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6400000057

第57章 广州怀圣塔建造年代研究(5)

我们的意见是,怀圣塔当建于北宋熙宁二至五年间(1069至1072年),与程师孟修筑广州西城同时或稍早,其主持建造者为当时广州的都蕃长来自勿巡国的辛押阤罗,勿巡国现为阿曼的苏哈尔地区。因为恰恰在熙宁年间《宋史·大食列传》有一段关于广州都蕃长的重要记录:“熙宁中,其使辛押阤罗乞统察蕃长司公事,诏广州裁度。又进钱银助修广州城,不许。六年,都蕃首保順郎将蒲陀婆离慈表令男麻勿奉贡物,乞以自代,而求为将军,诏但授麻勿郎將。”这段引文记录了熙宁年间广州蕃长的更替,下面我们逐一解读。作为大食国使的辛押阤罗是一个广州蕃商历史上十分值得关注的历史人物,我们之所以认为怀圣塔是由他主持建成的,因在北宋熙宁五年前,他正是广州的都蕃长,他不但是蕃商的首领,而且是一位在广州经商几十年,和本地官员和社会上层人士关系密切并极热心本地公益的大富商。我们先看他的富商身份,苏辙《龙川略志·卷五》:“蕃商辛押阤罗者,居广州数十年矣,家资数百万缗。”可见他是长期在广州经商的豪富蕃商。他由于协助朝廷推动海外贸易,招引蕃商来华贸易有功,于熙宁二年至四年之间获宋神宗封为“归德将军”。这结论来自于苏轼在熙宁二年至四年任职官告院,此期间他曾起草“辛押阤罗归德将军敕”,中有云“尔尝诣阙庭,躬陈琛币,开导种落,诚致梯航……”等语。说明辛押阤罗是蕃商的首领,曾赴京城朝贡皇帝,帮助推动海外贸易,因此获封归德将军,敕文最后并勉励他“益思尽忠”。辛押阤罗任蕃长当在熙宁四年之前,因为按宋朝的官制,“归德将军”是专为封赠外夷首领的官职,为从三品。辛押阤罗是当时广州的都蕃长亦可从上引《宋史·大食列传》中看出,“熙宁中,其使辛押阤罗乞都蕃长司公事,诏广州裁度。又进钱银助修广州城,不许”。关于此则史实,《宋会要》记载稍详:“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廿十一日诏,大食勿巡国进奉使辛押阤罗辞归番,特赐白马一匹,鞍辔一副。所乞统察蕃长公事,令广州相度。其进助修广州城钱银,不许。”正如黄文宽先生所分析,“所乞统察蕃长公事”是推荐他的继任者,而不是为他本人,因此依惯例由广州地方官遴选,故“令广州相度”。由此官史记载可知,蕃长的正式官方名称为“统察蕃长公事”,或“都蕃长司公事”。而辛押阤罗辞任都蕃长离开广州的时间当在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后。为什么辛押阤罗要“进助修广州城钱银”,一个合理的推测是由于程师孟筑的西城庇护了蕃坊区和怀圣寺,因而从经济上予以进助。而当时的广州主官程师孟亦拟接受,因而上奏朝廷,而宋神宗之所以下诏“不许”,当由于城防属国家大事,不容外夷插手,这样解读这段历史史实,相信是离实际不远的。辛押阤罗同时是一位热心教育,关怀蕃客子弟融入广州社会的有远见的蕃长,《广州人物志·刘富传》有一段重要史实:“刘富南海人,熙宁元年,知广州张田徙郡学于国庆寺之东,未及建而卒,富捐资自效,殿堂廊庑次第将完,转运使陈安道以为卑狭,止之。继田任者程师孟、蒋之奇发官资庀成之。富复以负郭之田,值钱五十万资于学。怀化将军辛押阤罗者,蕃首也。闻风兴起,亦捐资以完斋宇,且置田为久计。后置别舍,以来蕃俗子弟之愿学者”。据前引苏轼的《辛押阤罗归德将军敕》,此处“怀化将军”当为“归德将军”之误,可能因怀化将军同样是封增外夷首领的官职,地方志撰稿者因而误植,但怀化将军为正三品,比从三品的归德将军稍高。从上引的几段史实可见辛押阤罗曾先后捐资助修广州城,捐资建郡学校舍并买田收租作为办学基金,在郡学建学生宿舍收容蕃俗学子,其行止表明他是一位尽心职守,同时富于远见和社会责任感的蕃长。

他在广州30多年,又是大富商,自然与广州的官府和社会上层人士有着良好的关系,双方有高度的互利互信基础,他建造怀圣塔自然不会有任何阻力。辛押阤罗于熙宁五年底回国,因此怀圣塔当建于他离华之前,配合程师孟的筑西城时间记录,故我们推断怀圣塔当建于熙宁二年至五年之间。这个时间(1069—1072年),亦正是“光塔”这种形式的宣礼塔在波斯的成熟时期。辛押阤罗虽来自大食勿巡国,但主持建造怀圣塔者并非波斯人不可,因为蕃商中有来自中东及阿拉伯半岛各国的人,他们本土有些什么类型的清真寺及附属建筑物,彼此必然会讲述而为蕃客众所知悉。辛押阤罗在筹建怀圣塔时,亦必然会知道这些情况和征求来自不同地区的伊斯兰教众的意见。相信他最主要的考虑,并不在于采用哪一个西亚国家的宣礼塔类型,而是哪一种类型是最适合于广州的建筑;包括样式、功能和建筑技术上的可行性。在多种可选择的塔型中,波斯式砖砌的实心外圜内螺旋梯式光塔自然是最优的选择:一则它是西亚地区伊斯兰教建筑,外圜内旋的形式也特别适合广州多风和多雨的亚热带气候,经得起台风的吹袭和雨水的冲刷;二则是熙宁年间广州正大规模地建造新城墙,而且全部采用砖筑,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均已成熟和具备;三则砖塔可以防火,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当时广州民居多为木构,火患连连。北宋初年,华丽的宝庄严寺木塔(今广州花塔前身)焚于火,这教训可能对怀圣塔选择砖建起一定的作用。

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个重要史实,熙宁五年当广州都蕃长辛押阤罗归国,接替他任都蕃长的恰是波斯籍蕃商蒲陀婆离,这一点明示于前引《宋史·大食列传》的记载:“熙宁六年,都蕃首保顺郎将蒲陀婆离慈表令男麻勿奉贡物,乞以自代,而求为将军,诏但授麻勿郎将。”这则史实说明两点,蒲陀婆离就是于熙宁五年底接替辛押阤罗为广州都蕃长的人,而且是由辛押阤罗保荐代己任的那位未具名人物。按宋朝官制,“保顺郎将”为封赠外夷副首领一类人物的官衔,为正五品,因此他应是辛押阤罗的助手,同样是早就在广州生活的蕃商。但他也是上了年纪的人,因此请求以其子麻勿接替自己出任蕃长,并求升官职为(归德)将军,但可能由于他们的贡献不大,资历不足,因此宋神宗只授与麻勿(保顺)郎将这一较低的官职。作为辛押阤罗的副手,蒲陀婆离在建怀圣塔时必然会按广州的客观情况,向辛押阤罗建议采用他波斯本土的砖砌光塔样式。综合上面所述,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考虑,怀圣塔之所以选择波斯流行的“光塔”形式,都是合情合理的最佳选择。回顾怀圣塔的千年风雨,还有一件应该提及的事,元至正三年(13)43年)怀圣寺尽毁于火,唐宋时的建筑荡然无存,唯有砖砌的光塔得以幸免,给后人留下这一座见证过去千年历史的建筑。从这一事实,也不能不佩服先哲选择这种全部砖筑的波斯光塔形式的远见卓识。

最后,对应廖大珂先生关于建塔者为广州蕃酋陀婆离的讨论,这里还应阐明一点,辛押阤罗的继任者蒲陀婆离并不是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参与东封泰山盛典的广州蕃酋陀婆离,蒲(Abu)只为尊称,两人均按穆斯林习惯同以地名为名曰陀婆离。理由在于熙宁六年为公元1073年,与大中祥符元年时隔65年之久;二则前者已获封为从三品衔的归德将军,而后者仅为正五品的保顺郎将,辛押阤罗的继任者蒲陀婆离为另一波斯籍蕃首当无异议。

四、结束语

研究怀圣寺和怀圣塔的建造年代,我们应追寻历史的脉络:建寺的时间和始建时的规模,应当和先知穆罕默德以及哈里发统治时期,在阿拉伯半岛清真寺的建筑相比较;而建塔的时间则应和光塔这种类型宣礼塔在西亚出现的时间相比较。由于怀圣塔是一座巨大体量、结构精致的高水平建筑物,我们一定要考察历史上不同时期广州城的建筑水平,还要考察当时广州的社会环境和蕃商的状况。从比较建筑学的思路出发,我们可以设想,广州清真寺的兴建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在唐代早期,即唐贞观年间,已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商人来华,会如阿拉伯本土的范例,先建造一所简易的清真寺,它的屋顶就是呼唤教徒礼拜的“邦克楼”。随着对华贸易的发展,定居在广州的信仰伊斯兰教商人日益增加,他们的财富不断地积累,广州清真寺不时地按需要扩建。在极盛的时候,建造了体量巨大的当时广州最高建筑物怀圣光塔,以满足宣礼和导航的需要。这样一个广州清真寺先是简易后臻宏丽,先有礼拜寺后建宣礼塔的过程,是合理的且符合历史发展的。第一座简单的、作为怀圣寺雏形的清真寺首先建造在贞观年间,这也是历代相传怀圣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一说的由来。但“贞观元年鼎建”在时间上过于超前,它是明成化或清康熙年间重修时追加的。

在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繁荣程度,以及在广州的蕃商社会环境,包括经济和社会地位,华蕃相处的和谐程度,均远远超越唐代。广州的城建历史展示出从汉代以后,广州城的大发展是从北宋开始的。由于科学技术,同样包括建筑技术,是有时代性和相关性的。广州城墙的修筑状况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广州修筑大体量建筑物的技术水平。怀圣塔即使其设计者和主要工匠可能来自阿拉伯地区,但其大量的建筑构件和材料必然取自广州本地,从建筑上,怀圣塔不可能远远超前于广州的城建水平,同时,从比较建筑学考虑,怀圣塔的西亚祖型亦出现于1060年前后,通过这样综合的考察,怀圣塔当建于北宋熙宁二至五年间(1069至1072年),与程师孟修筑广州西城同时或稍早,其主持建造者为当时广州的都蕃长来自大食勿巡国的辛押阤罗。怀圣塔经历千年风雨,至今仍巍然独存,见证千年前广州万国来航的辉煌历史,缅怀先辈筚路蓝缕的事迹,内心无限低徊。

参考文献:

(1)曾昭璇:《广州怀圣寺光塔修建年代考》,载《广州伊斯兰古迹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44页。

(2)龙庆忠,载《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武汉: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

(3)中元秀:《广州怀圣光塔寺唐建说》,载《广州伊斯兰教古迹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65页。

(4)韩振华:《唐代广州怀圣寺塔考》,载《广东文物特辑》。

(5)陈泽泓:《广州市怀圣寺光塔建造年代考》,载《广州市回族伊斯兰教文史资料汇编》。

(6)宋欣,载《世界宗教文化》,2007年第1期。

(7)刘敦桢:《广州古建筑随笔》,载《刘敦桢全集》(第十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34页。

(8)廖大珂:《广州怀圣塔建筑问题初探》,载《宁夏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9)黄文宽:《广州古城砖拓片及修城考》,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10)桑原骘藏:《蒲寿庚考》,陈裕青译,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154页。

(11罗香林:《蒲寿庚传》,台北:中华文化出版委员会,1955年,第124页。

(12白寿彝:《重建怀圣寺记》,原载《中华学术论文集》,转引自《广州伊斯兰古迹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00页。

(13)岳珂:《桯史》(卷11),北京:中华书局,1981。

(14)方信孺:《南海百咏·番塔》,载《广州伊斯兰教古迹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80页。

(15)端木正:《广州怀圣寺修建史略》,载《广州伊斯兰教古迹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65页。

(16)约翰·D.霍格:《伊斯兰建筑》,杨昌鸣,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第7、14页。

(17)王小东:《伊斯兰建筑史图典》,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70页。

(18)郭嘉:《重建怀圣寺记》,载《广州伊斯兰教古迹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页。

(19)摘星:《怀圣寺大殿开拆记》,载《广州伊斯兰教古迹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87页。

(20)龙庆忠,载《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武汉: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

(21)刘致平:《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

(22)杨怀中:《唐代的番客》,载《回族史论稿》,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

(23)《宋史:卷444·蒋之奇列传》。

(24)郭祥正:《青山集:卷八、卷二十》,道光九年刊本。

(25)仇巨川:《三城考》,载《羊城古钞》,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73页。

(26)曾昭璇:《广州怀圣寺光塔修建年代考》,载《广州伊斯兰古迹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44页。

(27)《南海甘蕉蒲氏家谱》,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中秋本立堂重修。

(28)《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

(29)杜甫:《杜甫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岀版社,1996年。

(30)房千里:《投荒杂录》,载《广州伊斯兰古迹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68页。

(31)黄文宽:《广州古城砖拓片及修城考》,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32)周霞:《广州城市形态演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33)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34)周霞:《广州城市形态演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35)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36)周霞:《广州城市形态演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37)周霞:《广州城市形态演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38)黄文宽:《广州古城砖拓片及修城考》,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39)《旧唐书:卷二百·列传第一百五十·黄巢》。

(40)《旧唐书:卷十一·本纪·代宗李豫》。

(41)张星:《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08,201页。

(42)杨怀中:《宋代的番客》,载《回族史论稿》,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

(43)赖存理:《回族商业史》,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

(44)赖存理:《回族商业史》,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

(45)黄文宽:《广州古城砖拓片及修城考》,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46)《宋史:卷九·本纪·仁宗赵祯》。

(47)《广州日报》,2007年11月8日。

(48)曾昭璇:《广州怀圣寺光塔修建年代考》,载《广州伊斯兰古迹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44页。

(49)仇巨川:《三城考》,载《羊城古钞》,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73页。

(50仇巨川:《三城考》,载《羊城古钞》,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73页。

(51)周霞:《广州城市形态演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52)刘敦桢:《广州古建筑随笔》,载《刘敦桢全集》(第十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34页。

(53)黄文宽:《广州古城砖拓片及修城考》,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54)廖大珂:《广州怀圣塔建筑问题初探》,载《宁夏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55)王小东:《伊斯兰建筑史图典》,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70页。

(56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载杜大珪,《琬琰集删存:卷2》。

(57)黄文宽:《广州古城砖拓片及修城考》,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41页。

(58)苏轼:《苏轼集:卷一百七》,长沙:岳麓书社,2000。

(59)廖大珂:《广州怀圣塔建筑问题初探》,载《宁夏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原文刊载于2009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窃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说什么

    樊登读书会百万听众订阅。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

    本书展示了马丁·路德求道的心路历程,论述了他在对传统学说的批判性思考和个人的实证中获得塔楼体验,实现神学突破,进而建立十字架神学的过程,分析了他在其“宗教改革四大著作”中阐述的更完善的神学思想。除此之外,还描述了他为捍卫自己发现的福音真道而与罗马教廷对抗,最终开宗立派的过程,并论述了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农民起义、激进的改革派的分化及其与当时复杂的宗教矛盾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多角度地展示了其颇有争议的形象。
  • 在此刻

    在此刻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身在此刻,心不能定,皆为想要得太多。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身心的安顿,需要向内在去寻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当下,讲生命轮回,讲日常生活,通过寻常人生的悲欢喜乐来阐释禅机妙义,知道人们理解生命真相。如一盏明灯,点亮蒙尘的心灵,踏实淡定活在此时此刻。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热门推荐
  • 柒人居

    柒人居

    子冉跟好友旅游回来的路上,好友才告诉她她给她们两个报名了一个‘同居恋爱’的活动,活动就在今天开始,于是子冉只好与好友直奔活动所在地了。这里有风流多金的富二代,有诚实古板的学霸,有体弱多病的美男子,成熟沉稳的老师,还有古灵精怪的小妹,强势火辣的御姐,可在相处的过程中,子冉却慢慢发现了他们的不一样,每个人内心藏着的秘密,就连好友,也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 冷漠少庄主的追妻路

    冷漠少庄主的追妻路

    他江湖上人人忌惮名声远扬的无常山庄少庄主,冷厉残酷。她作为一个杀手,只是无常山庄的一个杀人工具,没有自由,只是一只笼中鸟。他初见她时,他15岁,她13岁,他对她一见钟情,但是他自己动情却不自知。等待她将要嫁给别人时,他才幡然醒悟,自己早已喜欢上她,而此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伤透了她。她的心已经冰冻三尺,筑起了厚厚的城墙,语言上的承诺已经融化不了那厚厚的冰了。他把她留在身边好好宠着,她却只想追求自己向往的自由,无论他如何宠,她只想逃。在他身边,装乖也罢,装柔弱也罢,都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逃离他身边。两个人的爱恨纠葛,最后会如何发展呢?跟着故事走吧!本文讲述一些没有自由的杀手们的可悲恋情和命运,当然也不是每位杀手的命运都那么可悲。本文清水文,为了剧情需要,开篇可能有点暧昧,会让人误解有无福利,作者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本文清水文,无福利,不想让读者们失望,所以提前说清楚,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灭神功法

    灭神功法

    自生出无内丹无法修炼,为父母报仇苦练魔神功法成这界中之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终极强者

    终极强者

    当命运的车轮开始转弯时,每一步挣扎,都是向毁灭走得更近,命运早已注定!万物毁,我不毁!日月毁,我不毁!天地毁,我不毁!我是不死不灭,超脱一切、轮回一切,毁灭一切的存在!
  • 岁月芳华

    岁月芳华

    秀水镇老郭家的闺女秀玲要结婚啦!听说对象是县化肥厂的领导?平凡夫妻的日常。
  • 焦琴柯箫

    焦琴柯箫

    东晋中期,民间与江湖盛传“得琴箫者,得天下”,由此引发江左朝廷(东晋)、前秦朝廷、灭亡政权(鲜卑前凉、氐族成汉、前凉政权)以及江湖流派、门阀士族对‘焦尾琴,柯亭箫’腥风血雨般的争夺。桓冲携子桓骐登临东山,拜访谢安。清谈宴会,桓骐言惊四座,遇名师,得授天下第一武学。谢安东山再起。桓温遗憾去世,遗命桓骐取得琴箫,登临帝位。谯国桓氏与陈郡谢氏互为较量妥协,桓骐得以与谢安之女谢翾约定婚姻。为振君权,消解梦魇,孝武帝听信方士之语,一道圣旨,将成亲拜堂的桓骐派往中原。桓骐多番死难,到得中原,因前秦丞相王猛之死,卷入前秦、前燕、成汉、前凉多个政权及江湖流派争夺琴箫的战争中,屡遭险恶,生死悬线。谢翾北渡,千里寻夫,却误入前秦宫廷。历经磨折,寻得夫君,却无法相认。桓骐、谢翾偶得琴箫,助东晋朝廷赢得淝水之战。又助前秦苻坚回归北土。桓冲和谢安去世之后,二人携子隐归会稽。
  • 天衍吟龙诀

    天衍吟龙诀

    若老天定要这样安排,那我偏要逆天而行;若这路始终如此艰难,那我偏要迎难而上;你若离去,天涯海角我也要寻到你!或许此生本就不凡,那就唯有用手中利剑斩尽这仇恨的羁绊,破碎这无尽的虚空......
  • 双雄传奇

    双雄传奇

    厌倦了摩登生活的苏遥在一次户外探险中意外迷失丛林,偶然透过时空的奇点跌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她遇到了北国君主的锡氏二位王子。两位王子也对这个怀揣着另一个世界未知新鲜故事并且率真开朗的女子也都充满好奇。然虽为兄弟,二人却一个镇定稳重,一个冲动直白;一个身手迅捷精准,一个力能扛鼎御千军!随着苏遥与锡氏二人的命运羁绊几经波折。终于在外州其他部族的举兵入侵下,二人命运连同这个异世女子和北国一起飘摇,在命运的车轮面前经受碾压。一次大的战役中三人的命运来到了十字路口,有人失意游走他州异族之帮,有人心怀不安继续镇守着北国的疆土荣耀。最终又是王国战争将散落的命运牵连在一起,聚焦在北国的战争前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