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23700000037

第37章 随缘去,断旧念: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2)

在形形色色的现代世界中,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这个古老而常新的真理:活得平淡才能活得自由。平淡是一种成熟和智慧的人生境界。真正的平淡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当生命的浪潮在自我的河床里奔腾不息、跌宕起伏后,必须重归平淡。一个人只要能拥有一颗平淡的心,就能做到雨来不惧,风来不动,雷闪不惊。唯有平淡,世界才会更宽阔;唯有平淡,生活才会更精彩!

顺其自然,拥有一颗平常心

佛语有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旨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顺其自然地活着,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最大的法则就是自然法则,所以,顺其自然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唐朝时期,有个修为极高的无为禅师,善于从眼前的小事物入手,启发弟子的悟性。

一天,无为禅师带着两个弟子下山游历。不久,师徒三人行至一片树林,无为禅师指着林中一棵枯树问道:“你们两个说说,树是枯萎好呢,还是茂盛好?”大徒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茂盛的好。”无为禅师摇摇头说:“繁华终将消尽。”站在一旁的小徒弟见师父否定了师兄的回答,便自信满满地说:“我看是枯萎的好。”不料无为禅师还是摇了摇头,说:“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

这时,正好从对面走过来一个小沙弥,无为禅师便以同样的问题来问他,机灵的小沙弥不紧不慢地回答:“枯萎的就让它枯萎,茂盛的就让它茂盛好了。”无为禅师听后,赞许地说道:“小沙弥说的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应该顺其自然,不要执著,这才是修行的态度。”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的枯荣皆有其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花草树木不会因为人们的喜爱而冬夏常盛,月亮不会因为人们的不满而四季常圆。自然法则是博大的,也是残酷的。繁荣也好,枯萎也罢,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是要消失的。所以,人应该学会顺其自然地活着,刻意追求反而会被其所累,迷失了自我。

一个小和尚为了求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前往终南山拜虚云禅师为师。尽管虚云禅师收下了他,但却一直没有给他任何教导。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两个多月,一天,小和尚终于忍不住向虚云禅师问道:“学僧来到禅师座下参学已经数月,为何禅师从不开示一法?”

虚云禅师听了以后,反问道:“嫌什么?”小和尚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开示,因为没有得到要领,他只得退了出来。

这一次没有得到开示,小和尚很不甘心,于是他前往德山向千叶禅师学法。但让他失望的是,这里的情况比虚云禅师那里更糟。一连几个月,他也没有得到千叶禅师的任何开示。

一天,他鼓起勇气向千叶禅师问道:“学僧早就闻言千叶禅师佛法高深,但我来这里已有数月,却得不到禅师的一句佛法。这是何故?”千叶禅师听了以后,也问道:“嫌什么?”

这一出人意料的回答,让小和尚非常吃惊,两位大师竟然说出了一模一样的话。但是他思来想去仍是不得要领,于是他前往洞山向无极禅师求教。

有了前两次的磨砺,小和尚这次多了几分耐性,开始静下心来修炼,但他仍然希望得到大师的开示。后来有一次,小和尚找了个机会,向无极禅师问道:“我修炼佛法正到了紧要之处,还希望大师能给我一点儿开示和提点。”这次,无极禅师的说法倒是和前两次不一样了,但是他说了一句让小和尚更绝望的话:“等洞水逆流的时候,我再向你说。”

这句话,小和尚思索了很久,最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修禅本就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为什么要给自己想象出那么多的困难和逆境呢?”小和尚得到这番开示,终于明白了前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问他“嫌什么”的原因了。

人生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拥有一颗顺其自然的平常心。平常心表面看似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超然于世外,是一种无为的心理状态。其实不然,平常心以淡然平和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剔除了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减少了无谓的失误和牺牲,从而让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保持最佳状态。因此,它是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取得成功的法宝。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顺其自然的平常心,对人或事物的追求不能太执著,对事业的成败也不要太较真,更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要懂得失败与成功、幸福与苦难、美丽与丑陋都是自然法则所安排的,绝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唯有顺其自然,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超然洒脱,豁达心安,摒弃自我进入佛的境界!

顺势而为,适可而止

知止,即适可而止,意思是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用儒家思想来解释,“知止”其实就是中庸之道,即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知止”二字虽然简短,却蕴涵着无限的智慧和禅机。

一位老禅师带领一帮弟子在山上修行。

一天,老禅师嘱咐弟子们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担起扁担上路,不久来到离南山不远的河边,河水宽阔湍急,而且无舟渡河,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个个垂头丧气,唯独有一个小和尚面色坦然,没有丝毫沮丧之意。

老禅师问其缘故,小和尚从怀里掏出一颗苹果,递给老禅师说:“弟子未能过河打柴,但见河边有棵苹果树,而且树上仅有这一颗苹果,就顺手把它摘了下来。”

老禅师责问道:“出家人怎能妄取无本之果!”

小和尚答道:“师命有所不从,皆因尘缘不清,造化弄人,我得无本之果,使其皈依佛门净地,不为俗世所玷污。虽然打柴的初衷未能实现,但却在无意间看到了这颗苹果,所以我并非妄取,而是得天意,顺自然。”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老禅师的衣钵传人。

在人生道路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知止”的道理,这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顺势而为和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禅师隐居在山林中。由于他德行极高,声名远播,所以很多人都千里迢迢前来找他,想跟他学一些生活方面的窍门。

一次,一个小伙子前来拜访禅师。当他到达山林的时候,看见禅师正在山谷里挑水。小伙子发现,禅师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小伙子心想:“禅师应该挑得起很大的桶,并且应该挑得满满的。可他为什么不把桶挑满水呢?”

于是,小伙子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不把水桶挑满呢?”

禅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地贪多,只会适得其反。”

小伙子越发地不解了。为了解除小伙子的疑惑,禅师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满满的两桶水。

小伙子挑得十分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不但水全洒了,小伙子的膝盖也摔破了。

看到这种情景,禅师说:“水洒了,不是还得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起路来就会非常艰难,岂不是要比刚才挑得更少吗?”

小伙子不解地问道:“那么请问大师,具体应该挑多少,如何估计呢?”

禅师笑道:“你看这个桶。”

小伙子低头看去,只见桶里画了一条线。

禅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过这条线,高过这条线就意味着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有了这条线,就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这个故事旨在告诫我们:凡事都应该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正如老子所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意思是说: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大凡英明的智者,都敢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顺势而为,同时又懂得适可而止,功成身退。

春秋末期,范蠡弃楚投越,辅佐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被尊为上将军。然而功成名就之后,范蠡却功成身退,脱下官服,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上,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来,范蠡到了齐国,并且隐姓埋名,在齐国的海边开荒垦地,治产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达到“巨万”,却仗义疏财,数次散尽千金,百姓皆称其为陶朱公。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于是他写信给越国另一位功臣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在接到范蠡的书信后,便称病不再上朝,但最终仍未能逃脱“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命运。而范蠡因为懂得“知止”的道理,遂得以保全性命,名闻天下。

由此可见,人生在世,应该懂得“知止”的道理,既敢于顺势而为,又懂得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这样才算智慧的人生!

既成事实,坦然接受

佛说:“与其排斥已成的事实,不如试着去接受它。”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荒废的寺院,在寺院的废墟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既已成为现实,只能如此,别无他择!”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失败、错误和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智者常以达观的态度来看待失败和错误,因为他们知道那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唯有勇敢地面对它、接受它,并冷静地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吸取有用的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而愚者却常常为过去的错误和失败而烦恼,并长时间地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除了增加精神上的痛苦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可言,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医治后悔的灵丹妙药。

明代著名学者曹臣在《说典》中讲了一则小故事,名叫《甑已破矣,顾之何益》(甑,音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读来让人受益匪浅。东汉大臣孟敏,年轻时曾卖过甑。一次,他不小心将担子掉在了地上,甑全部摔碎了,孟敏看都不看一眼,径自离去了。行人看到这种情景大惑不解,于是问他:“你的甑摔坏了,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呢?”孟敏坦然地答道:“既然已经摔坏了,看它还有什么用呢?”

孟敏的做法体现出了一种淡然和超然的心态。甑再值钱,再与自己的生计息息相关,可它已经被摔碎了,不可能恢复原状了,任你后悔,任你哀叹,任你扼腕惋惜,任你捶胸顿足、呼天喊地,任你三天不吃饭、五天不睡觉,任你悔青肠子,也无法改变这个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实。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像孟敏那样,“甑已破矣,顾之何益”,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这就是说,对于无法挽回和补救的错误,埋怨、后悔、消沉不但于事无补,还会阻碍继续前进的步伐。因此,对于已经过去的错误,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有机会补救的,我们就尽力补救,没有机会补救的,我们就坚决将它丢到一边,千万不要陷在过去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无力自拔。

很久以前有一个商人,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翁。不料,一场大火将他所有的产业化为了灰烬。面对残垣断壁,他绝望了,觉得此生再也没有希望东山再起了。为此,他的眼睛熬出了血丝,整天紧锁愁眉,茶饭不思。

一天,一个老禅师路过该地获悉此事,便前去拜访他。老禅师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年轻人,家业变成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一天天老去,从此失去了光泽。一双没有光泽的眼睛,怎么可能看见希望呢?”

接着,老禅师给他讲了一个寓意深长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猎人捕到了一只会说话的小鸟。

小鸟对猎人说:“如果你把我放了,我将给你三条忠告。”

猎人回答说:“我发誓我会放了你,但是你必须先告诉我是哪三条忠告。”

小鸟说:“做事不要后悔。这是第一条忠告。”

猎人点点头。

小鸟接着又说:“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认为是不可能的就不要相信。”

猎人又点点头。

小鸟继续说:“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就不要费力去爬。”

猎人再次点了点头。

小鸟见猎人没什么异议,就对猎人说:“现在你可以放我走了吧?”猎人遵守诺言,将小鸟放了。

小鸟“嗖”的一下飞到一棵大树上,然后朝着猎人大声喊道:“你这个愚蠢的家伙。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在我嘴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正是因为有这颗珍珠,我才会如此聪明。”

闻听此言,猎人急忙跑到树前开始爬树,想再次把小鸟捉住。但是正当爬到一半的时候,他一不小心掉下来摔断了双腿。

那只小鸟又冲着他嘲笑道:“你这个笨蛋,我刚才告诉你的三条忠告你全忘记了。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就不要后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又告诉你,如果有人对你说了一件你认为不可能的事,就不要相信,而你却相信我嘴里会有一颗大珍珠。我还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不要勉强去爬,而你却为了抓住我试图爬上这棵大树,结果掉下去摔断了双腿。”

最后,老禅师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过去的错误和失败就像这只珍贵的小鸟一样,尽管它嘴里有珍贵的珍珠,但它已经飞走了,你已经不可能再抓到它,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放弃它,然后重新开始。”

听了老禅师的开示,商人一下子清醒了,他决定重振旗鼓,从头再来。不久,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小茶馆。几年以后,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重建了昔日的辉煌。

西方有句谚语叫“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与我国的“甑已破矣,顾之何益”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用现代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尽管我们无法改变三分钟之前发生的事,但却可以设法改变这件事所产生的后果。”这就是说,面对已经发生的错误,与其后悔怨叹,不如将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当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生存智慧,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手中的“甑”随时都可能被他人打破,杯中的牛奶随时都可能被打翻。我们唯有像智者那样“甑已破矣,不复顾之”“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才能快乐地生活、愉快地工作,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同类推荐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佛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智慧一点通

    在古代,不管是君王还是庶民,只要遇到难以解开的疑惑和难题,他们往往会去深山古庙去寻找高僧大德,虔诚向他们求教,以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因为人们相信,只有生活在清静之中的人,才会有通天彻地的大智慧。如今,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房子问题、婚姻问题、工作问题、人生问题等等接踵而来,但是我们又去哪里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呢?事实上,高僧虽然远去了,但是他们却把智慧留给了后人。本书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

    本书内容包括: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形成、解放后吴忠宗教的状况、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吴忠宗教与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宗教文化生态下的政府责任。
  • 清净

    清净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清净》由孟阳编写。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热门推荐
  • 择小城终老

    择小城终老

    爱情不是怦然心动一见钟情是时光岁月了无痕沧海桑田的变迁暮然回首依旧是你伴我左右。往后岁月一直有你愿百年之后你我同穴而眠此生绵绵皆因有你愿无尽长空你我携手望之我想过千万种,你却是意料之外想象终归是梦。而你是我茫茫岁月里最终成就的真
  • 荒古战仙

    荒古战仙

    古老的天玄大陆生存着一些依靠天地之力强化修炼自身的人跟兽,其力可力拔山河,人们不断突破自我更有甚者可破碎虚空羽化成仙。
  • tfboys之守护

    tfboys之守护

    天啊!这是逆天的节奏吗!这三个美少年是上帝创造的吗!一个腹黑帅气却又不失可爱,看他的虎牙!一个萌萌的吃货一枚却很讨人喜爱,看这萌萌的表情!一个高冷却又暖心的低调少年,看他笑起来的梨涡!…………想知道他们遇到什么吗!期待正文!我第一次写小说,不好的地方请四叶草们多多包涵!谢谢你们的宽容大量!
  • 权妃倾天

    权妃倾天

    她不过是小时候被他救回来的一个难民而已,带回府后成为府里的大小姐,谁见到她都要礼让三分,人前所有人都尊称她一声小姐,人后却落为世人的笑柄。她开始变得心狠手辣,这一切都是他们逼的,而身为摄政王的他一直站在背后支持她,她想要什么他便给她什么,她想要毁了这天下,他就绝不手软,用尽一切办法将这大好河山毁于一旦。
  • 原来白日依山尽

    原来白日依山尽

    青春的故事。真情实感。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不放过你

    我不放过你

    父母的再婚,使桑瑞昔日的学生葛兰成了今天的妹妹。意外的重逢使葛兰展开了对桑瑞的更加凌厉的攻势,桑瑞在逃离与矛盾的纠结中,又开始与陈瑶的乌托邦、与刘玲的放纵。葛兰在对桑瑞的“追求”失败后,有了自己的恋情,但就在和男友谈婚论嫁的前夜,葛兰自己却又突然上演了桑瑞式的逃离。
  • 私人定制大魔王

    私人定制大魔王

    开局一个卵,重生在深渊恶魔世界,身怀亚洲四大邪术之一的PS系统,求大神帮忙把萌萌哒的小恶魔,P成超凶的大魔王!
  • 1893年生人

    1893年生人

    2095年,疯狂的华裔博士路易斯-刘收集了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时空镜像,并将他们捆绑在电影学院的年轻教授方朔身上,进行时光传输。从而造就了一个生于1893年,妄想重建世界秩序,终生被重度精神分裂症及多重人格障碍所困扰的失败的实验产物。
  • 忆往昔愿归来仍少年

    忆往昔愿归来仍少年

    每个人内心深处多少都会有着些许回忆,或干净美好,或伤心遗憾…我想把这些回忆都记录下来,因为我怕如果某一天我也忘记了,这个世界上便再也不会有人记得这些曾经发生过的美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