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7600000045

第45章 正报无住如如不动分(1)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①

【原典】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②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译文】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也是有来、去、坐、卧等相,这个人就是不了解我所说如来的深意了。为什么呢?所谓如来者,实在是无所来处,也无所去处,所以才称为如来。因为如来就是法身,法身无形无相,遍满虚空,无所不在,寂然不动,哪里还有来去之名呢?众生所见的语默动静之相,不过是如来的应化之身,应化身为随众生之机缘感应有隐有现,但是法身则恒常寂静,从未育来、去、坐、卧的相状。

【注释】

①本分乃叙述如来即威仪即寂静,即体即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故无往而不在,所谓威仪者,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万德具足、庄严圆满之相也;而所言寂静,即无去无来,非动非静,寂然之体也。

所以,不可以行住坐卧处见如来,因为如来虽现威仪之相,而实是寂静之体;虽是寂静之体,而随现威仪之相的。

②如来:为佛十号之一即佛之尊称,乃由真理而来,而成正觉之义,故称如来。亦即如来真性,如如不动,充满法界,随感而发,来固非来,有时隐藏,去亦非去,惟无去来,故名如来。

【讲话】

前分以菩萨不贪不受福德相,略明“无住”的空理,此分以佛陀证果,不住佛果之相。佛陀的来、去、坐、卧是随顺幽司相,但就著法身之体而言,体性遍一切法界,哪里有来去之相呢?来去即有陂此的对待分别,以证得法身的如来,何处不是清净法身的显露?在第十七分说过:“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所谓如来即亲证“真如理体”者,而此理体如如不动,弥盖恒河沙界,周遍三千大千世界,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一、不住佛果无来无去。

二、清净法身遍一切处

佛陀所汪的法身无去来之相,因此是法平等,无高无下,无彼无此,何有去来坐卧?因在二十六分言,若以色见声求,不能见佛之偈,佛陀恐有人狐疑不信,现今佛陀语默动静,四威仪中,有目皆睹,有耳皆闻,怎么说佛陀没有来去坐卧?

一、不住佛果无来无去

佛陀的来去坐卧,是随顺世间法,此来去相非关真如理体之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见第二十三分),此平等法性,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更无来去坐卧之相。因此佛陀唤尊者告诫之,如果有人说,佛陀或入舍卫去,或归祇园来,有时跏趺而坐,有时吉祥而卧,以为在语默动静,四威仪中,就是见到佛陀,此人是不解悟我所说的无上法义。盏来去之相,坐卧之实,此目见耳闻之相,不过示同人法,应身边事也。若以法身体上,尚不可以形象音声求得,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又哪里住著来去坐卧之相呢?《圆觉经》说:

真空之说,日云驶月运,舟行岸移,盖月未尝运,岸未尝移。真如体性,未尝作止生灭,皆人谬见耳。

云驶月运,舟行岸移,眼见的云驶月移,谓凡夫的六尘浮根,以所见的作止生灭之相为实,不知月亮和堤岸如如不动。在《中论观因缘品》第一,有一首“八不因缘颂”,可以说明法身之体,无有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的妄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佛陀苦口婆心要空掉行者我等四相,悟解佛陀的真意,当灭去色声一切戏论,止静根尘缘境,契入真如平等之性,才能与佛心意相通,同一鼻孔出气。目睹的色相,耳闻的音声,皆有生灭来去,非是真佛体性。在《佛说十一想念如来经》中,佛陀告诸比丘,如何以十一种想念法,修行念佛,证得无余涅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以十一想,思念如来;已思念,当发慈心于如来。云何为十一:

“戒意清净,威仪具足,诸根不错,信意不乱,常有勇健,若更苦乐不以为忧,意不忘失,止观现在前,三昧意无休息,智慧意无量,观佛无厌足。

“如是,比丘!当以此十一想,思念如来!已思念如来,当发慈心于如来所。是谓比丘,于比丘中修行念佛。彼比丘已修行念佛,于二果当求一果;于现法中得自在成无余(阿罗汉)、阿那含。”

凡夫受尘自染,迷惑忧愁,没无端际,长久趋走往来受苦,不知法尘外,有个真实恒常,如如不动的体性。以为佛陀有住灭之相。《金刚经注解》:

如来者,来而无来,去而不去,住而不住,非动非静,上合诸佛,下等群生,一性平等,故号如来。

《中阿含经》提到解脱的八,去向何处的问题。

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有一天,一个外道的思想家,婆蹉来拜访佛陀。他提出关于解脱的问题。

“佛陀!依照您的教示,解脱的人究竟去哪里投生?”

“婆蹉!在我的教义里,并没有去某处投生的想法。”

“那么,是不是说不去任何地方?”

“有所谓去,或所谓不去的妄想,都不是解脱的境界。”

婆蹉始终执著有来去的想法,无法解悟佛陀所说之义。

此时,佛陀以问答的方式,来启发婆蹉。

“婆蹉,如果现在眼前有一把火在燃烧着,你会怎么说?”

“佛陀!我只能说火在燃烧啊!”

“那把火为什么燃烧?”

“因为有薪柴才会燃烧啊!”

“如果那把火熄了,你会怎么说呢?”

“我只能说火已熄灭了。”

“婆蹉!如果再问你那把火熄了以后去哪里,你会怎么说?”

“有柴,则有火烧,无柴,当然无火可烧了。火,依缘而生,缘灭则归入寂静。”

佛陀应化世间,如燃起光明之火,遇缘(薪柴)则生,缘灭散尽,火性无有生灭来去。亦如清凉月明,逢池泉河溪,有水皆映,月体无移行驶运之相。如《华严经》所说:

上觉无来处,去亦无所从。

清净妙色身,神力故显现。

《金刚经》于阐述性空妙理,无非耍吾人生起清净信心,在法尘生灭中,如实以金刚的明利,观照一切妄相,从五蕴的樊笼解脱而出,证得最上第一之法。《金刚经》不是形而上的哲学理论,而是开发觉性,悟透转八识为清净八功德水,化浊恶烦恼之身为琉璃宝地,密在汝边,不离自家的宝藏。《金刚经》的真空智,是于色尘等起火势力遍照,度尽著相的忧悲苦厄,直至降心离相,修一切善行。《杂阿含经》中,佛陀针对如果有外道出家,问佛陀为什么要教人修诸梵行的疑问,要阿难尊者解答。

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说法。

佛陀问阿难:“如果有诸外道出家来问你说:‘阿难!佛陀为什么教人修诸梵行?’你要如何回答?”

阿难说:“佛陀!我将依您所教,告诉他们,是为了于色修厌,不起恩爱之心,就能离开欲望的摆布,进而灭尽烦恼,直至解脱,并悟到心空寂然,不生不灭的平等法性。从离色相后,于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修行。一个不再受五蕴束缚的人,即能和佛心平等相应。佛陀!如果有外道出家来问我这问题,我将会如此回答。”

佛陀说:“阿难!善哉!善哉!应该如此回答。为什么呢?我确实是为了于色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的缘故,教人修诸梵行。”

佛陀来去娑婆,所作所行,都是慈悲的引渡一切有情。示穿衣吃饭,行住坐卧,无非令怯弱凡夫生起勇猛的信心,就像《华严经》说:“菩萨留余习,还润诸众生。”佛陀已是证果的圣者,本无来去之相,于日用身边事,示教利喜。佛陀临涅槃时,告诫弟子,行者应以经戒为庇护,行持觉道来供养佛陀。《佛般泥洹经》:

当时,佛陀进入拘尸城,来到娑罗双树间。

佛陀告诉阿难:“你为佛陀在双树间敷座,使头部朝向北方,面部朝向两方。什么缘故?我的教法流布,将来当久住北方。”

阿难回答:“是的!”立即敷座。

此刻,双树间凡是笃信佛教的鬼神,都将非时花(指非其开花时节,不应开花而开的花)散布在地上。

佛陀告诉阿准:“这双树神用非时花供养我,然而这不是供养佛陀的方式。”

阿难问:“如何称为供养佛陀?”

佛陀说:“若能受法、行法,以觉悟当作花供养,这才称为供养佛陀。”

……

当时,阿难向佛陀禀报:“佛陀在世时,四方沙门,长老比丘、深解经律的行者,都会来觐见佛陀,弟子们藉此机会,能向他们礼敬并学习。可是佛陀涅槃后,他们将不再前来,我们将失去诸善知识所教啊!”

同类推荐
  • 转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改变人生的引信

    转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改变人生的引信

    为了追求成功,寻求幸福,你可能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学习,积累各种经验技巧。不过,如果你忽视心灵的作用,那么这种追寻的过程可能失去正面的能量,反而变成了负累。其实通向幸福的道路,最终只是在心灵的深处。我们应该领悟的是“如何转化我们的念头?”“如何把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混乱的念头转化成一个又一个澄澈的念头?”《转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改变人生的引信》教你如何通过转念,化烦恼为喜悦,化困厄为幸福,从而获得平静安宁的人生。
  • 隐藏在成功背后的78条创业铁律

    隐藏在成功背后的78条创业铁律

    人们往往总是将目光定格在创业者成功的一面,很少有人能看到他们背后付出的那些难以想象的艰辛。此书介绍了世界知名创业成功者一路走来的历程,从寻找创业方向、搭建团队、成立公司、引入投资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了醒。对于创业者,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创业者,此书无疑是创业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 礼仪常识悦读

    礼仪常识悦读

    严谨务实的原则,总结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快来看看这些礼仪常识吧!
  • 藏地智慧书:强者的生存哲学与策略

    藏地智慧书:强者的生存哲学与策略

    本书是励志类图书,通过西藏高原的几类动物所具有的某些品质,揭示了在竞争激烈的人类社会,人们想获得成功必须学会的本领。“藏地智慧”,是一种属于西藏高原的特有品性,一种让我们终生受用的精神智慧。《藏地智慧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阅读,值得每一位立志成功的人去细细品味。相信它的影响会是深远的。全面深刻地学习藏之智慧,真正地发扬藏之精神,挺起脊梁,才能在人性丛林中履险如夷,进而成为生存的强者。
  • 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

    三分曾国藩七分胡雪岩

    在为人为政上,曾国藩是中国古人的楷模;在经商致富上,胡雪岩是中国古人的典范。本书分别以曾、胡为参照,灵活借鉴他们的为人处世智慧,指导人们开创完美人生。
热门推荐
  • 深渊迷雾

    深渊迷雾

    由一颗人头开始的谜团,一处藏有无尽秘密的深渊,一股随影随行的神秘力量,一段匪夷所思的史前文明,本书带你一起探索那些未知的神秘世界。
  • 墨路传说

    墨路传说

    当世时,天下正道昌盛,邪魔隐退,中原大地一片欣荣,正道各门各派居于山灵水秀之地,修真斗法,各为强盛。其中尤以九霄阁,万佛寺,墨渊,古剑门,许愿池最为鼎盛,正道诸派视为领袖。易水寒的每一次选择都是那么的无奈。清白与不清白,离开与不离开。在这个是非颠倒的修真世界,又有谁能分得清黑与白。这是一个弱者的奋斗史,这是一个末路者的复仇史,这是一个修真者的修行史,这是一个救世者的拯救史,这是一个时代的进行史……
  • 落笔为望

    落笔为望

    现世网络小说作家,穿越后遇上嚣张跋扈富二代演员。“你失忆了?”黎浅洛疑惑。“南宫小姐,大家闺秀不可如此无礼。”楚王爷如是说道。好不容易穿越回来了,可是那位王爷似乎有把一切都忘了。直到“南宫王妃,你在想什么?”
  • 重生之极品人妖

    重生之极品人妖

    二十五岁就成为华夏国上将的楚天,各国精英战士的噩梦,人送外号楚阎王。游走于各国之间,执行最危险隐秘的行动。在一次行动中带着对她的遗憾而死。重生为一个妖娆的人妖。重生后的他,是否能再凭借一人妖之躯再续辉煌?是否还能剑指全球,全球论剑?这一世,能挽回曾经的她吗?
  • 盗墓之护宝人

    盗墓之护宝人

    我曾经上过山巅,下过苍海,龙国去过每一个最神秘的地方有什么不好的可以来QQ群找我1140932032
  • 归鸿殿

    归鸿殿

    一朝穿越,竟穿越至皇帝最倚重的宰相的嫡女身上,备受宠爱,她十分聪慧,容貌清丽,是不少世家公子的心之所想,偶然一次的案件,使他们不打不相识,他确实当朝皇帝的兄弟,澈王,同样也是京城不少官家女子的心仪之人,归鸿殿的相遇,他们的路就开始了。
  • 相府小姐的二三情事

    相府小姐的二三情事

    一个养在深闺废材的相府庶出二小姐从小在妹妹的光环下长大,然后她为了更好的欺猫霸狗的日子而生出小小的反抗。从未有红鸾星动的她却被两枝桃花砸中。只是砸的她忒重了,喷了一脸的鼻血。好吧这只是一个表面废材的女纸和两只腹黑男的缘聚缘散鸡飞狗跳的故事加上一点点的阴谋论,希望大家能看的尽兴。本文历史架空,重在说故事,不要挑剔背景哈
  • 爱你永不过时

    爱你永不过时

    “诶!这叫公报私仇!”云鹤站在林渊面前,气鼓鼓的说道。“我觉得不是嗷。”林渊笑嘻嘻的摸了摸她的头,说道。“我不管!这!就!是!!”云鹤跳起来想够到她的口红,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林渊太高了,她!够!不!到![1v1甜宠文,绝对甜!不甜你找我!]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霸道少爷的可爱大小姐

    霸道少爷的可爱大小姐

    一位是全国首富的儿子炎逸爵,而另一位是全国排名第二富有的女儿安雨晴。刚见面的时候她与他撞到了一起……,而且他还成了她的未婚夫……第二次见面时他夺走了她的初吻……两人的爱情会有怎样的过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