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22000000008

第8章 我们家(1)

老家的家

女儿雨点儿:妈妈,你小时候最喜欢什么?

我:穿新鞋,看沙子上的新脚印。

雨点儿:长大呢?

我:梳两条长长的辫子。

雨点儿:现在想干什么?

我:变成你,重新做女儿。

七月份的娘家之行,是出嫁以后最久的一次——整整一个月。到家后,对一切恍然有隔世之感,但不到一分钟就习惯了,像是乘着一束光一下又回到了十多年前。

每天早上,小城的高音喇叭依然放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和童年时一模一样。外面的世界已经把各种流派、歌星淘汰了多少次了,可这里还是一如往昔,像是专门为了给我亲切。

早起的老父亲把“新闻联播”放得震耳欲聋,母亲大声“嘘”着,让他关小音量,不要吵醒我们。父亲有些耳背,听不清楚,直到母亲冲过去,他才恍然大悟:“啊?”母亲压低嗓音嘁嘁嚓嚓数落着,那声音像麦克风里的耳语,更具穿透力。机子关了,老父亲踮着脚在屋里踱步子,嘴里唱着老歌:“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并按照他的感觉切分那些音符,把歌词念成韵白的味道,唱得快乐而有特色。

我禁不住在被窝里哈哈大笑起来。有时我有种感觉,好像正在经历的某个时刻和很多年前的某个时刻分毫不差,甚至完全是一种重复,一个动作、一种衔接、一幅场景都一模一样,你禁不住要向后看一看,想要抓住它,像猫要抓住自己的尾巴一样。那是一种瞬间的幻觉。可我在卧室里听到的爸妈演出的那生动的一幕,的确是十几年前某个星期天的早晨的重复,那语言、声调、气氛、结局都如出一辙。只是那一次我在发脾气吼叫,这一次我却开心大笑。

我在父母的身边长到十九岁,他们始终像空气一样环绕身旁,那分舒适、习惯,与生俱来。后来离开了家,走进大学、走进单位、走进小家庭,只感到身上的分量越来越重。一个毫无顾虑的少女成了一个多角色的成人,是同事们的同事、丈夫的妻子、女儿的母亲、公婆的媳妇,这么多的头衔都不是虚设的,每一个都实实在在,沉甸甸的。

回到父母跟前重新做女儿真好,我觉得女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角色。

住在父母的家里,无论是勤勉还是怠惰,无论是热情还是沉默,也无论贪吃还是嗜睡,父母永远都认为那是最有理由的,最必要的。即使每日里什么都不做,游手好闲去公园洗树叶,也能奇怪地从他们的眼里看到褒奖和满足。父母的心像个无形的容器,专门为了容纳女儿的,比天还大。在这样的空气里我的每个细胞都像躺在水里游泳,它们在唱着我能听到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我自己的女儿雨点儿已经六岁了,在老师面前是个聪明听话的学生,在小朋友中是个宽容可爱的玩伴,在生人面前是个腼腆文静的姑娘,在爷爷奶奶膝下也是最乖巧伶俐的孙女,就连在喇叭花面前她都温柔得一如花仙子,抚啊,闻啊,凝望出一腔的深情。可只是在我们——她的父母、她最亲近的人面前,又要发脾气,又要使性子,一句话不投机便转身不理人了,好端端地想着法和你别扭,冲着你端给她的牛奶说:“你烦死我了!”有一次她甚至嚷着:“我要让大灰狼吃掉你们!”好像你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的天敌一样。这让我很伤心,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凶。我本以为她会对我们最恭敬、最体贴、最温柔,就像我期望的那样。把这种失落说给老公听,他嘿嘿一笑道:“你都快老了,在父母面前还不是那样?”

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这才真是骑着毛驴找毛驴,还一直找不到呢。

父母的家是我身心的栖所和老家,是我终极的慰藉;而我也该成为女儿的栖息地,任她在上面打滚、撒欢儿、翻跟头,哪怕弄得一片凌乱。

房东

女儿长到五岁以后便常常对我说:“妈妈,我什么时候能有一间自己的小房子?”

那时我们一家三口住二居室的单元房,一间做客厅,一间当卧室。女儿睡在卧室自己的小床上。因为还小,我没考虑让她单独睡一间屋。可她却一脸天真地说:“客厅当我的房子吧,你们要用,就向我借。”

可我们除了睡觉,总得借她的客厅活动,她这个小房东的主权也就名存实亡了。她又问:“妈妈,究竟哪间当我的房子呀?”我知道她并不敢单独睡,只是想有一方自己的领地,完全是心理上的需求。客厅是不行了,卧室三个人都得睡,厨房又是我的地盘。无奈之余,我玩笑道:“那就厕所吧。”她虽一脸扫兴,却没拒绝。

女儿在卫生间里时常常是最自在的。这个平时性格内向的小姑娘,只要一关上门坐在小便盆上,就旁若无人,兴致大发,自己编自己导,说她的说,唱她的唱,把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很立体地再现成一台人物众多的大戏,热闹得很。那时,她完全是个忘我而自由的小人儿。

六一儿童节,我送给她一把四色小雨伞,她爱不释手,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我对她说:“今天妈妈要给你修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她很兴奋,格外顺从地任我摆布。等她躺好了,我撑开那把小伞,斜靠在她肩旁,然后用一个橘红色的毛巾被棚上去。她立刻喜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还说:“留个窗户,留个窗户。”

暑天七月,我带她去看姥姥。姥姥家有一张分上下两层的茶几,女儿便常常钻进下一层,躺在里面玩。她一定把上层当做天花板了,她认为已经睡在自己的小房子里。一天午睡时,酷热难当,气温接近40℃。我去客厅看睡地铺的女儿,但只有她的小表姐睡在地上。我正纳闷,只见双层茶几从上到下严严实实地盖着一条大毛毯,我揭开一看,女儿光溜溜地躺在下层昏睡着,浑身像水洗的一般。我责备小表姐:“你真不懂事,这样捂着,她会给热死的。”小表姐嗫嚅道:“她说要我给她搭个小房子。”

从那以后,我便开始有了搬家的心思,只为了女儿。

女儿大了,渐渐渴望着独立,她不仅需要热热闹闹的大环境,也需要一个独处的小天地在那里做她想做的一切。

看女儿的画就会发现,她特别喜欢画房子。她画的房子都是她精心设计的,有苹果城、茶杯屋、靴子房、蘑菇楼等等,形状各异,花样翻新,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个房门口都摆着一双拖鞋。我想那房子里一定纤尘不染,别人是不便常常进去的。

后来,我竟发现老公也爱守在厕所里不出来,仔细一想,他早已如此。问他待在里面干什么,他就不耐烦:“让我单独看看书、想想问题行么?”其实我又何尝安静过,我常常希望他们父女两个一起外出,让这房子归我,只要三天五日都行。

一天我和老公在街上的小饭馆里等饭。从窗口望出,只能看见一些脑袋移来移去,像是被人用杆子挑着走,男女老少,来来去去。那些脑袋看上去个个都装得满满的,重重的,可它实际上却是每个人的一方自由无限的空间,一间与生俱来的大房子。

我不禁想:我们每个人都像有一个脑袋一样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就好了。

“我不是动物,我是人物”

女儿上小学了。入学的前几天,她嘟噜着脸,不让提及此事一个字,不小心说了,她便像猫被踩了尾巴似的,完全是一派如临大敌的样子。

第一天送她去学校,刚走到教学楼门口,上课的铃声突然响了,所有的孩子都像受惊的小动物一样突噜噜往教室里奔。女儿一怔,接着回过头来看我,脸上有新鲜、惊奇、兴奋,好像还有点嘲弄,那诡秘的一笑所传达的复杂心情实在是难以言传。

这天放学回到家,她伏在我耳边说:“其实上学挺好玩的。”我笑着推开她,使劲点点头。小孩就是这样,什么话都当悄悄话说,哪怕屋里只有我们俩,就好像她对我的这只耳朵说话,怕我的另一只耳朵听见似的。

上了几天学又对我说,老师让做1个大口袋,10个小口袋,50个圆纸片,100个小棍棍。我故意说:“烦不烦哪!”这回她显得特别通情达理:“妈妈,你别烦,上学就是这样的。”

一个多星期后,她自己跑去上学了,不再让家长送。接着就能自己买冰棍、打醋、打酱油了。星期天早上,她提前起床出去买了面包,冲上速溶咖啡,居然在床上为我这个“贵妇人”开早餐了。我按捺住自己的惊讶,假装这一切都很平常。可我的心里却在想:怎么刚给学校送去一个懵懂小姑娘,就还来一个仙女。

刚开始学的是拼音。借助拼音朗读,常常使女儿哭哭笑笑的。哭的时候是因为读得太苦,鼻子尖上全是汗豆豆,她喊着:“我真是苦命人呀!”笑的时候是读通了一篇,突然发现读的是个很有趣的故事,就会说:“这蜘蛛可真倒霉,是吧?”那一阶段我常为她伴读,听她那结结巴巴、不断重复的朗读,心里像被猫抓一样难受,忍不住说她:“怎么读成这样?我听得心里长毛了!”她再读,读顺了,便问我:“这回心里长的是什么?”“绿绿的小草。”她就高兴了。

拼音日渐熟练后,便常对我说:“妈妈,给我一块bù(布)”,“我要一双kuài(筷)”,“今天我得了huā(花)”。看到一个扎独角辫的同学便说人家的脑袋像个“ɑ”,家里的小椅子是个“h”,大肚子阿姨是个“d”,总之满眼满嘴都是拼音。

开始学汉字后,眼睛里又只能看见汉字了,广告牌上的、罐头瓶上的、电视机里的,只要有点眼熟的,就照猫画虎地念。一次看到一个招牌上的“奖”字写得上下脱了节,便喊:“快看呀,这个字的裤子快掉了!”那时识字不多,但胆子很大,经常搞得错误百出,把“陈冲在好莱坞”念成“陈冲在好菜岛”,自己浑然不觉,却把她表哥上学时的一个笑话拿来讲给同学听:“我哥哥把‘调度就是命令’念成‘调皮就是命令’,哈哈哈哈……”,笑得好不开心。

再以后,女儿常常满脸官司地思考问题,老成的表情配上那张稚嫩的脸,真让人不胜同情。一日,她突然说:“妈妈,我没有生物钟。”“你有,每个人都有。”“我不是生物,怎么会有生物钟?”她反问我。“生物分植物和动物,你是动物,高级动物……”没容我说完,她严肃地反驳道:“我不是动物,我是人物。”

除了这些学习的成果,这个幸福的小娃娃居然还被唤起了忧国忧民的热心肠。一次问我:“妈妈,你知道谁是石三伢子吗?”“是你们班的新同学吧?”“不对。”“咱们楼上的孩子?”“更不对!”“电影里的人物?”她不想再听下去:“是毛——主——席!你怎么连咱们的大救星都不知道?!”搞得我这个老前辈煞是狼狈。学过《刘胡兰》的课文后,她又来了:“如果当时我在场,让我和刘胡兰只死一个,我就说:‘我’!”那张小脸仰起来,眼神散开,她在幻想着那个悲壮的场面。我急忙问:“你为了什么呀?”“为了让咱们中国多一个共产党!”

一次学校动员同学向地震灾区捐款,女儿将家里历年积攒的硬币从瓷小猪的肚子里倾倒出来,乐滋滋地带到学校去了。没有多久,我忽然听人说国家回收分币,某一年的一分硬币可值几百元钱。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很有点懊恼折财的意思。可她却一拍小手,两眼放光地说道:“太好了,那灾区的人不是会更有钱了吗!”

女儿的生命就像一株清晨的葵花,娇嫩而灿烂,常常突然照亮我的心,让我把自己的杂念赶走。自从有了她,我便时时得到着这种净化、感染和反省,它来得是那么无心和随意,却带着难以抵挡的力量。每一个孩子的心都像纯金,哪个成年人真正配去教导这颗心呢?

郁闷童年

自女儿雨点儿上学以来,性格日渐开朗,天性中的羞怯、内向已被克服了不少。她在班里虽不能成为轴心人物,但也快乐得像一颗怡然闪烁的小星星。看得出,她正慢慢变成一个生活的热心参与者。

可有一天,雨点儿的脸上挂着我从未见过的沮丧。她坐在镜子前木然地端详着镜中的自己,然后轻轻地举起双手放在脸颊上,突然动作夸张地撕弄着自己的脸,像要扭曲它、毁掉它。她做着种种狰狞可怖的面目,有时竟被自己的怪样子逗得“格格”笑出声来。我问她在干什么,她突然转过脸来说:“妈妈,你想知道我们的新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吗?”接着她就开始表演刚才的那一幕,她几乎要把眼角撕裂,嘴唇拉豁了。“嗨嗨,嗨!”我阻止她。

雨点儿疲惫地垂下自己的手,像是做了徒劳无益的事:“我无法使自己变得像新老师那么丑,我最难看的样子也比她好看。”她有气无力地说。

我知道他们这个学期刚换了班主任,大家都很不适应,作为家长,我心里也不无担忧。三年级是小学最关键的一年,学生已从初步认识转到深入理解的学习阶段,本是趁热打铁的好时节,可原来的班主任老师这学期退休了,接班的是一个刚从师范毕业的年轻姑娘。

这个新老师肯定挺难做,一切从头学起不说,所有的言行都有着老教师先入为主的模式做着限制和比较,有五十多双清亮的眼睛做着监督,她再努力也会因为不合老教师的规范而受到学生不自主的抵触。

那天我第一次去开新老师的家长会,亲眼见到了她。大出意料的是,新老师的长相不仅不能用“丑”去“诬蔑”,反而是很美的:身段窈窕,面容秀丽,全身以高贵的黑色为基调,一头齐整的乌发盘在脑后,令脑袋精致而玲珑。

我心里暗暗惊呼:孩子的话真是不可靠。我也一边感到奇怪,一向善于观察的女儿这次何以有如此大的偏谬?

同类推荐
  • 悦成长青少年文库:呼兰河传

    悦成长青少年文库: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的代表作。萧红的作品处处透着悲凉的气息。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生。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冯骥才作品精选

    冯骥才作品精选

    《冯骥才作品》是“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之一,收录了冯骥才创作的散文、小说作品。《冯骥才作品》收录了《珍珠鸟》;《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在雅典的戴先生》;《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萨尔茨堡的性格》;《燃烧的石头》;《精神的殿堂》;《古希腊的石头》;《离我太远了,皮兰》;《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大雪入绛州》;《羌去何处》;《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谁能万里一身行》等作品。
  • 益往直前:水均益看世界

    益往直前:水均益看世界

    《益往直前》是“央视名嘴”水均益最新力作,首度敞开心扉,回顾央视生涯20年,剖析“伊战逃兵”等心中之痛,点评央视离职潮,回应“月薪26万”传言,讲述与白岩松、崔永元、敬一丹等新闻老兵不得不说的故事,袒露“名利场中”心路历程。同时,以冲锋在新闻前沿的记者视角,揭秘亲历伊拉克战争、欧债危机、朝鲜炸毁核设施等重大国际新闻背后的真相,讲述采访普京、梅德韦杰夫、安倍晋三、卡梅伦等国际风云人物的独特感受;并以20年来脚步遍布全球的采访经历,密切关注世界变迁,从曼德拉到金正恩,从法兰西到美利坚……剖析当今世界格局,点评国际热点问题,记录中国崛起的脚步。
热门推荐
  • 三生三世别瑶池

    三生三世别瑶池

    为何要轮回三生三世?我不想,我不想啊……民间女子尚且可以夫妻恩爱,共度百年,为何我却不能?王母啊,你给我一个说法,想我映月荷在你身边,服侍数百年,却只落得这样一个三世轮回……天呐!为何如此不公?
  • 佳期入宇

    佳期入宇

    如果你不敢走向我,就换我走向你,就这样为所欲为地仗着我喜欢你。
  • 支配者的学徒

    支配者的学徒

    充斥枪、剑、魔、巫的世界。诸神进行着角力。科技文明的浪潮,在撼动着神明的地位。一切都不可避免。神明要为存活而战。恶魔同样如此。
  • 难做尘埃

    难做尘埃

    穿越后的陈夕以为,父亲在朝廷当个官儿,有母亲疼,哥哥爱,终于可以轻轻松松的生活了。然而,从天而降买一送一的师父,喜欢她喜欢的不得了的皇子,处处找她茬的“各路大仙”,都让她深有体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一道理。--赵易喜欢的女孩是什么样子,陈夕的样子。
  • 呆庵普庄禅师语录

    呆庵普庄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门偷心小宝贝

    豪门偷心小宝贝

    因五岁那年救了他,他便对我说:“仙女姐姐,你长得好漂亮,我长大取你,好吗?”我神不知鬼不觉的答应了,他便给我留了信物。后来,我找到了当年的他,他却没有认出我来,我不相信,做他的助理。可在他喝酒喝醉的那一天,他却把我当做了别人。我悲痛欲绝,静悄悄的离开了。五年后,我回来了。当时我静悄悄地走了,这次我光明正大回来了。我要让他尝尝痛苦的滋味……
  • 网游千古之英魂传说

    网游千古之英魂传说

    “凝星辰之力,寻万世英豪,苍龙逐日,天狼啸月,该是我白诩苦尽甘来之时了,绝世英魂,现!”“鬼叫什么,快起!会长找你!”“哦,原来是梦啊!”进了游戏,“末将…参见主公!”
  • 读者文摘精粹版4:放弃是一种选择

    读者文摘精粹版4:放弃是一种选择

    有时我们会像小孩子一样,在海边跑来跑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贝壳。一些人会将自己喜欢的贝壳统统揽在怀里,当发现无法将贝壳全部带走时,他们便在取舍之间犹豫不决;有些人,只要找到一个或几个自己喜欢的贝壳便心满意足把它带回家了,今后都不会再到海边来……
  • 万能和平屋

    万能和平屋

    我的梦想是世界和平,不,不是梦想,是目标。我的职业是万能和平屋的老板!这个世界需要超级英雄,在你孤单寂寞的时候,你需要一个温暖的肩膀,在哭泣无助的时候,你需要一双宽厚的大手,在你迷茫不安的时候你需要一个坚挺的胸怀而我就是你们的超级英雄,解决你们的困难是我的天职和义务欢迎来到皮偶的畅想世界!!!群号572612498
  • 蛊之缘

    蛊之缘

    (微虐)曾痴心相对,却换来不得好死,一朝重生,我便要毁你称帝之路。可曾想,落入另一人怀抱。——曲铃今生能遇你,已是最大的运气。你若不喜,这帝位不要又何妨?——千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