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3200000005

第5章 年画盛地(1)

民间年画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重要民俗文化,在全国各地,几乎没有普及不到的角落。由于地域环境、人文因素及社会变革的共同作用,不同地区的年画也各具特色,韵味有别,但同时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融会贯通。明清年画鼎盛时期,从北国到南疆,从西域到沿海,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代表性的年画产地。

(一)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和河南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的“年画四大家”。

1.苏州桃花坞

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成熟的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最早的年画据说是唐伯虎所作的《风流绝畅图》。

雍正、乾隆年间,苏州年画的质量、销量空前提高,当时有五十多家年画铺,分设在阊门外山塘街一带,也有部分设在桃花坞报恩寺一带,年产达百万张以上,少时也有十几万张,行销江、浙、鲁等地,并远达南洋。此时桃花坞年画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与天津杨柳青成了我国南北两大民间年画重镇。当时苏州年画铺的名称,至今还芳名流传的,前期有张星聚、张文聚、魏鸿泰、吕云林、陆福顺、墨香斋、春源、季祥吉等;后期有王荣兴、陈同盛、吴锦增、吴太元、鸿云阁等。画师在画面上署名的,前期有桃坞主人、桃溪主人、墨浪子、归来轩主人、宝绘轩人、墨林居士、杏涛子等;后期有嵩山道人、吴友如、周梦蕉、金蟾香、符艮心等。

桃花坞年画采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刻版工序又分上样、刻版、敲底和修改四部分,其主要工具为“拳刀”,同时以弯凿(剔空)、扁凿、韭菜边、针凿、修根凿、扦凿、水钵、铁尺、小棕帚等工具配合使用。套色印刷亦有一套程序,主要包括看版、冲色配胶、选纸上料(夹纸)、摸版、扦纸、印刷、夹水等步骤。年画的尺寸,直幅的有大至四尺的“中堂”小至五寸左右的“神马纸”及二寸大小的“蛋面”(贴在蛋面上的小画片)”;横幅中最大的有三张一套的“全景床帏”,最小的是五寸左右的“灯面”。刻印的神像、风景、什景图等一般有大、中、小三种。戏曲故事年画多为对开横幅,品种繁多。

《八仙庆寿图》是现存最早的桃花坞年画,刊印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从画面上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功、印刷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早期桃花坞年画虽然流行于民间,但因受吴越士文化的影响,风格极为雅致,如:侍女花卉的题材中采用了传统立轴和册页的构图形式,在画面的经营上,可以看出宋代院体画、明代界画和文人画的影响。雍正、乾隆年间,还出现了不少模仿西洋铜版雕刻风格的作品,如《苏州万年桥》《陶朱致富图》《西湖十景》《山塘普济桥》《三百六十行》《百子图》《三美人图》 等,有的还在画面上题明“法泰西笔法”“仿泰西笔法”“仿泰西笔意”。这一类的作品在画面上,多采用焦点透视,除人物面部外,衣纹、树石、房屋、动物的羽毛等均用明暗来表现,显得夹生。到乾隆以后,桃花坞年画独有的特色彰显,形成了优美清秀、精巧工整的独特风格。与早期作品相比,画面构图简练大方,线条爽朗大气,色彩也开始鲜明起来,如《五子登科》《庄子传》《珍珠塔》《荡湖船》《拜月图》等,从这些画面上,可以看出早期金陵派刻版风格和新安派刻版风格的影响。

从题材上讲,桃花坞年画大致可分为门神、农事画、儿童美女画、装饰风景画、故事传说画等,其中有吉祥喜庆的图片如《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等。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山水风景画片有各地风景,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等。雍正后出现的故事戏文画片,范围很广,有古有今,有单张有连续,如《武松打虎》《花果山》《定军山》等。风俗画有《玄妙观庙会》《苏州城内外三百六十行图》等。风土人情跃然纸上,成了宝贵的地方史料。有些年画富有爱国主义色彩,如《法人求和》《刘军门大败法军图》等,赞扬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刘永福,俨然积极热情的政治宣传画。

18世纪以后,桃花坞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我国大部分地区,而且远渡重洋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无论设色还是绘图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2.天津杨柳青

杨柳青地处京畿要冲天津西青区,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杨柳青木版年画产生于元顺帝时期,当时战乱四起,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霍玉堂避难来到杨柳青镇,当地有一片枣树林,而枣木十分适合雕版刻制,霍玉堂便因地制宜施展绝活,逢年过节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于是也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作为一个响亮名号的“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达到鼎盛。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成为名副其实的年画之乡。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萃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曲艺术的精华,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富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其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此中奇异的是,通常人们画画都是坐在凳子上伏在桌子上,但杨柳青年画却是要站立在地上往“门板”上画,画室里安了一排可以随意开合的门板,人们叫它“画门子”,印上了轮廓的宣纸贴在上面,画师就站在画门子前面一边画一边端详,一边端详一边画,精益求精直至无懈可击方才收笔,一幅版的初稿下来,少则三天五天,多则十天半月,不怕推敲反复,也不怕推倒重来,一丝不苟专注虔诚,这也是杨柳青年画屹立百年不倒的原因。而后期制作,更是花费较多的工夫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极具中国风情。在中国版画史上与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它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立体的。例如有一项特别之处就是,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艺术价值。

杨柳青年画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取材内容丰富广泛,归结起来有娃娃仕女、戏曲故事、时样节景、花果清供等类别,如《麒麟送子》《五子夺莲》《忠义堂》《文姬归汉》《五谷丰登》等很受人们的喜爱。主题多侧重寓意、写实,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农家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等。胖娃娃是杨柳青年画中一个常见的题材,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持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被各地模仿借鉴。各地门画中多见的是关公张飞、秦琼、尉迟敬德一类猛将角色,杨柳青门画中,却有一个特别的门画种类——门童,也就是胖娃娃。此外,杨柳青年画中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如《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例如太平天国时期,起义的领导人信奉拜上帝教,却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唯独没有成年人物。

作为民间艺术的结晶之一,今日的杨柳青年画已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2007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2010年5月9日世博天津活动周开幕,杨柳青年画作为参展项目,向世人展示。

3.潍坊杨家埠

杨家埠村在潍坊市东北15千米处,以盛产木版年画而远近闻名。当地流传的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

同类推荐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热门推荐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幻影的精灵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幻影的精灵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幻影的精灵》正在百度贴吧喜羊羊与灰太狼吧、创世中文网连载中!!
  • 天降好运

    天降好运

    “《天降好运》?这是什么烂书,不看!”哎哎哎,读者别急着走,先看上两章再做结论!................这是一个好运少年奇葩修行之旅的故事......
  • 花季少年少女

    花季少年少女

    当你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你会放下一切,只为追他而去吗?
  • 莲焱:神界第一妖孽公主

    莲焱:神界第一妖孽公主

    她与他,从小一起长大。可是,他了解她的一切,而她对他的一切却是朦朦胧胧。“我姓雪,名清莲。雪清莲。”她对他一笑,湛蓝如海的眸子闪了闪。他一笑,时不时闪过红芒的星眸弯了弯,“我姓焱,名远。焱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莲。”她赌气。“灼热之焱,似进却远。焱远。”他答。可是,追着她的还有……“黄泉碧落,红尘紫陌。碧尘。”他随手变出一朵雪莲花来,赠与了他最爱的人。温润如玉的他沉吟半晌,道:“千里飘雪,万顷起风。雪风。”可是,她的这一棵桃花树难道只有雄桃花吗?不,雌桃花有很多!——警告——开头比较淡,后面有甜有虐……一个大坑,慎入!开学了QAQ,一月三更已经是极限。若是有空再加更。滚地求原谅
  • 我等你到29岁

    我等你到29岁

    那年,青春年少遇渣男女主:我不要他那年,岁月如花结良缘女主:我不配他那年,心灰意冷走天边女主:我孤身一人多年后,功成名就潇洒遨游天地间29岁再续未了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雷霆符皇

    雷霆符皇

    符隶临身,雷神降世。时空穿梭,械皇之力。深渊中的迷雾渐渐解开,死海中的法神逐渐显现。新人祀无风,请各位读者大大点开本书《雷霆符皇》,可能给你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 一千零一夜全集(五)

    一千零一夜全集(五)

    《一千零一夜》中文又译作《天方夜谭》。相传在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因为痛恨王后与人私通,就将王后杀死了。此后,国王怀着满腔仇恨,每天娶一少女,第二天早晨就将其杀掉,许多无辜女子惨遭杀害。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每夜讲故事的办法,不断引起国王的兴趣,她的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不仅自己免遭杀戮,而且把国王也感化了。
  • 来世丹青

    来世丹青

    你怕不怕被颠覆?都说人活着就是为争一口气,那么,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口气是谁给的呢?是自己吗?来吧,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绝属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 煦煦春归去

    煦煦春归去

    所谓捕灵人,就是搜捕人世间残存的魂魄。周尘这小子,是真惨,九世以来,寿命都在三十岁以上,就没活超过二十岁。他说,人的一生很短,认定的事情,很容易坚持一辈子。他说,待在我身边吧,我活得短,不会太麻烦的。不知何时,我已习惯回到他身边,对他好,对他不好。异界相恋,可怜的是活得最久的那个。我们这些人,罪有应得,怎么挣扎都是活该,但我希望他能寿终正寝。他喜欢了我很多年,我明白得早,但醒悟得太迟,我终于明白自己对世间诸事,如此执着的理由。不舍尘世纷杂,但为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