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600000011

第11章 文人斗禅(2)

陆希声入法堂又问道:“不出魔界便入佛界时又如何?”

仰山禅师以拂子倒点三下,陆希声便礼拜,礼拜毕,问道:“禅师还持戒否?”

仰山:“不持戒!”

希声:“还坐禅否?”

仰山:“不坐禅!”

陆希声沉思良久,仰山禅师问道:“会吗?”

希声:“不会。”

仰山:“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

语云“条条大路通罗马”,亦即“门门皆可入佛道”。但要进入佛道,首重持戒参禅,今仰山禅师说不持戒、不参禅岂非叛道者乎?实者不然,盖戒律重规则、仪制,凡事可与不可有严格的规定,而禅学则重解脱、超越,不为一般形式观念拘束,乃至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故仰山禅师先否定一切对待以后,再曰“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意即真正禅者不离中道的生活。

多少重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曰:“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道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道:“姓秤!乃称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参禅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参禅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禅悟道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门宗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归鸟迷巢

有一信士问佛光禅师道:“经说: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不知百千诸佛有何过,无心道人有何德?”

佛光禅师用诗偈回答道:“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这意思是说:只因多了一片白云,归巢的鸟雀都迷了路,飞不回家了。因为供养诸佛,有了对象,反而迷失了自己;供养无心道人,乃以无分别智超越一切。百千诸佛,虽无过失,但无心道人,乃能认识自己。

信士又问道:“既是清净佛伽蓝,为何敲打鱼和鼓?”

佛光禅师仍用诗偈回答道:“直须打出青霄外,免见龙门点头人。”这意思是说:清净寺院道场,所以敲打木鱼、撞击皮鼓,完全别有深义。如敲木鱼,是因鱼在水中,从不闭眼,故以木鱼以示精进不懈;打鼓,只为消业增福。鱼鼓之声,上达云霄之外,何必还受轮回之苦?

信士再问道:“在家既能学佛道,何必出家着僧装?”

佛光禅师还是用诗偈答道:“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这意思是说:在家修行固然很好,但终不比出家修行更能精专一致。孔雀的颜色虽然好看,终不比雁鸟能够高飞!

信士的心中疑云终于被佛光禅师拂拭了。

有些问题没有通达时,真是心有千千结;但经过解释,就如拨云见青天。禅,有时不解释,有时就是解释,也都说些不相干的事。如果能于言外会意,则禅师们的一言一语、一动一静,就无不是禅了。

方外之交

杭州净土院的药山惟政禅师持律甚为精严,曾接引太守李翱皈依佛法,也曾入朝为唐文宗解释“蛤蜊观音”之事。但他生性淡泊,不喜应酬,朝中大臣经常争相供养,禅师均借故推辞。

禅师与蒋侍郎颇为深交。一日,蒋侍郎对禅师道:“明日寒舍文人雅集,有几个知己好友相聚,大都是当代学者名士,恳请禅师能拨空前来普洒甘露,演说妙法,则我等不胜荣幸!”

惟政禅师推辞,蒋侍郎不允,不得已,勉强承诺前往。第二天侍郎派人前来迎接禅师时,惟政禅师已不在寺中,迎者遍寻禅师不着,但见其经案上留有一偈,偈云:“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维;为僧只合居岩穴,国士筵中甚不宜。”

迎者将此偈呈交蒋侍郎,蒋侍郎不但不怪他失信侮慢,反而更加尊敬惟政禅师,认为惟政禅师才是他真正的方外之交。

出家人的性格个个不同,有的发心在各阶层弘法度众,经中称为“人间比丘”,有的喜欢居住在深山丛林,经中称为“兰若比丘”,这就是大小乘的悲愿不同所致。人间佛陀的释迦经常活跃在王公大臣的周围,但也容弟子大迦叶经常山林水边静坐。故《高僧传》中有义学比丘、弘传比丘、持律比丘、神异比丘等不同。禅门大师的风格,有为当朝国师者,有隐遁不出者,但均能树立佛法有益于众生,不必同一形象。

找不回来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对净土法门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特地去拜访佛光禅师道:“禅师!我念佛拜佛已经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号时好像不太一样。”

佛光禅师问道:“有什么不一样呢?”

朱慈目道:“我过去在持佛号时,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觉得佛声绵绵不断,就是不想持,但那声音仍像泉源,会自动流露出来。”

佛光禅师道:“这很好呀!表示你念佛已念到净念相继,与佛相应,找到自我的真心了。”

朱慈目道:“谢谢禅师的赞叹。但我现在不行了,我现在很苦恼,因为我的真心不见了。”

佛光禅师道:“真心怎么会不见呢?”

朱慈目道:“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的净念相继没有了,要找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好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禅师指示道:“寻找你的真心,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中。”

朱慈目道:“我为什么不知道呢?”

佛光禅师道:“因为你一念不觉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离开你了。”

朱慈目听后,似有所悟。

真心没有了,这就好像说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家门。人为什么会迷惑?总是因为虚妄盖覆了真心。永嘉大师说:“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即此义。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求人不如求己。”

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完成自己。禅者有绝对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所谓“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禅者的榜样。

吾人不知道自己拥有无尽的宝藏,不求诸己,但求诸人,希求别人的关爱、别人的提携,稍有不能满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个没有力量的人,怎能担负责任?一个经常流泪的人,怎么把欢喜给人?儒家说:“不患无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条件具备,不求而有。观音菩萨手拿念珠,称念自己名号,不就是说明这个意思吗?

诗偈论道

苏东坡住在庐山东林寺,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云: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气势博大,确是惊人。

一天,证悟禅师前往谒见庵元禅师。他俩夜里闲谈,证悟就举出苏东坡的诗偈,并赞叹地说:“这也是不易到达的境地哦!”

庵元不以为然,批评说:“这种说法还没有看到路径,哪里说到了目的地呢?”

证悟:“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若不是已到了那种境界,如何有这个消息?”

庵元:“是门外汉而已。”

证悟:“和尚慈悲,可为指破?”

庵元:“且从这里用心参破,即可以知道本命元辰落在何处。”

证悟听了茫然一片,整夜深思,无法入睡,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忽闻钟声,恍然大悟,去其疑云,说道:

“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拿此偈语奔告庵元禅师,庵元说:“向你说是门外汉嘛!”

禅,不是用语言能说的,也不是用文字能写的,更不是用心思能想的。禅,完全是透过悟才能体认的。证悟禅师的一夜深思,那钟声终于敲开了心扉,他和东坡的境界就不同了。

八风吹不动

宋朝苏东坡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的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童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明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地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同类推荐
  • 静下来,幸福就来

    静下来,幸福就来

    这是一本关注读者心理的心灵慰藉书。从静心与幸福的关系的角度启迪读者的心灵,从淡定、放下、超脱、幸福等十二个方面讲述如何静心,帮助人们在忙碌中重享内心的平静,收获人生的幸福。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全面、适用。
  • 老板不会轻易告诉你的50个秘密

    老板不会轻易告诉你的50个秘密

    本书内容包括:为了薪水而工作的思想要不得、工作中没有绝对的公平、努力工作未必就得到老板的认可、不要总认为老板比自己笨、别指望别人能够为自己而改变、好马也要吃回头草等。
  • 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不仅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也经历了无数劫难和不幸。中华民族能够生存下来并不断壮大,是与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分不开的。“八荣八耻”的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中华民族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保家卫国的仁人志士,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跟随本书去认识这些保家卫国的爱国人士吧!
  • 上班族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上班族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在现代社会中,上班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然而,他们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沉重的心理压力令他们不堪重负,复杂的人际纠葛让他们招架无力,不安的情绪使他们身心疲惫,不良的行为让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本书针对上班族面临的一些常见问题,主要从压力、职场、人际关系、自我、心理、情绪、性格、行为、情感九个方面进行论述,既有生动形象的案例故事,又有恰到好处的理论分析,还有呵护备至的忠告,总之一定会令上班族们有所受益的。
  • 震撼灵魂的力量:历史上的那些伟大演讲

    震撼灵魂的力量:历史上的那些伟大演讲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热门推荐
  • 殇生弈

    殇生弈

    混乱的世界,诡异的事件,一个个惊天的谜团正期待一个真正的英雄去解开。全新玄幻大作,绝对不同以往,融合多种元素,恐怖、悬疑应有尽有,迷程带您领略不一样的神奇。
  • 鹤城见闻录

    鹤城见闻录

    鹤城见闻,却有俗世怪人,他们或是癫狂或是痴想,他们又何尝不是我们。
  • 谁拨动了你的心弦:高中生心理困惑答疑

    谁拨动了你的心弦:高中生心理困惑答疑

    本书讲了:养花要养根,育人要育心,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好心理问题,那么学校就不可能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心理问题是德育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善德的人,才可能使学校真正落实德育为先的办学目标。我们若能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谁拨动了你的心弦》这本书,能明显感觉到银川市实验中学针对高中生心理困惑所做的答疑非常有价值,值得中小学生阅读参考,值得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研读借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云点点

    星云点点

    身为妖精,我却没有妖精的面容和身材,什么情况??好吧,我就自娱自乐的过我的生活好了,谁让我有妖精的寿命呢,不过,这乱七八糟的生活是怎么回事啊喂!你们这些妖精啊小神啊是怎么回事啊喂!
  • 林宴

    林宴

    “请用一枝玫瑰纪念我。”致敬加西亚·马尔克斯他把她从破碎的冰河里拉出来,在她插满冰凌的心脏上淬火,浓稠的白雾模糊了伏尔加河岸边的柳。他们最廉价,仿佛随意撒在斑驳墙缝里的一把种子,在城市肮脏的角落里轰轰烈烈地野蛮生长。校园救赎向,1v1男女主都不是善茬他们的故事,始于某年某月某日。
  • 隐秘事件录

    隐秘事件录

    在这个平静的世界下,暗潮正不断的翻涌着。鬼屋的传闻、镜中的诡影、高楼中的蛛潮......似乎都在说这个世界一点也不寻常。卢克:我真的不想再遇到神秘事件啦!什么邪恶法师!恐怖怪物!复活的尸体,都赶紧离开啦!妖魔鬼怪快离开!妖魔鬼怪快离开!妖魔鬼怪快离开!
  • 桃花满天下

    桃花满天下

    戴家有女难出嫁,被夫三次休复休。第一回嫁给了天下第一富人,第二回嫁给了天下第一商人,第三回嫁给了天下第一才人,而这一次……嫁给了天下第一穷人!
  • 向云歌

    向云歌

    意气横卷,千锤百炼,烧夜燃昼,烈火浇愁。
  • 吾为人皇

    吾为人皇

    奥罗大陆,人族式微。远有无边海洋中强大的海族盘踞,近有无穷无尽的内患,人族只能靠着强大的‘心魂武士’来守住自己的领土。某年某月某日,一伐木工少年带着爷爷的绝技自深山中走出,传奇,就此开始。又某年某月某日,有人问少年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少年淡淡一笑,望着眼前的大好山河,嘴角闪过一抹欣慰。”我的生命,因此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