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24000000007

第7章 “合纵连横”(1)

(一)合纵连横的背景

合纵连横是以战国时期为特定背景的,广义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前221 年,而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 年—前221年。 公元前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封了魏、赵、韩三家列位诸侯,各国相继完成改革,相互窥探而伺机攻伐,由此西嬴姓秦国、东田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战国七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当时,秦国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和甘肃东南部、四川省大部,东和魏、韩及大荔之戎交界,南和楚、蜀交界,西和豲、绵诸、乌氏等戎国交界,北和义渠、朐衍等戎国交界,国都原在雍(今陕西凤翔东),秦灵公迁都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公元前383年秦献公迁都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到公元前350年卫鞅第二次变法时,迁到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毛王沟到柏家咀一带)。

楚国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北面和韩、郑、宋等国接界,东和越接界,西和巴接界,南和百越接界,其国都是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

齐国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东边靠海,南和越、莒、杞、鲁等国接界,北和燕接境,西和赵、卫交界,国都在临淄(今山东淄博西临淄北)。

燕国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吉林的一部分,东北和东胡接界,西和中山、赵接界,南边靠海,并和齐接界,国都是蓟(今北京西南),燕昭王开始设下都于武阳(今河北易县南)。

赵国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东北和东胡、燕接界,东和中山、齐接界,南和卫、魏、韩接界,北和林胡、楼烦接界,西和魏、韩交错接界,其国都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在公元前424年赵献子即位时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到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到了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国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四周和秦、赵、韩、郑、齐、卫接界,国都原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到战国初期,攻得今河南省中部地区后,在公元前361年,便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国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全境把周包住,西和秦、魏交界,南和楚交界,东南和郑交界,东和宋交界,国都原在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相传韩武子迁都到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到韩景侯时又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也就迁都到郑(今河南新郑)。

战国中后期,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慢慢变成了其余六国的共同威胁。合纵一方,从北到南,即从燕国至楚国连成一条纵线,组成反秦联盟。连横一方,秦利用东方六国的矛盾,使其分别靠拢西方的秦国,从东至西连成一条横线,攻击他国。在这样的形势下,合纵连横的策略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二)合纵连横的初创

1.魏、齐徐州相王

诸国混战之初,魏国自从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日益强盛,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前357年,魏和韩结盟,解除了魏对韩宅阳(今河南原阳西南)的围攻,归还釐(在宅阳西南)于韩,次年鲁、卫、宋、韩四国君主入朝于魏。与此同时,齐国由于齐威王进行改革而强大起来,秦国由于商鞅变法而强大起来,并不断进攻处于四战之地的魏国。

公元前354年,赵国为了兼并土地和扩张势力,进攻卫国,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当然不是魏国所能允许的,因而魏国就起兵伐赵,率宋、卫联军包围了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前往救援。齐用孙膑围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将庞涓于桂陵。

齐、魏桂陵之战之后,魏国还保持着强盛的声势,准备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许多小国举行会盟,图谋攻秦。秦商鞅分析了形势,认为“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建议用尊魏为王的办法来改变魏惠王的意图。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听从商鞅的游说,去侯称王。本来,在君主制度下,王是最高的等级称号,如今由于魏的“功大而令行于天下”,居然自称为王了。魏惠王还召集逢泽之会(逢泽在今河南开封南),由宋、卫、邹、鲁等国国君及秦公子少官来参加会盟。商鞅这个计谋,使得韩魏同盟瓦解,引起齐楚不满,魏国进攻的矛头,从秦转变为齐楚,“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

公元前342年,魏国向韩进攻,韩向齐求救。同年,齐、魏军大战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孙膑以“减灶计”诱敌深入,围困魏军。魏军大败,主帅庞涓身亡,太子申被俘。次年,魏国又受齐、秦、赵三国三面进攻。公元前340年,魏、秦交战,魏军又大败,主帅公子卬中计被俘。不久,彻底放弃安邑,徙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迭遭惨败,元气丧尽,西面秦国咄咄逼人,东面齐国不断征伐,为避免两面受敌,魏惠王不得不采用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不如变服折节而朝齐”的建议。公元前336年魏韩二君会见齐威王于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南,次年又会见于甄(今山东郸城北),魏韩二君都戴着布冠,变服折节朝见齐威王。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自此齐、魏联合,魏国免于与齐为战,颇有连横意味。

徐州相王,这是楚、赵等国所不能容忍的,公元前333年赵侯派兵围攻魏的黄城(今河南内黄西),并修筑长城,防止齐、魏两国的进攻,同时楚威王为了表示对徐州相王的愤怒,亲率大军进围徐州,打败了齐将申缚的军队。

2.秦初连横于魏韩

徐州相王后,秦以魏为“腹心疾”,还是不断攻魏。早在公元前340年,商鞅就为秦孝公制定了“逼魏东徙,据河山之固,东向制诸侯而成王业”的立国方针。公元前333年,魏阴晋人公孙衍入秦,秦以之为大良造,率军攻魏,得阴晋。公元前331年,秦派公子卬和公孙衍率师再与魏战,虏魏将龙贾,斩首八万。次年,秦军败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南),迫使魏惠王献出河西之地。然而,秦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公元前329年,张仪入秦,正好楚威王攻魏,张仪游说秦惠王出兵帮助魏国,于是以新得皮氏的“卒万人、车百乘”支持魏作战,因而魏楚大战,魏打败楚于陉山。秦却趁机又攻占魏国的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陕西河津西)、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曲沃(今三门峡市西南)等地。

公元前328年,秦使公子华与张仪攻取魏的蒲阳(今山西隰县),却请秦王归还给魏,又请秦王使公子爵作为“质子”送到魏国,这是张仪在推行他的连横策略,张仪前往魏国劝说魏惠王“不可以无礼”,魏因而把上郡十五县连同少梁在内献给秦国,秦惠文君因以张仪为“相邦”,把少梁改称为夏阳,魏河西地尽为秦有。同年,秦打败赵将赵疵,取得蔺(今山西离石西)和离石(今山西离石)。次年秦又把焦、曲沃及皮氏归还魏国,张仪进一步推行他的连横策略,并为秦惠文君称王准备。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君举行称“王”的仪式,按照齐、魏“会徐州相王”的先例,邀请魏、韩之君入秦朝见,推尊秦君为王,同时秦王也承认魏、韩二君的王号。秦于次年改元,称为更元元年。张仪这样推尊秦惠文君为王,同时又承认魏、韩两君的王号,具有巩固秦与魏、韩连横的作用。

3.五国相王与五国伐秦

当张仪入秦推行连横策略不久,公孙衍(犀首)就离开秦国而入魏为将,因为魏的国力衰退,公孙衍就图谋拉拢别国,联合出击取胜。当时,魏相惠施使魏太子嗣入质于齐,使魏公子高入质于楚。公孙衍为魏将之后又和齐将田朌联合战胜了赵。因此秦相张仪要拉拢齐、楚,破坏公孙衍的合纵策略。公元前323年,张仪与齐、楚大臣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相会,目的在于拉拢齐、楚,防止公孙衍和齐楚合纵。之后,张仪自啮桑返秦,被免去相职,遂来到魏,向魏惠王进献联合秦、韩以伐齐、楚之策,为魏惠王采纳,并任用他为相,惠施被逐走。

在这样的形势下,公孙衍去韩国游说公叔,公叔劝说韩宣惠王派人向魏表示归顺,并归功于公孙衍,魏惠王因此更加信任公孙衍,疏远张仪。为了合纵,公孙衍于公元前323年发起“五国相王”,参加五国相王的是魏、韩、赵、燕、中山,从这年起,赵、燕、中山三国也开始称王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是想用来和秦国对抗的,但结果没有什么成就。齐国借口中山国小,不承认它有称王资格,想联合魏、赵、燕三国迫使中山废除王号,也没有成功。就在这年,楚国为了迫使魏国投入楚的怀抱,要废立魏的太子嗣,立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为太子,派柱国昭阳打败魏军于襄陵,取得了八个邑。次年,秦国又攻取了魏国的曲沃、平周(今山西介休)等地。

公元前322年,秦攻取魏的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魏惠王不得不又采用张仪的策略。张仪开始“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楚”的行动。公元前320年秦假道韩、魏向齐进攻,齐威王使匡章为将应战,大败秦军。这使张仪的行动受到挫折,使公孙衍合纵的策略得以开展,魏惠王得以重新采用公孙衍合纵的策略。公元前 319年,魏惠王在齐、楚、燕、赵、韩五国支持下,把张仪赶回秦国,让公孙衍为魏相,并让惠施回到魏国,合纵的形势便形成了。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伐秦,推举楚怀王为纵长。但是实际出兵和秦交战的,只魏、赵、韩三国,攻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秦出兵反击,魏受到损失较大,魏使惠施到楚,要和秦讲和,楚国顺随魏国之意,也向秦国求和,五国于是纷纷退兵。次年秦派庶长樗里疾乘胜追击,一直进攻到韩邑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打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韩惨败。公孙衍说义渠曾乘机起兵袭秦,大败秦军,秦国受到义渠牵制,不便再与五国联军交战,遂同意媾和。五国伐秦虽然失败了,但是声势是烜赫一时的。公孙衍和张仪同时,一纵一横,其声势都足以倾动天下。

4.张仪破齐楚之盟

公元前317年,张仪复相秦,秦出兵占领巴蜀全境,延迟东进进程,此后开始觊觎东方。此时,齐国日益强大,齐国和秦国东西对峙,展开了争取其他诸侯国、孤立对方的斗争,而韩、魏、赵、楚、燕等国,则在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中摇摆。齐、秦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为了破坏楚、齐联盟,公元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向楚怀王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於(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六百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是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秦派魏章、樗里疾、甘茂迎击,韩国又出兵助秦,于次年春天在丹阳(今河南西峡丹水以北地区)大破楚军,楚兵被杀八万人,楚将屈匄被俘,秦攻取楚国的汉中地六百里,在南郑(今陕西汉中)置汉中郡。楚怀王受张仪之骗又遭此惨败,痛愤不已,下令征召全国军队全力攻秦,又在蓝田(今湖北钟祥西北)为秦军所败。韩、魏此时得悉楚国失利,乘机夹击楚国,一直进攻到邓(今湖北襄樊北)。楚国三面受困,只得割让二城于秦,以求和修好。此后,张仪又说服韩、赵、燕与秦连横。

(三)合纵连横的发展

1.齐魏韩合纵攻楚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举鼎折断胫骨而死,因为他没有儿子,诸弟就争夺君位。朝廷大臣和惠文后(即惠王后)、武王后等拥立公子壮即位,称为“季君”;而芈八子(楚国贵族出身,后称宣太后)和她的异父长弟魏冉(后封穰侯)则拥立被赵燕两国护送回来的公子稷(秦武王异母弟、芈八子子)登位,即秦昭襄王,秦陷入争夺君位的内乱。终于,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即位。而此时齐、魏、韩、楚等国已结为合纵同盟。秦安定之后,昭王年少,由宣太后及魏冉专国政。宣太后和魏冉都是楚人,就厚赂于楚。公元前305年,楚怀王背齐而联秦,约为婚姻,秦就来楚“迎妇”(即昭王后)。次年,楚王和秦王在黄棘(今河南南阳南)相会结盟, 秦又给楚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同年,秦攻取魏的蒲阪(今山西永济西)、晋阳和封陵(永济西南),这三地都是秦、魏间黄河上重要的渡口。同时秦又攻取韩的武遂,这又是韩贯通南北的通道所在。楚国背弃合纵之约而与秦国交好,齐、魏、韩三国决定合兵攻伐楚国。楚因而使太子横入质于秦而请救,秦因而派客卿通率兵来救,三国因而退兵。

公元前302年,入质于秦的楚太子横,因在私斗中杀死了一个秦大夫逃回楚国,因而秦楚关系又变化。这年魏韩二国又投靠秦国,魏襄王和韩太子婴朝见秦昭襄王于临晋(今陕西大荔东黄河西岸)的应亭,秦把临晋关对岸的蒲阪关归还给魏。公元前301年,经孟尝君倡议,齐国联合宋、韩等国向楚国发动进攻,宋国随齐伐楚。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方城(环绕在今河南方城西、南、东三面),两军夹沘水列阵,相持六个月之久。三国联军因为不知道沘水深浅,不敢贸然渡河。后来向樵夫打听到“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匡章派精兵在夜间从楚人盛守处渡河发动进攻,结果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杀死楚国将领唐蔑(或作唐昧),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西南)以北的土地也为韩、魏两国所得。此役史称“垂沙之役”,或称“重丘之役”。

公元前299年,秦国以芈戎为将也攻打楚国,攻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杀楚将景缺。这时楚受到齐、秦两面进攻,再加上庄骄率众起事,一度攻到楚都郢,楚就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楚因此向齐求和,送太子横入质于齐。秦为了争取齐国,也使泾阳君入质于齐。这时,秦昭襄王向楚怀王遣书致意,回顾当初结为兄弟、在黄棘(今河南南阳南)结盟、两国关系交往融洽等往事,又解释说,只因楚太子杀死秦大夫后,未道歉就私自逃回,这才兴兵攻楚。为两国交好,愿约楚怀王到武关(今陕西商洛东南的丹江旁)相会结盟订约,说要“力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楚国大臣昭雎和屈原都以为“秦虎狼之国不可信”,怀王听从幼子子兰的话前去,入武关就被扣留。秦昭襄王将楚怀王从武关挟持到咸阳,待之如属国臣子,并要挟他割让巫郡(今湖北省清江中、上游和四川省东部)、黔中郡(今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北部),楚大臣因此相与计谋,要另立新君以绝秦之要挟,于是太子横回楚即位为王,是为楚顷襄王。公元前297年,楚怀王图谋逃走未遂,次年病死在秦国。

2.齐魏韩合纵攻秦

同类推荐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女娲、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祗,但也被史官们誉为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英雄,所以追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自然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相一致。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溯女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生殖崇拜,也是母性崇拜的时期;中编追溯伏羲、女娲成婚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也是双性崇拜的时期;下编追溯伏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也是祖先崇拜时期。本书观点新颖,论述严谨,考证严密,行文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有特色、有分量且有补白意义的关于女娲伏羲神话源头及中国神话源头的学术专著及人文读本。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强调作为革命思想武器的实践性的同时,必须辅之科学性的保障,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民族语言表述,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而科学性的要求,在这一“中国化”过程中,又是一个薄弱的方面。
  • 普鲁斯特的美学

    普鲁斯特的美学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法国20世纪初的伟大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品《追忆似水年华》奠定了其文学大师的地位,写作风格和技巧突破传统小说,本书从其人格美学、风格美学、叙事美学、小说美学、戏剧美学、时间美学、空间美学等多个方面细致研究了其艺术美学,是一本普鲁斯特美学研究的较为系统全面的专著。
  •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当尼采看到一位受挫的车夫鞭打着一匹不愿动的马时,尼采内心的某种东西断裂了。当汉娜·阿伦特看到犹太集中营的资料时,她痛苦地质问,为什么这些事会发生?而面对最爱的弟子的早逝,孔子只能向天哀叹不公。拉奥孔的雕像在静默中痛苦的哀号,仿佛在替我们所有人无声的质问。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思考痛苦,面对苦难,是你与哲学的第一次照面。
热门推荐
  • 清婵双琰

    清婵双琰

    双女主强强合体约你携手共同畅游n个小世界皇后和女官,两人的脑洞碰撞,一静一动潇洒人魔两界,彼此知己难求神妖两世,是战?是败?是合作?还是决绝?一路男人撩的桃花朵朵开,还个个都是大佬两人身份扑朔迷离马甲掉了一层有一层如此爽文看否?你来定。。尽请期待
  • 快穿之来给反派送温暖

    快穿之来给反派送温暖

    闵冶以为自己终于结束了无聊的一生,结果,不知道哪儿来的怪东西缠上来说:“跟我去给反派送温暖,准备好了吗?”闵冶:不要拦我,让我死一死不好吗。做任务好累的。系统:你好好做任务不好吗?…………
  • 诛仙阀魔降魂

    诛仙阀魔降魂

    一个新的混沌纪元的开启、天地人魔、三界陷入了无休止斗争已经持续数万年之久!天地昏暗,大地破碎,三界动荡。欲要镇压这一切.必须得到宇宙之核、从而凌驾于众仙之上,成为神!这是一条血与泪的杀伐征天路。我若成神世上无魔、众仙臣服!
  • 三国义演

    三国义演

    人们向往穿越是因为对现世界不满意,想要携带现世知识来回到古代、进入未来来给自己找所擅长的事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当天明同学来到人人津津乐道、穿越者如奔流大海一样的三国时代却发现历史不一定就是现实,一个崭新的三国展现在天明的面前,天明为了追寻这是否就是现实,而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冒险!===========喵星人拦截===========最后猫趴四句真言: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猫趴键盘所致……\(≧ω≦)/(←你也算一句?)
  • 百里花闻录

    百里花闻录

    当我们回忆往事,心中的苦涩,心中的甜蜜,心中的不舍,悲伤,后悔……如今回想起来,是否会甜甜一笑呢?那时的我们,那时的你,还好吗?
  • 犯浑的年纪

    犯浑的年纪

    “你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想做什么样的人是你自己决定的!”“哼!没有天生的坏蛋,不是吗?““我是在关心你啊!你难道不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吗?““我知道,所以,我现在做的就是防止别人成为我这样的人!”……
  • 名臣碑传琬琰集

    名臣碑传琬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慕夏羽又凉

    慕夏羽又凉

    慕凉辰和夏安羽是青梅竹马,但是,在他们通往爱的旅途上还有很多未知的考验。
  • TFBOYS之彼岸花开

    TFBOYS之彼岸花开

    女主角在一次偶然中发现自己的邻居居然是自己的偶像tfboys中的一员,而展开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故事。【本小说纯属幻想,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 或许有点甜

    或许有点甜

    我只是喜欢夏目淡淡的笑容,流出淡淡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