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60800000240

第240章 倒霉蛋寺内寿一(三)

刘一民一夜好睡,早上九点醒来的时候,一摸身边空荡荡的,再一听,窗外传来了和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稚嫩的朗诵声。刘一民知道,唐星樱早已起床,怕是已经去工作了,听儿子朗诵的声音,不是陈瑶光在教导儿子,就是陈梅生在教导儿子。

果然,陈瑶光略带南京口音的声音传了过来:“小政和,你想想,春天的时候,你正在老师的教导下读书。这个时候,窗外传来了黄鹂的鸣叫声。你推开书房的窗户,只见蓝蓝的天上,有一行白鹭在翱翔,远处的西岭山脉,在阳光的照耀下,山头上的积雪犹如白色的帽盔一般,渲染着无比的壮丽。你把眼光收回来,再看看身边的生活,才发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窗外的码头上,停满了江山万里的商船,只等春的信息。这些船,连带着他们负载的信息,连带着他们负载的人生悲欢离合,就要浩浩然、泊泊然,向远方驶去。谁能知道,他们会带来怎样波澜壮阔读书故事呢?”

刘一民心里暗笑,我儿子还不到两岁,就是再聪慧,再聪颖,也不过是能死记硬背而已,他能理解什么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境么?这个陈瑶光,枉称自己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连幼童启蒙教育的规律都不懂。

再一想,这个时候让儿子死记硬背也不错,记得穿越前母亲经常说,他一岁零七个月上幼儿园,上幼儿园前已经能背出100首全唐诗了。年幼聪慧,曾经让长辈们欢欣无比,纷纷称赞他是神童。不过,仔细想来,早期的启蒙教育,也确实起到了开启智慧之门的作用。到现在,他自幼学习的传统文化课程,依然在起作用。

刘一民穿衣起床,简单洗漱后,就打断了陈瑶光的教学,把儿子抱过来,亲了亲,问了声“儿子,阿姨讲的你能听懂么?”

不等和儿有任何反应,陈瑶光就说:“他还小,如何能听懂我讲的课程,不过是让他死记硬背罢了!你还真以为老子英雄儿好汉,小小的政和就能明白古诗的意境么?”

刘一民看了一眼陈瑶光,见这丫头并没有穿八路军军装,也没有穿日军军装,而是梳了一条黑油油的独辫,上身是黄底梅花图案的缎子小袄,下身是黑色碎花棉裤,脚上穿的是牛皮靴。双眼皮,大眼睛,粉白的脸上时不时的飞上几朵红晕,看上去说不出的娇柔,说不出的美丽。

刘一民心里暗叹,这戴笠,还他娘的真是个人才,不说别的,单是他挑选的这个陈瑶光,就绝对是一等一的美女,而且是绝对的人间绝色。

收回心思,刘一民喊黄文虎端来早餐,亲自拿着调羹喂儿子吃饭。不料这小孩并不是那么好哄的,一不小心,可能是弄疼了孩子,小政和竟然哇哇大哭。

陈瑶光把小政和搂过去,擦了擦泪,从刘一民手里接过饭碗和调羹,舀了一勺豆花,轻轻地吹了一下,说了声“和和怪,阿姨喂你吃”,就开始喂孩子吃饭了。

刘一民觉得这女人天生就有母性的光辉,带孩子绝对是女同志的强项。儿子长这么大,自己总共也不过带了十来天,都是唐星樱独自带孩子的。

刘一民心里好生感动,忍不住就想把儿子抱过来,好好亲亲。就听陈瑶光边喂小政和吃饭边说:“和和啊,昨天夜里阿姨刚刚睡下,就听见隔壁房间传来了两只老鼠打架的声音。吱吱扭扭,扑扑腾腾,无休无止,吵的阿姨一晚上都没有睡好。阿姨想啊,要是那只公老鼠知道阿姨在隔壁住,也盼望着他喝醉了,或者糊涂了,能摸到阿姨的房间,甚至摸到阿姨的床上去,那阿姨不但不怪罪他,恐怕还会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他。和儿啊,你知道不知道,阿姨睡觉的时候从来不把门栓死的,就是为了给他留个门,盼望他能来。而且,阿姨什么都不要,只要能和他欢度良宵。和儿,你说这只公老鼠是真傻呢,还是笨的连找母老鼠的本事都没有了啊?”

刘一民一听,就知道陈瑶光这丫头开始行动了,一把把儿子抢了过来,架到脖子上,也不理会陈瑶光在后面追着喊“让孩子吃完饭再走”,直接带着儿子去了师部参谋处。

到参谋处作战室后,刘一民让黄文虎、李小帅端了盆炭火,带着儿子在火盆前取暖,自己去翻看各方面的情报和战报。

来自总部通报的一封电报吸引了刘一民的注意。通报上说,据最新情报,驻太原的日军今日早晨,开始向向正太路两侧展开肃正作战,我在正太路两侧准备钳制敌人的部队,在日军大部队进攻下,不得不后撤,预计日军的进攻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刘一民觉得奇怪,教导师占领了天津,日军不赶紧增援天津,反而在正太线展开扫荡,想干什么?

太反常了。假如此时驻太原的日军收缩部队,回援平津,那刘一民并不在乎,因为自从产生袭占天津的想法开始,刘一民就把日军可能到来的报复、围攻考虑得相当周全,把周围日军兵力和可能采取的围攻措施预测的也比较到位。

现在,驻太原的日军竟然主动出击,视天津发生的情况而不顾,企图扫清正太路两侧,就让刘一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知道,日军的通讯、侦查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军队,自己袭占天津的作战行动蒙蔽不了日军多久,寺内寿一老鬼子绝对不是浪得虚名,最多一天,他就会从铁路不通、机场被炸等情况判断出天津被八路军偷袭的实情的。

刘一民知道,这个时候的日军高级将领,最然在战略大局上出臭招,但绝对都是搞阴谋的高手,而且一个比一个胆大妄为。死了的板垣征四郎是这样,活着的寺内寿一、土肥原贤二也都是如此。甚至比板垣征四郎有过之而无不及。

觉得日军行动诡异的刘一民,这下彻底提高了警惕,也不管其他事情了,自己搬把椅子坐到了地图前,开始审视天津及天津周边的形势了。

中午的时候,罗政委和蔡中都回到了师部,想向刘一民汇报发动群众的工作开展情况。但一进作战室,看见刘一民傻了一样,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地盯着地图看,就把要说的话咽回了肚里。

其实,刘一民此时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一般了。他忽然觉得,袭取天津固然是好,但一下就把教导师从暗处彻底暴露到了日军的电灯照射下,可能有点得不偿失,接下来日军会采取的行动就不好把握了。再说,这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易攻难守,假如日军下决心彻底解决自己的教导师的话,那也不是完全办不到。

这个念头一起,刘一民马上就把历史上日军的作战规律回忆了一遍。

历史上日军在侵华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从九一八开始,日军关东军不过几个师团,后来由于全面侵华,加上发动太平洋战争,关东军精锐南调,才导致关东军大规模扩军。华北方面军更是如此,拢共就那么几个骨干师团,几十万人,硬是依靠铁路和海运,时而把骨干师团编入华中方面军,进行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时而又把骨干师团编入华南方面军,甚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几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元老级师团,全部被拉上了太平洋战场。东北也好,华北也好,华中也罢,很难再见到日军侵华战争初期的骨干师团的身影。

再一想,日军大本营此时当家的是闲院宫载仁亲王,这家伙是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极端反动,极端暴虐。由于自己的到来,修改了部分历史走向,很难保证日军大本营不采取极端的报复措施。

那假如日军采取极端报复措施、欲置教导师于死地的话,他们会怎么做呢?

攻向山西的日军必定是要回援的,山东津浦线作战的日军也是要回援的。单单是这两路日军回援,并不可怕。自己只要拍拍屁股走人就行了,甚至还可以顺手牵羊,干掉他一个旅团、甚至一个师团,让日军的围攻瓦解于无形。

但是,一想起但是两个字,刘一民就觉得心里一阵颤抖,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教导师出战以来,太耀眼了,日军的情报机关不可能不注意自己,恐怕连自己老婆姓啥叫啥都搞得一清二楚。如果再顺藤摸瓜,研究一下自十八团以来自己的战绩,恐怕日军会把自己和教导师当做侵略中国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急于搬开而后快。

假如日军把教导师列为头等危险敌人的话,他们会怎么做呢?

刘一民心里一跳,现在正在南京担任守备任务的第六师团、十六师团、国琦支队可都是属于华北方面军建制的,南京已经失陷,这两个精锐骨干师团在留在那里有什么用?寺内寿一不会不向大本营要求让第六师团和十六师团归建的事情,大本营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环北形势危急,而让已完成攻占南京任务的精锐师团在那里吹牛聊天的。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刘一民就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日本人,这些家伙是何等的狂妄,以小部兵力就敢发动九一八事变,还有什么事情他们做不出来啊?过去自己和教导师隐藏在暗处,虽然消灭了21旅团和察哈尔派遣兵团,但日军并不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兵力情况,只能盲目地发动收复太原战役。现在自己占领了天津,也就等于告诉了日军攻击方向、攻击目标。以日本现在的国力,只要大本营下定围歼自己的决心,兵力、火力、航空支援都不成问题。有可能的话,日军甚至会提前打扩军,把天津围个水泄不通。那样的话,这袭占天津就变成了送货上门了。

越想越警惕的刘一民,马上就从最坏处开始着想,把日军关东军可能南下支援华北方面军围剿作战的情况想到了,把第六师团、十六师团归建的事情想到了,把日军可能恢复第五师团建制的情况想到了,甚至连日本国内可能紧急扩军,编成新的作战集团的事情也想到了。没办法,日本是个发达国家,国家动员体制健全,预备役人员充足,训练有素,只要一声令下,组建几个师团简直易如反掌。

问题想透了,刘一民就开始研究如何才能从天津安全撤离的问题。这个时候,刘一民心里已经不再想消灭多少日军的问题了,也不再想建立津冀根据地的问题了。因为他知道,此时,日本人可能已经把他列成了头号敌人,这样的话,日军的报复一定是超出想象的,一定是空前激烈的。当务之急,是捍卫袭占天津成果,赶紧悄悄地转移部队,跳出可能到来的日寇的铁壁合围。

刘一民的担心是正确的,日军大本营批准华北方面军作战计划后,为了迷惑教导师,让教导师在天津多停一段时间,并没有马上下令部队立即向天津方向集中。而是命令山西方面日军二十师团和一0九师团立即开展肃正作战,掩护关东军南下兵团东进。命令山东方面的独立混成第三、第四旅团,积极向津浦路两侧进攻,掩护主力第十师团和一0八师团北上。由山西方面、山东方面的日军主力在距离天津较远范围内,形成一个松散的监视圈,监视天津方向教导师动静,等候第六、十六师团和本土增援部队主力的到来,准备待这些部队一到位,就开始紧缩包围圈,一步步、一圈圈,困死教导师。

各位书友,今日山人忙,大醉,先更新这么多。明日多更新点。谢谢大家,请投票支持。谢谢!

同类推荐
  • 最强特种兵之龙组

    最强特种兵之龙组

    【火爆新书】他是一代绝世兵王。现如今,回归都市!
  • 我的家庭档案:悠悠岁月

    我的家庭档案:悠悠岁月

    父亲走了之后,母亲对我们说:“以前不管你爸走出多远,我都能带着你们找到他,现在找不到了。”很少谈起过去的母亲此刻却时时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拢不住的思绪在时空间信马由缰,甚至追溯到上数几辈人的遥远的过去。那一幕幕苦辣酸甜的情景和一个个喜怒哀愁的音貌展现眼前。令人感叹的是,我们这个普通人家的小历史以及几代升斗小民的命运竟与时代的大历史大潮流如此休戚相关,难以切割。特别是父母参加革命后,经过抗日风雨、内战日月、朝鲜战争、屯垦创业、水利会战等等,更是一步步谱写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人生之歌,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人所具有的境界和情感。
  • 天才炮手

    天才炮手

    怀揣了文艺兵的梦想来到部队,却连业余演出的舞台资格也失去了。他苦练武功,以自己天生的表演能力获得了年度会操标兵,依然没有走上预备军官的进修之路。从机关到连队,到处都有陷阱等待着他。但是,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在炮兵教导队里,他当着集团军首长的面,以自己的胆识和运气摧毁了骄傲的不可一世英雄坦克手,觅得了军校进修提高的机遇,并在军区组织的集团军之间的大型实兵对抗演习中,担任了炮群指挥官角色。大获全胜的他,却又等来了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的调查。战场上节节胜利,军营中步步高升,能够使他走向更辉煌的道路吗?试看,当代军营里一位炮兵天才的成长之路。
  • 谍海王牌

    谍海王牌

    一个城府极深的刑警,莫名重生,总是隐藏在墨镜之后的双眼,观察入微,与细小处发现敌人的线索。在战线后方,展开殊死较量。
  • 血海深仇

    血海深仇

    张家峁二百零四口乡亲惨遭鬼子屠杀,只有强子等三人幸免于难。为了报这血海深仇,强子等人钻山林,搞武器,救国民党军军官,成立抗日游击军,和鬼子进行殊死搏斗......
热门推荐
  • 浅痕小说集

    浅痕小说集

    微小说,耽美,古风,各种文文……【请大家多多支持!不喜勿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游傀

    游傀

    梦魇?还是真实?我居然只是她的替代品?相互牵制,环环紧扣,到底谁才是真的那个人?
  • 男主今天真香了吗

    男主今天真香了吗

    扶灵喜欢上一个男人。一个心肠比金刚石还硬的男人。在对他一次次的示好中,扶灵都不出意外地败下阵来。没想到因为一次电梯意外事故,扶灵和那个男人进入了一个系统,若是她不能在系统中把这个男人拿下,她就得死。是的,不被爱,就得死。。。。四个世界的努力过后,眼看着那个男人还是没有喜欢上她的意思。扶灵心灰意冷,打算挥手告别这个美丽世界时,他突然出现,抱着她这嗅嗅那嗅嗅。扶灵:???怎么了,你属狗的啊?那个男人:不是,就是突然觉得你挺香的。第一个世界:三流脱线女明星x毒舌霸道总裁(正在进行中)第二个世界:修仙界女大佬x身世可怜男徒弟第三个世界:没有感情的一对帝王夫妻第五个世界:90年代合作伙伴
  • 超级豪门公子

    超级豪门公子

    对不起各位读者,因为某些原因本书停止更新。
  • 妈咪又跑了

    妈咪又跑了

    5年前她在医院生下一个死胎,5年后真相大白,她才恍然明白,原来一切都是一场阴谋。10年的爱恋终成一场空。
  • 追梦者:当初追梦的我们

    追梦者:当初追梦的我们

    你还记得当年与你那一起放飞梦想的人吗?你还记得当年追梦的人吗?你还记得当年那一只只纸飞机吗?你还记得一起放飞那些纸飞机的人吗?……
  • 三思三忆

    三思三忆

    棕狐进入城镇,随后被不明愿意被杀,被一女子救起,随后拜为师傅,在之后的上学中,发现自己缺失了记忆
  • 宗长在此不服来战

    宗长在此不服来战

    “你的梦想是什么?”“清仓央烂局,闯三界六妄。”
  •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4)。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