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之病指的是足阳明胃经的病,与心脏和脾脏有关,“不得隐曲”说的就是思想病。有事藏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又放不下,造成多思伤脾,脾气滞而不升,胃气就不降,胃病乃成。
做到不隐曲,要无怨无悔。无怨,就是能正确面对批评和挫折,不怨恨,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悔,就是要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不后悔,或尽快从自责状态中走出来。再有就是找合适的人把心里的话一吐为快,卸掉思想包袱。
所以无论从自身健康的愿望出发,还是想营造一片祥和的社会、生活环境,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心胸豁达、与人为善的人格魅力。
3.原谅别人,解放自己
常在影片和历史事件中见到世代恩仇相报的故事,终以民族大义出发,认识到“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利于团结抗敌”而握手言和,同仇敌忾。这只是从民族大义上理解的“原谅别人”,从有益身心健康理解,确有“解放自己,健康长寿”
的意义。
母亲在我们兄妹几个小的时候,因家庭纠纷和叔叔们产生矛盾,结下“心怨”。
我和兄弟们长大后逢年过节,都要买些东西,或送些零花钱孝敬长辈。母亲知道后,心里虽然不乐意,但嘴上也说:“我已经管不了了,你们都长大了,随便吧,谁让他们是你们的长辈呢。”这使我想起了一位哲人说的话:“原谅别人,解放自己。”我耐心的给母亲分析这句话的道理,使她老人家化开了“心结”,在我给母亲养生调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母亲年轻时是爱生气的人,身体一直不好,现在八十多岁了,反而身体逐渐摆脱了病弱之躯,思想开朗、乐于施舍,并鼓励我们孝敬长辈们。母亲的变化,使我真正领会了《黄帝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百官皆危”的道理,让我在处理工作、生活中的恩恩怨怨等诸多不愉快时有了“章法”,能够及时摆脱烦恼,换回安静、快乐的心情。
心胸宽广,及时摆脱生活中的烦恼,对百姓养生、治病作用非凡,也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环境所必需的。
4.学会欣赏自己
每天早起梳洗之后,先要照照镜子欣赏自己的美丽、帅气,你会觉得神清气爽。当你做完一件自己非常满意的事情,要及时加以欣赏,会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潜能。当你情不自禁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会有获得劳动成果的快乐、愉悦。笔者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每每写出精彩片段,都会反复欣赏、自我陶醉,甚至邀来朋友一起欣赏,愉悦的心情会使疲劳尽消,获得身心健康自然就在其中了。
(五)改变环境先改变自己
1.诚心感谢挫折
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是否和谐的决定者。在家里,你的心情好坏直接影响亲人间的感情,决定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幸福。在单位,心情的好坏也会影响工作环境,一个人发脾气,四邻都不安,更何况同处一室的人。如果你是领导,你的情绪、好恶、价值取向,都直接影响上下级的关系和整个工作氛围,关系人心向背,关系这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从人的社会属性看,你是我的环境,我是你的环境。你可能对周围环境有不满意,那么改变环境首先要改变自己,端正心态,心平气和,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说与角色相配套的话,包括你的语言风格,理性地与周围环境打交道,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讲的“和喜怒而安居处”。做到这些也很不容易,你可能会忍受许多委屈、挫折,对你心情影响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心的“任物”功能,完全是自己的感觉而己。还是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成才的条件,经历得多了,自然就使自己成熟了。受过大挫折,就把小挫折不当回事了,经过“文革”期间被冤枉的老干部们最有这种体会。所以要真心实意的感谢挫折,是挫折使我们成长并成熟。我们没有经过战争和”文革”那样急风暴雨似的挫折锻炼,但我们要有这种思想准备,挫折来了我们就不会惊慌。当今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年轻人,需要“挫折”类的“营养”滋润,适当的供给这些“营养”,是社会和我们做家长的共同责任。
2.及时调整不良心情
要学会心灵的自我安慰:第一步就是承认现实,冷静面对,这时人才能有智慧(静生定、定生慧)。第二步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弟子规》)”这一步最能使人心平气和。第三步找回自信,以平常心,勇敢面对。第四步心情低落时多照镜子,纠正自己的表情,欣赏自己的美丽自我陶醉,有时我们的心灵急需要这样的自我安慰。
肝主怒,主气血升降。正常情况下人体气血升降自如,人一发怒时,气就“横”
了,时间久了人的脸上就长“横丝肉”,排泄也就不正常了。怒而不发,生闷气,时间久了肝郁气滞,就要得大病。所以,有了不良心情就必须得排解、释放,否则憋到心里就是病。有句话叫“心病还得心来医”,有时候别人说句顺情的话,都会觉得很温暖,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觉悟,也就是靠自己的心来医,别人的“心”
只起到帮忙的作用。只有自己真正想通了,才能保持心地坦然,面带祥和。有的人脸上的“零件”,单看哪一个都不难看,但组合起来就很难看;有些人五官长得不怎么样,但组合在一张脸上就比较好看。有一张菩萨的脸,就能弥补不足,使人看上去慈祥可亲。所以,脸能表现出人的心境,心静如水,再加上善良的灵魂,你就是“菩萨”,你的神态就是美丽的,就会有亲和力。
3.培养豁达的人格魅力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是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角度而言。从对周围人的影响看,常带笑容的人,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好心情,也会给自己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身边语言风趣幽默的人,常常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和这样的人相处会感觉身心愉悦,我们常有一种羡慕人家“才思敏捷”并常能“鳌里夺尊”的感觉。
仔细揣摩,这样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心胸豁达,不管什么事,在他们眼里都有笑料,就是遇到倒霉的事,他们也能诙谐调侃,好像是别人在倒霉。究其内在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品质需要我们学习:第一,豁达的胸怀。拿得起,放得下,爱说爱笑,遇事不钻牛角尖,与小心眼儿、遇事斤斤计较的人形成鲜明对照。第二,头脑灵活机敏。眼界开阔,才思敏捷,视角独特,常能出其不意,妙语连珠,使在场人哄堂大笑。第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敢说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但至少是兴趣广泛,善于独立学习和思考,具备茶余饭后“神侃”的丰厚谈资。还有,那些能拿自己调侃的人更是具有超常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向他们学习,培养心胸豁达的人格魅力,既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积累人缘儿,又能够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本章小结
万事为心所使,修心是养生的关键。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时刻影响对应的脏腑功能,关乎人的身心健康。人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中庸平和的心态,与环境和平相处——和喜怒而安居处。人的欲望是情志不安的根源,所以修心是养生的关键,笔者将其列为仅次于睡眠的重要地位。
本章从《黄帝内经》情志归属五脏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人的生理受其制约和情志致病的种种表现,说明人的心态决定人体健康状况,进而决定一生是否幸福。重点阐述了人们心理不平衡产生的原理,是人自身“期望值”的问题。如何处理好人生必经的“名利、生死、苦难”三大问题,在生活当中会思想,把握好心态,达到“主明下安”的健康状态。
魏晋养生家嵇康提出了影响养生的五大难点: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都属于心性的问题。
刘逢军先生在他的《中国龙文化养生》中说:苦乐是心性的表现,知足才能常乐。心态平和是养生的起步,要打开心“锁”让平和出山,赶走奢欲给平和让位,静心去躁还平和本位。善是养生的阶梯,孝为善根,上善若水,养生之本。
悟性是养生的潜能(悟性是认知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顺其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书中的许多观点,笔者多有体悟,受益匪浅。本章只想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说明问题,这方面的哲理着作颇多,还请读者根据需要具体学习,此处不再多述。
为了便于记忆,以诗小结如下:
身体一国心为君,脏腑协调侍君亲。君臣喜怒情志过,危及百官病比邻。
七情六欲扰心神,思虑伤脾后天本。过喜伤心忧伤肺,怒则伤肝恐伤肾。
劝君莫把心神乱,生死难关谁能免。福禄财权身外物,无为而治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