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97100000009

第9章 赚小钱还是成大业,眼光决定一切(1)

我取名字叫“阿里巴巴”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全球。我做淘宝,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们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创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优秀公司。

定位从名字开始

阿里巴巴刚成立的时候,战略就十分明确,即迅速进入全球化,成为全球电子商务企业;打开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培育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很多人认为,马云走的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道路——“墙里开花,墙外先香”。

马云要做一个全球化的公司,要做一个买家主要在西方的公司,就必须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机会。首先是“搞定”国外市场,这是由阿里巴巴选择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

马云最初创立电子商务网站的时候,虽然创业资本很少,但他还是将未来的公司定位为全球的公司,因而名字也应该是响亮的、国际化的。为了注册一个好的名字,马云思索了很久。

他先后想到的名字有:bargain.com、ok.com、open.com,但都觉得不理想。一天,马云在网上苦苦搜索,突然想到“阿里巴巴”这个名字,马云眼睛一亮,但一查域名,却已经被一个加拿大人注册了。马云十分失望,但继续搜也没能搜到让他兴奋的名字。

有一次在美国一家餐厅吃饭时,他突发奇想,找来了餐厅服务员,问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服务员回答说“知道”,并且还跟马云说阿里巴巴打开宝藏的咒语是“芝麻开门”。之后,马云又在各地反复地询问他人。经过这个测试,马云发现阿里巴巴的故事几乎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并且不论语种,发音也近乎一致。

想来想去,再没有比阿里巴巴更好的名字了!就这样,一锤定音,马云将“阿里巴巴”确定为公司的名字。一是因为它具有普适性和易拼写性,且不带中国色彩;二是因为它使人联想到财富。

为了得到这个域名,马云与加拿大人周旋了好久。马云为此事专门征询当时还在雅虎的吴炯的意见。吴炯后来回忆说:“买阿里巴巴的域名,对方开价3000美金,马云觉得贵了,我认为太便宜了。我说:‘你不是要办国际化公司吗?赶快买,省得对方抬价。’”听了吴炯的话,马云将3000美元打入了对方账户,终于买断了阿里巴巴域名。

当年那个抢注阿里巴巴的加拿大人可能庆幸发了一笔横财,可他不会想到,五年之后的阿里巴巴已经价值连城了。

后来,马云进一步解释了把网站取名“阿里巴巴”的更深层的目的:

我取名字叫“阿里巴巴”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全球。我做淘宝,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们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创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优秀公司。

马云认准了这个域名将来会流传全世界。虽然代价不菲,但是比起Google斥资百万赎回两个CN域名的个案,马云的这一步也许走得并不亏。

2005年4月,全球互联网搜索巨头Google以百万美元巨资买回了几年前被别人抢注的CN域名google.com.cn和google.cn,创下了CN域名史上交易的最高价。这两个域名几年前曾被北京一家公司先后抢注,Google为了夺回google.com.cn域名,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争议请求,但被驳回。遇挫之后,Google选择了赎买,而赎买的成交金额在百万美元以上。这一天价成交事件,也在域名投资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如此看来,马云当初的花费是值得的。因为他省下的不仅仅是动辄百万美元的赎买费,还有漫长无果的仲裁所消耗的宝贵时间。

不过有趣的是,马云十分细心地将alimama.com、alibaby.com域名注册下来。马云认为,“阿里爸爸”、“阿里妈妈”、“阿里贝贝”本来就应该是一家。可见,马云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是想得很远。

1999年,马云将阿里巴巴总部定在中国香港。对于这一决定,很多人曾表示过不解,马云是这样解释的:

因为我们希望办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公司,让全世界骄傲的公司。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之一,作为贸易网站,公司总部设在香港是最合适的。

阿里巴巴在美国设了研究基地,在伦敦设了分公司,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远程的资料处理控制。而把研究开发中心设在杭州,中国的总部设在上海。为什么不把阿里巴巴总部定在国外?马云有自己的主张,他始终坚持将阿里巴巴留在中国。因为马云要让全世界人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阿里巴巴是一家让全世界华人骄傲的中国公司。

阿里巴巴成立的那一年,马云到新加坡参加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发现讨论的是亚洲的电子商务,发言人85%是美国人,说的全是eBay等美国互联网公司。在外经贸部工作过的他很快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会正在出现。而当年年底他决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时候,马云明白,这个机会的价值链是双头并举的——一头是海外买家,一头是中国供应商。但在当时,中国的工厂还未成气候,商业模式中所有成功的关键因素都集中在海外。而且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超级卖家”在西方,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企业都在西方,能投互联网的主流资金也都在西方。所以马云决定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机会,首先“搞定”外国人。

要实现这个目标,马云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网站必须是全球性的,否则阿里巴巴就成了没有买家的卖家。而且,马云认为阿里巴巴必须迅速覆盖全球,否则就失去意义。阿里巴巴当时提出的口号是:“避免国内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

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在国外的名气比在国内大,这跟前三年的全面战略有关。阿里巴巴迅速地打入海外市场,很快就实现全球化了。但是,全球化绝不意味着请外国打工仔或者你在海外建一个厂那么简单。

阿里巴巴在全球化的战略上做过很多事,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做起来的,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马云对此深有感触:

我当然是帮助中国企业出口。谁买中国产品?肯定是海外的买家。那怎样才能让这些企业成为买家呢?对此有一个最简单的看法就是:办一个市场就像办一个舞会,舞会里面有男孩子、女孩子,如果要把他们都请进来很难。所以策略是先把女孩子请进来,再把优秀的男孩子请进来,这样做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办舞会很累,关键是你要能请到优秀的女孩子。我觉得,如果办舞会请一大帮男孩子就没有女孩子敢进来。相反,有很多女孩子在就会有胆子大的男孩子进来。所以,这个舞会就起来了。对于买家和卖家来说,买家是女孩子,卖家是男孩子。美商网当时把中国很多卖家堆积起来,结果买家没有起来。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相反的动作。我们在1999年、2000年到处宣传阿里巴巴时,前期都是免费的,请大家进行交流。

那时阿里巴巴的推广工作很难做。但是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国际网站,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出口,因此必须在海外寻找买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外国人先了解阿里巴巴。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国内互联网轰轰烈烈的时候,阿里巴巴却悄悄地在国外进行宣传造势。

阿里巴巴成立的前三年里基本活动是在欧洲和美国。阿里巴巴在国外的宣传广告非常大气,也非常讨巧。

阿里巴巴在美国投了很多宣传广告,数量之多仅次于中国银行的广告,并且是唯一的两家包下CNBC两年广告的。而且特别做了一个尝试,因为想到伊拉克战争要爆发,阿里巴巴便买广告,买海外电视台的广告,结果仗他们打了,中国也成了热点。因为是预先买的广告,所以钱花得并不是很多。那段时间,马云把到欧美名校讲学也看成销售的一部分:

沃顿、哈佛的MBA五年后就是大公司的高层,在他们脑子里播下阿里巴巴的种子,五年后就发芽长大了。

2000年年底,马云提出了三个“B2C”(Back to China、Back to Coast、Back to Center)的概念。因为那时,阿里巴巴已经获得了孙正义的风险投资,阿里巴巴在西方世界的商誉已基本形成,海外订单也相继到来。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互联网危机爆发,马云决定立即停止烧钱,撤回中国,稳定在杭州,扎扎实实地发展价值链的国内端。

回过头来看,阿里巴巴前三年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很有成效。然而,由于互联网“冬天”的到来,阿里巴巴这种“只争墙外香”的局面到2002年暂告一段落,随后便开始回到中国。

我们是全球的眼光当地制胜,我们的拳头打到海外这个位置,再打下去已经没有力量了,迅速回来,回来后在当地制胜,形成文化,形成自己的势力再打出来。如果不在中国制胜的话,我们会漂在海外。我们要防止的对手是在全球,而非中国大陆。在中国,互联网真正要赚大钱还要有两三年时间,这两三年内挣的钱只能让你活得好一点,但活得很舒服、很富有不可能。现在我们不可以在国外养一支300~500人的队伍,成本太高了,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在香港、在台湾都不行,只有在中国大陆才行,而且可以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马云对阿里巴巴这个定位不仅成了当时的自救之举,同时也颇具杀伤力。当时有很多跟在阿里巴巴后面的竞争对手学他们打到海外去,结果来不及回头,最终死掉了。

无论向海外延伸、扩大视野,还是偏安一隅、远离闹市,都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面对大势,洞穿浮华后深思熟虑的结果。或许有的时候,我们必须跳出圈外才可统观大局,笑看潮起。正所谓“身心清静古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阿里巴巴开启“第五模式”

在全球互联网市场上,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模式、雅虎为代表的门户模式、eBay为代表的C2C模式、亚马逊为代表的B2C模式等四大互联网模式,无论在资本还是业务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次,资本的聚光灯照向了人称“第五模式”的阿里巴巴B2B模式。

下一个比尔.盖茨是谁?在2010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比尔.盖茨的答案是:亚洲的马云。

中国电子商务在十年前的门户网站时代发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终成气候。2010年,网上支付全年交易规模突破万亿元。电子商务已经星火燎原,以网购交易只占中国商品零售总额百分之几来衡量,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从2005年至今,尚未有某类网站在发展速度、网站覆盖人群的增幅数值统计中连续两年超过电子商务类网站。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仅2009年第三季度,B2B电子商务营收突破17亿元,网购交易(B2C和C2C)规模658.5亿元,网上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60亿元。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巴巴、淘宝和支付宝,都占据了这三大市场的50%以上份额。十二年创业,终于成就了马云的电子商务平台之梦。

作为一家年轻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让不少神话成真。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融资达15亿美元,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同时,马云身价也达到了过百亿港元。

为什么只会收发电子邮件的马云会创造出一家规模如此大的互联网企业?这得益于马云独特的商业理念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与一般商人只顾着自己赚钱不同,马云从一开始就秉持着一个“共享”的理念。互联网成为了他“共享”的工具。阿里巴巴也因此成为了一家“中介公司”,它的全部理念就是,如果你能帮别的商人赚到钱,你就能赚到钱。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在交易中并不是普通的卖家或买家身份,而是扮演着“非居间化投资”中间人的角色。同时还摆脱了传统向买家收费的形式,全球首创向卖家收取会员费。马云将该盈利模式戏称为“化无形为有形”。实际上,聪明的马云知道,在商业活动中,买家才是决定成交的关键,而抓住了一大批买家的心,自然就有卖家上门,这才是其向上游收费的真正原因。

凭借着这种别具一格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阿里巴巴成为了“永不落幕的广交会”。阿里巴巴的B2B模式,也成为除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雅虎为代表的门户、eBay为代表的C2C和亚马逊为代表的B2C四大互联网模式之外的第五种模式。

其实,创新商业模式就是明确客户是谁,他们要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有效地去组合资源。有些资源是自己擅长的,有些不擅长,那就需要整合一些自己所能整合的资源。而另外一家公司就要去整合它所能有效整合的资源,这样不同与客户对接的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

B2B曾经是一个没人愿意做的模式,因为这个模式在美国没有成功的先例,也没有可供借鉴的例子。当时,亚马逊和eBay引领的B2C和C2C模式才是中国创业者们纷纷仿效的对象。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十多年前,已经有过三次创业经历的马云,准备独辟蹊径,建立一个B2B平台,撮合商人之间的交易,而不是先从针对个体消费者的B2C和C2C做起。

马云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做一个网上交流平台,让那些中小企业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以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

当初,阿里巴巴从日本软银的手里获得2000万美元注资。2002年年底,阿里巴巴实现了“全年盈利一块钱”的目标,熬过了互联网的冬天,市场恢复了正常,阿里巴巴顺风而起。

借助软银的风险投资,阿里巴巴B2B通过收取商家使用信息平台的年费,比B2C和C2C模式获得更快的发展。马云找到的优势是,那时的阿里巴巴不需要过多操心物流、网上支付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问题,其网上信息发布交流的模式实现了“轻资产”,用户只是上网寻找发布产品和采购信息。当时的B2C和C2C公司将过多的投资耗费在了仓储、物流和支付等基础设施的建构,在起跑初期就不如阿里巴巴面对蓝海,脚步轻松。

在阿里巴巴确认了B2B电子商务路径之后,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敦煌网、金银岛网等一系列B2B平台也开始集体发力。

目前看来,阿里巴巴的B2B平台也只是马云架构整个电子商务平台之梦的起始一步。借助B2B平台的盈利、资本、经验和团队,马云需要打一场不是面对竞争对手,而是应对整个中国电子商务模式的“硬仗”。

阿里巴巴集团也首先借助B2B业务实现了上市。背靠全球最大的中小企业群体,阿里巴巴成为了这些中小企业的集结者,提供交易平台、促进交易达成、拓展销售采购渠道,并建造“新商业文明”的小民营资本的发展路径。

同类推荐
  • 工作像蚂蚁生活像蝴蝶

    工作像蚂蚁生活像蝴蝶

    一个人工作的时候,需要兢兢业业,这就是务实的,所以工作要像蚂蚁一样实干;一个人生活的时候,需要有点浪漫主义精神,所以生活要像蝴蝶那么浪漫。人的一生,不要让消极的心态所主宰,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积极心态的人所取得的。我们要在绝望中摆脱烦恼,在痛苦中抓住快乐,在压力下改变心态,在失败中看到希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 有想法更要有做法

    有想法更要有做法

    只想不做、只做不想、不想也不做都是寸步难行的,面临的将是惨遭淘汰的残酷现实。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想,幻想是想,理想也是想,总之想的范围很广,想的内容很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表达清楚。相对而言,做的范畴就狭窄许多,也简单许多,做就是付出行动,来实现某种想法。做的过程中,不仅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别人也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不仅有积极的心态、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还要有切实的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能把美丽的梦想、远大的目标,变成现实的辉煌,所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才是达到成功彼岸最大的原动力。
  • 最励志·最管理·最营销·最理财

    最励志·最管理·最营销·最理财

    企业管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是一个让众多管理者感到头痛不已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静下心来,学习一下管理大师的管理智慧,就可以逐步从平庸走向卓越,实现管理的梦想。每一个管理大师都有着独特的管理思想,他们能把一些有思想的人聚集在一起研究出顶尖产品,能把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能力挽狂澜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这就是管理大师的魅力,他们身体力行,用多年总结出来的管理思想,管理企业,指导人生。本
  • 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

    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

    理想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灯,是激发我们奋发的动力。但是,光有理想肯定是不行的。《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将通过无数生动的事例告诉你,如何才能将心中瑰丽的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书中,作者认为,理想变成现实,第一是要有好心,第二是要勤奋工作。
  • 事半功倍读书法

    事半功倍读书法

    本书整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法。如朱予读书法、鲁迅的“跳读法”、华罗庚的“厚薄法”,以及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如模型读书法、先读序文法、“SQ3R”读书法、五步读书法等。作者用亲身体会向读者介绍了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魅色不打烊

    魅色不打烊

    大家好~这里是记载着不同的各类风格的小短文~欢迎大家来宠幸
  • 明鼎

    明鼎

    对于自己的悲催遭遇,楚天易彻底无语了。上谁的身不好,偏偏上了窝囊帝:明正统帝的身。什么时候上不好,偏偏在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后才上。堂堂一国之君沦为俘虏,怎一个悲催了得!想要逃出升天,想要一雪前耻,想要重登大宝,就必须雄起,易天改命。
  • 大国之器

    大国之器

    天命是什么?一个被断言背负天命的普通女子,遇见一个同样被上天放弃的落魄王子,一路挣扎,相互扶持。日月交替,四时轮转,她终以女子身份正大光明入主朝堂成一代名相,而他亦成为一个不负她重望的王。你生我亦长,当两株幼苗都长成参天大树,并肩站在那悬崖峭壁之上,笑看云卷云舒,共同走过人生四季后才发现,原来,所谓天命,不过是这人世间走一遭的磨难与修行。
  • 道士下山了

    道士下山了

    我是个道士,可我确一直是一个和尚带大的,和尚让我下山,没办法,早就想了。
  • 叶晓峰纵横玛珐大陆

    叶晓峰纵横玛珐大陆

    叶晓峰无意在传奇游戏中打到一个空间传送戒指,被传送到玛珐大陆(《热血传奇》游戏里面的世界)并附身在一个叫二牛的青年身上。为了回到现实的世界,不得不向玛珐大陆的恶魔宣战,同时还要和在线玩家争雄……
  • 凌天仙志

    凌天仙志

    修仙,乃是与天争命,逆天而为。修炼有成者,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踏破虚空,飞升成仙,从此与日月争光,与天地同寿。我修仙不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为踏破虚空与天地同寿,我只为守护心中的那些人而已,勇闯仙宗只因心中人受困其中,拯救天地只因心中人存于世间。有人骂我无耻卑鄙,有人说我无私正直。只要守得住心中人,他人说我又如何,用尽手段又如何,我,不在乎。
  • 盲色

    盲色

    林曦以为,一切顺其自然,总有一天会找到一个愿意和她搭伙过日子的男人。但是,在找到这个男人之前,道路竟然还如此曲折。佛曰:无欲则刚。又曰:关心则乱林曦在刚不了,乱成一团之后,才有了HE结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两世情缘:王爷追妻忙

    两世情缘:王爷追妻忙

    (停更结束,为了补偿各位读者尽量多更)季悠幽穿越到异世,发誓要做一个人上人。可发现自己怎么越来越逗比了呢?等等这个美男子哪来的?“娘子~”“公子你认错人了。”“娘子,你怎么可以这样!我们都亲过抱过了。”谁家的美男子赶快抱走!
  • 斗罗之我是宝可梦训练家

    斗罗之我是宝可梦训练家

    冰羽,一个斗罗迷,穿越到斗罗大陆,武魂觉醒精灵球,获得智蛙,开始了自己的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