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80700000007

第7章 社会比较(2)

当人的自尊受到伤害的时候,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其心理系统会主动产生一种防卫机制,也叫作“心理警卫”,其功能类似一个单位门口的警卫或保安,它会仔细盘查来者,一旦发现来人会对自我构成威胁,就会把他视为不受欢迎的人而拒之门外。除了把构成威胁者挡在门外之外,“心理警卫”还有一个功能,即主动地从不平衡中寻找正面的、积极的、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以便重新解释、评估自己,使自尊得到提升,使自我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心理警卫”通常有几种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一为向下的社会比较,即主动寻找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二为选择性遗忘,即有意识地遗忘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三为缺陷补偿,即突出、加重自己的优势项目,抵消失败、挫折所造成的阴影,所谓“情场失意官场补”是也;四为自我设障,即主动预先设置障碍,避免后来可能的失败和自尊受挫。

除了这些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常见的内容之外,从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发现其他的“心理警卫”的形式,比如“前视比较”与“后视比较”这一对形影不离的兄弟。所谓“前视比较”、“后视比较”是指与自己生存的时代以前或以后的人的一种比较,它的核心是时间维度。比如某杂志最近一期的“卷首语”就这样写道:

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在提高,只不过是我们评判富裕的标准变了,心态变了。大约930年前,征服了英格兰的威廉一世拥有大量的财富、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一支残暴的军队。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威廉一世可以说是富甲天下,但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他连抽水马桶这样的生活用品也没有。

历史上富裕的王侯将相比比皆是,但和我相比,他们都是穷光蛋。我有防暴风雨的三层窗户,而克罗伊斯(古希腊的一个国王)却没有;在亚历山大大帝面前,举国上下都吓得瑟瑟发抖,但他却连买猫食这样的事情也办不到;沙皇尼古拉二世连一把电锯都没有。

虽然我比这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还富有,但我并未心满意足。跟大多数人一样,我总爱和周围的人相比,比如邻居、同学,还有媒体经常报道的那些名人。

当然,要想快乐,还得明白即使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我们拥有的东西已足以让我们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我的房子确实比银行家们的小,即便如此,我和妻子都觉得打扫不过来了。

其实,在几百年后的人看来,那些银行家们的豪华家具跟我那破家具一样寒酸,没有什么区别。虽然现在我还不能和富人们比物质财富,但多年以后,在后人看来,我们其实不相上下。

([美]大卫·欧文《真正的富足》,《读者》2006年第9期)

我们生活在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享受着大量的现代化成果,如果和生活在游牧时代、农业文明时代的古希腊国王、英王威廉一世、沙皇尼古拉进行比较,就是一种“前视比较”,随意拿出我们日用的几乎任何器物,都要比他们所用的优越;经常与“前视比较”联袂而行的就是“后视比较”,即抹除一个人人生过程中实际存在的种种差距,而找到与任何比较对象等同的一个均衡点——人生自古谁无死,荣华富贵过眼云烟,是非成败转头空——就又恢复了自尊和满足。

若要认真分析,无论“前视比较”还是“后视比较”,都有严重的逻辑问题。首先,社会比较的要害在于同质比较,即与自己相同时代、背景、环境下的人进行比较,若与古人比物质享受、比技术器物,就像让专业足球队与业余足球队比赛,后者准输;其次,人生是一种时间性质的事物,重在过程,人生走到终点,过程随之结束,那时确实人人平等了,但那是一种结果式的平等,而非一种过程式的平等,而人生强调的恰恰又是一种过程。不错,“多年以后,在后人看来,我们其实不相上下”,但这里缺席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人生过程”。

但无论如何,“心理警卫”还是蛮可爱的。你看,为了保护主人自尊的安全,它是多么忠于职守、一丝不苟。其实,如果细心观察,在不少地方都可以发现它机警的眼神和它严肃、笔直的身影。

九、真实比较与虚拟比较

顾名思义,所谓“真实比较”,是指比较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例如英美的一些年轻女性与“芭比娃娃”比身材和“三围”,比较对象是一种真实的物理存在;所谓“虚拟比较”,有两种情况,一是指比较的对象并不存在,而是由人的主观想象虚构出来的,二是指在比较中绕开所进行比较的实质性问题和要素,而转向其他方面的比较。

一般来说,主流心理学所研究的是“真实比较”。从心理学史的角度看,费斯廷格(Festinger)堪称“社会比较之父”。1954年,他首次提出了“社会比较”这一概念。他发现,人类体内存在着一种超越现状、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在实践活动中,这种内驱力又转化为人们渴望评价自己价值和能力的驱动力。在缺乏客观的﹑统一的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个体就会以他人作为比较的来源与尺度,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估价自己的能力、智力和存在价值。如果既没有客观的标准,也没有相似的他人与之进行比较,个体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评价就是不稳定、不精确的,就会陷于焦虑之中。也就是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评价自己的能力、智力和价值时,往往不是根据纯粹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而是通过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来获得的。费斯廷格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费斯廷格还发现,为了使这种比较更为准确、真实和稳定,人们一般都喜欢同那些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背景相同的人进行比较。人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社会比较的驱动力就越强。因为相似的他人可以提供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所以与相同的人进行比较才更有意义。

在费斯廷格研究的基础上,社会心理学家们还提出了“上行比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和“下行比较”(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的概念。所谓“上行比较”是指,人们往往喜欢与那些比自己强的他人进行比较,以达到自我进步的目的,但在急剧变化、社会分层、贫富悬殊的社会,“上行比较”极容易产生低自尊;所谓“下行比较”是指人往往喜欢与那些不如自己的他人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一种高自尊,以避免自信心的降低和嫉妒心的上升。1962年,海克米勒就提出了下行社会比较的观点,他指出,当个体的自尊受到威胁时,会本能地倾向于和比自己差的人进行社会比较。1981年,韦尔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系统的下行比较理论,简称DC理论。他指出,当人遭遇失败、挫折等消极生活事件时,个体的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这时个体会倾向于和那些比自己处境差的人比较,以此来维持其自尊和幸福感。

要了解什么是“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请看下面一篇文章: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曾是大学讲师,90年代初下海经商,靠做计算机软件起家,现在是我们这个城市最大的软件生产商和代理商,个人资产早已过千万,迈入成功者行列。就在前不久,他的母校邀请他回校为毕业生做“成功之路”主题演讲。按说这是好事,国人一向讲究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当年白手起家,如今功成名就,回校介绍自己的成功之道,创业之苦,于人于己,都不失为一件好事。但他却为此苦恼了几天。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并没有成功,虽然他现在的身价不知令多少人羡慕,但距他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就在我们谈话后不久,那天,偶然翻看《商界》杂志,看到一篇国美电器老板黄光裕的专访。这位以105亿元人民币的身价荣登2004年胡润财富榜首、年仅35岁的中国首富,当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时,他说,他并不认为自己成功。虽然国美电器已经成为中国家电零售业的老大,掌控着国内家电三成以上的分销市场,但是与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相比,就不算什么了,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如果不是有前面那位商界朋友的谈话垫底,我简直要瞠目结舌了!尽管如此,还是相当震惊……如果以他们现有的业绩做参照,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则都是失败者,甚至连失败都不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成功过。

但是,几天后偶然遇到的一件事,让我心情大改,对“成功”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是一个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小区附近的街道散步。回来时天色已黑,路上行人渐渐稀少。路过街道旁公用电话亭时,一位年轻人正在打电话。就听他对着话筒兴奋地道:“大哥,我成了!今天第一天上班,月薪1200元,比我原先想的还高200元呢!”

(林夕《成功是个相对值》,《今晚报》副刊2005年12月18日)

在此,那位“成功”的软件商人和身价百亿的国美老总黄光裕的心理状态,就属于“上行比较”,因为他们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而那位为得到月薪1200元的职位而大呼“我成了”的年轻人则在进行“下行比较”——和原来期望的1000元月薪进行比较,结果产生了高自尊和极大的心理满足感。

但是,显而易见,这里所说的无论是“上行比较”还是“下行比较”,都是和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人和事物进行比较,所以,都是一种真实的比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除了“真实比较”之外,人们还倾向于和一些并不存在的对象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某种心理满足。当然,这种比较主要是“下行比较”,即附加某种条件在头脑中“制造”出某种比较对象来,从而获得一种想象性的心理满足。所以,它可以称为“虚拟下行比较”。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虚拟下行比较”,和一种特殊的心理机制密切相关,这就是“心理警卫”。“心理警卫”能够主动地从不平衡中寻找正面的、积极的、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以便重新解释、评估自己,使自尊得到提升,使自我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十、虚拟比较与主观幸福感

现实中的人之所以要进行“虚拟比较”,还与主观幸福感有关。或者可以说,进行“虚拟比较”的直接心理后果是获得了一种主观上的幸福感觉。

所谓“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所强调的是人对于幸福感受的主观性。心理学界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时,社会生产迅猛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与之相应的幸福指数理应随之提高。但是,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的研究,在最近40年间,自认“非常幸福”的美国人反而呈下降趋势。一项最新统计还显示,在1960~2000年期间,按不变价格,美国人均收入翻了三番,但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却从40%下降到30%左右。在法国、英国和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最近的十几年间,精神抑郁的人数都在与日俱增,差不多占了总人口的11%左右,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非洲国家,仅为7%上下。对此,莱恩解释说,经济收入水平与幸福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会增加幸福;但当收入水平超过一定高度时,它的进一步提高未必会明显增加幸福感。这是因为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开始呈递减态势。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以至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另据对中国上海、北京、杭州等6个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所做的调查,幸福指数最高的人并不是高收入者或低收入者,而是那些月薪3000元上下的收入中等的小康者。无独有偶,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在对10000名工人和5000个家庭进行的调查中,自称“最感幸福”的英国人每周平均只挣255英镑。对此,阿伯丁大学的利奥塔尔迪教授指出:“这些小康者之所以比高收入者更感幸福,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工作的时间短,责任轻,因此压力也很小,而且也能比高薪者拥有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跟家人或朋友厮守在一起,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或温暖的友情。”[1]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从心理的主观方面来解释幸福问题,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色彩较强的心理感受。它主要由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两部分构成。情感成分,是指当事人情绪方面的体验,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种思路一般将主观幸福感理解为积极情感体验和消极情感体验的比例,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时,就会感到幸福,反之,就不幸福。认知成分,即生活满意度,包括职业满意度、婚姻满意度、事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SWB更有效的指标。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评价指标在于它的认知因素,即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当一个人与多种标准(他人、过去情况、期望值、满意感理想水平、需要或目标)做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时,必然会产生心理差异:上行比较则SWB水平降低,下行比较则SWB水平升高。

同类推荐
  • 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本书对森田疗法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运用森田疗法探讨了诸多当代人所关注的人生困惑,并提出了运用心理调节战胜自己的方法。
  •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病理分析卷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病理分析卷

    人们都说,精神疾病是不治之症,其实,这种认识本身就是我们这本书要治的“病”。英国的威克斯大夫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这种观念,也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观念。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内在的力量、比较简单的神经疾病、重新找回自己、如何治疗变得复杂的神经疾病等内容。 无论您是否有精神的困扰,这本书一定会或多或少给您的心理健康带来好处。
  • 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心理操控术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自己心理的支配。不同的心理会促使人们采取不同的活动,即使在相似或者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人们的心理不同,所选择的行动也会有所不同。
  • 抑郁: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手记

    抑郁: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手记

    有数据表明,我国有2600万抑郁症患者,在自杀的人群中,有80%的人患有抑郁症或是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中。本书作者为资深心理咨询专家,书中所选案例是作者对近十年来治疗感悟的梳理、提炼。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该书结合实例,通俗易懂,可以唤起读者对抑郁的重视,帮助读者正确面对抑郁情绪。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个案咨询中所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分析思路,具有借鉴意义。这是本有关抑郁症及抑郁情绪障碍的案例集。书中讲述了十个故事,同时,也比较详细地记录和陈述了作者在个案咨询中所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分析思路。书本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唤起读者对抑郁的重视,有助于读者正确面对抑郁情绪。
  • 情绪控制的100种方法(全新升级版)

    情绪控制的100种方法(全新升级版)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无论是面对家庭,还是身处职场,我们似乎一直忙忙碌碌、紧紧张张,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与诱惑。人生其实是残酷而又现实的,没有人会为你等待,也没有机会肯为你停留,只有努力地向前奔跑,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此时,我们的心里难免会积蓄一些负面情绪,以至时不时出现一些令人不快的小状况。其实,只要我们能够理性看待,适度调节,这些都不过是生活里的小插曲。《情绪控制的100种方法》是一本内容全面、实用性强的心理调节指导类读物,相信书中总有一种方法能解决你当下面临的情绪困扰,重新为心灵注满力量,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缘分奇情

    缘分奇情

    通过缘分这篇短篇小说鼓励年轻人努力奋斗,如果不努力你会输掉一切,包括婚姻。只有通过努力才能突破几千年以来门当户对的束缚,迎来一个家有梧桐树,招来金凤凰的氛围。尽管有些缘分的东西不可揣测,如果不是两情相悦,单方付出再多也不会带来命运的眷顾,尽管现实中常常突破凡夫俗子的预料,但是一段完美的婚姻必须是建立在门当户对,双方相互包容,在重情重义,善解人意中才能完成一段完美的人生,最后主人公父子的结局令人唏嘘。
  • 兵家圣道

    兵家圣道

    集玄幻,穿越,军事,谋略,武侠等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情节,没有你看不到的经典(没有糟粕,绝对纯洁)。那一日我曾‘金戈铁马’,那一夜也曾”四海为家’,那一日我曾‘决人生死’,那一夜也曾花前月下。那一战我曾斗智斗勇,称王称霸;那一年千军万马,一统天下,那一生,夕阳晚霞,美如童话。
  • 永恒聊天群

    永恒聊天群

    落魄骚年林一凡,被一个ID叫‘天帝叶凡’的家伙邀请进入了永恒聊天群。这里有恐怖如斯的炎帝萧炎,凤毛麟角般存在的林动,背对苍生的无始,才情盖世的狠人,逆战九世的独孤败天,杀亲杀己的魔主,背负剑图的萧晨,喜欢一百遍的辰南……还有,还有,好多好多耳熟能详的大神。他们整天在一起撕逼、聊天、灌水、当然时不时的也会发上几个红包……魔主也会卖萌,无始大帝也有自拍,更有狠人大帝直播强推叶凡……
  • 九里之外

    九里之外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所有的不幸都是天使的背叛。上天只有嫉妒一个人,才会予他万分苦难。
  • 宇宙中的歌剧

    宇宙中的歌剧

    一部宇宙歌剧。一部主角的成长史。有战争、有冒险、有友情。
  • 锐雯传奇

    锐雯传奇

    在于德玛西亚士兵战斗的战场上,她舞剑若风,每一剑都在敌人的喉咙上留下一道深深的红印。任凭其血飚三尺。在于艾欧尼亚士兵战斗的战场上,她重铸断剑,强大的符文力量充盈于整个战场之上。她收剑转身,从不去看那些已经成为灰烬的敌人。瓦罗兰大陆上的种种阴暗让她无所适从,当她终于明白过来的时候,她面对着整个大陆亮出了剑,说道:“我,已经觉醒了。”让我们跟着锐雯的视角,来欣赏这场瓦罗兰大陆的盛宴。喜欢的朋友可以加群464011118一起交流
  • 余年有幸与君逢

    余年有幸与君逢

    谁说网恋一定不成功?她就不信这个邪了。中学时期认识的网友到了高中毕业后的正式见面听说网友会面十有八九是巨大的“车祸现场”,那这次,他们可能幸运得多……此时当网友变恋人,这算是网恋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不小心还一起走了一生……
  • 暮迟归

    暮迟归

    "人生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苏江烨满怀心事的念着这两句话,在他眼里仿佛一切回到之前那时他不爱她,从不会为她而心痛而担忧可是一切都变了。
  • 火族后裔

    火族后裔

    神州大地,历经朝代更换。21世纪,古武没落,世家林立。唐浩,唐家当代家主之子,在新婚的日子里,唐家遭遇了灭门的惨剧。这是一段悲壮的故事,看唐浩如何踏过这布满荆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