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23700000031

第31章 不计较,勿执念:云在青天水在瓶,人在江湖心在清(1)

执著是一种负累,计较是一种苦楚,执著太深、计较太多就会成为一种羁绊,陷入痛苦的深渊。人生要想活得轻松自在,就要学会放下执著和计较,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成熟。当我们真正将这两者放下的时候,就会如脱钩之鱼、出岫之云、忘机之鸟,心无挂碍,来去自如,逍遥于天地之间!

用心计较,莫如退步思量

南怀瑾先生说:“有些地方马虎一点。”旨在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要过于计较和较真,否则很容易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做人不能一条路走到黑,一个死理认到底,一定要懂得“转弯”和变通。

一般来说,太过较真的人,其人生观往往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他们很难拥有一种中和的观点。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的黑与白、对与错的,大部分事物都处于这两者之间。因此,人生在世不能太较真,有些地方、有些时候不如糊涂一点、马虎一点,放下心中的固执之念。

一位高僧有两个徒弟。一次,他们看到一只蜜蜂飞进屋里,蜜蜂努力地朝窗户外面飞,却被厚厚的玻璃挡住了,但是,它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撞向玻璃。

徒弟甲看到此情此景,不屑地说:“这只蜜蜂真是太蠢了,既然知道此路不通,为什么还做这种无用功呢?它这样往玻璃上撞,恐怕撞死了也飞不出去!”

他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世界上有很多事是不能强求的,该放手时就放手。

徒弟乙看到此情此景,敬佩地说:“这只蜜蜂真是太勇敢、太顽强了,屡败屡战,值得我们学习!”

他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做人应该像蜜蜂那样,锲而不舍,败而不馁,百折不回。

由于观点相异,两个人便争执起来,但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于是,他们只好去找高僧评理:“我们两个人的观点,究竟谁对谁错呢?”

高僧笑道:“你们俩谁都没有错。”

听到这样的答案,两个徒弟大惑不解:怎么可能两种观点都正确呢?难道师父是故意做好人,不让我们再争执了?

高僧早已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微笑着拿出一张大饼,并吩咐他们把大饼等分成两份。分好以后,高僧问道:“一张饼等分成两块,你们说哪半块好,哪半块不好?”

两个徒弟摇摇头,表示答不出来。

高僧开示说:“你们总是看到不同的地方,却看不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了质的相同。”

两个徒弟突然醒悟: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

过于较真和执著己见,难免会有失偏颇,陷入保守的泥潭。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越保守的人越有自己的范围,结果变成固执,变成粘胶一样,自己不得解脱,被它胶住了,就是佛家所讲的执著。”

不同的人很容易产生观念上的差异,太过较真就会“起火”,想开一点、糊涂一点就都过去了。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意思是说:烦恼与智慧,有时候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觉悟了,就会生出智慧来、一念迷惑颠倒了,就会智慧断绝,烦恼丛生。因此,与其做个事事较真的愚者,不如做个“难得糊涂”的智者。

一位禅师外出宣扬佛法,在路上碰到一对吵架的夫妻。只听妻子大骂丈夫:“你算什么丈夫,一点儿都不像男人!”

“你再骂我就打你!”丈夫也不甘示弱,向妻子威胁道。

妻子并没有被丈夫的威胁吓倒,继续骂道:“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禅师有意上前劝架,但又不知如何插嘴,只好对过往的行人高声喊道:“大家快来看啊,看斗牛、斗鸡、斗蟋蟀,要买门票;现在看斗人,完全免费,大家快来看啊!”

禅师这么一喊,很多路人都围了上来。但这对打架的夫妻却满不在乎,仍然我行我素,大声吵骂。

“你再骂我一句,我就杀了你!”看到有这么多人围观,丈夫的面子有点儿挂不住了。

妻子却丝毫不买账,大声嚷道:“你杀!你杀!我就骂!”

眼看战争已经升级到了白热化阶段,禅师只好再次出手,高声喊道:“真是太精彩了,现在有人要杀人了,大家快来看啊!”

这时,一位路人开始不满了,厉声喝道:“你这和尚,乱嚷嚷什么?人家夫妻吵架,关你什么事?”

禅师笑道:“谁说不关我的事?你没听到他们要杀人吗?杀死人是要请和尚念经的,念经我不就有红包拿了吗?”

“真是岂有此理!为了拿红包你就起哄杀人啊!你是怎么当和尚的,还出家人呢?简直就是一个财迷!”那位路人对禅师更加不满了。

禅师笑道:“希望不死人也可以,那就让我说句话。”

听到禅师和路人争吵,那对夫妻也停止了吵架,不约而同地围上来想听听他们在争吵什么。

禅师趁机对吵架的夫妻开示道:“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时也会融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时也会煮熟;今生能做夫妻,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既然有缘生活在一起,就要做太阳,温暖别人;做柴火,成熟别人。相敬如宾、互相敬爱,才对得起这份缘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与人要想和谐相处,就要相互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度量,能容人,如此才能左右逢源,诸事遂愿。

然而,要想真正做到不较真、不计较,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养,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式,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分理解和体谅,就多一分和谐与融洽!

减少欲念,放下计较

佛说:“生活原本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当欲望太多,计较太多,背负太多的时候,痛苦、烦恼、忧愁和沉重便产生了。欲望越多,痛苦便越多,离幸福就越远。”意思是说:只有懂得节制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只有懂得不去计较的人,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此,我们要学会随时修剪自己的欲望,放下自己的计较。

在一座高山上有一座寺院,由于地处偏远,香火一直十分冷清。原来的住持圆寂之后,玄空禅师做了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巡视了一圈,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长满了灌木。那些灌木树形张扬,看上去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玄空禅师找来一把剪子,时不时去修剪一棵灌木。几个月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了一个半球形状。

寺院的和尚们不明白玄空禅师到底想做什么,于是好奇地问道:“师父,您修剪这棵灌木是为了什么啊?”玄空禅师却笑而不答。

这天,寺院来了个不速之客。此人穿着光鲜,气宇不凡。玄空禅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对方说自己开车路过此地,汽车抛锚了,司机正在山下修车。叙谈之间,来客向玄空禅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

玄空禅师微微一笑,转身进内室拿来那把剪子,然后对来客说:“施主,请随我来!”

他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上。来客一眼就看到了那满山的灌木,也看到了玄空禅师修剪成形的那棵灌木。

玄空禅师把剪子交给来客,说道:“您只要能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树,您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消除。”来客疑惑地接过剪子,走向一棵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一杯茶的工夫过去了,玄空禅师问客人感觉如何。来客笑笑说:“感觉身体倒是舒展轻松了很多,可是堵塞在心头的那些欲望似乎并没有放下。”

玄空禅师颔首说道:“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

来客走的时候,跟玄空禅师约定10天后再来。

玄空禅师并不知道,来客乃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商业大亨,近来他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意上的难题。

10天后,大亨果然来了;16天后,大亨又来了……3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成了一只初具规模的“大鸟”。玄空禅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了?”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说:“可能是我太愚钝,每次修剪的时候,倒是可以做到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从您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所有的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不由自主地又冒了出来。”

玄空禅师笑而不言。当大亨所修剪的“大鸟”完全形成之后,玄空禅师又向他问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依然照旧。玄空禅师接着说:“施主,您知道为什么当初我建议您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您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一样,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陋不堪。但是,只要能做到经常修剪,它们就能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对于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应该成为我们心灵的枷锁。”大亨听后,顿然开悟。

后来,到这所寺院的香客越来越多了,寺院周围的灌木也渐渐都被修剪成了各种形状……

很多人常常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很痛苦,这是因为他们想要的太多,计较的太多,无休无止。欲望越多,计较越多,痛苦和烦恼自然也就越多。其实,人只要懂得减少欲念,放下计较,就会发觉,幸福其实就在眼前。

一个离家出走的年轻人慕名去拜访一位隐居的大师,想向他请教怎样得到幸福。

这个年轻人非常苦恼,他觉得人生的很多梦想到头来都是一堆毫无意义和价值的重复,就像磨道里蒙着眼睛转圈的驴,自以为行程万里,其实只是在不停地绕圈而已。所以他认为,幸福就是一场大骗局,世界上根本没有幸福可言。他很想听听大师怎么说。

但是,当他找到大师的居所时,又觉得自己白来了。因为传说中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大师,竟然是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头儿,一座荒山,一座破庙,粗茶淡饭。见到有客来访,大师就地坐下,问年轻人有什么事。

年轻人笑着问道:“大师幸福吗?”

大师说:“我也是刚找到幸福的第一道门。”

“就是您过的这种生活?”

“是的!说说你自己吧。”

年轻人不想说自己了,只是问道:“大师您也有七八十岁了吧,能找到幸福的门还真是不容易!”

大师笑道:“是啊,很多人从生到死都是在门外呢!”

年轻人有点嘲意地问道:“您是怎么找到这道门的呢?”

大师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道:“请跟我来吧!”

到达目的地之后,大师让年轻人先把行囊放下,然后带着他走进深山野谷。走了很久,年轻人跟着大师进了一个山洞。山洞的洞口很小,钻进去,里面却很大,很深,而且越走越黑。年轻人有点害怕了,问这是去哪里?大师说快到了,说话间只听年轻人惨叫一声,踩翻一块旋转的石板,掉下去了。

原来洞下还有一个洞,年轻人掉在了一堆烂草上,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从下落的时间来看,想要爬上去是不可能的。他大声哭叫,没有任何回音。

年轻人心里非常害怕,黑暗和恐惧迫使他用手摸索着前行,他发现洞中还有洞,拐了几个洞口之后,他更加恐惧了,这洞好像根本没有尽头,而且越走越乱,好像迷宫一样,就算有出口也很难走出去了。他忍不住想,大师很可能是想谋财害命。想到此,他绝望了,什么都没用了,哭、喊、恨、愤怒,一切都是徒劳,在这个暗无天日的地下幽洞里,黑暗就像死神一样,从四面八方向他袭来。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年轻人觉得自己筋疲力尽了,他已经从走变成爬,从发疯变成垂死挣扎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努力,他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从死爬向活,从黑暗爬向光明!

忽然眼前闪过一丝光亮,年轻人尖叫一声,从地上爬了起来,朝光亮处跑去,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终于到了,有台阶,台阶上有一扇木门,光亮就是从这扇门的缝隙里透进来的。年轻人一把将门推开,愣住了——大师竟然在门里坐着!

见年轻人进来,大师笑着说:“我估摸着你也该出来了!”

“你……”年轻人跌坐在地上,先是哭,哭着哭着就羞涩地笑了。

大师说:“我也是进香祈福时被一位大师领进这个洞的,大师的大师也是如此,第一个大师是为了寻找宝藏掉进洞的,爬出来就有了这座庙,这座庙就叫福庙。现在,你应该明白幸福的第一道门是什么了吧?”

年轻人说:“光!”

大师笑着说:“这就对了。从死到生,其实就是从黑暗到光,光是人生的最大幸福,而且是人人都拥有的幸福,只是很多人出生之后就慢慢把这道门锁闭了,光就变成了黑暗,幸福就变成了痛苦,没有光,所有的一切也都视而不见了。”

年轻人震撼了,因为他以前从没有想到过光就是幸福,而现在,他一下子强烈地感觉到这种幸福了,而且,光中的一切似乎都是第一次看见,屋里的每样东西,屋外的树、花、草小鸟……这所有的一切,都为他传递出了一种清新浓郁的幸福感,从来没有过的幸福感!原来自己二十多年来连光都没看见,原来光中的一切全是幸福,只要看见光,幸福之门就打开了!

佛说:“满足不在于多加柴草,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很苦很累,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计较的东西太多了。

总而言之,幸福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找寻,它就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只要我们懂得减少欲念,放下计较,伸手去拥抱自己的生活,就会快乐无限,幸福无限!

同类推荐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热门推荐
  • 爱妃别跑:邪王追妻忙

    爱妃别跑:邪王追妻忙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以大家常见的行为动作为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解读各种情境下行为的心理含义,让你通过行为掌握对方的心理。
  • 奇异废品收购站

    奇异废品收购站

    异能者,在这个世间是为数不多的群体。他们被大众所知,却又是自相矛盾。主人公叶辰唯一财产是其爷爷叶良云的废品收购站。奇怪的是许多不能揭开的疑惑都能在这里找寻答案。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中转站一样。越是疑惑反而越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来。
  • 全职业试训师

    全职业试训师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张帆获得一个职业试训APP,可以让他体验各种职业的职场生涯,且看一个职业小白,如何借着职业试训APP,混入各行各业搞风搞雨,走上人生巅峰。试训职业:教师,律师,时尚杂志主编,裁判,厨师,运动员,美食家等等。
  •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到钱吗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到钱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有志于投身商海的人,都将拥有自己的公司当作人生的一大追求。然而,把公司开起来并不难,但如何让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并赚钱,却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不仅需要胆识、资金和人才,还需要有完善的创业战略和经商技法。现实情况是,茫茫商海,大小公司林立,真正的赢家却寥寥无几。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商海浪涛此起彼伏,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商场中永恒的竞争法则。每一天,都有大批的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同样,每一天,也都有大批企业突然间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有统计显示,在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为7~8岁,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由于中国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据此推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3.5岁。或许这些消失的企业各有缘由,但无法赢利这个病症却是其中的首要因素。
  • 这个王爷捡到一只熊猫

    这个王爷捡到一只熊猫

    别人穿越不是娘娘就是妃子,夏薇薇倒好,居然穿成为了一只身高不足半米的熊猫!每日功课就是抱着冰块王爷的大腿打滚卖萌扮猫叫,最悲催的是每晚还要做他的抱枕……她还是正宗清白的黄花大闺女好不?!幸好系统能量在手,小白莲欺我?蚊子军团给我上!太后想对付我的冰块王爷?老鼠军队给我咬她!主神能量升级爆棚,熊猫也能抱得美男归~
  • 校花的班长大人

    校花的班长大人

    一只手能算未来,一双眼能看天机,年仅十七岁坐上死神佣兵团首领之位,代号:镰刀!在一次完成SSS级任务回到基地的途中,接到了一份神秘的委托,以身体局部落下终身残疾的原因辞去首领之位。易容之后以“江月”这个名字进入江南市的第三十六中学高三七班中,并奉委托照顾神女校花“慕容轩兒”。之后,史上第一位翻云覆雨的班长大人诞生了,整个江南市从此群魔乱舞!
  • 异世奇闻录之罪罚

    异世奇闻录之罪罚

    一个光怪陆离的神秘大陆!光一直照耀着这个大陆,即便是到了晚上月石也能折射柔和的光。光带来能量并形成这个世界特有的灵质,灵质即是元素,他们互相转换生命因此产生。人族,兽族,妖族,灵族,海族,鬼族,天族,在共同推翻龙族统治之后,原本联盟渐渐开始暗流涌动。有光就有暗,暗一直蛰伏于世界的阴暗面,蓄势待发,并一次次的驱动着它的信徒计划着末世之灾,战争从未停歇。一个家道中落的人族少年,两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兽族莽汉和妖族萌少女,一个游走各地不知自己生世的盗贼,一个放荡不羁的灵族游侠,一个逃婚出逃至大陆的海族姑娘,一个从天而降的天族战士。世界将要改变他们,还是他们将要改变世界。这就是我所构造的世界,我所描写的故事。
  • 冷王索妃

    冷王索妃

    好歹她也是个刺客,谁知刺杀不成反被人扑倒?嘿,这就有点玄幻了,扑倒也就算了,潜伏继续寻找杀机,谁知这王爷不要脸起来还真是没办法,居然被他拐进洞房?嫁都嫁了,她总不能当寡妇吧,又有人来杀他?这下,她可没法看着他被杀了!
  • 西游记百回详注

    西游记百回详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