为:阿旗蒙回是由几部分人共同演变融合而成,既有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也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族。根据有三:

(一)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蒙古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四卫拉特(额鲁特)之一的和硕特酋长顾实汗之孙和罗理乃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萨尔之后裔,姓博尔济古特,原游牧于天山北麓,为避噶尔丹侵袭、鄂齐尔图车臣汗战乱,率庐帐万余东迁至阿拉善时被康熙帝恩赐安置到贺兰山以西定居。在他所率约1700户7000余人口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五姓部族萨伊润、安答加、巴拉沟德(蒙古)、维吾尔、准噶尔(蒙古)中的部分人由哈尔顾特蒙古族伊玛目和黄杨阿洪带领随迁而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向和罗理“授札萨克,赐牧阿拉善”(5)。清政府按四十九旗之例设阿拉善和硕特旗,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成为第一代旗王。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和罗理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子阿宝袭职。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平定后,敕阿拉善札萨克郡王阿宝饬青海部众归牧阿拉善之地。雍正九年(17)31年)阿宝从青海带领部众迁入阿拉善大草原时带来青海西宁的“缠头回回”百余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罗布桑多尔济奉命“从征准噶尔诸部,擒捕达瓦尔齐汗和辉特部汗巴维尔,以少众降哈萨克,歼灭柯尔柯斯诸部,追击阿睦尔撤那至俄罗斯境”(6)。战争胜利后,罗布桑多尔济收纳了很多俘虏,其中有回、维吾尔、哈萨克族兵卒。哈密王管辖下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人也先后来到阿拉善旗。这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与蒙古人相处既久,融合于其中,全部加人蒙古籍,形成了今天的蒙古穆斯林。

(二)从体质特征来考证。蒙回既具有蒙古族粗壮的体格,宽阔的前额,突出的颧骨,细目、厚唇,又具有突厥民族的隆鼻、深目、浓眉的特征。阿拉善左旗医院蒙回医生图木勒则具有以上典型特征,他的孙女特征更加明显。

(三)从民间传说考证。在调查中,我追根溯源,走家串户,听到这样一个传说:乾隆年间新疆哈密王管辖下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族商人沿丝绸之路作葡萄生意,归途中丢失了全部银两和物品,没有了回家盘缠,便向当地政府陈述困难,经同意便在阿拉善旗东北部的敖龙布鲁格、汗乌拉、乌素图、青格勒一带定居下来,从此便和当地蒙古族和睦相处,以游牧为业,用蒙语交流,与蒙古族妇女通婚,逐步与蒙古人融合,然而他们却始终保持原有的伊斯兰信仰,保持穆斯林的风俗习惯,这便是阿拉善地区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的开端,也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这一地区的开始。一个原出乌孜别克的巴音奥其尔告诉我们说:“我的曾祖父活着已经112岁了,再往前推六七代,是从新疆迁来的。曾祖父会说维语,到祖父就不会了。”另外蒙回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他们的祖先共有胡、安、贺、谢、段、维、左七姓组成。据说乌孜别克来自安集延,故姓安;巴尔库特,姓胡;哈勒哈斯,姓贺;赛蓝,姓谢;柯尔柯斯,姓段;维固特,姓维,还有左姓(来源不详)。至今这七姓仍然存在。蒙回的传说虽然不能作为信史看待,但透过传说我们可以发现蒙回是由信仰伊斯兰教的多民族演变而成的根据。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蒙回来源的多元性,其中既有康熙年间和罗理所率蒙古部众,雍正年间阿宝带来的缠头回回,又有乾隆年间罗布桑多尔济所降之哈萨克、维吾尔、回族兵卒,以及乾隆年间的乌孜别克、维吾尔族商人。这几部分人共同演变融合而成今日的蒙古族穆斯林。他们处于蒙古族文化的包围之中,既吸收了蒙古族文化,又保持了伊斯兰的信仰,成为蒙古族中奇特的一支。

三、蒙古族穆斯林的文化

蒙回虽然在语言、文字、生产、生活方式上与当地蒙古族一样,但在信仰、习俗上却与众不同,并且与回族也有区别,形成了自己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一)服饰文化

蒙古族有自己适合于生活需要的服装,即右衽、斜襟、高领、长袖、宽大、镶边、下摆不开叉的长袍。他们喜欢用对比强烈的、鲜艳夺目的颜色。无论男女均喜欢扎鲜艳的绸腰带,并视为上身重要的装饰物。蒙回在服饰上与蒙古人稍有差别,服装的样式与蒙古人接近,服装颜色的喜好上却与喜着素装的回族相同。男人的衣服长而较窄,多为开叉的蓝黑或黑色袍子,上面系上绿色或粉色的绸缎腰带。比较尊崇穿黑绸马夹。在装饰方面,男人纯属蒙古人装扮,腰前系一绣花褡裢,内装鼻烟壶等用品。右腰系一根鞘,内插蒙古刀、象牙筷等物。女子则与蒙古族妇女有所不同。蒙古族妇女将头发梳成两条辫子,装入发套,分垂于两侧,一般发套顶端饰有两颗大红珊瑚,额上系银饰带,上面镶有翡翠、玛瑙、珠玉等,顶部有发箍,两鬓则以较大的珊瑚、松耳石和银链结成长穗垂于耳边。而蒙回妇女将两条发辫披于后背,左右两鬓各垂三条珍珠串链。前额嵌有一块金属质方形八角具有宗教色彩的图案,其中横排镶有三颗大红珊瑚珠子。在20至30年代他们常穿蒙古袍,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只在节日、吉庆的日子和隆重集会时才以传统服饰盛装打扮,平时一切从简,服饰与汉族无异。也有保持传统的,在访谈中,蒙回哈得扣就一副蒙古族打扮,蓝色蒙古袍、黑色礼帽,一口流利的蒙语,若不经介绍,根本辨不出他是蒙回。

(二)饮食文化

蒙古族宰牲畜时,就地切开胸膛拉断主动脉,使其毙命。而蒙回的习惯基本上与回族相同,严格遵守伊斯兰教规定,仅食用阿洪诵安拉之名,用断喉法所宰的骆驼、牛、羊、鸡、兔等肉类。禁食自死物、血液、猪肉、非诵安拉之名而宰的牲畜。他们到非穆斯林家中,一般不吃东西,不随意用餐具。忌用猪皮制品如马具、皮鞋等。在日常生活用语中说“宰”牲畜,而不说“杀”。在饮食上他们以乳、肉、炒米及面食为主。他们喜食手抓羊肉、烤全羊、羊背子。乳食品成为他们生活必需,有酸奶、奶皮子、奶豆腐等。炒米被称为“胡列补达”,蒙古族将糜子涤净、煮熟后再炒,然后去皮,去糠,而蒙回则吃煮熟后晾干的去皮黄米,他们与蒙古人一样爱喝奶茶,同时也爱喝盖碗茶(“三泡台”)。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保留着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食品—“哈勒瓦”,即用红糖水将炒面拌好夹在两块油香中间,这种食品在今新疆南部依然常见,而蒙古族一般不吃油香。

(三)宗教文化

同类推荐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看透牛皮经

    看透牛皮经

    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阅读禅门公案,是最具挑战性的心灵探险,我们永远不知道就在下一瞬间,会有什么奇妙非凡的事情降临在我们身上!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本书以生动诙谐的文笔,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四辑:《人心不古,巫风日下》--巫术片,皇上你爹贵姓--宗教与社会篇,《人鬼情未了》——鬼怪篇和《我和神仙姐姐有个约会》——神仙篇。作者认为,隐藏在正统宗教之下的日常民间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附有100多幅插图,形象的展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热门推荐
  • 见鬼:一个货车司机的离奇经历

    见鬼:一个货车司机的离奇经历

    高中毕业一次偶然机会,我成了一名货车司机,天生却喜欢离奇故事的我,在跟随二舅跑长途的时候遇到一件离奇的怪事,从而打开了我的天眼,随之而来一件件离奇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路上的猫妖索命,山中鬼尸,血色金棺,百鬼夜行中抢魂,僰人悬棺,走阴者,铜甲尸,没想到最后,却发现这是一个“局”,我成了一个过阴人!
  • 朝成道

    朝成道

    神州八荒多浩劫,玄门五脉英才出。家园被玄魔争斗摧毁,亲族尽亡他孤身入八荒,不求长生,不求成道只为亲族求取转生之机。娲皇再出欲灭世,重新造人太古三族破封,争霸八荒黄泉归府,碧落九天,蠢蠢欲动,妄图八荒版图他又要何去何从,造人传说,三兽争天地,开天神话他又要往哪里寻生路
  • 仙何年

    仙何年

    山珍海味亦食,餐霞饮露也可。静观日月经年,动游春秋同天。良生益友荡歌行,徒知繁华尽笑间。
  • 六界王子恋爱史

    六界王子恋爱史

    他们本都是6界的王子,可是阴差阳错,遇见了她,而她本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她会为爱的人死,会陪自己的朋友到地老天荒,但是,她早已不记得自己曾经爱的人了,她这次又会选择谁呢?
  • 究级天赋

    究级天赋

    天降异能,原本的平淡人生从此改变。同居女友,傲娇警花,各种美女迎面而来,躲都躲不了。在混乱的都市之中,变形异能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石宇只会笑着说,“没有废物的异能,只有废物的使用者。”
  • 廿年加

    廿年加

    二十年网友终见面,沧海桑田,红眶泪眼。。
  • 爱之初体会

    爱之初体会

    两个偶然相遇的年轻人,在互相吸引中展开了一段美好而纯洁的初恋。女生以她天使般的柔情给了男生无限温暖的爱,却在她得知自己被病魔缠身后选择痛苦的离开。真爱到底是什么,或许是长长久久的相守,又或许,真爱是让自己去苦到不能苦也愿意去选择的一种精神。
  • 星云滚烫

    星云滚烫

    直到很多很多年后,陈遇都会记得:那日的鸟儿浅啼即止,窗外有稀少的学生经过。少年面对着她的方向背倚着走廊的扶栏,他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身边的人絮叨,一边单手捏着矿泉水瓶仰头喝了口。许是注意到了她的目光,他淡淡地敛眉瞥了她一眼,唇角弯起,便清透了秋日的午后。遇总:高端玩家自由局,不谈恋爱只养鱼程亦楠: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如果我们不认识

    如果我们不认识

    你有没有后悔认识我有啊可是后悔有用吗你有没有后悔喜欢我有可是喜欢你就是喜欢你那你有没有后悔认识我没有那你有没有后悔喜欢我没有要是我们不认识那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