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1800000020

第20章 “大跃进”(1)

(1957—1965)

从1958年到1962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

的混乱,以及混乱后灾难性的后果。“大跃进”

是在1957年12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开始的。“大跃进”的主要口号是“政治挂帅”和“两条腿走路”。“政治挂帅”,表达了毛的一个信念,即精神的或者说非物质的刺激在经济领域同样能产生出在政治运动中那种显着的效果。“两条腿走路”,是指城市的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工业部门和农村的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部门(包括工业和农业)共同发展。

从1956年9月获得晋升,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

爆发,这10年当中,邓小平一直置身于中共的权力核心,是众多事件的核心人物。这是他身为政治局常委和党的总书记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他的个性使然。

不管什么时候,他只要发现有问题需要解决,就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不是坐着等待问题找上门(周恩来有时就是这样),也不是在自己的提议受到批评或被驳回时,就退缩到一旁(陈云就是这样)。

当他发现他无法说服别人接受他的建议时,或是判断他的说服行动不会成功时,他干脆先采取行动,然后再报告。毛泽东在对日作战期间,就是鼓励他的军事指挥官们这样做,甚至允许他们不报告就采取行动。

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除了批评邓小平的政治观点之外,也严厉批评了他的这种行事作风。

身为总书记,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执行长官,同时也通过党掌控政府的所有机构(不过,党对军队的领导权主要是毛泽东一个人来行使)。邓小平的主要运作机构是书记处。这个机构的人事阵容,从一开始就很强。到1958年5月,它的实力更强了。除了邓小平本人和他的副手彭真之外,书记处又增加了三位政治局委员。此后,随着形势的发展,书记处又接管了党内及党外其他几个机构的职权。在“大跃进”

期间,它从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手中,接管了研拟与实施经济政策的权力。这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能够组织群众运动,而这是国务院办不到的。在国家采取紧急行动,以挽救“大跃进”对全国造成的不良影响时,它仍沿用了这一权限。后来,当毛越过除林彪之外的其他政治局常委,擅自制定各种政策时,书记处做出了很多重大决策,它取代了很多原本应该由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做的工作,因为这两个机构只能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布文件,而且这些文件只有经过毛泽东批准后才能发布。在彭真的全力支持下,邓小平主掌了大部分权限与工作。后来毛泽东批评说,邓小平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并未言过其实。

从1958年到1962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的混乱,以及混乱后灾难性的后果。毛泽东的本意是利用“大跃进”使中国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大跃进”

在毛泽东所发动的历次大规模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它并不打算剥夺任何社会阶级的财产或地位,也没有打算通过这场运动来清党或整党。然而,这场运动造成的死亡和带来的灾难却比其他任何一场运动都要惨重。

“大跃进”是在1957年12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开始的。从某些方面来说,当时的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分目标。它的工业基础得到发展,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20%,超过了“一五”计划所规定的目标。全国铁路网增加了好几千公里的新路线。但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却很令人失望。特别是农业生产,增长率只有4%,没有达到“一五”计划规定的目标。农业生产的低迷,严重影响到轻工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面临两个抉择:或者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求,或者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以保证农村人口的正常生活。最终结果是,两者都受到严格的控制。

1956年春,中共领导人一致认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优先项目和方法,应该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有所不同。毛泽东本人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也表达了与之相同的看法。他建议,增加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比例,赋予省及地方政府更大的权限,让它们拥有更多的经济自主权,比较自主地做出投资和其他经济决定。减少在偏远地区兴建新的工厂,因为这些地区距市1958年9月,邓小平视察吉林丰满发电厂。

场和原料供应地都太远。他还说,事实证明,苏联的发展模式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也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他甚至批评苏联在运用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就犯了一些“错误和缺点”。但他当时并没有说这个模式是错误的,或这个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根本的错误。然而,在此后的18个月内,他却决定完全放弃这种模式,采用一种新的发展策略。这个战略是依据对人性完全不同的看法而制定的,对资源的利用和制定的目标也大不相同。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毛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还是他的性情变了?毛在1957年年末和1958年年初的行为方式让人们感到,他这时已经完全变了。他几乎完全陷入急于求成和浮夸的冲动之中,完全不顾“客观条件”的制约。

但是,又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这一点。所以我们只能找出几个确实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在1955年之前就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毛看来,这充分证明(而且是再一次证明),一切都能够通过群众运动和勇敢精神得以实现。这也为他要充分利用以前被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剥削”所束缚着的人民群众的力量的设想提供了依据。1955年至1956年冬春,他提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应当加大和加快,不能再按照以往所设想的那个样子去做了。从而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引发了通货膨胀以及大规模的混乱,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1956年4月,周恩来向毛提议,应当立即停止这场运动。

毛同意了,但对此很不情愿,也很不满意;此后,在周恩来的授意下,《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批评了这种急躁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说成是一种“冒进”。

这使毛更加坚定地要证明,他所采取的行动比他周围那些怯懦胆小的人更为正确。

第二个因素,是知识分子在百花齐放期间的行为和表现。虽然他们的行为已受到了抑制,但毛并不这么看。他断言,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对社会主义、对党的领导和他本人是怀有敌意的。这就加重了他(已经相当严重)对他们的偏见。在经过反复思索后,他更加确信,任何一项重大事业的成功都必须具备三个因素:领导者的激励、被领导者的悟性和二者在思想上的共识。他开始以一种蛮横的、轻蔑的口气来谈论知识分子,并说,没有知识分子,中国就不能取得经济迅速发展的说法是毫无道理的。早在1957年7月,当争鸣时期刚刚结束时,他就宣称: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劳动者请的先生,你给他们的子弟教书,又不听主人的话,你要教你那一套,要教八股文,教孔夫子,或教教资本主义那一套……工人阶级……就要辞退你。

第三个因素是,苏联在1957年成功地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并发射了一枚远程弹道导弹。这使毛认为,社会主义已经赶上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开始大发展的时候了。自相矛盾的是,促使毛同苏联模式决裂的也是苏联的成就。1957年秋,毛的这一愿望就已经十分强烈了。

“大跃进”的主要口号是“政治挂帅”和“两条腿走路”。

“政治挂帅”,表达了毛的一个信念,即精神的或者说非物质的刺激在经济领域同样能产生出在政治运动中那种显着的效果。但是,经济领域的事实证明,他错了。但这个口号能够用来反对那些过于追求物质繁荣的行为。简单地说,如果运用非物质刺激的手段不能实现繁荣的话,那么这种繁荣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再进一步讲,繁荣的成就也许会削弱社会主义的价值,即使在实现繁荣的过程中人们一直呼吁要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不能认为物质繁荣就是绝对的好,或者是完全的好。这最终势必导致这样一种认识:财富和美德是互不相容的,贫穷才是光荣的。

毛本人从没有赞同过这种观点。但是,“文化大革命”后期,这种观点却被一些同他的妻子江青关系密切的激进分子所利用,也许是江青本人也想利用它。有关这种观点的一句最着名的名言是:晚点的社会主义火车,也比正点的资本主义火车好。

这是邓小平非常痛恨的一种观点。

“两条腿走路”,是指城市的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工业部门和农村的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部门(包括工业和农业)共同发展。这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在农村确实有大量的未被利用和正在被利用的资源,其中也包括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业技术。这些资源如果被合理地加以利用,一定能发挥这些地区的特长。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对这些资源的利用是非常缺乏理性的。

错误之一是,让农民及其家庭成员在农忙的时候从事非农业劳动。另一个错误是,创办了一些农民的技术能力所不及的工业项目。这两个错误都让农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大跃进”的章程是《工作方法六十条》。它是毛泽东1958年1月至2月间,在浙江等地召开的几次会议的结果。它包括许多不同的问题,如毛关于革命性质的新理论、管理国民经济的责任从政府转到了党、资源的分配权力从中央下放到各省、采用新的计划方法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有关革命性质的内容表明了毛已背离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土地和资本的私有制,也就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这也反映出他在1956年和1957年的事件中的急躁冒进情绪。正如他所说的:

我们的革命是一个接一个的。从1949年在全国范围内夺取政权开始,接着就是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一完成就开始农业合作化,接着又是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在1956年基本完成。接着又在去年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在今年七月一日以前可以基本上告一段落。但是问题没有完结,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每年都要用鸣放整改的方法继续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

关于经济计划的内容表明,毛已彻底打破了过去制订计划的方法,代之以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分别制订两套主要产品的生产计划。中央在制订计划时有两本账,一本是必须完成的计划,一本是希望完成的计划。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而且是地方必须完成的计划。按照这种计划,工厂、矿山和农业合作社最后要完成的生产指标要比中央为它们那个行业制定的全国的生产指标增加几倍。

这个新的计划试行不久,便带来了种种弊端。在基层,20世纪60年代的邓小平。

它驱使当地的干部向工人和农民提出过多的要求,致使他们变得日益疲倦和沮丧。在中层,它助长了浮夸风。干部们所报的产量与实际完成的情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在中央,它使领导层对国家的经济状况形成了完全错误的印象。在政治上,新的方法的目的原本是想加强“领导与群众的联系”。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它却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它在毛和他的同事同辛勤劳作在工厂和田间的工人和农民之间制造出一些不学无术、胆小怕事的干部。

“大跃进”在制度上的一个最大的创新是人民公社。1957年到1958年冬,农业生产合作社曾集中起来,以便共同为大规模地修建运河、水坝和其他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人民公社就起源于此。集中导致了合并,合并导致了新一级行政机构的产生。这一级机构接管了在此之前一直分散在合作社和地方政府部门之中的职责。这段时间,那些在两年半前农业集体化运动期间的积极分子又立即开始行动来,到1958年年底,99%以上的农户都加入了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一共存在了25年。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几次实质性的变化。公社最初的形式,也是毛喜欢的组织形式,其实只持续了不到三年。人民公社最大限度地迎合了毛的心意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因为他喜欢行政上地方分权,不如说他更喜欢这一级组织能够动员最基层的广大群众。公社的职权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迎合了毛不喜欢专业化的思想。公社实行集体生活和集体劳作,全体社员在公社食堂吃饭,妻子们到田间干活时把孩子送进托儿所。

公社通过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平均分配社员收入,这也非常符合毛的思想。因为他把平均看成是消灭热心追逐个人利益行为的一个途径。他坚信,这样做是为实行“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分配原则奠定基础。

“大跃进”是在1958年5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正式发动的。跟20个月前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一样,这次会议也是由刘少奇做主要的报告。他第一个报告是相当严谨的,但第二个报告却是幻想式的。毛泽东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只讲了一次话,而且很简短,几乎可说是敷衍了事。但在第二次会议上,他的发言不少于五次。他不仅自己相当兴奋,而且也让与会代表们非常兴奋。他批评斯大林冷漠与官僚式地对待经济发展,并且宣称,全党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揭盖子,破除迷信(是指克服困难的可能性),让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爆发出来。

打破束缚,打破克服困难的迷信,让工人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爆发出来”。这次会议最后还通过了一条“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几千名与会代表信心十足地回到他们的岗位上,深信他们的前途就在于能否有效地实现这条总路线。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当中,中国大陆的七亿人民都陷入狂热的气氛之中。一个又一个运动相继热烈地展开。先是成立人民公社,接着又说即将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在这股“共产风”之下,很多人民公社实施了免费供给制度,社员吃饭不要钱,吃多吃少随便。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汝璈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汝璈

    梅汝璈(1904——1973年),字亚轩,江西南昌人,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国际法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数学、写作、编辑、翻译工作多年,并曾参与立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梅汝璈代表中国担任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
  •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在瑞典林彻平地区附近,有一座优美的小村庄,叫威菲松达。它的周围是广饶的田野,一条小河流过村庄的南面。1779年8月20日,琼斯·雅各布·贝采里乌斯就出生在这个村庄里。
  •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抗日英雄名将的传奇故事。
  •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

    五十年前的春天,林为干先生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来到成都,筹建成电,并在这里教书育人、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为新中国的微波事业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微波之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鲐背之年的林先生,以开创者的身份参与和见证了成电的沧桑巨变,为成电的改革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杨仁山传

    杨仁山传

    《杨仁山传》记述了晚清著名佛学家杨仁山的一生。杨仁山生长在一个进士家庭,在战争中度过青春岁月,战后跟随曾国藩参与南京城的修复建设,壮年随曾纪泽、刘芝田两度出使英法,回国后辞官不受而投身中国佛教复兴事业,一生融刻经、弘法、取经、教学、研究于一体,培养了谭嗣同、桂伯华、梅光羲、李证罡、欧阳渐等一大批门下弟子。该书揭示了杨仁山投身佛学的心路历程,阐述了杨仁山为佛教复兴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贡献,同时也展现了杨仁山从出生到去世75年中晚清风云变幻历史的一个侧面,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和细节。
热门推荐
  • 鸣人物语

    鸣人物语

    如果水门与玖辛奈并没有在鸣人出生的时候死去。那么鸣人的生活轨迹是不是会发生变化?“你问我为什么不想成为木叶的火影呢?当你站在火影岩上的时候你看到的是木叶,而我,看到的是天下……”——鸣人。
  • 温暖灵魂的味道

    温暖灵魂的味道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 万家灯火盼人归

    万家灯火盼人归

    三界六道经历了一千三百年的混战后,迎来了新一任的仙尊,统领八大家族。但是这位新仙尊从一上位就备受质疑,仙域之巅的那场确立仙尊的大战也是扑所迷离,众说纷纭。三界六道对于新的仙尊也是难以信服。天下看似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实则暗潮汹涌,一触即发。仙尊制衡下的八大家族也是各怀鬼胎,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划分阵营。更令仙尊悲从中来的是,仙尊一生挚爱的女人也和他同床异梦貌合神离,三番五次的欲行不轨。面对这样支离破碎的人生,仙尊常常独自回到仙域之巅,看着昔日的战场,唉叹不已。在这样的背景下,三个少年登上舞台,一个是仙尊幼子,一个是修罗道的魔童,还有一个是仙族一个大家族的少年。他们三人关系恰如仙尊少年时与几位挚友的关系,不知他们的命运是否也会一样。
  • 我的女帝娇妻

    我的女帝娇妻

    她贵为九命女帝,掌管九洲外之地。 她贵为世家小姐,却经历多次生死。 她贵为天选之人,掌管天下大势。 而深爱的他则贵为九州之王,掌管九州。 相望莫相及 是什么,让她放弃一切转身离去,放弃所有,舍去一身荣华。 “娘亲,爹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他啊。”说着苏小染想起萧绎的脸庞,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萧绎站在周寒山高台之上,往这极寒之地的雪,她的一切他都不再能看见。交流群:540624862有什么想说的想看的都来群里呀,进群备注我名字就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开局就激活盗墓系统

    开局就激活盗墓系统

    上个世纪一支考古队在帝陵中发现了一张人皮地图,记录着那神秘而又诡异的传说国度,他们不惜踏入荒无人烟的禁地寻找那虚无缥缈的传说,然而却离奇失踪!神秘而古老的传说是真是假,山海经记载是否是真实存在?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偶然间得到了一块诡异的玉佩,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开始了他的探宝寻秘之旅!
  • 悠然小农

    悠然小农

    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的农家小子林飞,为了儿时的梦想,背着家人辞去了国企的工作,开始了他徒手创业的生涯。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功底、极强的人格魅力,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最终带领自己精心打造的精英团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用激情、勤奋、智慧抒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 朝代与官署历史纵横谈

    朝代与官署历史纵横谈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谋汉

    谋汉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次赛车事故,韦朗来到了西汉。他来的第一年,韩信被诛。他来的第二年,刘邦驾崩。他来的第四年,萧何去世。之后他巧遇张良,营救周勃。他见证了刘邦集团那些功过千秋的能臣良将,也见证了这些人兔死狗烹的命运。他或许会成为西汉时期一位仗剑行走,除暴安良的游侠。他或许会成为西汉时期一位权谋天下,游刃官场的官员。他或许会成为西汉时期一位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将军。然而这一切不是一个定数,这不是绝对的乱世,确是一个造就传奇的年代。
  • 异能者之凄美之恋

    异能者之凄美之恋

    你相信吗?在这个世界上,一些超乎人类想象的,异能者们,拥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外貌与人类相同,不在非常时期,不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