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09700000011

第11章 维也纳也在忧郁中(3)

那次以后,我跑到了成都,我好久不再知道江上云巨著进行的情形,一直到天气又冷下来,西风扫着落叶的时节,我接受一个书局的聘约,编一本文艺刊物,我又想到了江上云,我写信给他,请他写点短稿。我的信很短,但结尾处我询及了他的巨著的进行。

一星期后,我接到他的回信,没有寄我稿子,他在信里先感谢我想到他,接着告诉我他现在什么短稿都不写,专心致志在写那部巨大的小说,于是他用很大的篇幅同我谈他的小说。他第一先说,在他工作进行之中,他已经发现我对于年代的意见的可贵,他的故事现已提早十年,于是书名也改为“一九三○级”了。第二他说到人物,主角三十六人现已改为二十八人,配角则由四百四十五人减到二百○九人;于是他说到其中五个社会主义者本定写成终身是同志的,现在计划在一九四○年的时候分为五派,代表五种社会主义不同的观点。……他还说了许多其他计划中碎琐的改动,我也无法一一记起。

我对这封信没有什么感想,我觉得一个长篇小说的构思,计划上的变动是常有的事,所以也没有再同他通信。以后我为那个文艺杂志的编辑与出版的事情忙,所以对江上云的消息也完全不知道了。

许久许久,大概是十几个月以后,有一个朋友请吃饭,他是成都某大学的教授,座中竟碰到了我在重庆教书时的同事张学韬,同一个听过我课的学生余既楠,余既楠是刚从重庆来的,异地遇旧友,我们三个人不免扯到学校与同学的情形,于是我们也谈到江上云,我说:

“江上云怎么样,你同他熟么?”

“我同他很熟。”张学韬说。

“你知道他在写一个巨大的长篇小说么?”

“我知道,”他笑着说:“他一见我就同我讨论,啊,他见谁就谈到他的小说。”

“他一定写得很多了?”

“他写了很多,但不知怎么,忽然又撕了重写。”

“啊,这个我知道,他本来是从一九四○年写起的,现在提前十年,从一九三○年写起;本来主角是三十六人,现在改为二十八人,配角也从四百多个人,减到二百个,所以我想他写好的都没有用了。”我说“他对工作真是认真。”

“你的话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张学韬笑着说:“他的主角早从二十八人改到二十人,又改十四人了,配角也减到九十七人。”但这时余既楠忽然说:

“我动身前几天还碰见他,他也同我谈到他的小说,听他说主角只有五个人,配角是四十个人。”

“那么又减少了。”张学韬说。

“我想这样也许容易成功。”我说。

“听他说这篇小说写成功要五百万字。”余既楠说。

“还是五百万字?”我说。

“他以前也说写五百万字。”张学韬说。

“我想他也许就因此不得不将人物减少,否则如果以人物为比例,那么他原先的计划怕要写成几千万字,一辈子也写不成功了。”我说。

“难道他原先写的又毁去了?”张学韬忽然问余既楠。

“这倒不知道他。”余既楠说。

饭桌上还有许多别人,我们就没有再谈下去。局散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很想写一封信给江上云,问问他的小说到底怎么样了。但回到家里,并没有立刻就做,一切不是立刻就做的事情,常常会永远不做的,第二天事情一忙,这个冲动就淡了下去,一直淡到再也不想到了。

此后我又离开成都,东奔西走,后来又到了国外,动石不积苔,一个人对事业固然如此,对朋友亦是一样,一切过去的朋友不但不再见面,连消息也都杳然。

这一隔竟是十来年,真想不到会在香港九龙的轮渡上碰见他。而他竟打扮得像一个绅士。

“你到这里多久了?”他忽然问我。

“还不到半年。”我说,“你呢?”

“三年了。”他说。

“日子过得真快。”我说。

“一转眼十来年了。”

这时候我忽然想到今年是一九五○年,想到这正是他的一九三○级的小说脱稿的日子,我就很直率的问他:

“你的那部小说呢?脱稿了么?”

“小说?”他虽然蓄着胡髭,而那骄傲而自信的笑容仍使我想到他过去的神情。

“你的一九三○级。”

“啊,后来我又改为一九四○级。”

“那么人物呢?听说主角减成五个。”

“啊,”他还是露着骄傲而自信的笑容说:“我后来减成了一个。”

“一个?”我说:“从你三十六个一班学生的主角中减成一个。”

“一个。”

“也是五百万字?”

“我写了几十万字,没有写下去。”

“怎么?我想那一定是非常精炼的作品了。”

“但是我毁掉了。”他说。

“为什么?”

“因为我的命相研究进步了。”他说:“我发觉我对那主角的命运有更正确的推断。”

“那么你的主角是……”我说:“我说那只剩一个的你小说里的主角。”

“不瞒你说,”他仍是在唇上挂着骄傲而自信的笑容说:“因为她已经是我的太太,啊,我替你介绍。”他说着拍在前座的一个穿着藏青丝绒披肩的肩膀。

于是,那个肩膀上的烫发的头颅回了过来,原来是一张丰满的,化妆得面白唇红的脸庞,露出一排稍稍长了一点的前齿。江上云说:

“这位是×先生,我的内人,啊,你也许记得的,我内人的名字叫李翠兰。”

“李翠兰……”我似乎听见过,但有点想不起来,忽然我想到了他小说的大纲:“啊,李翠兰;对不起,江太太,你是不是喜欢唱歌的?”

“是,是,你的记忆力真好。”江上云抢着代说:“她唱女高音,非常成功,下星期香港酒店二楼有她一个音乐会,你来好不好?”他忽然对他太太说:“票子。”

“啊,不客气,不客气。”我说:“我也许不见得有空。”

“你一定来,一定来,我们谈谈,谈谈。啊,你一定还没有听过她唱。”

他的太太低头打开了手皮包,拿出一礼套着牛皮筋的票子,回过她丰胖的面庞,这次可失去了笑容,似乎很严肃的问她丈夫:

“几张?”

“一张够了,我只有一个人。”我笑着说。

江太太于是抽出一张鲜红色的票子给江上云,我这时候看见江太太的手指甲比票子还红。江上云接过了票子看了看,他一面交给我一面说:

“她现在改了这个名字?”

我接过票子一看,上面写着;

“……Vocal Recital……Mrs.Chatherine L.Kiang……”

我正要看其他的字时,江上云忽然递给我一张名片,他说:

“你大概不知道我也改了名字。”

我接过一看上面印着三号仿宋:

“江底秋云命相”,我不觉吃了一惊,我说:

“江底秋云原来是你?”

他露出骄傲而自信的微笑,点点头。忽然指着名片上的小字说:

“那是我的地址。”

船突然一震,我看到乘客们都预备走出去,江太太先站起来,反过身等我们,我把他们给我的票子同名片纳入袋里,我说:

“谢谢你的票子。”一面也站了起来。江上云没有理我,他眼睛望着他的太太,江太太忽然又露出她稍稍太长的前齿对我笑着说:

“对不起,×先生,要你破钞,这票子价钱是二十元港币。”

回忆鲁迅

许寿裳

鲁迅先生是我的畏友,他的学问道德,“吾无间然”。自一九○二年在东京开始相识,至一九三六年他逝世为止,我们时常见面,经过了三十五年间的交谊。今年当他逝世八周年纪念,略写一点回忆如下:

一、改造社会思想的伟大一九○二年我和鲁迅同在东京弘文学院预备日语,却是不同班,也不同自修室,他首先来看我,初见时谈些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了。有一天,谈到历史上中国人的生命太不值钱,尤其是做异族奴隶的时候,我们相对凄然。从此以后,我们就更加亲近,见面时每每谈中国民族性的缺点。因为身在异国,刺激多端,……我门又常常谈着三个相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对于(一),因为古今中外哲人所孜孜追求的,其说浩瀚,我们尽可择善而从,并不多说。对于(二)的探索,当时我们觉得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换句话说:便是深中了诈伪无耻和猜疑相贼的毛病。口号只管很好听,标语和宣言只管很好看,书本上只管说得冠冕堂皇,天花乱坠,但按之实际,却完全不是这回事。至于(三)的症结,当然要在历史上去探究,因缘虽多,而两次奴于异族,认为是最大最深的病根。做奴隶的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说诚说爱呢?……唯一的救济方法是革命。我们两人聚谈每每忘了时刻。我从此就佩服他的理想之高超,着眼点之远大。他后来所以决心学医以及毅然弃医而学文学,都是由此出发的。我爱读他的那篇小说《免和猫》(《呐喊》),因为两条小生命(兔)失踪了,生物史上不着一点痕迹,推论开去,说到槐树下的鸽子毛呀,路上轧死的小狗呀,夏夜苍蝇的吱吱的叫声呀,于是归结到造物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了,毁得太滥了。这里,我认为很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的伟大。

二、事物价值判断的正确鲁迅学医的动机有好几个,据他自己说,第一,恨得中医耽误了他的父亲的病;第二,确知日本明治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医的事实。但是据我所知,还有第三个:救济中国女子的小脚;又据孙伏国先生说,还有第四个:由于少年时代牙痛的难受。这也是确的,不是他那篇《从胡须说到牙齿》(《坟》)里便提到这件故事吗?鲁迅当初学矿,后来学医,对于说明科学,如地质学,矿物学,化学,物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细菌学,自然是根底很厚。不但此也,他对于规范科学也研究极深。他在医学校里不是伦理学的成绩得了最优等吗?这一点,我觉得大可注意的。他的口里虽然不讲什么道德,而于善恶是非之辨,却是最致力的。惟其如此,他对于一切事物,客观方面既能说明事实之所以然,主观方面又能判断其价值之所在。以之运用于创作,每有双管齐下之妙。举例来说:他利用了医学的知识写《狂人日记》,而归结善恶是非的判断,他道:“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又利用了弗罗伊特学说写(补天),说明女蜗氏创造力的伟大和美妙,而归结到判断其自我牺牲精神的彻底,说道:“伊的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太阳和月亮)耽搁,而且不再呼吸了。”这不是对于规范科学素有修养,明白了真善美的价值判断,那里能够到这地步呢?我们要知人论世,要驳倒别人而自立于不败之地,都非有这种修养不可。鲁迅有了这种修养,所以无论在谈话上或写作上,他都不肯形容过火,也不肯捏造新奇。处处以事实做根据,而又加以价值的判断,并不仅仅以文艺技巧见长而已。

三、读书趣味的浓厚鲁迅在东京研究文艺的时候,兼从章太炎师习文字学,从俄国革命党习俄文,又在外国语学校习德文,我都和他在一起。他生平极少游览,留东七年,我记得只有两次和他一同观赏上野的樱花,还是为了到南江堂买书之便。其余便是同访神田一带的旧书铺,同登银座丸善书店的书楼。他读书的趣味很浓厚,决不像多数人的专看教科书;购书的方面也很广,每从书店归来,钱袋空空,相对苦笑,说一声“又穷落了!”这种由于爱好而读书,丝毫没有名利之念。我们试读《而已集·读书杂谈》,他劝学生“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又在《小约翰·引言》中,他描写旧书铺的掌柜,仿佛是据网的蜘蛛,专待飞虫,自述“逡巡而入,去看一通,到底是买几本,弄得很觉得怀里有些空虚”。以后在杭州教书之暇,喜欢采集和研究植物标本,北京办公之暇,又喜欢搜集和研究古碑拓片等等,都是为科学而科学,为艺术而艺术。这是鲁迅读书治学的态度。

以上三点,是鲁迅特长的一部分。此外,长处尚多,兹姑从略。

另说一点他的轶事罢。他从仙台回东京,中途下车去瞻仰凭吊朱舜水遗迹的故事,我在序王冶秋先生所著《民元前的鲁迅先生》文中已经说过,此处不拟复述。有一次,他从东京出发往仙台,付了人力车资,买了火车票之后,囊中只剩银币两角和铜板两枚了。因为火车一夜就到,他的学费公使馆已经直寄学校留交了。他便大胆买了两角钱的香烟塞在衣袋里,粮草既足,扬长登车。不料车到某站,许多乘客一拥而上,车中已无坐位,鲁迅看见有一个老妇人上来,便照例起立让坐。这位妇人因此感激,谢了又谢,从此开始攀谈,并且送给他一大包咸煎饼。他大嚼一通,便觉得有点口渴,到了一站,便唤买茶,但是立刻记起囊中的情形了,只好对卖茶人支吾一声而止。可是已经被老妇人听见,以为他是赶不及买,所以一到第二站,她急忙代为唤茶,鲁迅只好推托说现在不要了。于是由她买了一壶送给他,他就毫不客气,一饮而尽。鲁迅做事,不论大小,总带一点不加瞻顾勇往直前的冒险意味。

再来一个罢。一九一八年,我在南昌,不幸有“臼炊之梦”。鲁迅远道寄信来慰唁,大意是说嫂夫人初到南昌,便闻噩耗,世兄们固然不幸,但我以为儿童们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幼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们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人。其言极有理致,但是也只有鲁迅能够写出这样措辞的唁信。

一九四四年十月鲁迅的几封信

许寿裳

我保存着鲁迅给我的书札,为数颇不少。可惜最早的一部分,就是他在仙台学医时所寄给我的,以及后来我在南昌时所收到的信,早已不知去向了。此后的来信大概还都无恙,不过远在北平,装封在书箱里,一时无从整理。除了在《鲁迅书简》上照印过一九二三年十一二月的一通,又在拙著《怀亡友鲁迅》里引用过几句以外,从来未曾发表。现在只就手头所有的四封短信,抄录出来,略加说明如下:

一一九二七年广州来信

季兄:

十九日信已到,现校中只缺豫科教授,大家俱愿以此微职相屈,望兄不弃,束装即来。所教何事,今尚未定,总之都甚容易,又须兼教本科二三小时,月薪为二百四十,合大洋约二百上下,以到校之月起算,甚望于二月(阳历)间到校,可以玩数天,开学则三月二日也。

此间生活费颇贵,然一人月用小洋百元足够,食物虽较贵而质料殊佳;惟房租贵,三小间约月需二十元上下。弟现住校中,来访者太多,殊不便,将来或须赁屋,亦未可知。

信到后乞即示行期。又如坐太古船,则“四川”“新宁”“苏州”等凡以S起头者皆较佳。“唐餐楼”每人约二十五六元。

来信仍寄校中。

迅上一月二十九夜

二同上

季兄:

昨刚发寄信绍沪,今晨得二十三日来信,俱悉。兄之聘书,已在我处,为豫科教授,月薪二百四十元,合大洋不过二百上下。此间生活费,有百元足矣,不至于苦。

至于所教功课,现尚无从说起,因为一切尚无头绪。总之此校的程度是并不高深的,似乎无须怎样大预备。

开学是三月二日,但望兄见信即来,可以较为从容,谈谈。所教功课,也许在本科也有几点钟。

校中要我做文科主任,我尚未答应。

从沪开来的轮船,太古公司者,“苏州”,“新宁”,“四川”等凡以S起首者最好。听说“苏州”尤佳。我坐的是“唐餐楼”(胜于官舱),价二十五元左右。

余面谈。

迅上正月三十一日

同类推荐
  • 安康诗词集成

    安康诗词集成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当代诗词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中华诗词学会启动了编辑出版发行《中华诗词文库》、《当代中华诗词集成》这两项浩大的工程,精选自1840年以来的优秀诗词作品,这是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繁荣诗词创作的重大举措。安康市诗词学会即从2013年开始着手这项工作,选入了178名作者近千首作品,分上下两卷,上卷为1840年至1949年9月30日期间的作品,下卷为1949年10月1日至2014年期间的作品,大体将1840年以来安康的的优秀诗词作品收录在内。
  • 失守的城堡(下)

    失守的城堡(下)

    本书为散文、诗歌和摄影集,是一部描写西海固人文历史的画卷,作者以西海固大地上众多遗留的城堡为对象,以散文形式进行描述,以诗歌进行抒怀,以摄影作品进行展示。是一部图文并茂,具有历史阅读和审美价值的图书。
  • 你最珍贵:美味是幸福的奖赏

    你最珍贵:美味是幸福的奖赏

    “我能够准确地告诉你做出一份上好美味的意大利面需要7个步骤,但是谁能告诉我忘记一个人到底需要几个步骤?”那些爱与痛的记忆,和当时的情景交织在一起,成为此生最难以忘怀的味道:酸的,痛的,甜的,暖的,苦的,害怕的,渴望的,珍惜的,不舍的……从惠灵顿中餐厅的服务生到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品牌公关顾问,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两个人的甜蜜到一个人的孤单,收获越多,放弃越多,失去越多…曾经的梦想只是想要和一个人终老,却发现走遍世界,再也回不到你身边。只有在尝尽世间美食,行走完足够远的路程之后才发现,那个脱胎换骨的自己,正是岁月给予你最珍贵的礼物。
  • 2018中国年度作品·散文诗

    2018中国年度作品·散文诗

    本书由中国散文诗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8年散文诗创作的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本书三大看点:(一)遴选精粹。每年推出有可读性、有保存价值的“年度十佳作品”;(二)丰富多彩。“十佳”之外还有“年度精短作品”“新锐”“乡土·乡情·乡思”“爱情·亲情·友情”“九重河山”“东方情韵”“名家新作”等十余个栏目;(三)视域广阔。入选作者多达200人,为一般同类选本之一倍,全景呈现2018年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实绩,可谓一卷在手,精品尽览。
  • 亲历文坛

    亲历文坛

    《亲历文坛》系回忆类文章选集。作者是词苑常青树,文坛掌故家,与文坛大家大多有交往。本册选取作者关于钱锺书、朱光潜、冰心、巴金、叶圣陶、陈学昭、艾青、袁鹰、柯灵、杨绛、陈忠实、鲁彦周等文坛大家的文章。这些文章侧重叙述与文坛大家的交往,以第一手资料解读文坛前辈和师友,对其人其文其事加以描叙,实际上是为文坛大家们勾勒出一幅幅独特的剪影。
热门推荐
  • 一剑划出九天十地

    一剑划出九天十地

    蓝图漆,一国皇子,喜好喝酒,生活惬意,逍遥快活。忽有一日,诸事皆来,因果缠身。天生道体,一体双魂,素娥仙法,鲛人族······天下之人,天上之仙,天外之魔,千年一战,万年一局,蓝图漆能否破局,终结轮回?
  • 魔域魔尊

    魔域魔尊

    他,魔域魔尊转世,龙腾帝国皇子,从小被送到帝国最高机密的“影卫”生活,看重楼如何问鼎巅峰,重掌魔域,与至爱的爱恨情仇
  • 我真的没想当网红啊

    我真的没想当网红啊

    这是一个专写都市明星文,幻想自己成为大明星的扑街写手突然穿越到平行世界,从没想过当网红的他,成为了这个世界人人都看不起的网红,一步一步,成为大明星的故事!本书又名《巨星从网红开始》。
  • 大征服之称雄大漠

    大征服之称雄大漠

    成吉思汗和他的父辈及其子孙七代蒙古大汗共同完成了一幅人类前所未有的大征服画卷。这部历史巨卷中不仅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神煞杰作,还有画龙点晴的天才而神奇之笔;不仅有毛骨悚然的血腥屠杀,还有柔情风骨的情感缠绵。从复仇、掠夺、屠杀到止杀、扩土、征服,折射了当年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少年和他的子孙们一步步走向大元帝国的艰苦卓绝和人性觉醒的历程。本书以真实的历史背景和超越时空的感观,叙述那些可歌可泣和鲜为人知的奇异、诡秘的故事。为了完整翔实地再现那个时代的画面,书中难免涉及到大草原男人的性虐与贪婪和女人的激情与宿命。然而,这些恰恰是大征服至为重要的一种原始动力,也是征服者从蒙古大草原走向大元帝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小精灵之我有外挂

    小精灵之我有外挂

    某猪脚:我叫朱刚烈!被困在这里半年了。某不正经的系统:玩完所有版本才能出去哟~~~然鹅~~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各种漫画乱入?不可能!原创技能颠覆经典?不存在!基因突变改写物种?想多了!一本依托经典,又超越经典的原生态神奇宝贝,静候诸君位临!本书群号:705897689
  • 三国直播窃天下

    三国直播窃天下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1世纪的一位身怀绝技的驯兽师,打拼多年后遇到了金手指---直播系统。“什么?让我直播盗大汉天下?这不是忘恩负义吗?”系统:“众目睽睽之下,怎能说‘盗’呢?这是‘窃’。”袁绍:子贤,够义气,不愧是与我同行者。袁术:子贤比我那家生子的兄长好多了。曹操动了动嘴皮子,手指抖了三抖,没有说出话来,啊!头风好像又犯了。刘协:你们还提这个伪君子!他都恩将仇报盗我大汉天下。刘斌翻翻白眼,我也是被系统逼的。
  • 晚暮江寒

    晚暮江寒

    陶霖X上阳黎楚她是一个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的人,而他宁愿陪她去撞南墙
  • 恶魔之猎人

    恶魔之猎人

    有人以猎杀动物为乐,这是人性中嗜血的表现。有人以猎杀这类人为己任,这是对人类的另类救赎!?黑暗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却是人心。心冷了,还有什么事情是人做不出来的?
  • 末日求生之强者之路

    末日求生之强者之路

    寒轩晨凭借着自己那与众不同的能力在末日中一步一步爬上强者之位。科研队在冰天雪地的地方找到了冰冻的恐龙,而龙龙却在科研队欢天喜地的时候化为雾气,而每一个闻到雾气的人都变成了超级怪物,人们称不死的丧尸,可是丧尸真的不死吗?这个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观看吧!
  • 海城杂记

    海城杂记

    《海城杂记》没有主题,没有主角,写的都是身边的琐事和平凡的人,算是即兴之作,各位读者不必担心断更,也不催更,文者,本身就是给人以感悟,因此,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才是此种之意,我也知道,这样的话估计《海城杂记》不会有太高的阅读量,但无所谓了,希望各位文友读者看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