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600000015

第15章 禅的功课(3)

从甲乙两寺的沙弥可以看出禅的风姿:甲寺沙弥虽然善良有礼,但缺少禅的机辩,反观乙寺沙弥随口说来,话既幽默有趣,又禅味风生。所以禅不能拘泥执著,禅慧思捷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信手拈来,皆成妙谛。本来,甲乙两寺沙弥皆到市场买菜,甲寺沙弥的寒暄,乙寺沙弥的妙语,先答风吹,再答脚走,最后三答才点出目的,这就是所谓从禅心中流露出的禅机妙用了。

无嘴说法

学僧道念出家数十年,到处参访,皆未能开悟。一日,请示石楼禅师道:“未识自己的本性,乞禅师方便指示。”

石楼:“石楼无嘴巴。”

道念:“学僧至诚,洗耳恭听。”

石楼:“你听了什么?”

道念:“学僧自知罪业深重。”

石楼:“老僧罪过也不少。”

道念:“禅师过在什么地方?”

石楼:“过在汝非处。”

道念:“可以忏悔吗?”

石楼:“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

道念随即礼拜,石楼禅师便打,打后问道“你最近离开何处才到此?”

道念:“粱唐晋汉周,到处行脚云游。”

石楼:“这些主人还重佛法吗?”

道念:“好在禅师问到我,若问别人,恐怕就惹祸。”

石楼:“为什么呢?”

道念:“因为这些君主不喜欢别人怀疑。”

石楼:“人尚不见,有何佛法可重?”

道念:“请禅师告诉我,如何来重佛法?”

石楼:“你受戒已多少年?”

道念:“十多年了。”

石楼:“十多年了还不知重法,今日问我,我的嘴巴怎说得清楚?你的耳朵又怎听得进去?”

道念终于言下大悟。

在禅门参学几十年透不到一点消息,机缘一到,得来又全不费功夫。石楼禅师说无嘴巴,只是说禅乃无言。道念的洗耳恭听,就算洗耳但未能入心,岂又奈何?道念受戒十多年,还不知重法,石楼禅师为其点破,多年心上云雾,一下抹拭,此即所谓禅话入心。

吐痰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口痰,侍者见了,不以为然,急忙问道:“老师!你为什么要把痰吐在佛像上面呢?”

道一禅师立刻咳嗽了两声,反问侍者道:“虚空之中,到处都有法身,我现在还要吐痰,你告诉我,我的痰往哪里吐呢?”

侍者茫然不知。

又有一次,道一禅师用很不高兴的样子朝虚空吐了一口痰。

侍者又很不解地问道:“老师!方才吐痰为什么要生气呢?”

马祖禅师解释道:“我在这里打坐,虚空之中,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显现在眼前,叫人觉得厌烦,所以我就忍不住要吐痰。”

侍者不解道:“那一切都是修证的瑞相,可以说是好事,老师为什么要厌烦呢?”

马祖道:“就你来说固然是好事,可是对我而言却是很讨厌!”

侍者茫然不解地问道:“这是什么境界?”

马祖答道:“菩萨境界!”

侍者皱起眉头,摇摇头,表示不懂,说道:“这种境界真令人难以懂得。”

马祖道:“因为你是人,不是菩萨。”

侍者问道:“菩萨不是名为觉有情吗?”

马祖终于呵斥道:“因为你是—个拘谨不觉的傻瓜,怎能称做觉有情?”

在马祖道一禅师的呵斥下,侍者终于有所体悟了。

一般人尊敬佛像,其实并没有认识佛,因为佛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实法界。马祖将痰吐在佛像身上,这表示他已经认识诸佛的法身,已经无处不遍、无处不在了。

一般人禅坐的时候大都欢喜见到瑞相,以增加信心,而马祖讨厌所见,这正表示灭除宇宙间的差别现象而归于平等,灭除人我对待而归于统一。侍者拘于俗见,难怪要被斥为不觉的傻瓜了。

往哪里去

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请示洞山禅师道:“老师!您为什么不发慈悲救一个真心学道的弟子呢?您忍心看着弟子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吗?”

洞山禅师道:“你是谁家的子弟?”

德照说道:“我是大阐提(喻无佛性之人)家的子弟。”

洞山禅师沉思不语,双眼逼视着德照。

德照非常焦急道:“四面都有山逼近时,老师,我要如何才好呢?”

洞山禅师道:“我以前也是从人家屋檐下走过来的。”

德照道:“假若如此,我和老师在屋檐下相遇,请问老师,我和老师是互相回避呢,还是不互相回避呢?”

洞山禅师道:“不互相回避!”

德照不放松问道:“不回避,那老师要叫我到哪里去呢?”

洞山禅师指示道:“五趣六道,十种法界,到处是路,何必忧虑?如你不放心,那你可以到开垦的田地里去种一种稻粮!”

德照听后,说了一声:“老师!那请您珍重。”然后整个人便像虚脱似的呆坐在那里,原来入灭了。

洞山禅师用禅杖在他前面摇了三下,说道:“你虽然能够这样出去,但是却不能这样回来。”

青年禅僧德照世缘将尽,重病在床,仍然不忘寻找生死之外的出路,正如他说:当生老病死逼近时,要如何才好呢?洞山禅师指示他到处是路,可是哪一条是正路,不是人人能找得到。“垦地种粮”,这才是修道者应该注意的课题。德照安心地入灭,这正显示他已找到出路,可是洞山禅师说他能那样出去却不能那样回来,可见就算禅者如果要能来去自如,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粥与茶

赵州禅师非常注重生活的佛教,他处处都从生活中表现他的禅风。有数位学僧前来问禅,第一位学僧问道:“弟子初入丛林,请求老师开示!”

赵州禅师不答反问道:“你吃粥了也未?”

学僧回答道:“吃粥了!”

赵州禅师指示道:“洗钵盂去!”

第一位学僧因此开悟。第二位学僧前来问道:“弟子初入丛林,请求老师不吝开示!”

赵州禅师不答反问道:“来多久了?”

学僧回答道:“今天刚到!”

赵州禅师再问道:“吃过茶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过了!”

赵州禅师指示道:“到客堂报到去!”

第三位学僧因在赵州禅师住的观音院参学十多年,所以也上前问道:“弟子前来参学,十有余年,不蒙老师开示指导,今日想告假下山,到别处去参学!”

赵州禅师听后,故作大惊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自你来此,你每天拿茶来,我为你喝;你端饭来,我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顶礼,我低头……哪一处我没有教导你?怎可胡乱冤枉我!”

学僧听后,用心思想。赵州禅师道:“会就会了,假若用心分别,思维则离道远矣!”

学僧似有所悟,但问道:“如何保住呢?”

赵州禅师指示道:“但尽凡心,别无圣解,若离妄缘,即如如佛。”

所谓佛法、禅心都应该不离生活。吃饭吃得合味,禅也;睡觉睡得安然,禅也。离开生活,佛法有何用?今日修道者,只重生死,不重生活,实离道远矣!

狗子佛性

赵州从谂禅师是一位非常风趣的禅师,有“赵州古佛”的美称。

有人问他:“什么是赵州?”

赵州答道:“东门、南门、西门、北门。”

这是一语双关的回答,意思是:若问者是问赵州城,城有四门,这是最佳回答;若问赵州禅师,所谓东南西北门者意指他的道风,活泼而又通达,既有东南西北门,门门皆可进出。

有一学僧问赵州禅师道:“狗子有佛性也无?”

赵州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无!”

学僧听后不满,说道:“上自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却无?”

赵州禅师解释道:“因为它有业识存在的缘故。”

又一学僧问赵州禅师道:“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赵州禅师答道:“有!”

这一学僧也不满这个答案,所以就抗辩道:“既有佛性,为什么要撞入这个臭皮囊的袋子里?”

赵州禅师解释道:“因为它明知故犯!”

这上面有名的公案,两个学僧问的是同一个问题,而赵州禅师给出两种迥然不同的答案,时而说无,时而道有。在禅师的有无,其实只是一义,有无只是一而二,二而一,千万不可把有无分开,不可把有无分作两种解释。《心经》云:“以无所得故。”即是此义。

是“有无”,但不可作有无会,此中道理,正如哑巴做梦,只许自知,无法向人道说;如吞了热铁丸,吐又吐不出,吞又吞不下,荡尽凡情,才能有个转身时。

世人对有无二字总用二分法去了解,认为世间总是有与无的对峙,是与非的不同、善与恶的分别,此实世人不能认识回家找到本来面目的根本原因。

狗子有没有佛性?佛性本来就不可用有无二字说的,赵州禅师不得已说有说无,不知大家能体会出有无之中道义否?

谁知道你

有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一辈子才能转为大丈夫相?”

龙潭:“你出家为尼已经多久了?”

比丘尼:“过去出家有多久,这与未来有什么关系?我问的只是想知道将来是否有转为男相的一天!”

龙潭:“那你现在是什么?”

比丘尼:“我是女众,难道禅师看不出来?”

龙潭:“你是女众,谁看得出你是女众?”

比丘尼于言下有省。

男女只是假相,在吾人平等的本性上哪有男女的假相呢?因为被男女相所迷,所以吾人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不是看的,是从内心修证才能体会的。

必修课程

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终无法对禅法有所体悟。故有一次在晚参时,元持特别请示无德禅师道:“弟子进入丛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不知,空受信施供养,每日一无所悟,请老师慈悲指示,每天在修持作务之外,还有什么是必修的课程?”

无德禅师回答道:“你最好看管你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鹰,并且约束口中一条虫。同时,不断地斗一只熊,和看护一个病人。如果能做到并善尽职责,相信对您会有很大的帮助。”

元持不解地说道:“老师!弟子孑然一身来此参学,身边并不曾带有什么鹫、鹿、鹰之类的动物,如何看管?更何况我想知道的是与参学有关的必修课程,与这些动物有什么关系呢?”

无德禅师含笑地道:“我说的两只鹫,就是你时常要警戒的眼睛——非礼勿视;两只鹿,是你需要把持的双脚,使它不要走罪恶的道路——非礼勿行;两只鹰,是你的双手,要让它经常工作,善尽自己的责任——非礼勿动。我说的一条虫那就是你的舌头,你应该要紧紧约束着——非礼勿言。这只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与个人主义——非礼勿想。这个病人,就是指你的身体,希望你不要让它陷于罪恶。我想,在修道上这些实在是不可少的必修课程。”

在佛经里说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好像是一个无人居住的村庄,已经给另外的六个强盗土匪占领了,每天他们攀缘六尘,作恶造业。六根就等于虎豹豺狼、鹫鹰毒虫。假如谨慎管理,让他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也就是佛儒融合了。

死而复活

南泉普愿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突然大吼一声,把侍者吓了一跳,赶紧走到南泉禅师的身旁。南泉禅师道:“你去涅槃堂看看,是不是有人逝世了?”

侍者走到半路上,碰巧遇到涅槃堂的堂主,于是相偕一同去报告南泉禅师:“刚才有一位云水参学的禅僧圆寂了。”侍者和堂主话刚说完,却见一知客僧匆匆地跑来,向南泉禅师道:“刚才圆寂的禅僧又复活了。”

南泉禅师问道:“那位逝世的禅僧既已活转过来,现在怎么样啦?”

知客僧道:“他很想见见老师,但那是一个不知修福、不肯结缘的人。”

于是南泉禅师就到涅槃堂见生病的禅僧,并问道:“方才你到哪里去?”

病僧回答道:“我到阴间去了!”

南泉禅师道:“阴间的情形如何?”

病僧道:“我大约走了一百里路的时候,就手脚疼痛得走不动,尤其是喉咙干渴得很;忽然有人要把我叫进大楼台阁中,因我实在很累,很想进去休息;才一上楼便见一位老僧,对我怒吼,不许我上去,吓得我抽身就往后倒下,所以现在才能再见到老师。”

南泉禅师申斥说:“那是一所多么富丽堂皇的大楼阁呀!但没有积聚福德,怎能进去?假如你不是遇见老僧,恐怕早已钻进地狱受苦了。”

从此以后,这位病僧便日夜不停地积德修福,活到七十多岁才安然坐化,人们称他为“南泉道者”。

南泉禅师在定中,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他能在定中大吼一声将已死的人再送回阳间来。说禅师们经常违逆人情,但南泉禅师是这么关爱弟子,已下地狱的人,还再给他一次重生的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禅也有苦心随顺人情的一面。

高与远

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鉴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非常欢喜地受教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画得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借机开示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不解似的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诸仁者能会意吗?”

诸学僧至此均能省矣!

禅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们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非常自谦,有如龙退缩,虎低头。这正说明了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龙为兽中之灵,虎为兽中之王,禅者乃人中之贤,以退为进,以谦为尚,不亦宜乎?

无言之教

有一个学僧请示夹山善会禅师:“从古以来,历代祖师都立下言教训示后人,禅师为什么却无言教?”

善会:“三年不吃饭,目前无饥人。”

学僧:“既是无饥人,我为什么没有开悟?”

善会:“只为迷悟迷却了你,请听我偈:‘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学僧:“十二分教及祖师西来意,可以说都是悟法悟人,禅师为什么说没有悟法亦没有迷人?”

善会:“那些西来意是老僧的坐垫,你问西来意,为什么不问你自己的己意?”

学僧:“我不明己意是什么?我只问禅师究竟要以何法示人?”

善会:“虚空无挂针之壁,子虚徒捻线之功。你为什么一定要画蛇添足呢?会吗?”

学僧:“不会。”

善会:“以我看,维摩居士的居家梵行,释迦如来的观机说法,都是多此一举。”

学僧:“难道圣教均一无可取吗?”

善会:“可取的应该都不是圣教!”

学僧:“若无言教,学僧怎能开悟呢?”

善会:“自己的西来意,何要别人的言教?”

学僧终于心有所悟。

所谓禅者,离文字相,离语言相,离心缘相,用言教说法,离禅很远。因为禅不可说,能说的都不是禅。“言语道断”,这是历代祖师的信条。所以自古以来,只要谈禅,开口便打。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但佛陀说:“我没有说过一个字。”这不是说谎,这是真实的,因为既是真理,你说了不增,未说不减,“三年不吃,并无饥饿的人”。你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一得一失

南泉普愿禅师问一学僧道:“夜来好风?”

学僧:“夜来好风。”

南泉:“吹折门前一棵松。”

学僧:“吹折门前一棵松。”

南泉禅师转身又问旁边站立的侍者道:“夜来好风?”

侍者:“是什么风?”

南泉:“吹折门前一棵松。”

侍者:“是什么松?”

南泉普愿禅师听后,深有感触,不禁就慨叹道:“一得一失!”

南泉禅师说后,又重问学僧道:“你将来要做什么?”

学僧:“不做什么!”

南泉:“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学僧:“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南泉禅师又再转身问身旁的侍者道:“你将来要做什么?”

侍者:“要做像老师您这样的人物!”

南泉:“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侍者:“为什么要为众生做马牛?”

南泉禅师看看二人,放大声音仍然慨叹道:“一得一失!”

南泉禅师的学僧是入门的学僧,侍者是门外的侍者。俗语说:“行家面前一开口,就知有没有。”如这两个学僧和侍者,禅语的深浅从回答的言论中一听即知了。

第一课

同类推荐
  • 求知文库-物理学的领路人

    求知文库-物理学的领路人

    我们进入中学学习,从圆周率(π)值中首先会接触到“阿基米德”的名字。以后,在学习物理,接触到“浮力”时,又学习了“阿基米德定律”,而且还有“阿基米德杠杆”、“阿基米德螺旋”等等。
  • 曾国藩智慧全集

    曾国藩智慧全集

    曾国藩的成功引起了后世的极大兴趣。无数的人都倾心于解读曾国藩人生成功的密码,甚至使其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曾学”。但是由于曾氏著作以及有关曾氏智慧的书浩如烟海,有不少人不得不望而却步。有鉴于此,我们从曾氏智慧中精选了一些精华,编成这本《曾国藩智慧全集》,以供读者学习。本书力求从曾国藩的修身之术、做人绝学、处事之方、识人之智、用人之法、齐家之略、教育之方、为官之道、治军之谋、安邦之略十个方面入手,全面地揭示曾国藩完成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诀窍与智慧。通过引述、举例、分析,深入浅出地把曾国藩的思想精华和成功智慧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本书作者深入分析了李书福多年来的创业经历和经营之道,从案例入手,解析李书福在企业战略和经营中的独到智慧,提炼出他特有的企业家精神。
  • 优秀员工不抱怨

    优秀员工不抱怨

    你还在抱怨工资太低?抱怨工作条件太差?抱怨工作太累?抱怨压力太大?抱怨工作枯燥乏味?……别再抱怨了。在你的抱怨声中,那些默默苦干的人已经远远赶超了你。突破职业瓶颈,获得职场重生,与其抱怨工作,不如改变自我。让自己永不“贬值”。
  • 这样记忆最高效

    这样记忆最高效

    有的人,大段文章看一两遍便能背诵,考前随便翻翻书就能拿到好成绩——这让我们既羡慕又嫉妒,从而怀疑自己的智商:“为什么我的记忆力这么差?为什么我没有这种超能力?”其实,归根到底,这是记忆方法的问题。没有方法,记忆就不快、不准、不牢。为了帮助广大中学生改变这种记忆现状,充分发掘自己的记忆潜能,轻松掌握高效的记忆方法,《这样记忆最高效》从兴趣、情绪、习惯、方法、环境等九个方面,归纳整理了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多种记忆方法,把学生从遗忘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最风流,醉唐诗Ⅱ

    最风流,醉唐诗Ⅱ

    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或清婉,或豪气,或叹息,每一位诗人都有属于他的符号。 诗是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百态,人生起伏,留下的诉说。
  • 我做了一个白日梦

    我做了一个白日梦

    我高昂想跟你们交朋友,小姐姐优先!嗯,那个,男的可以靠边站一点吗?让那位小姐姐先来。喂,看啥?就说的是你!思想放干净点!莫胡思乱想,专心聆听
  • 阴阳平衡者

    阴阳平衡者

    一位两千多岁的美丽仙女,一个神秘莫测的残缺魂魄,一段奇幻世界的旅程!
  • 微笑着说:再见

    微笑着说:再见

    苏沫本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只因郑楠的一番话:“天使,这个词不适合我,devil.恶魔比较适合我。”“你不了解我,不要妄下定论哦!”这两句话改变了单纯的她,她变得有心机,不再露出真切的笑容。另一个男孩出现无疑让苏沫感受到了温暖,此时的她显得那么无助,再见这个词,该跟谁说呢?
  • 绝佳丽人

    绝佳丽人

    一朝影后,莫名穿越。宫斗?现代小说那套够了!爹爹宠,娘亲爱,姐姐亲亲,哥哥抱抱,更有闺蜜相助,那个妖孽啊,你就别跟着我了,我很抢手的!
  • 剩女穿越后宫:与君争天下

    剩女穿越后宫:与君争天下

    控方:剩女就是罪大恶极!不然你为什么嫁不出去?!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回音一万次)辩方:剩就是Fashion!剩就是光荣!剩就是高尚!女主角知世口吐白沫地自辩:谁说我没人要?我随手在街边抢一颗白菜男人就能够进礼堂!(他敢不进?一记左勾拳了结了他)芳心寂寞N年的大龄女终于踏向结婚礼堂,却不料因为婚纱太紧身一不小心被勒断了气……穿了!穿了!穿越后基因重组的她终于吐气场眉了,哈哈哈~(猖狂地笑)她还即将成为一国之后——
  • 上错船,嫁对总裁!

    上错船,嫁对总裁!

    老公和姐姐车震掉河里了,交警打电话让她送两套衣服过去,她才如梦初醒,不是所有的浪子都会回头。姐姐有孕,为了娶她进门,他不惜亲手将她送给别的男人。而那个男人,不仅是他的四叔,更是她姐姐的合法丈夫。幽暗的房间里,那个男人霸道的欺上来,宣言:睡服我,我替你出气。支离破碎的婚姻,她拿着一纸离婚协议书心灰意冷的离开,迎上的却是另一个男人负手而立的身影。“终于离婚了?”男人拿走她手里的离婚协议书,仔细研究上面的条款,确保她的权益。“…是。”她看着他满面笑意,伸手欲夺回协议书。他手臂一让,笑着将她拥进怀里,“也好,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有我这种和你过一辈子的决心和毅力。以后,你就和我相依为命吧。”宋依诺:“……”
  • 原始征服

    原始征服

    一场核爆炸,让人类数千年积累起来的文明毁于一旦。气候的变化以及放射的污染,对地质物种都起了深远的变化。而幸存下来的人类,终于意识到人性的污染和所谓科技这柄双刃刀的巨大威胁,为了避免子孙后代重蹈覆辙,将残存下来的有限文明长久地封存起来,地球成为文明的禁区。人类,重回原始的蛮荒时代……
  • 一个叫彭家园的村庄

    一个叫彭家园的村庄

    本书共收入作者近5年来利用工作之余创作的100余篇散文。在“江西散文现象研讨会”举办之前,成立五年的江西省散文学会已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编辑出版的《江西散文十年佳作选》精选了我省85位散文作家的作品,既客观地反映了江西散文近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又充分地展现了全省散文创作的崭新风貌。现在,《江西散文学会丛书》又将出版,这对于进一步“出精品、出人才”,繁荣江西的散文创作,无疑是十分可喜的。
  • 皇极御剑

    皇极御剑

    吾持此剑,而御皇极。尸山血海,定鼎九州。一式横扫江湖斗,三式初成百夫愁。五式练就朝堂忧,七式乱刃万军谋。情爱痴缠,离乱别恨,嗔怒贪欲,恶念难断若说道,唯有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