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02200000003

第3章 腊八传说多趣味,文化深厚腊

关于“腊八”的故事传说大致有四类:祭祀类、神道类、传说类、教育类。

(一)祭祀类

祭祀类的传说,主要有“神农始作”、“祭祀八神”、“祭祀祖先”三种说法。

(1)神农始作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能够长久屹立于人类文明之林,离不开我国灿烂的农耕文明,正是曾经先进发达的农业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悠久历史!“腊八”之源可追溯至炎帝神农氏,炎帝发明了农具,亲尝百草、树艺五谷,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于是得以血脉相传、源远流长。《易经·系辞》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树艺五谷。”耒是犁柄,耜是犁铲,翻田耕种,收成五谷。赵岐注说:“五谷者,谓稻、黍、稷、麦、菽也。”五谷收成后,炎帝神农氏于年终举行祭祀活动以告上苍,现在还流传下来这样带有巫术色彩的祝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上说:“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祭百神以报啬也。飨农,以及邮表辍、禽兽等,仁之至,义之尽也。”文中的伊耆氏也即神农氏。先啬,始教民以稼穑者。司啬,主管农业者。仁,不忘恩而报答之。义,有功劳必报答之。由此可见,神农氏不仅开创了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根本,而且最早进行“蜡祭”以告上苍,拉开了我国古代年终蜡祭风俗的序幕。由于“蜡”与“腊”同音,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人们便逐渐将“蜡祭”称作“腊祭”了,而腊祭正是腊八节的前身。

(2)祭祀八神

在古代农业社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人们便认为这是天地诸神及祖先护佑的结果,于是便要在年终举行盛大的祭典,以感恩告慰神灵祖先,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说腊祭所祀之神正好是八位,因此腊八之说便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腊八节。

关于腊八所祀八神,我国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是指掌管农事的八位神灵,即先啬神、司啬神、农神、表辍神、水庸神、猫虎神、坊神和昆虫神。《礼记·郊特牲》说:“八蜡以祀四方。”郑玄注说:“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辍,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由于祭祀八神包含有八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祭祀八神又被称作“八蜡”或“蜡八”,而蜡八常常是由一国之主的君王带领臣民举行,因此其又被称作“天子大蜡八”。

二是指掌管岁收丰俭的八谷星君,这在《晋书·天文志》一书中有记载:“五车五星,其西八星曰八谷,主候岁八谷丰俭。”所谓八谷星,《本草·注》曾解释说,八谷是指“黍、稷、稻、粱、禾、麻、菽、麦”。《大象赋·注》则表示,八谷是“稻、黍、稷、大麦、小麦、大豆、小豆、粟、麻”。而《宋史·天文志》认为:“八谷八星,在华盖西,五车北。武密曰:主候岁八谷丰俭。一稻,二黍,三大麦,四小麦,五大豆,六小豆,七粟,八麻。”虽然古人对于八谷的定义略有出入,但祭祀八神的传说一直影响着后人,因此民间便留下了“腊八”的说法。

(3)祭祀祖先

《玉烛宝典》云:“腊者,猎也,猎取禽兽以祭先祖,重本始也。”意思是说古人常在岁终时外出打猎,将获取的野物拿来供奉先祖。这表达了我国古代先民“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人们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更想通过腊祭祈求先祖护佑家人平安,并期盼先祖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因此每到年终之时,都会举办大型的“祭祖”活动,通过对祖先的祭奠来表达感恩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当时,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神灵称为“蜡”,因为是一同供奉,所以人们统称“蜡腊”、“腊祭”,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腊八”。

(二)神道类

(1)佛祖修行

如前文所说,腊八节又叫做佛成道节。传说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当时的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其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约与孔子同一时代。一天,太子出宫游玩,见到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顿觉人世无常,想到人纵然长命百岁,荣华富贵也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即使自己身为太子,也不可能不变老、不生病,最后大限一到,那些臣民、妻儿以及所有的珍宝都不可能带走,正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抓不住的,更谈不上永恒。为此他认为这个世间苦海无边,期望探寻到一个不生不灭的新境界。再加上他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于是,乔答摩·悉达多在29岁那年,舍弃了王族的奢华生活,出家修道。

出家后他曾在雪山苦行修习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麦,甚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终于在某日到尼连禅河沐浴后,饿昏倒地。醒后他找来杂粮,掺着野果,用清泉煮粥,填饱了肚子。此时恢复体力的他,继续在菩提树下苦思静修,并终于在公元前525年,我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觉悟正法,得道成佛,并创立了佛教。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佛,铭记他所受的苦难,便于每年腊月初八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百丈清规》卷二中就有记载:“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其中熬粥供佛成为常仪。后来这种风俗传到民间,得到虔诚民众的认同,“佛成道节”就逐渐演变为了“腊八节”。

(2)牧羊女救佛

关于腊八节的佛教传说还有一种说法。据传释迦牟尼佛本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一天,他来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此地人烟稀少,一片荒凉。他又累又饿,酷热难熬,昏倒在地。幸好一位牧羊女从此地路过,用自己所带的杂粮加上野果,煮成乳糜样的稠粥喂他,才使他恢复了体力。

获救后,释迦牟尼便找到一棵菩提树,在树荫下结草打坐,并发誓愿:“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可碎此身而终不起于座!”经过六天六夜的思考,释迦牟尼陆续证得了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六种神通,而且逐渐领会到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并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感悟。但这也惹得魔王波旬极大地不安,先后用魔军威吓,派三个妖艳的女儿前去诱惑等手段去阻挠释迦牟尼成佛,但均不奏效。最终,释迦牟尼在第七天早晨,也就是腊月初八这天,看到初升的太阳时,终于大彻大悟,就此觉醒为圆满的佛陀。

这是“佛成道日”来历的另一种说法。为此每逢腊八各地佛寺都要举行浴佛会,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此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享用。陆游诗曰:“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传说吃了“佛粥”,可得到佛祖的保佑。

(3)积粮积德的布袋和尚

从前苏州有一个西园寺,和尚有五六百人之多。有一天,身背布袋名叫阿二的和尚来到西园寺,当了一名“火头僧”。他不仅每天挑水、烧火、做饭,而且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一边烧火,一边注意稻秆、秫秸上是否还有没打净的粮食,见到了就采摘下来用手搓去皮放入布袋。时间一长,五花八门的粮食也聚了足有三百多斤。有一年的腊月初八,寺里的道场十分红火,老和尚、管钱粮的和尚都去大殿唱经了,忘了开仓取粮。没有粮食就不能按时开饭,又不能擅闯经堂找管钱粮的和尚。这时他想到了布袋,高兴得叫了起来——有办法了,随即用多年来积攒的粮食煮一锅粥。午餐时和尚们纷纷进入斋堂,见饭盒里盛的既不像粥,也不像饭,更不是菜,心里很不高兴。但和尚们一尝这粥却觉得美味无比,禁不住人人抢着吃。寺里的老当家很奇怪,询问“火头僧”,他照实一说,老当家动情地双手合十地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爱惜粮食功德无量!”以后每年腊月初八寺院里的和尚们都吃这样的粥,以称赞煮饭和尚的节约精神。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就成了吃“腊八粥”的风俗了。

(4)扮傩打鬼

关于腊八节,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跟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有关。颛顼是皇帝的曾孙,因为聪明能干而得到了皇帝的神座。他有三个儿子,但一生下就都死掉了,一个去了“江水”,变做“疟鬼”,专门传播疟病,害人发冷发热;一个去了“若水”,化做“魍魉”,专门仿效人的声音,扰人心魄;还有一个变成“小鬼”,常常躲在人们屋内的角落,不但让人生疮、害病,还不时吓唬小孩子。这三种虽不算“恶鬼”,却都是“害鬼”,都被列入方相氏驱逐鬼疫的黑名单。

方相氏是个由人装扮的威武鬼王,头套一个大面具,四只用金箔做成的眼睛,熠熠生光,背披熊皮、黑衣、红裤,右手执戈,左手握盾。每年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他便要带领十二名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儿童,扮成十二只稀奇古怪的怪兽,震天慑地地唱歌吓唬鬼魅虫蛊,把制造疾病灾害的鬼魅,驱赶到偏远的地方。这个腊八驱鬼避疫的仪式叫作“傩”,乡民们在扮傩的同时还要敲击腊鼓,以象征驱逐瘟疫,保泰平迎新春。

扮傩击鼓逐疫的仪式由来已久,论语中就有“乡人傩”的记载。《吕氏春秋·季冬记》:“命有司大傩。”高诱注为:“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关于鸣腊鼓的风俗,《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以逐疫。”其中“胡头”即假面具,戴上可以恐吓疫鬼。现在湖南地区还有傩这种巫术形式的留存。

另外,当时的人们还认为,引起疫情的鬼怪们虽然天不怕地不怕,但唯独畏惧赤豆。故腊八这天,人们便会用红豆、赤豆熬粥,以此祛疫迎祥,这就是所谓的“赤豆打鬼”。

(三)传说类

(1)悼念长城劳役

秦朝修长城时,工匠常年辛苦劳作,却连朝廷的一米一饭都得不到,吃用全靠家里人运送而来。有些人因为家庭过于遥远或贫穷,口粮无法及时地送到,只好挨饿受冻。有一年的腊月初八,许多工匠都断了粮,于是大家翻箱倒柜、搜寻粮袋,将四处寻得的豆、米等各种粮食汇聚到一起,终于勉强熬制成了一锅杂粮粥,虽然暂时填饱了肚子,但最后还是有不少人在寒风中饿死了。为了纪念他们,同时也为提醒后来的统治者莫再劳民伤财、苛政暴役,人们便形成了在腊八这天吃腊八粥的风俗,这是纪念、警示,也是一种忆苦思甜。

(2)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武林旧事》中说:“十二月八日,即寺院与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亦叫‘五味粥’或‘八宝粥’。”传说,岳飞遭奸臣秦桧诬陷,不但被朝廷克扣军粮,还被连续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城。岳飞班师回朝,行至半途时给养不足,沿途百姓闻讯后,纷纷送上粥饭,岳家军混合而食,勉强渡过难关,而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岳飞被害后,每年腊月八日,百姓都会煮腊八粥,以表达对岳飞和岳家军的怀念之情。

(3)朱元璋忆苦思甜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极其贫穷,父母只好送他到一户非常刻薄和凶狠的地主家去放牛糊口,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有一天,朱元璋牵着老牛过桥时,牛儿一脚踏空,跌下桥去并摔断了腿。地主于是暴跳如雷,不仅暴打了他一顿,还将他关进了一间黑屋里。这一关就是三天三夜,朱元璋粒米未沾,滴水未进,直饿得眼冒金花。正当他绝望之际,一只老鼠从他前面窜过,钻到一个洞里。他于是顺着鼠洞挖下去,竟然找到了黍米菽麦麻豆等食物,朱元璋于是搬出角落里的破铁锅,把这些东西凑在一起,和着屋里的积水烧成了一锅杂七杂八的粥,狼吞虎咽地将粥一口气吃了下去,才算保住了性命。

后来,朱元璋怀着对地主的深仇大恨,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凭着敢打敢拼,作战勇猛,朱元璋最后推翻了元朝统治,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明朝。忽然有一天,朱元璋想起了小时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觉得自己不应该忘记过去的苦日子,这样才能励精图治,国泰民安。于是他命令宫廷御厨用各种粮食熬成一锅粥,赐予文武百官和妻子儿女们一同品尝,告诫他们荣华富贵之时不能忘掉创业的艰辛。皇帝这一忆苦思甜的行动后来传入民间,上行下效遂成腊八的习俗。

(四)教育类

(1)幡然醒悟有宝娃

西晋时有个叫宝娃的人,妻子叫腊花。宝娃十分懒惰,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不久便把父母留下的家产糟蹋殆尽。妻子腊花屡加劝诫,宝娃都置之不理,依旧我行我素。眼看到了这年的十二月初八,家家户户都开始备办年货,而宝娃囊中空空,可怜到家里连点口粮都没有了。面对这样的窘困,美丽的腊花不禁满面泪水,宝娃见此也不禁羞愧内疚起来。还是热心的乡邻帮助宝娃渡过了难关。他们东一碗米,西一碗豆,给宝娃家送来了各种粮豆。腊花将大家送来的粮豆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算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从此以后,宝娃苦思悔过,狠下心痛改前非,不但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便富裕了起来。妻子腊花每逢腊八就熬杂粮粥,为的是让宝娃记住前车之鉴,永不再犯。后人为了教育子女,便形成了吃腊八粥的风俗,以砥砺勤俭奋斗的美德。

(2)败家凄身张家子

这个故事比宝娃的故事更凄惨、深刻:传说有个张姓富翁老年得子,因此对儿子过分地溺爱,张家少爷从小染上了好吃懒做的恶习。父母过世后,张少爷无人看管束缚,更是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转眼就成了一个穷光蛋。加上他又无一技之长,不能自给。到了腊八这天,北风呼啸,穷少爷饥寒交迫,遍搜家中的米缸、面袋,坛坛罐罐,好不容易划拉出一些残米剩面,陈年碎食,于是哆哆嗦嗦将其放入锅内熬粥充饥,但粥未熬好,便冻饿死掉了。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学的“寒号鸟”的故事,于是,后人为了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就形成了腊月初八弄些杂粮杂豆熬粥吃的风俗,以警示人要勤劳俭朴,否则连粥也没得喝,只能饿死路边。

同类推荐
  • 黄陵文典·民俗卷

    黄陵文典·民俗卷

    公元2008年4月4日,时值戊子年清明佳节。由黄帝故里黄陵县组织编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黄陵文典》1—17卷
  •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

    每一个节气的,每一个读者的,天时地利,人文风俗,智慧积累。透过节气,参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热门推荐
  • 疯神游戏之我是管理员

    疯神游戏之我是管理员

    《疯神系统之我是管理员》废材拯救者?妖孽制造机?送金手指的大帅比?系统批发达人?……这是什么?这就是我。要问我有有多叼,我只能说等级太高,无法描绘。咦!什么你说那谁谁永远都只能是废材?哎呀!不好意思,手一抖给他送了一个系统。什么?你说你是天才,但你还想更妖孽。好啊,来找我!系统批发,只要998!系统大批发,不管你是在都市还是异界,只要你能入我眼,让你一路装逼。我是穿梭在都市和异界之间的系统管理员,没人能懂我的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挽红楼之黛心

    挽红楼之黛心

    相貌的熟悉终究抵不过心灵的疏离,原以为是木石前盟,却没料到拥有的记忆只是皮相。几世的纠葛,原来正应了那句话:劫数过后便是缘。如果红楼中的宝玉对黛玉来说真的只是“假”的,那在贾府无情地伤害后,黛玉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特色风味菜8000例

    特色风味菜8000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地特色风味菜的烹饪技巧、营养结构与饮食宜忌,具有体例科学、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经济实惠的特点,且循序渐进、简单易学。它是一本家庭学习地方特色风味菜烹饪方法的指导书。
  • 回到过去当学霸

    回到过去当学霸

    你相信么?学渣也会致命的!这是一个学渣回到过去,被某神秘的学霸伴侣调→教成为学霸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穷吊在成为学霸的过程中顺便成为小说家、漫画家、词曲创作人的故事!这更是一个宣扬勇气与梦想,描绘努力与胜利的故事!全人类知识储备库查询权限、头脑风暴模式、思维宫殿、完全记忆能力……这些高大上的奖励也将在楚凡成长中大放异彩!学霸大法好,投票保平安!
  • 群妖游

    群妖游

    —最近,世人口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妖孽”,而这些“妖孽”并非真的妖,而是由十种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他们生于锦瑟,属于锦瑟…锦瑟,江湖上排名第一的杀手帮,虽说是杀手帮,但凡能请的动他们的人非富即贵。锦瑟十人世世纠缠不休,而这一世,也终于有终于有了一个了结……
  • 风飞萱舞

    风飞萱舞

    “听说了吗?昨天艺术系的玉思思在舞蹈教室自杀了。人长的挺漂亮的怎么就?唉,真可惜啊!”“呃!这是第几个了?现在艺术系的人都不敢去那栋楼上课了,都怕会成为下一个玉思思?”“是啊!要我我也不敢去上课。都死了那么多个了,还都是自杀,怎么可能一连自杀这么多个?听说前一天还是好好的结果第二天就发现死了?”“你们说不会是我们学校不干净吧?”“去去去,什么不干净,别说的那么吓人好不好?危言耸听”“哎!哎!别说了老师来了。”
  • 艾斯维亚永恒之心

    艾斯维亚永恒之心

    那啥,我吹吹:正统魔法文,无敌流但不杀仁过度,有剧有脑,史诗热血,舒畅风格,有虐有爱……求收藏推荐票啊
  • 终极修神路

    终极修神路

    自古以来就流传有仙凡缱绻的传说,美好的爱情故事,只是,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神仙?凡世间修练羽化飞升,兵解成神的众多高人或者妖魔,他们到底到了哪一个地方?神仙妖魔到底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还是真实的存在?点石成金,呼风唤雨,移山填海,缩地成寸,法力无边的世界,你羡慕么?喜欢么?——那就来踏上这漫漫成神路吧!!!
  • 我爱你,我的男神

    我爱你,我的男神

    夏温纯从来没注意过自己身边有一爱自己爱得那么辛苦的人,等注意到的时候,还好不是很晚。魏明轩,闻人擎天谁是这场爱情的最终的赢家。