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14000000001

第1章 火器营往事-八旗子弟们(1)

在北京,即便是知道或听说过火器营的,大概也不过把它看成一个不起眼的远离都市的乡野小村而已,但两百年前这里却是举国闻名的地方,因为大清政权一支极为重要的军队就驻扎在这里。

清代的这个兵营如果拿今天的军事等级来比较,大概和一支导弹部队相仿。

这支军队在清代是那样重要,以致几乎在清代历朝战斗大事记里都可以找到有关它的丰功伟绩。

在乾隆皇帝自诩的“十全武功“里,外火器营的征战经历及所创功勋可谓首当其先。

二百多年前,外火器营曾远征过尼泊尔、缅甸、越南、朝鲜、俄罗斯、蒙古等外国。

至于国内则大小战役不可胜数。

但晚景似乎有点惨淡——辛亥革命后,大清王朝的劲旅火器营被自身难保的爱新?觉罗氏最后的执政者们遗弃在了蓝淀厂荒僻的田野上,自此,几千名骁勇的满族武士不得不在这里安身立命,自生自灭……

让我们回到五十年前。

那时从城里来火器营一般要经过一个名叫“蓝靛厰”的小村,别看它不大,却是明代和清代北京有名的集镇。

蓝靛厰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明代官方的一个重要机构——“内府内织染局”设在这里。

另一使其有名之原因是因为明以来著名的“西顶——碧霞元君祠”(清代康熙年间易名广仁宫)也在这里。

古代,人们经常穿用一种蓝色的衣装,这种颜色是用水泽里的“靛草”制成的,而几百年前,蓝靛厰就是一片盛产“靛草”的沼泽之地。

当年蓝靛厰一带到处都有这种星罗棋布的水泽,且水极清,常可见小鱼小虾自由的畅游在飘摆如长发的绿藻之间,夏日,每逢雨后,原先干燥的凹地里竟也有“白条儿”、“鲫瓜子”*等鱼类出现。

*白条儿鲫瓜子:蓝靛厰常见的两种鱼,前者为一种银白色的鱼,体修长,一般有十五分左右,食法多为入味脆炸,食时无须择刺。后者为一种鲫鱼,嘴尾锐小,腹膨隆,刺极多,常以大火焖酥而食。

清代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这里曾建了两个很大的兵营------圆明园护军镶蓝旗大营(当地人俗呼‘老营房’,在东冉村。)和外火器营,许多回汉商户闻风而至,开了许多商铺,供应老营房火器营满族官兵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到了乾、嘉、道之际,这里商贾云集,百业繁盛,各类商品应有尽有,有些名特产品如“德源成”的“八宝酱菜”和“震泰隆”酒店所产的一种“莲花白”酒,大成祥的油盐酱醋、调料、月星斋的清真酱牛羊肉、富太山的烟铺、德丰聚的銮仪铺,瘸吉的猪头烂肉,(卤得很酥烂、入口即化的猪头肉。)仁昌号的绒线铺、都是京师内外有些名气的字号。

据老人说,直到光绪乃至宣统年间,“德源成”的“八宝酱菜”还是颐和园宫里的专项采购商品。

那时,从西直门出城到蓝靛厂火器营方向去,不管你是走高梁桥或白石桥万寿寺,沿途都是美丽幽静的自然风光,俯首则碧流潺缓,荇藻如带。远观则古木苍郁、一带烟村如画,阡陌平展,菱荷千顷。

走在平坦的土路上,残垣断壁依稀可辨,古寺招提隐约于野丘浓阴之间,那些不知年代的破败宫观装点着天然风景,宛如一轴旧京风情画图。

北面的原陌之上,还偶可见几座不知何年何人的封树大冢,华表半颓,古碑仆地,衰草萋萋,为牧竖小儿们每日巡游赶羊之乐土。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昔日美丽的景物今天都已被密不透风的俗气建筑所湮没,空余下永不可再现的凄清回忆。

眼见得今天的环境设计师们,挖空心思在今天蓝靛厂火器营几处新建的“园”**人造出小溪流泉,以电力驱水,以水泥造“河床”,(然一停电这类“河”当即歇菜)不禁哑然失笑,因为当年这里的水源是何等之丰富,如若人们有环保意识,何必今天耗巨资造假溪假河呢?!

本文要说的火器营就在蓝靛厰的北面,二百年前的一条U形“护营河”隔开了它们。

清王朝最具文韬武略的天子——乾隆帝的一纸敕书诞生了今天的火器营。

传说,火器营是启用拆除“热河水师营”的材料而建成的,而究其拆除“热河水师营”的起因,是由于权相和珅弹劾水师营将军尼玛善有谋反之心。

事情是严重的——据说正当乾隆帝在美丽的承德避暑山庄检阅水师会操时,热河水师营船上的一杆威力强大的“抬枪”*走火,细心的和珅当场从乾隆帝座位前的柱子上检出铅子数粒。

也就是说,这些子弹险些击中乾隆帝。

二百多年后,人们认为,这些子弹是和珅为了加害尼玛善而预先埋上去的。

*抬枪:清季俗呼“抬杆儿”,为一种巨型之土火枪,射程及杀伤力巨大。由两人共同操作,一人以肩做枪架,另一人发射,行进亦同此姿。

浩浩荡荡的几百辆骡车往返于承德和蓝靛厂之间,历时年余,才运完所需木瓦砖石。

据说,建筑火器营的差事是城里一位“李掌柜”所承办的,营造三年始告完成。

拆东补西,能从数百里之遥输材建如此大营,其中必有乾隆帝的处心之虑,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他经常巡幸西郊“三山五园”而需要随时可调集的警卫力量。

蓝靛厂火器营正称为“外火器营”因为皇城内还有一支“火器营”故以“外”字别之,而“外火器营”的军士也是从火器营分出来的一批,难得的是尽管已经两百多年,两个火器营至今还有不少人家亲姻不断。

[附:内外火器营官兵编制及任务]

*内火器营管营长官二,正翼长、委翼长各一,营总四,正参领四,副参领八,委参领十六,护军校一百十二,凡一百四十八人。鸟枪护军二千五百十二,砲甲五百二十八,养育兵八百八十,凡三千九百二十人。

*外火器营全营翼长一,委翼长一,营总三,正参领四,副参领八,委参领十六,护军校一百十二,凡一百四十五人。鸟枪护军二千五百三十,枪甲三百五十二,养育兵八百十八,凡三千七百人。

……总统掌教演火器政令,遴满、蒙兵习其艺者别为营,分内、外,以时较试……其御河旁一营(外火器营),兼督水军习楫棹,巡幸则备扈从。翼长各官掌分辖训练。

——引《清史稿》

自清乾隆三十五年建营以来,外火器营做为清廷的一支劲旅,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

特别是乾隆执政期间,自栩为“十全老人”的弘历一手发起的十次大征战几乎都少不了火器营。

火器营还在平定准噶尔、廓尔喀、回鹘部、缅甸、安南等重大战役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老人们讲古,火器营几百年间在各个战事中阵亡的官兵足有五六千人,以乾隆十四年征讨大小金川时死的最多,其次就是南征贵州,死的也不少。

贵州之役,火器营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赶上连阴季节,火药被打湿,无法燃放,因而被苗兵用竹矛滚石击潰,死伤无计。

总之,外火器营的战士们在两百多年间里,很少有没事干的时候,永远是在出征,甚至直到光绪末年和宣统初年,火器营还有几次南征的行动。

民国建立后,清废帝溥仪在一九二六年挣扎着给西郊几个满族兵营发放了极少的最后一点“俸禄”*后,终于丢弃了他们,怀揣着宫里偷出的珍宝跑到天津的张园享清福去了……

*此次俸禄”极为可怜,每名八旗披甲军人仅发放几张纸票,据说还不够买半斤白面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人渐渐忘了这个居住着勇健之士的古老兵营。

几千家满蒙武士家庭堕入贫困无奈、自生自灭的生计中,各自守护着那侥幸没有失去的、当年“朝廷”配给的赖以遮避风雨的小院,默默的打发着年复一年的困顿岁月。

人们久已不祭祀自家院里高高的“索伦杆”*了,孩子们也不知道自家的虎皮石墙上为什么会有几只铁环。

*索伦杆:满族人的祭天杆,高丈余,上有锡制的斗状物,祭祀时里面放上碎肉之类。又称“索罗杆”、“索莫杆”、“塔拉罕”,有人认为象征神树,又有人认为是象征老罕王努尔哈赤当年入山挖人参的棍子。满族人过去以此杆祭祖和做出征打仗前的祈祷。

这些过去曾栓过无数高头大马的铁环如今已锈迹斑驳,在旷野吹来的风中发出忧伤的的叮噹声,仿佛为它昔日的英雄主人们吟唱着挽歌……

如果留意,你竟然会发现这里有很多令人惊讶的物件:

不少人家用来挖地的工具竟然是制造精美的长矛头。

天晴的时候,你会大开眼界,因为各家各户往往在这种天气晾晒压“箱子底”的衣物,看吧;

五光十色的花盆底鞋、缝缀着精美花绦子饰条的旗装、各种巧夺天工的绣件、荷包,上尖下广的清朝官帽盒、各种样式材质厚重的官员补服、精巧的细藤暖壶罩、金漆镶嵌的提梁食盒……

如果在今天,每一样物件都是价格颇高的收藏品!

一次我竟然见到几个小孩拿着一把甲午海战时代的非常精致的老式“手铳”在玩耍!

这些都是当年“大清”王朝的遗迹。

各种美纶美涣的物品简直把人带入了梦境……

我讨厌香港的某些僵尸片,在那些片子里,几乎所有恐怖的跳尸都身着令人厌恶的轻薄如纸所谓“八旗官服”,其实真正的清代官服根本不是这样的,真正的清代官服虽为手缝,但做工极其讲究,既厚重又有力度感,其颜色也极沉着,毫无那种丧服的恶艳,绝对给你一种威严无比的摄服力。

看到这些,会让你了解统治了中华八千年以来的最后一代封建王朝那种超乎今人想向力的恢宏气度。

五六十年代的火器营颇具古风,天然洁净,野趣盎然。

那时,三合土的营墙虽已半坍,但仍具清晰的当年轮廓。而西大营门,南大营门的城楼也还残存,时有顽童攀爬楼上附越嬉戏,笔者亦为其中一名。

城楼正面的飞檐上,挂着一面漆面斑驳的大黑匾,上有四个大字“抚远靖边”,字为颜鲁公体,敦厚凝重,但由于年代久远,贴金已暗淡无光。

从城楼上向东俯看,阔大的外火器营营区分为八片建筑,像一大块被切成八块的发糕,分别代表着正白、正黄、镶黄、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旗。

饱经几百年风雨的灰黑瓦顶栉比鳞次,几条较宽的街道和几十条较窄的巷子分布在营区里,其间分布着不少的参天古木。

……

爬上黑洞洞的城楼,一股久远年代的气味迎面袭来,墙角杂乱的堆放着古旧的弓箭、藤牌、长矛、刀剑之类的东西。

还有几门锈迹斑斑的铁炮和沉重的生铁炮弹。

我们想拿起那些东西,但感觉很重。而那些弓的手持处大且粗厚,我们的小手也根本拉不开那根很粗的弓弦。

小孩们满手都是灰土,竭力挥舞着这些古老兵器做拼杀游戏,被城下过路老人好一通骂:“小兔崽子们!别动这些!那都是老年间沾过人血的东西!招鬼……”。

“哗……”孩子一下丢弃了手里的东西跑了。

曾有人测量火器营营墙,周长为七华里多,营内翼长官廨宅第、档房、武备库、校场、箭亭、堆子*、堂子*、都统府第、各级官兵住宅,大街小巷一应俱全,可见是营营房之巨阔。

*堆子:满营内的值更房,近乎今日兵营的传达室与警务亭,内设有昼夜值班的满兵。

*堂子:女真族人的神社,祭萨满神各旗营均有设,凡出征、胜归俱需虔诚拜祭。

……

正当火器营满人家庭每天为生计发愁时,丝毫没有生存压力的各种植物却蓬勃发展,悦目的绿色占据了古旧营房所有的废弃空间。

绿色植物在艳阳里沐浴着朝风雨露,它们愉快的生长着,像在用妙曼的身姿慰籍身处窘迫的满人们。

各种生物自由自在的繁衍着,每一处草丛里都有各种昆虫栖息。

还有些昆虫你见不到它,可一到黄昏时它们便会耳语般低吟。

***************************************************************************

八九十年前,1912年2月12日,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火器营几千名满族军士的钱粮一夜之间被停止发放。

炮手们停止了红衣大炮的早晚操练,护军们解下昔日用来护卫皇上出行的战刀,金盔亮甲的八旗子弟变成了西郊荒野中穷困的普通市民。

至于那些为数不少的专职水军,则成了为自己家添荤腥菜的捕鱼好手。

当年外火器营的官兵职能如下:一,制造火药并操练炮兵。二,皇上在附近巡幸时充当警卫。三,操练水军使风驾船。

这批来自白山黑水间的肃慎遗民已别无选择,命运已注定他们将永远一代代繁衍生息于斯。

从另一方面讲,他们的命运比起其它诸如健锐营、镶蓝旗护军营等其它满军营盘来似乎还强点儿,因为尽管生计比大清那当儿窘迫了很多,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的环境足让人们聊以慰籍。

到处是苍森的古槐和各种树木,院子里的某块地方只要你有阵子不经常踩它,很快就会长出绿色植物。

……

最令火器营人欣慰的是营东门外那条碧流——长河*,经过两百年的岁月,它已是垂柳迎风,荇藻如带,鱼跃虾潜的天然休憩之所。

*长河:其正称为“御河”,昔为内廷官舫自颐和园至万寿寺,西直门倚虹堂码头必经之水路。

河里有的是鱼,尽管人们想尽办法捕捞它们,可它们仍然隐秘的藏在各个角落,在水里轻轻的舔吮你的脚。

两寸以下的小鱼没人吃,大家管它叫“猫鱼儿”。

经常有人用一种古老巨型的捕鱼工具——“搬繒”,来捞鱼。

估计它的历史不下千年了,唐宋人画作多可见。

最令人惊讶的是现在非洲某些地区也用这种完全一样的网捕鱼,据说是由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传过去的。

河虾和泥鳅太多,在人们心里几乎不算什么,有人用一种“粘网”来捞它们,每网都能捞着一大堆,那种小毛虾几分钱就能买半盆。

……

火器营附近的河里鱼的种类很多,有:“白条儿”、“鲫刮子”、“趴虎儿”、“粘鱼”、“嘎鱼”、“黄鳝白鳝”等等。

抓“嘎鱼”时要加倍小心,它背上有很多尖利的骨刺,一脚踩上去可不是好玩的!

这里鱼多的原因是附近有极丰富的水系,它们分别来自昌平的白浮泉,香山双清、樱桃沟水源头和静宜园“玉泉趵突”泉水源,汇聚万寿山后又流出宫墙之外,分布在海淀和“巴沟儿”一带,由于这个优势,驱使了辽金元明清几代帝王将相在这一带大兴土木,建了很多园囿别馆,可惜今日已不复旧观了。

看来,二百年前为火器营建营选址的乾隆皇帝真有神机妙算的本事。

且看,二百多年后,当年拨给外火器营士兵的破房子今天已“鸟枪换炮”,“世纪城”征地后,每家原来的破房子都换成了现代化的单元楼——宽大,明亮,让多少人眼谗!

——心里最不平衡的是离这不远的香山健锐营满人遗民们!

同是乾隆帝的安排,可这里的满人仍旧是住在当年风雨飘摇的老破院子里……

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呵……

***************************************************************************

满人们对养鸟粘鸟情有独钟。

到处是鸟,品种多得难以胜数,很多人以“粘鸟”为生。

“粘鸟”的方式有二,一是用网捕,二是用一种自制的“苏子胶”粘鸟。

“交嘴”、“虎不喇”、“靛壳儿”、“老西子”、“注点儿”等几种鸟是人们喜欢养的。

用低档鸟“老家贼”制成的“炸铁雀儿”,香酥松脆,非常可口,是火器营人很喜欢的下酒菜,他们说:楞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

……

蜻蜓很多,大概有十几个品种,其形各异,颜色也不同,如:“老钢儿”、“烟袋锅儿”、“小秋”等,在火器营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老琉璃”。

有些蝴蝶体形很大,常见的是一种淡黄色、黑条纹、体型很大的“花老道”,也很好逮。

……

由于远离交通线路,火器营人难得知晓外面的事儿,这反倒省心。

从衣食无忧到坐以待毙,从衣食拮倨到尚能温饱,火器营的军人及其家属们们经历了难言的的艰难历程。

多数人家依然住在二百年前大清国恩赏的院落里,只是由于久远的年代和风霜雨雪的浸蚀,它们非常破旧了,有些甚至已是摇摇欲坠。

……

来到火器营,你会见到许多满、蒙人种特点的老人,很多人都有着刚毅而强悍的面孔,在温暖的“老阳儿”(太阳)下,靠在“老墙”下漠然的看着路人。

他们不会想到,也许他们的祖父就曾在这堵老墙下纵马驰骋,接受过乾隆帝的检阅。

火器营主要组成是满族人与蒙族人,但还有其它一些族属的成分。

比如,这里还有一些满人被人称为“金眼窝子”,据说他们本是“罗刹鬼子”,是二百年前被清军从中国的最北端俘掠过来的。

那是康熙年间的一次“布尔津”之战。

一次,我见到一位外貌近似斯拉夫人种的老人,于是很好奇的问个究竟。

“您问呣的老家啊?好劲,那可远了去喽!”一口纯粹的京腔。

“这奉天,也就是眼下的东北呵,那块墩儿有个叫瑷珲的地方,要说起来呣老辈儿就住在离瑷珲城子不忒远的一个叫什么……好象是叫‘不俩’?的地方儿,后来跟着太罕老佛爷打那边儿拉过来的。”他掏出一副烟袋锅,深陷的灰蓝色眼睛露出谦和的笑意,蹲在墙边装了一袋烟‘吧哒’起来。

回来后翻了翻俄罗斯地图,我忽然发现老人所说的这个‘不俩’很可能就是‘布列亚堡’,其位置就在俄罗斯界内“多隆堡”旁边,难怪这位老爷子长着一副欧洲人的脸相呢!

……

火器营人的基因属性很单纯——强捍好斗,机敏诙谐外加“胃口好,吃嘛儿嘛儿香”,外加“穷好面子”。

老人们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们却还是传给了年轻人摔跤、角力和用“虎巴喇”打鹰的技艺。

此外就是能说不尽的俏皮话儿和损人。

在火器营,多数人包括孩子都会这些“技巧”。

至于‘抠门儿’和‘小心眼’嘛,那是穷闹的。

在吃饭都有点难的境况下,谁也大方不了!

……

满人们虽然早已囊空如洗,但凭着他们惊人的节俭和出色的理家本领,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在满人家里几乎没有废品。

冬天,他们利用旧布给孩子穿上暖和的棉衣,让孩子们吃上热呼呼的饭菜。

一盘大炕通过洁净的玻璃窗尽量的收纳着窗外的阳光。

满人和汉人不太一样,在大炕的两头各放一只低矮的有柜门的小柜子,白天把被子叠起来放上面,用布整整齐齐的苫好,(晚上再打开)但炕上永远多放一铺大炕褥和枕头及一种小被子,(比平常被子薄且短小)用以午休。

炕褥往往用各色旧布拼缝,但非常整洁、熨贴。每值阳光灿烂,主妇必大晒之。

你睡在满人家洁净的、被阳光晒得暖呼呼的炕褥上来个午觉,那真是神仙般的享受!

冬天里,满族老人总是有事干的。

那时的冬天好像比现时的冬天更冷些,人谓之“干冷干冷的”,但奇怪的是几乎每天都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于是“晒老阳儿”便成了满人老者们的喜爱。

“晒老阳儿”也很有讲究。

一是选地要干净,多在背风的虎皮石墙下或寺庙台阶上或老药铺旁,二是要在公众常去的地方,这样除了看行人还会有人侃山海聊,一举两得,免得只身孤影,感觉无趣。

不过,经常“晒老阳儿”的某些老人或许家中略有寒窘之难,视煤如金,便常以“老阳儿”取暖而意图节煤,以今看来,此举亦为巧用太阳能取暖者。

……

火器营中,处境稍好的家庭也为数不少。

我见过一些保养得很好的满族老人,他们谦和而不乏幽默。

可口的、精细烹调的老北京家常饭食让他们精力充沛,满面红光。

虽不是翰林学士身家,却也略通文墨、趋风附雅。偶尔也写写字,戴着老式花镜读书看报。

这些老人每逢冬天必然要绘一种“九九消寒图”,很有意思。

……窗外刮着凛烈的寒风,屋里却温暖如春,一壶开水悠然的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午觉起来的老人们戴起老花镜,在擦拭的干干净净的八仙桌上,工整的绘制着一棵梅花树。

上面有九十九个尚未着色的空花瓣外廓。

以后每一天就把上面的梅花瓣儿用笔填成黑色,直到春天的来临。

上面还有诗句: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直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

满人家庭冬天在煤的使用上十分节俭,或说已到了极致——比如已应丢弃的“煤核”须再敲打一次,直至露出可怜的一点黑色部分,然后再与新煤混烧一次,以免浪费。

有时他们为了省钱,会上煤场去买一些廉价的“煤末子”,然后和水(也时会掺上一些黄土)在地上抹成一大片后,趁湿切成小块,俟干透后揭起生火用。

还有一种简易的办法,即用废炊具把和好的煤泥以一定的斜度倾在地上,干透后即可烧用,叫“剁煤茧”。

同类推荐
  • 调教开元

    调教开元

    他是陈文睿,带着女友一不小心闯进了唐朝开元十一年。他还是唐朝伟大的种田汉、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诗人……李隆基跟他是莫逆之交,高力士为他牵马赶车、李白哭喊着要拜师……他引领大唐新潮流,文体两开花。惩奸臣、清积弊。开疆辟土,富国又强军。其实他只想吃喝玩乐,媳妇负责赚钱养家,他只负责貌美如花!!!
  • 南唐梦界

    南唐梦界

    主人公穿越到南唐建立的早期,转世在八岁李煜的身体里,那时宋未立,中原战乱,处在不断的改朝换代时期,主人公认为还有时间来改变自己在原来历史上的轨迹。这是李煜的求生之路。
  • 一本书看懂中国史

    一本书看懂中国史

    本书讲述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代帝王故事,其内容都是基于历史典籍和著名的史书材料整理而成。为了让读者对中国历史了解的更为透彻和详尽,同时也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在不影响事实的基础上,本书尽量保持了事件和故事的完整性,做到言语简短而详实,内容有趣而丰富。本书所采用的历史资料也都以客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评断,而不是仅从一家史书中摘录而成。所以,有些历史事件和帝王故事也许会颠覆你原本的认识,同时也让你从更多的角度去评判、审视,以更深的思想层次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
  • 伪劣皇帝创盛世

    伪劣皇帝创盛世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被一个太监遇上,从而做了皇帝,却没想到这个江山已经是危如累卵。他一步步谋划控制局面,暗自积攒力量扳倒权臣,又励精图治,灭藩王,开创盛世。治理国家,使国家富强,百姓安乐。游历江湖,使武林平静,红颜倾心。儿女也情长,英雄不气短。红颜非祸水,社稷稳如山!-----------------有权谋,有斗智,有发明。
  • 唐朝第一道士

    唐朝第一道士

    他是一名道士。他也是一名穿越客。他叫钟文。他也叫九首。救人命时是道长,杀人之时是钟馗。且看他如何游历天下。
热门推荐
  • 心态的构建

    心态的构建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苍木

    苍木

    苍木大陆上存在九只巨妖,其力量强大,分为半妖与全妖,半妖为人身,具有妖的一些特征;全妖为妖兽,身体巨大,全妖一直努力修行,妄想修成半妖。不管是半妖还是全妖,一旦妖力觉醒,就注定着它们将沦为世人抢夺的猎物,它们的悲惨命运也由此开始。而主角就很不幸地沦为一只半妖,沦为世人抢夺的猎物。
  • 诸天之罪

    诸天之罪

    天行有错,是为天罪,吾以人力,定天之罪,书为诸天之罪!少年雷鸣,因雷而生,以雷为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一个天道四十九,我为遁去一的故事!且看少年雷鸣如何在三千大陆,天道五十界,诸天十方,九幽冥府,十八层地狱中反掌为雨,竖掌为山,只手定天罪!
  • 纵横之烛

    纵横之烛

    韩小率携手纵横烛灵阙闹,寻觅密地宝藏!再战天下妖魔!打趴当年传承主人的仇家!………“哪怕神佛阻道!陷入地狱困境!我就是我!不凡就从今天开始吧!”那天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人间,异族人猖狂兴奋欢呼雀跃的神情让韩小率久久铭记在心。(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天地人鬼妖

    天地人鬼妖

    人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先坐下,喝杯咖啡,慢慢听我说。宇宙呢,诞生于大约140亿年前的大爆炸,地球呢,诞生于大约45亿年前。生命呢,是有无机物到有机物,有机物产生单细胞生物,然后产生多细胞生物。恐龙知道吧?它们诞生于三叠纪……“滚蛋”你生气了,“说重点!”重点是……
  • Other People's Money

    Other People's Mone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师兄又遭劫了

    大师兄又遭劫了

    一位饱受秃头困扰的古文系学生,偶然之下穿越到仙侠世界。在这里他没有随身老爷爷,也没有天道气运加持,没事遭遭雷劈,他只想做圣地背后的男人。十年小雷劫,百年大雷劫,修为浅薄的为了能努力的活下去,不得已参与到那仙心险恶的修真界当中。仙路苦寒,仇家众多,我须得让化身试上一试。
  • 美女的近身护卫

    美女的近身护卫

    一个从来都表现的吊儿郎当的男人。身上却隐藏着让所有人都为之战栗和惊恐的秘密。当一切被层层刨开之后。那些身边的人,如何看待他?是怪物?妖孽?还是一个任何时候都可以力挽狂澜的真男人!
  • 长在心上的树

    长在心上的树

    有人问我你最爱的那个是谁,我陌暖暖只能说,没有比较,我这一生只爱过他一个,他若没我,过的比以前好,那就是爱情。
  • 来自中国的插班生

    来自中国的插班生

    老爹再婚了,买一送二。后妈有了,还带个妹妹,最主要的是,还要跑到日本去生活。多个妹妹也无所谓,毕竟是日本妹妹,但是,别人的日本妹妹都是古代人的那种唯命是从的小妾,而查昆的则是《芈月传》上的魔化版芈月,虽然酒井妃子貌美如花,楚楚动人。但是怎奈她竟是毒蝎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