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38100000061

第61章 新疆行散记(1)

荒凉的阿巴提

那是秋天的一个早上,我的背袋里已经装了馕和水,搭县里的长途汽车,由莎车去麦盖提。那个维吾尔司机穿皮茄克,他的助手穿短袖衫,这里的乱穿衣,跟冬季的广东相仿。我坐在副驾驶座上,给我让座那个年轻助手,得知我是无锡人非常兴奋。他说他去过杭州、苏州和上海,他认为杭州地方最好,上海楼房最多,不乏常识判断能力。

我说我已经去了喀什的塔什库尔干、英吉沙、叶城、莎车,现在往巴楚方向走。司机也谈笑风生,但说得更多的是莎车的事。他说汉语十分流利,始终眉飞色舞。马路笔直,两边是没了白杨的无边荒漠。后来有车过来,把我们拦住,那是公路管理局的车子。上来一个大盖帽,发现超载两个人。超一个罚二百,罚了四百元。车子里坐了17名旅客,每张车票卖8块钱,车票钱远不够交罚款。罚了款才允许超载,再有人拦超载,只须将罚款单亮一亮就行。司机骂了一声阿囊思给,这是一句我听得懂的维吾尔粗话。而片刻之后,又照旧谈笑风生,并同意我给他拍个照。

到了麦盖提找旅馆,住下后跟刘明联系。他叫我坐车到阿巴提,我坐上了开岳普湖的车。窗口收12元钱,收的是到岳普湖的钱。马上要跟刘明再次碰头,心里好不高兴。10天前,我们在喀什开往塔什库尔干的长途车上偶然相遇,两个人一见如故,居然在几乎全是塔吉克及维吾尔旅客的客车上,谈论起亨廷顿及他的名著《文明的冲突》。刘明认为,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喀什马合木麻扎的莲花座,就是******文明与佛教文明的融合。进而认为,一味强调冲突,有哗众取宠之嫌。其学术批评的无畏精神,于此可见一斑。

刘明是新疆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同时给本科生教一门课,他的研究课题涉及当代塔吉克移民问题。我发现他的英语也非常好,在乌帕尔停车休息时,他跟一对希腊青年讲英语,明显比对方流利。后来他把我领到慕士塔格峰底下的辽阔牧场,由我独自跟塔吉克牧民一起过皮里克节,然后又领我同他一起参加一个持续三天的塔吉克人婚礼。值得自豪的是,在有幸盘腿坐在女家地毯上手抓羊肉抓来吃的面对面两排贵宾中,只有我们两个是外族人。我和刘明是一起离开塔什库尔干的,其后我一个人跑喀什及喀什东面的几个县,他来阿巴提继续他的田野调查工作。

阿巴提归哪个县管,是岳普湖还是麦盖提,至今我不清楚。出了麦盖提绿洲,就是漫无边际的辽阔荒漠,有时候看不到一棵树。一路上一面看地图一面看地形,生怕错过站。可是,最后还是错过了那个你根本不会认为那是一个镇子的阿巴提。一上车我就请售票员到阿巴提叫我一声,结果他忘了叫。我叫起来的时候,班车已经多走了3公里路。这时候,刘明来短信讲,他已经点好了菜,等我去用餐呢。

一个人在这种容易令人绝望的戈壁公路上往回走,不知要走到什么时候。没想到10分钟后,另一部班车给我拦住,把我送到阿巴提。这个在地图上赫然醒目的镇子,居然没一点村落的模样。唯一的一排平房在公路北面,但相距很远,看不清平房前面朝我招手的那个人。那是刘明,他招呼我走进那家刚开张的小吃店。

我们4个人一起吃饭。一个是努艾勒,他是刘明的学生兼翻译,虽然他父亲是县长,他本人魁梧强悍,可他始终对刘明必恭必敬,我和他是老朋友了,因为我在塔什库尔干的那几天,天天随刘明跟他碰头、吃饭。另一个人是刘明在山上就认识的塔吉克移民,刘明所讲的山上,是指塔什库尔干境内的大同乡至乔戈里峰的八百公里的帕米尔山地,那儿的生存条件实在恶劣,政府动员当地塔吉克牧民移居到平原地区的阿巴提来,那人不会讲汉语,知道没法跟我交谈,只跟我碰啤酒杯。另外两个人,便是刘明和我。

我说阿巴提好荒凉,仿佛早年的美国西部。吃饭也好便宜,我们叫了好几个菜呢,也喝了好几瓶酒,只花了50块钱。吃完饭,刘明领我去他的住处,那是一家刚盖好的乡镇医院,就两排平房。路上尘土很厚,几次没过了鞋帮。厕所很远,没水冲厕所,甚至没水洗衣服。喝的水是定时定量供应的。起初刘明不清楚,拿水洗衣服,给医院一顿骂。他一个人住在住院部的一间病房里。这儿空荡荡的,看不到医生、护士及病人,看不到一个人。他说晚上不敢脱衣服睡,怕染上虱子或跳蚤。其实呢,脱光了睡,倒不容易染上。

做客塔吉克人家

刘明领我去塔吉克移民家做客,再次走上那条没脚背的尘土路。路上我拿相机拍一条尖头蜥蜴,觉得很好玩。究竟是我在逗蜥蜴呢,还是蜥蜴在逗我,有点搞不清楚。刘明永远是阳光而爽朗,他回头看我落远了,站在太阳底下耐心等。周围没有一棵树,正午的阳光火辣辣的。

那家塔吉克人家看上去很富裕,墙上挂满了羊毛毯,炕上也铺满了羊毛毯。刘明、努艾勒及我,都坐在炕沿上,我们身背后的各色花棉被一床床摞起来,快碰到屋顶了。除电视机外,还有一套音响设备。

女主人要杀鸡,刘明不让杀。于是女主人做了库木其给我们吃,这是塔吉克家庭隆重招待客人一个明显标志。这种厚厚的金黄的既像锅盔又像千层饼的东西,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最香酥可口的饼类食品。一时忍不住,三番五次撕下来吃,越吃越觉得好吃。女主人又端来奶茶,问我加不加酥油,我是啥都敢吃的那种人,自然点头答应。见这家人家的酥油是血红颜色,从没见过,我很好奇。

女主人给我讲解,努艾勒替我当翻译,原来这是用一种高山植物染的。塔吉克人称这种植物为扑赫,它溶于酥油,不溶于水。见我追根问底,女主人拿来一袋扑赫给我看,让我把它拍到相机里。显然他们的高山情结依然浓烈,讲扑赫大同有,小同有,瓦恰没有,讲给刘明听,显然刘明是去过那几个乡的。那些地方,完全不在普通旅游者的视野里,只有极胆大的摄影家,尤其是欧美搞摄影的,会雇了塔吉克牧民当向导,再雇了牧民的马和骆驼,走进去半个月或一个月,甚至走到乔戈里峰脚下,那是世界第二高峰。

男主人是52年的,比我大几岁。他眼睛好,坐在我对面能看出我有白头发,我猜可能他以前是打猎的。女主人原是大同兽医站的,76年给牦牛顶伤,髋骨经常疼,后来就改行到小学教书。桌上有几样干果,有杏仁什么的,刘明抓了杏仁给小孩吃,他很注意礼貌细节,深得塔吉克人喜欢。我把几根荷氏薄荷糖给刘明,让他分给大人小孩。这时候,刘明和努艾勒作出一个决定,明天做这一家的调查。

刘明教我的几句塔吉克语,我都用上了。不吃不喝了,我就说那依那依,意思是好了够了。感谢主人热情款待,我就说热合马特。男主人、女主人都说我好可爱,这时我怀疑努艾勒翻译有问题,因为这个词语,通常是用来形容起码比我小30岁的女性,或者小40岁的男性。

跟这家人家告辞后,我劝刘明跟我到麦盖提去,到我的旅馆房间里洗个澡。他说他还没去过麦盖提呢,显然他心里只有工作概念,没有旅游概念。我叫努艾勒也一起去,可他的堂哥得了腰椎盘突出,腰扭了,他要去堂哥家一趟。接着我和刘明拦到一部私人小车,半路上又上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我们付了15元。这里的戈壁滩荒凉寂寥,可一到了有白杨的地方,渠水哗哗,绿树成荫,到处生机盎然,到处看得见白花花的棉花地,便觉得非常美,仿佛人间天堂的江南一般。就全国而言,地理景观的反差,可能喀什地区最为明显。

有人说我是小偷

到了麦盖提,到了我住的旅馆,刘明赶紧洗澡,然后我们一起逛街,找汉族餐馆吃饭。又是一人一瓶啤酒,一面喝一面聊,他要写塔吉克的水文化,正好我写过水文化的文章,聊起来又多了一个话题。我说我在莎车看到了维吾尔人的葬礼,这种葬礼的从速从简,给我印象深刻。刘明不相信,他说他几次要人家带他去看,人家都婉言拒绝,这是因为,只有******,即信仰******教的人,方可参加。他说我胆子大,哪都敢去,啥都敢看。我说我跟维吾尔人一起给死者做阿门,我尊重他们的信仰和风俗;假如他们赶我走,我会马上走开。

到晚上11点,才吃完饭离开那家小餐馆。刘明一定要回去,要把吃剩下的半条鱼带回去,要跟塔吉克人一起夜里放水,给他们吃,不肯在麦盖提过夜。他说他的导师,要他坚守岗位,假如今晚住在麦盖提,就像当了逃兵一样可耻。

只好送他到车站,早就没班车了,但有去喀什的出租车,顺路带他到阿巴提,要20块钱。刘明嫌贵,要杀司机的价。他要我走开,他独自跟司机谈。没谈拢又谈了一部车,最后谈妥了。我跟他打招呼,跟他说再见。前头那个司机把头伸进车窗笑话刘明,20元不走坐40元的,刘明扭头不理他。我给刘明一张50元钱纸币,他坚决不收。

车子里就他一个人,天早就黑了,我给他发短信,将他所坐的那个车子的车牌号告诉他。他给我回短信,说他已经记住了,到阿巴提后,他会给我报平安。你害怕白天坐全是维吾尔人的车,刘明不怕夜里一个人坐维吾尔人的车。讲胆小有比你更胆小的,讲胆大有比你更胆大的,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到夜里1点钟左右,我看电视睡着了又醒来,发现手机里已经有刘明的短信,他已经安全到达,叫我放心,我这才关了电视关了灯安心睡觉。

次日早上看麦盖提大清真寺,看维吾尔人在街头吃早点。寺门牌楼有4根柱形宣礼塔,外墙贴的是彩色马赛克,既壮观又漂亮。因为来得太早,门锁着,进不去。在喀什,一般清真寺是每次做完礼拜就锁门的,尤其是小清真寺,没专人看管。做礼拜的时间,男人都放下自己手上的活,跑到清真寺里来,一般做一次礼拜花10分钟时间。通常在地毯边脱了鞋子,排成一队,由一位长者在前面领拜。也有人做很长时间的,也有一个人在非礼拜时间来做的,这两种情形,都有诉说性质,即向真主胡大,倾诉自己心里的苦恼。

到上班时间,即9点半,我去县委大楼,去宣传部办公室,跟一位主任讲,希望能看到麦盖提县志。这时候,正好秦钟进来,他没到退休年龄,但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不是每天来办公室的。他说他就有麦盖提县志,从一个书柜中拿出来给我看,并允许我拿相机拣重要的拍。我拍县志的时候,他也拿出他的相机,把镜头对过来拍我。后来他写了一篇写我的文章,登在一张报纸上。他在文中写我是一个善于攫取资料的小偷,而他乐意,甚至是怂恿我这个行窃行为。

通常拿到一本县志,我会迅速把它里面的大事记、建置沿革、古代军事、旧式教育、文物、民族、宗教、人物等拍下来。在汉族地区,会加拍方言方面的东西。在麦盖提,自然要着重拍这里的刀郎文化和十二木卡姆。一本800余页的县志,最多半小时就拍完。结束后我便告辞,秦钟送我下楼,把我送出县委大楼。至今他仍有伊妹儿过来,传来他的文章,让我分享他撰写文章的快乐及成就感。

同类推荐
  • 逛逛美国西海岸

    逛逛美国西海岸

    作者是一位70多岁老者,他根据自己在美国西海岸个人自助旅游,在美国家庭生活两个多月的亲身经历,详细、真实的描写了美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美国老人的生活细节,介绍了很多旅游过程中的经验,可以帮助去美国旅游的人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本文文笔流畅、轻松,不失幽默,是读者一次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 青春在美国转机

    青春在美国转机

    《青春在美国转机》以青春旅行为话题,几个共同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为了一个遥远的梦而踏上美国的远行,在四个月的实习生活中,经历了语言的尴尬、老板的冷漠,也感受青春爱情的美好情愫。在旅行中成长,去看这个世界,对于80后的年轻人来说,这是宝贵的经历。
  • 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

    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

    要当好一名导游,除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外,娴熟生动的讲解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这本书只能提供一个最基础的历史、人文、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

    本书作者通过组织并参加的一系列昆仑山徒步探险事件的梳理和提炼,不仅展示了鲜为人知、已经沉陷于历史长河中的古道故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自然的探索是无穷尽、无止境的。探险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
  • 都市旅游新时代:国际视野与上海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都市旅游新时代:国际视野与上海探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都市旅游是展现都市形象的主要窗口和对外交往的重要载体。上海都市旅游起步早、发展快,历经20余年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本书主要以上海为例,描述了我国都市旅游近年来的一系列理论探索及产业实践。
热门推荐
  • 我们曾见过日落

    我们曾见过日落

    能看见光吗?向他走去,慢慢靠近,就一定能看到我。
  • 蕉鹿之愿牵尘

    蕉鹿之愿牵尘

    古人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放在孟醒身上来说就是,不梦则已,一梦惊人!致力于研究一块神秘布料时,相信新社会科学的三好青年孟醒邂逅了五千年前奄奄一息的小屁孩覃思行。初遇时,小屁孩面无表情,心尖上却在沸腾着。孟醒:我是来救你的。覃思行:那谢谢你让我血流得更多了。重逢时:覃思行:你不知道了吧,我就是当年那个差点被你按挂掉的...孟醒:震惊?!小P...孩?你怎么老得这么快?命运交接最后之际:孟醒:你今年竟然大我七岁了。覃思行:这次不要走,留下来可以吗夕照下,女子嫣然一笑我考虑一下,考虑的期限嘛,余生吧,好不好?
  • 皇震异世

    皇震异世

    我是时代的残党,新世界里没有能载我的船!白胡子在另一个世界再开传奇的故事。
  • 穿越小说做主角

    穿越小说做主角

    当你进入你一本为未完结的小说时,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的你会如何走下去
  • 鬼妻森森

    鬼妻森森

    一出生就身负血咒的倒霉小天师安乐,为了打破自家爷爷推算的活不过25岁的命运,决定按照古籍上记载的办法去引煞——和一块牌位结成冥婚。结冥婚却稀里糊涂带回来一只千年女鬼王,还有众多大鬼小鬼,从此生活可谓多姿多彩了!
  • 铁血之道

    铁血之道

    一个悲惨的孤儿,却注定有着不平凡的命运,那些看似强悍凶猛的野兽,阻不断他追求的路。
  • 小学生日常生活

    小学生日常生活

    一位八岁的小男孩的和小伙伴们一起的日常生活……
  • 真心话与大逃杀

    真心话与大逃杀

    一封邀请函在大火之中奚落。四海之外,还有九十九位相同遭遇的人们手握这一封生死攸关的委托函。这一百号人,为了撇清自己过往的恩怨情仇,必须面对一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你死我活。游戏的时间不算长,往后余生。游戏的筹码不昂贵,生命即可。
  • 幸福中国

    幸福中国

    心理学家说,幸福感的本质是一种个人内心的主观感受。因此,每个人幸不幸福又和自己内心的感觉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国家在致力于国民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国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提高,使每个公民自己能够创造幸福、能从内心感受到幸福。姚巧华编著的《幸福中国》正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把全国人民的幸福提高到“政治”的高度,并力图为广大追求幸福的人们指出一个通往幸福的方向,引领渴望幸福的人们步入幸福的殿堂。
  • 汉末皇族

    汉末皇族

    东汉末年本该身死的大皇子在现代人刘安附身后封于贫苦之地挣扎雄起平定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